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1

  我們都是紅塵中的匆匆過客,演繹著一場又一場的悲歡離合。——題記。

  也不知是在何時,我已愛上了這個靜美慧敏的江南女子——愛她的嫻靜如月,晃晃然如若白淡的月光;愛她的才氣無雙,媲美芳香四溢的白荷;她是一種無與倫比的美,而那種美,來自於一種靈魂的生命。

  林徽因,這個才貌雙全的女子,或許本就是洗去塵世浮華的一方霖雨,靜而淨。

  林徽因總能帶給我一種安靜,不管是她的人還是她的名字。總感覺她的安靜是超脫於繁華的一種皈依。無論是走在寂靜無人的青石路上,還是在繁華熱鬧的都市大街,都能讓我那顆躁動的心有所依靠,而那種依靠,來自於最本真的心的歸屬!

  有人說,少女最初的悸動是最刻骨銘心的。每當我的腦海中顯現林徽因和徐志摩在康橋上露出的甜謐笑容時,淚水總會將半個書頁打溼。閉上眼睛,雙眉緊鎖,腦海中又浮現出你黯然回首離去的身影。它越走越遠,只是留給路人一個無綿的盡頭,不斷地伸向殘血的夕陽。我想知道你聽從了你的心了嗎,不管它是不是世人眼中最好的結局。我不懂了,但,或許只是有點讀醉了。抬起頭,淚水早已模糊了本已迷濛的天空。是啊,愛情和家庭,或許,還有些差距。哪怕是撕心裂肺的疼痛,也無法佔據你文靜臉龐的依舊。外表平靜的你,不知此刻內心是否已掀起了層層漣漪?林徽因——又有誰知,放棄,也是一種美!

  對我來說,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當自己的生活又回到了原點,當楓葉再度點紅了深秋,這才發現,在這個曾開始的地方,在這個被時光磨損的地方,有個身影,依舊。

  淚水,已止不住。愛也罷,恨也罷,感動也罷,紅塵亂擾,我的心,你又要何去何從呢。

  夕陽掛住深空,留下一抹殘血,也絢紅了整個大地。一切,依舊。林徽因的愛情故事也早已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沉入歷史成為美好的積澱。

  現在,紅浪滾滾,車輪依舊駛動。只是不知塵世中的人們是否還在堅持著那一份你若安好呢?——後記。

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2

  她,身著一襲白衣,吟詠著“柔情似水,佳期如夢”的調子於充滿詩情畫意的江南小巷中優雅而來——在這亂世中,她就如一盞白如玉璧的蓮花,靜靜綻放。而我,作為她生命中一個渺小如星辰的“過客”,只是輕輕一瞥,便註定了永遠。

  林徽因,民國著名建築家、文學家,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浙江的青山綠水造就了她的滿腹才情,同時也饋贈給她姣好出眾的面容。如此一位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奇女子毫無疑問地征服了包括徐志摩、梁思成在內的無數青年才俊!而面對世俗的讚美,她始終不為所動,只是禮節性地回以微笑:“天涯何處無芳草。”那樣的花樣年華與那拒絕的微笑形成巨大反差,卻恰好說明她靈魂中靜靜綻放的低調品質,以及對愛情的堅守——只願得一人心,白首不分離。

  徐志摩註定是她生命中一個美麗的劫。面對幽默風趣、才華橫溢的他,林徽因第一次有了愛情的衝動。兩人的相愛也許是林徽因生命中最為耀眼美好的一環,卻難以逃脫命運的魔咒,以失敗收場。在我看來,兩人分手原因除了封建殘留對自由戀愛的牴觸,更在於林徽因本身——在這亂世中,比起轟轟烈烈的愛情,林徽因作為一個女人,更青睞一份穩穩的幸福。而這份愛,徐志摩給不起!於是生性低調的她選擇了同樣低調的梁思成。而事實證明,她是正確的——梁思成用他的愛寵了林徽因一輩子。正是由於他的“滴滴雨露”,林徽因這朵蓮花才從綻放走到盛放,並且更為光彩動人。

  我輕拈一顆帶露的星辰,裁下徐志摩筆下西邊那片彩雲,偷偷剪成彩練,為她做嫁衣,多麼希望也能裁下她一身的病痛。我輕拈一顆帶露的種子,種下魯迅筆下童年那片百草園,偷偷點成天堂,為她做樂園,多麼希望也能種下她一生的幸福。在歷史的長河中,我憑欄遠眺,只為那一抹熟悉的身影。我面帶微笑,林徽因,是你用你的一生純淨了我為浮華所累的心靈。

  你拿起筆,寫下“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聲點亮了四邊天”。你那抹柔情早已化作五月的“柳絮”,飄進梁思成的心裡,與他的靈魂融為一體;你那份才情早已化作三月的雨滴,墜入土壤,與中華大地融為一體。即使你悄然逝去,猶如花瓣離開花朵,暗香也依然殘留!

  林徽因,一個用精緻的文章溫暖了芸芸眾生的女子。

  林徽因,一個用精緻的人生傳奇了民國江南的女子。

  但願你我也能做到閒聽花開花落,坐看雲捲雲舒,讓心靈如白蓮般綻放!

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3

  “你是人間的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

  不知是何時,貪戀上了江南朦朧的風雨,看著遠處的山清水秀化為一簾幽夢。總是想起那百年前素淨淡然的女子,想著她的音容笑貌,慢慢在記憶中化為一朵白蓮。

  她,叫林徽因。在民國,成為一段神話。用他素雅輕靈的容貌,高貴純淨的氣質,無比倫比的才情,迷醉了世間形色男子。她的一生,更成為一個傳奇。

  你去過康橋嗎?未曾。那在倫敦煙雨中若隱若現的甜蜜,是徽因心中最可愛的夢,也是無從言說的傷,那一個決絕的轉身,那一個淡漠的背影,在視線中化為一個模糊的點,消失不見,多少人為此扼腕嘆息?只有可惜,不解。何曾想過,那一種承載了酸澀無奈與傷痛的轉身,未嘗不是一種徹底乾淨的解脫。

  我無法揣測徽因的想法。她只是太清醒,太理智,她深知自己要的是什麼,她再優秀,也只是凡夫俗子。徐志摩是夢,一個很美的夢。人人都有做夢的資格,卻也要為夢承擔後果。紫陌紅塵,煙火太過迷亂,燻得我們不敢呼吸,歲月是無聲的巨大染缸,沒有幾人能保留潔淨如初的自己,它太殘酷,也太現實。徽因做不起這個迷離的夢,所以選擇轉身,她要的是炒米油鹽的溫馨生活,整日的風花雪月固然美好詩意,卻也太過虛假,再美的夢,終有醒的一天。曲終人散的落寞,這不是她該有的姿態,她想要步入凡塵,想在凡塵之間開創自己的新天地,這樣的她,活得真實,活得精彩。

  每讀至此,總喜歡看看窗外,看那些在城市灰暗冰冷的天空下積極奔走的人們,“人類最在乎的是擁有而不是存在”,似乎,真的是這樣。慾望,戰友,是任性醜陋的本源,也是無數人狼狽不堪滿身傷痕的緣由所在。徽因,你後悔嗎?她不會的。有時候,存在比擁有更加重要,她的轉身,正是因此吧,為自己,也為心中所愛。

  “各自安好”。這是一句曾讓我痛徹心扉的話。畢業時,她送給我的最後一句話,惺惺相惜了三年的友情,最終還是抵不過命運的滄海桑田。慢慢地,不再去責怪她的無情,畢竟,還太小,面對未來,任何一件事都會讓我們措手不及。放下,淡漠,冷靜,酸澀到尖刻的感覺,慢慢退去,學會了放下,輕輕撫平心中的傷痛。懂得了這句話,更懂得了徽因,懂得了她那一個急促悵然的轉身,那一份安靜自制的姿態。

  慾望是無窮的,理智卻並不是冷漠。愛,不一定就是要相知相伴的甜蜜,遙遙相望的傾心。守護才是一種刻在石碑裡的愛。蓮開的溫婉;春風的蜜意;無私的默默守護;不為別的,只因懂得,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4

  近來讀了幾本書,最喜歡的就是白落梅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本書講述了建築學家,詩人林微因的傳奇人生。而我讀後感觸最深的卻是她對待愛情,對待煙火幸福的態度。

  我想,讀過《你是人間四月天》的人,一定也會喜歡上她。喜歡她的美,如同蓮一般清新而優雅。喜歡她的性情,如秋葉一樣靜好,甚至喜歡她的多情,如同一杯清茗般甘澀。

  林微因生於浙江官宦世家。她雖擁有了江南女子的才情與美貌,但她卻無半點驕縱之氣。她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操持家事外還讀了很多書,並寫得一手好字。實在難得。

  她和徐志摩的邂逅,成了一段令人婉惜的佳話。認識徐志摩時他已有妻室,儘管他們相互傾慕,但年輕的林微因卻做出了理智的選擇,她痛下決心斬斷情絲,不辭而別。痴情的徐志摩傷心不已,並在當日他們相遇的康橋上寫下了悲涼的詩章。

  林微因選擇嫁給梁思成,對她來說是最好的決定。她非常智慧,她清楚知道一個女人最終的幸福是相濡以沫的煙火,那些詩意的浪漫是隻不過是年華中的浮雲。梁思成或許沒有徐志摩的才華。但他用寬容大度換來了林微因的芳心。

  其實,在林微因嫁給梁思成前後,在情感上出現兩次過動搖。

  第一次,是在詩人泰戈爾來華時,被邀請與徐志摩排練詩劇。許是他們曾經相愛,彼此都情不自禁地入了戲。坐在臺下觀看的梁志成又怎會看不出?他選擇了沉默以對。

  第二次是因學界泰斗金嶽霖。他對林微因情有獨鍾,並且廿願終身不娶。可想而知,用情之深。他的愛像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不打攪,不驚擾,他在林微因無助的時候出現,然後又瀟灑而去。他沉默的愛就像林微因的影子,不離不棄。

  微因知道金嶽霖的愛,也曾動搖過。她對梁思成說:“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真是苦惱。”梁思成的`心沉了一下,卻不動聲色地說:“你考慮清楚,我尊重你的決定。”

  她把梁思成的話告訴金嶽霖。金嶽霖無不敬佩地說:“思成的大度,我慚愧不如。你是幸福的。”

  有夫如此,夫復何求?微因最終與丈夫安定廝守一生。

  這個美麗的女子,本可以與浪漫結緣一生。偏她做出了讓人費解的選擇。她很清楚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她並非不愛康橋上的那個男子,她只是明白,平凡才是自己的歸縮。

  微因對梁思成的愛,不濃不淡不烈。梁思成在結婚前問:“為什麼是我?”她說“答案要用一輩子去回答,你準備好聽我了嗎?”她用睿智回答了梁思成的問題,用一生的承諾解答了他的疑惑。她除了工作,回到家中第一時間就是抱他們的女兒。在丈夫其他人的眼裡,微因就是一個賢妻良母,好得沒話說。

  微因的一生就像一個傳奇。她的出生,她的美麗,她的才華,她的經歷,無一不令人感嘆。

  微因是幸運的,幸福的。她讓三個愛她的男子因她成為摯友,不增加任何一方的煩惱,進退得體。如此出色,我想,也只有她能做到了。

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5

  她,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嶽霖默默地記掛了一生,更讓世界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她,便是林徽因——這本書的大主人公。

  在《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本書中,我讀到了一個如水般溫柔,如風般神秘,如竹般堅毅的林微因。她雖出身於仕宦人家,卻不染風塵俗氣。自小天資聰穎的她,在姑姑林澤民的教導下,學會了讀書寫字,便開始慢慢懂得了這個世界。

  書中有一張林徽因三歲孩童時的照片。那一個小小的女孩,尚未記事,眼神是那般單純,卻渴望瞭解這個對她來說相對陌生的世界,渴望探求這世間的風雲變化,這便註定林徽因自小與眾不同。

  都說上蒼是公平的,林徽因在擁有一個優秀父親的同時,也有著一個平凡的母親。父母親之間這段毫無感情的婚姻,使林徽因備受煎熬。對於雙親,她是又愛又恨,由此更催熟了這顆小女孩的心靈。小小的她過早地便懂得了世事無常,也懂得了完美的背後亦藏著許多的無奈,開始多愁善感。在我看來,林徽因的《繡繡》,便是小時候家庭生活的寫照。只是相對於繡繡的最終病死,她確實幸運許多,懂得什麼是兩情相悅,又怪造化弄人,無端生出這麼多痴男怨女,不得盡如人意,只是徒增傷感罷了。因此,林徽因懂得了取捨,在後來對於她與那三個男子之間的感情做到了收放自如。林徽因永遠那般清醒、高貴、美麗,正如詩中所說: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面對感情,林徽因不會讓自己愛到卑微,愛到不知所措,她在寧靜裡不慌不忙地堅強著,她始終是她,她不屬於任何人,亦是無人能抓住她的心。在倫敦,她愛上了那個風流倜儻的男子——徐志摩,但最終與她攜手一生的男人,是那個在原地等她的梁思成。

  “我說你是人間四月天,笑啊點亮了四面風,輕靈在春的光豔中交舞著變”一首《你是人間四月天》讓我們品出了那如白蓮般清雅、詩意靜美的林徽因。

  無論過了多少時間,人們依然會記得那個如蓮般的東南才女——林徽因,那一座康橋,那一段康橋之戀。

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有感6

  週日去書城看書:《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書籍,吸引了我的目光。覓一僻靜處,靜靜翻閱,作者白落梅用一支瘦筆,用詩意而柔美的文字,帶我走進了一代才女——林徽因的傳奇一生。她或許沒有林徽因的風華絕代,但這個清清淺淺的女子,用手中的筆,為讀者描繪出了林徽因的傳奇人生和歲月靜好的美麗與安然。

  對於《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暖心而又詩意的書籍,早有耳聞,因俗事繁忙而未曾靜下心來拜讀。無意中在書城翻閱到這本書,靜靜閱讀,那些文字彷彿有著獨特的靈魂氣息,讓我真實的走進林徽因這位傳奇女子的世界裡,走進她美好而又浪漫的愛情故事中,深深觸動我的柔軟心扉。

  江南,是文人筆下永恆的話題。白落梅用詩意的文字讓我在文字裡的江南,邂逅了一個叫做林徽因的女子和她的傳奇一生。林徽因這個傳奇般的女子,如蓮般綻放在這個渲染的紅塵中,驚豔了眾多紅塵墨客。

  “如果可以,請讓我預支一段如蓮時光,哪怕將來某一天加倍償還。這個雨季會在何時停歇,無從知曉,但我知道,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白落梅的詩意文字,是本文的最大亮點。如蓮的時光,當靜靜地綻放。在這本書中,白落梅將林徽因比喻成一朵白蓮,一朵無數人夢中的白蓮。

  “有人說,愛上一個人,是因為城中住著某個喜歡的人。其實不然,愛上一座城,也許是為了城裡一道生動的風景,為一段青梅竹馬的往事,為你一座熟悉的老宅。或許,僅僅為的只是這座城。就像愛上一個人,有時候不需要任何理由,沒有前因,無關風月,只是愛了。”讀著書中禪味而又詩意的文字,走進林徽因的傳奇人生。那些美好的、憂傷的過往都隨著筆尖觸及的文字而跌拓起伏,那是屬於靈魂深處的東西,所以說白落梅是林徽因的知己,透過文字我們可以走進那片煙雨的江南,在那青石鋪成的小巷中,覓著塵世間的淡淡煙火,將夢輕築;我們可以走進倫敦的雨霧,走進康橋,去聆聽那段詩意美好的初見。而杭州,這座詩意含蓄的城,也因她而風情萬種。

  林徽因,這個被胡適譽為“中國一代才女”的女子,這個讓徐志摩懷想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一生,讓金嶽霖記掛守候一生的女子。她,清雅地綻放於塵世的煙火中,如蓮般高潔,淡然的行走於紅塵陌上。她,驕傲卻不孤傲,清新卻不薄冷,安靜卻不寡淡,她的一生是幸福的,是優雅的。

  每位女子心中都淺藏著屬於自己最美的那一簾幽夢,林徽因也一樣。這個如蓮般的女子,在緣分的牽引下邂逅了屬於她的那一簾幽夢。我們不知道那場倫敦的雨霧,該是怎樣的詩意與浪漫,但我們知道,那是林徽因人生中最美的遇見。那是一場夢與現實的迷離,美的心動、美的純粹。愛,只是愛了,無關風月。

  “在徐志摩眼中,當年那個小小女孩已經長成了一位安靜而且風韻的女人。這個女人是他此生唯一的紅顏,永遠可以如初見時那般美好。”紅塵中,又有幾人可以永如初見呢?林徽因做到了,她始終是徐志摩心中永如初見的美好。他們的愛情從來都沒有凋零過,沒能相守或許是徐志摩的一生遺憾,但我們始終相信,他從未後悔過,在他最美好的華年裡,遇見了那個如蓮女子,自此銘心刻骨痴愛一生。

  徐志摩說:“一生至少該有一次,為了某個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結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經擁有,甚至不求你愛我,只求在最美的年華里遇見你。”這份深情,或許也只有林徽因當得起。徐志摩的所有柔情,都為了心中的那朵白蓮,不忍她沾染這塵世的煙火,只求最美的那場遇見。

  人生的每一次遇見,都應該是前世的緣。讀林徽因,我們必然會去讀她的情感歷程,書中的那場康橋之戀,當是人生最美的相逢。那一年的歲月裡,風雨亦是多情的,為了兩個傾心相戀的人兒。也許只有康橋,才能架起他們美麗的相逢。如今的康橋或許沒有了那段詩意年華,但那段文字卻記錄了康橋的美麗:“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那些觸動著我們靈魂的詩句,讓林徽因和這座橋也更加柔情美麗了。

  林徽因告訴梁思成她同時愛上了兩個人的時候,梁思成說:“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祝願你們永遠幸福。”而當林徽因將梁思成的話轉述給金嶽霖的時候。金嶽霖亦回答:“看來,思成是真正愛你的,我不能傷害一個真正愛你的人,我應該退出。”當讀到此處,我們都不禁為這一份深情所打動。金嶽霖,就是以這樣一份深情默默守候在林徽因身邊。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當是對金嶽霖這場愛戀最好的詮釋了。他用屬於他自己的特有方式,守候著心中最愛的女子,默默相伴在有她的紅塵裡。即使只能遠遠地祝福,即使只能沐浴著同一片天空的陽光,即使只能隔著一段紅塵的距離,選擇一份雲淡風輕的相守,亦無怨無悔。

  在林徽因的一生裡,徐志摩是她最初的夢,梁思成是她相伴的紅塵,而金嶽霖則是她相守的藍顏。可是,無論是最初的遇見,最終的相守還是一如既往的守候,這三個優秀男子對林徽因都有著一份最深情的祝福:“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這個優雅、美麗、睿智的女子收穫了屬於她的完美人生,讓所有人都銘記住了這個如蓮一般的女子。

  在這場愛情的遇見裡,林徽因最終選擇了轉身,選擇了將所有的美好深藏。她理智的從夢中醒來,選擇了一份歲月靜好的安穩,而徐志摩亦遇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個紅顏陸小曼。當然,我們知道,徐志摩一定沒有忘記那個如蓮般的女子,他只是小心的將那份愛鎖在了靈魂最深處。

  沉迷在白落梅的詩意文字中,看著那些屬於林徽因美好、浪漫的過往;走進她的愛情,聆聽著她靈魂的聲音,靜靜讀著這個傳奇女子的一生。徐志摩為她舊夢難回,梁思成與她攜手寵愛一生,金嶽霖為她痴心不改一世守候。這個如蓮的女子,安靜的綻放著她所有的美麗,萬千情絲都化作那句:“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白落梅不是林徽因,我們誰都無法知曉林徽因真實的想法,但是,我們願意跟隨作者的文字去尋覓那朵無數人夢中的白蓮。“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輕輕地一句話,落在了多少紅塵男女的心上。有時候,愛情真的可以只是一個人的事情,如果緣分只是擦肩,那麼請留下一份深深的祝福,珍惜那場最美的遇見!

  推開歲月的門,遊走於夢與現實的邊緣,那些兜兜轉轉的緣分最終塵埃落定。誰會是誰生命中過盡千帆地等待,誰又會是誰擦肩而過的緣?時光終留不住那些逝去的美好歲月,而人生的永遠又是什麼呢?是相知、相守,抑或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的深情祝福。時光若水,那些路過的風景,那些溫柔了歲月的他(她)都在那份歲月靜好中沉靜下來。

  白落梅筆下的林徽因,就是那朵聖潔高雅的白蓮。她的傳奇一生也因為這個叫做白落梅的女子而更加絢麗多姿。“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是這本書所有的主旨。無論是與林徽因最初相戀的徐志摩,還是相伴一生的梁思成,抑或是相守一生的金嶽霖,都化作那句最深的祝福“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愛,是什麼?愛是一場修行。我們行走於紅塵中,總有著太多的無奈與辛酸。那些相愛的歲月,是時光釀造的美酒,醇香而濃烈。對於徐志摩來說,這一場愛的遇見,是他最美好的時光。只是,美好總是短暫的。或許,緣分的轉身,留下的註定是滿目蒼茫。誰也無法去評斷愛情的對與錯,因為愛情的世界裡本就沒有對錯,是傾心相守,抑或是選擇隔著紅塵的距離深深祝福,也唯有相愛的人可以明瞭。

  有些人,一轉身就是天涯。林徽因這個清澈若蓮的女子,最終選擇了塵世的煙火,將那份浪漫而美麗的夢封緘在了記憶的最深處。愛情的世界裡,沒有誰對誰錯,當我們再來讀林徽因愛情的時候,或許我們會覺得她是懦弱的,沒有為了愛情而捨棄所有,亦如書中所說:“林徽因是清澈的人,她不願揹負過去,只想平和地活在當下,告訴所有人,她一如既往的美好,永遠不會讓自己錯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或許林徽因自己也無法分清對與錯。但緣分,有時候就是這樣吧,向來情深,奈何緣淺!

  “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偶然讀到林微因的這段話,不由心生敬佩。而敬佩之餘,又莫名湧起一種淡淡的憂傷,細思量這句話的滋味,竟無語淚凝。在當今這個爾虞我詐、喧囂浮華,功名利祿的社會,有幾人能夠做到真正的平靜!又有幾人真能做到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境界呢?看破紅塵,寄情山水,不問政治,修身養性,神仙一樣飄逸閒適的日子,是世人所向往的一種世外桃源般的意境。也是一種很難達到的境界,皆因紅塵俗世裡的名利誘惑,難以割捨之故,而真正能夠做到在心中修籬種菊的只有林徽因了。

  讀一本書,我們喜歡跟隨作者的文字去尋找靈魂裡的共鳴,去追尋那些美好的意境。《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做到了,心跟隨著文字走進那份靜謐的時光,走進了主人公的愛情世界裡,走進了那方山水,走進了靈魂的最深處。

  讀完這本書,從心底羨慕林徽因這位如蓮一般的女子。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一生可以生如夏花一樣絢爛,死若秋葉一樣靜美,林徽因做到了。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這樣一位詩意而且美好的女子,讓三個優秀男子銘記了一生,讓我們即使只是讀著文字亦會為之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