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藝術話題作文> 有關民間藝術作文十篇

民間藝術作文

有關民間藝術作文十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民間藝術作文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民間藝術作文 篇1

  藝術,不是天生就懂的,而是要靠後天的努力才會的,我也一樣。我掌握的民間藝術的種類中,比較拿手的就屬剪紙了。

  有一次,我們上美術課,老師正在給我們講關於剪紙的要領,我只顧著做當天的作業,老師的每句話,我都是左耳進右耳出。就這樣,一節美術課變成了一節作業課。老師講的無論那句話,我都沒有記住。

  過了一個星期,上美術課時,由於我上個星期沒聽課,所以我不知道要剪紙。正當我心裡責怪自己怎麼沒聽課時,老師突然大喊:“開始做!20分鐘以內剪不出四個的同學別走!”我立馬慌了,我連剪什麼,怎麼剪都不知道,更別說20分鐘內做四個了,如果這樣的話,豈不是要五分鐘內做一個?

  我心裡想“唉,四個就四個吧,大不了隨便剪四個,應付一下唄“。我立馬動手,在自己的白紙上隨手剪了四個不規則的圖形。

  我拿著這四張不規則的圖形,又對比了一下同桌剪的一張精美的蝴蝶,頓時覺得還是認真剪比較好。我仔細觀察著同桌的動作。首先,把紙對摺兩次,接著就可以開始剪了。我看完,心中暗想就這麼簡單。十分鐘內剪四個,沒問題啊。我馬上按這種方法剪了起來。可是,當我剪完了,把紙展開的時候,圖形卻散開了,沒有像我想象的那樣連起來,到底是哪兒錯了?我心裡思索著,肯定是我沒有觀察仔細。於是,我又仔細觀察同桌,發現她在剪紙的時候,是沒有把紙邊完全剪掉。我頓時明白了,原來紙的邊上,必須要儲存一些地方,以此來連線。我馬上按這種方法簡單四個,每個周形既整齊又好看。看來想把剪紙剪好,必須善於思考和觀察才行啊!

  愛迪生曾經說過:“天才是靠百分之一的天賦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才能成功。”現在我把這句話改了一下,“藝術是靠百分之一的天賦和百分之四十九點五的努力,以及百分四十九點五的觀察才能創造的。”這,就是我的剪紙的感悟。

民間藝術作文 篇2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是剪紙嗎?剪紙可是我國的藝術瑰寶之一呢!它具有很多年的歷史了。一張普普通通的彩紙,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竟可以創造出那一張張惟妙惟肖的藝術品,真使人歎為觀止。看著那一張張令人眼花繚亂的剪紙,我的思維不由不得飛向幻想的王國……

  從前在蒙古草原上有個叫知識的小姑娘,她天資聰穎,又活潑可愛。而且她還有著無窮無盡的智慧。並在當地成為了一位有名的小老師呢!她經常幫助一些窮苦的人們。在整個村裡人的心中,她就是上帝派來的天使。可是天使總是會招惹惡魔的。

  這不,住在藍精洞的小妖得知在村子裡有位美若天仙而又聰明伶俐的人非常受村裡人的愛戴。哇!她可受不了。嫉妒和仇恨之火在她的心中愈燒愈烈,她準備在一個寂靜的夜晚將知識抓來。

  就在這天晚上,知識回到家中,在花兒的簇擁下在書桌上看書。正當知識看得入神時,門突然被小妖踢開了,她抓起知識就走。還沒等知識反應過來,她已被小妖五花大綁了。小妖把知識帶回藍精洞,想盡一切辦法來折騰知識。小妖發誓一定要知識痛不欲身,讓她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知識在殘酷的折磨下最終因體力不支而死亡,藍精洞裡傳來了一陣陣陰森可怕地笑聲。上帝知道這件事後,立即把小妖抓回天上讓她得到應有的懲罰。

  為了紀念知識,上帝把知識的智慧散發在人群之中,智慧在每個人心中生根發芽……

民間藝術作文 篇3

  凡是看過中國傳統工藝——麵塑製作過程的人,無不驚訝於它的神奇。麵塑可以把各種事物的形態塑造的栩栩如生,活靈活現。人物麵塑主要由五個步驟組成。

  首先,要選擇麵塑的材料。這種面由普通麵糰和糯米麵外加防腐材料糅合而成,外加一把小刀、一支毛筆及一些廣告顏料。

  第二步,先做頭部。把麵糰揉成瘦長橢圓狀,再用小刀勾勒出人物的面部輪廓。而後,再用毛筆蘸著顏料塗在麵糰上。再用小刀刻出一縷縷頭髮,也可適當在頭髮上加些飾品。作飾品有個竅門:先大後小,先輪廓,再區域性。

  第三步,再做軀幹。根據人的大小,選取適當大小的麵糰,把人的姿態大體捏出來,之後一點點就加工,並把衣服的輪廓刻畫出來。而後把這些物品上色。

  第四步,刻畫人物四肢。可在軀幹上直接捏出,也可用麵糰捏出四肢,然後連線起來。前者整體感覺較連貫,後者軀幹較前者豐滿。也可在人物的手、胳膊上加上適當裝飾品,如包、花籃等。而鞋和腳一般都是一氣呵成的。所以,只需用刀在腳部把鞋和腳稍作分離,有層次即可。

  第五步,風乾。一個光鮮豔麗的作品要製作成功,風乾這道環節必不可少。風乾時應注意,不能陽光下暴曬,以防爆裂,要陰乾;也不能風力過大處,要慢慢風乾。總之,要放在陰涼透風處。

  經過這幾個步驟,一件麵塑作品就可以出爐了。作為炎黃子孫,保護民間工藝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讓我們行動起來,保護民間傳統工藝吧。

民間藝術作文 篇4

  夏天的一個黃昏,太陽正緩緩西下,但這時在一處十字路口,卻熱鬧了起來,一群身穿粉紅一的表演者,帶著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木製鼓,後頭緊跟一輛輛華麗的車,熱鬧的民藝表演就要開始了。

  這次的民藝表演,花樣百出,我最先目睹的是打鼓者,他們的鼓款式不一,有的拿鼓棒敲打,發出的聲音低沉而響亮,彷佛大將軍要出征般的雄偉;另一種則是以手擊打,聲音十分清脆,讓人充滿活力。這兩種鼓在路上調和的演奏,為大會增添色彩。

  後頭的車子,樣式很多,有巨魚、恐龍…等,車上表演的女郎,每人都穿得很清涼,活力四射的跳著舞,路上的行人看得直拍手,我也是其中之一。

  這次的民藝表演是我第一次參加,活動十分精彩,讓人印象深刻,希望以後還能再來!

民間藝術作文 篇5

  捏麵人是一種傳統的民間藝術,老師說今天有兩位民間藝人要來咱們學校到我們班為大家表演捏麵人,同學們個個興奮不已。

  在大家的期盼中,兩位藝人從容地走進教室,全班同學響起熱烈的掌聲。哇!這兩位藝人長得一個又高又胖,一個又矮又瘦。聽說他倆是兄弟,真不敢相信,倆人的長相相差那麼多,怎麼可能是兄弟?他們倆的頭也很特別、很有個性,瘦師傅頭戴一頂白白的帽子,顯得格外精神,而胖師傅的頭髮像無數根細針粘在頭上,看了讓人望而生畏。

  老師傅終於開始動工了,你瞧!他先拿出一根木棒,然後將一大塊紅色的泥壓成了一片一片的小薄片,又一片一片的把紅薄片裹在木棒上,奇蹟出現了,一朵栩栩如生的玫瑰花展現在我的眼前,頓時,我便有了一個衝動的念頭:何不買一朵送給我媽媽呢?只見老師傅又拿來一小塊綠色的泥,用了十幾秒就讓玫瑰花長出了許多鮮嫩的綠葉。“哇!”我驚歎不已“太神奇了,太像了!”我急忙從口袋裡掏出十元,趕緊買下了這朵花,生怕慢了一拍被別的同學買走了。心裡想著媽媽收到這朵花時,喜形於色的表情,我不禁笑出了聲。

  接著,那兩位藝人又為大家捏了勃勃生機的小鳥、活靈活現的飛龍、沉著鎮定的張飛、聰明智慧的諸葛亮、大鬧天宮的孫悟空……它們個個千姿百態、神態各異。

  同學們也都得到了自己心愛的寶貝,個個愛不釋手,他們的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望著兩位師傅那飽經滄桑的臉,彷彿看到他們在大街小巷走動的身影。他們自豪地告訴我們已經捏麵人三十幾年了,還說這是他們家的祖傳手藝呢!

  我真敬佩麵人尹的那雙巧手!

民間藝術作文 篇6

  儘管自己在廣州出生,但我不可否認,陽江冬天的日子過得確實比廣州冬天的日子要滋潤多了。肅然我生在廣州,可我爸媽,還有一大群親人全是陽江人。每逢冬夏過節,都得回老家一趟。若是過夏,我倒想扔下陽江新鮮的海產回廣州。可若是過冬,真想賴在那兒等到春天再出來。

  冬天在十二月,一月和二月,其實二月應該算過早春了。冬天比棉被更毒,死死裹著這三個月不讓它們出去,只把二月末的幾天留給早春。但是如果可以在陽江過冬,我真願意冬天把最後那幾天搶過來。

  陽江冬景可美,雖然那兒不是雪的天地,可那風味不是吹的,單是那小池塘都落得漂亮。北方的池塘一到冬天,嘩嘩地給全結冰了;陽江的小池塘可不會。枯黃色的水上靜悄悄地撐著幾根枯萎的彎著腰的蘆葦,幾片殘缺發硬的桂樹葉在水上曳曳漂著。有風吹過,水面上蕩起微波,水紋漾開一會兒後池塘重新恢復平靜。如果幸運的話,你能看到鄰居家的貓爬到水池邊,弓著身子,把一隻爪子伸進池子裡扒拉扒拉,看看有沒有好運氣能使它扒拉到一條小魚。如果有人過來,它會翹著尾巴悄悄從牆角的洞溜出去。

  最讓人難忘的還是各類小吃啊,在廣州看不見,起碼我自己是沒找到的。這些小吃只有陽江有,而且是用方言唸的,所以不知道用漢字要怎麼寫,最有名的應該就是豬腸碌吧。聽著很像葷類,其實這是素類。就是用一面皮把豆芽菜捲起來,撒上白芝麻,如果開心還可以沾上辣醬,這味道可是一級棒的,在陽江任何酒店都有這道菜。都說,沒吃過豬腸碌,相當於沒來過陽江。幾乎所有人去陽江的酒店,第一道菜就是豬腸碌。我自己也挺喜歡這小吃的,那些天在陽江,幾乎天天早餐都吃豬腸碌,這就是我們陽江人的主食,爽而不膩的豬腸碌。

民間藝術作文 篇7

  剪紙是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民間藝術,它用手工刻制,再點染以明快鮮麗的色彩而成。勞動人民把它作為年節的裝飾,貼在紙窗上,所以又叫做“窗花”。

  我也很喜歡剪窗花,因為它比較簡單,容易學,老師上課一教,我馬上就學會了。還因為剪窗花要準備的東西也很方便,只需要一把剪刀和一張紙,就可以做出一份美麗的藝術品,把它貼在玻璃上,就能把窗戶打扮得漂漂亮亮了。我把我剪的窗花貼在房間裡,可好看了!

  剪紙藝術相傳已有近二百年的歷史了。它的作者多是不知名的農民,他們自畫、自刻、自染,農忙務農,農閒刻窗花。他們透過靈巧的雙手,創造了大量的優秀作品。

  剪紙真有意思!

民間藝術作文 篇8

  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樣式千姿百態,形象普遍生動而受歡迎;更因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閒暇製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群眾的審美愛好,並含蘊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民間剪紙作為中國本源哲學的體現,在表現形式上有著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徵,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

  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區別在創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雖然工具有別,但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基本相同,人們統稱為剪紙。

  剪紙從色彩上分,有單色剪紙和套色剪紙。用一種顏色的剪紙刻出來的作品就叫單色剪紙,它如同版畫中的單色木刻一樣,是最常用的一種形式,這類作品顯得十分樸素大方。而套色剪紙則是用不同顏色的剪紙可出來的作品,這種形式並不常用,這類作品看起來生動形象。

  嘉靖中制夾紗燈,刻紙刻成花竹禽鳥之狀。隨輕濃罩色,熔蠟徐染,用輕紹夾之,映日則光明瑩徹,芳菲翔舞,恍在輕煙之中,與真者莫辨——明《蘇州府志》

  根據實踐經驗把剪紙的線條歸納為五個字:“圓、尖、方、缺、線”。要求達到:“圓如秋月、尖如麥芒、方如青磚、缺如鋸齒、線如鬍鬚。”可以說線條是剪紙造型的基礎。

民間藝術作文 篇9

  今天,天氣秋高氣爽,媽媽準備帶我和張育霖他們一起去“和坊街”尋找民間藝術。

  我們一起乘坐地鐵來到了“和坊街”。我一到“和坊街”就發現這裡的人真多呀,真是不計其數,超級熱鬧!我和張育霖像兩隻快樂的小鹿,使勁往人群中擠去看熱鬧。

  我看到這裡的房子顏色可真奇怪,全都跟古代建築顏色竟然一模一樣。還真有點像來到了古代的感覺。

  我和張育霖走著走著來到了一個小店鋪前,我看見這個小店的牆壁上掛滿了用稻草編織而成的草鞋。這些人的手可真巧啊,居然能把稻草編成鞋子。

  我看這些草鞋一定很透氣,穿上肯定會很舒服。

  忽然,我們被一陣“嗬呦嗬呦”的吆喝聲吸引了。我們走過去一看,原來這裡是賣桂花糕的。只見兩位叔叔身穿白色背心和花短褲,頭上戴著一個套水果的紅色泡沫袋。我覺得他們的樣子真滑稽搞笑。他們一人拿著一個大木錘使c勁地打著一塊大大的桂花糕。他們一邊打著桂花糕,一邊“嗬呦嗬呦”

  地唱著歌。我想,他們一定很快樂吧!

  後來我們還看到了捏泥人,木製大刀,冰糖葫蘆,木製彈弓……今天真是令我大開眼界啊!

民間藝術作文 篇10

  泥巴有什麼神奇的?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可是,當它經過了泥塑大師的手後,就變身為民間工藝品啦!它可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

  做泥塑,泥土需精心準備,一般選用帶些粘性又細膩的土,經過捶打、摔、揉,有時還要在泥土裡加些棉絮、紙或蜂蜜。泥塑的模製一般分為四步:制子兒、翻模、脫胎、著色。制子兒就是製出原型。翻模就是把泥土壓在原形上印成模子。脫胎就是用模子印壓泥人坯胎。最後一道工序是著色,(.)素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說。一般著色之前先上一層底色,以保持表面光潔,便於吸收彩繪顏色,彩繪的顏料多用品色,調以水膠,以加強顏色附著力。

  在我的家裡,有一個泥塑作品——菩薩頭像。它並不很大,長短和語文書一般。菩薩頭髮上都有一層紗,泥塑也不例外。它頭上薄紗的一部分在頂部的頭髮前將其遮住,發後的自然向下垂落,披至肩部,然後向左邊飄去。左邊薄紗的後面則向左上方翹起,好像風兒吹得再大些,薄紗便會飄走。菩薩頂部的頭髮上,有著許多飾品。在呈波浪型的珠鏈前後,有著花一樣的東西,十分美麗。垂落下來的凌亂的頭髮正與頸間的項鍊交織在一起。此時的菩薩眼睛微張,好象在俯視什麼東西似的。眉心的紅點格外鮮明,嘴角稍微上揚。在純潔的白色衣服中的左手臂抬了起來,手十分靠右,還是蘭花狀,右臂在身後,握著白玉蘭瓶,瓶中什麼都

  沒有,空蕩蕩的。手臂的衣袖十分寬,以致衣袖都有了褶皺,一道一道的,很明顯。白色的薄紗、衣服,黑髮,淡色的飾品,就組成了一個樸素的、善良的菩薩。它是那麼逼真,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啦!

  泥塑歷史悠久,深得百姓喜歡。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天津的“泥人張”和無錫的惠山泥人。泥塑早已走出中國,遠渡重洋,成為中外文化的使者。它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民間工藝品,記載著中國的歷史磨難和輝煌,它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我們一顆璀璨的明珠,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