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傳統> 精選優秀傳統作文合集8篇

優秀傳統作文

精選優秀傳統作文合集8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優秀傳統作文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優秀傳統作文 篇1

  人頭攢動。燈籠高懸。人聲鼎沸。

  香案上,豬頭端端正正擺在中間;大紅薑糖疊成塔;玲瓏的紙元寶聚在一起;兩隻紋龍紅燭黑夜裡旁若無人地發光發熱……

  鑼鼓聲逐漸侵入我的耳朵,遠處一點微光若隱若現。稻草堆上跳躍著熱情的火苗,以它富有生命力的身姿為我們求得平安興旺;一束束煙花用獨特的方式在天空這塊畫布上信手塗鴉;鞭炮爆出“噼裡啪啦”的聲響,喜慶氣氛濃得化不開。鑼鼓喧天,彷彿電光火石間什麼東西擦亮了夜——是龍,板凳龍!通身發亮的一條矯龍口含硃紅的龍珠,龍眼在夜中閃閃發亮。一節節身體上是一盞盞燈籠,蠟燭在龍身裡迸發出熾熱的光芒——民俗的光芒。

  鑼和鼓一唱一和,鈸有一搭沒一搭地接上幾聲。龍頭看似大而笨重,卻在舞龍人的手中活了起來。龍身緊緊跟著龍頭的節奏,在院子裡演繹一出精彩絕倫的舞龍燈。龍昂起頭,悄然流露出王者的尊貴和霸氣;龍身宛如起伏的波浪緊隨其後,溫暖的光芒愉悅了眼睛。精緻的紋理和雕塑在眼前一閃而過,給人畫一般的美感;龍尾搖擺著畫出優美的曲線。人群中爆發出熱烈的喝彩。煙火以迷人姿態盛開,龍燈以傲人姿態遊弋人間。旋轉交錯,渲染著濃熾的隆重氛圍。一個華麗轉圈,有如謝幕。香案前有人一臉虔誠地默誦著什麼……

  舞龍燈最初是作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種形式,而後逐漸成為一種文娛活動。龍的文化紮根心田,抽芽開出古樸的傳統之花。龍的身影舞遍街巷,傳統不會被我們忘卻。

  有我們的傳承和延續,傳統之花不會荼蘼……

優秀傳統作文 篇2

  元宵節顧名思義就是全家人在一起團圓的節日。在元宵節這一天全家人都聚在一起吃元宵、看花燈、放煙花、看元宵晚會……

  在元宵節這一天吃元宵是中國的傳統,代表全家人團團圓圓,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元宵,那氣氛是熱鬧而歡樂的。看,奶奶的臉上堆滿了笑容,無比開心;爸爸和老叔推杯換盞,喝的興致正濃;小妹高興地不知所措;媽媽和老嬸也忘記了做飯的疲勞,沉浸在了歡樂之中;我也望著一家人那興奮、歡樂的表情,我也笑了。

  在元宵節的夜晚,人們吃完飯,紛紛都出來看花燈、放煙花、炮竹、一起賞月,在大街上人非常的多,人上人海的。在大街小巷上,滿是花燈,各種各樣的燈聚在一起五彩繽紛的。在看燈是,又有許多人在前照相,留下了紀念,把一盞盞花燈耳朵特點留在了自己的照片中。

  再仰天一看,天上滿是煙花,各式各樣、五彩繽紛的,有五顏六色合在一起的,還有紫色的、藍色的、黃色的、紅色的、綠色的……多種多樣的煙花,有些人出來再遠處看煙花是非常漂亮、美麗的,假設在近處看煙花又會有你不一樣的景象,是非常壯觀的,非常完美的。還有一些在放煙花的,“轟隆”一聲一個五彩繽紛的煙花飛上了天空,“撲通”一下開了花,好像一朵花迅速地盛開,又迅速地凋謝一般。在大街上,還有許多商販在賣東西,有賣煙花、爆竹的;有賣糖葫蘆、燒烤的;還有賣各種款式燈籠的,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人們都聚在一起,臉上都綻放著笑容。

  看完燈後,人們都回家了。在家裡看元宵晚會,全家人坐在一起看晚會,一家人子啊一起討論著哪個節目好,哪個節目不好,還在一起聊天,有愉快地不愉快地,全都說出來,其樂融融。

  元宵節之夜是那麼地美好,那麼地愉快,那麼地其樂融融,全家人在一起團團圓圓地都快樂啊!

優秀傳統作文 篇3

  某一天,我無意間看到了一篇文章,文章的內容是一家外國報社統計了中國人使用率最高的軟體,而高居榜首的則是新聞軟體“快看新聞”。為什麼這個軟體會有那麼多人喜歡呢?我不禁好奇地繼續看下去。原來“快看新聞”會這麼受歡迎的一大原因就是它會根據使用者點開的新聞判斷使用者的喜好,從而展現出使用者感興趣的內容。這種越來越智慧的軟體的誕生,正是為了迎合現代碎片化的社會。

  而與越來越熱門的電子傳媒相比,傳統紙媒的人氣則是日漸下降。

  最為常見的紙媒,當然非報紙莫屬,但在碎片化的社會中,報紙卻難以滿足大眾需求。一份報紙的資訊容量是有限的,如果說要滿足所有不同人群的喜好,顯然是不怎麼現實的;並且,報紙的供應人群是大眾,所以資訊五花八門,自然是無法迎合碎片化社會中的個性化需求。

  那麼在愈加碎片化的社會中,紙媒還是否有必要存在呢?我認為,答案是肯定的。

  的確,電子傳媒好處多多,各種智慧化的程式充分滿足了各類人群的個性化需求,使用起來也比紙媒方便,但不可否認,傳統紙媒仍在許多方面勝過電子傳媒。

  首先,為什麼紙媒能夠在資訊時代流傳下來?因為這其中凝結著在資源貧困的時期中,勞動人民的心血。在那種人類文明較為落後的時代,紙媒的出現大大地推進了人類社會的文化發展,使人類告別了在絲綢、竹簡、羊皮等物上寫字的時代,這何嘗不是一種重要的文化,又怎麼能讓它就這樣沒落呢?

  其次,由於電子傳媒的各種功能,容易使青少年等自制力較差的人群沉迷於其中,從而耽誤了人們正常的學習工作的時間,而電子產品的輻射也會使人的視力、身體健康程度下降,是電子傳媒的一大弊端,而紙媒則避免了這一問題。

  最後,則是電子傳媒的智慧化造成的又一缺點——資訊的局域性。在開頭說過,電子傳媒的智慧程式使各種應用軟體能根據使用者點開的內容來展現使用者所感興趣的內容,但這個功能卻會使軟體所展示出的資訊變得單調,而有些重要的資訊則不會顯示。紙媒雖不能覆蓋全方位的資訊,但仍有很強的多樣性,例如報紙上的各個版塊有助於人們瞭解各種時事。

  綜上而言,紙媒的存在仍是有必要的,是不應該被淘汰的,而電子傳媒的迅速崛起是福是禍,至今還很難預測……

優秀傳統作文 篇4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長期發展的思想基礎,可以叫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第一,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的奮鬥精神。中國文化歷來關注現實人生,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並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正是這種入世的人生哲學,培育了中華民族敢於向一切自然與社會的危害和不平進行頑強抗爭。

  第二,知行合一觀。中國儒家文化所講的“力行近於仁”,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行重知輕”的認識論思想,這與實踐品格具有某種一致性。實踐是認識的源泉。

  第三,重視人的精神生活。中國傳統文化非常重視人的內在修養與這精神世界,鄙視那種貪婪與粗俗的物慾。孟子提出“充實之謂美”,並認為“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是對人格的根本要求,

  第四,愛國主義精神。古人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第五,追求真理,勇於奉獻的精神。中國傳統文化蔑視那種貪生怕死,忘恩負義、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談到對真理的追求時,認為“朝聞道,夕死可矣“。宣揚”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第六,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倫理規範。古人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個社會只有嚴於律已,寬以待人,形成團結互助,尊老愛幼的社會風氣,社會才能充滿溫馨與和諧,才能給人帶來希望與力量。

優秀傳統作文 篇5

  中華優秀傳統美德源遠流長,守孝道、親師友、講誠信……這些傳統美德,成為矗立於世,名留青史的道德典範。

  中華的傳統美德包括孝、悌、信、仁、禮、忠、廉、恥、勤、勇、恕、儉。其中百善孝為先、如果我們連孝都做不到,那我們就沒有活在這個世上的意義了。

  在這個社會上,有許多人說:當一個富二代還不如窮一點,只要生活過得幸福就是最好的。前兩天媽媽對我說,她朋友家的小區裡,有一位老奶奶,她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雖然家裡不是很富裕,但是他們靠自己的能力掙錢,來孝敬老人,雖然這樣的生活很緊張,但是每天都過得很幸福,讓老人享得天倫之樂,安度晚年。而在我認識的一位老爺爺,他只有一個兒子。他的兒子是一個很富有的人,因為每天都忙著掙錢,所以就把老人自己丟在家裡。老人得不到家人的關心,終日鬱鬱寡歡,。兒子很有錢,但是不懂得孝敬老人,掙再多的錢也沒有用呀!

  在孝的後面,就是誠、信了,誠的意思是誠實、誠信,信的意思是遵守諾言、遵守承諾,不能說到做不到。還是古人說得好:“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在當代中國誠實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發揚光大。這種美德表現在工作和學習上,就是專心致志、認真踏實、實事求是;表現在與人的交往中,互相信賴;表現在對待國家和集體的態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誠老實。

  對照著這些要求,我覺得我還是做到了。比如:在與同學交往上,做到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如果你做不到某件事情,就不要隨便答應別人,只要你答應了,就一定要做到,俗話說的好:“言必行、行必果”。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孕育出得優秀傳統美德不止我說的這些,還有尊敬師長、公正無私、助人為樂、拾金不昧、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勤勞勇敢等等。讓我們傳承中華傳統美德,引領我們幸福成長。

優秀傳統作文 篇6

  我國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底蘊的國家,其中也不乏有非常多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清明節、中秋節……今天我就給大家說說端午節。

  為什麼端午節會在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過呢?那是因為我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屈原在這一天遭人迫害,被迫投江而死,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將他投江死亡的這日定為“端午日”。

  在我國,端午節這天有非常多的民間習俗,包粽子是大家最喜歡的習俗,這天,一家人會圍坐在一起包粽子,有說有笑,其樂融融,粽子熟了,大家又會坐在一起吃粽子,香噴美味的粽子香飄滿了屋;賽龍舟也是我國端午節傳統的節目,親朋好友相伴而行,到江邊觀看龍舟比賽,看,一艘龍舟快速的'駛過來了,激起了江邊觀賽人的熱情,大家為它鼓掌加油。

  在我的家鄉,每到端午節,每家每戶還會準備一些艾草,插在大門和窗戶上,我問奶奶“為什麼要在門上插草呢?”奶奶說“這是咱這的習俗,插上艾草,蚊蟲蛇蟻就會遠離咱家,讓咱家人都健健康康的。”家裡有小孩的,還會給小孩的衣服上掛上做的“五毒葫蘆”,祈求保佑孩子健康。這些雖然只是一些習俗,但卻在我們家鄉形成了一種文化。

  端午節雖然只是眾多節日中的一個,卻給我們帶來了歡樂,也讓我增長了知識,願端午節的傳統文化能夠繼續傳承。

優秀傳統作文 篇7

  在過去,人們期待的年是從臘月二十三小年開始的,年的韻味正式融入大家的生活中。說起小年,有很多傳說,一般家庭是要進行祭灶來詮釋年的韻味,表示過年的開始。

  在千年悠久文化傳播下,年的韻味雖然有些改變,但還是有一些傳統觀念主導著人們的意識。例如,過小年時燃放鞭炮表示慶賀,吃水餃恭賀新年到來,這種習俗南北方不同,但意義是一樣的。過小年,一家人商量著年的過法,張羅著年貨的置辦,給孩子們增添新衣,打掃房舍清潔室內外衛生……特別是晚飯後,鄉村的家庭主人仍要以傳統的方式祭祀灶王爺,打發諸神迴歸天堂述職。為求新年有新的發展,怕神靈回去說瞎話,買些麻糖塗抹在灶王爺諸神口上,讓他們回到天堂說些吉祥的話語,說出的話有甜甜蜜蜜的味。這種作法一般在老年人身上常常表現出來,而年輕人一般不再理睬這些神話般事情。但是,從這一天開始,整個家庭步入年的籌備中,開始佈置家園,把一年的塵土清掃一乾二淨,把家園裝點的煥然一新,讓新年的氛圍渲染,紅紅火火,熱熱鬧鬧,年的韻味充滿整個家園。

  過了農曆臘月二十三小年,中華大地沉浸在年的熱潮中,一切活動以年為中心開展,全民投入過年的浪潮中,把萬里江山裝點的異常絢麗,市場各種年貨琳琅滿目,應有盡有。過年,最為開心的則是那些孩子們,選擇著自己心愛的物品,特別是鞭炮類東西,各種花炮買了一大堆,為除夕夜晚做準備;而女孩們則選擇著鮮豔的服飾,打扮著自己,讓青春年華綻放出光華。年是為小孩建立的,過年有小孩才熱鬧非凡,年味才會十足。不管一年經濟效益如何,過年時,一家人總會盡情地分享年節帶來的喜悅,把整個家庭成員的心情調整到最佳狀態,讓和諧和睦的氛圍充盈家庭內外,喜氣洋洋,歡歌笑語,表達著一家人對新年的慶賀。

  中國的農曆春節與西方的聖誕節相媲美,有著一樣的韻味。一年一度的慶典,給人們精神境界增添了無窮的樂趣。過年,顧名思義,就是辭舊歲迎新年。一夜分兩年,一夜間長一歲,代表著年輪的延伸。小孩為長一歲而歡欣鼓舞,喜上眉稍,呈現出興奮異常的激越情感;老年人輕輕地唉嘆:又老了一歲,表達著對時間的留戀;中年人則是籌劃著新的計劃,為壯大家園而躍躍欲試,信誓旦旦,大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氣魄,在新的一年大展宏圖,把整個家庭推上騰飛的列車,期盼早日奔向小康社會,生活再登上新的臺階……年的腳步不管人們怎麼急,仍保持著勻速姿態向前邁進的,一天一天來臨,又一天一天過去,時間的車輪無休止地遵循著自我的法則有序的執行著,從來不為人的情緒而改變。

  傳統的春節即將來臨,放下手中的忙碌工作,放鬆一下緊張的神情,張羅著過年吧!小年過去,大年指日可待,錢多錢少無所謂,一家人歡歡喜喜,團團圓圓,過一個祥和快樂的春節是中心目的。願天下所有家庭龍年大吉大利,心想事成,一帆風順!

優秀傳統作文 篇8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擁有著五千多年的璀璨文明歷史。為了探求、瞭解中國的優秀歷史文化,我翻開了《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看完後,使我受益匪淺。書中展現的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和美德,已在我心中播種。她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是五千年的文明與智慧的結晶,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

  孔子讀書勤奮以至韋編三絕,祖狄、劉琨聞雞起舞,刻苦勤奮,李密牛角掛書隨時隨地的讀書學習,他們的勤奮刻苦讀書的精神都值得我們學習,令人們肅然起敬。

  孔融四歲能讓梨,黃香九歲知道關愛父母,,他們尊敬長輩,孝敬父母的事蹟,是人們歌頌的榜樣,更是我們學習的典範……這些傳統美德事例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數不勝數,僅僅是歷史長河中的幾朵微小的浪花。

  現在,有些同學學習態度不夠端正,上課不認真聽講,經常做小動作,對待家長和老師的批評教育也不以為然,這樣永遠也成不了大器,我們應該多讀書,讀好書,不斷吸收學習中國優秀文化,成為品學兼優的好少年,成為品德高尚的好少年,成為追求上進的好少年…

  還有一些同學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還時不時地頂撞父母,難道說他們這就是尊重、孝敬父母嗎?做為一個當代少年,我們應該學會自理,注意飲食起居,讓自己健健康康的成長,不讓父母操心!

  我們應該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做一個品德高尚的好少年,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