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七單元]寫一篇讀後感> 【必備】讀後感的作文彙編8篇

讀後感的作文

【必備】讀後感的作文彙編8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學完了《滴水穿石的啟示》這一課,我得到的啟發就是目標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恆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說到“滴水穿石”,我還有一個真實的故事呢!

  四年級暑假的一天,我到爺爺家去玩,看到姐姐騎腳踏車的樣子好酷,便嚷著也要學。媽媽鬥不過我,姐姐呢,讓著我,所以就都答應了。

  爸爸把腳踏車推到外面,姐姐把車子騎到了廣場,我跟不上她騎車的速度,只能在後面狂奔了,終於追上了。姐姐把腳踏車交給我,我縱身一躍,挎上了腳踏車,我對姐姐說:“你在後面扶我好嗎?”

  “不好!”誰知姐姐一點也不留情面地說。“你應該自己學,而不是靠別人,我先教你起步吧!”姐姐邊說邊指手劃腳的。可是誰知道這腳踏車到我手裡怎麼就那麼不聽話,我怎麼也保持不了平衡。我剛踩上腳踏板,車子就歪到了,再騎再倒,我簡直要瘋了。

  這時姐姐又說話了:“你應該要先猛踩右邊的踏板,讓車子跑起來,再把左腳放上腳踏上,然後一圈一圈不停地蹬,這樣才行。”我一試,果真有效果,可誰知剛騎了不到五米,就“人仰馬翻”了,我又試了幾次還是不行,我就準備放棄了。這時我想起了愛迪生髮明電燈做了許多次試驗,最終取得成功了。我又扶起腳踏車接著練,就這樣我終於學會了騎車。

  看來,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銘記滴水穿石的啟示。作文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有些事一旦過去了,就不會再重演;碎粒晶瑩剔透,射透塵埃,水晶心慢慢融化蒸騰變成彩虹天堂。 敬完神回到家已經10點多了,我們就開始吃月餅。易老師把書放在講桌上,我的心都繃緊了,到底是啥好事呢!當災難來臨時,我們慷慨的捐獻我們的金錢,貢獻我們的力量。

  在看《愛的教育》時心中總是會湧動起一片溫暖,一股愛的暖流流遍心中。會有感動,有歡樂,也有淚水,都滋潤了心中的每一個角落。也許每一章都傳遞了一份愛,可能每一頁都寫滿了情,字裡行間中無不透露著一個字——愛。

  記得有一章叫做《爸爸的護士》,講述一個名叫皮皮羅男孩,去醫院看望他的父親,見到之後他的爸爸卻好像不認識他似的,但皮皮羅仍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他。突然有一天,他的爸爸卻出現在他的面前——原來病床上的老人並不是皮皮羅的爸爸!但皮皮羅還是留了下來,仍舊無微不至地照看著那位老人,直到老人帶著微笑地離開了人世……

  愛可能是無意間的舉動,也可能是善良的愛心,但都無時無刻,無處不在地透露著愛的訊息。愛是同心圓,因為有願意作為小齒輪的我們,才會有愛的摩天輪。抬頭仰望那看似高不可攀的摩天輪,就是因為有你,有我,有他的一份愛,才會在夜空中轉動得那麼美麗,那麼耀眼。

  《愛的教育》感化著我,也教育著我,讓我看見許多曾經不曾留意過的美麗,不曾發現的美好,都從點點滴滴,漸漸匯聚成無邊的海洋。在陽光下,海中的浪花顯得波光粼粼,那是愛在舞蹈,愛在歌唱。愛舞出了感人的舞曲,唱出了絕美的篇章。

  愛是一條涓涓細流,如果不細心體會,就無法感覺到它的波瀾壯闊;愛是一支無聲曲,只有用心去傾聽,才能聽見那美妙的愛的旋律。

  愛的摩天輪,繼續轉動,轉動……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在假期中,我讀了《老子》一書,談不上什麼理解,只能說是一些感想、體悟。《老子》雖然並不是專門論述教育的文章,但是裡面仍然有很多關於教育的思想。它意蘊深遠,讓人思考,常讀常新。

  將老子的思想轉換到教育中來,就是自然教育的思想。老子主張清靜無為,順其自然,這與盧梭的自然教育思想異曲同工。按照老子的理解,教育就應順其自然,而但是過分強調主觀意願。教師的權威就應不被兒童感知到,這才是最好的師生關係。師生雙方都要處於謙虛的地位,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開展教學。教師應尊重學生的發展規律。尊重自然之道。這些思想,在我們這個年代就應進行批判性繼承。

  在我們的教學上,如果孩子在課堂上走神,當然能夠直接批評:某某,注意聽講!老實膽小的可能嚇一跳,趕快坐好,但過一陣可能又故態復萌;有逆反心理的可能就會臉色不善,甚至嘴裡咕嚕咕嚕地嘟囔,雖然老師是好意,但傳遞到學生心裡卻成了惡念,課堂的氣氛就有了火藥味。有時課堂上學生竟然和老師頂嘴,僵持起來大家都下不了臺。學生肯定是不對的,但如果老師曲則全,表揚旁邊的同學來提醒走神的人,或者請走神者回答一個問題,旁敲側擊地暗示一下,同樣是批評提醒,轉一個彎,大家心平氣和,彼此相安無事,這樣豈不是更好?

  老子認為,一切事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所以看問題要辯證地看待。正所謂福禍相依,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就應抱著一種平常心,順其自然。更進一步來講,要將生活中的每一次遭遇都看成生命成長的歷程,將遭遇中的精神、能量轉化為自身生命的體驗中來。對待生活,要有好的心態,不要過分關注榮辱得失。這樣的話,才能做到透過無為到達有為,透過不爭而沒有人與之爭。

  低頭靜想,學生要照我的思路去回答,依我的指揮棒去質疑解難。他們還會體會到求知的快樂嗎?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我想大家都看過美國電影《美女與野獸》吧!美麗的公主用內心善良友好的感化獸的心,喚醒隱藏在可怕外表下的美好……美與醜,不是絕對的——這是我在讀完《巴黎聖母院》後的最大感受……外表是醜的,但內心可以是美的,正如敲鐘人伽西莫多和巴黎最下層人民、流浪者和乞丐。外表是美的,但內心不一定是好的,那不是殘忍虛偽的聖母院副主教克洛德弗羅洛嗎?美的也可以改變為醜的,陰鬱的地方即使再怎麼“聖潔”也主導不了所有人的命運;醜的也可以感化為美的,外表醜陋又如何,他們有溫暖,有善良,有勇敢,有堅強!

  俗話說世上無完人,絕對美的東西可能也只能在《巴黎聖母院》裡找到了,那就是外表美麗,內心善良的少女愛斯梅拉達。她,為了拯救一個素不相識的生命而找了一個名義上的丈夫;她,用清涼的水安慰烈日下的畸形;她,有幾個被聖潔教會賜予的聖潔稱謂:“殺人犯”“女巫”雨果把這個美與善的化身帶到了巴黎聖母院的刑場上,引起我們的無限同情,召喚起我們對封建教會及王權的強烈憤恨!

  外表美麗的不止有愛斯梅拉達,還有那個道貌岸然的“假和尚”克洛德弗羅洛,他沒有善良,唯有妒羨、自私、陰險和不擇手段,他是惡魔,他是野獸!而畸形敲鐘人伽西莫多,他是可愛的豬八戒,他也是“野獸”,他外表野蠻粗俗,但他在愛斯梅拉達那兒獲得溫暖的體驗後,他變成了暖心腸的天蓬,和為了少女的幸福而赴湯蹈火、犧牲自己一切的“野獸”!

  在巴黎聖母院的外面,也有一群“野獸”,他們是衣衫襤褸,舉止粗俗的巴黎最下層人民、流浪者和乞丐。他們在這個“聖潔”的世界上有著無可比擬的“教養”,他們像野獸般攻打巴黎聖母院,為的是就出他們心中的“聖母”,他們互相友愛,正直勇敢,捨己為人,用鮮血來潑灑巴黎聖母院的牆柱,用骨肉撞開聖母院的大門,我相信他們的悲壯,他們的慷慨足以搗毀聖日耳曼教堂和巴黎大主政府,也可以摧毀巴士底獄,來幾場驚心動魄的大革命!

  在聖母院裡,愛斯梅拉達即將被處死,在教皇的統治陰霾下,在副主教的摧殘下,一個披頭散髮的“野獸”英雄救美,卡西莫多毅然背叛他的副主教,保衛了正義。這個“野獸”被重重磨難和恐怖摧殘蹂躪成畸形,但他有強健的胸膛、有自豪的眼、又衝出迷霧,堅強正義的心!這是一場美與醜的對抗,正義與邪惡的較量。雨果站在巴黎聖母院的舞臺上給我們詮釋了美與醜的真正含義,美醜的極端對照如洪流一般在讀者心中決堤,浪漫溫暖的潮水在心裡,在臉上氾濫開來……

  朋友們,何謂美,何謂醜呢?誰是美女,誰是野獸?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森林中的紳士》—文采用詼諧、幽默、諷刺的筆調,形象地描寫了豪豬的形態、動態、神態以及生活狀態,突出展示了其森林紳士的獨特本質,含蓄而巧妙地表達了作者對社會人生問題的深刻思考。

  文章在兩個方面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首先,文章透過對豪豬形象的生動刻畫,表達對人生哲理的某種思考。作為一種長著鋼針似的刺毛的四足獸,豪豬的得天獨厚之處,不僅在於其威力強大的刺毛,更在於其典型的紳士風度。它有矮小肥胖的體態,方正持重的面孔;它永遠踱著方步,從容不迫,不慌不忙,瀟灑悠閒,即使面對敵人的進攻和圍困也處變不驚,從容應對,採取以守為攻的戰略方針而實現不戰而勝、全身而退的目標;它貪吃貪睡甚至邊吃邊睡,活動空間和取食範圍比較狹小且相對固定;它在待人接物方面非常講究分寸,與同伴之間永遠保持相當的距離;它閒暇時刻無病呻吟哀啼不休的自娛方式也優遊自在。所有這些令人忍俊不禁的細緻描寫都活靈活現地勾畫出豪豬名副其實的紳士風度。

  正如文中所說,的的確確,它的一切生活方式──連它的戰術在內,都是典型的紳士式的。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擁有如此眾多得天獨厚優勢的森林紳士豪豬卻面臨著絕種之憂,這不能不引起讀者的疑問和反思:何以如此呢?究竟是豪豬懶散悠閒的生活方式,還是其得天獨厚的生理特徵(威力無窮的刺毛與暴露而缺少保護的脆弱的鼻子),最終導致了森林紳士令人擔憂的種群生存狀況呢?作者在文章結尾含蓄而巧妙地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豪豬的生活方式叫人看了寒心。我們不難理解,這種太過懶散而悠閒的生活方式正是導致豪豬家族面臨亡族滅種之患的根本原因本文從待人接物的方式、對敵人的戰術和獨自的無病呻吟等幾方面突出表現了它的紳士風度。豪豬的待人接物很有分寸,始終保持距離。豪豬長得和藹可親,瀟灑悠閒,很有教養似的邊走邊哼。豪豬的日常起居,活動範圍不出三四里地。從樹上倒栽下來,也很從容。受到攻擊時,仍不失紳士風度。豪豬的無病呻吟是玩玩的,是無目的的安安逸逸。

  森林中的紳士——豪豬,代表了一種懶散而悠閒的生活方式。在生物進化史上優勝劣汰是客觀存在,如果生物自身不能更好地適應環境,一味地逍遙自得,無所用心,面對天敵只能消極地捱打,就必然影響其生存能力,即使沒有大的地質變遷、天敵的攻擊,最終也必然會導致其自身器官機能的退化,避免不了滅絕的境地。從豪豬的特性延伸到人類,不也是同樣的命運嗎?因此,作者對豪豬那種太懶散而悠閒的生活方式是不滿的。

讀後感的作文 篇6

  我們周圍的許多事物或許就是故事中的乳酪—總在發生著微小的變化。就像故事中的乳酪漸漸地在發黴。

  我們也許要完成一件事之前,我們心中或許會有一個完美的計劃,但有時完美的計劃時常遭遇不測。克朗寧說過:“生活並不是筆直通暢的走廊,讓我們輕鬆自在的在其中旅行,生活是一座迷宮,我們必須從中找到自己的出路,我們時常會陷入迷茫,在死衚衕中搜尋……”是啊!在一些事情中,或許它不會像我們想象中的那麼順利,它總髮生著變化,我們必須及早地預見變化,隨時做好“乳酪”被拿走的準備,我們還要追蹤變化,就像故事中的“唧唧”,經常會聞一聞乳酪,以便知道它們什麼時候開始變質,這樣我們才能適應變化—隨著乳酪的變化而變化,這樣我們會從冒險中享受“新”乳酪的美味。其實,事情的變化也不是壞事我們就能從中享受變化,但要記住,還會有人不斷地拿走你的“乳酪”,有些人或許像故事中的“哼哼”一樣,會去埋怨動了他乳酪的人,有些人則會像故事中的老鼠——“匆匆”一樣,馬上去尋找新的乳酪。這是因為我們擁有二面性——簡單的一面或複雜的.一面。我們遇到“乳酪”被拿走的事後,不論我們的年齡、性別、種族和國籍如何,我們一般會用簡單的一面去處事,迅速開始行動,但有時或許會用複雜的一面去處事,像“唧唧”一樣,當看到變化會使事變得更好時,能及時地調整自己適應的變化;但更多的時候,我們會像“哼哼”一樣,因為害怕變化而否認和拒絕變化,但這會使事情變的更糟糕。但不管我們屬於哪一種人,我們的共同點就是:需要在“迷宮”中找到自己的道路,幫助我們在變化的時候獲得成功。不管我們選用誰的方法,我們只要去奮鬥,就會從一件事中獲得生命中最想得到的東西,也就是故事中的“乳酪”,它可以是一份工作,健康人際,快樂或是財富。

  不用猶豫,無須彷徨,讓我們從事中去發現其中的“乳酪”吧!

讀後感的作文 篇7

  《老人與海鷗》一文選自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第七組的第一篇課文。這組文章講述了發生在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動物豐富的情感世界。《老人與海鷗》就是這樣的一篇課文。講述了昆明一位叫吳慶恆的老人十幾年如一日,如親人般照顧餵養翠湖邊的海鷗。當老人去世後,海鷗自發老人守靈,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在你不經意中去閱讀這篇文字的時候,首先印入你眼簾的是那位普通的老人:“他的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膠袋也用的褪了色。”

  顯然,這是一位普通到“褪色”的老人。我不知道這老人的來歷,也不知道他的生活狀態,但是,卻從他的形態和所用物品上,看到了他的生活色彩——一種“褪色”的簡單與樸素,或許還有許多不為人知的寂寞與清貧。他從二十多里以外的城郊步行來到這翠湖邊,不是為垂釣,也不是為散步,“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

  讀到這裡,使你不由的想到:彷彿老人不是在哺育一群野生的、自由的海鷗,而是在餵養一群家生的、籠養的鴿子。這些自由生長著的自然寵兒竟然能享受到只有籠中的家禽才有的人類的待遇。此時,他和它們之間的距離只有“一步”之遙。我不知道其中的一隻海鷗是否曾經歷過來自人類殘忍獵手的攻擊與不懷好意的接近,但至少,那些能夠在老人身邊“起起落落”的海鷗,必定還信賴人類族群的善意與美好。看來,人性的美好不僅僅要聽憑人類自己的判定,還需要聽憑自然界與其共生的其他物類的判定才更為完整。

  記得在自己很小的時候,每當看到秋高氣爽的天空中由北向南飛過的雁群時,心中總會湧現出濃濃的與之為伴的渴望與憧憬之情。因為那像是與仙為伴,甚至還比與仙做伴更令人陶醉和神往。而這個老人卻有幸能享受這人間的仙境。而仙境中的人總會迷醉於其中而忘卻人間的一切煩惱。

  老人的期盼原來是確切無疑的!他對海鷗的那份美好的感情,早已經被那“重情意”的海鷗受納,並在老離開它們之際,竟以動人心魄、震撼人心的力量,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一種的難以名狀的激動終於溼潤了我的眼眶,我在為老人的幸福而溼潤,更為那些情意深重的海鷗們而熱淚盈眶!

  從這篇美麗的文章中,讓我看到的毋寧說是老人美好的人性,倒不如說是海鷗美好的品性。而更讓我激動不已的是,在這美好人性與美好品性之間相通著的東西——人與自然的和諧與共融,原來是那樣美好,如此動人! 老人與海鷗,一個孤獨的老人和一群海鷗。一個孤獨的步履蹣跚的老人和一群飛得熱鬧的海鷗。

  這是一個孤獨的老人,自有別樣的悲苦人生,從思想激進的大學生到不聞一名的普通工人,右派、冤獄給了他謝絕人情世事的驚懼,而海鷗讓他擁有了最貼心溫暖的衷情,生活的必需,精神的兒女,超世絕俗的愛……

  但老人走了,海鷗在飛,海鷗飛在老人的心裡,老人留在海鷗的生命中,那是一群潔白的重情重義的精靈……

讀後感的作文 篇8

  我覺得自己變急躁了,因為看到研究性的文章或書籍,都會先去看看它的結論是怎樣的。如果和自己的預想一致,就直接扔了;如果和自己的預想大相徑庭,甚至違背自身的立場,那也扔了;如果有新穎的說法或思路,再回頭去看它的論證。但對於這本書,我忍住了,是從頭看到尾的。

  簡單地評價就是,事例的分析還比較有意思,但是解決問題的政策的參考價值較低。

  分析的一大堆,雖有極少部分涉及中國,絕大多數物件都在南亞和非洲。如果這本書在上世紀50年代初被我國引入,那倒是很有些價值的。因為書中大量提到的透過瘋狂生育來防老,嬰兒注射疫苗,幼兒打蛔蟲,兒童義務教育等問題,在現階段的中國,這些都不再是需要討論或會在國家和公民間引起存廢博弈的問題。很多事情都是國家或公民必須做的,法定的,沒什麼可討論的。而書中提到的那些國家中,當道還在為“法律父愛主義”的困境而躑躅。甚至一些公益組織還透過給父母獎勵的方式,讓他們允許孩子參加免費教育。這樣的父母在中國少之又少。

  政策方面,除了前面提到的,還有給水質超級差(傳播瘧疾)的地區發放消毒粉等在我國幾乎沒什麼可應用的(不知道印度會怎麼看“村村通”工程),唯獨一個是在書中被反覆討論,而在我國有可能應用的——小額貸款。

  本書在一定程度上誇大了貧困人口的企業家才能。但無可否認地是,貧困人口中的一部分人,的確具有極高的企業家才能。小額貸款可以向他們提供流動性,把事情運轉起來,使他們脫離“貧窮陷阱”。

  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小額貸款。對這個問題的思考,必須考慮本書前半部分所分析的那些貧困人口的特點,比如缺乏資訊,比如風險巨大。怎麼可能又是缺乏資訊,又是難以承擔風險的群體,有了小額貸款,就可以大機率地發揮自身的企業家才能呢?這個事情的成功率值得懷疑。無論如何,這也是一種值得嘗試的路徑。而且我覺得由公益團體或私營組織來運作小額貸款,比政府直接指揮銀行(甚至政府自己)來操作,要好得多。

  閱讀本書後,結合自己的思考和實踐,對於扶貧,我有兩點想法:

  一、扶貧方式有三步,挑出能扶的人,找出能扶的領域,選出扶的方式。必須是自己有脫貧意願的人,才能接受幫助,否則,又是在浪費資源;不能從幫助者的角度出發,而只能從受助者的角度出發,尋找幫助的領域;幫助的方式,用慣用語說,就是得是“造血式”的,而不僅僅是“輸血式”的。如果在任何一個環節不能達成合意,就只好無可奈何地放棄這種幫助的嘗試,否則其後果不會令人愉快。

  二、移風易俗也能幫助人。移風易俗很難,傳統風俗很強悍很頑固。就像書中說的,可有可無的人情往來耗費了大量資源。或許要讓願意接受幫助的人知道,如果想要改變,就要先放棄過去的一些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