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後感> 《求醫不如求己》讀後感

《求醫不如求己》讀後感

《求醫不如求己》讀後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後感。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求醫不如求己》讀後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求醫不如求己》讀後感1

  今天難得有時間坐下來,終於可以靜靜拜讀中里老師的書——《求醫不如求己》,前段時間由於種種原因未能把此書看完,今天終於得願,細品此書。看後感觸頗多。

  現在的人由於社會的進步,人類之間的各種競爭,加上工作壓力過大,身體常出現各種不適症狀,可是去醫院有查不出什麼患有什麼疾病,其實這是一種亞健康的表現,如果不及時調整和進行身體疏導,疾病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在你的身體裡蔓延。那麼當我們出現身體不適而醫院又查不出什麼問題的時候,這時我們就可以根據中里老師對中醫經絡的介紹和操作方法進行自我救治。

  就拿一個比較小的話題——黑眼圈來說吧。教師也是人,也是一名凡夫俗子,也會關注自己的健康與美麗。當我們面對鏡子的時候也想看到一張白質細嫩,沒有黑眼圈沒有眼袋的臉,可是歲月蹉跎,曾何幾時眼睛周圍已出現了細細的皺紋,眼圈也不知何時開始變得有些發黑。這惱人的黑眼圈和眼袋是怎麼出現的?它的出現僅僅代表著我們已經無法阻擋的開始衰老嗎?能消除他嗎?看了書後,透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操作得出書上的話是值得相信的。大家都知道黑眼圈是熬夜的必然產物,其機理是什麼呢?用中醫經絡學理論來說,是肝血被過多地消耗,導致膽經的虛弱,眼睛周圍的供血主要依靠膽經來供應。睡覺時血歸於肝,正是養肝生血的最好時機。夜裡肝血主要是用來消化解毒,既解有形之血毒,也舒無形之氣鬱。如果夜裡不休息,強將肝血呼叫到娛樂上或工作上,解肝毒之力就會減弱,血液就會變得很髒,而且製造新鮮氣血的能力降低,不但眼睛會由於供血減少而酸澀,眼周圍也會由於膽經供血量不夠且血液不夠新鮮而顯得晦暗,於是就出現了黑眼圈。我們根據它的成因想要消除黑眼圈,除了早睡以外,還可以透過經常按揉四白,攢竹穴,睛明穴(這些穴位就是我們學生在做的眼保健操的穴位),只要達到養肝利膽之效就可以。但是書中總結的那一句話最為精闢——如果我們凡事能心胸舒暢,輕志達調,自會百脈皆通,氣血充足,那五十歲的年齡二十歲的臉自不是神話。

  其實早在我國古代的《黃帝內經》上就說: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所以每天每條經的氣血都流向此處,這裡就像一個窪地,陰經的氣血注於目內,陽經的氣血流於目圍。脾虛則水溼不運,胃經之溼濁則上行於眼下四白穴,腎虛則水道不通,膀胱經之溼濁則由攢竹穴睛明穴旁註於眼上。

  現在我每天在睡覺前都會有意識的按揉這些穴位,透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果然見到些效果,原本十分明顯的黑眼圈真的淡了不少。今天借讀書交流之際向大家說這些,是要我們老師應該學會關注自己的身體與美麗。其實這也是一種學問,一種技能。如果我們能精通此道,必會調養自我的情術,以一種嚴而寬的態度,對待我們的工作,我們的學生,讓我們遊刃有餘地行走在工作、生活兩不誤的人生道路上。

  最後祝願我們的老師身體健康,容顏美麗!

《求醫不如求己》讀後感2

  這是一本健康手冊,挺實用的。這不最近胃痛,它就用上了,有同感的可以好好看下去啦!

  愛吃,能吃,還能消化,這是有“口福”,是身體健康的指證;有的人,能吃,但不能消化,長一身肥肉肉;有的人,勉強吃點,就胃痛,不舒服,怕酸,怕辣怕硬。胃一有病,整個身體虛弱,心情好不起來,“胃不和則寢難安”。

  足三里是胃經的合土穴,是長壽第一要穴,常刺激可降血糖,治療胃下垂,肌肉萎縮通風等,統治一切與腸胃有關的疾病,配合中脘和脾經的公孫穴,可迅速緩解胃痛。刺激胃經的豐隆穴,可以消痰,讓喉嚨立馬清爽。

  慢性胃病,可以在足三里刺血拔罐,效果更加顯著。足三里穴是消氣穴,消腸胃的三濁,消化不好,胃脹,胃痛,三高等,要常常按揉此穴。為什麼呢?因為胃經是人體的第二能量來源,有以下幾大要點:一,足三里是強壯穴,能增強體質,對一切疾病都有效。二,足三里是胃經的合土穴,通治一切與腸胃有關的病症。三,中老年人艾灸足三里,療效往往更加顯著。

  胃經是多氣多血之經,也是我們後天獲得營養的主幹道。它上行頭面,下行膝足,啟用這條能量線,能讓我們時時保持充足旺盛,精力無窮。

《求醫不如求己》讀後感3

  《禮記·大學》裡面有一句大家非常熟悉的儒家思想:“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大意是說:那些要使美德彰明於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國家;要治理好國家的人,要先整頓好自己的家;要整頓好家的人,要先進行自我修養;要進行自我修養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後自我修養完善;自我修養完善了,然後家庭整頓有序;家庭整頓好了,然後國家安定繁榮;國家安定繁榮了,然後天下平定。

  所以儒家思想認為:一個人,最重要的是他的內心思想,因為人的內心思想、理想、品德等等這些,影響並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行為。

  但是我這裡要說的不是正心,而是修身。修身最基本的目的是保持身體健康。保持身體健康好象說得容易,可是誰不經常有個感冒、頭疼腦熱、亞健康什麼的?如何保持呢?在說說如何保持健康之前,我們要先來看看中醫和西醫對疾病治療上的區別和現狀。

  這裡有一個非常生動的例子來說明:一間房間,堆滿垃圾,招來無數蒼蠅。西醫說,我有特效殺蟲劑,只要一噴,蒼蠅馬上被消滅。果不起然,西醫拿著噴槍,一會兒的工夫,蒼蠅便屍橫遍野,全部被殲滅,但屋裡的垃圾,西醫卻不管清除;沒過多久蒼蠅們聞著垃圾的味又來了,而且比第一次更多,因為屋裡更髒了。西醫再來噴藥,噴著噴著,蒼蠅們不再害怕這種味道了,西醫也就只好投降。換來中醫,中醫說,為什麼會招來蒼蠅,那是因為屋裡垃圾太多,只要把垃圾清除,蒼蠅便自然不會來了,所以要先打掃房間,清除垃圾;這時候再用殺蟲劑,蒼蠅被殺滅後,又沒有了垃圾,以後房間就再也不會有蒼蠅了。

  所以從上面的例子可以很好的說明如何保持健康,那就是經常清理身體裡的垃圾。那麼如何進行清理並保持呢?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調”和“養”。中醫的理論是:“身體的不適不一定是病,而是身體對外界影響的一種正常反映”(當然,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反映的現象也不一定相同,這就是經常病難診斷的原因;另外,當年輕的時候,有些不適身體自己可以調整過去,但到了一定歲數後,身體就調整不過來了,就出現疾病),當我們的身體出現一些症狀的時候,我們就要進行“調”,把這些症狀在剛開始的時候就透過各種“手段”“調整”下去,這樣這些小垃圾及時的清除後,就不會累加到後面招來蒼蠅,從而生病。而“養”就是經常對身體進行保養,車子到了一定的公里數就需要保養,更何況是人,要想身體能夠服務你更長時間,而且不出什麼狀況,就有必要對身體進行不斷的保養,不能放任不管。如果放任不管聽天由命,那麼什麼時候熄火也是很正常的事了。(你也就不要罵娘,怎麼這麼倒黴,我會生這種病,其實身體早就進行警示,只是我們沒有去發覺罷了)

  那麼如何進行“調”和“養”呢?在《求醫不如求己》這三本書裡面主要講的就是經絡按摩梳理。其實不管是針灸、按摩、還是氣功、瑜伽、拉筋以及現在非常火爆的吃綠豆等等等等,都是管用的,不管用怎麼會書賣的那麼好,電視臺的收視率會那麼高呢?但是,我要說的是,不管用什麼方法,適合自己的才是好方法。因為每個人的體質是不同的,有偏於熱、有偏於寒,有裡熱表寒,有上熱下寒,或更多的介於它們之間。所以,有的人可能喝了綠豆湯感覺效果非常好,但有的人喝了反而更完蛋;有的人早上慢跑神清氣爽,有的人愛睡懶覺,慢跑會要了他的命。其實沒有哪種方法是包治百病的,但一定要不斷去嘗試找出適合自己的方法來,並對自己的身體進行“調”和“養”,你對自己的身體負責了,那麼它也一定會回報你,給你一個健康的人生。不過一定要每天都堅持下去,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是沒有用的。

  有很多人經常羨慕那些有錢人,但是那麼多的錢真的是自己的嗎?我們仔細想想,其實只有那些透過各種消費花掉的錢才是自己的錢,存在銀行即使有上百億,也只是看著舒服用不到而已。但是有一個好的身體就不一樣,先不說現在醫療費藥費那麼貴,不生病可以省多少多少錢的阿Q精神,我們有一個非常健康的身體,難道不是給家人最好的回報嗎?

  所以,讓我們一起來,把“修身”堅持到底。

《求醫不如求己》讀後感4

  兒子郵寄來的《求醫不如求己》全套3冊書籍,費了接近十天時間把它讀完,似乎意猶未盡,準備再選擇性的重新瀏覽一遍,因為該書對如何提升人的健康品質,防範各種疾病的發生、治癒有著顯著的引導方法。對於自己幾十年所關注的有關養生建體愛好來說,真正體悟到“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的內涵。洋洋萬字的《求醫不如求己》,不適為一套貨真價實的好書……

  該書第一冊開門見山,讓讀者覺得中醫與人體經絡的神奇,從而引起大家不看完全套不“過癮”的興趣;第二冊主要告訴讀者如何識別疾病的原理(即發病的根源和自身調節的治理)及具體操作的方法;第三冊則從壯大人體先天之本,以保障人們生存質量入手,教大家學會對1身體的自信,懂得如何從經絡來達到身心健康的目的。當你看完整套書時,不由得讚歎作者“中裡巴人”那博大精深的中醫學及經絡熟悉的功底,同時也看到了在這物慾橫流、金錢至上的時代,還有這些“普度眾生”的人出來,為了大眾的健康指點迷津。讀罷此書,方知“中裡巴人”先生敢於站在人民大眾的角度,撇棄“醫不輕傳”的教條,將自己畢生研討出來的成果公之於眾,讓人們減輕病痛的折磨,減輕患者無法承受的經濟負擔。

  依據書中所述,人體生命的保護神就是依附在身體的14條經絡,它們神鬼莫測,“法力”無邊。而筆者過去曾經花費數千元的醫學(包括按摩、針灸、氣功治療)書籍和醫療裝置,要麼是玄而又玄、讓人看不懂的文言文,要麼是隻管當時起麻痺作用的“緊箍咒”。而《求醫不如求己》裡面要有僅有,及其內容簡單易記,尤其是介紹的有關氣功療法配合經絡穴位按摩,簡直就是“神醫”面世,屢見奇效。“但願世上人無病,哪怕人間藥生塵”,是啊,在如今一切向錢看的時代,只要你踏進醫院,小小的頭疼腦熱,沒有千二八百你能好麼?只要你踏進醫院,掛號、體檢、大夫詢診等等,不僅讓患者遭罪,還讓親朋好友牽腸掛肚,累的夠嗆。大人尤可,那些天真可愛的小孩,見到阿姨拿著注射針管走來,那簡直是恐懼!然而,折騰夠了麼,稍有怠慢又舊病復發。你如果看完這套叢書,按照書裡面介紹的方法,自己(或身邊親人)按摩自己的經絡,雖說沒有書上說的神乎其神,卻千真萬確的立竿見影。最管用的就是第3冊介紹的14條主要經絡,它是統帥人體健康的大藥房。無論你是工作疲勞、因氣候反常著涼、飲食上沒注意消化不良、發生意外而負傷等等,都可以在《求醫不如求己》書中找到答案。

  當然,看完此書,也有不盡人意之處。主要反映在讀者評價較多,好似譁眾取寵之嫌疑;介紹的配合中成藥同步治療,某種意義上存在廣告行為;個別章節內容重複……總之,它是一套授之不盡、用之不捷、學之不完、放之不下的好書。至於它的出版單位,我就不作介紹,以免落個推薦之嫌。以前說了,是兒子孝敬我而郵寄回來這套好書,相信你的親人也會效仿,關鍵是你要“識貨”,一旦擁有就要倍加珍惜,細品精讀,讓它真正成為你、我、他健康無憂的生命法寶!

《求醫不如求己》讀後感5

  雖然有人說中裡巴人的四本《求醫不如求己》裡邊的內容都是重重複復、說來說去都是差不多的內容,但四本書看下來,我卻覺得各有側重點,如能把他四本書的內容都消化吸收,那將是一生都用之不盡的寶藏。

  《求醫不如求己》2裡有個功法是我從來沒有練過的,那就是轉關節—轉手腕和腳腕的方法。因我重病久病,身上經絡堵塞嚴重,按個別穴位對我來說大多數時候就如同一滴水滴入大海一樣沒有任何反應,因此在轉關節的時候我特別留心各種感覺。第一次練習轉手腕,很累,只能練習50下就得換方向了,堅持了300下,停下來的時候感覺到十指指肚在微微發熱。我是手腳常年都覺冷的人,很難得有這種感覺。轉腳腕則比手腕難度高多了,只能轉20下就累得不行、得停下來休息一會兒才能繼續,且明顯感覺到內踝附近三條陰經和胃經經過的地方很緊、轉的時候那一帶腫痛腫痛的,感覺拉不開。我是典型的上熱下寒的體質,寒主收引,因而轉腳腕對我來說就像拉筋般。第一次練完後雙腳除了累,沒有任何其他感覺。練了五天後,轉手腕我可以一直轉100下再換方向了,且除了十指指肚微微發熱外,掌心也開始感覺到微微發熱。而腳腕則可以一次轉30下後換方向再轉30下才休息,轉完300下後,能夠感覺到十個腳指的指肚有微微的暖意,但只能持續一會兒。兩週後,當我連續轉手腕300下後,我很驚喜地感覺到前臂靠手肘處有股暖意,就像艾灸的時候感傳的灸感一樣,只是沒有艾灸的灸感那麼熱,那裡可是我常年冷痛的地方呵(我身上多處地方冷痛,手臂這裡也是重災區之一)。我很興奮於這個發現,聯絡書上說的“小小的功法,卻能調動全身十二條經絡的原穴,原穴本來就是各條經絡相通的介面,這一轉,堵塞不通的經絡瞬間被接通”,我很有盼望能夠透過此方法逐步改善我身上多處經絡堵塞不通的情況哦,且這個方法不會消耗太多氣血和體力,隨時隨地都可以做,最適合我了,雖然轉腳腕目前除了感覺比前稍微靈活一點外還沒有見到什麼明顯的果效(靈活是因轉的時候那三條陰經和胃經比前容易拉開一點了),但看到作者說“有網友說對足寒症效果甚佳”,再結合這短短不到一個月的練習的果效,我相信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我會有驚喜的收穫的。

  再者,作者在書裡有段話說:“當我們咳嗽時,我們除了要點按肺俞,還要把它旁邊的魄戶穴也同時點按了,這樣止咳的效果才最佳;同樣,胃痛除了點按胃俞,也要把胃倉穴一道按了才好;所以心血管的問題,除了要關注厥陰俞,更要關注它旁邊的膏肓穴。古人也把嚴重的冠心病叫做"病入膏肓",所以還是早點防治為好。其實,當我們的心血管有了問題的時候,通常厥陰俞和膏肓穴這兩個地方就會經常疼痛或感覺沉重,身體是會提前給您發出訊號的。這時您就要多加關注了。您也許會問,你光讓我關注有什麼用,我得治療才行呀。那是當然了,早期輕淺的問題,拔拔罐,刮刮痧,按摩幾下就會好;虛寒體質的,用艾灸更佳。如果情況沒有改善,還是要及早去醫院檢查才是明智之舉。”我自20xx年1月病倒後症狀百出,其中一個症狀就是晚上我不能側身睡覺。當我往右側身睡時,左邊肩胛骨附近就會一灘的汗,往左側身睡時,右邊肩胛骨附近則會一灘的汗,側身睡的時間越長,那灘汗水就會越來越多,甚至汗溼衣服得起床換了才能繼續睡。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也曾經很認真地問過當時正在看的正骨醫生,他說“你有病咯”,然後就把話題轉開了,我想他可能根本就不知道所以然。鑑於我身上奇怪的症狀太多,後來我就把這個疑問給放下了,直到20xx年我自學中醫經絡幾個月後,才知道這個出汗的部位正好就是膏盲穴一帶,現在看了中裡巴人的這段話後,我才徹底明白箇中緣由。而過去的兩年多,我也好幾次右側肩胛骨突然疼痛以至於上半身完全不能動、整個人只能直挺挺的情況,當時別無他法能想到的就是艾灸,在肩胛骨痛的地方、也就是膏盲穴一帶上個頸灸爐(隨身灸的一種,個人覺得效果比普通的隨身灸要好),艾灸範圍覆蓋了厥陰俞,灸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灸出一灘水後肩胛骨就能活動了,每次都用此法成功緩解。這正好就應驗了作者所說的“當我們的心血管有了問題的時候,通常厥陰俞和膏肓穴這兩個地方就會經常疼痛或感覺沉重,身體是會提前給您發出訊號的——早期輕淺的問題,拔拔罐,刮刮痧,按摩幾下就會好;虛寒體質的,用艾灸更佳。”

  最後,關於取嚏法,我從20xx年至今按照書裡的方法多次嘗試都沒有成功打過噴嚏出來,雖然打噴嚏我會覺得很舒服。經若素提醒我才恍然大悟,她說氣虛之人少用取嚏法,因是直接呼叫腎氣,因而不建議常用或多用。我是嚴重氣虛之人,平常連說話時間稍長一點都會虛得一身汗溼、全身發抖無力,取不出噴嚏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關於這點,四本書上都沒有提到,因而把它記錄下來,作為提醒。經此事我也更深體會到一點:世上有眾多路,要走適合自己的;世上也有眾多的養生方法,要具備智慧選擇適合自己的。感恩素姐。

《求醫不如求己》讀後感6

  今早鍛鍊完,趕緊翻出家長借給我的那本書,是那次關於用保健養生方法改變孩子性格、習慣的家長”研討會“上借給我的。

  《求醫不如求己》——多好的書名,很對我的胃口。前幾天我已翻過,很好,書中介紹的方法很實用。

  “點揉太淵穴治氣不夠使,吸不上氣。”書中的文字讓我眼睛放光——中氣不足,始終是我這個靠說話工作的人的一個致命弱點。每天吃參、喝雪蛤、咽諾利果,就為滿足這口工作中最需要的氣。

  我按圖索驥找到太淵穴,簡單,就在手掌跟。用手揉揉,酸酸脹脹很有感覺。雖深知用此法難以短期彰顯效果,但積澱著我國幾前年文明瑰寶的老中醫心得,我是相信的。再說,又不花錢、又沒什麼風險……

  繼續往下看,尋寶!

  突然,一行字映入眼簾!這、這好象與醫術無關呦!怎麼看都是教育理念呀!……定睛細看,是我最追求的教育理念,但又確確實實也是這位自稱為”下里巴人“的老中醫所推崇的醫學理念。

  “不是積銖累寸,而是學一達百。飲半盞當知江河滋味,拾一葉盡曉人間秋涼。”

  寫得真好,深厚的國學功底,將我內心對於教學效果的追求,簡單而又厚重地推了出來——學習的努力,並不體現於多做題。題要做,但要少而精,要選那些能舉一反三的。

  我女兒把個數學思維訓練課上得讓孩子手舞足蹈,很多怕數學的孩子在難題前不再有了恐懼。數學課沒有作業,孩子卻都能輕鬆提高成績。

  我天生數學不敏感,讀書時只靠努力,一旦不需要,早把數學束之高閣,數學思維也隨著幾十年人間風塵侵襲消失得岌岌可危。於是好奇地問無師自通的女兒有何法寶。她卻輕描淡寫地甩出兩字:題目。

  果真,寄給千里之外來索求教育真經的培訓學校校長的也只是一捆影印下來的題目。

  語文雖不如數學的題目容易典型化,但細想自己提高孩子語文成績的經過又何嘗不是追求了典型化、能舉一反三題目的結果。

  我從不在課堂上做試卷,但我會自己找一篇文章,再出一堆學生容易混淆的題目,集中做、重點講。我也會用各種方法圍繞著類似的題目反覆的對學生進行引導。無心插柳柳成蔭,近幾年,我們速讀速記高階班小學畢業生考進重點中學的比例不亞於專門培訓尖子生的名校老師。我想,這”飲半盞當知江河滋味,拾一葉盡曉人間秋涼。“的教育理念當推頭功。

  其實,在教育中真正追求高效率的老師理念是一致的,方法是相通的。

  那次,為了找到那名海小的數學尖子生在鎮海初中三年後失利的原因,我請了與我們合作教高段數學的葉老師給這個學生”診斷“。分析完學生當場做的試卷後,葉老師對學生說出的一番話一直令我深思:你是就題做題,其實你應該看到題目就想到解題的方法。題目千千萬,可解題的`方法就那麼幾種。

  原來,這個學生初中兩年一直是剛出校門老師所教,題海戰術、滿堂灌讓學生沒有時間思考、整理思路,老師又缺少引導。結果,數學尖子生三年名校出來後不僅成績不再驕人,連都幾近喪失。如此嚴重的後果,罪魁禍首居然是那些不能讓人舉一反三的題目!

  晨讀收穫多多,趕緊記上幾筆,給自己的生命之樹抹上點色彩。

《求醫不如求己》讀後感7

  最近在看中裡巴人的《求醫不如求己》這套書。作者用通俗的語言,把深奧的中醫知識講的有聲有色,即使,不懂中醫得人也能看懂。其中有很多簡便易學的養生方法,很容易掌握,讓我毛色頓開,心情豁然開朗!

  人們常說:四十歲前人找病,四十歲後病找人。這話確有道理。四十歲後,身體機能開始下降,總感到疲乏無力,頭髮脫落、關節肌肉經常痠痛,每天工作下來很累,力不從心啊!方才意識到養生的問題。和朋友、客人談起這本書,他們說幾年前就看過了。呵呵,看來這真是一套很受百姓歡迎的好書呢。

  

《求醫不如求己》讀後感8

  近期看了中裡巴人著的《求醫不如求己》很有意思,他講的是中醫,黃帝內經,深不可測的內容講解的淺顯直白,易理解,易操作

  文章中有一段話說得很好:總有人爭論中醫是哲學還是科學,其實無論是哲學、科學、醫學,都不過是生活的工具而已,不要反過來把生活投入到它們的套子中去,反而成了‘生活是為了哲學和科學’。科學是人類的奴僕,而不是統治我們的主人。某些時候,這些學科門類更像裝載不同能量的容器,有的方,有的園,有的可方可園,有的可大可小,有的是鋼鐵製造的精密容器,有的是橡膠做成的伸縮氣囊。不要企圖要用小的容器來裝在大的,也不要企圖用方的容器來裝載圓的,我們發明這些工具不是為了互相裝載的,也不是為了互相替代的,而是用來方便的,用來順手的。吃飯可用飯勺、可用筷子、叉子;喝湯用勺,吃麵用筷,方便而已,哪有優劣呢?人們發明的東西,不論是哲學還是科學,不過是想讓我們的生活更自由、更寬闊,而不是讓我們的思想更拘束、更狹隘。

  寒蟬不可能為了冬天叫早,麻雀不可能為大雁引路,別和小河的魚論大海的事,裝在套子裡的人隨時都想用套子套人。再宏偉的殿堂也供人來居住的,您去膜拜它,它就盛氣凌人,您若端坐大堂上,它不過是您家的客廳、廚房。

  我們總是懷著卑微的心走進華麗的藝術殿堂,其實,那些藝術品哪個不是在等待我們去鑑賞品評呢?否則他們讓我們看到又有什麼意義呢?

  感覺像金庸小說的大俠,將高深的功夫信手拈來,一花一草皆具殺傷力。劍氣無形,看似無招勝有招,各門各派融會貫通。佩服不已。近日因跑步中不知何故,突然腿痛。翌日,膝蓋腫痛難行,於是開始求醫之路,西醫拍片,檢查膝蓋,沒有什麼問題,有些積液,慢慢吸收,開了些藥;中醫推拿按摩,筋拉傷。最後告知軟組織受傷沒法檢測,沒有更好的方法,熱敷、慢養。就是忙了半天你仍然不知原因,最後自己想,聽人講,吃了些活血通絡之藥,採取一些方法,漸漸好了。有時候感覺身體有點點的不適,但要說清楚卻很難,常常被忽略。當有痛感的時候,判斷不出原因。當很容易判斷的時候已經是晚期,沒有可以治療的手段。上醫治未病之病,中醫治將病之病,下醫治已病之病這句話在今天看來可以當做美好的願望。生病的時候更像盲人摸象,所以希望多些這樣的書可以讓我們多些瞭解,因瞭解不致產生更多畏懼,以平和的心態看待生病。

《求醫不如求己》讀後感9

  近日買了一些書,交替著看,第一本看完的就是求醫不如求己,我看書的興致很少能高過電視劇,這一本確有愛不釋手的感覺。

  起因當然是臉上的青春痘,去年底痘痘來了一次大爆發,我曾在心理無奈地想,不是說任何事情都有好壞面麼,長痘痘能有什麼好的一面的?!可是居然真有好的一面,那就是讓我開始學習調養身體。

  話說去年請了2次假,到深圳最好的中醫院找網評最好的醫生看了2次,每次開一星期藥,加上一些西藥共花了700多,醫生說一個月一療程,我這個情況得兩三個療程,錢就不說了,每個星期都要請假,關鍵是吃那麼多西藥,喝那麼多中藥,一點效果都沒有,最後到了喝進去就反胃想吐的地步。

  就我現在學的一些皮毛中的皮毛,都覺得那醫生給我開的藥太馬虎草率了,沒有結合我身體實際情況開藥,以致後來反胃想吐,都是藥物與身體的不適應性造成的副作用。都說深圳的中醫收費貴又沒水平,很多香港人都去廣州看病,看來也不是空穴來風。可是她有一句話影響了我,她說我是溼熱體質,雖然這個話在現在看來相當的片面。

  她說我是溼熱體質,我才去網上關注食療,養生,到後來買了一本求醫不如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