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稿件> 華師大版七年級科學上冊評課 動物的主要類群評課

華師大版七年級科學上冊評課 動物的主要類群評課

華師大版七年級科學上冊評課 動物的主要類群評課

  今天,教研組的老師聽了趙老師的公開課《動物的主要類群》中的“脊椎動物”。透過影片“森林之歌”問:剛才我們在影片中看到了有很多生物,引入今天要學的脊椎動物,然後以給5種脊椎動物“分房”自然引出今天將要學習脊椎動物的五大型別之形態特點。該堂課的設計定位比較準,整體框架很清晰,以表格的形式展現,結合地方特色介紹鎮海棘螈,圖片選取非常新穎吸引眼球,這堂課算得上一節科學味較濃的科學課。

  這節課中教師的脈絡非常明顯,但同時教師給學生的限定比較多,造成學生的主體性體現缺乏。此外,執教教師語速過快,教師應以適當的語速,留給學生足夠的思維空間。小組分組活動後歸納的處理,應該讓更多的學生能有展現的機會,可先選取成績中等以下的學生,然後請其他組員補充。當作答者出現“能答而答不出”的現象時,教師應給予適當的鼓勵和提示,以增強他的自信心,幫助學生體現成功。

  教學形式的多樣化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本節課,教學形式較為單一,主要以講授為主前半節課學生注意力比較集中,到後半段過於單一的教學形式造成學生聽覺疲勞,學習效率下降。比如講到鳥類適應飛行的特點時可以讓學生觀察鳥類的模型。

  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關注學生原有思維。執教教師在每歸納完一種脊椎動物的特點後,讓學生欣賞相關圖片,讓學生視覺得到享受,此處的處理犯了傳統教學中的“傳授式”教學,沒有注意學生原有經驗。可以安排學生說一說,比一比所知道的魚類、兩棲類等,誘導學生反映出原有思維的錯誤將其在課堂上解決,然後再展示美麗的圖片,效果可能會更好。一堂真正成功的科學課,應該是看學生的思維有沒有被啟用,能否產生有效的思維。

  地方特色的應用——介紹鎮海棘螈,想法非常好。但是蜻蜓點水一筆帶過,效果沒有體現出來,可以適當介紹在鞏固本節課知識的同時,起到地方教育的目的。

  同時,教學要有一定的深度。本節課欠缺這一點,例如魚類的洄游、鳥類的遷徙等都是對環境的一種適應,在講到體溫變化時可以適當深入。也可以我們人類為例,對哺乳動物進行適當拔高,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課堂教學應注重完整性。好的知識小結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前後呼應是關鍵,執教者在這一方面有所欠缺。本節課以給5種脊椎動物分類從而引出本節所要學習的特點,結尾部分可以“分房”來收尾小結。例如,一個同學選定一種脊椎動物型別,其他同學以“是不是”的形式,從特點上去提問從而猜出這位同學選定的脊椎動物型別,限定次數。猜錯的話讓這位同學住進房間,猜對了重新開始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