查文庫>教學反思> 初中語文“自主:合作”高效課堂模式

初中語文“自主:合作”高效課堂模式

初中語文“自主:合作”高效課堂模式

  我們提倡“快節奏、高效率”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就是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不做無效勞動,一節課能講完的不佔用兩節;兩節課能講完的不佔用三節或四節。教師除課下認真備課,充實、完善自己的知識庫存外,重視課堂四十五分鐘訓練的速度、質量。課堂效率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課堂上不能只是講,要把講解、訓練、鞏固、提高、擴充套件、檢測有機地結合起來,需要各有側重。要敢於向自己挑戰,否定舊我,塑造新我,真正做到向課堂四十五分鐘要速度、要效率。在安排教學內容上,要保證教學知識含量多,教學密度大,做到豐富、多層、高效。在教學方法上,語文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需要選擇教學方式,分清輕重,向課堂要效率,加快教學節奏,有嚴格的時間觀念。精講精練,點到為止。

  下面談一下我們的語文教學是如何開展高效課堂的學習的。

  (一)我們實行了導學案學習。

  在使用導學案的過程中,我們感到了許多的方便。

  1、可以把新課的基本任務(即學生能自己動手、動腦完成的任務),具體的前置到課前。這也是我們學校一直倡導的前置性學習。這樣,既切實的鍛鍊了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與思考的能力。

  2、可以把重、難點預先展示給學生,使其早有了解與思考,也使上課時的聽講具有針對性。

  (二)我們還實施了小組合作學習。

  每班按6一10人不等,按學生差異分好小組,選出負責任的組長。對一些基本任務的檢查,組長就可帶領本組完成。對獨立思考之後的討論,可逐個組員發言,或自由發言,形式不一。

  我們學校還每班選出“課改之星”,督促獎勵合作學習。這種小組合作學習,對於語文是有好處的,因為語文學科,對一些文字的理解,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所以,討論的過程,不僅是集思廣益的過程,還是一個鍛鍊有組織的口語表達的絕好的機會!

  (三)我們學校的語文高效課堂具有“紮紮實實,少講多練,張弛結合”的課堂特點。

  我們不管是新授課還是習題課。都是為達到學習目標而紮紮實實地進行,從不為了熱鬧而增加一些不必要的環節,如“嘩嘩的鼓掌半分鐘”,“齊聲表揚誰很棒!”很少用這樣的環節。老師儘量變滔滔不絕的講解為有的放矢的點撥。把學習、思考、表達的時間留給學生。自習課,那就是自習課,老師從來不用任何形式向學生做任何干涉,因為教學活動就是應該有張有弛。常態化的全程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

  這樣,我們的課堂:學生自主學習佔70﹪,有導學案作為輔助;學生討論並解疑佔20﹪,有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有力的方式輔助;教師點撥難點佔10﹪,課前充分備課,並有集體備課輔助。

  經過兩年時間的大膽探索、實踐,我們語文教研組已經初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六步三環節”模式。

  “三環節”一一課前準備、課堂學習、課後反思。

  一、課前準備一一編寫備課、編制學案、預習指導。

  【編寫教案】

  1、教案要求:簡明,科學,實用,創新。

  教材分析一一簡要概述本課在單元中教學中的地位,文章主要內容,寫作思路及編者意圖。

  教學目標一一簡明扼要,體現教學要達到的目的。

  教學重點、難點一一依據教材、課標及學情,對本課重點及難點做適當解讀。

  教學準備一一包括資源開發、教法學法預設、多媒體準備等。

  教學課時一一教學時間的安排。

  教學流程一一六步驟(課堂匯入、預習展示、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課堂訓練、過關檢測)齊全,設計精煉明晰,科學合理,富有創意,便於操作。

  【編寫學案】

  1、編制要求

  (1)理清教與學之間的關係,努力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學,自問,自做,自練的方法和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增強對學習的興趣。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實現掌握知識(學會)與發展能力(會學)的統一,使學案成為學生掌握學科知識體系和學科學習方式的載體,教師教學的基本依據。

  (3)實現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的統一。學案的編寫應該充分考慮和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知識水平,使學案具有較大的彈性和適應性。

  2、編制內容

  學案的編制要以教案為依據,要體現出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它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八個部分.其內涵包括“課文題目”“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學法指導”,“基礎訓練”,“綜合提升”,“過關檢測”,“學後反思”。

  1、學習目標: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制定。

  2、知識構成:知識構成可以分成基本線索和基礎知識兩部分。線索是對一節課內容的高度概括,基礎知識是學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識結構框架,基本知識點,教師的點撥和設疑,印證的材料等。上述要素的編排要體現教師的授課意圖。對於重點內容要設計思考題。

  3、學習方法:學案中所介紹的學習方法主要是針對所學內容設計的。一般包括記憶方法,理解角度,解題思路,答題技巧等。

  4、技能訓練:技能訓練是對一節課學習的檢驗,它有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閱讀題,寫作訓練題等。訓練題的設計,要體現出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礎知識的檢驗,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訓練。提倡多種題型合理搭配,題目編排由易到難,控制習題數量,按容易題:中等題:高檔題為7:3:1的比例來編寫,為兼顧程度較高的學生,可適當編擬一些選做題,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習水平。

  【預習指導】一一“五步預習”法

  1、粗讀課文,解決字詞,瞭解主旨。

  預習課文,應對課文有一個大概瞭解。為此就應首先粗讀課文,解決字詞,掃清障礙,弄清課文的主旨,知道課文圍繞什麼而寫,寫了些什麼,線索是什麼,文章好在哪裡。

  2、劃分層次,抓住主體特點,瞭解課文重點。

  在粗讀課文的`基礎上,應抓住文體特點,進行層次劃分,瞭解段落大意,知道課文先寫什麼,後寫什麼,進而對全文有一個比較詳細的瞭解。在層次劃分的時候,還要把握重點,知道文章詳寫的是什麼,略寫的是什麼。

  3、對課文重點進行嘗試性分析。

  在掌握課文的重點之後,應在教師講解之前,進行嘗試性分析,而不要被動的等待老師講解。透過分析,找出課文是怎樣突出主旨的,運用了什麼表達方式,採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或說明方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為什麼用這些方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為什麼用這些方法,從而加深對課文的認識和理解。

  4、結合課文,解決課後題。

  在對全文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充分的預習之後,要嘗試性地解決課後題,以檢查自己在預習過程中,還有哪些不足,以便能及時查漏補缺,同時對不能理解的問題,可以先畫下來,當作自己的難點,以備聽課時認真聽講,當堂解決。

  5、擴充套件、聯想、想象、將課內、課外結合起來。

  預習課文,不要只停留在課內,還應結合以前所學的知識,發揮自己的聯想、想象,達到鞏固、運用和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的目的。

  二、課堂學習一一六步驟(課堂匯入、預習展示、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課堂訓練、過關檢測)

  1、課堂匯入(1分鐘):簡明得體、富有情趣、飽含感召力語言。創設一種特定的教學氛圍。

  2、預習展示(4分鐘):預習任務展示,可以由學生在黑板上演示,也可口語表述,也可同桌之間問答,也可組內交流等。學生展示,學生點評,教師補充。

  3、合作探究(15分鐘):組內交流。由組長負責,可進行任務型探究,也可自由研討,也可互相質疑解答。可以由教師提出探究題目,也可以由學生提出質疑,分小組討論,並做好記錄,等待在班級交流。

  4、展示交流(5分鐘):班內交流。由各組代表把本組探究結果在班內展示出來。教師注意及時對結果點撥、評價。

  5、課堂訓練(5一8分鐘):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突出重點,擊破難點。題目設定應考慮到基礎知識與能力提高、課內知識與課外拓展的結合;針對學生層次可設計1一一2道選做題。儘量應考慮到與中考銜接的習題。

  6、過關檢測(8一10分鐘):題量不宜過大,注意突出重、難點,尤其是學生學習中的易錯點、易混點。

  三、課後反思一一分為“教後反思”與“學後反思”。

  (一)教後反思:教師行為。

  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反思:

  1、自我反省,分析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亮點和不足。

  2、及時與學生交流,獲得學生的聽課反饋。

  3、積極撰寫課後反思體會。

  (二)學後反思:學生行為。

  可從以下三方面反思:

  1、自我反省,分析自己在課堂學習中的收穫與困惑。

  2、及時與教師交流,解決學習中的困惑、疑難問題。

  3、記錄課堂上存在的問題、錯題以及別的同學發言中的獨到見解。對存在問題、錯題應有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

  總之,構建和諧、高效的初中語文“好課堂”,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關注生命;開放課堂,群體參與;師生互動,教學相長;氣氛和諧,環境寬鬆;自主參與,個性發展;合作探究,提高智慧;和諧發展,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