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小學生作文> 寧鄉的春節小學作文

寧鄉的春節小學作文

寧鄉的春節小學作文

  在寧鄉,每年大年三十的團圓飯都少不了豬腳、魚、蘿蔔和當地的土特產——糯米丸子。

  豬腳代表著來年會抓錢——富足;魚是“餘”的諧音,表示年年有餘;蘿蔔是一種涼性食物,別名“土人參”,起降火的作用,預示著和諧;糯米丸子搓成橢圓形,是團圓的象徵。糯米丸子是用糯米粉、金桔、油渣和餅乾做的。將它們和好後,捏成橢圓形,再放入鍋裡用溫火油炸,熟了後,有點像糖油粑粑,吃起來很鬆軟,又不膩,味道香甜可口。大年三十吃的魚不是四大家魚,而是鯽魚,魚不能太大,一斤左右,做法不是水煮,而是油煎,煎到表面金黃色的時候,能聞到一股香味,每當走過一戶人家,就會聞到一股煎魚香味,頓時使人胃口大增。就如同《舌尖上的中國》裡的食物一樣,香氣撲鼻,味道鮮美。

  農村的年夜飯沒有城市裡的那麼講究,但簡樸的幾道家常菜詮釋了農村的現狀與希望——富足有餘、和諧團圓。

  年飯開始前要進行祭祖儀式,一根蠟燭、三炷香、三杯酒、一碗米飯、一杯茶,老人嘴裡唸唸有詞,大概是謝天、謝地、謝祖先之類的話,並祈求祖先保佑後代,當然少不了燒點紙錢,最後三鞠躬禮畢。每次我都模仿大人的神態,有模有樣地磕三個頭,贏得一陣誇獎。

  一陣鞭炮過後,團圓飯開始了。觥籌交錯之間,透露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與希望,我除了感謝外公外婆的辛苦、爸媽的栽培之外,剩下的就是把大人夾在我碗裡的菜餚一一消滅,這也許也是年文化的一種吧,吃得越多,長輩越高興。

  春節聯歡晚會是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好像一年的艱辛在這一刻才完全釋放。大家說說笑笑、評論各個節目的優劣,碰到我不感興趣的節目就出門放煙花,“砰、砰”幾聲沖天炮過後又回到圓桌邊,除了高興,還是高興,如果你要問我什麼是家的溫暖,此時的心情就是最好的回答。零點鐘聲敲響,鄉村陷入煙花的海洋,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的花炮聲既震天又悅耳,火樹銀花的場景是大年三十的'最後一道風景。我揣著長輩發的壓歲紅包,久久無法入眠。

  初一,小孩們早早地起床,提著一個袋子挨家挨戶地拜年。每過一戶人家,進門就喊“新年好,拜年了”,大人們就要發點糖果子、瓜果給小孩,就如西方的萬聖節一樣。只不過他們是先嚇人再發糖,我們是先拜年再發糖,好像我們中華民族比西方民族更文明些。早飯後,大人們開始走家串戶互相拜年,“身體健康、恭喜發財”不絕於耳。

  將近十點左右,人們陸陸續續地上山給已故的祖先拜年,人們穿著新衣,掛著喜氣,熱熱鬧鬧地鞠躬作揖,山村間呈現鞭炮聲“你剛響完我登場”的盛景,彷彿是向先輩們彙報去年的豐收與平安,告慰他們的在天之靈。

  農村的年要過完正月十五才算完,這期間有送財神的、舞龍舞獅的,也有唱花鼓戲等,村民的參與熱情很高。我雖然還不能完全領悟其中的內容,但熱鬧中透著喜慶,參與中感受幸福,這就是年味,這就是中華民族獨一無二的春節。

  我慶幸我們有春節,我快樂我們過春節,我堅信春節會一年比一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