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勞動節> 關於5.1勞動節旅遊有感作文:千島湖遊記

5.1勞動節旅遊有感作文:千島湖遊記

關於5.1勞動節旅遊有感作文:千島湖遊記

  走到越深處鎖也就越多,在巨大平安鎖前照了相,一笑,露出半顆兔牙。

  走出鎖島,有個貧道,一條通向鳥島,一條通向真趣園。鳥島裡就是圍個籠子或圈子裡面放幾隻鳥,與紹興的百鳥樂園相差甚遠。

  真趣園裡有蹦床、滑梯等專案。讓我返“老”還童,去尋回一份純真。可惜沒欣賞到睦劇和跳竹馬,因為還沒到這個特定的季節。

  真趣園和鳥島的出口下去便是小山路,一圈圈盤著,像是在繞圈圈,圈圈繞來繞去便到了“魚樂橋”。

  “魚樂橋”中紅金魚佔多數,一簇一簇的,圍著個小圈圈,有些遊客很小心地把魚食拋向湖面,有些遊客卻一包包拋魚食尋開心,魚兒們大概餓了一晚上都拼命擠,好多下面水裡的魚被擠出水面,“噼噼啪啪”一陣亂響,有些被擠出水面的魚也毫不客氣地給下面的魚用魚尾狠狠地扇一巴掌。

  走出魚池,聽說“魚樂橋”有一條魚王,是條重達100多斤的青魚,還有一條被稱作“美人魚”的大白魚。

  我想五龍島中最有趣的要算“狀元橋”了。素有“狀元橋上走一走,高中狀元就是我”之說。

  “狀元橋”是一條鋼索橋,走在上面顫顫巍巍,據說是為了紀念“三元宰相商、方逢晨和詹睽”三狀元而建。

  剛踏上“狀元橋”就被轉得暈頭轉向,原來是遊客們踩著整齊的步伐,使橋身劇烈搖晃起來。

  Look!一個老外嘴張成O形,嘰哩咕碌地說著一些我聽不懂的`話,聲音有點兒滑稽。一個老太太大概有些受不了,就屁顛屁顛地爬,嘴裡還唸叨著“阿彌陀佛,老天保佑!”還好被橋上一保安趕來攙扶著才渡過一座橋。狀元橋三橋相連,走第二座橋時,我已經能夠按著節奏踩橋了。應該是“啪、啪、啪啪啪”的節奏,於是像跳Disco一般有力地跳著。

  過第三座橋時,媽媽臉漲得通紅,好像年輕了許多,“人心齊,泰山移”,“眾人拾柴火焰高”,人們都有力地踏著橋板,真刺激!過了三座橋也是路的盡頭了,真過癮!

  迂迴一段山路,便到了“奇石島”。所謂的“奇石”就是一些景觀石、象形石、抽象石等約有千餘件。其中也有“四大名石”之稱的靈壁石、太湖石和英石。在石藝館、得元亭都可見。

  走了一段下坡路,便到了五龍島的盡頭,於是等來一艘“志遠號”遊輪,10分鐘後我們將到達下一個島——龍山島。

  龍山,古為浙西名勝,“桐橋鐵井小金山,石峽書院活龍山”,有海瑞祠、石峽書院、半畝方塘、鐘樓等景點。龍山已是千島湖旅遊的標誌性人文景點。

  抖落歡快的水珠,形似一條俯臥欲飛的蒼龍的龍山島便屹立於面前了。

  徜徉山道,碧松相迎,千山綠蔭,最妙的是竹林,大的竹子一竿撐天,竹根踏地,粗如碗口。已踏入夏季,竹子中還有冒出的筍尖尖,已是青綠得快成竹了,蒼翠欲滴。一路兒走,竹林一路兒搖,被風撥弄著,婆娑的竹影搖搖擺擺,還發出“”的響聲。

  有竹林庇廕,倒也不覺得熱。走過海瑞祠,也沒進去看,據說是明嘉靖1562年,淳安百姓立“相思碑”,想必是紀念他的罷。

  拾級而上,斜徑約走500級臺階,便來到了“宋古鐘樓”。山腳便聽到鐘樓沉悶的敲擊聲,到了鐘樓,便被那恢宏的氣勢所吸引。飛簷翹角,畫棟雕樑,古樸典雅。樓內有一古鐘,據說宋代出土,全鍾漆以銅色,雕以紋飾,古老悠久。鐘樓有五層,踩著“吱吱呀呀”的樓梯,便看到一口大鐘,名曰“平安鍾”,於是捐了小錢,便撞鐘,撞了數下之後,鐘聲悠悠,彷彿回到了江南的南屏晚鐘,把我的思緒牽扯遙遠的地方……

  五分鐘後,餘音未止,手摸鐘壁,仍有顫動,正有“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的韻味。

  走出“宋古鐘樓”看了看錶,離集合還有數分鐘,於是快馬加鞭趕回集合地點。

  抄近道走小路。誰知走得太快,“卟”一聲,我完了!手上被劃了一長條!剛剛敲過“平安鍾”,怎麼會?!我詫異。

  於是也無暇顧及“半畝方塘”與“石峽書院”了,簡單包紮後終於準時到達集合點。撩起衣角來察看傷勢,血已浸透了棉布。

  唉,留點遺憾吧!也許,這傷疤是我帶回的最好紀念品了!於是想笑,又笑不出來,只得注視著平靜的湖面,行駛的遊輪。

  日子終究不會停下的,我們就要乘上回程的客車了,有些傷感,有些不捨,有些無奈,但這終究會成為過去,成為歷史,成為懷戀。

  於是踏上了歸程。

  客車已緩緩啟動,我聽見有個紹興遊客說,“以前我家門前的水也是這麼清洌的,可現在……”

  我沉默不語。

  透明的憂傷充滿在客車的每一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