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端午節節日作文彙編15篇

端午節節日作文

端午節節日作文彙編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節日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節日作文1

  我最喜歡端午節,因為在端午節的時候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包粽子,體驗勞動的樂趣。

  每當端午節來臨的時候,我都會蹦蹦跳跳地和媽媽一起去附近的超市買江米、粽子葉、大棗、紅小豆等包粽子的材料,買回來後,媽媽總是提前把米和紅小豆泡兩個小時,媽媽說只有先把米泡泡,包出來的粽子才好吃。在包粽子之前,大棗要用開水煮一下,這樣做一是乾淨衛生,二是吃的時候才不會覺得苦。每次包粽子之前,我們包粽子的粽子葉也都是用開水煮一下,媽媽告訴我這樣做一是為了去掉粽子葉上的異味,二是為了增加粽子葉的韌性。

  等一切準備工作做好之後,最興奮的時刻就到來了。我和爸爸、媽媽每人拿著一個寬寬的粽子葉,媽媽告訴我要先把粽子葉折成一個漏斗狀,然後再向漏斗裡面放米、紅小豆和棗,放好之後用線一圈圈纏好。聽著容易,可做起來就難了。無論我怎麼放,米就是不聽話地從漏斗下面跑出來,一個粽子還沒包完,我的腳下就一片白花花的了,好不容易不漏了,可又封不上口,急得我額頭直冒汗,媽媽告訴我說少放點餡就行了,於是我就又把米和紅小豆倒出去了一些,果然,很容易就把口給封上了,於是我趕緊拿了一根線把粽子緊緊地纏上了,包完了第一個粽子後我興奮地用雙手舉著粽子對媽媽說:“嘢!爸爸媽媽,看我包的粽子!”,爸爸媽媽見我興奮的樣子,也高興極了,誇獎我說:“不錯,我們兒子長大了,也會包粽子了!”聽了爸爸媽媽的誇獎,我心裡甭提多美了,於是,我把自己包的第一個粽子和爸爸媽媽包的粽子放到了一起,這時,我才發現,我包的粽子比爸爸媽媽包的粽子要小好多,爸爸媽媽包的粽子肚子鼓鼓的,而我包的粽子肚子癟癟的。但我還是非常高興,因為這是我包的第一個粽子,同時也是我靠自己的勞動完成的,我希望每年都和爸爸媽媽一起包粽子。

端午節節日作文2

  中華上下五千年,先祖的遺產,數不勝數,而傳統佳節,是最重要的節日。其中,我最喜歡過端午節。

  5月初5的早晨,心情激動的我,在白晝升出之前便起床了,眼看著天空中的魚肚白,心裡像揣了只小兔似的砰砰直跳。終於,紅日東昇,萬物好像睡醒了似的,我心情急切地跑去叫媽媽:“起床了,太陽都出來了,該包粽子了!”我拉著睡眼朦朧的媽媽走進了廚房。媽媽用涼水洗了洗臉,走過來對我說:“你先看看我怎麼包,再學著做。”說完,便拿起粽葉,在手中捲成一個沙漏的形狀,將昨夜泡好的糯米、大棗、花生等放到裡面,然後用剩下的一部分葉子包了起來,並將繩子繫好,放進煮鍋裡。我看得目瞪口呆,媽媽這一會變成了我的偶像,讓我敬佩極了!

  該我包了,我不安地拿起粽葉,小心翼翼地把食材放了進去。一切都很順利,我大舒了一口氣,將纏好的粽子放進了煮鍋裡。不幸的事情發生了,粽子因為沒有包好而散開了,食材掉進了煮鍋裡。我的心情十分低落,看著散開的粽子,心裡又十分委屈。媽媽看了看我,溫柔地說:“好了,乖,媽媽再教教你。”說完便手把手的講了起來。在媽媽的叮嚀下,我成功地包好了粽子。看著滿滿一鍋的粽子,我心裡美滋滋的。

  到了中午,粽子煮熟了,我們一家子坐在桌前,吃著粽子。吃著自己親手包的粽子,我心裡像吃了蜜似的,甜滋滋的。電視機裡播放著賽龍舟比賽,看著看著,媽媽突然問我:“你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我搖了搖頭,做出一副好奇的樣子。媽媽便對我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他因見到朝廷腐敗,心中十分著急,可愛國情懷卻無法實現,便自投了汩羅江。後來,大家為了紀念屈原,便每逢5月初5這天,賽龍舟,包粽子,用來紀念屈原。”我聽後連連感嘆,表示出對屈原的敬佩。

  這真是一次有意義的端午節!一個我最喜歡的節日!

端午節節日作文3

  端午節是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這個節日裡,有很多習俗,比如包粽子、賽龍舟、插艾葉等,在我的家鄉,主要以包粽子和插葉的方式來慶祝這個節日。而賽龍舟卻在南方很盛行。

  去年端午節早上,我開啟家門,發現了一株像小草一樣的植物,於是我便問媽媽:"這是什麼植物?"媽媽告訴我說:"這是艾葉,傳說它可以辟邪,你去聞聞它還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味兒呢。"於是,我趕緊把鼻子貼過去,啊!那香味真讓人心曠神怡,媽媽又接說:"這一定是奶奶,給插上去的。"我心想奶奶多早就得起來呀!

  中午,我看見奶奶坐在桌前,桌上擺著一大盆泡過的米和一小盆紅棗,我跑過去問奶奶:"奶奶,您就是要做什麼好吃的?"奶奶說:"今天是端午節,我們也來包點粽子吃吧!"於是,我學著奶奶的樣子做了起來,折成漏斗形,把一顆紅棗進去,再放一層米,然後再放幾顆棗進去,就這樣一直到裝滿為止,最後用準備好的棉線把粽子繞圈紮緊,最後用鍋把它煮熟,就這樣一個個可愛的小粽“寶寶"就出生了。

  當奶奶看到我包的粽子時,奶奶大笑起來,哈哈,快看我們寶寶包的粽子都開口笑了,我不解地走過去一看,原來我包的粽子都露餡兒了,奶奶抱著我說:“我的乖孩子,下一次你一定能做好的。"我和奶奶抱在一起,哈哈大笑起來。

  我們一邊吃粽子一邊聽奶奶講述端午節的來歷,原來南方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活動,這時我剝開粽葉,一口咬下去,甜甜的,糯糯的,好吃極了!

  這個端午節,我既學到了知識,又吃到自己包的粽子,我喜歡過這樣的端午節。

端午節節日作文4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描寫端午節的兒歌,端午節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節的來歷有很多,其中一個來歷是這樣說的:相傳古代有個愛國詩人叫屈原,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自己卻無能為力,心如刀割。於是,在五月初五那天,屈原寫下了絕筆《懷沙》,跳進了汨羅河自盡。當地人民駕舟營救,便有了今天的競渡。人們把竹筒裡的米撒向汨羅江喂蛟龍以保全屈原的肉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個習俗,在這一天裡,家家戶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都會舉行龍舟大賽,來悼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有一個習俗是吃粽子,但我更好奇的是粽子是怎麼包出來的。這不,媽媽又開始忙碌了,這次,我緊跟在媽媽的身後,誓要弄清楚包粽子的過程。原來,包粽子前先要做好準備工作:洗粽葉,泡糯米。我問:“今天包粽子嗎?”“是啊!下午包。”媽媽說。“為什麼要這個時候泡呢?”我說,媽媽說:“因為提前泡四個小時,容易熟,口感好。”很快就到了下午,媽媽開始包粽子了。首先,她取出三片葉子,粽葉在媽媽的手裡像施過魔法一樣,一眨眼就變成了一個精緻的“小漏斗”;然後,媽媽將白花花的糯米和甜蜜蜜的棗裝進了“小漏斗”裡。最後,媽媽用白線將這個似方非方,似圓非圓的粽子綁起來,一個綠瑩瑩的粽子就大功告成了,看得我目瞪口呆。粽子包好後把它們放進鍋裡煮四十分鐘,再泡三四個小時,讓它們入味兒。香噴噴的粽子會讓你食慾大開。

  我吃著香香糯糯的粽子,眼前忽然浮現出了屈原投江的畫面,以前我以為粽子是一種美食,現在才知道五月初五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作為小學生的我,一定要學習屈原愛祖國,愛人民的精神。

端午節節日作文5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深厚的傳統文化,尤其有許多傳統節日。

  我最喜歡端午節了。是因為能夠吃上好吃的粽子,糯米里有香腸、有棗子、還有肉。端午節還有一個趣味的傳說,楚國有個愛國詩人屈原,公元前340年楚國就滅亡了。屈原很痛心,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自殺了,人們怕小魚小蝦吃屈原的身體,他們用竹簡把米裝起來投入江中,可是這些被蛟龍偷吃了,之後人們明白了蛟龍最怕葦葉和五色線,人們用這些東西把糯米包了起來。蛟龍看見這些東西就嚇走了,這樣小魚小蝦不吃屈原的身體了。於是到了這一天,人們把包好的粽子投進江中,一年又一年就成了習俗。

  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齊。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裸上,稱為長命縷。名字要插“五端”: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色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有用雄黃酒在兒童的的額頭上寫一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我最喜歡端午節了。不僅僅是因為他的習俗,還有做粽子的方法很趣味。

  端午節的那一天,我早早的起床,就看見媽媽在廚房裡做粽子,每個粽子都是三角體的,並且還是肉餡的,每個粽子看起來都很誘人,我饒有興趣也參加包粽子的活動中。我學著媽媽的模樣拿出包粽子的粽葉,在粽葉上加點糯米,糯米里也塞了點肉,然後把粽葉一片一片地把它包住,再後,就用繩子把粽子打個結。雖然技術是很差,不像媽媽那樣心靈手巧做出的粽子,包的很好,糯米也沒有掉出來,簡直和我做出來的粽子,成了鮮明的比較。可是,我不放棄,我繼續做,連做十幾個的時候,我的技術越來越好,包的`粽子也快比上媽媽了,就這樣,我和媽媽做了20多個,有十幾個送人了,還有十幾個就都給自我吃了。而我也偷偷收藏了幾個,為的就是把粽子投進河中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是我國最傳統的節日,而我也最喜歡端午節,因為我敬佩屈原。

端午節節日作文6

  我喜歡熱熱鬧鬧的春節,喜歡張燈結綵的元宵節,喜歡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更喜歡粽子飄香的端午節。每到農曆的五月初五,媽媽和爸爸總會帶著我到鄉下奶奶家去過節。今年也不例外,一到奶奶家就看見家家戶戶門楣邊上,插上了菖蒲。奶奶正在包粽子,只見她左一下,右一下,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看著很好奇,就叫奶奶教我包,奶奶將三片粽葉疊在一齊,用手一捲粽葉便變成了一個圓錐形。

  我學著奶奶的樣貌,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奶奶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裡卷,下頭用力拉緊上頭放鬆一些。”在奶奶的指點下,我卷好粽葉。之後,奶奶正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裡插上一根筷子,放好粽葉,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裡動,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粽葉包緊,我學著奶奶的樣貌,在粽葉裡插好一隻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得不緊。奶奶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奶奶邊說邊示範,我也邊聽邊學。

  哈哈!我的粽子最終包好了,雖然沒有奶奶包的好看,但也算有模有樣。粽子包好後,我就催著奶奶趕緊煮粽子。不一會兒,院子裡就瀰漫包粽子的清香。我開啟鍋蓋趕緊找我包的粽子,我找到自我包得粽子,雖然鬆了,散開了,包的不夠緊。但那時出自我自我的手是我的勞動郭果實,吃起來異常香。家裡包了大包大包的粽子,總要送給親戚朋友,其他人也往我家送表示謝意。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英雄屈原,雖然超市裡有各式各樣的粽子,可是我喜歡奶奶家包的鮮嫩可口的粽子。我愛過端午節更愛過中國的傳統節日。她象徵著中國的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

端午節節日作文7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麼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初一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當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鍾,尤其是裡面大大的棗子,家裡自我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著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裡,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可是賣的粽子比家裡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裡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可是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可是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緻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後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之後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終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說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裡,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

端午節節日作文8

  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有很多,如:熱熱鬧鬧的春節,思念親人的清明節,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我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為我最愛吃粽子。

  記得去年端午節,媽媽說:“今天我們一起包粽子吃吧。”我聽後高興得一蹦三尺高。爸爸先給我講了端午節的來歷。在戰國時期,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有一天,他聽說自己的國家要滅亡,很傷心便跳河了。老百姓知道了,都紛紛來到河邊找屈原的屍體,可是找了好幾天也沒有找到。老百姓們怕小魚把屈原的屍體吃掉,就把家家戶戶做的粽子扔到了河裡,讓小魚吃飽。這樣小魚就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爸爸還給我講了端午節其他習俗:賽龍舟、插艾草、飲雄黃酒等。

  爸爸講完故事,媽媽就把做粽子的材料準備好了。桌子上有一盆清水、一些芭蕉葉、紅豆、糯米和繩子。媽媽先把芭蕉葉放在水裡,泡成翠綠翠綠的。再把芭蕉葉捲成尖尖的。然後媽媽在裡面先放了一些糯米,再放了一些紅豆,接著再用糯米把剩下的部分填滿。最後媽媽用繩子緊緊的繫上,紅豆粽子就做好了。

  我按照媽媽的做法也想做一個粽子,我先把芭蕉葉捲成尖尖的,再放入一些紅豆。可是糯米總是調皮地從芭蕉葉裡跑出來,我弄了半天糯米終於不掉出來了,可是粽子又包不上了,急得我滿頭大汗。媽媽說:“你不要放太多的糯米,不然就包不上了。”於是,我倒出了一些糯米,果然就包上了。一個圓鼓鼓的粽子就做好了,我高興地大喊一聲:“我會包粽子了。”

  媽媽把粽子放在水裡煮上20分鐘,美味的粽子就做好了。一個個圓鼓鼓的粽子就像一個個胖乎乎的小娃娃。我感覺今天的粽子比以前好吃多了,因為這裡面有我的一份汗水。

  粽子和端午節是一對好朋友。我愛粽子!更愛端午節!

端午節節日作文9

  中華上下五千年,龍的文化代代相傳。

  龍是中國的象徵,中國文化的象徵。在民間,龍文化處處可見。哪裡都會看到他的身影。龍獅、賽龍舟、龍的傳說故事,關於龍的音樂、圖畫、工藝品也是數不勝數。

  我最感興趣的,還是賽龍舟。

  賽龍舟,端午節傳統習俗。在龍舟上,你總會看到一張威猛嚴肅的龍臉。賽龍舟也是祭祀屈原、龍神的活動。可是,為什麼要說賽龍舟,而不說“賽虎舟”或“賽獅舟”?這足以說明龍在中國人心目中是至高無上的,無可替代的。

  記得那一次,我去江邊看賽龍舟,就被龍舟的精美以及威武所打動。更被龍舟隊員團結一致,勇往直前的精神所震撼。比賽一開始,船上的鼓手便用力地捶打著鼓,船員也划起了漿,保持著一致的動作。這幾支隊伍實力不分上下,可是,這只是前半程。到了後半程,許多隊員明顯體力不支,靠著吶喊聲,與隊員相互配合,堅持了下來。當天中午,太陽十分毒辣,可這些龍的傳人不還是靠著自己最後的力氣在衝刺嗎?我還清楚的記得比賽結束時,他們的衣服已被全部浸溼。

  賽龍舟,拼的就是一種堅持不懈、團結一致的精神。就跟華夏民族一樣,互幫互助、團結一致。在激烈的鼓鑼聲中,人們的吶喊聲中,激發出一種熱情、振奮人心的感覺。龍的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在抗日戰爭中,我們的民族在危急關頭,在槍林彈雨中,勇往直前地堅持與侵略者做鬥爭。勢必要把侵略者們趕出這片“龍的土地”,維護中國龍的尊嚴。

  龍舟比賽結束了,我站在江邊,腦海裡浮想聯翩……

  龍文化在身邊,龍的精神世代相傳!

端午節節日作文10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划龍舟、吃粽子、懸艾草,這是端午節重要的活動。只要到了端午節,街上就更加熱鬧了,賣各種各樣東西的商販們恨不得喊破喉嚨。每家每戶也都在忙著打掃院子,採艾草,包粽子。走到哪家都能聞到粽子的香味。我家當然也不例外,到了端午節,奶奶就會把早買來做粽子的材料拿出來,於是,一家人就圍坐在一起開始包粽子。

  剛開始,我不會包粽子。奶奶就手把手的教給我。先拿兩片包粽子的粽葉,弄成好像勺子一樣,把糯米用勺子舀進去,但是糯米不能太滿,一些肉或者豆沙之類的材料放在糯米中,然後把糯米包起來,再用繩子繫好。這樣一個粽子就做好了,最後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裡蒸。我按照奶奶說的方法做了起來。第一次,做的不是很好,可到了第二次,我就做出了一個漂亮的粽子。然後把粽子放到鍋裡蒸,熟了之後,只要你一揭開鍋蓋,濃濃的粽子香味就會飄出來,讓你垂涎欲滴。一家人邊看電視邊吃粽子,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晚上,我們一家人去江邊看風景。看著看著,又想起當年屈原投江的時候的情景。我就問奶奶:“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呢?”奶奶笑著說:“是為了不要讓魚吃屈原的屍體,人們就把粽子拋入江中給魚吃。”“哦,那為什麼要賽龍舟呢?”我的問題彷彿總也問不完似的。“因為人們要去尋找屈原的屍體。”奶奶講完後輕輕地撫摩著我的頭。我突然覺得我現在的生活好幸福。生活在和平年代,我們應該好好珍惜才對。

  是啊,其實共建一個和諧的家園,並不是那麼難的事。只要我們遠離硝煙,遠離戰爭,全世界人們攜起手來留下那茂密繁盛的叢林,珍惜那蔚藍無際的大海,保護每一寸空間,使明天的山更青,水更清,天更藍,那我們一定會建造出一個美麗、和諧、溫馨的家園!

端午節節日作文11

  端午節就快到了,我來到奶奶家。爺爺奶奶都忙開了,整天忙裡忙外,也不知道他們累不累。

  爺爺在收集五端,五端是哪幾樣東西呢?它們是:艾草、菖蒲、龍船花、石榴花、蒜花。爺爺不到一天就採購到了。啊,讓我找十天半個月也找不到,也不是我笨,其實就因為我沒有見過,所以才不知道嘛,自然找不到哦。爺爺說要休息一下。奶奶也出去了,回來的時候,帶回了粽葉、肉、蠶豆、糯米。我猜奶奶是包我的最愛——肉棕子。我神不知鬼不覺,突然蹦了出來,把奶奶嚇了一跳。奶奶把肉放進醬油裡,然後又把蠶豆弄成了豆瓣兒,奶奶終於開始包粽子了,太有趣了,我目不轉睛地觀察著。粽子包好了,奶奶把粽子放進鍋裡,不一會兒就好了,我吃了好幾個粽子,令我回味無窮。我還要吃,奶奶不許我吃了,我只好垂頭喪氣地走出去了。出去的時候。無意發現爺爺在插五端,我說:“爺爺,你插這個叫無端的東西,要幹什麼呀?”爺爺說:“不幹什麼,聽說這個可以避鬼神呢?”爸爸笑了起來:“你別亂說話了,不要讓她笑掉大門牙。”“爺爺,原來你是騙我的,我不理你了。”我無話可說。“誰說的,這是我爺爺的爺爺的爺爺傳下來的。”爺爺生氣了,爸爸把我拉進房間裡,說:“你別和爺爺吵了,其實那就是驅趕小蟲用的啦!”我好像有那麼一點沒變了,慢吞吞地說:“哦!”

  第二天早晨奶奶給我戴五色線,我說:“難看死了,像什麼東西呀?”奶奶說:“別亂說,這是長命縷,能保你長命百歲的。”我啞口無言。快到學校了,我偷偷把它放進衣袖裡,到班級了,我看見大家都戴著五色線,於是把它拉了出來,看看誰的美。

  原來端午節有這麼多的風俗,我才知道呢。

端午節節日作文12

  說起我家過這個端午節呀,我還真是感慨萬分啊!實屬讓人哭笑不得!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首民謠生動地表達了端午節的主要習俗。

  我的家鄉沒有江河湖水來划龍舟,不過每逢端午,還是可以看到人家門前插著一束艾草或菖蒲,更可以聞到從各家各戶傳來的陣陣粽子的香味。

  按理說,我家過端午也沒啥區,別可就是有些與眾不同。眾位看官欲知到底有何不同,且耐心往下看——

  其實也無太大區別。還不就是過個端午節!只是我家的氣氛不對頭。

  人家過端午,都歡歡喜喜,熱熱鬧鬧的;可我家卻是硝煙瀰漫,分成兩派,年年都要鬥上兩回合,才肯罷休。

  第一回合:吃粽子

  傳說在屈原投江時,人們因為撈不上屈原的屍體,所以用棟葉、蘆葉和五彩絲包裹的粽子投入汨羅江以祭祀屈原,不讓江裡的蛟龍吃掉屈原的屍體。從這以後,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就流傳了下來。

  如今的粽子在講究飲食文化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下,不論是造型還是原料上,都有了很大的變化。而我家的分歧之一就在這粽子餡兒上。

  爸媽喜歡吃糯米粽、蠶豆粽;而我和弟弟則喜歡吃豆沙粽和肉粽。可媽媽在包粽子的時候總是以種種理由來反對包豆沙粽和肉粽。於是就有了第一回合的較量。

  “媽,這次有包豆沙粽和肉粽嗎?”

  “包那兩種粽子多麻煩!包豆沙粽又要洗、又要磨的你想累死你媽我哇!肉粽又油膩膩的,多吃對身體健康無益。還是糯米粽和蠶豆粽比較好!”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我們兩姐弟就是喜歡吃這兩樣嘛!難道您連這一小小的要求都不肯答應嗎?”

  “那好啊,你們有本事就自己包去,現在我沒空!”

  “包就包,誰怕誰!”

端午節節日作文13

  今天是端午節,端午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有這樣的風俗呢?我在書櫃上剛好看到一本好舊好舊的書,是媽媽小時候看的《小學生助讀文庫民俗文化篇》。這本書裡應該有說端午的由來吧!翻開第一頁目錄,果然有!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端午原叫“端五”,端是起初、開始的意思,午是指五月的意思,所以端午就是五月初五。端午最初不吃粽子,而是往江裡投米紀念屈原。那為什麼會改成粽子呢?傳說米投進江裡,投著投著,屈原現身說:“你們投的米大部分被蛟龍偷吃了,你們以後用楝樹葉包裹米和食物,再用五彩繩綁起來投入江中,蛟龍怕這兩樣東西,它就不會偷吃了。”後來人們就這樣做了,所以就有了包粽子的習俗。

  端午還有懸蒲插艾的習俗,我奶奶家門上就左右分別掛著一束,書上說這個習俗來自伍子胥。傳說楚平王見自己未過門的媳婦長得美貌非凡,便不知羞恥地納為自己的妃子。大臣伍奢對此直言相諫,楚平王不但不接受,還將伍奢和他的長子伍尚殺了。伍奢的次子伍子胥逃往吳國,幫助治理吳國。過了幾個月,吳國國富民強,吳國開始攻打楚國,楚被打得屍橫遍野。伍子胥對平民百姓說:“只要你們在門前插艾草、菖蒲就可以不被打擾。”從此以後,人們就把懸蒲插艾當做避邪消災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的習俗真有意思,都是一個個好聽的故事。而且每到節日,家裡都有一大桌好吃的。媽媽問我有沒有發現中國傳統節日的特點?二月二芥菜飯、清明清明果、端午粽子、八月十五月餅……原來中國的節日還代表這一個個好吃的食物!

端午節節日作文14

  時間可以沒收我一些記憶,但它,沒收不了,它就是端午節。因為在那一天,有美味的粽子,有屈原濃濃的愛國之情……在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因苦勸楚王無果,報國無望,憂憤而投江自盡了。楚國百姓知道後十分悲痛,為了紀念這位成為清正的大夫,把糯米捏成團投入江中,希望魚兒吃了糯米而不吃屈原的屍身,因怕蛟龍所食,就拿楝葉包裹好,拿繩子綁上。此做法逐漸演化成了“端午節”。

  在端午節這一天,即使不到海邊觀看賽龍舟,也毫不沮喪,因為在家可以吃到如小山般的香噴噴的粽子。

  奶奶可是包粽子能手。奶奶總是嫻熟地把粽子捲成鬥狀,放入浸泡了3個小時的糯米,接著放入鹹蛋,五花肉,紅豆等,放好之後再盛一些糯米來填滿,用粽葉包裹好,在用繩子捆緊打結,一個似小山的粽子就包好了。過了不久,就包了許多各形各色的粽子,接下來放入鍋中蒸,蒸幾個小時就好了!在粽子還沒有煮好時,肚子早已餓得咕嚕嚕著在叫了,我拍拍肚皮,說:“肚子啊!你在忍一下哈,馬上就煮好了,別在叫了。”,剛說完好像就更餓了,好像有許多蟲子在咬我的胃,難受!

  粽子一蒸好,我立馬掀開鍋蓋,頓時空氣中飄著讓人無法抵禦的棕香,就就連蒸粽子的開水好像在和我抗我抗議:“這麼香的粽子不讓我蒸久一會兒。”我早已盯得口水直流了,下意識就拿起一個最大最香的粽子,急忙解開繩子,幫它脫掉了它那翠綠的綠“衣裳”,再撒上似雪花一般的糖點綴著,一個美妙藝術作品就展示在眼前了……我迫不及待地咬下去,嗯,糯米的軟、鴨蛋黃的鹹、與糖的甜,這三者融合在一起,那味道妙不可言!我三兩下就吃完了,回味無窮,唇齒留香,大大的滿足!

  在這個節日裡,我不僅讀懂了屈原的愛國情懷,也品嚐到了美美的粽子味,如此節日,我怎能忘懷。

端午節節日作文15

  我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而這些節日中我最喜歡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掛艾蒿、包粽子……,說到包粽子還有一個傳說呢!“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餘雖好修姱以鞿羈兮,謇朝誶而夕替……”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被奸人所害,流放他鄉。家破國亡後他悲痛不已,投河自盡。每次聽到這個故事,我都被屈原的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精神所打動。

  去年的端午佳節尤其讓我印象深刻。這天一大早,我拉著媽媽去菜場,我們分別買了粽葉、糯米和繩子……。回到家,我們把粽葉和糯米清洗乾淨,然後就開始包粽子。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媽媽手像有魔法,不一會兒一個長著四個尖角的胖傢伙就變出來了,可我的手裡還是一堆的糯米,我沮喪極了。這時媽媽看見了,在一旁說道:“很多東西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但是隻要自己注意觀察、多動腦筋,就一定能尋找到方法。記住:失敗是成功之母哦!”聽完媽媽的話,我認真觀察起媽媽來。

  首先,她把粽葉放到自己的手窩裡;然後,在粽葉裡放滿米使勁壓住;接著,邊壓邊用繩子捆緊;最後,把繩子打上結。我按照媽媽的方法,一遍一遍的嘗試,終於一個個長著角的“胖娃娃”也在我手中誕生了,我興奮極了。看著這群活潑可愛的小傢伙,不禁垂涎欲滴。

  美味的粽子一定要和家人一起分享。我立馬把鍋裡放入水,讓這些“四角娃娃”在裡面盡情的游泳,不一會屋裡香氣四溢。“爸爸、媽媽、妹妹,吃粽子囉!”我呼喊著。看著一家人圍著桌子,歡聲笑語的吃著我親手包的粽子,心裡甜滋滋的。

  從此,那清甜的粽香便刻進了我的心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