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風> 【精華】我們家風作文三篇

我們家風作文

【精華】我們家風作文三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我們家風作文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們家風作文 篇1

  人心向善,感動長青,冰心老人說,愛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路兩旁,隨時播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瀰漫,便採花拂葉的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揮,不覺得淒涼。

  十年,可以讓一個孩子在陽光下成長起來,亦可以將一個人的青絲變成白髮。能讓一顆小樹的嫩芽蓬勃成傲人的青蔥,亦可以凋零的落紅化成一年年滋養的春泥。然而感動中國的十年,是一段比任何事物的生長和枯榮都更有力量的歲月。因為他所能夠溫暖的是向善的人心。無論時代怎樣發展,人身怎樣變遷,都不會泯滅的人性的光輝。

  生活中人們常會說,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已無愛可言,能打動人心的人和事越來越少。亦或是對帶著軍帽,面色紅潤的雷鋒形象流露出不屑一顧的嘲笑和鄙夷,覺得那是革命時代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放在今天真是傻。那麼我想問,為什麼只是一句來自陌生人的謝謝就能讓你回味許久,為什麼當地震的災難降臨到同胞身上,還是會有那麼多人在電視機前不可抑制得掉下眼淚,為什麼當我們年邁的總理在記者釋出會上一字一句堅定地說道中國的改革,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會奮鬥到底的時候,我們會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來自責任感的大愛無言。這不是懦弱,不是矯情,更不是天天掛在嘴邊的傻。而是一個生命對另一個生命的敬重,是每個人心底都深深流淌著善良,更是國家和社會決不能也決不會的缺少的向前的動力。

  我們欣慰的看到,還是義薄雲天的支邊老師將足夠寬廣地開拓到了遙遠的疆邊;還是佝僂蹣跚的老人頂著一頭白髮卻種下一山的青翠;更是會有無言的母親向墜樓的孩子不存猶豫的伸開翅膀。他們在不斷的為社會重新整理著道德標尺,也一次又一次的回應著現代人對愛的質疑。

  面對這些——在人間不斷閃著光芒——沒有任何人有資格說世態炎涼,更沒有誰可以大言不慚的將淳樸的善舉當作笑料。我們有型有路走來感受光和熱,也同樣有責任回饋以自己的熱情。人心都是向善的;朝著美好,向著希望。如向日葵一樣總是將臉深深的侵入陽光,永恆的`嚮往和追求著愛。感動的同樣長春,兩個頻繁地出現在媒體社文章的字,卻一天天講述著新的內涵,並給予這個社會新生的力量,願人人都能把握住愛的溫度,珍惜和體悟到善良的存在,真情就細數水長流。

我們家風作文 篇2

  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在海內外華人中進行了“你的家訓是什麼”的隨機調查採訪。從被採訪者回答的情況看,有的回答是家訓的問題,有的回答是家教的問題,有的回答是家風的問題。家訓、家教、家風三者之間從嚴格意義上講是有區別的。

  所謂家訓,是指家族或家庭對子孫後代立身做人等方面所立的規矩或告誡的話,比較籠統和概括,比如“誠信、孝順、進取、自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等。所謂家教,是指家長對子女立身做人等方面進行的教育,比較直接和零碎,比如“人不能懶惰”、“待人要有禮貌”等。所謂家風,是指在家訓的規範下,在家教的保障下,在全體族人或家人的共同踐行下,形成的一種家庭風尚,比較外在和獨特,比如“樂善好施”、“誠實守信”等。

  家訓在中國古代體現得比較明顯,那時社會教育不發達,教育手段也較為缺乏,加之人口流動受限,一姓以家族形式在一個地域居住的往往較多,一個家庭出現三世同堂、四世同堂甚至五世同堂並不鮮見。為加強對族人或者家人進行有效的行為管理或道德規範,族人(家庭)中年長者就要為本族(家)人制定家訓,寫於家譜中,懸掛於族祠或自家的中堂上,人人皆知,人人踐行,否則要受到家法的懲罰。家教具有直接性,即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須是直接接觸、面對面進行。家訓則可以間接傳承,即創立家訓的人沒有必要和被傳承的子孫面對面教授,可以中間接力傳承。

  中國古代出現不少有名的家訓,如《朱子家訓》、《章氏家訓》、《顏氏家訓》、《錢氏家訓》等,它們都是中國古代家庭(族)文化的傑出代表,也是中國古代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教在中國古代也相當出彩,因為那時候社會教育不甚發達,基礎教育都停留在私塾階段,高層教育不多,受教育的人很少,大多數人的思想還處於矇昧階段,人們思想的開化大多靠家庭教育來進行。這時的家庭教育侷限性很大,即興而起、即事而起,零打碎敲,基本上限於封建禮教的說辭。教育者不一定有文化,講出的道理也不一定多深刻,但它至少在那個時代是正確的,所以子女們都要聽取並遵照去做。

  古代中國出現了不少好的家教典型,比如孟母三遷、岳母刺字等。這些典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封建家庭教育的發展,加強了封建家庭教育在封建社會教育方面的輔助地位,促進了封建社會文化的進步。

  家風在中國古代是一個家族或家庭的“名片”。對於一個家族或家庭來說,能夠擁有一張真正的“名片”是件光宗耀祖的事。比如,一個家庭如果獲得了“樂善好施”的“名片”,那麼這個家庭的主人就會獲得一頂“大善人”的桂冠,家裡其他人也都會得到別人的尊崇,走到哪裡都會受到禮遇。家風不是自然形成的,好的家風都是由家族的人或者說家庭的人努力營造而形成的,其中可能付出了幾代人的心血。

  不管是家訓、家教還是家風,都需要家裡的長輩帶頭身體力行,所以古時多提倡上行下效、身教大於言教。

  家訓、家教、家風在任何情況下都與社會大環境分不開,因為家庭是社會的最小細胞,無時無刻不在受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和制約。如果社會政治清明、教育發達、風氣端正,家訓、家教、家風就好,否則就可能會發生偏逆。

  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們對於家訓、家教、家風並不十分關注,所以中央電視臺一提起這個話題立刻就在海內外華人中引起熱議。其實這也不奇怪,一方面在新思想解放浪潮的衝擊下,家訓等家庭文化一度被作為糟粕文化而剔除,人們不敢輕易提起。另一方面,隨著現代社會人口流動規模的擴大,加之家庭人口數量的減少,原來那種以家族或以大家庭形式居住的家庭迅速解體,家訓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作用和功能。再者,社會教育空前發達,不僅有各種學校教育,還有電視、廣播、電臺、報刊、網路等媒介的大眾教育,使家庭教育相形見絀。

  要真正培育好家訓、家教、家風文化,首先要搞好社會政治、社會教育與社會風氣,因為他們對家庭教育和風氣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如果社會政治、社會教育和社會風氣不好,家庭教育和風氣就很難遂人願,古今同理,現代尤甚。學校教育,還有電視、廣播、電臺、報刊、網路等媒介的大眾教育,使家庭教育相形見絀。

  要真正培育好家訓、家教、家風文化,首先要搞好社會政治、社會教育與社會風氣,因為他們對家庭教育和風氣的形成有巨大的影響和帶動作用。如果社會政治、社會教育和社會風氣不好,家庭教育和風氣就很難遂人願,古今同理,現代尤甚。

我們家風作文 篇3

  家風,是每一戶人家擁有的良好習慣。家風是每戶人家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優良傳統。每戶人家的家風都大有不同。有的家風是孝敬長輩。而我們家的家風是勤儉節約。勤儉節約是中國人的一種傳統美德。小到一個人,一個家庭,大到一個國家,都離不開勤儉節約四個字。

  記得有一次我把買回來的泡大珠放到水池裡,開著水龍頭,準備把它給泡大。而正當我站在一邊悠閒地聽著水龍頭嘩啦啦的聲音時,媽媽氣沖沖的聲音打破了家裡的平靜,:平時是怎麼教育你的,做人要講究勤儉節約,絕不能浪費,可是你現在節約到哪裡去啦?泡大珠放到一個塑膠瓶裡就行啦!你怎麼可以直接拿水龍頭衝呢?多浪費水呀!因為浪費水,我被罰面壁思過半小時,這件小事也讓我把勤儉節約的家風深深記在心裡。

  每次吃飯時,媽媽總是把剩菜放到自己面前,把好吃的、新做的菜放到我跟前。我對媽媽說:別老吃剩菜啦,吃新鮮的吧!說著我就往媽媽的碗裡夾了一大塊排骨。順手我就要把剩菜挪開,可媽媽卻毫不相讓地攔下了那盆剩菜。對我說:這菜又沒壞,不能浪費呀!於是我也受到了媽媽的影響,每次吃飯碗裡都不能剩飯,吃菜也不能光挑好吃愛吃的吃。

  我們的家風,勤儉節約,我願意把它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