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演講稿> 工匠主題演講稿(精選9篇)

工匠主題演講稿

工匠主題演講稿(精選9篇)

  演講稿是為了在會議或重要活動上表達自己意見、看法或彙報思想工作情況而事先準備好的文稿。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演講稿使用的情況越來越多,那麼你有了解過演講稿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工匠主題演講稿(精選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工匠主題演講稿1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資訊工程系xx會計1班的張冰欣,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用工匠精神鑄造中國夢”。

  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是一個偉大的夢。工匠,有木匠、鐵匠、泥水匠等三百六十行的匠人。所謂工匠精神,是指各種工匠熱愛自己的工作,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我們在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努力奮鬥中需要各種各樣的人才。然而,愈來愈多的人尤其青年人擇業目光總是盯著地位、工資、福利待遇,考取公務員成為首選目標,希望將來當個什麼“長”或成為什麼“家”,讓人深感如今工匠的缺失和工匠精神的遺失。

  古有木工祖師魯班和橋樑專家李春,憑工匠精神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奇蹟;今有“火藥微雕”徐立平和“蛟龍兩絲”顧秋亮,以大國工匠之魄力助中華民族九天攬月、深海探龍。深厚文化底蘊與精湛一技之長是成為大國工匠的兩個基本條件,也是學生人生航向和事業騰飛的雙重保證,猶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翼,不可偏廢。

  說到工匠精神,我第一個總能想到瑞士手錶。百達裴麗、朗格、勞力士、江詩丹頓這些頂級豪表,全都產自瑞士。一塊手錶價值千萬,卻有讓人不得不服的理由:小小機械錶殼裡,能有744個零件,最小的細如毫髮。一個頂級表匠全身心投入,一年只能製造出一塊。這樣的一絲不苟,讓瑞士手錶成功地從日用品變身奢侈品,百年不衰。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複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有著更深遠的意思。他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為企業家。但大多數成功企業家身上都有這種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應在於每一個人得身上和心中。長久以來,正是由於缺乏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才讓我們的個人成長之路崎嶇坎坷,組織發展之途充滿刑荊。這種缺乏也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更讓基業常青成為鳳毛麟角,所以,在資源日漸匱乏的後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

  “工匠精神”,讓職業教育有了“靈魂”,那是一種堅定理想信念、崇尚勞動、敬業守信、精益求精、敢於創新、報國成才的方向,也是支撐“中國製造”走向“優質製造”“精品製造”的精神之源。

  用工匠精神點亮職業教育之魂,用工匠精神鑄造中國夢,用工匠精神托起職中生,讓我們職中生帶著工匠精神成就中國夢。

  謝謝大家!

  工匠主題演講稿2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同事:

  大家好!

  工匠精神,是對於完美的不懈追求。有多少人體驗過,因為一個鐵蹄,一個渺小的標點符號,一根小小的簽字筆,就不幸所以亡國,就仔細思考了一天,連至交好友的到來也絲毫不覺,就去調查,一個個的資料細心排列,計算每個禮拜最多可能用多少根。在許多人們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種吹毛求眥,但事實上,正是這種精神,造就了多少人的偉業,影響了多少人,如瑞典的手錶,德國的製造業,日本的豐田汽車。也許有人會對此不懈一顧,唸叨著所謂的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卻不知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是的,正是因為小節的一點點的,如沙般的聚集,才造就了平地而起的萬丈高樓。細節,是工匠精神的四肢。

  如果說細節,是工匠精神的四肢,那麼,創新,就是工匠精神的心臟。

  工匠精神,是對於創新的不斷努力。多少人體驗過,為了一個知識,一個問題,一次小小的知識上的突破,就拼盡全力,只為明白,就注足思考,草稿遍桌,就欣喜若狂,哈哈大笑。在許多人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種學者的怪癖。但事實上,正是這種精神,影響了多少人的世界,造就了多少人的偉業,如愛因斯坦,愛迪生。是的,創新,是工匠精神的靈魂。

  工匠精神,它如同辰星,高懸無垠,影響的人,數不勝數。所以,我們更應當去繼承,去弘揚。

  工匠精神,其實就是由細節和創新糅合的產物,它活在我們的心中。有人倡導去國外,學習他們的管理方法,憑此來繼承工匠精神。但其實,這種行為是錯誤的。

  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種對於職業本身的要求,是一種追求完美,追求創新的職責感,它活在每一個人的心裡。要學習的不是國外的管理方法也不是什麼神秘的知識,它就在人們的心中,我們要做的是叩問自我,是否能夠時時刻刻的堅持這種不斷追求完美,追求創新的精神,憑此去完成每一件事,並且熱愛它,是的,工匠精神不是管理方法,不是一種工具,不是一種神秘的知識。它是一種心態,一種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態度,它是工匠精神的靈魂。

  細節是工匠精神的四肢,創新是工匠精神的心臟,而態度則是工匠精神的靈魂。是的,態度,將引領細節,創新。去做每一件事師說由雲:不積矽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讓我們從小事作起,從細小的每一件事情開始,一點點的積澱。將來回首時,看到的將是彩虹。

  工匠主題演講稿3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工匠精神是愛崗敬業的,嚴謹做事的,精益求精的,追求完善的。勞模的本色凸現了“工匠精神”。

  各級勞模源於廣大勞動大眾,在他們當中,有艱苦創業、開拓進取、扭虧為盈的企業負責人及腳踏實地、勤奮勞動的一線工人;有十年如一日、刻苦鑽研、不懈努力、攻克艱難,獲多項科技成果的技術能手;有農村帶頭人和專業戶,立志耕山,開展種養,努力發展農村經濟,帶領父老鄉親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有視培養新一代為已任、用愛和智慧塑造健康向上心靈的優秀教師;有兵不血刃、破案如神,嚴懲刑事犯罪分子、確保一方平安的忠誠衛士;有呵護患者、救死扶傷的醫務工作者;有依法行政、嘔心瀝血、當好群眾貼心人的機關幹部;有把青春獻給國防事業、榮立奇功的軍之英才;還有堪稱“城市美容師”的環衛工……他們正是增城各行各業的“工匠”。

  弘揚勞模工匠精神須愛崗敬業。愛崗敬業是一種美德,是對事業、職業應有的態度。有一句公民道德格言叫“就業須敬業、敬業有事業”,意思是說一個人無論從事哪種職業,都必須敬業;一個人僅有始終敬業,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弘揚勞模工匠精神,首先要愛崗敬業,經過刻苦學習、努力工作,不斷實踐,增強本事,從而塑造勞模形象。

  弘揚勞模工匠精神須嚴謹做事。古人云:“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工匠的成長必須有一種老實的態度、嚴謹的作風,甘願從基礎做起,從小事做起,樂於扮演拾遺補缺、跑龍套的主角,僅有這樣才能不斷積累經驗,逐步獲得社會承認,在平凡的崗位上獲得不平凡的成就。

  弘揚勞模工匠精神須傳承傳統。中華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禮貌史,技藝高超的工匠層出不窮,豪傑輩出,英雄橫空,從魯班雕木成凰到庖丁解牛神技,從墨子探行求規到張衡觀天測地,古人憑著精湛的技藝為我們樹立了不垂的豐碑。弘揚勞模工匠精神要立足於優秀的傳統文化,汲取其思想精華和高深的智慧。

  弘揚勞模工匠精神須不斷創新。創新發展是新時代的主旋律。勞模作為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傑出代表,決不能滿足於墨守成規。僅有不斷創新,才能掌握更多的核心技術技能,擁有“獨門絕活”,成為行家理手、時代先鋒。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讓我們在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圍繞著建設現代化中等規模生態城市的目標,進取弘揚勞模工匠精神,為增城經濟社會發展和禮貌提高作出更多貢獻。

  工匠主題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弘揚工匠精神,打造世界強國。說到工匠精神,無外乎三點要求:一絲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貫之。三個詞,十二個字,數十年如一日,全心全力做一件沒有盡頭的事。這就是我認為的工匠精神。

  昨日透過觀看大國工匠的宣傳片以及公司車間的大力宣傳和弘揚,使我們瞭解了大國工匠的故事,並深深的被他們的故事所感動,大國工匠的故事也深深地觸動了我,是我不禁反思我與他們的差距,不禁夢想向他們靠攏。

  從古至今,中國從不缺少工匠精神。中國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創之國、匠品出口國、匠人之國!不謙虛地講,中國匠人造就了一部匠品輝煌史。

  今天的中國,不僅能在高尖端科技實現領先,華為、聯想、海爾、格力等中國企業也在其領域內位於世界前沿。這些成就的取得,同樣是現代中國人專注走心、追求極致工匠精神的體現。

  時下提到工匠精神,許多人都再說德國、日本。這正如兩千多年前,世界痴迷於追逐中國製造的產品一樣,人們對於匠品價值的認可從未改變。德國、日本的製造都經歷過學習他國技術、仿造假冒、不斷升級、直到實現自主創新的過程。

  德國的工匠精神也就是近一百年多年的事兒。1871年,德國製造還處在假貨和仿冒橫行時代。當時英國人規定從德國進口的商品必須標註"德國製造",以此區分劣質的德國貨和優質的英國貨。知恥而後勇,德國從此開始了精工製造的征程。用了100多年時間,德國人持續不斷地在各個行業,堅持和傳承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終於使德國製造成為世界上高品質的代名詞。

  日本的工業製造是從學習歐美國家的技術、仿造開始的。1950年,日本還只能生產廉價而簡單的商品。此後的20年,將傳統的工匠精神傳承於規模化製造,極大提升了日本製造的品質。1955年設立"人間國寶"制度,用以保護匠人和小型企業,並在全社會持續倡導工匠精神。

  中國有2000多年的工匠精神傳承史,由於歷史原因,中國的工匠精神沒有在近代全面的傳承。近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也使商業倫理問題突顯,部分企業為了獲取短期利益缺少商業道德,假冒偽劣、粗製濫造還時有發生。

  只要擁有為了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願望,每個人都是匠人。在崗位上堅守本分、不斷進取、努力專研,支援民族工業發展、尊重每一位匠人都是在傳承工匠精神。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結束了!

  工匠主題演講稿5

尊敬各位領導、親愛的同事:

  大家下午好,我是來自深糧物業公明管理處的何志梁。為什麼要培養“工匠精神”?北京青年報有一篇專欄文章《忽視工匠精神,就只能全球購》,一針見血地道出了背後的邏輯和原因。今天重拾培育工匠精神,不僅是一種情懷,更是一種革新換面的決心,代表著開啟一個新時代的匠心激發,追求卓越,精益求精。

  所謂工匠精神,一是要熱愛你所做的事,二是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地去做每一件事。我們做精細化物業,首要就要夯實基礎服務。粗放式的物業服務已經不能滿足業主日益挑剔的要求,物業服務企業要做到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就必須從精細化做起,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提高自身基礎管理水平。

  對物業管理行業來說,要為重塑工匠精神創造條件和氛圍。加強員工培訓,不定期的組織管理人員進行考核培訓,進一步提升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作為管理者,只有自己專業,培訓好員工上崗,在崗位上實現對標督導,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就會凸顯專業。只有紮實的專業素質,才能產生精細的服務。工匠精神最本質的東西就是對產品和服務的精益求精,不斷創新,為社會貢獻價值。

  從公司的實際狀況來看,物業管理之所以沒有真正的做到質價相符,沒有做到真正的讓客戶尊重和感動,除了本身行業發展的瓶頸及人員的素質制約外,其核心問題是我們缺少敬畏的心和“工匠精神”。從自身角度看來,應該做到:夯實工作基礎,端正工作態度,精益求精;熟悉自身的工作崗位職責,把日常工作精細、做精、做完美;每日巡查監督,做到熟悉園區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個角落;加強廠房的巡查,維護日常生產秩序,保證園區安全。物業管理服務工作,千頭萬緒,難免有所紕漏,當別人給你指出問題的時候,你應該虛心求教,認真改進。

  作為物業管理人的我們,需要堅持和堅守“工匠精神”,傳承這種精神,做事專業、專注、敬業、注意細節、追求完美、恪守本心。而作為深糧物業的一份子,我將持續學習“工匠精神”,將“工匠精神”融入到工作中,把工作做得更好,為深糧物業美好的明天添磚加瓦。

  工匠主題演講稿6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什麼是工匠?一磚一瓦,一鑿一砌,讓全身的心血用在工作上,其中的艱辛歷歷在身而不跟別人說。更有一些人終究一生都沒人知道,受人辱罵,親人疏遠朋友離去,身後的辛勞數年還沒人知道,這些工程十分艱難只因人們的稱讚而放棄了所以的榮譽,這般的成就,就是工匠所得。不把富貴看成喜事,不把貧窮看成悲事,這不正是“天降大任於是人也”?現在的人都是看外表,輕內在;追求利益,看輕信仰;追求效率,不看品質。

  我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是一個人來到工地上尋找最有耐心的的工人並提拔他。這個人首先來到了一間樓房,裡面的工人正在細心地把粘稠的水泥扶上牆,可是看這手法卻不怎麼嫻熟,一看這就是剛來的工人。這個人走上前去問道:“師傅應該是新來的吧”。

  可是這個工人卻絲毫不理踩。那人納罕到:這麼?我打擾到他了?算了我一會再來吧!”說完他便走了。接著他來到了建修花園的工地上,他看見一位臉上佈滿皺紋的中年男子正搬著磚往水池的反向走去。這個人怕打擾他於是便又走了。之後他又回到了樓房這時他看見那個工人坐在地上喝水,看看他扶的那面牆,哇!不可能啊,從之前笨拙的手法,經過幾十分鐘的時間竟被這個年輕小夥扶的看不出一絲遺漏。這個人懷著好奇的心理走到小夥面前說道:“小夥子,你是怎麼把這面牆扶的這麼好的?”這時小夥便應聲答道:“我想我也不知道,大概是耐心與承載著之後住進這套房的人們喜悅的笑臉吧!”那個人又問道:“剛剛,就在前不久我來過,記得嗎?”小夥平淡的說:“有嗎?對不起,可能投入的太認真了,沒聽見。”

  聊完,這個人又回到那個中年男子的工作地點,這時他看見的是全部人都坐地休息而唯有這位男子依舊搬著磚,流著汗。他沒有去打擾他,因為他心裡清楚中年男子所做的無非是為了給人民們的眼球有道保護色,為了家庭的幸福。

  太陽落山,那個人找到了自己想找的“工匠”也找到了所謂崇高的“工匠精神”,他們的認真與堅持給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這兩位“工匠”很辛運,之後的他們獲得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不過我相信這樣的“工匠”在我們身邊處處存在。建設美好家園,傳播工匠精神!

  工匠主題演講稿7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工匠精神與集體個人發展"。

  很多人認為工匠精神意味著機械重複的工作模式,其實工匠精神有著更深遠的意思。它代表著一個集體的氣質,耐心、專注、堅持、嚴謹、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等一系列優異的品質。

  工匠之行,在行動中體悟修行的樂趣,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心中。長久以來,正是由於缺乏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才讓我們的個人成長之路崎嶇坎坷,這種缺乏也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所以,在資源日漸匱乏的後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

  看過一則報道,說的是: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為什麼這些長壽的企業扎堆出現在這些國家,是一種偶然嗎?他們長壽的秘訣是什麼呢?研究者發現他們都在傳承著一種精神--工匠精神!

  "在我們的生活中,取得某一方面的異於常人的成就,方能給你帶來真正的滿足感。而取得這種成就的唯一方法,就是去熱愛這一部分的工作。"不可否認,"工匠精神"是一種奉獻精神。它可能默默無聞,無私地貢獻著自己的光和熱,從而確保了一個集體的正常運轉。試想,若沒有這種精神,一個集體將會怎樣?作為你所在的集體中的一分子,我們都應認識到"今天我以我所在的集體為榮,明天集體以我為榮","我是這個集體中的一員,我應該對我的集體負責"。

  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應該有工匠精神。比如:在學習的時候,我們要用一種執著、精益求精的工匠態度積極的面對學習,將學習中的任務當做工藝品去雕琢。在生活當中,不要再大費力氣去尋找什麼捷徑了,承擔責任,把自己當下的做好,捷徑可能就來了。所以請大家在學習生活中做到精益求精,腳踏實地,傳承工匠精神,做一個熱愛集體的成員。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工匠主題演講稿8

親愛的各位領導、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很榮幸在這裡做大國工匠的.演講,我演講的主題是:傳工匠精神,做魯泰工匠。

  透過觀看大國工匠的宣傳片以及公司車間的大力宣傳和弘揚,使我們瞭解了大國工匠的故事,並深深的被他們的故事所感動,大國工匠的故事也深深地觸動了我,是我不禁反思我與他們的差距,不禁夢想向他們靠攏。

  每次當我看完大國工匠的宣傳片後,我就一次次的問自己,到底什麼樣的工人,才是大國工匠。一定是高階科技嗎?一定是獨一無二嗎?一定是奢華卓越嗎?都不是!

  那大國工匠都是什麼樣的工人?他們都是在第一線辛勤學習的平凡工人,他們有鉗工,有撈紙工,有研磨工等等,無一例外,都是平凡的普通工人,他們不是領導,不是富翁,甚至不是高學歷,但他們每一個人都靠著對職業技能的完美追求,靠著對技術的忠實傳承和鑽研,靠著幾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和堅守,與平凡的學習中掌握不平凡的技能,成為國家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我們在學習中也是一樣,有時候我們忙,我們會累,我們會煩,我們會厭倦,可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大國工匠們他們難道不累嗎?難道不厭倦嗎?胡雙錢守著臺虎鉗就是二十年,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師傅,周東紅守著又冷又潮溼的撈紙池就是十幾年,鏨刻大師孟劍鋒師傅在研究新工藝的時候,失敗一次又一次,他們並不是不累,並不是不厭倦,而是有工匠精神在支撐著他們,當他們完成一件作品的時候,成就感和榮譽感襲來,所有的疲倦都不值一提了!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平凡永遠是人生的常態。但平凡能孕育偉大,平凡的學習成就崇高的事業,平凡的崗位鑄就人生的輝煌。在學習中我們要以恪盡職守的意識、熱情服務的態度、嚴於律己的精神,時刻發揚開拓創新、積極進取的工匠精神,踏實學習、立足崗位、創先爭優,只要你不甘平庸,就一定也能像大國工匠們那樣在平凡崗位上演繹精彩的人生!就一定能成為一名合格的魯泰工匠!謝謝大家,我的演講結束了!

  工匠主題演講稿9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很榮幸今天能夠代表XX高中發表關於工匠精神的感受與思考。

  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是克服“經驗主義“的利器。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們取得了許多輝煌的成就,與此同時,社會中也有一些人就此誤入“經驗主義“的迷途,沾沾自喜,畫地為牢。現在,我們需要的正是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重振開拓進取的雄心。我們怎能忘記鄧小平爺爺當初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這一偉大構想時豪邁的身影?怎能忘記毛主席當年義無反顧決定走”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星星之火?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澤山說:”一定要有超越意識,要做出真正有水平的研究成果。“

  同學們,我們作為21世紀的高中生,肩負著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與時代的脈搏共同跳動,我們理應追求卓越,我們要發揚創新進取的工匠精神,克服經驗主義,保持我們青年強烈的好奇心,敢於探索,勇於發現,讓追求卓越的創造精神蔚然成風。

  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是擺脫得過且過的動力源,隨著科技的進步,有些人便開始安於現狀,用王安石的話來說,那就是“習於苟且“,現在,我們同樣需要精益求精的品質精神,必須走出”舒適地段“。”藍領“院士韓麗萍為確保火箭發射升空精準入軌,20多年如一日,以毫釐見成敗,倘若缺乏這樣精益求精的精神,沒有高要求,高標準,每日得過且過,差不多就行,我們的嫦娥五號怎能順利抵達月背?我們的北斗,又怎能給百姓提供精準的導航與定位服務?

  同學們,我們正處於身強力壯的黃金時期,現在我們就失去了鬥志和追求,與花甲、古稀的老人何異?,我們應發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拒絕得過且過,對自己以高要求,高標準,追求高品質,為社會持續進步提供新鮮血液,注入新的活力。

  因此,面對新時代出現的種種問題,比如經驗主義的絆腳石,得過且過舒適圈的誘惑等,我們青年人應勇於肩負起時代所賦予的使命,以工匠精神為寶劍,披荊斬棘,重振社會風氣,推動社會持續進步,開出一條開闊光明的大道來!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