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 有關我們閱讀作文6篇

我們閱讀作文

有關我們閱讀作文6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我們閱讀作文6篇,歡迎大家分享。

我們閱讀作文 篇1

  愛讀書的人相聚在一起,一定會發生與讀書有關的故事。

  趙渝老師這次過來,提了一個大包,裡面裝的滿是書,至少十幾本,也得幾斤重吧。關鍵是,短短的時間內,他又可以讀幾本?這或許是一種“病”,只有瘋狂的愛讀書的人,才會有如此痴狂的表現。書,就是自己的精神依託,一個閒暇,隨意抽出一本,看上幾頁,便會覺得生命充實無比。以書當枕,做的夢也會香甜。

  和趙渝老師相識在三年前,校訊通書香班級活動的頒獎會上,晚上一起吃飯,和趙老師一個桌子,只覺得他很文雅,不多言語,但一交談便言語不俗,引經據典,順手拈來,且觀點精闢。酒過三旬,才得知這是部落格裡大名鼎鼎之威如先生,自己已經讀他的博文近半年之久了。後來,我們又搭檔在群裡主持鐵皮鼓《構築合宜的大腦》,這本書使得我專業發展開始覺醒,也按圖索驥,尋找屬於自己的根本書籍,行走在專業閱讀的路上。這個時候,正是步履蹣跚,需要高人指點,這個時候,趙老師給了我很大的指引,他曾我部落格裡留言,說自己比較欣賞“元書與內化”的說法,也就是尋找到自己的根本書籍,順藤摸瓜,開闢出自己的閱讀疆域。這個嶄新的詞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與觸動,也促進了我的專業成長。

  趙老師說起自己在北京國家讀書館閱讀一週的經歷,臉上仍是陶醉的表情,每天在圖書館裡閱讀到關門,才如夢方醒,閱讀使得自己超越了現實世界,以閱讀的力量抵抗輕飄浮躁的生活。又講起自己課堂上讀學生的文章,讀得淚流滿面,自己流露出的純粹的情感,影響了自己的學生,使得他走入了小說,從此生命軌跡得以改變。正如《教學勇氣》中所說:“除非教師把教學與學生生命內部的鮮活核心聯絡起來,與學生內心世界的導師聯絡起來,否則永遠不會‘發生’教學。”閱讀,可以讓我們聽到我們內心深處的聲音,可以使得我們發出內心深處的聲音。他拿梭羅的《瓦爾登湖》為例,來談自己的沉思。我也曾經讀這本書讀得痴迷,而我從中讀到的不是教育,只是文學。同樣的閱讀,如果沒有思考,閱讀也不使得自己成長。

  趙老師還講述了李鎮西老師的故事。他到成都跟著李鎮西老師學習,見學校的大廳裡擺放著上千萬冊的圖書,沒人管理,誰想看就看,隨手拿起便可以隨心所欲地閱讀。他曾不解地問:“這些書不怕丟麼?”李鎮西老師的回答是:“不怕丟,即使丟了也沒關係,丟就丟了吧,拿走就拿走看吧,書就是讓孩子們去讀,而不是被鎖著蒙上灰塵的。”

  徐文祥老師講述自己的生活歷程,我總是忍不住想要落淚。每個人有自己的獨特的生命歷程,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條曲線,有的人起伏大一些,有的人起伏小一些。徐老師屬於前者,當自己處於巔峰狀態,而突然一落千丈的時候,我們的精神意志會突然坍塌。我感動的是這些對話:“師傅問我,還讀書麼?”我說:“讀。”“讀書有用麼?”“我不知道。”“那你還讀?”“總會有一天會有用的。”當我們失去了一切,唯一不能缺少的,是閱讀。小小的書房,幾乎被書所佔據,從地底下一直堆到屋頂,完卷藏書,這一輩子估計也看不完。微薄的工資,購書是每月固定的支出,閱讀,使得愛閱讀的生命得以綻放。

  薛校長的辦公桌上,堆得亂七八糟的書,似乎碰一碰就會全部墜落在地。同時的幾本書裡,正讀的頁數里夾著隨時用來批註的筆。他不會刻意地把辦公桌整理的乾乾淨淨,整整齊齊,愛讀書人的總是以凌亂不堪的書桌為榮。這是薛校長的生活常態。這個地方,是吸引愛讀書人的地方。大家一擁而上,不經主人同意,就開始翻看。一本我在噹噹網收藏三年之久卻一直沒貨的書,被偶然淘出來,如獲至寶,拿著便往懷裡揣,不去體會愛書之人心裡的疼痛。薛校長不會拒絕,他總是說,書在愛讀書的人的手裡,才能發揮他最大價值。特別是我這種願意主動閱讀的讀者。薛校長鼓勵支援身邊老師的閱讀,幾乎成了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看著一個老師因為自己而走上了閱讀之路,他會覺得自己完成了一項神聖的使命。

  代修鵬編輯說:“讀書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擁有人生的精神秩序,在閱讀中找到自己,使自己成為自己。”似乎很深奧,很哲理。現在回想,很有啟發。當我們不斷地閱讀,讓沉思成為一種習慣的時候,沉思便會使自己從閱讀中返回。這個時候,閱讀可以是一面鏡子,照透自己的靈魂,閱讀又可以是一把錘子,砸碎自己的恐懼。而這需要我們學會真正的閱讀,閱讀不是為了尋求新的事物,而是在尋找新的眼睛。

  這兩天的讀書聚會,讓我感覺到,閱讀是一種力量,可以讓我們安靜地存在。安靜著的時候,我們才會真正明白很多東西。

我們閱讀作文 篇2

  如今的社會里,閱讀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閱讀就像一個百寶箱,人們總能從閱讀中獲得新知識。在我們小學生眼裡,閱讀已經是我們一天的生活中必須要做的事。

  經過我的一番調查,我發現同學們的家裡都有書櫃,書櫃裡擠滿了書,有的書甚至裝不下了。他們對我說,他們就像陳壽說的那樣:“一日無書,百事荒蕪。”一天不看書,心裡就癢癢,做什麼事都有氣無力的。是呀,我們班大部分的同學都十分愛閱讀,正因為閱讀,才使我們的寫作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看來閱讀對我們的幫助還不小呢。

  我們班的同學愛看書,老師也愛看書。每天早讀,老師都陪我們一起讀書,有時候下課了,老師還不知道呢。每當第二節下課,我們做完廣播操,老師給我們十分鐘的閱讀時間,老師也就拿起書津津有味看起來。我們的班主任時刻影響著我們,我們以他為模範,漸漸養成了看書的好習慣。老師對我們愛閱讀的行為呀,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就準備買一個書櫃,再讓同學們把自己最喜歡看的書籍捐出來,放在書櫃裡,供全班同學閱讀。這樣,那些不愛閱讀的同學,也被閱讀的魅力所牽引了,就慢慢愛上了閱讀。

  閱讀已經進入了我們的心裡,就讓閱讀一直伴隨我們成長吧!

我們閱讀作文 篇3

  也在我們班個子最矮。她有著圓圓的臉蛋兒,大大的眼晴,鼻染上還架著一副眼鏡你千萬別誤會,她的這副眼鏡可不是近視眼鏡,而是防護眼鏡。有了這副眼鏡,她顯得很有學問。

  他是同學們心中的“閱讀之星”。她家的書櫃裡放滿了書。每次定到她家,都看見認真讀書。在學校,她也經常帶一些書給我們看,述滔滔不絕地給我們講書中的故事。同學們都很佩服她。

  一次,我去她家玩,她正津津有味地讀著《上下五千年》,完全沒有注意到我來了。幸好她媽媽及時趕到,化解了這尷尬的氣氛上我和她一起去書店看書。到了書她隨手拿本喜歡看的書,就坐在椅子上如飢似湯地讀了起來。就這樣,她整整看了五個鐘頭我都已經飢腸轆轆了,可她就像把書當作了她的食物一樣,一點也沒有俄的感覺,依然抓緊那一分一秒去讀書,生怕自己錯過那書中的一點知識。

  像她這樣的“書蟲”,世界上恐怕找不到第二個了,所以“閱讀之星”這個稱號非她莫屬了,同學們一定己經猜出她是誰了吧?

我們閱讀作文 篇4

  莎士比亞曾經說過:“書是人類知識的總結,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沒有去過長城,但能感觸於那一種雄偉;沒有去過大海,卻能體驗那一種洶湧。閱讀就如一場奇妙的旅行,它伴隨著我成長。

  “《品悟精華》?”我輕輕地念了一遍書名,書名下的文字把我的視線吸引了過去:“品篇篇美文似嘗盞盞清茶”“悟絲絲哲理如聞縷縷芳香”。這是不是讀懂“品悟”二字的該有的境界?我迫不及待地翻開這本書。

  《手心手背的另一種詮釋》這篇文章如一顆小石子,卻在我的心裡激起了一圈圈漣漪。這篇文章是寫有一對雙胞胎兄弟,母親卻只能供一個人讀書,弟弟“搶”了讀書的'資格。哥哥在放棄讀書的資格那一刻起,就把自己生命所有的能量奉獻給了弟弟。

  張開手,仔細端詳自己的手心與手背,手背的皮膚比手心的皮膚黑、粗糙。每一次遇到傷害、危險時,人們總會慣性地用手背抵擋;握手、接收禮物時,卻是手心主動迎上。 “無私的哥哥是手背,自私的弟弟是手心。”同一隻手,不同的命運,哥哥卻甘願成為手背,為手心遮風擋雨。這就是因為哥哥對弟弟的愛。這次的“旅行”,讓我感悟到了愛。

  我讀過讓我認為最有趣的一篇文章,莫過於《麥琪和她的天才班》。麥琪是一位新老師,她第一次接手的班級是B班,她錯以為她的班級是天才班,經常給學生鼓勵,讓他們樹立信心,他們的成績一次比一次好。實際上,她的學生們有的患有病症,有的智商低下。

  愛默生曾經說過:“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 ”做任何一件事情,勢必要擁有信心。如果自己都不認為自己會成功,那麼誰會認為你會成功呢?麥琪的鼓勵,讓學生們認為自己並不是與眾不同,並不是天生就會比別人差。很多人會自卑或是自大。自卑的人往往認為自己什麼都做不成,這樣做起事來就會放不開,總覺得自己水平達不到某一程度,因而無法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自大的人往往認為自己比別人強很多,一旦做出的事情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會喪失信心。這次的“旅行”,讓我明白自信是多麼重要。

  “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我們每人仍只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每人就有了兩種思想。”學會分享,對自己、他人都有好處。讀完一本書後,一個人領悟往往並不能領悟得透徹。兩個人呢?三個人呢?每個人的思想並不相同,領悟到的也不一定相同。交換了思想後,也許對這本書有了更深的認識。

  閱讀,是一次心靈的旅行,一路上的收穫不少。讓我感悟到“愛”的真諦,領悟到自信的重要性。它們會在這漫漫人生道路伴隨著我們成長……

我們閱讀作文 篇5

  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幾乎人人一部手機或平板電腦的時時代,訊息數量大,傳播速度快,導致一段時間內“紙質閱讀”率大大下降,於20xx年這種趨勢才得以反轉。

  在這個時代,網上的“拇指閱讀”與“紙質閱讀”正在進行著激烈的拼殺。最後到底是一方取代另一方還是雙方交匯互溶,我們不得而知。

  其實不管是“拇指閱讀”還是“紙質閱讀”,都有它們的優與劣。根據現在的情況來看,現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已經離不開手機了。現如今手機錢包,手機支付等功能為人們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讓他們離開手機簡直比殺了他們還難。

  我對將來的看法是:希望以“拇指閱讀“為主,“紙質閱讀”為輔。只有這樣才能適應這個時代,也只有這樣才不會被這個時代所拋棄。接下來我將來分析一下兩者的優劣。

  “拇指閱讀”:它的好處在於方便。畢竟這時一個科技為主流的時代,將來也一定是以科技為主,“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個說法可不是說說而已。

  手機,電腦現如今已經隨處可見。手機幾乎是人手一部,並且手機可以隨身攜帶,而紙質書籍雖說也可以隨身攜帶,打它體積大不說還比手機重,拿著它很不方便。現在各大企業都嗅到了巨大商機,什麼起點閱讀啊,飛盧小說啊的軟體層出不窮。由此可見,“拇指閱讀”有著良好的發展優勢。但它有一個侷限性那就是,中小學生無法隨時使用,因為大部分學習都規定不能帶手機登一系列電子產品,所以學生在校只能進行“紙質閱讀”。

  “紙質閱讀”:買書,不一定是為了看,畢竟現在只要是書本上的,手機上基本都有。買實體書是對作者的一種尊敬、買書也可能是為了收藏、或者是為了購買網上沒有的書……這樣一來“拇指閱讀”的一切優勢都將灰飛煙滅。

  但是畢竟這時一個科技的時代,雖然說“紙質閱讀”不一定會淘汰,但也一定會大不如前。所以我的觀點是:以“拇指閱讀”為主,“紙質閱讀”為輔,實現兩者的共存。

  只有將兩者的優勢交匯互溶,閱讀才會有更好的發展。

我們閱讀作文 篇6

  女兒兩歲多了,雖然也有一些書,有時間也給孩子讀,但是總覺得自己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根本沒有上心,也沒有入路。現在放寒假了,總算有時間陪孩子了,節奏也慢了,因為孩子比較小,自己又懶散,就沒有制定寒假計劃。可是總覺得這麼長的時間荒廢了他可惜,就打算遵照“少看電視,多看書;少吃東西,多運動”這一原則來度過寒假,事實上我也是這麼做的。

  就我個人的習慣來說,我喜歡把讀書的時間安排在臨睡前和早起後。這兩個時間段非常有彈性,早晨起得早多看會兒,起得晚少看會,總之寒假這幾天,我不論幾點起來總要先讀上個把小時,再去做別的事情,孩子醒了,也是不論幾點,都要先讀上一本。久而久之,想睡懶覺都不行,到點就自然會醒;孩子也習慣了,不講故事不起床。晚上,一到九點就準時上床,先給孩子讀,一般讀完一兩個故事,就讓他睡覺,他也是十分聽話,不吵不鬧就安安靜靜的睡著了。接著呢,自己就再看上一會兒,精力好看的時間長點,困了就少看點,總之,也是臨睡前必看。我覺得這樣安排時間是非常合理的。這兩個時間是孩子和大人都比較專注的時間,讀書講故事有效果,另一點是,寒假過後我們也可以將時間稍稍向前提一點,不會影響長期堅持。其他的零星時間,只要孩子說:“媽媽,我看書。”就會放下手裡的事,樂滋滋的給她讀。

  最頭痛的就是選書的問題。我自己相同時借了一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還有從學校閱覽室借來的把本雜誌,其中兩本《小學語文教學參考》,兩本《意林》,兩本《讀者》,兩本《婦女生活》,這些年前都看完了,準備再到同事家借上幾本,書非借不能讀嗎?孩子的書還都是20xx年訂閱的《嬰兒畫報》,這套書雖然都讀過了,可是內容比較淺顯,又貼近孩子的生活,又有很多好習慣好品質的培養故事,就反覆給孩子讀。後來又找到懷孕時買的《青蛙弗洛格的成長故事》交替著讀。書上說兩到三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所以也從網上下載了一些有聲故事,忙的時候讓孩子自己聽。兒童資源網上有很多不錯的故事,兒歌和電子版的繪本,還有動畫片,孩子也很感興趣,只是有些傷眼睛。

  物價太高,油價太貴,宅在家裡最實惠。宅在家裡又無聊,讀書陪著我跟孩子度過了一個又一個無聊的日子。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說兩個青年住在同一個地方,他們每天都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打水喝,經常結伴而行。十年之後,其中一個年輕人再也沒有去過,另一個人很納悶,就去看個究竟,結果,那個年輕人正在家裡很悠閒的喝茶呢。原來這個人每天都趁著業餘時間在打水的水塘到自己家的路上埋下了一條管道。這在十年前還被另一個人看來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而這條管道一旦打通了,就會得到源源不斷地好處。我覺得親子閱讀就是在業餘時間埋下的這條管道。不能立即見效,卻會得到長久的好處。我願意跟孩子一起用心的打通這條閱讀的管道,讓知識的營養源源不斷地充入我們的大腦。

  親子閱讀,我們上路了,相信只要上路就一定能遇到隆重的慶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