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說課稿>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說課稿(精選9篇)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說課稿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說課稿(精選9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部編版五年級語文說課稿(精選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說課稿1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刷子李》選自著名作家馮驥才的短篇小說集《俗世奇人》,課文語言凝練,故事性很強。本文透過寫“刷子李”用自己高超的技藝使小徒弟由開始的“半信半疑”到後來對師傅刷牆的本領佩服得五體投地的故事,讚揚了“刷子李”這個具有超凡技藝的“奇人”,說明真本事要靠勤學苦練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1.認識“漿、傅”等7個生字,會寫“漿、傅”等15個字。正確讀寫“粉刷、師傅”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一位普通的手藝人高超的技藝。

  3.體會課文是怎麼寫出刷子李的特點的。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一位普通的手藝人高超的技藝。

  難點:

  體會課文是怎麼寫出刷子李的特點的。

  二、說教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默讀與朗讀結合法

  本課語言明白曉暢,故事性很強,可以採取默讀與朗讀相結合的方式來閱讀文章,讓學生更好的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發現點拔教學法

  本課要重點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描繪人物的手法,讓學生體會人物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的作用。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本課的教學同時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內容涵蓋作者簡介,課文生字等內容,輔助教學。

  三、說學法。

  本課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包括預習生字,初步瞭解課文內容。本課學習的重點是學習作者正面與側面相結合描寫人物的手法,因此在學習時要找出哪些是正面描寫,哪些是側面描寫,並體會這兩種描寫手法的作用。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安排了兩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匯入

  師:上一篇課文我們認識了嘎子、祥子和嚴監生。這節課我們來認識一位新人物,他可是一位有著絕活的人物。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絕活是什麼。

  板書:刷子李。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自由讀課文,標出課文自然段,找出課文中的生字,自主學習。

  2.課件出示生字,教師範讀,學生跟讀。

  生字:漿、傅、袱、桶、障、芝、聖、犯、餡、轟、堪、詐、傻、捏、怔

  3.介紹作者馮驥才和《俗世奇人》

  4.默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講述了什麼內容,用自己的話概括刷子李的人物特點。

  5.和前一篇課文相比,本課在描寫人物時有什麼特點?

  提示:課文主要是透過對刷子李的動作、語言等正面描寫,以及透過對曹小三的描寫,從側面表現了刷子李的特點。

  三、學習課文的正面描寫

  師:透過剛才大家的預習,我們知道了課文在描寫人物時既有正面描寫,也有側面描寫。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的正面描寫。

  1.學習第一自然段。讀“如同昇天一樣美。”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如同仙境)技藝高超。

  師:你能把這種感受讀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2.課文中說刷子李幹完活,身上絕沒有一個白點。討論交流為什麼刷子李刷漿時,幹完活黑衣服上沒有一個白點?

  3.刷子李刷牆時穿黑衣,還給自己立下了規矩。從中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刷子李?(自信十足),他的自信來自於哪裡?板書:技藝高超,十分自信。

  師:是呀,如果不是對自己的手藝有十足的把握,又怎能誇下如此海口呢?讓我們透過自己的朗讀把他的這份自信表達出來吧!

  過渡:這只是個傳說,“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那究竟刷子李有沒有像傳說中的這麼神呢?

  4.學習第5自然段。你還從課文的哪些語句中感受到刷子李是個技藝高超的人?和大家交流一下。指名說。

  5.指名讀刷子李刷牆的片段,從朗讀中你關注到了哪個詞語?邊讀邊想象刷子李刷牆的畫面。(悠然……悠然……)

  思考:從這兩個悠然中你感受到了什麼?(師:刷子李當時刷的可是屋頂,這是一項能讓人悠然得起來的事嗎,為什麼?可刷子李卻顯得那麼悠然,可見其技藝高超。)隨機板書:動作奇

  師:我們也來做一回刷子李,配上悠然的動作再來悠然的讀一讀。(生邊模仿動作邊讀)

  6.師:其實第5自然段裡還有不少句子也表現出了他技藝高超呢,誰再來補充。這兩句話從什麼角度寫出了刷子李的技藝高超?板書:從刷牆的效果

  7.如果讓你用一個成語來誇一誇刷子李刷牆的效果,你會想到哪個詞?(預設:巧奪天工,出神入化,蓋世無雙,獨一無二,無人能及,爐火純青(隨機補充板書:效果非凡)

  8.老師小結:悠然的動作和非凡的效果相互映照,彰顯出刷子李的技藝高超。讓我們再來讀讀第5自然段,邊讀邊感受刷子李的技藝高超。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複習上一節課學習的生字,報聽寫。

  2.回顧課文是怎樣描寫刷子李的技藝高超的。

  二、學習課文的側面描寫

  師:我們剛才親眼見證了刷子李高超的刷牆技藝,面對師傅的技藝,曹小三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快速瀏覽6-9自然段,找出有關的句子讀讀。

  1.曹小三剛開始對師傅刷子李的絕活態度是怎樣的?(半信半疑)

  2.讀第4自然段,從刷子李和管事的人的對話中,你體會到了什麼?(派頭十足)

  3.讀第6自然段,“他真覺得這身黑色的衣服有種神聖不可侵犯的威嚴”體會徒弟曹小三對師傅絕活的敬佩。

  4.當刷完最後一面牆時,曹小三發現了什麼?他有什麼感想?

  5.讀第7-9自然段,體會課文先抑後揚的寫法。

  6.當見證師傅的高超的刷牆技藝,聆聽了師傅的教誨之後,曹小三頓時明白了許多,他會對師傅說些什麼呢?(請你把它寫在文章的最後面)

  7.我們知道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刷子李粉刷技藝的高超,那文章為什麼要寫曹小三呢?是不是多此一舉了?

  小結:這就叫側面描寫,這樣的描寫能對文章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而文章前面對於刷子李的直接描寫就叫正面描寫,正是在這樣多方面的描寫中,刷子李的形象才變得越來越豐滿,馮驥才先生寫人敘事的高超技藝真叫人拍案叫絕。所以有人這樣評價:馮驥才的筆就像女媧的手。我相信同學們也能將這種寫作的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

  三、拓展延伸

  1.回顧課文內容,說說刷子李這個人物的特點。

  2.學習課文描寫人物的手法。

  (1)一波三折的敘事,引人入勝。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來,居然連一個芝麻大的粉點也沒有發現,正當他對師傅佩服得五體投地時,卻突然發現“刷子李”褲子上有一個白點:師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轟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後揭開謎底:那白點原來是黑褲燒了一個小洞造成的,這跌宕起伏的情節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2)注重細節描寫,塑造人物個性。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褲,刷牆時嫻熟的動作,還有那個讓人吃了一驚的白點等細節描寫都使“刷子李”這個人物活了。

  四、課文小結

  本課透過寫“刷子李”用自己高超的技藝使小徒弟由開始的“半信半疑”到後來對師傅刷牆的本領佩服得五體投地的故事,讚揚了“刷子李”這個具有超凡技藝的“奇人”,說明真本事要靠勤學苦練的道理。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手指》是著名散文家、畫家豐子愷的作品,課文用擬人化且風趣的語言介紹了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和作用,課文最後告訴我們“團結就是力量”這一道理。學習本課,能進一步讓學生體會語言幽默在文章中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1.認識“拇、弦”等13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薄”,會寫“拇、搔”等15個字,正確讀寫“拇指、搔癢”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瞭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體會作者描寫手指的方法。

  3.領悟課文蘊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瞭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體會作者描寫手指的方法。

  難點:領悟課文蘊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二、說教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朗讀與默讀結合法

  本課課後有默讀的要求,因此本課的教學採取朗讀與默讀相結合的方法。要讓學生多朗讀,把課文讀流利。同時繼續訓練學生的默讀能力,鍛鍊學生透過默讀獲取資訊的能力。

  2.發現點拔教學法

  本課的重點是瞭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點,體會作者描寫手指的方法。因此在教學時要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作者描寫手指的有代表性的句子,引導學生分析作者是怎樣描寫的,以及這樣描寫的好處,學習作者的表達特點。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本課的教學同時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內容涵蓋作者簡介,課文生字等內容,輔助教學。

  三、說學法。

  學習本課,要體會作者風趣的語言,同時要學習作者的表達特點,學會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完成本課小練筆。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課前要安排預習,課堂上安排了兩個課時的教學內容。

  (一)佈置預習

  1.利用工具書,把不認識的字詞註上音並識記字形、字義。

  2.圈畫出自己喜歡的語句和不懂的地方,並思考為什麼。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匯入

  1.談話匯入:生活中還有許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對於他們的存在,我們常常司空見慣、熟視無睹,可是,如果我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這些普通的事物也會帶給我們耐人尋味的啟示的。比如我們每個人手上的五根手指。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手指》一課。

  2.板書:手指,齊讀課題。

  二、學習生字詞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詞語。

  2.課件出示本課生字,指導學生認讀。

  生字:拇搔癢穢軋擰螺紐扣貌倉渺享庸憎

  3.指導學生進行生字書寫。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指名學生逐段讀課文,思考:課文的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2.讓學生快速讀課文,口頭完成填空:課文先總寫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後分別具體寫(),最後總結寫()。

  3.請學生根據填空的內容,給課文分段,在此基礎上體會本文的寫作順序和方法。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指名學生回答,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2.師:這節課我們具體來看看作者是怎麼介紹手指的。

  二、自讀課文,理解內容

  1.默讀課文,標畫出本文的中心句。(一隻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態,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2.學生自主學習,思考問題:五根手指各有什麼特點?讀書標畫相關語句。

  3.彙報交流,體會道理。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聯絡生活實際,理解體會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

  理解要點如下:

  (1)大拇指:短處:姿態不美——身體矮而胖,頭大而肥,構造簡單,只有一個關節;長處:最肯吃苦。

  (2)食指:短處:姿態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強硬的曲線;長處: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卻比大拇指複雜、機敏。

  (3)中指:短處:養尊處優,做事名義上參加,實際並不出力;長處:地位最優,身體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線優美。

  (4)無名指和小指:短處: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長處:體態秀麗,樣子可愛,在絲竹管絃、舞蹈上能力強,有用武之地。

  4.適時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根據手指不同的特點,讀出不同的語氣和感受。

  三、品讀課文,體會寫法

  1.指生朗讀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思考:作者透過描寫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點,想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提示:團結就是力量。

  2.你覺得作者喜歡哪根手指?作者筆下的五根手指分別讓你聯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

  3.你願意做哪根手指呢?為什麼?

  4.仿照課文的表達特點,從人的五官中選一個,寫一段話。

  四、課文小結

  本課作者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具體描寫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態、性格和作用,揭示了“團結就是力量”這一道理。

  五、板書設計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說課稿3

  一、說教材

  《刷子李》選自作家馮驥才的《世俗奇人》,這篇短文以刷子李的高超手藝為話題。既“俗世”中的“奇人”,則軼事多多,但作者只選擇一件小事來寫,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雖有才能、有個性,喜怒哀樂樣樣俱全,但行事言語又高於常人的大本領、大智慧。本文細節描寫對於塑造人物個性起到了重要作用,這是課文在寫法上的一個顯著特點。另外,本文語言樸素,具有濃郁的天津風味,並且幽默傳神,極富表現力。無論是人物的細節刻畫,還是情節的一波三折,均情趣盎然,簡潔傳神。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我制定的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1、學習生字,讀記具有天津風味的詞語。

  2、有感情地課文內容課文,瞭解一位普通的手藝人高超的技藝。

  3、學習並領悟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

  本課中,我將瞭解刷子李的高超技藝確定為教學重點,將感受人物形象並領悟作者刻畫人物的方法確定為教學難點。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有了一定的認知範圍,所以我要求學生透過課前預習提前掌握:

  1、學生能自己解決生字詞。

  2、能透過蒐集資料瞭解作家馮驥才。

  3、能熟讀課文,感受刷子李的特點,並畫出相關語句進行標註。

  三、說教學方法和手段

  教法:雖然課改倡導學生主體,淡化教師的作用,但作為課堂教學的參與者、協作者,教師還得統籌全域性,當然“統籌”決不等於“包辦”,但更不等於拋幾個問題,分幾個小組,隨意討論就能替代,我據此擬定了以下教學原則:高起點巧點拔重朗讀悟精華。

  所謂高起點,就是透過課前預習,學生已熟讀課文,自主解決生字詞,熟悉故事情節,也就是採用自讀自悟的學法。巧點撥也是本課中我使用的一種主要方法,我設計了三種點拔方法:問中點拔、讀中點拔、講中點拔。重朗讀就是透過朗讀品味語言感受人物形象。

  悟精華就是透過學習課文,品味精彩句段,透析課文中蘊含的深刻道理,點燃學生的情感之火。

  另外我還採用了“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激趣法”“示範法等”。學法:在“讀”中悟精華,在“講”中賞人物,在“練”中描生活。

  在授課過程中以“讀”貫穿全文。透過讀來深入體會語言文字的內涵,採用多遍讀,多法讀,快速瀏覽,細讀,抓住重點段落讀,抓住重點詞句讀,邊讀邊思考等。如第5自然段,這一段比較集中地描寫了“刷子李”刷牆的情景。抓住直接描寫“刷子李”刷牆的重點句段,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教學時,我組織學生邊讀邊想象情景,讀後交流感受,從而體會出刷子李的精湛的技藝。這樣突出了重點。

  透過重點段落的學習,學生抓住描寫刷子李的著裝奇、規矩奇、技藝奇(顏色奇、動作奇、聲音奇)、效果奇的語句細細品讀,以及曹小三找白點一波三折的心理活動揣摩,明白了刻畫人物的重點是細節描寫。這樣突破難點就水到渠成了。

  四、說教學設計

  第一板塊:激趣匯入,審題質疑,整體感知。 (預計5分鐘)

  採用“激趣法”匯入,讓同學們說繞口令“俗世奇人訴說俗世不俗之事”感受什麼是奇、棒、絕。在同學們情趣盎然的時候,我趁機揭示課題設疑:大千世界(學生接讀)無奇不有,著名作家馮驥才在《俗世奇人》就記載了民間許許多多身懷絕技的奇人。今天我們就去認識其中的一次個——出示課題:刷子李,然後質疑:從名字中你知道了什麼?並引出問題“那刷子李又身懷怎樣的絕技呢?”讓學生帶著這個問題朗讀課文,對刷子李的形象有一個總體印象。

  第二板塊:直奔核心,品讀“高超”。(預計25分鐘)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請讓我們跟著徒弟曹小三去看看刷子李是不是真如同學們說的這麼神。請大家默讀課文第3—11自然段,找出課文中最能表現“刷子李”技藝高超的句子,做好標記或批註。此時,是學生在教師引領下進行的一度自學過程。這個階段,重使用批註式自學,交流自學的收穫,而教師則視學生交流情況作適當點撥與引導。

  1、把對刷子李的直接描寫作為主要環節,抓住四個重點語句,揣摩關鍵詞語“悠然擺來、悠然擺去、天衣無縫、勻勻實實、白得透亮、白得清爽、黑衣黑褲黑鞋……”從著裝奇、規矩起、技藝奇(動作、聲音、顏色)、效果奇四個方面來體會刷子李的本領高超,讀中品,品中讀,潛移默化認識細節描寫突出人物個性的寫作方法。

  2、走進曹小三的內心世界,側面體會刷子李的不同凡響。主要讓同學們圍繞幾處所見,揣摩曹小三的內心世界:

  (1)當小三在師傅的黑衣上找不到一個芝麻大小的粉點時,心想——

  (2)當小三在師傅褲子發現一個黃豆大小的白點時,心想——

  (3)當小三明白點原來是師傅抽菸時燒的小洞時,心想——讓學生明白一波三折的情節能使刷子李的形象更生動,更形象,更精彩,更豐滿。

  第三板塊:昇華情感,品讀拓展。(預計5分鐘)

  1、在攻克了教學重難點後,適時出示文章的最後一句“曹小三學徒的頭一天,見到聽到學到的,恐怕別人一輩子也不一定明白呢。”探討“曹小三究竟學到了什麼?”昇華學生的情感。

  2、為了進一步瞭解世俗奇人,讓學生品讀對聯:(上聯)天衣無縫刷子見功底(下聯)黑衣無瑕,絕活寫傳奇(橫批)俗世奇人

  3、最後對學生進行閱讀推薦——《泥人張》、《快手劉》,擴充套件視野,提高閱讀興趣,增加課外知識,加深對俗世奇人的瞭解。

  透過這三個板塊的學習,使課文的教學達到以下基本教學要求:第一,概覽全文,瞭解大意;第二,捕捉、交流重要資訊;第三,有針對性地積累語言,或向課外擴充套件延伸。

  第二課時的學習將會進一步探討“好好學本事”的含義,繼續分析歸納本文突出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複述課文,拓展奇人奇事。

  板書設計:

  規矩奇勤

  穿著奇學

  刷子李動作奇

  技藝奇聲音奇苦顏色奇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說課稿4

  一、說教材

  《白鷺》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一篇文章。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生動地描寫了白鷺顏色、身段的精巧以及覓食、棲息、飛行時的韻味,給人以美的享受,表達了作者對白鷺的喜愛。全文條理清楚,主要寫了白鷺的外形和活動之美,語言流暢而傳神,營造出自然清新而又濃郁悠遠的意韻。因此教學本文除了帶領學生學會生字詞並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外,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味無窮的詩”的內涵,從而感受白鷺的美,感受文章描繪的意境的美。

  二、說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理解,結合本組課文的訓練意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鷺、嫌”等6個生字,會寫“宜、鶴、嫌、朱、嵌、框、匣、哨、恩、韻”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感受白鷺的美,激發學生對鳥類,對大自然的熱愛。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本課的內容、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難點為:在朗讀中理解“白鷺實在是一首詩,一首韻在骨子裡的散文詩”,引導學生抓住課文重點的詞句去品味、想象,能體驗到文字所特有的意境,使學生身臨其境。

  四、說教法和學法

  1、選擇教法,明確思路。

  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素養,以及自主合作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標的重要理念。為了實現這一理念,體現新課標的三維目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本課時,我主要採用了課件展示法和點撥法。

  2、學法指導,形成能力。

  透過學生自學自悟,以讀促悟,使學生形成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1、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採用謎語匯入,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擴大學生的積累,可謂一舉兩得。

  2、對於課文內容的理解,我設計了多層次的課文閱讀。首先讓學生們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接下來設定再讀課文,整體把握這個環節,目的是讓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的內容有個整體的認識。然後設定深讀課文,品味重點句子,重現優美的畫面。這樣由淺入深地閱讀,使學生更好地把握了文章,體會了作者對白鷺的思想感情。這種方式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

  3、對於課外做作業的佈置。我設定了“用對比的寫作手法寫一寫生活中的事物”,這樣既考查了學生對寫作方法的理解,又能讓他們運用到實踐中,這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鞏固與提升。

  4、板書設計。

  顏色的搭配

  外形美

  適宜

  白鷺(精巧的詩)

  身段的大小

  (韻在骨子裡的散圖畫美———清田獨釣圖文詩)———喜愛

  悠然美———清晨望哨圖讚美

  清澄美———黃昏低飛圖

  板書設計我採用結構圖的形式。這篇文章的結構為總—分—總,因此我在設計結構圖的時候也遵循了課文原來的結構,“白鷺是一首精巧的詩”是總起,然後分別描繪了白鷺的外形美、圖畫美、悠然美、清澄美,最後進行總結:韻在骨子裡的散文詩,同時明確作者對白鷺的情感:喜愛和讚美。

  六、教學效果預測。

  這篇文章語言優美,意境悠然。我要讓我的學生們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讓他們明白:美往往存在於平常的事物中,鼓勵他們去尋找,去發現。在能力培養方面,我透過佈置作業的方式,讓學生把課上所學運用到實際中,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單元教學初探

  單元內容總述

  1、本單元主題:

  本單元的課文主要是圍繞“一花一鳥總關情”這個主題編排的',由《白鷺》、《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鳥》四篇課文組成。目的一是透過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內容,體會“花”“鳥”的內涵,二是培養學生觀察、思維能力,培養他們善於透過普通事物發現不尋常的“美”,並能根據對事物的描寫,抒發自己的感情。

  2、本單元重點:

  (1)透過對比的寫法,突出事物的特點。本單元的4篇文章都運用了對比的寫作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徵,這種手法的運用,使所描述的事物形象更鮮明生動。如《白鷺》中把白鷺和白鶴、朱鷺、蒼鷺進行對比;《落花生》中把花生和桃子、石榴等進行對比;《桂花雨》中把故鄉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對比;《珍珠鳥》中把大珍珠鳥的“膽小”與小珍珠鳥的“與人親近”的前後對比,突出了事物形象,令人受到啟發。

  (2)透過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的方式理解重點句子,從而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解課文內容,朗讀和背誦課文。

  (3)練習寫作。能夠抓住事物特點,抒發自己的感情。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說課稿5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漢字真有趣》是本單元兩個綜合性學習活動的第一個活動,包含5篇閱讀材料,其中有字謎,漢字故事,以及形聲字的相關知識。有助於學生感受漢字的有趣,瞭解漢字文化。而本課給出的活動建議,要求學生蒐集或編寫字謎,給出了蒐集資料的辦法,有助於學生在其他方面的學習中搜集資料資訊。

  (二)教學目標

  1.蒐集或編寫字謎,開展猜字謎活動。

  2.查詢能體現漢字特點的材料,舉辦一次趣味漢字交流會。

  3.瞭解蒐集資料的方法,學會蒐集資料,制定一次活動計劃。

  4.感受漢字的趣味性,激發對漢字的喜愛之情。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查詢能體現漢字特點的材料,舉辦一次趣味漢字交流會。

  難點:

  瞭解蒐集資料的方法,學會蒐集資料,制定一次活動計劃。

  二、說教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朗讀法

  本課由幾個有趣的閱讀材料組成,因此我採取讓學生自由朗讀的方式認真讀,感受漢字的趣味。

  2.發現點拔教學法

  本課內容豐富有趣,因此我採取鼓勵學生分享、教師點撥引導的方式,鼓勵學生分享自己蒐集到的字謎或漢字的故事,說出自己對漢字的理解,增加趣味性。

  三、說學法。

  本課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蒐集編寫字謎,通讀閱讀材料。課內主要是認真讀,將感興趣的地方與同學分享,與同學一起開展體現漢字趣味的活動。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課時是二課時,要結合課前的預習,緊扣教材,結合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流程,以達成教學目標。

  (一)佈置預習

  1.利用工具書,把不認識的字詞註上音並識記字形、字義。

  2.與同學分享你感興趣的地方,互相交流。

  3.蒐集一些關於趣味漢字的資料。

  (二)本課的教學內容分為兩個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一、課題匯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開始學習本單元的內容,本單元是綜合性學習,安排了兩次主題活動,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看第一個活動。(板書:漢字真有趣)

  二、學習閱讀材料

  1.學生先說一說自己對漢字的瞭解。

  2.課件出示字謎,讓學生讀一讀,猜一猜。

  3.讓學生齊讀字謎。

  4.教師帶著學生讀字謎,讀完一個講解一個。出示謎底:日、田、立、也、休、鬥、默。

  5.讀漢字故事《門內添“活”字》,說一說從這個故事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6.讀歇後語,讓學生說一說自己還知道哪些有趣的歇後語。

  7.讀《“枇杷”“與琵琶”》,引導學生注意同音字的使用,提醒學生不要寫錯字。講解“若是琵琶能結果,滿城簫管盡開花”意思。這個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琵琶能接觸“枇杷果”,那麼這滿城用竹子做成的簫管就都能開花了。

  8.學習《有趣的形聲字》,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知道哪些形聲字。

  9.默讀課文,指名學生說課文中舉了哪些形聲字,嘗試用自己的話說出它的特點。

  三、總結

  剛才我們一起讀了五篇閱讀材料,瞭解了漢字有趣的字謎,歇後語,漢字故事以及幾個形聲字。同學們還想了解一些漢字有趣的故事嗎?讓我們看閱讀材料前面的學習要求。下節課我們將根據學習要求,蒐集資料,開展一次趣味活動交流會。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回顧上一課學習的閱讀材料,說一說自己對漢字的哪些地方感興趣。我們將根據學習要求,來開展一次趣味活動交流會。下面讓我們來看活動需要有哪些準備事項。

  二、明確活動要求

  1.學生自由組成小組,討論可以從哪些方面來了解漢字。

  2.結合活動建議,思考確定活動的主題。

  活動建議:(1)蒐集或編寫字謎,開展猜字謎活動。(2)查詢體現漢字特點的古詩、歇後語、對聯、故事等材料,和同學交流,辦一次趣味漢字交流會。

  3.根據活動的主題,討論制訂活動計劃時應該注意哪些事項。(主要考慮活動的可操作性,不要太難操作)

  4.討論蒐集資料的渠道。

  (1)可以查詢圖書。在學校閱覽室、圖書館或書店,可以按類別去找書。如查詢漢字故事,就可以到語言類或文化類的書櫃上去找。在找書時,書名、目錄、內容簡介等,能幫助我們判斷書中是否有自己需要的內容。

  (2)可以透過網路搜尋。在網上查詢資料,關鍵詞很重要。如,蒐集漢字故事,可以檢索關鍵詞“漢字故事”,不能僅僅檢索“故事”。檢索後的條目很多,可以根據題目、引用的片段等,判斷哪些是需要的材料。

  (3)可以請教別人。先要想一想誰可能會有自己需要的資料。想好自己要問的問題,請教合適的人。

  (4)注意蒐集資料的豐富性,不拘泥格式,可以是文字、圖片或者是影片資料(紀錄片)等。

  三、開展活動

  1.學生彙總收集的資料,按類別分類,做好整理。

  2.教師根據各小組的情況,組織開展活動。

  3.小組進行交流展示。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說課稿6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田忌賽馬》是一篇經典的課文,改編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課文講述了田忌和齊威王賽馬,在門客孫臏的幫助下,一反常規安排馬的出場順序,最後贏了齊威王,取得了勝利。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認真觀察,揚長避短,善於發揮自己長處就能取得勝利。

  (二)教學目標。

  1.認識“策、薦”這2個生字,會寫“贏、拳”等4個字,正確讀寫“賞識、胸有成竹”等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3.理解課文主旨,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學習認真觀察的分析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用自己的話講講田忌賽馬的故事。

  難點:

  理解課文主旨,體會孫臏的足智多謀。學習認真觀察的分析態度和科學的思想方法。

  二、說教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朗讀法

  本課人物對話比較精彩,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人物對話,讀準人物對話語氣。透過朗讀,幫助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形象。

  2.發現點拔教學法

  本課的難點在於瞭解田忌是怎樣取勝的,可以讓學生列出圖表,發現馬的對陣順序,再得出結論。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本課的教學同時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內容涵蓋作者簡介,課文生字等內容,輔助教學。

  三、說學法。

  學習本課,首先是要了解課文內容,讀好課文中的對話,要讀出人物不同的語氣。要結合課後習題,對馬的對陣情況進行梳理,體會孫臏的聰明才智。

  四、說教學流程。

  本課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安排了兩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題匯入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叫“田忌賽馬”,從課題中大家讀出了什麼資訊?(這是一個與賽馬有關的故事)。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

  板書:田忌賽馬。

  二、學習生字詞

  1.默讀課文,標出課文自然段,找出課文生字,自主認讀學習。

  2.課件出示生字詞語,指導學生認讀。

  生字:贏 拳 策 薦

  3.教師範寫生字,重點強調“贏、拳”兩個字的筆順和書寫規範;學生臨寫,教師檢查指導。

  4.學習本課詞語,積累“胸有成竹、摩拳擦掌”等成語。

  三、初讀課文,整體把握

  1.初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同桌交流,這篇課文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

  3.思考:田忌賽馬賽了幾場?是怎麼賽的?結果怎樣?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

  1.複習生字、詞語,報聽寫。

  2.匯入:上節課我們留下了幾個問題,這節課我們就來解決。

  二、學習課文內容

  (一)瞭解故事的起因。

  1.讀第1—9自然段,從這兩段中你得到了什麼資訊?

  故事發生在齊國,講的是齊國的大將田忌經常同齊威王及貴族們賽馬。有一天他的門客孫臏告訴他自己有辦法保證他在賽馬時取勝。

  2.孫臏是怎麼知道取勝的辦法的?(看了幾場比賽後發現,大家的馬腳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為上、中、下三等。)

  3.田忌相信他了嗎?從哪裡看出來?(田忌很信任孫臏,決定全聽他的。)

  (二)瞭解故事的發展。

  讀第10-14自然段,瞭解故事經過,完成表格。

  思考: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

  (三)瞭解故事的結果。

  讀第15-16自然段,瞭解故事結果(田忌贏了)

  說一說田忌取勝的原因的是什麼?(只是調換了一下出場順序,就可以轉敗為勝。 揚長避短、轉敗為勝)。

  三、拓展交流伸

  有人認為孫臏機智,懂得揚長避短,也有人說孫臏投機取巧,不遵守遊戲規則。你從孫臏的計策中體會到了什麼?你怎麼評價孫臏、齊威王和田忌呢?

  四、課文小結

  本文講述了田忌和齊威王賽馬,在門客孫臏的幫助下,一反常規安排馬的出場順序,最後贏了齊威王,取得了勝利。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認真觀察,揚長避短,善於發揮自己的長處就能取得勝利。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說課稿7

  各位老師,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搭石》,我想從以下六個方面說一說我這節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搭石》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文質兼美,洋溢著濃濃的鄉土氣息。課文透過對擺搭石、修搭石、走搭石等畫面的描述,讚美了家鄉人樂於助人、默默奉獻的高貴品質。

  二、說學生。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這為我們有效地展開閱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搭石以及搭石所描繪的生活場景離我們有點兒遠,學生理解起來有點難,需要教師適當引導、點撥。

  三、說目標。

  1.認識“間、譴”2個生字,會寫“汛、挽”等7個生字,理解“無名、汛期”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快速閱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薰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根據這篇文章的特點,我制定了教學目標。教學目標中,除了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我把對作者情感的流露以及文章的寫作方法作為重點、難點,目的是讓學生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受到薰陶。

  四、說教法和學法。

  1.選擇教法,明確思路。

  在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我運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適當加以引導,透過讓學生理解“景色美”“人性美”等方面,從而受到薰陶。

  2.學法指導,形成能力。

  在這篇文章的教學過程中,我把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作為重點。以這篇文章為依託,我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讓他們觀察生活,從平平淡淡的生活中發現美。

  五、說教學過程。

  1.搭石離學生的生活較遠,所以,我透過課題直接引入,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引起他們一探究竟的慾望。

  2.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上,我採用“初讀課文”和“精讀課文”兩種方式。透過初讀課文,讓學生初步把握課文內容,在精讀課文的基礎上,透過重點詞句的理解,從而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這樣,既突出了重點,又突破了難點。

  3.對於課外作業的佈置,我不僅佈置了鞏固課堂知識的題目,還佈置了運用所學讓學生付諸實踐的題目,這樣能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4.板書設計:

  秋涼勤勞擺搭石

  無私奉獻換搭石

  搭石是聯結

  搭石

  協調有序走搭石

  家鄉人們

  謙讓敬老過搭石

  美好感情的紐帶!

  熱愛家鄉贊搭石

  板書設計,我採用結構圖的形式,輔助學生理解文章的結構以及課文的主要內容。

  六、教學效果預設。

  這篇文章語言優美。我讓學生們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受到美的薰陶,讓他們明白,美不僅存在於景物中,更存在於人與人之間的默默奉獻中。透過佈置作業的方式,我讓學生們把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提高他們的能力。

  《搭石》教學反思

  《搭石》一文語言質樸,意境秀美,字裡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一幅幅生動的畫面映入眼簾: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整方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幾番精心踩踏;急著趕路的老人,發現搭石不穩,及時調整,滿意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調有致,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充滿了詩情畫意;如果兩個人同時過溪,招手禮讓,閒話家常;若是誰偶遇老人,蹲身下伏,揹負過溪……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傳統美德也正是“搭石”默默無聞中凸現出的精神。

  在教學本課時,我的成功之處在於:

  一、以讀帶講,讀中感悟。

  因為本文文質兼美,字裡行間流露出了作者對家鄉人們的人性美的讚美,所以我在教學中是這樣來設計“讀”這一環節的。

  1.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個性朗讀,同時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如初讀課文時,我的問題是:“你知道了什麼是搭石嗎?用課文的句子來說說。”讓學生在讀的基礎上理解,在讀中找出“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會根據水的深淺,從河的兩岸找來一些平整方正的石頭,按照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裡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過,這就是搭石。”

  2.再讀課文時,我的問題是:“如果沒有搭石,家鄉的人們怎麼過小溪呢?在書上找一找。”透過學生的理解朗讀,很快就能體會到如果沒有搭石,家鄉的人們過小溪時很麻煩,從而明白了“脫鞋挽褲”的含義,知道到了秋天,天氣變涼,家鄉的人們就必須靠什麼過小溪。

  3.品讀課文時,我的問題是:“讀了課文,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們會自然而然地體會到搭石的美,就好像走進了作者的心裡。

  4.抓住重點段落,透過朗讀昇華情感。例如文中第三段描寫一行人走搭石的語句很優美,學生們在朗讀時感受到了畫面美、音樂美——它像一首清新的小詩。

  二、讀練結合。

  讓學生當堂消化文章的寫作特點。這一目的我是透過仿寫來完成的。

  本文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透過不顯眼的、平凡事物的美讚美具有這樣的品質的人。我首先引導學生找出本文的中心句:搭石,構成家鄉的一道風景。然後看作者是怎樣圍繞著這一句話來表達的。作者描寫的這些都是因為他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透過細心的觀察發現生活中的美。作者在寫的時候充分利用了自己的想象力。因此在這時我就勢引導學生運用這種方法展開自己的想象說一段話。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於: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對於課堂的調控能力我還是有欠缺的。在本節課的最後,因為學生的積極性太高,每個孩子都強烈地想表現自己,所以一度有點失控。

  課堂調控能力是一個合格老師必備的素質之一,這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說課稿8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手指》第一課時,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教學板書五個方面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手指》是

  先生一篇有趣而意味深長的散文,編排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本單元一個重要的語言要素就是感悟作者語言的風趣幽默。這篇課文就是用生動而又風趣的語言,透過寫五個手指的不同特點,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以及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

  二、說教學目標

  結合以上教材的特點以及本單元的語言要素,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會正確讀寫課文中出現的生字、新詞,能透過多種方式理解“窈窕、堂皇、附庸、養尊處優”等詞的意思;

  2、學會抓中心句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學習文章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進行簡單的仿寫

  3、透過抓關鍵詞品析大拇指的姿態和性格特點,激發學生對大拇指似的人物的

  崇敬之情,感悟作者語言的風趣幽默。

  重點

  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

  理解大拇指的姿態特點和性格特點

  難點

  根據五年級學生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

  品悟文章語言的風趣幽默

  三、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基於此,我採用的教法:

  1、品詞品讀法。引導學生感知理解詞語,品味詞語的準確、生動,並透過反覆地朗讀訓練,積累好詞,培養語感。

  2、想象描述法。藉助課文語言文字的創設情境、想象大拇指的形象以及像大拇指似的人物,讓學生披文入境,品詞品讀,並進行寫作訓練。

  (二)說學法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運用“讀讀、想想、議議”的學習方法,透過朗讀課文,品詞析句、展開聯想等多種途徑,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思維、朗讀的能力,體味作品的語言幽默風趣。此外我準備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

  四、說教學程式

  第一步:匯入新課

  1、從作者“豐子愷”入手,讓學生談談對他的瞭解。

  孩子們自然會提到已經學過豐子愷的《白鵝》,接著追問:為什麼對這篇課文印象深刻?自然地提到作者的語言風格——幽默風趣。“讓我們再一次領略大師的風采。”從而引入本課的學習。

  (此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步:檢查預習,學習生字詞

  (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預習自學能力,所以這一環節,我力圖從學生自身需求出發,去學習難讀、難寫、難理解的字詞,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

  1、讀音

  大螢幕出示本課要求會認的,讓學生自讀,然後提出需要提醒的讀音(主要是平翹舌,鼻音和三聲連讀)及多音字

  2、詞意

  讓學生提出自己比較陌生的詞,其他孩子幫助理解

  3、字形

  再出示要求會寫的生字,同樣讓孩子自己觀察,提出難寫的字,老師範寫,學生再練寫

  第三步:初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抓出中心句

  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讀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朗讀和概括能力。

  1、讓孩子快速瀏覽課文,說說主要內容

  2、課文主要內容在那一段明確寫了?引導學生找到中心句

  3、根據中心句推測作者在寫五根手指時會從那幾個方面進行描寫(引導學生抓中心句中的重點詞——姿態、性格)

  第四步:品讀“大拇指”,感受語言的風趣幽默(重難點)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一環節,我將按以下幾個步驟來教學

  1、丟擲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自讀第二段,說說你從這段中發現了什麼?讓學生大膽地去動手,動腦,去發現。

  2、根據學生的彙報,重點交流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姿態

  從那幾個方面寫大拇指的姿態?他在你腦海中是個什麼形象?能讀一讀嗎?

  (2)性格特點

  吃苦耐勞:

  a、引導學生體會排比的句式,擬人的手法,標點的運用,重點詞的感悟

  b、聯絡生活,大拇指還能幹什麼?並仿照文中排比句寫一寫

  c、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一讀

  默默無聞:你又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他的這一特點的?

  (3)拓展:

  由大拇指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由此產生敬佩之情,鼓勵孩子從小養成吃苦耐勞的品格

  五、說板書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潔地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22、手指

  姿態:其貌不揚

  大拇指吃苦耐勞

  性格

  默默無聞

  結束語:本節課我根據五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及其認知規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完成了教學,教師的導立足生的學,在教學中與學法為中心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的學習,使他們主動的參與到知識形成的整個思維過程中,再積極愉快的課堂氛圍中,提高自己的認識,並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部編版五年級語文說課稿9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從軍行》是唐朝邊塞詩人王昌齡的作品,前兩句描寫了邊塞將士所處的環境,後兩句寫了戍邊將士殺敵立功的雄心壯志;《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是宋朝愛國詩人陸游的作品,前兩句以恢弘的手筆描寫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後兩句透過寫被侵佔地區人民的苦盼表現出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詩人杜甫的詩作,被稱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該詩詩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談話,卻又蘊含著深厚、強烈的愛國情感。本課是本年級第四單元的第一課,單元主題是“為國無私”,需要學生深入瞭解詩人,理解詩歌情感,對培養學生的理解發掘能力有很好的啟發作用。

  (二)教學目標

  1.認識“仞、嶽”等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裳”,會寫“仞、嶽”等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背誦;默寫《從軍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3.感受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

  有感情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從軍行》《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難點:

  感受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二、說教法:

  根據設定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

  1.朗讀法

  古詩需要充分朗讀、熟讀成誦,有感情朗讀。本課的三首古詩風格迥異,更容易在讀中體會到情感的不同,因此主要採用學生跟讀、有感情朗讀和自由朗讀等形式,要求學生在理解詩中情感的基礎上讀出三首詩之間的不同情感。

  2.講解點拔教學法

  本課的詩都是先寫景,後抒發志向或抒情,學生在讀時可以感受到景物的氣勢,但是在情感把握上需要對詩句內容加以理解才能領會,因此我採取講解點撥教學法,讓學生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領會古詩中蘊含的飽滿情感。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課的教學同時準備了多媒體課件,內容涵蓋作者簡介和古詩相關圖片,課文生字等內容,輔助教學,避免枯燥的說教形式,讓課堂更生動。

  三、說學法。

  本課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包括預習生字,大概瞭解課文內容,查詢詩人的相關資料。課內主要是朗讀課文,學習生字和課文內容,結合課後習題,進行適當練習,從而掌握本課要學習的內容。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課時是二課時,要結合課前的預習和課後習題,緊扣教材,結合教學目標,合理安排教學流程,以達成教學目標。

  (一)佈置預習

  1.通讀古詩,把不認識的字詞注音並搞清楚字義。

  2.瞭解詩人生平簡介及人物軼事。

  3.劃出自己喜歡的詩句,思考為什麼喜歡。

  (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分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

  說起戰士,你們會想到什麼?(自由發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與戰士有關的古詩,領略他們的風采。

  二、學習生字

  1.學生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課件出示生字。教師檢查預習情況。重點交流的幾個字:仞,摩,遺。

  三、學習《從軍行》

  1.課件簡介作者,出示對《從軍行》組詩的介紹。

  2.學生誦讀古詩,結合註釋,理解詩意。

  3.師引導學習一、二句。(交代戍邊將士生活、戰鬥的環境)

  4.小組合作學習三、四句,教師引導。(“百戰、穿金甲”)

  黃沙萬里,頻繁的戰爭磨穿了戍邊將士身上堅硬的鎧甲,而他們壯志不滅,發誓不打敗來犯的敵人就不回家鄉。表現了戰事的頻繁、激烈、殘酷,突出了士兵們邊塞生活的艱苦。

  5.入情入境,體會情感。感情朗讀,讀出氣勢,背誦古詩。

  6.歸納主旨:這首詩描寫了邊塞的戰場環境,渲染了戰爭氣氛,表現了將士們保衛祖國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歌頌了戍邊將士殺敵立功的雄心壯志。

  7.板書設計:

  從軍行孤城遙望保衛祖國

  百戰、穿金甲矢志不渝

  第二課時

  一、學習《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課件出示詩人的介紹,指名解詩題。

  2.自由讀,體會感情,說說初步印象。(遺民、淚盡、又一年)

  3.揣摩情感,有感情齊讀古詩。合作學習,理解詩意。

  漫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巍峨的華山聳入雲霄。(“三萬裡”虛指,“上”動態感覺)

  宋朝百姓在胡人的壓迫下眼淚流盡,年復一年盼著宋朝軍隊首付河山。(“遺民”)

  4.有感情朗讀,體會人民渴望收復失地、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並背誦。

  5.歸納主旨:這是一首愛國詩歌,前兩句讚美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後兩句描寫了被佔領地區人民渴望軍隊收復失地的心情,充分表達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6.板書設計: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河、嶽→大好河山憂國憂民

  淚盡、又→渴望收復

  二、學習《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學生自由讀詩,教師指導正音。齊讀。

  2.課件簡介詩人,指名學生講解詩題。

  3.自由發言,初步說說對詩的理解和感受。

  4.引導學習,理解詩意。

  劍門關以南的四川,忽然傳來收復薊北的訊息,初聽到這個訊息驚喜得涕淚交流,沾溼了衣裳。(“淚”既有面對勝利的喜悅;又有對自己長期顛沛流離生活的感慨,飽含著濃濃的愛國之情。)

  回過頭來再看妻子和兒子,平日的憂愁已不知跑到何處去了;我胡亂地捲起詩書高興得幾乎要發狂。

  白日裡我要放聲歌唱,縱情暢飲,美好的春景正好伴著我返回故鄉。

  我們要立即動身,從巴峽乘船,穿過巫峽,順流直下到達湖北襄陽,再從襄陽北上,直奔洛陽。(詩人想象自己回鄉極速飛馳的畫面。“從、穿、下、向”四個動詞表現了詩人迫不及待,歸心似箭的心境。)

  5.感情朗讀,揣摩情感。

  (1)表現詩人喜欲狂的詞語有哪些?(涕淚滿衣裳漫卷詩書放歌、縱酒)

  (2)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怎麼會如此欣喜若狂?(濃濃的愛國之情)

  6.歸納主旨:這首詩寫出了詩人聽到官軍收復失地的訊息後欣喜若狂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