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教學反思> 《解決問題的策略倒推法》優秀教學反思

《解決問題的策略倒推法》優秀教學反思

《解決問題的策略倒推法》優秀教學反思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用畫圖和列表的策略解決問題的基礎上,教學用“倒過來想”的策略解決相關實際問題。“倒過來想”是一種應用於特定問題情境下的解題策略,不過這些特定問題又是比較常見的。通常情況下,已知某種數量或事物按照明確的方法和步驟發展、變化後的結果,又要追溯到它的起始狀態,便適合用“倒過來推想”的策略加以解決。學習“倒過來想”,不僅豐富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有助於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對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都大有裨益。課前精心設計教學預案,教學活動中努力體現《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的“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這一理念。表現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起學生興趣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始終起到主導作用。為了引導學生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節課從路線問題匯入,讓學生體會從原路返回時會依次經過哪些地方著手,初步體會倒推法的策略在生活中的價值,激起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啟發思考,引導探索,促進師生互動數學活動是學生學習數學探索、掌握和應用數學知識的活動。也就是說在數學活動中要有數學思考的含量。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在教學例1和例2及相應的練習中做到有目的、有層次地設定疑問,引導學生分析、探究、解疑,充分發揮學生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學習中的疑難問題,直到掌握能夠獨立獲取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學例題1時,提問:1.兩個杯中的豆漿總量有沒有變化?2.你準備用什麼方法求出原來杯中的豆漿量?讓學生透過獨立思考並相互交流後,明確是用“倒過去推想”的策略解決問題的。再及時鞏固,完成練習十六第一題,讓學生再次感悟在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如何用倒推的策略進行解答,再次將自己解決問題的思路進行整理。

  三、平等對話,引導參與,實現師生互動數學學習是學生自己建構數學知識的活動,在數學課堂上,師生雙方“捕捉”對方的想法,雙方產生積極的互動。教學例2時老師問學生:1.用以前學過的方法整理條件;2.你準備用什麼策略解決這個問題?接著放手讓學生嘗試整理,並引導學生髮現這裡透過簡要的摘錄條件及藉助箭頭能清晰地表示出數量變化的具體過程。當學生用“倒過來想”的策略解決了例2的問題後,這時又問學生:還有別的想法嗎?引導學生將兩次變化合並起來想到“又收集的比送給小軍的少6張”,而要求原來有多少張,還要倒過來推想:還剩52張比原來少6張,那麼原來有58張。同時,我又介紹了結合畫線段圖用倒推的策略來解答的方法,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體現了演算法的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