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四季教學反思(通用16篇)

一年級語文四季教學反思

一年級語文四季教學反思(通用16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透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語文四季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年級語文四季教學反思 篇1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詩歌透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詩歌採用了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的過程,而本課的教學就是要透過情境創設、感情朗讀等手段,讓學生走進文字,與課文一起走進春夏秋冬四季之美,從而感受語言的韻律美,下面從以下幾個方面反思本課的教學:

  一、創設教學情境,以讀為本

  低年級閱讀教學應以讀為主,以人為本,強調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實踐。教學時,我讓學生充分自由地朗讀,把自己當成草芽、穀穗、雪人來體驗,學生入情入境地體會出這些人性化了的事物的興奮與自豪。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以讀貫穿始終,注重學生的感知、聯想、體驗等心理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讓他們感受到四季的美麗與可愛。同時充分利用媒體的效果創設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了一個有圖、有聲、有色的教學場景。

  二、感受四季美,模仿說詩句

  是的,美麗的大自然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五顏六色的。學生能夠透過書本,緊密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獨立思考,開拓思維,充分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和見解。

  在教學《四季》時,我注重安排遷移練習,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仿照課文中的詩句,當一回小詩人。由於學生在這方面有較多的生活積累,透過啟發,生活中許多景物很快在學生腦中再現。“柳樹綠了,它對藍天說:‘我是春天’。”“爬山虎葉子紅了,它對小鳥說:‘我是秋天’。”……在學生表述時,我適當點撥,幫助學生恰當運用語言,使語言更加規範,學生透過不斷的語言實踐,逐步內化語言、豐富語言,進而正確、熟練、靈活地運用語言文字。正因為有了前面語言的積累,情感的體驗,學生才有了這些精彩的創新和運用。

  三、不足之處

  第一、當我提出“小草會對小鳥說什麼?”這個問題時,由於問題對一年級學生來說並不簡單,學生一下子愣住了,沒人能回答。假如我能及時抓住這一契機,給予學生適當的引導,讓學生聯絡自己平時的情感體驗來說會比較好。

  第二、在學習過程中,交給他們簡單的方法,扶放結合,初步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及自學能力會更好。

  第三、缺少朗讀情境的創設,這麼優美的文章,孩子們卻沒有投入情感去讀,可採用表演讀、配樂讀、分角色讀,讓學生盡情地讀,有滋有味地讀。

  第四、比較後悔沒有把背誦課文穿插在教學當中。

  第五、最後如果能把孩子說的“四季”串起來,成為完整的詩歌,我想效果更理想。

  一年級語文四季教學反思 篇2

  《四季》是人教版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中課文的第二課,它以兒歌的形式,透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詩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作為初次接收一年級教學的我來說,反思本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激發興趣,促進學習動力。

  課堂上豐富的閱讀形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創造積極的讀書氛圍,培養學生樂意讀書的習慣。學生在興趣盎然的趣讀中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同時讓學生真正走進文字學會觀察,感受四季的不同特徵和美麗,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讀中感悟,加強個性色彩。

  朗讀是感悟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同時也是教學的基本任務。但讀要選好時機,恰到好處。在學生生成情感的時候,帶著感情去讀更有利於進入境界。因此在學生讀文之前,我先引導學生看四季圖片,讓學生們用充滿童趣的語言,把春天的美景和特點表達出來。這時再引導學生讀課文,體會文章語句的優美,讀出“草芽尖尖”的形象,感悟到“尖尖”一詞所蘊涵的春季特點。此時,我又做了範讀,還加上了動作,在我的啟發下,學生的讀法也各式各樣,從而使學生得到情的激發,智的啟迪,美的薰陶,朗讀也有了。

  三、聯絡生活,重視積累運用。

  新課標強調:“要聯絡生活教語文,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在學習了第一節後,我設計了一個拓展練習,引導學生說一說春季中,除了草芽之外,還有哪些特點。這就把文字引向了生活,調動學生已有生活累積,有的說冬眠的動物出來了,樹發芽了,燕子飛回來了,花開了?此時,春天的景物更充實了,更顯出了生機勃勃。接著,我又問:“這麼多動植物,想像一下誰會對誰說些什麼呢?”這樣處理教材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與語言有機地結合起來,較好拓展了語文教學的空間,同時也是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本課教學結束了,回想起來,有好多不盡人意的地方。識字還不夠實,對學生全面關注不夠,還需要繼續努力。

  一年級語文四季教學反思 篇3

  《四季》是人教版義務教育實驗教科書小學一年級上冊課文的第二課,它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透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了四季的特徵。詩歌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賭氣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透過圖文結合,入情入境地讀,積極主動地說,有個性地創造表演,把課標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這一理念落到實處。

  一、創設情景,熟讀成誦,悟詩特點。

  課堂上我根據兒童的心裡特點,讓學生在反覆讀課文的基礎上,說說自己發現了什麼,同時,透過讓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認識四季,感受四季的美好,也可以讓學生採用多種形式朗讀,如: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邊做動作邊讀,這樣,能讓學生很有興趣地讀,在讀中又能掌握了朗讀的方法。

  二、在讀中朗讀,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利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不斷地自然復現,達到朗讀的目的,在指導朗讀時,讓學生觀察教師朗讀時的表情和停頓,然後總結,接著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演,並告訴大家這就是表演讀。以讀為主導,讓學生感悟、提煉、歸納、總結,透過“賞語言、賞畫面。”兩個步驟達到“悟詩特點,從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三、圖文結合,理解詩歌的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先指導學生看圖,讓學生說說每幅圖畫的是什麼地方?有誰?他們在幹什麼?然後讓學生說說哪些自然段寫這幅插圖?最後,讓學生透過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從而達到圖文結合,理解詩歌的內容,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一年級語文四季教學反思 篇4

  上完《四季》一課,心裡不知道是喜多一點還是憂多一點。課後來反思一下自己的收穫,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設計了讀四季詩,找四季景,編四季詩,畫四季景等四個環節,我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課始提問,激發讀書興趣

  托爾斯泰曾經指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興趣。”然而,興趣不是學生自發產生的,它有賴於教師採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去激發。

  在片斷一的教學中,我先提問:“一年有幾個季節?”學生的回答引出了課題—四季。“春夏秋冬”學生紛紛舉手回答。接著板書出春夏秋冬四個字,並提出帶領學生去找四季,學生都踴躍地要參與到活動中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於是我檢查了本詩的生字,出示帶有拼音的生字指名讀,齊讀,再去掉拼音認讀,開火車讀,效果很好。

  二、在片斷二“讀四季詩”中,主要是以讀為主;我設計了自由讀、指明讀、體會讀、師生接龍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指導。如讓學生示範“鞠著躬”和“大肚子一挺”的樣子,從而讓其體會到穀穗成熟了和小雪人的頑皮。在重點教學“彎彎”的時候,先讓學生結合生活中彎彎的物品說一說並體會彎彎的感覺,其次再讀課文的秋天片段。又如讓學生先體會穀穗的心情,再結合心情來讀一讀。由於讀的方法多樣,所以孩子們積極性很高,課堂十分活躍,達到了熟讀成誦的效果。

  三、在片斷三“找四季景,編四季詩”中,出示了“春夏秋冬”四季圖片、指導學生看圖,自己找四季來進行學生語言訓練,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緊接著讓學生嘗試編四季詩,擴充套件訓練:

  這樣有梯度的練習,能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引導學生將課文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運用獲取的知識向課外延伸,也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口頭表達能。

  四、在片斷四“繪四季景,”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熱情,用畫畫來表達對四季、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永遠是一門充滿缺憾的藝術。課後我也進行了思考,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1、課堂內容較多,有的內容設計難度較大。中途學生沒有休息的時間。

  2、調控能力不足,應變能力還需大大地提高和改進。課堂調控能力是至關重要的,一名老師,若是缺乏了課堂調控能力,就好比一個軍隊失去了將領,會變得一盤散沙。由於內容較多,前半節課中,我採用了拍手開火車,師生接龍、誇誇自己等形式來調控課堂紀律,但後半節課我為了完成任務,對於一些學生的差錯也未能加以很好的引導等等。學生畫四季就沒有時間了。

  3、對學生的評價還是缺乏感染力。在多讀感悟這一環節中,評價語顯得尤為重要。缺乏了有針對性的評價。如在教學冬天的片段時,未能透過評價語來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從而顯得比較單調。

  4、缺少對個人表揚。在低年級階段,表揚是極為重要的。到位的、及時的表揚可以起到良好的激勵作用。在整節課中,缺少及時的個人表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

  總之,學無止境,教無止境。在從一年級開始,兒童的語言,兒童的心理,我還需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接受磨練。

  一年級語文四季教學反思 篇5

  《四季》是新教材中一篇有趣的課文,它以兒歌的形式,透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語言親切生動、文字優美,並且四幅插圖色彩豔麗,適合朗讀且能很好地體現新課標理念。

  一、實施教學時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設計

  1、以學生有層次的讀課文,代替教師的講解: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一系列有層次的讀。初讀正音──再讀認字──熟讀理解──選讀朗誦,透過變換各種形式進行朗讀,幫助學生儘快地熟悉課文,理解和運用語言。

  2、在情境中識字,提高生字的復現率: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引導孩子去讀:讀圖上的字、讀片語、讀句子、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漢字不斷地自然復現,每次的出現又有一定的層次──從有拼音到無拼音,無意中使漢字得到鞏固。

  3、以情帶學,自然地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利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引導孩子去欣賞四季優美的圖片,接著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哪個季節和喜歡的理由,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情感體驗拉近與課文之間的距離;然後設定如下情境: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季節中的一處景觀或其它事物自己編兒歌進行擴充套件練習,使學生體驗大自然的美麗和奇妙。

  二、經過了一節課的教學效果卻並沒有想象中的好,存在著不足需要在今後的教學中吸取教訓

  1、過分注重朗讀教學:

  本次教學中的較大失誤,是上《四季》之前就高估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對學生的朗讀水平沒有做到真正的心中有數。以至教學時沒有真正讓學生透過有層次的讀課文來理解課文,運用語言。

  2、課堂環節不緊湊,未能真正做到抓住學生的興趣教學:

  學生對讀的不感興趣,再加上本節課的其它環節不能及時跟上輔助,使得教學節奏過慢,不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語文語言的興趣,更談不上讓學生在情境中識字。

  在今後的教學中,應注意一年級教學的年齡特點與教材特點,在課堂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實效的結合上下更多的功夫。

  一年級語文四季教學反思 篇6

  一、激發學習興趣,是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本課採用生動、形象的畫面匯入課題的方法,美麗的秋景動畫,加上教師充滿激情,詩情畫意的配樂朗誦,把學生帶進了碩果累累的秋天,吸引了所有的學生。學習本課時,正值秋季,所以安排秋季圖片匯入,自然、親切。透過自然的匯入,揭示了課題,激起學生求知的慾望。上課伊始,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就被充分調動起來,為下一步學習課文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在閱讀課文的教學中,我應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注重學生詞彙的積累、說話的訓練、語感的培養,體現以讀為主,讀中感悟的教學原則。注意體現讀書的層次性,讀熟課文,讀懂課文,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贊可夫認為,教學方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讓學生在讀通全文的基礎上自由選讀便是“觸及精神需要”的最好方式。學生的讀必定是從內心體驗出發,結合生活經驗,展開豐富想象,從而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教師的點撥,旨在再現情境,讓學生受到感染,促使學生對語言有細膩的感悟。另外,課中春、夏、秋、冬幾幅動畫的插入,不僅再現了當時不同季節不同景色的特點,而且充分利用了多媒體這一資源,突破了難點,培養了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使孩子瞭解到四季景色的不同特徵。

  三、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中一項不忽視的內容。針對低年級學生年齡小的特點,每節課上讓學生動手寫一寫,即使是寫1-2個字。既體現了讀寫結合的教學原則,又將課外作業在課內完成,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真是一舉兩得。

  四、課前安排的收集資料,以及課中安排的畫一畫、唱一唱、背一背、說一說這些環節,不僅幫助學生積累了知識,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讀美了課文,讀懂了課文,從而獲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年級語文四季教學反思 篇7

  上週五參加了在寧波市鎮明中心小學舉行的“杭嘉甬三地教學聯誼”活動,聆聽了來自寧波、嘉興、杭州的三位教師傾情演繹的三節精彩的低段教學展示課,感受頗深。現就省教研室附小的李敏霞老師的一堂《四季》談些粗淺的感受。

  《四季》是一首兒歌,透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兒歌用擬人化的手法寫來,語言親切、生動。所配四幅插圖,形象優美,色彩明麗,便於學生觀察想象。

  一、猜謎匯入,激發興趣

  李老師透過有趣的遊戲“看圖猜季節”匯入新課,意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興趣。利用多媒體中美麗的四季圖,讓學生感知四季給大自然帶來的不同的美,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引發情感衝動,為進入新課學習儲備必需的情感因素,同時也為他們養成良好的觀察和探究習慣建立起情感基礎。

  二、趣味識字,注重鞏固

  識字是低段教學的重點。李老師在設計本課的識字教學時充分考慮了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聯絡生活實際,調動已有的識字經驗,運用圈一圈、讀一讀、聽一聽、評一評、賽一賽等多種方法,並在課中安排了帶有本課生字的小兒歌配動作作為課間操,使本堂課的識字教學紮實、有效又不失趣味,深受學生的喜歡。不孤立地識記生字,透過不斷地復現和運用,有層次、有梯度地把識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不僅降低了識字的難度,同時還把識字與認識事物和發展語言結合起來。

  三、多樣朗讀,感悟文字

  這首兒歌運用擬人化的手法,語言形象生動,讀起來親切、自然。有感情朗讀課文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讓讀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發揮重要作用,重視並加強了對讀書的指導訓練。李老師採用教師範讀、學生模仿讀、自由讀、比賽讀、表演讀等形式,有梯度地達到有感情地朗讀兒歌的教學目標,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四季的美麗,體會語言文字的魅力。

  四、關注學生,關注習慣

  一年級是習慣養成的起步階段,也是至關重要的階段。李老師關注了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在教學時讓學生邊看書邊聽老師來讀兒歌,老師讀到哪兒,小眼睛就要跟到哪兒。一年級學生模仿性強,教師有感情地範讀,準確地傳情,能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讀書慾望。李老師還注重寫字指導,透過筆畫、筆順、書寫位置的教學,透過一次次的評價和比較,透過較長時間的練寫,使學生充分掌握了生字的書寫技巧。

  一年級語文四季教學反思 篇8

  《四季》的教案是在網上一篇教案的基礎上根據我們班的實際情況修改的。原教案我最欣賞的是注重情感目標的設計和達成,體現了人文情懷,能讓孩子充分感受四季之美,表達四季之美,理解四季之美。

  課文比較簡單,透過四季中典型事物為代表來體現四季特點。在這個基礎上,我又讓孩子尋找其他能代表四季不同特點的事物,運用到兒歌中自己編一編兒歌。學生表現地比較積極,並且也有佳句出現。如“大樹綠綠,它對樹下乘涼的人們說:‘我是夏天。’”“秋葉飄飄,它對秋遊的小朋友說:‘我是秋天。’”孩子都能把自己的四季的切身感受編到兒歌中去。在表演四季時,更是加上了自己的動作,尤其是“雪人大肚子一挺”,孩子都把自己的小肚子挺起來,把“頑皮”展現地淋漓盡致。

  《四季》教學完成後還進行了識字一的語文考試。這次的考試雖然成績還可以,但我總體感覺是比較不滿意的。很多孩子因為粗心而出現題目的錯誤。還是有幾個孩子因為“左右”不分而被扣分,包括幾個平時特別認真的孩子。在辯音題中,強調過“沙”和“送”的平翹舌,但還是有人會失分。總結了一下,最近感覺上課學生注意力比較不集中。而自己好象又過於強調讓孩子遵守課堂規範,往往停下課去強調,打亂原來的上課節奏。還是要把獎勵機制運用到課堂上來,光靠老師的強調,想孩子們自己形成自覺性,在短時間內,在無任何獎勵的情況下,看來還是行不通的。

  一年級語文四季教學反思 篇9

  一,教學內容與學情分析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運用擬人化的手法來寫,透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本文是學生剛入學一個多月,在學完漢語拼音,過渡到課文的學習。學生的識字方法和朗讀能力是基本為零,因此,我把識字和練習朗讀定為《四季》第一課時教學的重點,讓學生隨文識字中瞭解並初步運用“加一加”的識字方法,透過多種形式朗讀,在練習朗讀的同時也鞏固了生字。

  二,課堂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透過讀課文,並藉助拼音認識“對、說、是”等11個生字,認識4個偏旁“月、雨、口、禾”,試用“是”說一句。

  2,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3,聯絡生活實際和拓展延伸,瞭解春,夏,秋,冬四季的特徵。

  方法與過程:

  經歷拼讀拼音與加一加識字、隨文交流生字的音形義與遊戲鞏固、各種形式的朗讀課文等學習過程,初步體驗識字的一些基本方法。

  態度,情感與價值觀:

  1,初步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初步感受漢字的一些特點,對學習漢字產生興趣,並享受成功的喜悅。

  課堂教學重點:

  隨文認識11個生字和認識4個偏旁“月,雨,口,禾”。

  課堂教學難點:

  瞭解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特徵,感受大自然的美,去愛護大自然。

  經過課堂實踐,我自我認為對教學目標的定位比較準確。

  三,教學策略與收穫

  1,隨文識字

  識字與閱讀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兩大任務,在閱讀中識字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方式,實際操作中,往往是一堂課的時間裡,我們既要考慮識字,還要考慮學文,顧了頭就顧不上腳,那麼如何處理好二者間的'關係?我在拼音教學時,就一直思考著識字教學的問題,學生面對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語言環境,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因此,這節課,我嘗試在讀書中識字,在識字中讀書。學生在一段一段文字的學習中,認識新字,學習新字,又在識字之後再次讀書,鞏固識字。整個過程就像是個完整的鏈條。透過這節課的實踐,我體會到“隨文識字”運用得好,字的音、形、義緊密結合,讀說緊密結合,的確能有效地提高識字的數量和質量,能促進學生語言的發展。

  2,遊戲鞏固

  新課標指出:“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在加上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注意力不持久,課堂上要讓學生能認真聽講是一件比較難的事,根據這年齡特點,我的課堂教學注重情趣性,用難度由低到高,層層遞進的遊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小老師領讀、全班開火車讀,同桌開火車讀、去拼音讀、漢字大沖關、識字轉盤、詞語大豐收等,遊戲讓學生主動識字,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充分喚起學生的童趣,釋放童心,煥發童真,還學生快樂童年。課已始,趣已生,課行中,趣正濃,課已畢,趣猶存。

  3,讀中感悟

  語文學習無定法,重在得法。施教之功,貴在導學。從學生初識字、學文,接觸語言文字開始,就要有意識地滲透學法,點滴積累,達到“我會學”之目的。如:識字方法的習得,本節就要讓學生用“加一加”的方法去識字,我要讓學在識字的過程中能認識生字,也要知道自己用什麼方法去認識,既要知所以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正因為孩子沒有識字方法更要一課一得。再如在文中識字,運用生字組詞、造句;朗讀感悟,談談你發現了什麼?讓學生圍繞課文內容,自由發揮,不拔高要求,培養閱讀能力;多種形式朗讀,積累語言,都意在讓學生在讀中悟出一些語言的規律和法則;志在習得學法,啟用思維,張揚個性。

  四,有待改進的幾點:

  1、隨文出示的生字不夠自然。我在上課之前,我就預設到隨文識字的環節至少要15分鐘,但如果問題設計不好,可能拖得時間更多了,因此,每一個生字出現,我應該怎樣問,我都要心中有數,但由於自己沒有很好的把握這種方法,在實際的操作中,隨文出現一些生字顯得不自然,並不是水到渠成,問題的設計還需要精準,教學的機智還要修煉。

  2、課堂學習的面鋪得不夠廣,如何做到優差兼顧,讓更多的學生能參與到課堂校長提的意見非常好,如讓學生用“是”字說話,可以讓學生開火車練習說話,既能提高學習的興趣,又能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學習。有如:最後“說說畫畫”的環節,我也沒有把對學生語言表達的訓練鋪開,為了趕時間,只是讓幾個學生到臺上進行了展示,有點顯得走過場了。現在回頭反思,我覺得應該把最後一次讀書刪去,就能騰出時間既能讓多幾個學生展示,又讓學生同桌之間互講。

  3,課堂上,檢查學生生字學習的情況,對學生個人表現機會少。

  以上就是我對這節課的反思,還有不知之處請各位老師不吝賜教!

  一年級語文四季教學反思 篇10

  今天學習的是第四課《四季》。開課伊始,我先讓全班對比、發現第四課和第三課的異同點。我的課堂上,“誰的眼睛最亮”“誰最會發現”“誰最會思考”就是“五字箴言”,我希望孩子們在“發現之旅”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果然,孩子們慧眼識珠,知道第三第四課都是詩歌,第三課沒有分小節,而第四課很明顯分了四小節。我問,怎麼知道是四小節呢?聰明的孩子說:“每個小節都是寫一個季節的,而且都有文字和圖畫在一起。”我告訴他們,這就是文字與圖片建立了一一對應的關係。要想讀好詩歌(包括童詩),孩子們一定要先認識詩歌是可以分行、分小節寫的,和課文的自然段不一樣。我們老師不需要直接教給他們,只要一句話“你們看看,發現什麼不同了嗎?”就夠了。在對比、觀察中,思維力也得到了提升。除此,更要在落實語用中提升孩子們的表達力。

  一、落實語用:學會用固定句式說話

  我出示了第一小節,關於春天的描寫。在範讀、齊讀、男女生賽讀、師引讀生接讀、想象畫面讀、帶動作讀後,我問全班:“‘我是春天’這句話是誰說的?你是怎麼知道的?”馬上有孩子說,是草芽對小鳥說的,從“他”和“對”字就可以知道了。我再適時推進一步:“所以說,講話的時候要有——,還要有——,而聯絡他們的就是這個‘對’字。”孩子們明白了,要有說者和聽者,說者要說得清楚,聽者也要聽得明白。我讓孩子們用上“······對······”的句式說話。站起來說話的孩子基本能表達清楚,還有的孩子藉助這個句式提醒自己的同桌要認真聽課呢。

  二、落實語用:學會藉助插圖說話

  統編版教材低段語文教學,一定要充分發揮文中插圖的作用,讓學生知曉什麼是圖文對應的關係。學習第二小節時,我問孩子們:“為什麼是荷葉對青蛙說話呢?而且還一定要說‘我是夏天’?”一個孩子小聲地說:“荷葉看到青蛙坐在荷葉上······”他不知道該怎麼說下去了,看得出孩子此時此刻很緊張不安,或許擔心自己說不好吧。我給了他一個大拇指,大大點贊他的發現和想法:“是啊,你們看,青蛙正舒舒服服地坐在荷葉上呢,他雙手插著腰,臉上還帶著笑,正聽荷葉說話呢。”圓圓的荷葉、笑眯眯的荷葉、可愛的青蛙、呱呱叫的青蛙,躍然紙上,也蹦蹦跳跳地跳進孩子們心中了。這回,我讓孩子們用“······笑著對······”的句式說話,孩子們說得更開心了。一年級的孩子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配以課文生動形象的插圖學習表達,是事半功倍、一勞永逸的事情。

  三、落實語用:在發現中感受語言形式的變化

  孩子們興致勃勃地送走了春天和夏天,迎來了秋冬。指導朗讀後,我還是希望送給孩子們一雙慧眼:“秋天來了,和春天夏天相比,你們又發現了什麼?”一個男孩迫不及待地高高舉起了小手。我示意他站起來大聲說,他說:“秋天是自己對自己說話。”我按下心中的竊喜,追問他:“你是怎麼知道的呢?”他說:“沒有‘對’字了。”一年級的孩子說話就是這麼直白、簡單,可是,啟發孩子善於發現語言的變化,捕捉語言不同的表達方式,不正是統編版指向語用的教學主張嗎?於是,我輕輕一點撥,孩子們即刻心領神會:說話可以有說者,有聽者,也可以自己和自己說喔。當心中藏著什麼小秘密的時候,就可以自己和自己說呢。他們都忍不住竊竊私語起來了。看著他們的小臉蛋,我也禁不住在想:每個孩子的小腦袋中究竟藏著什麼稀奇古怪的事情呢?

  四、落實語用:藉助思維導圖提升思維力、表達力

  思維導圖作為思維視覺化的工具,可以檢驗思維軌跡、思維品質。藉助思維導圖梳理課文脈絡,我總是樂比不疲、屢試不爽。畢竟是一年級的孩子,我不能說這麼專業的專業術語,我“騙”他們說要畫好“藏寶圖”,免得寶貝不見了。啥寶貝呢?就是一顆顆會發芽的種子。教師的教學語言同樣要富於變化,還要富有童真童趣,要說孩子們聽得懂的話,要說能滿足孩子們好奇心的話。有了前面兩課“藏寶圖”的畫圖功底,當我拿著幾根不同顏色的粉筆時,孩子們不僅明白還興奮起來了。我說,用什麼顏色的粉筆?孩子們說,四季五彩繽紛,用不同顏色的粉筆。好,我用不同顏色畫了一個橢圓。我接著說,這顆種子叫什麼名字?孩子們說,四季。我寫上關鍵詞“四季”。我又接著說,這顆種子應該發幾個芽芽呢?這回全班幾乎是異口同聲還拖長聲音說“四——顆——”。我說,第一顆種子是哪一顆?用什麼顏色的粉筆?孩子們說,春天,用綠色的。就這樣,綠色的春天、紅色的夏天、金黃的秋天、白色的冬天——四顆被陽光照耀、被雨露滋潤的種子破土而出,發芽了,它們還抽出了新的枝葉呢。看著黑板上這幅有一級分支、二級分支的思維導圖(藏寶圖),孩子們再次歡呼起來,有些忍不住自己也在課本上學著畫起來了。然後,我讓孩子們看著思維導圖,背誦課文、複述課文,水到渠成。思維導圖——我們的“藏寶圖”,就是這麼價值連城。

  統編版教材重視培養學生的閱讀力、思維力、表達力。而指向語用、落實語用,是最佳路徑。本篇課文的教學,我讓學生在觀察插圖中,在發現語言變化中,在梳理課文脈絡中,並抓住語言訓練點(學會用固定句式說話),帶領孩子們一起經歷了“發現之旅”,也見證了“落實語用”的語文課堂。

  一年級語文四季教學反思 篇11

  首先感謝領導把示範課這麼重要的任務交給我,但是由於個人能力有限,在教學設計和課堂授課中有很多的不足處,反思如下:

  1、認讀生字時間稍長,佔用了讀課文的時間。

  雖然認讀生字是本課的重點,但由於學生課前預習效果不佳,加上認讀生字較多,又講的比較細緻,所以佔用了較多的時間。

  2、識字方法不夠多樣化。

  雖然在課堂上我採用了,唱歌、組詞、圖片,猜字謎的形式讓學生認識生字。但是拘泥於大屏的束縛。應該再多一些形式。

  3、課堂教師講授多,學生鍛鍊少。

  現在課堂講的是鍛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能力,主張還課堂於學生。但我總是放不開手,讓學生自由發揮的少。

  4、準備不夠充分。

  正常的骨幹教師課應該事先讓學生充分預習,透過試課,在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加以修改。但由於時間緊促,也沒來得及像老教師請教,所以課堂目標達成和效果不太好。

  透過這節課,我看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之處,也再一次瞭解想要給想學生上好一節課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磨練。我會繼續本著為學生負責的心態,探索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很多能力提升的方式方法,為教育教學工作奉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一年級語文四季教學反思 篇12

  《四季》是一篇有童趣的詩歌,採用了擬人的手法和生動活潑的語言。詩歌中描述了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四種事物,並透過這四種事物來表達四季的明顯特徵。課文中有四幅顏色鮮豔的圖畫,特別能引起同學們的注意力和興趣,又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

  實施教學時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有趣的匯入

  在教學設計的匯入環節,我採用了有趣的課件和兒童化的語言吸引了學生的注意,使學生能一下子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把教師生硬的講解課文變成學生自主的朗讀課文,以讀帶講。

  在朗讀詩歌時,我先讓學生分小組品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季節讀,並提出讀的要求,再透過教師的語言知道,課件播放有關的圖片和聲音,讓學生找到讀課文的語感。讓學生體會到文章的節奏美、音韻美、意境美、景色美,從而讓學生喜歡詩歌,願意朗讀、背誦詩歌。在理解課文時,我把詩歌的四段分成:

  (1)賞春景,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進行詞語積累。

  (2)吟夏天,說疊詞,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3)頌秋天,結合美麗的秋景圖創編詩歌。

  (4)演冬天,動作表演,感受雪人的頑皮與可愛。

  這四段分別有不同的要求,我把枯燥的詩歌教學變得生動有趣起來,使學生在輕鬆愉悅中學習詩歌,理解詩歌的意境,做到動靜結合。

  二、在情境中識字,提高生字的復現率

  在識字這個環節上,我先讓學生自主識字,地讀課文是把生字多讀幾遍。在採用“果園摘果”的趣味識字法,是枯燥的識字變成學生樂於接受、生動有趣的遊戲內容,利用了情境識字法,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識字的方法,並說出自己是怎樣記住這個字的。讓學生反覆讀:讀圖上的字、遊戲讀詞語、按層次地讀:從有拼音到無拼音。這樣反覆出現生字,使中下水平的學生也能基本在課堂上掌握生字,並取得了良好的識字效果。

  三、指導書寫

  在書寫時,是指導學生識記生字的基礎上先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並問學生髮現了什麼,讓學生把自己的發現說出來,並讓學生認真觀察老師的範寫,在讓學生書空寫,掌握筆順,要求學生書寫規範、端正整潔。課內課外的知識拓展,使語文教學得到進一步的延伸

  透過背有關的四季兒歌、創編詩歌、唱四季歌等一系列拓展活動,增強了學生對四季的情感,從小培養一些環保意識。

  一年級語文四季教學反思 篇13

  《四季》是一首簡短有趣的兒歌,教學本課時,參照了教參和許多教學例項,和自己的教學相結合,希望給孩子呈現一堂生動有趣,並能在趣味中學到知識的課。我個人認為一年級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特別是學習的規範。規範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所以,平時教學中,我要求學生認真聽、會聽。詞語是語言的基礎,一年級的詞彙兩積累不足,只要學習生字就讓學生練習組詞語,為學生的語言基本功打好基礎。課文開始先讓學生“談談自己喜歡的季節。”“你喜歡哪個季節?為什麼?”孩子們交流的也非常熱烈,有的說:“我喜歡夏天,可以游泳,吃冰淇淋。”有的說“我喜歡秋天,因為秋天是個收穫的季節,有各種水果,我最喜歡吃水果了。”以此引出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邊指導學生閱讀,邊引導學生認真觀圖,想象課文插圖上的“小鳥、青蛙、穀穗、雪人”還會說些什麼。之後,紛紛舉手,有的說:“哇!春天真美麗!”“好紅的花,綠的草呀。”“我喜歡春天。”“終於可以出來透透氣了。”語言雖然簡潔,但生動、有趣。

  不足之處:

  本課教學雖然能激發學生說的慾望,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但也發現了以下幾個問題:

  1、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語言還不夠完整、簡潔,需教師引導;

  2、聽說習慣仍需努力,不認真聽別人發言、別人發言時亂插話等細節方面仍需努力。

  3、個別孩子不主動參與交流。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能更嚴密地組織活動,帶動每個孩子積極學習。

  一年級語文四季教學反思 篇14

  《四季》是一首琅琅上口的兒歌,透過描述一年四季的代表性事物,生動的表現出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景色。下面是我對《四季》這首兒歌的教學反思:

  《四季》這篇課文中採用了排比的形式,擬人的修辭手法,語言親切生動,讀起來很順口,能引起小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課本中的四幅插圖形象生動、色彩明麗,對小學生的觀察和想象很有利。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巧用教材,活用教材”,落實新課標中“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這一教學理念。

  1、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創設情境引導孩子去讀《四季》:帶著拼音跟生字寶寶打招呼、去掉拼音開火車讀、摘桃子游戲。在讀的過程中漢字不斷地自然復現,每次的出現又有一定的層次隨語言環境整體自然復現,無意中使漢字得到鞏固。

  2、課堂上我依據兒童的心理特點,創設了一個富有童趣的教學情境,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充滿幻想的世界。一開始我創設情境,介紹大自然媽媽以及四位漂亮的女兒,激發學生學習《四季》的興趣,進而欣賞春夏秋冬的四幅圖,欣賞圖片;接著讓學生讀準讀通《四季》這首兒歌,然後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哪個季節和喜歡的理由,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情感體驗拉近與課文之間的距離;最後學文時讓學生學會了兩種朗讀方法,想象讀和表演讀,這樣能讓學生很有興趣的讀,在讀中又能掌握了朗讀的方法。

  3、“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在上《四季》時著重從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一是在識字時讓學生利用生字魔方小組合作學習生字,然後全班交流總結方法,對識字方法進行總結,並板書,如編兒歌,加一加,形象識記等方法。二是在指導課文朗讀時,讓學生先觀察教師朗讀時的表情,然後總結,這就是想象讀;接著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演,並告訴大家這是表演讀。設想得總是比較好的,實際操作時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出現,學生第一次到多媒教室上課,比較新鮮,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在學生開火車讀生字時,居然有個學生不敢站起來讀,這讓我覺得很為難。由於課堂沒把握好,預設中有一個環節沒來得及進行,即以說促讀,說中激情。《語文課程標準》重視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認知,因此我在預設中是讓學生欣賞完大自然媽媽禮物後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四季還有什麼會說,也來模仿課文寫一首小詩,例如:“桔子紅紅,它對人們說我是秋天”透過這次教學反思,我覺得語文教學不是讓學生被動地獲得知識,而應是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去發現知識。識字教學中要注意識字方法,注重培養識字能力。

  一年級語文四季教學反思 篇15

  近期,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品質教師精品課展示,講了《四季》這一課,首先感謝我們一年級組的老師對我的幫助,他們給了我很多有價值的建議。我捧著沉甸甸的收穫,心情也被感動著。講評課時,老師們都毫不敷衍,有什麼說什麼,真誠的指出你的不足,意見中肯實在,這種嚴謹求實的教風一直延續傳承著,激勵著一批批年輕教師的成長。

  這次透過自己講課,聆聽不同年級語文老師講課以及評課,收穫良多,同時我也深深感受到自己需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今天我把自己的心得體會寫下來,與大家一起交流。

  1、要準確的把握教學目標,吃透教材,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設計教學,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例項來創設情境,把學生不易理解的字詞,放在熟悉的課文中去理解。

  2、課堂上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帶著問題去讀課文、找答案,使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感悟課文所蘊含的感情,讀的形式要多樣化,讓讀課文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課堂上學生出現的錯誤要及時的予以糾正。

  3、教師的語言要具有藝術魅力。教學是一種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種藝術,誰能將他演繹好,誰就能抓住學生的心。

  課堂上要用課文中所蘊含的感情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課堂的語言也要簡潔、準確,避免一個問題多個問法;在授課過程中,還要善於運用多種鼓勵性的語言及時進行評價,比如:“你真會讀課文,”老師還想聽、“你們肯定比老師讀的好”、“你真棒!理解的真深刻!”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讀書的興趣;另外,板書不易太多,要瓜熟蒂落,寫孩子的語言。

  這次講課、聽課及評課活動豐富了我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給我的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幫助。我也反思到在我的教學中存在很多的不足,還需要繼續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

  一年級語文四季教學反思 篇16

  《四季》以兒歌的形式,透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詩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文字優美,讀來琅琅上口。四幅插圖色彩豔麗,是一篇適合朗讀且體現新課標合作學習為主的,培養學生初步閱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教材。它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本節課我有兩點感覺不錯:

  一、匯入自然。

  講課開始時,我採用出示優美的秋天的景色圖片,配樂朗誦的形式:聽,這悠揚的笛聲;看,那滿山遍野充滿了紅色和金色,這裡簡直成了花的海洋、火的世界。瞧,那一棵棵高大的白樺樹,在藍天的映襯下,顯得更加挺拔。金燦燦的葉子隨風擺動,那一片片楓葉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更加耀眼。瞧,那鮮紅的山楂多麼可愛!葉子紅了,果實也熟了。那一串串水晶似的紫葡萄,更是惹人喜愛。還有這不知名的果實也掛滿了枝頭。這不,就連那小小的蘑菇也被這迷人的景色吸引了。一陣風吹來,一片片金色的葉子慢慢地飄落下來。來引導學生回答問題,看了畫面上的景色你們想說點什麼呢?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季節嗎?(板書:秋)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再引問:秋天,除了我們剛從畫面上看到的景色之外,你還能看到什麼?一年之中,除了秋季,還有哪些季節?(板書:春、夏、冬)。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四季,去欣賞四季的美麗景色。(板書:四季)引出課題,引出今天要學習的內容。這樣引出課題自然而親切,從身邊的生活環境入手,孩子們很容易進入課本內容。

  二、在遊戲中識字。

  做遊戲識字,也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識字方式。我首先用多媒體課件出示能夠明顯體現四季特徵的事物的帶字圖片(柳樹、荷葉、菊花、梅花、雪人、草芽、穀穗、桃花、橘子、麥苗、楊梅等),讓認識的學生上來說說這些事物是屬於哪個季節的。再出示生字卡片,學生認讀卡片上的生字。並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字音。還重點學習了多音字“地”的讀音和不同用法。然後再開小火車認字讀:每個同學和每個生字打個招呼,先開小火車讀,適當給予評價,以鼓掌鼓勵為主。再記憶比賽:以課件的形式快速出示生字,一次四個,看誰記得準,讀得好。孩子們都高高舉手,搶著認字。最後進行擴詞比賽: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對每個生字進行擴詞練習,重點用“尖、說、彎、春”擴詞。目的是在平時的教學中,讓孩子們注重詞彙的積累,為今後的寫話打下基礎。

  這節課就這樣,在愉快、高興、搶答中很快地度過了。孩子們各個都學得不亦樂乎。我心裡也充滿了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