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實習日記> 生產實習日記範文彙總6篇

生產實習日記

生產實習日記範文彙總6篇

  一天的時間即將結束了,一定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日記吧。快來參考日記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產實習日記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生產實習日記 篇1

  實習的第二天,因為我們不在專案上住,所以很早就從學校出發過來8點左右就要來到專案。今天跟著師傅上來C1棟的天面,從師傅的口中我瞭解到C1棟的主體結構基本上完成了,現在還剩下天面的機房沒有做,昨天在辦公室看了一下天面的結構圖,也知道我們所在的天面標高有180多米,是寫字樓來的,在天面可以看到很多工人在支模板,師傅在工人在交代下什麼,我依然是個旁觀者,默默的在看著正在施工的現場。

  第二天我主要還是在辦公室看圖紙,也開始慢慢看懂了一些圖紙上的配筋情況,也從資料中開始對專案有了更深一步的瞭解,我們專案的工程名稱是獵德西區綜合發展專案C區三、四及六號地塊之中承包工程;業主是新鴻基、富力、富景三間公司組成。我們中建四局六分公司是施工總承包單位。

生產實習日記 篇2

  因為之前幾天去看了預應力張拉的施工,發現自己有太多的困惑,雖然有通知師傅瞭解了一些,但還是有太多的不懂,所以今天在辦公室學習了一些有關預應力的知識。

  預應力張拉就是在構件中提前加拉力,使得被施加預應力張拉構件承受拉應力,進而使得其產生一定的形變,來應對鋼結構本身所受到的荷載,包括好屋面自身重量的荷載、風荷載、雪荷載、地震荷載作用等等。一般張拉用到鋼絞線、千斤頂、錨板、夾片等;其作用是在工程結構構件承受外荷載之前,對受拉模組中的鋼絞線,施加預壓應力,提高構件的抗彎能力和剛度,推遲裂縫出現的時間,增加構件的耐久性。對於機械結構來看,其含義為預先使其產生應力,其好處是可以提高構造本身剛性,減少振動和彈性變形這樣做可以明顯改善受拉模組的彈性強度,使原本的抗性更強。

生產實習日記 篇3

  今天天氣預報報的仍然有雨,天一直陰著,不過還好,雨始終沒有下下來,但是天氣就有些悶熱。

  李工帶我到施工現場瞭解了一下腳手架工程。腳手架主要有鋼管杆件、扣件、腳手板、連線牆和底座五大部分組成,其中鋼管杆件包括立杆、大橫杆、小橫杆及剪刀撐。其規格一般有6m、4m、2m等3種。立杆為單排設定時,立杆應離牆1、2m—1、4m,為雙排佈置時,裡排立杆離強0、4—0、5m,離外排立杆之間距離1、5m左右。大橫杆的步距為1、8m左右。小橫杆的間距不大於1、5m。立杆和大橫杆的各自的對接時需用對接扣件連線,且相鄰杆件的接頭要錯開。立杆口大橫杆之間的固定連線應採用直角扣件,小橫杆與大橫杆的連線也應採用直角扣件。斜撐組成的剪力撐與地面的夾角在45—60度範圍內,交叉的兩個斜撐分別透過迴轉扣件扣在立杆及小橫杆的伸出部分上。以避免兩根斜撐相交把鋼管別出,斜撐長度較大,除兩端扣件外,中間需要增加2—4個扣件。

  當扣件式鋼管腳手架,用於外腳手架時,必須設定連牆件。在連牆件將立杆與主體結構連線在一起,可有效的防止腳手架的失穩與傾覆,常用的連線形式由剛性連線與柔性連線兩種。其中剛性連線一般透過連牆杆、扣件和牆體上的預埋件連線。而柔性連線剛度較小,只能用於高度24m以下的腳手架。

  腳手板一般可用厚2mm鋼板壓制而成,長2—4m寬250mm,表面應有防滑措施。也可採用厚度不小於50mm的木板,長度3—6m,寬度200—250mm,或採用竹腳板。採用木板時,在每塊木板兩端頭應用鐵絲幫牢。

  當然,以上內容是查了資料的~不過大致也做了下了解。

生產實習日記 篇4

  今天豔陽高照~張頭說今天沒什麼事情了,就是去工地轉轉,看看有沒有什麼需要。轉悠的時候突然聽到附近的房間傳來陣陣猛烈的錘擊聲,嚇了我一跳,一問,張頭說應該是工人在用錘敲擊剪力牆以找出預留孔道的位置,以便修復在澆注混泥土的時候堵塞預埋的管道,敲擊是施工中經常採用的方法,不過這次沒什麼效果,施工人員本來想採用衝擊鑽探測的,但當時因為害怕傷害到牆體而沒有采用。這次的原因可能是水泥已經填滿了管道,或者是管道偏離的位置實在太遠了,張頭還告訴我,預埋管的質量是可能出問題的,如果真在澆混泥土後發現管道出現破壞影響使用的情況,就只能敲開混泥土從新鋪設澆注。只是對不同種類的管道的處理面積不一樣而已,如果是水管的處理就相對電線管道的要麻煩。

生產實習日記 篇5

  3月5日星期一

  今天,是新學期的第一天,也是為期三週的生產實習的開始。上午,我們開了一個生產實習的會議,由指導老師給我們講了實習的目的,要求,佈置了實習任務,計劃安排。並由專門老師詳細講解了T68是臥式鏜床的工作原理及電氣控制線路。強調了在實習中應特別注意的技術性環節。透過閱讀發下的實習資料,我大概瞭解鏜床的效能指標,以及我們要完成的工作。即用PLC設計程式,用觸發器來控制主電路的工作,來完成主電動機的正反向啟動與點動控制,主電動機的反接制動控制,或進給變速時的主電動機的緩轉控制,以及主軸箱,工作臺或主軸的快速移動等操作。下午老師領我們參觀了實習地點,演示了一臺已經除錯成功的鏜床控制系統。看著由觸控式螢幕控制的PLC,再由PLC控制接觸器的開通,閉合下的正轉、反轉、停止。我在問自己,我能不能也漂亮的完成這個控制系統呢?隨後,老師給我們發了工具包和線路板。線路板是去年同學實習用過的。看著上面錯綜複雜的接線,以及陌生的器件,我感到了實習的壓力。當把接線板上的線都拆下來以後,今天的任務就算完成了。這是新鮮充實的一天。

  3月6日星期二

  由於硬體部分需要在一個星期內完成,還剩下四天的時間,時間緊,任務重,為此,我為剩下的四天做了一個計劃,今天進行元器件的佈局,以使器件擺放整齊,美觀,更重要的是擺放位置恰當,更好的滿足器件的功用,為此,我們組成員沒有基於去安裝,而是審慎的討論合理的佈局方案,大家各自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後把優點綜合起來,並借鑑其他組的經驗,佈局出籠了。我們就開始鑽眼把器件安放在板子上。由於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在佈局上,所以,器件的擺放合理、美觀。不像有的組,只顧美觀,但忘了器件擺放的合理性,而出現了返工的現象。

  3月7日星期三

  按計劃,今天要接線了。由於晚自習的時間要用來複習考研的課程,所以實習的工作只能擠到白天來做。我仔細閱讀分析了鏜床控制的原理圖,以及各項功能是如何實現的。經過分析發現,要實現控制還是比較簡單的。象電動機的正反轉,反接制動三角形接法使電機高低速轉換等,都是我們PLC課上重點講解的內容,我心裡有底了。對完成這次實習任務充滿了信心。經過緊張的工作,思考,佈局圖終於完成了。還剩兩天的時間。心想,兩天足夠把線接完了。

  3月8日星期四

  真是想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啊!本以為佈線圖都出來了,把線接起來不就是照葫蘆畫瓢嗎?那還不容易。可實際動起手來,可就找不著北了,繼電器、空氣開關、限流電阻、熔斷器、熱繼電器等器件雖然在課本上都介紹了,但沒有實際用過,而且器件上的接線電很多,這真有點不知道往哪裡下手,瞪著眼睛乾著急。老師也發現了同學們的問題,為此,組織同學集合,為大家介紹了各種器件的工作原理、作用及怎樣接線。聽完後,同學們都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怪不得古人一直倡導讀萬卷書,行千里路呢。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才行啊!今後自己在學習和工作中要注意這一點。有了老師的指導,同學們的進度明顯加快了。我們組也熱火朝天的幹著,時間在不知不覺中過去了。

  3月9日星期五

  今天是接線的最後一天,我們的任務還很重,為此我提前一小時去了實習地點,加班來做。看似簡單的接線工作做起來並不是那麼簡單,剪線、剝線、把線彎好,最後連上,還要把走線槽安上去,再有一小時接線就要完了,可這時下課的時間到了,只好心不甘情願的收拾工具,緊張充實的第一週實習結束了。

  3月12日星期一

  本週的任務是PLC程式的設計及觸控式螢幕控制設計。本以為由於對鏜床的電氣原理圖有了深入瞭解,編軟體程式是比較容易的事。照搬原圖就行了,可在實際的編寫的過程中發現,事情並不是那麼簡單。電氣圖中的線能夠交叉,但程式、梯形圖中的線不能交叉,而且由於程式模擬器件的開通關閉非常迅速,幾乎沒有延時,而電氣元件的閉合卻有動作時間,為了避免出現短路現象,也需要在程式中的低速轉換和反接制動上加時間繼電器完成延時。經過一天的緊張工作,終於熟悉了PLC程式的編輯軟體,而且梯形圖的大概狀況也有了眉目,就等明天繼續完善,然後上機測試了。

  3月13日星期二

  上午,經過對程式的反覆的仔細檢查,並借鑑了其他組的長處,對程式進行完善,終於完成了,緊接著就要上機除錯了,看著自己的程式輸入了電腦,連線上了PLC電源,那時的心情是那樣奇妙,緊張充滿期待,害怕卻又熱烈的期待著結果,不管是成功還是失敗,就像等在產房外面的丈夫,關心著孩兒是男是女,是否健康。點動、常動沒有問題,可是緩動和反接制動出現了問題,把程式拿回來重新檢查,原來是編號輸錯了,怪不得緩動不起作用呢,自己太粗心大意了。剩下的就是反轉時反接制動有延時,但是正轉時制動卻沒有延時。這兩個功能是一樣的,程式應式對稱的,這可就奇怪了。問其他組,有的也有這樣的毛病,反覆思考也不得其所以然。只好去問老師,老師好像對這個問題也不太清楚是怎麼回事。沒辦法,只好先把這個問題放下來,來編輯觸控式螢幕的程式。

  3月14日星期三

  把昨天的問題放下,投入到觸控式螢幕的編輯上來,首先是熟悉easybuider的介面及各個圖示的作用,經過老師的講解和自己的摸索對我們需要用到的幾個常用的功能有了一定的瞭解。為了將人機介面設計的美觀、實用、友好。幾個方案在腦中閃現,經過一個一個的試驗,終於選定了一個樸素、大方的方案,它和一般機器的觸控式螢幕差不多,比較樸實、大方,不像有的組那樣設計的象是藝術品,或是招貼畫,有的甚至把按鈕設計成了卡通形象,感覺不是工人用的,倒象是給小孩玩的遊戲機介面。看著自己的作品,心情是那樣的激動。盼望著明天的除錯順利透過。

  3月15日星期四

  今天是程式除錯的最後一天,經過最後的檢查,我們又將程式輸入電腦,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除錯。開啟觸控式螢幕,一個功能一個功能的測試,透過。除了制動設有延時那個功能。沒辦法,只好留著這個額問題了。憑我自己的能力是解決不了的。最後,按老師的要求觸控式螢幕上增加了電氣控制和觸控式螢幕控制的選擇開關。程式的編譯工作就在一點點的遺憾中完成了。

  3月16日星期五

  我們又回到接線的地方,來繼續做我們未完成的工作。經過一個小時的努力,接線終於告一段落。然後是線路的檢查工作。由於別的組已經基本上做完了,我們心裡有點急。我們只是草草的用萬用表簡單測試了器件能否順利接通,有沒有虛接的地方,經過檢查發現停止的按鈕壞了。換了之後,一切OK.今天的工作上午就完成了,下午不用去了。終於有屬於自己的半天了,心裡面很高興。期盼著下星期的正式除錯。

  3月19日星期一

  今天要進行正式的除錯了,我們組排到了第六組,時間很充裕。感覺自己的作品很完美,就很輕鬆的在那裡坐著和同學聊天。一個小時過去了,第一組沒調完。兩個小時過去了,還是沒調完。我有點兒坐不住了,跑到除錯廠裡看看出了什麼問題,我們的作品中是不是也有同樣的毛病。第一組的程式是除錯透過的呀,那可能是硬體出了問題。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一步步排除了故障。等到完全除錯成功,已經是下午三點多了。主要毛病是延時那裡做的不好。為此我檢查了自己的程式,又為高低速轉換那塊增加了兩個時間繼電器。等到下班了,第二組也沒除錯完。

  3月20日星期二

  經過昨天晚上的深入思考和PLC程式設計高手的指導,我終於找到了反接制動時沒有延時的原因。PLC程式執行時是按順序一週周掃描的,前面的程式對後面的程式產生了影響。為此在程式中增加了一對互鎖裝置。理論上的問題解決了,就等著實踐的檢驗了。接下來的幾組進行的比較快,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很快解決了。下午三點時馬上就要輪到我們組上機除錯了我們對PLC的供電進行了改進。直接由火線供電,而不是經過空氣開關,以免對空氣開關產生影響。檢驗我們的時刻到來了。四點,我們開始接電動機的.線,接電源線,接速度繼電器。接線完成後,在老師的指導下測量了幾個關鍵部件的電壓,正常。好,接通電源,合上開關,正式除錯。點動沒問題,長動沒問題,反接制動正常。我懸著的心放下了一些。這可是我們最有可能的出毛病的地方啊。接著是高低速轉換,動作要求有5秒的延時,在那5秒的等待中,心在怦怦的跳。周圍的一切彷彿都安靜下來了,包括那旋轉的電動機,心裡默默的數著1、2、3、4、5,接觸器動作了,成功了,心裡真是太高興了,沒想到我們的除錯這麼順利,看著表4:30,太快了,比預計的快多了。這標誌著我們的實習基本上圓滿完成了。為此,我們除錯完的幾組晚上到學校外面大吃了一頓,以示慶賀。

  3月21日星期三

  由於我們組的除錯已經完成了,剩下的工作就是寫實習報告了。電氣佈局圖、接線圖、PLC梯形圖等一樣樣完成了,期待著明天去工廠實習,說實話,真希望是今天去工廠參觀,因為明天是中秋節。聽今天回來的人說參觀很有意思,就是太累,尤其是中午他們頂著烈日走了一個多小時才走到晴綸廠,聽老師說我們明天中午會坐車去晴綸廠,心裡又感到有些慶幸,幸虧今天沒去,否則沒得車坐,真是世事難得兩全其美,盡如人意啊!

  3月22日星期四

  今天是中秋節,我對自己說了一句話:中秋節快樂!呵呵,自己給自己一個祝福。今天天氣還不錯,我們首先參觀了渤海鋁業公司。首先由工程師們為我們介紹了該廠的概況、一些生產的流程和技術特點,以及用到的生產裝置,然後就在工程師的帶領下去車間參觀。我們基本上是按生產流程參觀的。看著鋁錠經過一步步地加工變成型材和薄薄的鋁箔,我在心裡暗暗驚歎人類的聰明才智。中午,我們在渤鋁中渡過了快樂的中秋節。經過短暫的午休,我們驅車去了晴綸廠。在該廠總工程師王總的帶領下,參觀了該廠。在談到一套關鍵的控制裝置時,王總說:該裝置僅僅是幾個控制櫃和幾個軟體,就花了他們1000萬,佔該廠全部投資的10%。同時又談到義大利的晴綸生產線幾乎實現了全部自動化,偌大一個車間只需3個工人,而這需要1億元的投資,這個專案在中國還辦不到。希望我們這些控制專業的學生能夠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降低控制系統的成本,為祖國的工業自動化做出應有的貢獻。這對我是一個激勵。透過參觀,我看到了自動控制專業的一些應用,對自己以後的工作有了一個大致的瞭解。

  3月23日星期五

  今天是實習的最後一天,緊張而又充實的實習就要過去了。在這三週裡,理論和實踐進行了結合,增加了我們動手的能力,收穫頗豐。下午老師給我們開了一個總結會,總結了這三週實習的經驗教訓,並聽取了同學們的意見,以便更好的為明年的同學做準備,最後,在熱烈的掌聲中,實習正式結束了。在這次是西中,我收穫很多,感謝這次生產實習,感謝這次實習中的指導老師和給予幫助的同學們,謝謝!

生產實習日記 篇6

  20xx年3月26、27日 晴

  這兩天我們主要學習、瞭解建築物基礎施工測量和灰土地基的有關技術問題

  從師父那裡我們瞭解到基礎施工測量的步驟和要點大約如下:

  一、基槽開挖深度的控制,就是在基槽開挖到一定深度時,要適時地測設一些高程控制樁,以指導施工具體做法是:用水準儀在槽壁上測設一些水平的木樁,使各木樁的上表面離槽底的設計標準為一固定值

  二、基礎墊層彈線,墊層打好以後,根據軸線控制樁或者龍門板上的中心釘,牆邊或基礎邊線等標誌,用經緯儀把上述軸線投測到墊層面上,也可透過吊線錘拉線投測,然後在墊層上用墨線彈出牆邊線和基礎邊線,由於這些線使基礎施工的基準線,此項工作非常重要,不能又半點差錯,彈線後要嚴格進行校核

  三、基礎標高控制建築物基礎的高程控制使用基礎皮杆來控制的基礎皮數杆使一根木製的杆子,在杆上事先按設計尺寸將磚灰縫厚度畫出線條,並標明±0,防潮層等的標高位置

  四、基礎面標高檢查基礎施工結束以後,一定要檢查基礎面是否水平,其標高是否達到設計要求,檢查方法是在基礎上適當位置安置水準儀,分別在基礎的四角和其他軸線交點豎立水準尺,若水準儀的各處水準標尺的續數一樣,則說明基礎面水平,否則哪處標尺讀數小就說明哪處高,說明基礎面低

  五、基礎面直角的檢查因為一般的建築物都呈矩形,所以基四角應為直角具體檢查方法:在軸線(或牆邊線)四周交點上安置經緯儀,以一個邊的軸線(或牆線)定向,測定另一個邊上的軸線(或牆邊線)之間的夾角

  27日我們主要看了對地基進行處理,有些不懂的地方,透過向師父請教,才略懂皮毛地基處理的要點如下

  一、操作工藝

  (1)灰土拌合:採用商品 3:7灰土澆水溼潤,拌合時必須均勻,至少翻拌兩次

  (2)分層鋪灰土:每層的灰土鋪攤厚度為30cm每步

  (3)碾壓密實:採用12t壓路機,不少於三遍碾壓軌跡交錯相壓10cm,行行相連,縱橫交叉灰土地基每層碾壓後用環刀取土送檢

  (4)考慮到本工程進入雨季,控制好商品灰土的含水率,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必須作到隨拌、隨鋪已保證灰土含水率和壓實係數,認真執行分層夯實的規定

  二、質量標準

  (1)主控專案

  1)基底的土質必須符合設計要求

  2)灰土的乾土質量密度或貫入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施工規範的規定

  (2)一般專案

  1)配料正確,拌合均勻,分層虛鋪厚度符合規定,夯壓密實,表面無鬆散、翹皮

  2)留槎和接槎,分層留接槎的位置、方法正確,接槎密實、平整

  三、成品保護

  (1)施工時,應注意保護定位樁、軸線樁、標高樁,防止撞壞位移

  (2)灰地地基打完後,應及時進行基礎施工和回填基坑(槽),否則應臨時遮蓋,防止日曬雨淋夯實後的灰土,三天內不得受水浸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