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小石潭記>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小石潭記》教學設計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小石潭記》教學設計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小石潭記》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記憶本課中出現的文言實詞,熟悉虛詞“以”的基本用法。

  (2)能夠有感情流暢地朗讀、背誦課文。

  (3)準確翻譯內容,瞭解寫作背景。

  (4)想象作者描繪景色,理解作者的感受。

  2.過程與方法

  (1)自讀自學,瞭解課文內容。

  (2)小組合作,把握作者視角和心情的轉變。

  (3)小組探究,體會融情與景的特色。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作者悲涼的心境。

  (2)學習作者借景抒情的.方法。

  二、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1、匯入新課

  教師談話匯入:去遊覽山水名勝,大家有過什麼特別的感受嗎?引入本文。

  教師範讀課文。

  (背景見附後)

  預習準備:熟讀課文,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初譯課文;自學疑難生字。

  課堂交流:提示生字,介紹背景。

  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師友互助

  教師提出合作要求:

  師學友合作,通譯全文,識別重難點,做好講解準備。

  學生講解,教師適時指導。

  1、學生分小組翻譯課文,將重點單字整理出來,疑難問題商討解決。

  2、小組彙報:學友講解翻譯,師友做重點提示。

  培養學生解讀文言文的能力。

  3、課堂練習,分層提高

  一、解釋下列詞語的使用

  西、樂、斗折蛇行、犬牙、

  二、結合課後第三題,梳理中“以”的不同用法。

  三、解讀重點句子

  全石以為底、蒙絡搖綴、悽神寒骨、

  四、文中哪處景色寫得好,說說自己的看法。

  1、學生口答,糾錯。

  2、整理筆記,識記文言文中“以”字的常見用法。

  3、師友互查重點句子翻譯。

  4、尋找表達有特點的句子,賞析、交流。

  深化基礎知識記憶和理解;培養學生對特別表達的識別和分析能力。

  4、課堂小結

  讀了這篇,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自由表達。

  第 二 課 時

  教學過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設計意圖

  1、回顧匯入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

  學生回顧重點字詞。

  鞏固基礎知識。

  2、分層提高

  教師提出探究要求:

  1、按什麼順序寫的,試著整理出來。

  2、作者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麼?(由景色作者想到了什麼?)

  學生小組探究,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3、歸納總結

  教師引導小結:小石譚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我們是否還會產生作者的感受?

  學生表達交流。

  4、拓展提高

  假設你是一位導遊,你會怎樣為遊客介紹小石潭景區呢,寫一段導遊詞,看看誰說的更吸引人。

  學生練筆、交流評價。

  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三、板書

  境

  景 發現竹林—尋找石潭—尋覓潭源—坐潭上—記之而去 由

  小石潭記

  情 心樂之——似與遊者相樂——不可知——悽神寒骨 心

  生

  綠竹、清潭、游魚、溪流 遠在深山無人賞識

  仕途受挫,故交遠離,寄情山水,以解憤懣

  四、反思

  柳宗元於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貶官之後,為排解內心的憤懣之情,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並透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間共寫了八篇山水遊記,後稱《永州八記》。柳宗元於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貶官之後,為排解內心的憤懣之情,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並透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間共寫了八篇山水遊記,後稱《永州八記》。

  記:古代的一種文體,主要記載事物,往往透過記事、記物、寫景、記人來抒發作者的感情或見解,即景抒情,託物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