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七單元]寫一篇讀後感> 【精選】讀後感的作文錦集10篇

讀後感的作文

【精選】讀後感的作文錦集10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寒假期間我讀了董宏猷爺爺的《梔子花開》這本書,其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燈》這篇散文。這篇散文講的是在一個被霓虹燈遺忘的角落------西港中學一位來自大城市的年輕男教師與燈的故事。

  那是一個夏季的夜晚,“在鄉間的小路上,在響著蛙聲的水田裡,在炊煙剛剛消散的村莊,在搖曳著月色的的湖畔,閃出了一顆顆金色的小星星。”你一定會被這美麗的夜景所陶醉,其實這些可愛的小星星是學生們提著的老式煤油燈、簡陋的罐頭瓶燈、各式各樣藥瓶燈、墨水瓶燈、奇形怪狀瓦片燈匯聚而成的星空。

  “當我也提著自己的罐頭瓶燈走向講臺開始講課時,我眼前那一片片顫顫的燈火,如小生靈般有著生命。那一片片閃爍的火苗,如剛剛破土的嫩芽。”教室裡,每一個學生都神情專注的傾聽著,思索著,遨遊在知識的海洋中。老師的整個身軀與高舉的油燈便成了知識海洋中的一座燈塔。

  深夜,西港中學的老師們便躬腰埋首於這飄忽微弱的火苗前備課,批改作業。西港中學的師生們就是在這樣的艱苦的環境中發奮學習的。他們不抱怨、不放棄、他們攻苦食淡、勤學不輟,學出了人生精彩,品嚐著成功的喜悅。

  當夜幕降臨,我們居住的城市早已燈火通明,整個市區被五顏六色的霓虹燈光妝扮的更加美麗。我們在明亮的教室裡讀書學習,回到家裡,我們擁有形狀各異、造型奇特的各種檯燈。但在我的眼中,它們遠遠比不上西港中學的師生們所用的燈,那是一盞盞點亮生命之光的燈,照亮了別人也照亮了自己,那些燈是多麼的讓人留戀、讓人震撼呀!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有一本經典名著在滔滔不絕的激流中閃耀著光華,它就是《聊齋志異》。“聊齋”是作者蒲松齡書房的名字,“誌異”則是記錄離奇古怪的事。這本文言小說的內容涉及狐仙、鬼妖、人獸等廣泛內容,是中國文言志怪小說的鼻祖。它是一本關於神怪的小說集,一本借神怪故事抨擊清代封建統治的書。這本書主要寫了狐妖鬼魅和凡人、道士之間的愛情、友情、親情的故事,每個故事都包含道理,折射了當時的社會風情與生活圖景。

  每當我看這本書時,就像穿越到作者筆下那鬼妖穿梭的可怕時代,重演一遍主人公恐怖而坎坷的故事,每每總被嚇得汗毛直豎。可是,就算這麼可怕,那環環相扣的情節像是一種魔力,總是吸引著我繼續心驚肉跳地看下去。

  這本書不僅情節精彩,文筆也很好。作者語言簡潔、精確,文章也是妙筆生花。在我看來,這本書就像一鍋菜,雖看著不香,聞著不甜,細細品時,便能領會它的妙處,心中像打翻了調料瓶,立即五味雜陳。書中每一個故事的情誼和道理都值得我們深思,每一件靈異事件都值得我們細想,那舊時期的封建迷信和人們的迂腐,以及貼近生活的風土人情,完美的在書中呈現,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

  總之,這是一本值得我們花時間品味的好書。它雖只是將民間神話改編,卻洋溢著各種獨特的色彩,它雖是虛幻的,卻闡述著深刻的道理,是中華神話經典著作!我相信,這本絕世經典你一定會喜歡!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幾日前看完了《家》,到現在心情久久還不能平靜。看的時候整顆心都在跟著故事中的主角在轉,淚也流了,思想也深深的被觸動了。故事的開始就註定是一場悲劇,只是沒想到悲劇中還殘留了一絲光明,一線曙光。也許這點正是巴金老人作品的高明之處,在揭露黑暗的同時給我們留下些許希望!

  作品中,高老太爺便是封建舊制度的代言。他憑藉自己在家族中的權利,包辦覺民的婚姻;他囚禁覺慧,抑制新思潮的產生;他設計覺新的生活道路,製造了無數的悲劇。他專制,落後,罪惡,他摧殘著無數鮮活的生命,破壞著人們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軟弱是一切落後事物的共性。在覺慧等人的奮鬥和努力下,在新思潮的影響和衝擊下,封建制度妥協了,落後的封建枷鎖終於被打破,新的世界正在時空夾縫中散發著耀眼光芒。

  新事物的主人是年輕一代的進步青年,它永遠散發著先進的氣息。

  作品中所描寫的覺慧,覺民等人,他們深受進步思想的影響,充滿朝氣,熱情奔放,擁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對封建制度痛恨不已。他們為了爭取自由和青春,不畏艱辛,勇敢地同封建禮教鬥爭。終於,在他們的努力下,他們登上了駛向上海的航船。新思潮向他們張開了雙臂,將他們攬入懷抱。

  《家》是一部家庭的歷史,也是一個社會的縮影,它生動地展示了青年一代得覺醒和封建勢力的沒落,昭示著社會發展必然會將舊的腐朽的事物拋棄,而迎向新的進步的事物。

  故事的男主人公覺新是一個生性懦弱的人,所以他的人生就是在一家人的幫助和破壞下走向悲劇的。它的婚姻是不幸的,娶了自己不愛的女子作為一生的伴侶,與自己深愛的女子一生都在馬不停蹄的錯過。可他也是幸運的,她的妻子是那麼的愛他,為他毫無怨言的付出了自己的一生,乃至自己的生命。當他終於覺悟的時候,一切都晚了,關住他的不是兩扇門,而是他自己。他在自己一手造成的悲劇中痛苦的活著。故事的最後他終於有勇氣去幫助三弟覺慧脫離那個毫無親情和溫暖的家,他在最後一刻終於向著遠去的客船揮動了自己顫抖的手臂。他沒有勇氣去反抗那個時代的制度,只能成為制度下的犧牲品。

  梅表姐也是懦弱的,她甚至沒有對自己的婚姻說一個不,也許在那個年代女子只能那樣聽天由命,可是她的親生母親不應該為了賭一口氣就賭上自己女兒一生的幸福。梅表姐又是可憐的,沒有一個人能夠了解她的痛楚,她每天只能在自己狹小世界裡悄悄的哭泣。不過梅表姐又是勇敢的,在經歷了婚姻家庭所有的變故之後還能堅強的面對生活,為一家人的生計操勞,最終她還是承受不了生命之重,只能滿懷遺憾的告別這個給她帶來一生波折和苦難的人世間。

  瑞珏是一個善良的人,但卻沒有善終。她是那個大家族爭鬥利益的犧牲品。她生前是那麼好的一個人,她去世後除了大太太和姑太太竟沒有一個長輩去墳前看過她一眼。她的一生就是為了她的丈夫,她的家庭,甚至還有對別人的憐憫和恩賜,可是善良的她最後卻什麼也沒有得到。一間破屋,三尺黃土,葬了她所有關於未來的幸福夢想。事實就是這樣殘酷,在一瞬間破滅了一個人一生的夢想。至少,她也應該是值得吧,覺新說過會一生不在娶妻,可是誰又能見證呢?在那樣的家庭環境下,他會不會又一次的妥協?即便覺新真的不在娶妻,可是瑞珏在地下也再也不可能得到溫暖和幸福了。這是瑞珏的悲哀還是覺新的過錯?不,這是那個年代那種封建制度荼毒的惡果!

  覺慧是桀驁不馴的,在不懈的努力和抗爭下,他終於走出了那個家,那個讓他徹徹底底失望的家。他心愛的鳴鳳死了,他尊敬的大嫂死了,那個他既愛又恨的爺爺也死了,所以那個家裡值得他留戀的東西太少了。他選擇了逃離,也是在那個時候最明智的選擇。走之前他去看了曾經和鳴鳳在一起擁有美好記憶的水池,也是結束鳴鳳生命的地方;他去看了把自己養大的後母;他去和自己的哥哥告別,為他做最後的思想開導,勸他和自己離開。可是覺慧沒有能把覺新勸走,因為這時留給覺新的是全是責任,撫養兒子的責任,贍養母親的責任,供弟弟讀好書的責任,對整個家的責任,所有的責任在這時全壓在他一個人的肩上,所以他不得不留下,他不能離開!覺慧離開了,也許帶給他的會有光明和快樂!至少他勇敢的向前邁出了一大步,給家帶來了希望!

  鳴鳳是勇敢的,她為了不屈服於命運的安排,不違背自己在心底對覺慧的承諾,勇敢的向死亡邁出了一步,在自己曾經最快樂的地方結束了自己十七歲的年輕生命!在那個年代,能夠自己解脫自己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像婉兒,與鳴鳳一樣的宿命卻選擇生不如死的屈辱的活著,她說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習慣了的生活卻讓她對生命產生了恐懼卻沒有勇氣去選擇另一種宿命,不如說死亡。所以從另一種意義上說,鳴鳳的死是有價值的,她不僅僅保住了自己做人的尊嚴而且還更加堅定了覺慧離家去闖世界救亡中國的決心!

  黃媽也是勇敢的,她在高家呆了五十年後終於決心說出了自己心底真正想說的話,她為瑞珏感到不公,她正真看到了高家衰敗的根源。她對覺慧三兄弟的愛不能不感動我們,是那樣的樸實無華,是那樣的默默無聞,在真正的親人之間都沒有了親情時,我們看到了愛的火光。只是這樣的火光是如此的微小,不能照亮整個家庭!

  其實今天想說的還很多,心潮澎湃,有一種情愫在感染著我,有一種精神一直在鼓舞著我,我似乎從《家》裡看到了些許希望的曙光。真的很佩服巴金老人,他能用文字和故事把封建制度真實的再現,給心靈帶來了巨大的震撼,也給我們留下無盡的啟迪~~~~~~~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青年一代,社會發展的重任已落在我們的肩上,我們只有不斷創新,不斷接納新事物,才能將時代的大船推動。朝陽散播著生命的氣息,舊事物已留於昨夜的黑暗當中。讓我們張開雙臂,去擁抱新生吧!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我們為什麼要如此勤奮地學習?我問媽媽。媽媽說,因為我們是學生,所以要勤奮學習;我問表妹,表妹說,因為我們以後要找一份好的工作,所以要勤奮學習。然而最終,我在《蜜蜂頌》中找到了最完美的答案。

  《蜜蜂頌》中講道,一隻螞蟻聽人們常常誇獎蜜蜂十分勤勞的採蜜、釀蜜。於是螞蟻找到蜜蜂,好奇地問:“你釀一滴蜜只要採十萬朵花的花粉,而我卻要拖動比自己大50倍的食物,為什麼人們會鄙視我呢?”蜜蜂回答說:“我釀的蜜都獻給了人們,而你只圖自己的溫飽

  是啊,一隻工蜂的最長壽命是6個月。在這短短的6個月中,它們不斷地採集花粉、釀造蜂蜜。蜜蜂每釀造一滴蜜,就得采集十萬朵花的'花粉,如果要釀造1公斤蜂蜜,差不多要飛45萬公里,整整是11條赤道的長度啊!

  看到這個令人無法相信的資料後,不禁讓我想起了孜孜不倦的張海迪。張海迪的身體雖然有三分之二都毫無感覺,但她在不上學的情況下,學習了多種語言,寫出了許多作品。她的《輪椅上的夢》、《生命的追求》、《鴻雁快快飛》等啟迪了許許多多感到失落、無望的人,也激起了許多人的鬥志。=

  此時,我禁不住掩卷深思:我知道了我為什麼要勤奮學習,那是因為我們不僅今天要充實自己,明天還要“釀造出最甜美的蜜”獻給人們,令世界變得更加美麗。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在寒假裡,我用三天讀書完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在小說裡我認識了小主人公安利柯,知道了在四年級裡的經歷、觀察和感受到的一切,這裡面融入了各種各樣的愛:老師的愛,學生的愛,父母的愛,兒女的愛┈他們每個人的愛並不是驚天動地的,但是卻感人肺腑。美與醜,善與惡,完全用愛來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書中所描寫的人物都是極其平凡的,也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但是,一個個真情實感卻讓我感動不已:卡羅納主動為身邊同學解憂、保護弱小、伸張正義;賣柴人的兒子可萊諦既用功學習,又勤勞能幹、孝敬父母;安利柯在父母的教育和影響下主動地關心幫助勞苦的孩子和需要幫助的人;還有13歲的馬爾科邦千里尋母的故事,我深深被他堅定的信念、堅強的意志和堅持不懈的毅力所感動。

  讀了這本書,我收穫很多。它告訴我們不但要學會愛,還要學會如何去愛,這是一場真正的“愛的教育”。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今年寒假,我讀了一本名叫《一隻眼睛的貓》的書。這本書是國際大獎小說之一,作者是美國的葆拉.福克斯,你讀過他的書嗎?讓我們一起來瞧瞧吧!

  這本書講得是一個叫奈德的男孩子,在他11歲生日的時候,舅舅送給了他一樣不太尋常的禮物,那是一隻槍呢!接下來的這段時間裡卻發生了許多不平常的事情,奈德無意中開槍射瞎了一隻野貓的眼睛,這件事讓他心中充滿愧疚,內心倍受折磨,他不敢與任何人說起這件事。冬天來了,那隻貓越來越難熬了,幸好有奈德的朋友老斯卡利先生照顧了它,使它倖免於難。可是好景不長,斯卡利得了中風,在他彌留之際,奈德終於鼓起勇氣對他說出了真相。後來這隻瞎了眼睛的貓的命運會是怎樣呢?奈德最後有沒有擺脫掉苦惱呢?讓我們一起到書中去尋找答案吧。

  讀了這本書後使我明白了做錯事不要緊,要緊的是我們要有勇氣去改正錯誤,去彌補我們的過失。你瞧奈德無意中用槍射瞎了一隻貓的眼睛,可他也並不是對那隻貓不聞不問,而是認真照顧到它能自己捕獵為止,不管最後結局如何,奈德知道應該照顧好它就足夠了。

  仔細想來,我和大家都會犯過類似奈德的錯誤,但重要的是能及時改正錯誤,這一點我們以後一定要好好注意。

  好了,一起來讀這本《一隻眼睛的貓》吧!切記“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今年的《暑假生活》上有一套推薦的書,其中有一本叫《拖拖拉拉國》,一看名字就非常吸引我,還有這樣的國家,太有趣了。

  《拖拖拉拉國》講的是:有一個小姑娘叫做蘇小懶,她遇事總是拖拉。有一天,她媽媽終於忍無可忍了,念個個咒語就把她送到了拖拖拉拉國。在那裡,她認識了一個叫蟲蟲的男孩,他們倆玩得很開心。吃午飯時候,小懶吃不下生土豆,她就自己做了土豆餅。這時,國王聞到了香味就請她做自己的廚師,並答應給小懶一萬枚金幣、十顆珍珠和一顆鑽石,還讓蟲蟲當她的助手。不過很快,小懶就想放棄了,但蟲蟲改變了她的想法。比如說:刷刷刷……削土豆皮不再叫削土豆皮,而是叫“投中一塊土豆皮”。原因嘛,是他們把垃圾桶當成了球框,而土豆皮成了他們眼裡的球……一個星期過後,當小懶向國王要薪水時,國王居然說“身為拖拖拉拉國的國王,不拖拉是不行的。”之後,小懶和蟲蟲與士兵上演了貓捉老鼠……終於蘇小懶為自己的拖拉和磨蹭付出了“代價”。不過最後,小賴醒來了,發現還好只是一場夢,從此她再也不拖拉了。

  我覺得在生活中,我也總是做事容易磨蹭拖延:寫作業慢吞吞、吃飯慢吞吞,還不愛整理自己的東西,做什麼總要爸爸媽媽催……跟故事裡的蘇小懶一樣,根本不把自己拖延當回事。看了這個故事,我明白了拖拉磨蹭是一個壞習慣,我一定要改掉這個壞習慣。

讀後感的作文 篇8

  沒錯!正如課文所說的:時間來去匆匆。在不知不覺中知道時間的寶貴。我們還默默的等待著下一個年輪,會到何處、做些什麼、有價值嗎?

  我們一天天地溜達著,時間不知不覺地逝去,或者是在我們身旁的0。001釐米的距離擦過。向前看,我們的日子還要過很久很久才能到達我們所說的未來;向後看,我們經過所說的以前的日子已經很久很久……

  就像今天那樣,甚至在這一刻,隨手拎起筆寫寫畫畫,感到很慢,其實時間正在飛快得逝去;抬起眼睛,看看書或發發呆,其實時間也在努力地,不停地轉動,使勁地走著。

  時間永遠都買不回,要是真買回來也沒價值!但我寧願它回來!在太陽出來到太陽轉到別處時,我們才知道一日即將過去,剛才還在看書、讀報、工作、玩耍、發呆的人們沉入了夢田裡。風兒輕輕吹過頭髮,那一瞬間的感覺不會再回來。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珍惜現在的,留下美好的,留下有價的……!

讀後感的作文 篇9

  我是一個不怎麼愛看書的小女孩,我看的書沒有很多,可最熟悉的只有《愛的教育》和《一千零一夜》。其中,我最喜歡看《愛的教育》這本書。好了,小讀者們,咱們一起去看看這本書吧

  書中,最令我感動的是82頁《小抄寫員》。少年朱里奧心夜裡悄悄地幫父親做夜工。因睡眠不足,便沒有精力做功課了,這使父親大傷腦筋。看著越來越不理他的父親,朱里奧決心不幹夜工了,可已到十二點,朱里奧就情不自禁地爬起來幹夜工。有一次,他不小心被父親發現了,父親不但沒責怪他,反而懊悔自己,這幾個月只管責罵他。第二天一早,朱里奧醒來時猛地發現,高高的太陽已經升起來了,罩著伏在床頭熟睡的父親。

  書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66頁《窮人》。安利柯在街上散步的時候,遇見了一個非常瘦弱、臉色蒼白、還抱著一個小孩子的女乞丐向他討錢。他什麼也沒給這個女乞丐,只是看著她就擺擺手走開了,其實安利柯身上裝著許多錢的,他只是不想把錢給那個女乞丐。

  其實讓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安利柯的行為,而是安利柯媽媽說的話。她是這樣說的:“你不該這樣。一個真正不幸的人伸手乞求時,我們不該視而不見、假裝不知啊,尤其是為了吃奶的小孩兒而乞求的母親,那懷中的小孩說不定正餓著,如果真是這樣,那位母親該是怎樣的難過呀!假如你母親——我,不得已要對你說‘安利柯啊,今天不能再給你食物了。’你想,那時的我,心裡會是怎樣的難過的呢?”

  看了他母親說的話,我想起了以前,曾經站在我面前的、那些要求我幫助的那些窮人,家裡也說不定一樣有正餓著的老人和小孩正需要我的幫助,如果當時我可以給他們一些錢,或者就一個硬幣,他們一定會很感激我,可是我當時為什麼沒有這樣做呢?因為我當時認為他們這一些又髒又臭的乞丐根本不需要我們大家的同情!

  一篇篇感人的文章印在了我們心裡。是《愛的教育》這本書讓我們明白了很多道理,還能教育我們從小就要做一個懂得愛和感恩的人!

  老師,雖然我沒看完《愛的教育》,沒有完成您佈置的作業,但是我已經懂得了在別人困難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幫助他們。

讀後感的作文 篇10

  他說——為你,千千萬萬遍。

  哈桑為你追來了那隻藍色的風箏,雖然付出了某種沉重的代價,但這真的很棒,不是麼?

  “他只是個哈扎拉人。”你閉上眼睛,然後聽到自己說。“我想我無法再面對哈桑。”

  於是你把自己嶄新的手錶與阿富汗尼鈔票塞在了哈桑的毛毯下面,你大概想不到他會承認他做了一場子虛烏有的偷竊。

  你說你能夠想象他們兩個在那間昏暗的斗室裡面如何的掩面哭泣,哈桑懇求阿里不要揭發你。

  那麼我認為哈桑是幸福的,他也是不幸的。

  他的內心一片坦蕩,從來不做令自己愧疚的事情,他成功的用自己的一切守護了你。離開後他至死沒有再見到你,他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與你有著同一脈血緣。

  “他只是個哈扎拉人。”

  也許故事的結局並不完美,但我再沒有見過令一本像這樣動人心絃的書。

  犯錯。錯過。然後用一生去尋找救贖。

  阿米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