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家風> 【精華】家風作文錦集8篇

家風作文

【精華】家風作文錦集8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風作文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家風作文 篇1

  你們知道我的家風家規嗎?如果不知道的話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我媽媽經常說:“你一定要報答祖國!”有一次,她竟然說:“咦,為什麼電視裡面的戰爭戲都沒有說一些關於愛護祖國的話。”我震撼了,我並不知道媽媽有這麼大的愛國精神,我為有這樣的媽媽驕傲!

  我們家有許多規矩,如:家務媽媽做、爸爸要工作、我要上好學……

  我們家的家規家風不錯吧!

家風作文 篇2

  我很想知道我家的家風是什麼?我去問媽媽,媽媽說:“每個人的家都有自己的家風,家風就是家規,是一家子的風氣。”它影響著我,告訴我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我的媽媽和爸爸很孝敬老人,她影響了我,讓我懂得了應該怎樣尊敬老人、孝敬老人。

  在我7歲的時候,我的奶奶生病住院了。我的爸爸媽媽聽到這個訊息,開著車,像閃電般的速度很快就到了醫院。爸爸媽媽慌慌張張的提著水果,來到奶奶的病房,推開門,著急地問:“媽,你沒事吧?”我奶奶說:“沒什麼大礙,就是有一點頭痛。”爸爸這才鬆了一口氣說:“那就好。”我的媽媽說:“媽,我給你帶來了你最喜歡吃的水果,我現在就去給你洗洗。”奶奶說:“我有點渴。”我爸爸飛快地跑過去,給我奶奶到了一杯熱水,遞給了奶奶。爸爸這才有空坐在椅子上休息。接下來的時間,爸爸陪著奶奶在病房裡聊天,天漸漸地黑了,我和媽媽才告別了奶奶回自己的家。

  “百善孝為先”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爸爸媽媽關心奶奶,這就是尊敬孝敬老人,這種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

家風作文 篇3

  春節期間,央視推出的家風街訪引起社會共鳴。“家風就是不許欺負老婆”,“家風就是教育孩子學好習,做好人”……老百姓用簡樸的言語詮釋家風的同時也向人們傳遞著一種向上、向善的正能量。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風體現著家人的價值追求和傳承,家風也是社會風氣、公民道德的源頭,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段記憶都是家風的載體,在生活點滴中影響著孩子的心靈,塑造著孩子的人格,從而帶動整個社會乃至整個國家的發展。

  家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人老師。有人形象地將父母比喻成青山綠水,給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毋容置疑,在我們身邊也有的父母表現出兩面性,讓孩子面對一些社會現象出現焦慮和困惑。春晚小品“扶不扶”以幽默的語言、滑稽的動作勾勒出面對跌倒的老人究竟應該選擇“扶”還是“不扶”的矛盾心情。“人倒了還可以扶起來,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了起來了!”在金錢和良知面前,我相信更多的人會選擇良知。同時也呼籲:面對人們為自己不受冤枉之災而置跌倒老人於不顧時,面對跌倒的道德,當社會無力扶起時,法律應該幫一把——讓好人有好報。

  作為六十年代出生的我,自小受家庭和父母的影響,把“勤奮、努力、勤勞、節儉、正直、和善”作為家風用來規範自己的行動和價值觀,並影響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我們夫婦雖然都是普通而平凡的'石油工人,但我們在崗位上兢兢業業,用努力和奉獻在平凡中詮釋人生的精彩。在視“分數”為至尊、唯恐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時,我們的觀點是尊重孩子的選擇、激發孩子的興趣,步入高中生活的兒子學習很緊張,可當兒子提出“要參加校學生會幹部競聘”時我們選擇尊重的同時提醒兒子要合理安排時間,妥善處理學習和活動之間的關係,一個學期下來,擔任學生會主席的兒子在搞好學校活動的同時也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電視前、餐桌旁,我們也曾談論一些熱點新聞和校園趣事,“在拔河比賽中**班因作弊導致兩班同學大動干戈”,“**班同學因談戀愛被開除”……有時我也會將群裡看到的“*男生在校遭女同學騷擾,成績下滑被父母誤認為談物件而離家出走”、“*女孩因討厭英語老師而罷課”等問題與兒子交流,“如果換成是你,你該如何處理?”“做為家長,我的觀點是……”站在不同的角度聊自己的觀點,在溝通中固化了平等、尊重的家風,增進了母子感情。

  “寒門家風好,少年早成才。”作為平凡而普通的我們,也許不能給予孩子豐厚的物質條件和寬泛的人際關係,但我們會努力將父輩的優良家風傳承下來,讓它成為一種潛在的、無形的力量影響並引領孩子健康成長。

家風作文 篇4

  家風是什麼?家風,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我們中華民族5000多年的燦爛文化孕育了許多優良的傳統;家風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我家的家風是:文明、守時。

  做人,肯定要做一個文明的人。記得小時候,我一邊吃著路邊賣的西瓜一邊走在大街上。我吃完便隨便扔在地上。媽媽一轉頭便看到這一幕,馬上將我扔在地上的西瓜皮撿起來扔進了垃圾桶,並對我教育到:“你怎麼可以這麼做呢?”我十分不解的看著媽媽說道:“怎麼了嗎?”媽媽似乎有些生氣,但又繼續說:“你這樣不僅會讓人摔倒,還會破壞環境,讓環衛工人更辛苦。”我在一旁聽著,意識到是我做錯了。媽媽又對我說:“孩子啊,你還記得吧,前幾天你在玩的時候撞到了桌子。要是踩到西瓜皮摔倒了可比這還痛哦。”我摸了摸我的傷口,還記憶猶新。這時,媽媽對我說:“下次一定不能這樣做了哦。”我重重地點了一下頭,發誓絕不會再做傷害別人的事了。

  經歷了這件事,我又想起了以前吃的那些苦頭,便不敢再犯。後來我和朋友在外面玩,最後一口水被我倒進嘴裡,剛想把礦泉水瓶隨手一扔,又想起了媽媽對我說的話,看看路邊辛苦工作的環保工。我還是扔進了垃圾桶,還順便提醒了一下朋友:“你待會吃完可別亂扔。”

  家裡人除了教我如何做一個文明的人,還教我做一個守信的人。他們說只有這樣,別人才會喜歡和你一起玩。

  我第一天去小學報道時,因為我的賴床差一點就遲到了。時間飛快的過著,媽媽一把把我從床上拖起來,先拉我去洗手間給我洗了一把臉,我是徹底醒了。我們就像敢死隊一樣,我們帶上早餐就上路了。在路上,媽媽對我說:“寶貝,媽媽告訴你,做人呢要守時。你想想如果你和別人約好時間出去玩,而你卻錯過了時間,別人會高興嗎?說不定下次就不和你玩了。”我好像體會到了這個後果,想著下次不敢這樣了。久而久之,每當和別人約定好時間我定會提前一點到。平常上學也是,即使是寒冷的冬天,我也不會賴床,會提早起來。現在我很少遲到了,我想這都多虧了媽媽的教導。現在,爸爸媽媽沒有在家的時候,我也會設好鬧鐘準時起床,不會讓自己遲到。

  一個好的家風,能出人才,為社會做貢獻;一個差的家風,出的是敗類,只會讓家裡丟臉。好家風就是好的基礎,讓我們在以後的路上更易過。

家風作文 篇5

  今天,我認識了一個新詞“家風”,很多人都在討論家風是什麼,老師說:“家風是一個家的全貌,是在自己家好家風的基礎上認識別人家的優良美德,家風就是做善事不求回報;家風就是為人老實不幹壞事;家風就是小小舉動創美德;家風就是常做好事無怨無悔;家風就是心中有家心中有國。”

  現在,我與大家聊聊我自己家的好家風,“做事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要用積極向上的陽光心態去面對重重困難,待人有禮貌。”

  首先,在勤勤懇懇方面,我的外公是一個好例子。我的外公是一個農民,他不管颳風下雨都要去田裡種菜收割,他勤勤懇懇從不叫苦叫累,其次在陽光心態方面,爸爸是我的榜樣,雖然他工作繁忙,但是不管他工作再忙,也不會愁眉苦臉,總會積極面對。他告訴我陽光是開朗,渴望,我們只有自信、豁達、自尊自愛,才能擁有陽光,它是一種樂觀的品質,它會引導我們戰勝挫折!還有在待人有禮貌方面,我跟爺爺學。爺爺是生意人,每次與生意夥伴打電話時總會送句祝福語。他這樣教導我,我國素來以“文明之邦”著稱,一句名言說的好:“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是呀,如果一個人不講文明禮貌就難以生活下去,做一件事沒有好的文明禮貌就不成功,即使是一個國家沒有文明禮貌就不會安寧。

  家風是一個家的面貌,是一個家的精神,我要牢記長輩告訴我的好家風。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一定做到講文明禮貌,做一名合格的好學生。

家風作文 篇6

  家風,到底是什麼?

  家風又稱為門風,家風其實就是在家庭裡形成一個統一的道德標準。所以說,一個良好的家風可以幫助在家庭中的成員更好地學習一些人生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家風,是勤勞、節儉、愛國、自強、敬業、誠信、友善、謙虛、禮讓??家風的含義包羅永珍,似乎很難說清楚它具體是什麼。但它所表現出來的又是清晰的,是可見的。

  古人云,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謂“齊家”,也可以稱之為“治家”。而“治家”的中心環節便是教育家人,進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就是培養良好家風, 它奠定了一個人的品格基礎。家風是傳承,家風連黨風,家風匯國風。 每個人記憶深處,都有一個關於家風的記憶。它可能是一句話,一個故事,一段經歷,甚或是一位影響你人生的長輩??

  說起家風,爺爺給我講了個他們時代的故事,在我爸爸和我爸爸兄弟都很小的時候,由於社會正處於貧窮時期,食物極度匱乏,我的爺爺要養活好幾個孩子,更是難上加難,爺爺經常早出晚歸,才能勉強餬口,別說吃好的了,能有點填肚子的食物就不錯了,爺爺說,現在的孩子不知道啥叫餓,爺爺那會不知道啥叫飽,奶奶常常為了讓爸爸和他的兄弟們能多少補充點營養,會把攢下的白麵給他們吃,自己吃的是粗糧,在那個時代裡,白麵可是奢侈品,有一次,爸爸問奶奶,你怎麼不吃白麵呀?奶奶對他的孩子說,我胃不好,不愛吃白麵,吃了不舒服,給你們吃!爸爸和他的兄弟們那會太小了,不會理解奶奶的意思的!最後奶奶因為天天吃那些粗糧,得了胃癌去世了,後來爸爸和他的兄弟們知道了那句話的真相!爺爺講完這個故事後,我眼睛溼潤了,我理解了愛怎麼樣傳承的,無私的愛無關歲月苦難,無關時間空間!

  聽完這個故事,我也想起了在自己成長歲月裡發生在身邊的家事,讓我逐漸得領悟了自己家的家風。這些年每年三十兒,爸爸都會去邀請一個人過年的左右鄰居,親朋好友,即使陌生人,會真誠的把他們邀請到家裡來一起過年,我很是不理解,大過年的,本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不是家人坐在一起好像不自在,爸爸最後看出了我這點想法,他告訴我“在一起圖個熱鬧,多雙筷子的事,人要有愛心”

  隨著歲月的積澱,越來越理解爸爸的話,不管在哪裡,不論做什麼工作,一定要心中有愛,相信愛是可以傳遞的,就像我家每年三十兒都有不是家人的親人來我家吃飯,和他們一起微笑,碰杯,已經成了一種習慣,今年也不例外!

  後來我又問媽媽,我家的家風是什麼?媽媽因為不善言語,並不能準確表達她的理解,但是媽媽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印在我成長的記憶裡,媽媽在家總是全家第一個起床的人,睡的總是最晚的一個,爸爸上班,我上學,她總是按時給我們做好每一頓飯,從來不會怨言,不會煩惱,每一次她都是全家最後一個吃飯的人,她的淳樸、善良多少植根在兒女的心裡。

  聽完那個時代的故事,回憶起成長中的事,我逐漸理解了我們的家風是什麼,奶奶用有限的生命詮釋了無私的愛,並把愛傳遞給我了我的爸爸,爸爸和媽媽用行為教導我們做一個善良的人,傳承那歲月沉澱下來的精神之光!

  “儉以養德,德由儉來”,把樂於節儉作為培育良好家風的行為準則。崇尚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古代,就有“勤於持家,儉以養德”之說。節儉,是一種生活態度和價值取向,是一種催人奮進的精神力量,唯有從小就接受艱苦樸素、勤儉節約的教育,才能真切懂得“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防止產生優越感,自覺克服驕嬌氣。節儉既是一種美德,也是個人健康成長的護身法寶。現實中,有的黨員幹部就是從追求奢侈生活開始,逐漸走上違紀違法道路的。要自覺遠離奢侈欲的誘惑,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思想,不僅自己要以儉為榮,還要讓子女過過窮日子、苦日子,使他們真正把節儉作為一種意識,嵌入靈魂深處,作為安身立命之本,成為生存智慧的理性選擇。

  “堂前教子,枕邊教妻”,把嚴於管教作為培育良好家風的重要環節。家庭給人以歸屬感,成為人們內心情感最柔軟的一部分。正因為此,家庭容易成為人性弱點的避風港,原則易在親情面前變通,底線易在親情面前突破。對家屬子女管理不嚴,常常導致家庭不幸。黨員幹部要自覺把好作風貫穿於家庭生活之中,經常向家人宣傳政策法規,幫助他們劃清是非、美醜、榮辱的界限,對枕邊風善而從,惡而棄;對子女的不正當要求,要堅決予以拒絕。同時,“身教重於言教”,要求子女家庭和睦,自己首先要感情專一;要求家人潔身自好,自己首先要遠離低階趣味。只有這樣,才能把家庭打造成一個追求進步的家庭,一個經得起風浪考驗的家庭,一個和諧幸福的家庭。

  奉獻是什麼?可能就是給予吧,因為把愛、財富、知識、貢獻無私地、毫不保留地拿出來奉獻人類、社會、國家,造福於民,用之於民。父母為孩子奉獻真誠的愛心,社會各界人士向貧困災區捐獻財物也是一種奉獻精神;科學家、發明家、教師和各個行業人士奉獻出他們的知識和力量,英雄們甚至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貢獻了自己的可貴的生命,等等這些都是一種奉獻精神。世上有很多種愛,有的是無微不至的愛,有的是博大精深的愛??而奶奶、爸爸、媽媽給的愛卻是最樸實的、最真誠的。

  希望家家戶戶都能夠形成一個良好的家風,讓家風幫助我們學會做人的道理,在社會中形成良好的風氣!

家風作文 篇7

  我們家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雖然沒有成文的家訓,但每個人都恪守勤儉節約的家風,爺爺奶奶就是我們家的“節儉標兵”。平時,吃完飯總會剩下一些飯菜,爺爺奶奶就會把那些飯菜留下來,下次再吃。而且,每次我吃完飯,他們會叫我把碗裡星星點點的米粒吃下去。一次,我問奶奶:“奶奶,你為什麼要把那些飯菜留到下次吃呢?涼了也不好吃了。”奶奶笑著說:“涼了,熱一下就行了,這些飯菜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種來的,我們不能浪費。”

  爸爸也傳承了爺爺奶奶的好習慣。一次,爸爸工作回來時我們發現他的褲子被刮破了,變髒了。媽媽說:“重新買一件吧!”爸爸說:“不用了,只要把那些剪掉就可以了,而且還涼快。”說完,我和媽媽都笑了,覺得這個辦法還挺不錯的呢!

  他們的一言一行都薰陶感染著我,讓我也漸漸養成了勤儉節約的好習慣。每次看完電視,我都會把電源關掉。一看見水龍頭沒關,我就會上前擰緊它,並勸告小夥伴們:“如果不節約用水,我們的眼淚將是最後一滴水。”在學校裡,我變成了同學們眼中的“勤儉小標兵”,我也很喜歡這個稱號!

  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我們要從身邊的點滴做起,慢慢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並把它發揚光大。

家風作文 篇8

  每個家都有屬於自己家的家風、家訓,要說起我家的家風、家訓,那可就要跟我小時候的幾件事有關了。

  從我懂事起,媽媽就告訴我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勤學,意思就是要好學,奮發學習;其次是上進,要不斷地上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我能行;然後是誠實,不誠實的人,哪會讓別人信任你,依賴你呢;最後是善良,沒有一顆善良的心,只有一顆狹小的心,怎麼為別人著想?怎麼會在別人有困難時去幫助他呢?

  五歲時,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了。但是吃飯很挑食,不是挑肉就是挑菜,而且還常常剩飯。並且我洗手時,每次洗一次,就要浪費半盆水,洗完後水龍頭也不關,白白的浪費了很多水。媽媽知道了我這兩個不好的習慣以後,對我說:“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所以以後就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再剩飯了,並且要節約水資源。”從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勤儉節約”。

  過年時,我到爺爺家去拜年。向爺爺說了聲“新年快樂”。爺爺從口袋裡掏出了一個紅包,放在我手上,並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孫子啊!你已經六歲了,明年你就要上一年級了。我要告訴你三句話,第一句話是尊敬長輩,無論你將來走到了哪兒,你看到長輩都要有禮貌,尊敬長輩;第二句話是孝順父母,父母將你帶到了世上,並養育了你。長大你一定要報答他們,孝順他們;第三句話是自強自立,將來你無論做什麼工作,都不要依賴別人,靠著自己的實力工作,還要安於現狀,勤奮進取。這就是我對你的期望,希望你時時刻刻地記住。”

  又過了一年,我要上小學了。我們坐下來打算開個家庭會議。爸爸說:“今天的內容就是討論家風、家訓。目的就是想讓你上學後能約束自己管好自己。”我們討論了很久,才確定下來。

  我的家風就是勤學、上進、誠實、善良。

  我的家訓則是尊敬長輩、孝順父母、自強自立。

  上學以後,我感覺家風、家訓無時無刻不在鞭策著我,使我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進取,揚帆遠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