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西安> 有關西安作文合集8篇

西安作文

有關西安作文合集8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西安作文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西安作文 篇1

  媽媽帶我和哥哥來到大明宮遺址公園。

  今日的大明宮已變成遺址了,往日的輝煌已不復存在。這裡曾經是大唐帝國的王宮。它既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為宏大、規制最為嚴整、規劃最具特色的宮殿群;也是中華文化與世界文明的交融點和對外傳播的動力中心。公元896年,大明宮毀於兵火。大明宮是最為輝煌壯麗的建築群,建於唐太宗貞觀八年,平面略呈梯形,佔地面積約3.2平方公里。原宮牆周長為7.6公里,四面共有11座門,大明宮南部為前朝,自南向北由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為中心組成;北部的內廷中心為太液池。

  瞭解大明宮我還是從著名導演金鐵木執導的紀錄片《大明宮》開始的。他拍的夢迴唐朝,引領國內頂尖攝影、美工、電腦特效製作團隊,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再到安史之亂,詳細介紹了在大明宮裡的建造和消失,大唐從昌盛到衰退的演變,讓一千餘年前中國歷史上最繁華的盛唐時期,呈現給在我眼前。

  走在遺址公園裡腦子裡想象著唐朝時期的興衰,結束了一天的遊玩!

西安作文 篇2

  一直認為雨是有靈性的。那些跳躍的音符是時代變革,歷史變遷的見證,代表著一方水土的文化內涵。

  江南篇

  去江南的第一天便在南京城遇到了雨。雖說是在夏季,但金陵城的雨卻依舊纏纏綿綿。空氣裡嗅不到一絲煩躁的味道,清新得讓人的骨頭都酥軟了。籠罩在雨霧中的南京城顯得朦朧而安靜。街上的行人撐著一把把花傘,輕輕地穿過雨簾。一切都是那樣慢條斯理,卻又讓人緊繃的心絃暫時得到放鬆。

  站在秦淮河畔,不禁又浮想聯翩。彷彿回到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憂愁之中,又回到“窗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的惆悵之中,再一次回到“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的盛景之中。同樣的古香古色,同樣的船來船往,同樣的吳儂軟語,只不過已經穿越了太多滄桑,在輕柔之間多了份厚重。雨中的秦淮河,像是一位正在浣洗的少女,婀娜多姿而又風情萬種。

  如同江南的雨,江南本身就是清新婉約的代名詞。然而她卻承擔了太多的歷史重擔。還記得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嗎?江南兒女用精巧的雙手一次次地撫平母親的創傷,也使江南在嫵媚中多了份成熟。

  西安篇

  依偎在秦嶺的懷抱中,西安天生就有種厚重感。西安的'雨較之於江南要更猛烈,也更豪放。西安的雨講究實際而不會追求浪漫。在西安,你可能無法在盪漾的春色中尋找到雨的蹤跡,因為那些情深雨蒙對它沒有吸引力;但在乾熱的躁動裡,雨卻悄然而至,在最需要它的時候和著輕風走來,又輕輕走過。西安的雨就是這樣簡單,不修飾,不張揚,卻帶給人們最舒適的感覺。面靠大山,吸收了山的精髓,西安的雨也顯得穩重淡泊。

  就像西安的雨,西安城也是厚重的。這座山的城市是盛極一時的大唐都城,

  是顯赫一時的古都。在它被國人瞻仰的時候,北京上海還在角落裡無人問津。歷史的變遷使它的地位不如從前,然而西安仍然淡然地走過歷史車輪,默默迎來新的篇章。

  雨篇

  江南和西安都是經歷太多的老人,它們攜手走過千年滄桑。歷史在這裡沉澱,歲月在這裡凝固。只不過一個是山,輕盈淡雅;一個是山,穩重成熟。

  江南的雨,朦朧靈性,柔中帶剛;西安的雨,沉穩簡單,剛柔並濟。

  看雨聽雨悟雨,在雨中與歷史進行心貼心的交流,原來雨是有靈氣的,歷史也是會說話的。因為歷史的相隨,雨有了內涵;因為雨的見證,歷史變得多彩。

西安作文 篇3

  風景尤美,我已相約

  朋友從西安回來,送給我一套明信片,讓沒去過的我看後分外衝動,也想要去領略一下西安的尤美,可是無奈被物質所約束,而無法現在去完成自己的心願,只能目物解相思了。

  西安一直是我夢中的城市,提到它。作為文科生的我不會不知道它的歷史悠久,它是中國歷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時間最長的都城,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年多的建都史,與雅典、羅馬、開羅並稱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絲綢之路的起點。它是中國歷史文化上最重要的一隅,讓人無不欣往。

  看到明信片,第一張便是兵馬俑,它是西安的標誌。畫上說:它是秦始皇陵的殉葬品,根據戰車、戰馬、士兵形狀製成。由此可見,秦朝在當時是多麼的強大,雖然他只有短短的十四年,但他卻是中國歷史上最不可缺的光輝時光。《過秦論》中寫到: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俛首繫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這等宏偉一讓我難以用言語表達。只得在心裡敬仰。

  朋友說他還去了鼓樓,說哪裡很有故事,讓我羨慕。據明信片介紹:鼓樓於明洪武十三年建成,是中國最大的鼓樓之一,因樓上原有巨鼓一面,每日擊鼓報時,故稱“鼓樓”。沒有親身感受過的人沒有發言權,我沒有去過,我亦不評論。只是看看明信片就好,雖然有點失落。

  西安還有好多故事,它見證著中國最繁華的唐朝的發跡,它有著那麼多的美麗需要我去領略,需要我去感受。在我心中它是一個神聖的地方,我會好好努力,去走進它,去撫摸著他的脈搏,感受著它的心跳。也讓我的心和它一起跳動。西安,我和你約定,我一定會來。

西安作文 篇4

  五百年曆史看北京,五千年曆史看西安。西安,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也是周秦漢唐四大王朝的發源之地。作為一個十足的歷史迷,我怎能不去閱讀西安,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

  在一個冬雪飄飛的早晨,我們來到了位於西安臨潼的兵馬俑,這裡光線昏暗,彷彿在告訴人們:這可是一片20xx多年前的土地。1974年3月,這是一個難忘的春天,讓世人歎為觀止的兵馬俑重見天日。它是中華文化裡的一顆璀璨明珠。它的出土,給古老的西安蒙上了一層歷史的迷霧。

  粗看之下,兵馬俑都是土黃色的,毫不起眼。但它們剛剛被塑造完成時卻是彩色的,紅潤的面部,黑白相間的眼珠,紅色的盔甲……與真人相差無幾。

  別以為它們只是一堆幾千年的陶泥,仔細觀察,類別可多著呢。那頭戴鶡冠,身披鎧甲,昂首挺胸,戰靴向上翹起的是將軍俑;武士俑身著普通布袍,手執長戈,整齊統一;而立式弓兵俑身穿布衣,腳蹬長靴,雙目直瞪前方。騎兵俑上身著短袍,下身著緊口褲,手執韁繩,配有短劍,短弓……這些兵馬俑神態各不相同,有的目光篤定,顯得成竹在胸,彷彿明顯有了制敵的奇策;有的緊握兵器,整裝待發;有的頷首低眉,似乎在後悔上一次戰爭中的錯誤,暗暗發誓定要戴罪立功……遙想當年,秦始皇站在高臺之上,氣宇軒昂地檢閱這支隨自己南片北戰,出生入死,捍衛秦國的軍隊,心中定是氣吞山河。

  看著兵馬俑,我想著在那個沒有任何現代化裝置的古老時代,古代工匠創造瞭如此偉大的工程,真不愧是“世界第八大奇蹟”呀!

  蘇東坡有詩譽羊肉泡饃,其曰:“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說的就是羊肉泡饃。來了西安,怎能不吃羊肉泡饃?

  先端上來兩個普通的實心麵餅,感覺重重的,摸上去糙糙的。咬一口,涼涼的,乾乾的,沒有任何味道。我們就這樣坐等是不是再來碗羊肉湯,結果服務員向我們解釋:“先把一個麵餅平均分成兩份,再平均分四份,然後再一小片一小片掰成指甲蓋大小。”我們一家三口興致勃勃地集體掰饃,不一會兒,兩塊饃就變成了一碗碎饃。服務員拿去廚房加工了。

  沒過一會兒,一碗真正的羊肉泡饃出爐了。它就像一件極為精美的藝術珍品。灰白的羊肉,翠綠的蔥花,雪白的饃,真是賞心悅目呀。肉湯就像一片大海,時浮時沉的羊肉像一座座海島,而碧綠的蔥花則似點綴著的鬱鬱蔥蔥的樹木。我舀起一勺珍珠般的白饃,一嚼,酸甜辣香立刻充滿了唇齒間。再嚼一品,香中帶鹹,鹹裡透香,真是太美味了!細細品一口羊肉湯,鮮香可口,卻一點兒也不沒油膩,反而有一股暗暗的清香。真是讓人飄飄欲仙,我們大快朵頤,吃得不亦樂乎。

  在西安,還有燈火璀璨的大唐不夜城,佛教名塔大雁塔,各種陝西美食讓人饞涎欲滴……無論是古色古香的歷史名勝,還是美味誘人的小吃美食,都是一幅幅西安的美麗剪影,值得我們慢慢又細細地品味!

西安作文 篇5

  20xx年6月25號星期三西安晴

  去年是去北京旅遊,瞭解了明、清朝的一些歷史。今年在我請求下媽媽、舅媽、表哥和我,我們一行來到西安。

  第一站——西安古城牆。

  西安古城牆位於西安市中心區,至今已有幾千年歷史了,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築。呈長方形,牆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總周長13.74公里。西安城牆是在唐皇城的基礎上建成的。城牆每隔120米修敵臺一座,突出在城牆之外,頂與城牆面平。這是專為射殺爬城的敵人設定的。敵臺之間距離的一半,恰好在弓箭的有效射程之內,便於從側面射殺攻城的敵人。城牆上共有敵臺98座,上面都建有駐兵的敵樓。“防禦”為主,城牆的厚度大於高度,穩固如山,牆頂可以跑馬車和操練士兵。

  我們一行是從南門進去的,本來舅媽想借兩輛雙人腳踏車的,可是借腳踏車的阿姨說小孩子要滿10週歲才能借,我年齡不到我們就只能用走的了。一路走走停停,一邊觀看兩邊的美景拍照留念,城牆道路寬大,渾厚,濃烈的歷史感撲面而來。

  真是看山跑死馬,我們從南門上去經過西門,再走到北門就下來了。因為實在是走不動了,一個個又累又餓,所以東門就沒去。

  出了北門,我們經過鐘樓,前往回民街,去品嚐了陝西的著名小吃。

西安作文 篇6

  第三天,我們早上逛完了鐘鼓樓,半下午時到達西安碑林博物館。碑林因碑石叢立如林而得名,而西安碑林博物館是收藏中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名碑最多的漢族文化藝術寶庫。該館是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陳列歷代碑石、墓誌及石刻造像為主的藝術博物館。

  碑林中不但有許多名人作品:張旭《斷千字文》、柳公權《玄秘塔碑》,王羲之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顏真卿《多寶塔碑》、《顏家廟碑》……還有各種字型的模範:篆書有唐《美原神泉詩序》等,隸書有漢《曹全碑》等,楷書有唐《臧懷恪碑》等,行書有唐《慧堅禪師碑》等,草書有隋《智永千字文碑》……這些作品都是文化藝術瑰寶,是中國古人書法的精髓代表,可以說是喜好書法者的天堂。

  當然在諸多書法品中也有刻在石頭上的精美畫作、人物像等,在“西安碑林石刻藝術室”中還陳列著各種雕刻品:漢畫像石磚、唐李壽石槨及墓誌、昭陵六駿……,不管挑出哪一樣都顯示了古人精湛的雕刻手法,向中國乃至世界展示了古中國的風采神韻。

  在其中一個館中,我有幸目睹瞭如何把石碑上的字型拓下來,首先在石碑上刷上適量的白茗水,將合適的宣紙貼在石碑上,用刷子小心的反覆刷使紙緊緊貼在石碑上,可以清楚顯現出字跡,拿著拓包稍沾墨汁,在宣紙上拍打,儘量使所有地方的墨色相同、均勻,最後小心取下,注意不要弄破紙,這樣一張拓片就拓好了。

  碑林不愧為文學聖地,書法藝術的寶地,向世人展示了中國的璀璨文明。不但記錄了歷史的滄桑,還顯示了時代的進步。

西安作文 篇7

  天氣居然這麼好,老天特意賞臉放了個大晴天。

  早飯後,我們出發去看兵馬俑。光是看停車場,就知道今天來了多少人。

  兵馬俑見證了大秦王朝由弱到強又由盛到衰的過程。秦王朝倒下了,兵馬俑卻繼續屹立在這個世上,時光不曾改其容顏,黃土不曾滅其英氣。每一個陶俑都栩栩如生,彷彿有生命一般,那炯炯有神的瞳仁凝視著你,彷彿在告訴你那個時代的傳奇。擁有如此威武精良之師,怪不得可以統一六國。

  我凝視著這些士兵,不得不驚歎大秦王朝曾經擁有的輝煌,連一個陪葬坑都如此宏偉,驪山陵墓和秦朝皇宮的豪華更是可想而知。此時,我注意到士兵的髮飾有所不同,聽了解說才知道那是秦王朝森嚴的等級象徵。我終於明白,皇族生活如此奢華,難怪很多人可以向王位卑躬屈膝,賣身求榮,難怪人民不堪苦難要起義。過度放縱只會招來毀滅,大秦王朝因軍事強盛一時,因奢華毀於一旦。

  要離開了,我又回頭看了一眼,這些士兵依然以自己的風采吸引著世人。

  瞻仰祖先遺蹟

  下午,我們來到西安半坡博物館。灼熱的陽光狠狠地砸在地上,卻擋不住我們的熱情。每一條通道上都人頭湧動,我緊跟團隊,去瞻仰祖先遺蹟。

  在博物館,即使仔細聽解說,也不容易找到正在解說的物品,因為這裡的展品實在太多,讓人眼花繚亂。

  面對這些六千多年前人類創造出的精美物品,我也不由得隨其他人哇哇驚歎,用一個詞形容就是不可思議。很難想象他們是怎樣艱辛地摸索著學會種菜和畜牧,又是怎樣學會製造弓箭、標槍、漁叉,甚至學會製造紡輪紡線織布的。擠進人群,隔著玻璃,我看著那個六千年前的紡輪,它像一個大的石制麻錢,略有殘缺,中心的一個洞裡有許多劃痕,其他幾面都十分平滑。它凝聚著祖先的勤勞和智慧,簡單、粗糙的外表掩飾不住其內在的莊重與深沉。幾乎所有的陶盆上都繪有彩色的畫,有奔鹿、飛鳥、游魚、人等形象;有的陶器上還有符號,聽講解員說那是中華文字的雛形。半坡遺址還出土了一件陶塑人頭像,渾厚質樸,神態生動,洋溢著濃厚的生活氣息。

  之後,我看到了半坡人的遺骨。有的葬在陶罐裡,有的直接埋了,歷經六千年時光,儲存最完好的,也只剩一點兒骨頭印子了。只是有一件事令我非常疑惑,幾乎所有的人個子都很小,莫非半坡人天生就是五短身材?後來聽講解員說半坡人有三分之二早年夭折,只有三分之一活到成年。如果這樣,還好理解一些。可想而知,當時的人們要面臨多麼嚴峻、惡劣的環境!他們的生命消失了,但他們留給我們無窮的智慧和艱苦奮鬥的精神將永遠傳承下去。

西安作文 篇8

  “民以食為天”,這話,我絕對認同。畢竟我這個吃貨的稱號,可不是白當了,我尤其愛我家鄉的美食——陝西美食,其中令我欲罷不能的當屬肉夾饃。

  肉夾饃又分三種,臘汁肉夾膜,肉沫子夾饃,潼關肉夾饃,我認為最好吃的是臘汁肉夾饃,我喜歡臘汁肉夾饃是有原因的,肉夾饃的精華在於膜,陝西自古就是小麥主產地,面製品才是真的王道,臘汁肉夾饃的饃名為白吉饃,相傳是清末皇帝城破,流浪在各地。一天,御廚外出尋食,來到了一家肉夾饃店,見店主忠厚便傳授一套模及其打法,名曰:“白吉饃。”這便是臘汁肉夾饃的饃。

  臘汁肉夾饃的肉也很有講究,用陝西特有的鐵鍋配上。秘製的滷料的肉,也就是精選五花肉,滷完就變得香噴噴,配上饃咬一口饃,饃輕肉香,香味俱全,看著白饃泛黃紅肉帶汁,聞一聞,你會覺得肉夾饃的磁場瞬間增大幾億倍,拉著你往他那兒去,這陝西一絕可不是吹出來的。

  如果去了陝西一定要去嚐嚐這臘汁肉夾饃,如果來了沒吃,就算是白來陝西了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