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藝術話題作文> 關於民間藝術作文7篇

民間藝術作文

關於民間藝術作文7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民間藝術作文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民間藝術作文 篇1

  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根據考證,證實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1100年。過去剪紙常用於民俗活動和宗教儀式。而現在,剪紙更多地是用於裝飾,也可以作為禮物贈送給親朋好友。

  由於地域的風俗習慣、歷史文化等的不同,全國各地剪紙存在不同的風格,而廣東佛山剪紙就是其中的一種。佛山剪紙歷史悠久,源於宋代,盛於明朝時期。從明代起佛山剪紙藝術在民間廣泛流傳,並遠銷南洋各國。佛山剪紙按其製作原料和方法的不同,分別有銅襯、紙襯、紙寫、銅寫、銀寫、木刻套印、銅鑿、染色、純色等九大類。剪紙分為陰刻和陽刻兩種不同的剪紙表現方法,可以剪人物、花草、動物等。

  要想學好剪紙,先要學好它的基本功:繪畫,等繪畫過關後就可以開始學習最簡單的用剪刀來剪。剪紙藝術中的基本符號有小圓孔、月牙形、鋸齒形、柳葉形、水滴形和三角形。等繪畫和用剪刀剪的基本功都練得很好之後,就可以嘗試著用刻刀刻了,但是用刻刀時一定要非常小心。

  我以前所就讀的學校三年前就開始開設了剪紙這門學科,因此學校的同學和老師的剪紙都非常出色。《聖誕琴聲》、《收穫》、《花舞》等作品都是我們學校的師生精心創作出來的,在多次剪紙比賽中獲獎。

  剪紙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藝術,現在已被列為省首批文化遺產重點搶救物件,讓我們用心去學,用心去剪,做好剪紙傳承的接班人吧!

民間藝術作文 篇2

  書法是我國曆史悠久而又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藝術,它從漢字特有的線條和書寫的規律,出現出豐富多彩的筆法、章法、和筆勢,反映人們的氣質情趣和審美理想。書法是我們祖先在長期實踐中不斷美化書寫形式,進行藝術創造的成果。在傳統文化中具有極為尊崇的地位,受到中國人民普遍的喜愛,也是其它藝術形式所不能取代的中國特有的傳統藝術。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它的起源首先歸功於漢字的產生,漢字在漫長的演變過程中,不公成為記載中化歷史、文化的工具而且其形體結構還衍生出了獨特的書法藝術,甲骨文是已發現的中國最古老的文字,它在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風格,有的壯麗宏放、有的工整秀麗、有的勁峭整飭還有的纖細緊密。從殷商到西漢暑期的甲骨文、金文和篆書的特點是結構複雜,線條單純沒有明顯的粗細變化,東漢到南北朝暑期的書法家開始注重以自由多樣的線條變化和空間構造來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書法藝術更加抽象化,而到了隋唐以後,書法藝術更是異彩紛呈,書法作品的特點更趨於多元化,形成了不同的書法流派。

  記得上中班的時候,媽媽帶我去參觀書法展覽,一幅幅書法作品真是美不勝收,我陶醉在了這書法藝術中,於是我便對書法產生了好奇心,就這樣踏上了“書法之路”。第一次我看見陶老師揮舞大筆,在宣紙上寫下“國粹”二字,我認為寫書法很簡單,只需要身子擺一擺,手指動一動就能寫出一手好字,於是我照著想的去做,我寫出來的字卻橫不像橫豎不像豎,經過我五年的練習,我的字終於進步了不少,學好書法既是對傳統精粹的傳承,可以提高一個的品德修養,還能陶治人的情操,我要繼續練習書法的變化多端和妙不可言,將它發揚光大。

民間藝術作文 篇3

  剪紙是中國最普及的民間傳統裝飾藝術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見、適應面廣,樣式千姿百態,形象普遍生動而受歡迎;更因它最適合農村婦女閒暇製作,既可作實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國各地都能見到剪紙,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風格流派。剪紙不僅表現了群眾的審美愛好,並含蘊著民族的社會深層心理,也是中國最具特色的民藝之一,其造型特點尤其值得研究。民間剪紙作為中國本源哲學的體現,在表現形式上有著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徵,同時民間剪紙用自己特定的表現語言,傳達出傳統文化的內涵和本質。

  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區別在創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雖然工具有別,但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基本相同,人們統稱為剪紙。

  剪紙從色彩上分,有單色剪紙和套色剪紙。用一種顏色的剪紙刻出來的作品就叫單色剪紙,它如同版畫中的單色木刻一樣,是最常用的一種形式,這類作品顯得十分樸素大方。而套色剪紙則是用不同顏色的剪紙可出來的作品,這種形式並不常用,這類作品看起來生動形象。

  嘉靖中制夾紗燈,刻紙刻成花竹禽鳥之狀。隨輕濃罩色,熔蠟徐染,用輕紹夾之,映日則光明瑩徹,芳菲翔舞,恍在輕煙之中,與真者莫辨——明《蘇州府志》

  根據實踐經驗把剪紙的線條歸納為五個字:“圓、尖、方、缺、線”。要求達到:“圓如秋月、尖如麥芒、方如青磚、缺如鋸齒、線如鬍鬚。”可以說線條是剪紙造型的基礎。

民間藝術作文 篇4

  在中國的民間有一種古老,又受人喜愛的藝術形式——剪紙。許許多多的剪紙藝人用一雙巧手,一把剪刀和幾張紙片,剪出了五彩斑斕的精彩人生。

  我國剪紙的發明是在公元前的西漢時代,當時人們在金箔、皮革、綿帛,甚至在樹上剪刻紋樣。《史記》中就有剪桐封弟的故事。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並達到鼎盛。我國民間常常將剪紙作為裝飾家居的飾物,美化居家環境,如門棧、窗花、櫃花、喜花、棚頂花等。

  剪紙,是舊時女孩從小就要學習的手工藝,她們剪著自然景物,魚蟲鳥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我在網上看到了一些關於著名的民間剪紙藝術家——胡家芝奶奶的資料。她1897年出生於浙江桐廬一個書香門第,七八歲時就喜歡上了剪紙。溪流清澈、遠山凝翠,秀麗的鄉間景色為她的藝術人生注入了更深厚的`生活源泉。我看到了她剪的一幅精美的作品——新婚大喜。作品上有身著盛裝的新郎、新娘,還有龍鳳戲珠,獅子滾繡球,連年有“魚”……真是精美絕倫!

  有一次,我照著胡家芝奶奶的樣子,剪著剪著,就剪出了一個“喜”,我拿起“喜”給媽媽看。“我剪得好嗎?”我說。媽媽一看就興奮地說:“你是先畫再剪的嗎?”“是的。”“哇!你好厲害,連我都要先畫好,才能剪出來。”我把“喜”字貼在窗戶上,看起來整個房間喜氣洋洋的。

  我喜歡剪紙,它讓我們體驗到了生活中的藝術氣息!

民間藝術作文 篇5

  在北京有一種別緻的民間工藝品——麵人,它既可以放在家裡當裝飾品,也可以給小孩當玩具。

  麵人也稱麵塑,是一種製作簡單但藝術性很高的民間工藝品。它用麵粉、糯米粉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蠟、蜂蜜等成分,經過防裂防黴的處理,製成柔軟的各色麵糰捏成,是一件小巧的裝飾,更是一件可愛的小玩意兒!

  這麵人在老北京幾乎隨處可見,因為捏麵人的原料是蒸熟的江米麵,拌上蜂蜜,再摻入十分鮮豔的礦物質顏料,分別製成品紅、湖藍、橘黃、翠綠等色面。我們這很少有人買江米麵,賣江米麵的也少,而北京最有特色的江米糖就是用江米麵做的,由此江米麵多,有這門技術的人也多,就造成了製作麵人的、賣麵人的人多了起來。

  麵人和我們平時玩的橡皮泥差不多,但我們只是捏捏玩兒會兒而已,麵人藝人卻是將它捏成一個個深動有趣的老奶奶、老爺爺、小動物……他們是不同的捏法,也就是不同的家族的不同捏法捏出來的東西有不同的特性,他們手裡可以蹦出一個栩栩如生的面“人”!

  但麵人這門工藝品的技術在一家一家地失傳,只有極少數的家族還保留著這門技術,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就再也不會有捏麵人的藝人的蹤影了。

  麵人是那麼的可愛,有趣,讓我們一起向別人請教製作麵人的方法,不然麵人這個名字,就真的會成為我們腦海裡的“回憶”!

民間藝術作文 篇6

  剪紙,又叫刻紙,是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剪紙,顧名思義是用剪刀把紙剪成各種各樣美麗的圖案。人們把美麗鮮豔的剪紙貼在雪白的窗紙或玻璃上、門上、燈籠上,表達了濃郁熱烈的喜慶氣氛。

  剪紙的作品豐富多彩,那美麗的小鳥好像在歡快地歌唱;十二生肖正在舉行森林大會呢;壽桃裡刻著飛舞的鳳凰——栩栩如生;兩隻伶俐的燕子正在梅花枝頭上說著悄悄話……多姿多彩、變幻無窮。剪紙真是美的享受啊!

  我最喜歡的一幅作品是“兔子吃草”。那隻小兔子的眼睛像鑽石一樣亮,它的尾巴像一顆小球上面沾滿了絨毛舒服極了,整個身體像是一朵朵雪花組成——漂亮極了,吃草的樣子更是惟妙惟肖。

  看著這些精美的剪紙,我也手癢癢的,跟著電腦上的照片也動起手來。首先我一折就三下五除二剪好了,但是一看作品嚇了一大跳,作品盡然變成了兩半;不服輸的我又重新再剪了一遍,這次雖然不是兩半,但是仍然要合起來才是完整的圖案。我仔細地研究了一下後終於找到了竅門,第三次折了三下後再剪,最後一個漂亮的“月餅剪紙”展現在我面前。

  剪紙,我發現看起來簡單剪起來真的有點難,難怪會被稱為國家文化遺產呢!

民間藝術作文 篇7

  1、介紹風箏的來歷;

  2、我買的風箏是什麼樣子;

  3、我怎樣放風箏和風箏放到天上後的心情;

  4、放風箏的時候,遇到什麼困難,我是怎樣解決的;

  5、我對風箏的感受。

  早在20xx多年前,風箏就出現了。風箏,又名紙鳶、風鳶、木鳶。在中國,風箏薈萃之地是北京、天津和濰坊。大約公元七、八世紀,風箏由中國傳入日本、朝鮮及東南亞各國,在世界許多國家掀起了“風箏熱”。

  每年春天,我最喜歡的活動就是放風箏了。今年春天,爸爸給我買了一個“喜羊羊”風箏,它的形狀是三角形的,中間一根管子把風箏分成兩片,兩邊各畫著一隻喜羊羊在滑滑板呢!風箏的後面還繫著五根綵帶,就像風箏的尾巴。

  我左手拉著線,右手拿著線軸的轉子,爸爸舉著風箏,站在我的身後叫聲“跑”,我就飛快地向前跑,我一邊跑一邊松線,風箏就凌空飛起,我越跑越快,風箏也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我興奮極了!

  我玩得正開心的時候,一個小弟弟的風箏突然被風颳歪了,和我的風箏纏在一起,我倆的風箏猛地紮在地上。我們飛快地跑向自己的風箏,想把纏在一起的線解開,可是線絞成一團實在是解不開,我一著急乾脆把線扯斷了,然後把新的接頭連在風箏上。我在爸爸的幫助下又把風箏放上了天空。

  放風箏作為一種傳統文化,流傳了這麼多年,但是人們還是百玩不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