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科學教案> 【必備】中班科學教案9篇

中班科學教案

【必備】中班科學教案9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班科學教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中班科學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能借助一定的材料探索多種從瓶中取水的方法。

  2、培養幼兒多維思考的習慣。

  活動準備:

  教具:瓶子、水、烏鴉、盤子每組一份。

  輔助材料:筷子、海綿、針筒、吸管、瓶子、筆蓋、筆帽、彈珠、毛巾、信封、烏鴉小卡片。

  重難點目標:

  能借助一定的材料探索多種從瓶中取水的方法。

  活動過程:

  一、設疑,激發探索愛好。

  1、出示一隻烏鴉。師:小朋友們看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誰?(幼兒回答:烏鴉)今天烏鴉碰到一個難題。你們願意幫它嗎?

  2、情景講述:在一個炎熱的夏天,大地到處是乾旱。地裡的莊稼都枯死了。一隻小烏鴉口渴了,好不容易找到一瓶水,可是瓶口太小,小烏鴉的嘴怎麼也伸不進去。小烏鴉喝不到水,心裡真是著急呀!你們誰願意來幫幫它?

  3、小朋友,你們有什麼好辦法讓小烏鴉喝到瓶子裡的水?(幼兒討論)

  二、幼兒操作,解決問題。

  1、提出要求: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許多材料幫助烏鴉。不過老師有要求,你們仔細聽了。

  第一個要求:瓶子不能動。

  第二個要求:每一種材料都要去試一試。請小朋友都動動小腦筋,看你們能用多少辦法讓烏鴉喝到水。

  2、幼兒操作,教師觀察並引導幼兒大膽探索(鼓勵幼兒大膽藉助各種輔助材料,自由探索讓烏鴉喝水的辦法。)

  三、幼兒討論,經驗分享。

  1、幼兒介紹並演示剛才是用那幾種辦法幫烏鴉喝水的,使其體驗成功的樂趣。師:剛才你們用了些什麼辦法來幫助烏鴉喝到水的?

  2、教師總結

  (1)、吸的辦法:海綿、針筒、吸管

  (2)、填充的辦法:彈珠

  (3)、吊的辦法:筆蓋

  (4)舀的辦法:筆帽

  四:結束活動

  師:今天小朋友們幫助小烏鴉喝到水,小烏鴉很感謝你們,有一份禮物請劉老師送給你們,來領吧。

中班科學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此次活動由科學、體育活動組成,在整個半日活動中,我們提倡幼兒自主創造、同伴經驗共享、教師支援引導的教學理念,讓幼兒在自我、同伴、教師三位一體的互動中獲得經驗、提高能力。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習成為一種有價值的經驗獲取過程!

  隨著我對綱要的深入學習理解,科學活動的價值趨向定位於:幼兒樂學、會學、會用,讓幼兒在探索中發現科學現象、理解科學原理、並學習將科學原理運用、解釋於實際生活。根據這樣的教學理念,我將科學活動的目標定位在:

  1、嘗試用多種方法讓紙船開的快和遠。

  2、感知紙船開的快慢與風力的集中程度、大小等因素有關。

  重點:嘗試用多種方法讓紙船開的快和遠。

  難點:感知紙船開的快慢與風力的集中程度、大小等因素有關。

  形成原因:

  大班幼兒已出現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他們能用較簡單的比較、推理等方法探索事物,而在這個科學活動中,可以讓船開動的方法有很多,產生風力後它的集中程度、大小影響著幼兒對船開得快慢,這樣的現象對幼兒的判斷推理產生了困惑,所以我把這個作為我的教學難點。

  解決策略:

  1、 實驗探索法

  2、 歸納演繹法

  3、 原理運用法

  教學過程:

  一:第一次探索:

  讓幼兒不用工具讓紙船動起來,初步感知風能使船動起來。但是船動得很慢,怎樣讓它開得快呢?這樣就激發了幼兒下一步的繼續探索的願望。

  二、第二次探索:

  透過不同工具讓船動起來,感知風力大小與船開得快慢的關係,但是風力的集中程度又制約船開得快慢,這就為下一步的探索提供了可能。

  三、第三次探索:解決了風力集中程度影響船開的快慢問題。

  四、運用已學的經驗解釋了生活中的現象。這也就是我們科學活動所追求的最終目標。

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透過觀察認識各種各樣的蛋,知道蛋有大小和顏色的異同等。

  2.知道雞、鴨、鳥全都會生蛋,對事物有探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各種各樣的蛋

  2.實物-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種蛋

  1.出示蛋,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你們知道這是誰的蛋嗎?

  你們還認識什麼蛋?

  2.ppt課件:各種各樣的蛋

  引導幼兒將動物圖片與蛋一一對應。

  3.你還知道什麼動物也會生蛋?

  二、引導幼兒運用比較的方法觀察蛋。

  1.教師:這些蛋一樣嗎?有什麼不同?

  引導幼兒從蛋的大小、重量、顏色來比較。

  2.教師小結: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輕。有的蛋是深黃色的,有的蛋是白色的,還有的蛋是青色的活帶斑點的。

  三、由表及裡觀察,產生探索的興趣。

  1.教師:雞蛋裡面是什麼樣的呢?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並將雞蛋開啟觀察。

  2.觀察:是不是每種蛋都有蛋白、蛋清呢?每種蛋的蛋白、蛋清都一樣嗎?

  (逐一開啟蛋。)

  3.教師小結:每種蛋外面都有很薄的蛋殼,敲碎蛋殼,裡面都有蛋黃、蛋清。

  四、活動結束

  教師講述有關蛋的故事,引導幼兒進一步討論有關蛋的話題。如:蛋黃怎麼會變成動物寶寶的?為什麼蛋有大有小?結合主題活動,引導幼兒探索如何使蛋站立起來的各種方法。

中班科學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滾動各種物體,探究能夠滾動的物體的形狀特徵。

  2、嘗試透過改變外形,把不能滾動的物體變得能夠滾動。

  活動準備:

  1、幼兒玩具城(能夠和不能夠滾動的玩具若干)。

  2、貼有能夠滾動和不能夠滾動標誌大筐一個。

  活動過程:

  一、匯入部分。

  師:今天我們去參觀“玩具城”,小朋友仔細看看玩具城裡有些什麼玩具?猜猜哪些玩具是能滾動的?哪些玩具不能滾動?

  二、探究什麼物體能夠滾動。

  1、請幼兒試試、玩玩、看看到底哪些物體能滾動。

  2、將能夠滾動的玩具送到有滾動標誌的筐子裡,不能滾動的玩具送到不能滾動標誌的筐子裡。

  3、師:這些能夠滾動的物體和形狀有什麼特點?那些不能滾動的物體的形狀又是怎麼樣的?(幼兒討論)

  三、嘗試讓不能滾動的物體變得能夠滾動。

  1、師:你可以用什麼辦法,把不能夠滾動的物體變得能夠滾動呢?(引導幼兒思考)

  2、讓幼兒動手來嘗試,可以同伴合作,教師進行指導,讓每位幼兒都主動參與進來。

  3、請幼兒展示交流探究結果。(把報紙捲成團;把硬紙捲成筒;把兩個半圓拼成一個圓;藉助於能夠滾動的玩具)

  四、活動延伸:在活動區繼續提供多種物體供幼兒操作,同時鼓勵幼兒將不能滾動的物體變成能夠滾動的,進一步觀察滾動現象。

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產生對顏色的興趣。

  2、透過顏色的變化,能仔細地觀察實驗。

  3、透過探索懂得顏色的混合可以變成另外一種顏色。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桔子、茄子、白菜頭飾各8個。

  2、紅、黃、藍顏料,透明口杯,紅、黃、藍、橙、紫、綠色卡片若干。

  3、棉籤若干,調色盤,分別裝有桔子、茄子、白菜圖片籃子3個。

  4、兒童音樂一首。

  活動過程:

  一、教師匯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介紹今天來參加活動的成員,引出桔子寶寶,白菜寶寶,茄子寶寶,並讓幼兒說出它們的顏色。

  2、以小熊敲門送禮物引出紅、黃、藍、三種顏料,並讓幼兒說出顏色。

  二、教師邊操作實驗邊講解,讓幼兒觀察顏色變化。

  今天,老師要當個魔術師,變個魔術給你們看看,請你們仔細觀察好嗎?

  1、將紅色顏料和黃色顏料倒入一個空口杯中,輕輕搖一搖,變成了什麼顏色?(桔黃)

  2、用同樣的辦法變出綠色、紫色。

  並記錄如下:黃+藍=綠色 紅+藍=紫色

  三、交代實驗要求,請個別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剛才老師變了魔術,現在請小朋友們來當魔術師,自己來變魔術好不好?

  1、分別請一個桔子寶寶,白菜寶寶、茄子寶寶來變魔術,逐個變出桔黃色、綠色和紫色。

  2、讓每組幼兒顏色卡片在桌上操作實驗結果。

  3、教師小結,簡評。

  延伸活動:

  剛才老師和小朋友都當了魔術師,小熊也想當魔術師,我們來看看小熊要變什麼呢?

  1、小熊逐個變出一籃子桔子、白菜和茄子,其中一部分沒塗顏色,需要小朋友來幫忙。

  2、讓小朋友們用自己變出的顏色,邊聽音樂邊用棉籤給沒上顏色的桔子、白菜和茄子,塗上漂亮的顏色。

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觀察樹葉的特徵,簡單瞭解樹葉的外形結構及各部分的作用。

  2、探索、發現常綠樹與落葉樹的不同特徵,透過動手實驗,發現枯葉和綠葉的區別,培養幼兒的求知慾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初步瞭解樹葉在生活中的作用,知道茶葉是樹葉的一種。

  活動準備:

  1、落葉樹葉和常綠樹葉; 2、石臼、擀麵杖、剪刀、鵝卵石、記錄表; 3、茶葉包一個、茶壺、熱水、布;4、投影儀圖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隨音樂《小樹葉》進入活動室。師:孩子們,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天到了,天氣漸漸變涼了,樹上的葉子發生了什麼變化? 你知道它們是怎樣飄落下來的?(幼兒可以用語言、動作等表現)讓我們一起來和小樹葉跳個舞吧!(教師一邊和幼兒舞蹈,一邊灑落樹葉,幼兒每人撿起一片樹葉。)

  二、基本部分:

  一)運用圖片,幫助幼兒瞭解樹葉的外形結構及每部分的作用。

  1、引導幼兒初步瞭解樹葉的外形結構。師:“樹葉是由哪幾部分組成?”教師出示樹葉外形結構的圖片,使幼兒知道大多數樹葉是由葉柄、葉片、葉脈組成。

  2、幼兒討論,初步瞭解樹葉每部分的作用。師:樹葉是由葉柄、葉片、葉脈組成的,那他們對樹葉來說都有什麼用呢?(幼兒討論)教師演示樹葉每部分作用的圖片,向幼兒分別講解葉柄、葉片、葉脈的作用。

  二)透過幼兒動手實驗,發現常綠樹葉和落葉樹葉的區別,培養幼兒的求知慾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請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找出常綠樹和落葉樹的不同。

  2、如果樹葉寶寶從樹上落了下來,慢慢地它會發生什麼變化?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小結:使幼兒知道樹葉寶寶離開了樹媽媽,就會一天天地幹掉,枯死,變成一片枯葉。

  3、教師出示一片枯葉:枯葉和小朋友手中的綠葉有什麼不一樣呢?(引導幼兒從顏色、質感的不同、大小等方面回答)教師介紹記錄表,教會幼兒記錄的方法。幼兒選用桌上的工具進行實驗,教師巡迴指導。教師提問:誰來說說你剛才是用什麼工具,發現了什麼秘密?

  三、使幼兒初步瞭解樹葉在生活中的作用。

  1、師幼討論,初步瞭解樹葉在生活中的作用。

  2、教師變魔術,知道茶葉是樹葉的一種。小結:茶葉是一種特殊的樹葉,它可以泡水喝,對我們的身體非常有好處。而且有些樹葉可以製成藥材,給人治病;有些樹葉可以製成樹葉食品、樹葉飲料,有利於人體健康。

  四、結束部分:

  活動延伸,教師與幼兒一起到戶外找一找哪些樹是常綠樹,哪些樹是落葉樹,蒐集落葉,做葉子貼上畫。

  小結及反思:

  小結:使幼兒明白枯葉與綠葉的根本區別:易碎、不易碎;沒有葉汁、有葉汁。

  我注重不同領域之間相關內容和同領域中不同內容的整合,比如:既有音樂體驗,又有動手操作;既利用了圖片投影,又添加了小魔術,使孩子始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

  課後反思:

  這次活動是大班“多美的秋天”主題中有關《秋天的樹》,我選擇的是孩子們最常見的也是現在這個季節有明顯變化的葉子——樹葉。

  從整個活動設計上來看,內容非常豐富,它是由幾個相對獨立又互相關聯的內容組成的,。從整個活動過程中來看,孩子們透過不同的表達方式,表現出了他們對樹葉的認識,有肢體語言、有實驗記錄、有語言描述等等,動手操作的小實驗讓孩子更感興趣,我為他們提供了多種開放性的材料,發揮了他們最大的自主性,使孩子們在不斷髮現問題中解決問題,同時,孩子們在動手的過程中也動了腦,在操作的過程中也學會了記錄,在每一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後,知道了枯葉和綠葉的區別,進一步瞭解了樹葉特徵。

中班科學教案 篇7

  一、創設學魔法情景,引發幼兒活動興趣。

  師:老師最近向魔法師學習了魔法,你們想學嗎?

  師:魔法師們都有一樣屬於自己的寶貝:小仙子有仙女棒,老巫婆有飛天掃帚,那我的寶貝是什麼呢?請你們仔細聽“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要問它是誰?只有你知道”。

  二、引導幼兒用摸、看的方法比較鏡子和勺子,發現勺子與鏡子成像的不同之處,進而瞭解凸面和凹面。

  師:我的寶貝不是鏡子,而是魔法勺子。你們仔細看一看,勺子是不是也可以“你哭它也哭,你笑它也笑呢?

  師:在勺子裡你看到了什麼?你能在勺子的哪裡看見自己?勺子裡的你和鏡子裡的你一樣嗎? 為什麼勺子裡的你和鏡子裡的你不一樣呢?請你看一看、比一比。

  總結:原來鏡子是平平的,而勺子呢,一面是凹進去的、一面是凸出來的。不過勺子也有平平的地方,誰找到了?我們叫它勺柄。這就是我們學魔法要用到的寶貝——魔法勺子。

  三、填畫“魔法秘笈”,感知並記錄勺子的反射現象。

  1、介紹“魔法秘笈”的填畫要求。

  師:這裡有一張記錄表,請小朋友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來照照自己,看看你在勺子的這些地方照出來是什麼樣的?並記錄在紙上。

  2、幼兒交流填畫的結果。

  3、教師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填畫結果,從而揭示魔法的秘密:用凸面照出來的人,臉都變形了,這就是“變形術”;用凹面照出來的人,頭顛倒過來,這就是“倒身術”;用勺柄照出來的人又細又長,這就是“瘦身術”。

  4、集體檢驗幼兒的記錄結果。

  四、魔法考試,鞏固幼兒所得經驗。

  師:接下來,我要考考你們是不是真的學會了魔法,學會的小朋友我要給他頒發魔法證書!好嗎?

  師:我來說魔法的名稱,你們聽我的口令用魔法勺子照自己。例如:我說“瘦身術”,你們就要用勺子的哪裡照自己呀? 提示語:你們可以看著魔法秘笈來變魔法。

  五、遷移經驗:凹面鏡與凸面鏡在生活中的運用。

  1、引導幼兒聯絡生活經驗,講講凹面鏡與凸面鏡在生活中的運用。

  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特殊的鏡子有它自己的本領,你在哪裡看到過它們?

  2、教師補充。(播放幻燈片)凸面鏡:汽車(摩托車)後視鏡、路況反射鏡(交叉路口及山路轉彎處設的凸面鏡)、商店牆角頂端裝設的監視鏡。凹面鏡:手電筒,探照燈,腳踏車尾燈,汽車燈、車前燈

  六、活動延伸,引發幼兒繼續探索發現其他可成像物品。

  師:我這還有一個魔法招術,更有意思,下次活動我們接著玩吧!

中班科學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汪汪隊遊戲情境中,嘗試從不同方向感知7以內序數,正確表達物品的位置。

  2、能夠在實際情境中使用序數,感受學習與使用序數帶來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嘗試從不同方向感知7以內的序數,正確表達物品的位置

  難點:在實際情境中使用序數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PPT,14個裝有禮物的紙盒,幼兒操作圖

  經驗準備:幼兒已經認識5以內的序數,知道“第幾個”的意義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播放歌曲《汪汪隊立大功》片頭曲,帶領幼兒入場

  2、談話引出話題,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汪汪隊的故事嗎?汪汪隊裡有誰?有幾隻狗狗,他們叫什麼?(幼兒回答:萊德隊長,毛毛,阿奇,灰灰、、、、、、)今天我們就去狗狗們的家去參觀,你們想去嗎?看,是誰來迎接我們了!(PPT出示萊德隊長)

  二、基礎部分

  (一)創設情境,感受序數的方向性

  1、美食大作戰戰,在左右方向點數序數

  師:萊德隊長現在在哪裡啊?(幼兒回答:廚房)現在萊德隊長要給狗狗們喂早飯了,孩子們,你們願意來幫忙嗎(幼兒回答:願意)

  師:現在有幾碗狗糧(7碗),說明有幾隻狗狗需要餵食(7只),每隻狗狗想吃不一樣的食物,我們先來看毛毛想吃什麼

  師:毛毛想吃第幾碗,有哪位小朋友看懂了

  教師引導幼兒理解符號的意義。

  師:阿奇想吃2碗狗糧,有哪位小朋友願意幫助阿奇找到他的`食物

  小結:在左右方向可以使用序數,代表從右往左數,代表從左往右數

  幼兒按順序幫助其他狗狗找到想吃的食物7,4,3,2,

  2、快遞領取戰,在上下方向點數序數

  師:狗狗遇到麻煩了,他們的快遞到了,放在架子上拿不到,你們願意幫狗狗們拿快遞嗎?

  師:這是阿奇想要的快遞,猜猜看這是什麼意思

  師:教師引導幼兒猜測2的意思,並說出阿奇的快遞在從下往上數第2個櫃子

  師:現在毛毛的快遞在第幾個櫃子

  教師引導幼兒猜測3的意義,並說出毛毛的快遞在從上往下數第3個櫃子

  小結:在上下方向也可以使用序數,代表從下往上點數,代表從上往下數

  幼兒依次幫助狗狗拿出想要的快遞(1,6,4,3,7)

  (二)操作活動:零件收納大作戰

  師:灰灰說想請我們小朋友來幫他收拾零件,小朋友們願意幫忙嗎?

  師:這是灰灰的收納圖,上面一共有幾層(7層),每層裡面可以放幾個零件(7個)

  師:這是灰灰需要你們整理的零件,你們能看懂圖片的意思嗎?

  幼兒猜測圖片上符號和數字的意思,教師帶領幼兒操作2——3次

  小結:要先根據確定從上往下數還是從下往上數第幾排,再根據確定第幾列。

  幼兒開始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展示並點評幼兒的操作

  三、結束部分:禮物大作戰,引導幼兒在生活中運用序數

  師:萊德隊長感謝我們小朋友今天的幫助,給每個小朋友準備了一份禮物,不過需要透過萊德隊長的考驗才能拿到禮物。

  在地面上擺放14個紙盒,裡面裝有小禮物

  擺放示意圖:

  師:現在禮物裝在了藏寶箱裡,小朋友們需要從看提示,從不同的小狗處出發,走規定步數到箱子中領取禮物。(例如從阿奇那裡出發,走到第三個盒子那裡;從小櫟拿出發,走到第四個格子那裡)

  教師引導孩子逐一上臺按提示領取禮物。

  提示示意圖:

  活動總結

  首先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對於遊戲情境很敢興趣,能主動猜測不同符號所帶來的的意義並積極投入遊戲,但在操作過程中,教師講解的不夠細緻,有幼兒不理解怎樣先看排再看列,來確定零件擺放的位置。與此同時在對序數進行名詞解釋時,表達不夠精確。其次我在上課過程中,語速略快,聲音比較平淡,在點評環節時過於簡單,沒有關注到每一位幼兒的操作成果。最後在幼兒操作用具上製作的不夠細緻,沒有完全塑封,出現了漏氣的現象。

中班科學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知道門是各種各樣的,瞭解一些特殊的門。

  2.體驗多種多樣的門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材料與環境創設:

  課件《有趣的門》。

  設計思路:(前反思)《綱要》中指出:親近自然,接觸社會,初步瞭解人與環境的依存關係,有認識與探索的興趣。"門"對幼兒來說是生活中非常熟悉的,於是圍繞中班主題活動《我在馬路邊》中幼兒對門的興趣,我選擇了"門"這項活動內容。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活動一開始以"開門"遊戲引出,不僅激發了幼兒對門的興趣,還拉近了教師和幼兒的距離。接著在輕鬆的談話中讓幼兒知道生活中的門是各種各樣的,它能給我們帶來安全與方便。同時,以設疑、觀看錄影、出示區域性猜測等教學方式呈現,讓幼兒直觀、形象地瞭解了幾種特殊的門。最後以"串門"遊戲的形式讓幼兒親身體驗到了門的開啟方式,以及門為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方便,並引發他們進一步探索的慾望。

  活動過程:

  一、遊戲激趣,引出話題玩"開門"遊戲,教師和幼兒相互熟悉,並引出活動內容。

  二、看看說說,瞭解常見的門

  1.幼兒說說自己家的門你們傢什麼地方有門?

  2.觀看去老師家開門的錄影,比較各種門的不同你剛才看到了幾扇門?都一樣嗎?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原來門是各種各樣的,它可以給我們帶來安全、乾淨、方便、溫暖。

  三、觀看課件,瞭解一些特殊的門

  1.感應門(1)(出示一扇感應門)看看是哪裡的門?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2)(出示整個畫面:好德超市)你們走過這種門嗎?門是怎麼開啟的?

  (3)同樣是玻璃移門,這扇門和老師家廚房的門有什麼不同?

  (4)介紹感應門(感應器和門鈴聲)。

  小結:感應門真神奇,走到門前自動開。

  2.旋轉門(播放旋轉門的錄影)

  (1)這是什麼門?你在哪裡走過旋轉門?

  (2)它和家裡的門有什麼不一樣?

  (3)裝了旋轉門有什麼好處?

  小結:旋轉門真有趣,排隊進出不碰撞。

  3.伸縮門:

  (1)(出示伸縮門的區域性)猜猜這是什麼?(出示一個伸縮門)這是什麼門?你在哪裡看見過?

  (2)這扇門是怎麼開的?(出示伸縮門的錄影)。

  小結:伸縮門本領大,車子進出真方便。

  四、"串門"遊戲,體驗門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1.引導幼兒用自己的身體來"造門",自由合作造出各種喜歡的門。

  2."串門"遊戲,體驗各種門的開啟方式以及門與我們生活的關係。

  觀察反思簡短的遊戲運用馬上激起了幼兒活動的興趣。

  介紹自己家門時,幼兒的家中房間的描述非常正確,如廁所、廚房、臥室,那時有了主題中經驗的積累。

  觀察比較老師家的門,小朋友說出有顏色、式樣、、材料、開門方式等的不同。

  部分幼兒對感應門的經驗教豐富,那時因為大多數孩子家的小區附近都有好的超市,因此對門就不陌生。

  看到旋轉門,孩子們覺得很有趣好玩,在生活中經驗也比較豐富,試教時,有孩子還生成了進出旋轉門要注意的事項,這樣的內容更體現我們生態的教育理念,對孩子教育的內容來源於幼兒生活,又迴歸生活,為幼兒的生活服務。

  "公司、少年宮、小區門口、、",幼兒說出了教多的經驗,說明中班的孩子已經很會對周圍環境引起關注了。老師還和幾個孩子合作造門,也為下一環節做了鋪墊。

  幼兒在造門時非常的專注,有獨立的也有合作的,所造的門也不侷限,對每種門的特點都能用肢體的動作表現出來。

  教師思與得:

  1、本活動設計環節清晰、層次遞進。活動中所有的門是幼兒生活中所熟悉的,因此幼兒對門的經驗還是比較豐富的。有了經驗的鋪墊,孩子在活動中也就有了自信,活動中師幼互動也就能很好地表現。

  2、活動中對不同的門匯入方法雖然都是利用了影片影象的手段,但是如何針對各種門的不同特點,教師設計適宜的提問讓幼兒的思維更加活躍。這是我們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互動追問時、語言回應時都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