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觀後感> 何以為家觀後感

何以為家觀後感

何以為家觀後感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後感,把你的收穫感想寫下來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何以為家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十二歲的男孩贊恩在法庭控告他的父母,原因是父母把他帶到這個世界上。

  贊恩是一個成熟懂事的孩子,他不停的在找工作照顧家裡的小孩並且處理家事,甚至還幫助妹妹面對突如其來的生理期。但是懂事的孩子並沒有糖吃,他從來沒享受過一個孩子應該有的寵愛和應有的權益。小男孩就是一個傷痕累累的反抗者。影片中的贊恩從來沒有有成為過小孩子,在現在的逼迫下,無奈下找工作,都成為一種目的或者工具。

  電影的官宣賣點“不是所有人的父母都有資格做父母”,故事中,贊恩的父母在沒有經濟條件的基礎上,無力撫養以及教育孩子的狀況下,不停的'生育。這是在鞭策成年人,也同時在變成孩子們,對比起來自己的生活有多幸運。

  影片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他很少想到自己的事情,懂事的像個成年人。一個被生活百般折磨,沒有得到關愛的孩子,卻始終有一顆善良而柔軟的心。

  影片最後是贊恩拍護照的鏡頭,按要求要擺各種姿勢,可是就是不會微笑,這時,攝影師說這是照片不是用在監獄上,是用在護照上時,他笑了,笑的那麼猝不及防,陽光燦爛,這是長達兩小時電影裡贊恩最開心的時刻。願每個孩子都可以被世界溫柔對待。

  歸根結底,當我們談論家的時候,到底在談論什麼?家不是一棟建築,也和家長的性別、人數無關,更非只有富人才有家。應該有人提供庇佑,有人受到保護;有人承擔責任,使孩童免於流浪、迷茫和惶恐。免於錯位、傷害和憎恨。

  不要讓孩子憎恨生育和生命,讓他們明白這是偉大的創造。

  影片中還有許多有意思的細節設計,無論是小男孩還是其他人物或者環境因素,或者是劇情許多的細節點。當你沉下心去體會,一切都是如流水般一點點的流入你的血液扎進你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