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清明節> 關於清明見聞作文

清明見聞作文

關於清明見聞作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透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清明見聞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清明見聞作文1

  大家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但這個清明卻是個大晴天,本來應該是踏青的好時節,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

  早在一週前,我們就和小夥伴兒約好了去銅梁採茶,爬山,吃農家飯的活動。今天一大早,我們先去天星橋接了李欣瑤和她的媽媽就按計劃出發了。

  起先,我和李欣瑤在車子裡談笑風生,玩得不亦樂乎,感到窗外的一草一木都在朝我們微笑,向我們招手。過了一會兒,當車子來到雙碑路段,前面的車子變得越來越多,我們的車速也變得越來越慢,我們的車子在那兒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導航突然建議我們切換路線。朝歌樂山一個不知名的國道上走。媽媽疑惑了說:“我們應該還是從雙碑走吧?”我趕緊附和道:“當然了,這條路我們熟悉,貿然轉變線路,萬一又像上次210國道那樣呢?”

  欣瑤媽媽也說:“還是走雙碑吧!”最後我們堅持原有路線,走向了雙碑。那汽車像蝸牛似的向前爬,終於我們看見了曙光,在雙碑隧道入口處,警察叔叔的執勤使我們衝破了封鎖線,車子越來越快,我的心隨著車子的速度越來越開朗。汽車在大學城的公路上飛奔,欣瑤媽媽愉悅的說:“么兒們,我們大概再過一個小時就能到達目的地了。”我暗自歡呼雀躍起來,但好景不長,在距離上高速二點八公里處,車子又慢了下來,最後乾脆停了下來。我們的車,進入了一條前不見頭後不見尾的長龍,四車道的公路上密密麻麻地塞滿了各種各樣的車,整個公路已經變成了一個大型停車場。

  導航裡不時傳出的空洞的聲音聽起來令人發麻,總是播報前方擁堵路段,預計通行時間40分鐘。我著急地開啟車窗,把頭伸出窗外,向外看,幾乎還有十萬八千里遠呢!我怕無法去銅梁而感到萬分焦急,過一分都是煎熬,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最後不爭氣的流了下來。大家都安慰我,說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我慢慢平復下心情,止住眼淚。時間已經到11:30了,導航仍舊說還需40分鐘,而我們只走了不到500米,媽媽說實在不行就去大學城,因為在去銅梁也不知道還有多久。李欣瑤說:“不如去龍湖時代天街吧!”這句話提醒我們,於是我們轉變路線,去了龍湖時代天街玩兒。

  我透過這次堵車,感受到我們的人生就猶如這條馬路,我們要明確方向是左或者右,如果遇到坎坷就要取捨,取捨後一定會看到別樣的風景。

關於清明見聞作文2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節,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隋唐年間(581-907年)踏青掃墓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初一寒衣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春遊(古代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xx多年曆史。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借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清明時節的特殊氣氛。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風俗,如古代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視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已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即使到現在,清明節祭祀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清明節的習慣是非常豐富有趣的,出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到,我全家人在一起,去祭祀祖先,祭祀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我還買一些祭祀祖先要用的東西,比如:紙錢、香、水果、酒。我從竹籃裡拿出祭品,把紙錢燒,用火點燃香,把準備好的酒與水果放在旁邊,然後放聲說:“爺爺,奶奶,拿錢來吧!”一定保佑我家和萬事興。燒的紙錢像蝴蝶那樣飛起來。臨走時,我在墳頂上培上幾鍬土,在墳旁邊栽上一棵樹,帶著輕鬆和慰藉離開祖先的墓地。

  現在,每逢清明節的時候,我這裡的老百姓依然保持著這裡的民風民俗,掃墓,踏青,盪鞦韆這些活動還在繼續。清明節是個獨具特色的節日。它講永遠流傳於世。

關於清明見聞作文3

  每年的4月4日、5日、6日,太陽到達黃經15度時為清明節。此時在二十四個節氣中,即使氣節又就是節日的只有清明。清明節的名稱與此時天氣物候的特點有關。

  西漢時期的《淮南子.天文川》中說︰“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清明風”即清爽明淨之風。《歲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之時”皆清潔明淨之時。故謂之清明。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說“三月節,……物質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此時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氣清澈明朗,萬物欣欣向榮之意,“滿階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佳節清明桃李笑”,“雨足郊原草木桑”等名句,正式清明時節天地物候的生動描繪。

  雖然作為節日的清明在唐朝才形成,但作為時序標誌的清明解氣早已被古人所認識,漢代已有了明確的記載。

  清明節就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不僅就是人們祭奠祖先、先人的節日,也就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更就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催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清明節就是幾乎所有春季節日的綜合與昇華,清明節也就就是有了更加豐富的文化內涵。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心土,折幾隻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就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就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這一天,我和我的家人去給我的奶奶上墳,我們買了一些水果、紙錢和鞭炮,我們在去的路上看見有的人手裡拿著許多上墳的東西。三五成群的來到自己家的墓地,給自己的親人上墳,我們到了那裡先燒香,再燒紙放鞭炮,我們用這種方法來寄託我們的哀思,之後我們還要給死去的親人去掃墓,把掃墓掃的乾乾淨淨的好讓親人看到把她的墓掃的很乾淨。她一定會高興的,我們上完墳回來的時候看見路上還就是人山人海的。

關於清明見聞作文4

  花兒紅了,草兒綠了,楊樹柳樹開花了,春天來了。有一句詩說:“清明時節雨紛紛”可是今年的清明陽光普照,太陽暖洋洋地曬在身上,我們全家準備在今年的清明去踏青!

  我們收拾好行李,出發了!我坐上了爸爸的車,興高采烈的向目的地進發。一路上,往窗外看,我看見了很多小樹苗和柳樹,小樹苗的枝頭上已經冒出了嫩綠的小嫩芽,好像在告訴我們一件事:春天來了!柳樹姐姐的辮子上也已冒出了綠色的小葉子,她們揮動著美麗的辮子,好像也在告訴我們同一件事:春天來了!春天的美景真美麗,看著春天的美景,一會兒就到了目的地的附近了。我伸出頭看了看,發現眼前一片青蔥翠綠,那是小草嗎?不對,那是小麥。小麥現在是綠色的,到五月底就能收穫了!猛然一看這些小麥,還真像一片大草原!

  時間不早了,該吃中午飯了,我們來到了一個飯店,是一個農家樂,我看見這裡有釣魚的`,我就讓爸爸租了一個魚竿,一些魚食,來到池子邊去釣魚了。我很害怕,害怕釣到魚之後我提不起來魚,所以我讓爸爸陪著我。過了一會兒,爸爸走了,留下我和我弟弟釣魚,我們兩個人一起拿著魚竿,釣了好半天,也沒釣上一條魚出來。“吃飯了!”奶奶大喊一聲,我們趕緊收起魚竿,去吃飯了。

  菜上來了,大家都狼吞虎嚥,可是我心裡還是惦記著釣魚,只把三塊兒饃和一些菜吃下去了,然後其他的都沒有吃。就急匆匆的跑去釣魚了。

  我釣了半天還是沒有釣上來一條魚,時間快到了。我們還有急著去玩兒呢!

  我們目的地到了,我高興極了,因為嬸嬸要帶我們去爬山,我們看見了我們要爬的山,我都快被嚇死了,我們要爬的山沒有一點臺階,都是陡峭的山坡,嬸嬸帶著我們一步一步的上,我走著走著都變成爬著了,爬到了半山腰,我實在不敢上了,大家都一步一步的向山腳原路返回。這可真嚇人啊!我們看見下面有一條小溪,小溪旁邊還有臺階,我們就順著臺階下到小溪跟前了。我一看,真好玩兒,便在小溪的溪水裡洗起了手,還照了幾張相,我們又看見還有更我的地方,就有轉移陣地了。就這樣,我們一共轉移了三次,終於找到了一個稱心如意的地方。我和二爸開始撿上面的石頭,直到快回家了,我們才戀戀不捨得離開了這裡。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著哪裡是多麼的好玩兒,真想讓時間倒轉,再去玩一次!

關於清明見聞作文5

  清明節即將的時候,我們週六、周天上學沒放假。我問母親這周為什麼這麼特殊,週六、周天要上課,連休息的時間也沒有。可是母親告訴我這隻上兩天學,其實週一、週二、週三要放三天假。我驚訝的哇了一聲!母親說這下你高興了吧。

  我這三天假過的非常好,第一天母親回老家上墳了,家裡只剩我和父親了,因為姐姐也去上學了,其實那天我也不是沒課,而是課外興趣班。我早上起床玩了一會,就去上課了,因為母親回老家上墳去了,因此我和父親只好坐公交車去上課,上完課我和父親準備回家,正走了,父親告訴我今天的舞蹈課不上了,而且父親還是笑對我說,其實是真的。我以為是父親和我開玩笑了,可是回到家母親正在看電視,我上完廁所,父親和母親在一起看電視,見母親還不急帶我去上舞蹈課,我就問母親,什麼時候帶我去上舞蹈課呀!母親說,舞蹈老師生病了,今天不去上課了。原來父親說的是真話!

  清明節這天,閒沒事。母親帶我去公園尋找春天。

  我們一走進公園就看到一棵茂盛的玉蘭花,滿樹白色的花朵爭相怒放,整個樹枝都被白色的花朵淹沒了,就像一把開啟的白色花傘一樣。

  接我們又被桃花吸引。玫紅色的桃花,鮮豔的不能再鮮豔了。每一個枝頭都盛開玫紅色的花朵,真有一種“千朵萬朵壓枝低”的感覺。引來許多遊客來賞花、拍照。在河邊背陰處,一株桃樹含苞待放。紅色的花苞像一顆顆紅色的珍珠掛滿枝頭,我更喜歡滿樹的紅珍珠。

  我們又去尋找櫻花,可它已經開敗了。因為前幾天櫻花正盛開的時候下雨,漂亮花朵被雨打下落了滿地,鋪在地上就像給綠色的草地蓋了一層粉色的被子,格外漂亮。

  紫藤花,它非常特別和其它花都不一樣,其它花是五個花瓣,只有紫藤花沒花瓣,它長的像洋槐花的果實一樣;它長的方式也非常特別,其它花是長在枝頭,而它是樹幹上冒出來的一簇一簇的。這些一簇簇紫色的花把樹枝包裹的嚴嚴實實,像有人給樹枝穿上了紫色的花衣服。

  我還發現山坡上,大樹下有一種不知名的小草。它悄悄地在那裡生長,開出非常小非常小的藍色的花朵。遠遠望過去,藍色的小花朵像綠色地毯上的星星,星星點點的真漂亮呀!

  我找到春天了,春天在盛開的花朵裡,因此春天才這麼漂亮!

關於清明見聞作文6

  這個清明節,我成熟了,我親愛的大哥,一個善良仁義寬容的大哥得了不治之症,我不再是一個無憂無慮的人了,因為我已人到中年,大哥你放心吧,我會幫助你照顧好嫂子和孩子的,過去我就象一個執拗的孩子,都是依靠著您這棵大樹。

  此時我不知道怎樣安慰病中的大哥,和堅強的嫂子,可是就在那一瞬間我成長了,我感悟到了人生的寶貴,我許下了一個小小的願望,輕輕的,虔誠的,那就是老天爺再多延續大哥的生命吧!

  其實我是一個脆弱的人,每每面對困難,我特別想找一個地方冬眠起來,等到困難過去的時候再醒來。

  可這一次的噩耗讓我成長了,人的一生,來去匆匆。我們在親人的歡聲笑語中誕生,又在親人的悲傷哭泣中離去。我們無法決定自己的生與死,但我們應慶幸自己擁有了這一生。人生就要經歷生與死的考驗,珍惜生命,珍惜身邊的每一位親人朋友,我們都希望自己有個幸福的家,每天都是個快樂的人。但在生活中,不是一切都盡人意,每天我們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煩惱。人活一輩子,會遭遇多少無可奈何的事,邂逅多少恩恩怨怨的人。可是想到人不就這麼一輩子嗎,有什麼好看不開的?人世間的煩惱憂愁,恩恩怨怨幾十年後不都煙消雲散了,還有什麼不能化解,不能消氣的呢。每個人都是天使,只是你願意不願意開啟那潔白的翅膀。當愛的時候就愛吧,沒有什麼值得害羞和憂傷。錯過的悔恨會在心頭堆積成苦悶的牢籠,即便是無疾而終,即便是獨角戲一場,總好過沒有舞臺,人生從來沒有真正的閃亮吧。

  我經常說,生命就是光和影的重疊,理和象的交錯而已,人生很多時候是躲在萬花筒的後面看自己,那是別有一番丰韻的田地。

  我們要做的只是愛自己一點,再多愛一點,不輕易承諾,也不要放棄,堅持下去,也許就會看見峰迴路轉時最美麗的風景。

  擁有健康的體魄,在快樂的心境中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完全地實現自身價值,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就象此刻,我懷著感恩的心情敲擊我的鍵盤,我希望有那麼一個瞬間,我們可以同時感受一起分享這來自生命的珍貴饋贈,這種饋贈就是用感恩的心去面對那些好的,不好的,傷心的和希冀的,你總會發現,值得珍惜的東西原來是那麼多,就如同是一個即將離開家的人,忽然也會發現,即便是破瓦殘垣的四壁,也有手指可以觸控的溫度。

關於清明見聞作文7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節,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習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907年)踏青掃墓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初一寒衣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xx多年曆史。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借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時節的特殊氣氛。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風俗,例如古代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視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已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即使到了現在,清明節祭祀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清明節的習慣是非常豐富有趣的,出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到了,我們全家人在一起,去祭祀祖先,祭祀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我們還買了一些祭祀祖先要用的東西,譬如:紙錢、香、水果、酒。我們從竹籃裡拿出祭品,把紙錢燒了,用火點燃香,把準備好的酒與水果放在旁邊,然後放聲說:“爺爺,奶奶,拿錢來吧!”一定保佑我們家和萬事興。燒了的紙錢像蝴蝶那樣飛起來。臨走時,我們在墳頂上培上幾鍬土,在墳旁邊栽上一棵樹,帶著輕鬆和慰藉離開了祖先的墓地。

  現在,每逢清明節的時候,我們這裡的老百姓依然保持著這裡的民風民俗,掃墓,踏青,盪鞦韆這些活動還在繼續。清明節是個獨具特色的節日。它講永遠流傳於世。

關於清明見聞作文8

  清明節即將的時候,我們週六、周天上學沒放假。我問母親這周為什麼這麼特殊,週六、周天要上課,連休息的時間也沒有。可是母親告訴我這隻上兩天學,其實週一、週二、週三要放三天假。我驚訝的哇了一聲!母親說這下你高興了吧。

  我這三天假過的非常好,第一天母親回老家上墳了,家裡只剩我和父親了,因為姐姐也去上學了,其實那天我也不是沒課,而是課外興趣班。我早上起床玩了一會,就去上課了,因為母親回老家上墳去了,所以我和父親只好坐公交車去上課,上完課我和父親準備回家,正走著了,父親告訴我今天的舞蹈課不上了,而且父親還是笑著對我說,其實是真的。我以為是父親和我開玩笑了,可是回到家母親正在看電視,我上完廁所,父親和母親在一起看電視,見母親還不著急帶我去上舞蹈課,我就問母親,什麼時候帶我去上舞蹈課呀!母親說,舞蹈老師生病了,今天不去上課了。原來父親說的是真話!

  清明節這天,閒著沒事。母親帶我去公園尋找春天。

  我們一走進公園就看到一棵茂盛的玉蘭花,滿樹白色的花朵爭相怒放,整個樹枝都被白色的花朵淹沒了,就像一把開啟的白色花傘一樣。

  接著我們又被桃花吸引。玫紅色的桃花,鮮豔的不能再鮮豔了。每一個枝頭都盛開著玫紅色的花朵,真有一種“千朵萬朵壓枝低”的感覺。引來許多遊客來賞花、拍照。在河邊背陰處,一株桃樹含苞待放。紅色的花苞像一顆顆紅色的珍珠掛滿枝頭,我更喜歡著滿樹的紅珍珠。

  我們又去尋找櫻花,可它已經開敗了。因為前幾天櫻花正盛開的時候下雨,美麗花朵被雨打下落了滿地,鋪在地上就像給綠色的草地蓋了一層粉色的被子,格外漂亮。

  紫藤花,它非常特別和其它花都不一樣,其它花是五個花瓣,只有紫藤花沒花瓣,它長的像洋槐花的果實一樣;它長的方式也非常特別,其它花是長在枝頭,而它是樹幹上冒出來的一簇一簇的。這些一簇簇紫色的花把樹枝包裹的嚴嚴實實,像有人給樹枝穿上了紫色的花衣服。

  我還發現山坡上,大樹下有一種不知名的小草。它悄悄地在那裡生長,開出非常小非常小的藍色的花朵。遠遠望過去,藍色的小花朵像綠色地毯上的星星,星星點點的真漂亮呀!

  我找到春天了,春天在盛開的花朵裡,所以春天才這麼美麗!

關於清明見聞作文9

  中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兩千五百年的歷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節重節,因為清明及寒食節的日期接近,民間漸漸將兩者的風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間(581-907年)踏青掃墓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又稱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初一寒衣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風俗。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0xx多年曆史。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風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借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時節的特殊氣氛。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風俗,如古代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視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已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即使到了現在,清明節祭祀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風俗仍很盛行。清明節的習慣是非常豐富有趣的,出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樂,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清明節到了,我們全家人在一起,去祭祀祖先,祭祀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我們還買了一些祭祀祖先要用的東西,比如:紙錢、香、水果、酒.....我們從竹籃裡拿出祭品,把紙錢燒了,用火點燃香,把準備好的酒與水果放在旁邊,然後放聲說:“爺爺,奶奶,拿錢來吧!”一定保佑我們家和萬事興。燒了的紙錢像蝴蝶那樣飛起來。臨走時,我們在墳頂上培上幾鍬土,在墳旁邊栽上一棵樹,帶著輕鬆和慰藉離開了祖先的墓地。

  現在,每逢清明節的時候,我們這裡的老百姓依然保持著這裡的民風民俗,掃墓,踏青,盪鞦韆這些活動還在繼續。清明節是個獨具特色的節日。它講永遠流傳於世。

關於清明見聞作文10

  清明節即將的時候,我們週六、周天上學沒放假。我問媽媽這周為什麼這麼特殊,週六、周天要上課,連休息的時間也沒有。可是媽媽告訴我這隻上兩天學,其實週一、週二、週三要放三天假。我驚訝的哇了一聲!媽媽說這下你高興了吧。

  我這三天假過的很好,第一天媽媽回老家上墳了,家裡只剩我和爸爸了,因為姐姐也去上學了,其實那天我也不是沒課,而是課外興趣班。我早上起床玩了一會,就去上課了,因為媽媽回老家上墳去了,所以我和爸爸只好坐公交車去上課,上完課我和爸爸準備回家,正走著了,爸爸告訴我今天的舞蹈課不上了,而且爸爸還是笑著對我說,其實是真的。我以為是爸爸和我開玩笑了,可是回到家媽媽正在看電視,我上完廁所,爸爸和媽媽在一起看電視,見媽媽還不著急帶我去上舞蹈課,我就問媽媽,什麼時候帶我去上舞蹈課呀!媽媽說,舞蹈老師生病了,今天不去上課了。原來爸爸說的是真話!

  清明節這天,閒著沒事。媽媽帶我去公園尋找春天。

  我們一走進公園就看到一棵茂盛的玉蘭花,滿樹白色的花朵爭相怒放,整個樹枝都被白色的花朵淹沒了,就像一把開啟的白色花傘一樣。

  接著我們又被桃花吸引。玫紅色的桃花,鮮豔的不能再鮮豔了。每一個枝頭都盛開著玫紅色的花朵,真有一種“千朵萬朵壓枝低”的感覺。引來許多遊客來賞花、拍照。在河邊背陰處,一株桃樹含苞待放。紅色的花苞像一顆顆紅色的珍珠掛滿枝頭,我更喜歡著滿樹的紅珍珠。

  我們又去尋找櫻花,可它已經開敗了。因為前幾天櫻花正盛開的時候下雨,美麗花朵被雨打下落了滿地,鋪在地上就像給綠色的草地蓋了一層粉色的被子,格外漂亮。

  紫藤花,它很特別和其它花都不一樣,其它花是五個花瓣,只有紫藤花沒花瓣,它長的像洋槐花的果實一樣;它長的方式也很特別,其它花是長在枝頭,而它是樹幹上冒出來的一簇一簇的。這些一簇簇紫色的花把樹枝包裹的嚴嚴實實,像有人給樹枝穿上了紫色的花衣服。

  我還發現山坡上,大樹下有一種不知名的小草。它悄悄地在那裡生長,開出很小很小的藍色的花朵。遠遠望過去,藍色的小花朵像綠色地毯上的星星,星星點點的真漂亮呀!

  我找到春天了,春天在盛開的花朵裡,所以春天才這麼美麗!

關於清明見聞作文11

  今天是清明節,為了拜祭祖先,我跟爸爸媽媽回到老家,一路上陽光燦爛,春風暖暖,可是爸爸似乎不怎麼開心,我就不敢太那麼樂呵。小心翼翼地跟著爸媽後面走,突然爸爸問我:“聰聰,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我搖搖頭,爸爸給我講開了:

  古代的時候,人們就認為,清明節即起始於節氣。漢代劉安所著《淮南子》稱:“春分後加十五日指乙則清明風至。”這清明風至之時正值陽春三月,故有“三月節”之稱。後來,《歲時百問》一書曾做解釋:“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顯而易見,清明節是因它所處的時令,在光照、氣溫、降雨等各方面俱佳而得名。後來,皇帝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把這天叫做寒食節(就是今天的清明節)。久而久之,清明節就成為了拜祭祖先的日子,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說話間,不知不覺就到了爺爺奶奶的墓地前,墓地坐落在一片開滿油菜花的田地裡。背面是高高的土坡,土坡旁邊有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河,河岸上一排垂楊柳隨著春風輕舞,偶爾有幾隻小鳥忽的一下飛走又忽的一下飛來,給寂靜的墓地帶來一絲活力……

  來到墓旁,只見整個墓地雜草叢生,一塊石頭碑上刻著爺爺奶奶的名字、出生及其逝世的時間,我算了一下,爺爺和奶奶年紀輕輕地就去世了,聽爸爸講爺爺奶奶是十分勤勞善良的農民,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節約來的錢供給爸爸唸書,自己有病了捨不得看,當爸爸剛剛參加工作,日子剛剛好起來,本該享福了,卻不幸得了重病去世了……看到眼前的景象,我的心情變得沉悶起來,難怪杜牧在詩中說“路上行人慾斷魂”,爸爸跟媽媽不聲不響地拔著墓上的野草,我默默地拔著……雖然我沒有見過爺爺奶奶,但是兩行思念傷心的淚水還是不爭氣的流了下來……

  雜草清理乾淨了,爸爸點上了紙錢,紅紅的火焰映紅了爸爸的臉,爸爸凝視著一張張寄託哀思的紙錢在火中發黃,捲起,變灰……臉頰上流下了不知是淚水還是汗珠。我默默地跪在地上恭恭敬敬地給爺爺奶奶磕了三個頭,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給爺爺奶奶爭氣,不讓他們的辛勞白費……

  今年清明時節雖然沒有雨紛紛,但是路上行人一樣欲斷魂……

關於清明見聞作文12

  清明節即將的時候,我週六、周天上學沒放假。我問媽媽這周為什麼這麼特殊,週六、周天要上課,連休息的時間也沒有。可是媽媽告訴我這隻上兩天學,其實週一、週二、週三要放三天假。我驚訝的哇一聲!媽媽說這下你高興吧。

  我這三天假過的很好,第一天媽媽回老家上墳,家裡只剩我和爸爸,因為姐姐也去上學,其實那天我也不是沒課,而是課外興趣班。我早上起床玩一會,就去上課,因為媽媽回老家上墳去,所以我和爸爸只好坐公交車去上課,上完課我和爸爸準備回家,正走著,爸爸告訴我今天的舞蹈課不上,而且爸爸還是笑著對我說,其實是真的。我以為是爸爸和我開玩笑,可是回到家媽媽正在看電視,我上完廁所,爸爸和媽媽在一起看電視,見媽媽還不著急帶我去上舞蹈課,我就問媽媽,什麼時候帶我去上舞蹈課呀!媽媽說,舞蹈老師生病,今天不去上課。原來爸爸說的是真話!

  清明節這天,閒著沒事。媽媽帶我去公園尋找春天。

  我一走進公園就看到一棵茂盛的玉蘭花,滿樹白色的花朵爭相怒放,整個樹枝都被白色的花朵淹沒,就像一把開啟的白色花傘一樣。

  接著我又被桃花吸引。玫紅色的桃花,鮮豔的不能再鮮豔。每一個枝頭都盛開著玫紅色的花朵,真有一種“千朵萬朵壓枝低”的感覺。引來許多遊客來賞花、拍照。在河邊背陰處,一株桃樹含苞待放。紅色的花苞像一顆顆紅色的珍珠掛滿枝頭,我更喜歡著滿樹的紅珍珠。

  我又去尋找櫻花,可它已經開敗。因為前幾天櫻花正盛開的時候下雨,美麗花朵被雨打下落滿地,鋪在地上就像給綠色的草地蓋一層粉色的被子,格外漂亮。

  紫藤花,它很特別和其它花都不一樣,其它花是五個花瓣,只有紫藤花沒花瓣,它長的像洋槐花的果實一樣;它長的方式也很特別,其它花是長在枝頭,而它是樹幹上冒出來的一簇一簇的。這些一簇簇紫色的花把樹枝包裹的嚴嚴實實,像有人給樹枝穿上紫色的花衣服。

  我還發現山坡上,大樹下有一種不知名的草。它悄悄地在那裡生長,開出很很的藍色的花朵。遠遠望過去,藍色的花朵像綠色地毯上的星星,星星點點的真漂亮呀!

  我找到春天,春天在盛開的花朵裡,所以春天才這麼美麗!

關於清明見聞作文13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今天是清明節,我又想起唐代大詩人杜牧的經典名句。今天沒有像往年一樣下雨,暖暖的春風吹在身上,給人絲絲暖意。

  寫完作業,我和媽媽去逛商場,到了買飲料的地方,看到許多人的推車裡、籃子裡都放了許多罐頭,我十分不解,問媽媽。媽媽說:“應該是罐頭降價了吧!”我點了點頭。但問了服務員阿姨後,知道媽媽的回答是錯誤的,罐頭根本沒降價,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只聽有人說了一句:“媽媽給閨女買罐頭!”我高興極了,心想:以後每逢清明都可以吃罐頭了!

  第二天,我們回了老家——去給奶奶上墳。走在墓地裡,一陣陣悲涼湧上心頭。我看到大人們將買了的紙錢用手劃開,呈一個花形,紙紙上印滿了金幣、紙錢……,在奶奶的墳旁,看著燒掉的紙變成灰被風吹到了天上,我想:為死去的親人燒紙,就是要給他們送錢,將自己的哀思化為美好的祝願,將祝福帶給死去的親人,這就是人們美好的遐想吧!

  我站在奶奶的墳旁,望著遠處的桃花、杏花、梨花……都含苞欲放,光禿禿的柳樹枝上也長出了嫩綠的柳條,無不迸發出春天的活力!深吸一口氣,如同吮吸著春天的甘露,沁人心脾!!

  這個清明節,使我懂得了許多,想起了許多……

  人人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而這個清明節是陽光燦爛的,不過風很大。清明節常常有這些習俗,如帶柳條、插柳枝、掃墓、踏青、吃青餃等等。

  我查找了資料,有一個清明節的傳說是這樣的:有一次重耳在山上餓了,介子推就把腿上的肉割下來給他吃,重耳非常感謝介子推,答應一定要報答他。後來,重耳當了郡主,他已經把介子推的事忘了。有一次他想起介子推的事,就派兵去找他,可介子推把門緊緊地關著,揹著母親逃到棉山上,重耳的一個兵說:“郡主,我們三面點火,一面不點火,介子推準會走出來的。”重耳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就派了一些兵去點火,大火燒了三天,介子推不但沒走出來,而且躺在一棵被燒焦的大柳樹下。重耳很傷心,就隨手摘下一根柳枝做成圈帶在頭上,他告訴手下的兵,這一天只能吃寒食,不能把食物用火燒,並把這一天定為“清明節”。

  原來清明節不光是個節氣,還有一個感人的傳說呢!

  

關於清明見聞作文14

  今天是清明節,我跟著姥姥、姥爺去他們老家許昌拜祭已故的太姥姥、太姥爺。從市內到高速之前這段路,車太多了,簡直是水洩不通,平時到高速口連30分鐘都用不了的路,今天走了1個多小時。上了高速我們才感到輕裝上陣了。沒過多久,我們就到了許昌。

  剛到老家,就見大姨正在忙著做飯,我走過去,發現大姨使用原始的方法做飯,燒菜用大鐵鍋,燒的是木柴,我很好奇地幫大姨添柴火,嘗試原始的做飯辦法和原始工具。

  過了一會兒,快到祭拜的時間,我同大家一起提著東西,帶著祭拜時用的物品,去了墓地。

  墓地裡的空氣感覺很壓抑,那裡豎立著巨大的墓碑。有人將準備好的鞭炮點燃,嚇得我用雙手堵上耳朵。接著,在先祖墓前嚴肅地站好,進行三鞠躬。然後,大家將假的紙錢、假元寶、假金條等堆放在先祖的墓前,用火柴點起火,有人叨唸著讓先祖收下這些紙錢之類的話。火燃燒的很快,一會兒,都燒完了,大家靜靜地離去。

  一到家,我有跑到廚房看那個有趣的爐灶,裡面是紅紅的炭火,炭火裡有一個黃黃的“月牙”,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根香蕉!我趕緊跑到舅舅、舅媽面前,大聲喊著我發現的驚奇。舅舅示意我不要大聲喊,是舅舅偷偷放進爐灶裡面燒烤的,我點頭示意明白了。

  過一會兒,香蕉皮變成黑色,列了幾條縫,冒著香氣。舅舅說這樣是烤好了。我把香蕉皮剝掉,嚐了一口,又軟又香又甜,好吃極了。我自己也想學會烤香蕉,於是,學者舅舅的樣子做起來。

  爐灶裡面的火滅了,我跑去問大姨咋樣才能生火,大姨給我做了示範,她先將玉米皮點燃放進爐灶裡,等火燒旺再放木柴。過了一會兒,火越燒越旺,我把香蕉放進火裡開始烤起來。5分、10分,快到30分鐘時,香蕉考好了,列了幾條縫的黑皮上冒著汁液,香噴噴的,我嚐了一口,好吃極了。我也會烤香蕉了,我高興地跳起來。

  太陽偏西了,短暫的農村生活結束了,我們乘著小汽車往鄭州趕,回來的路上下起了小雨,彷彿上天在清明節裡也開始哭泣一樣。天空中瀰漫著悲哀的氣息,這時,我的腦海裡突然想到了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關於清明見聞作文15

  當寒冷的北風呼嘯離去時,春天就悄悄降臨人間。燕子在呢喃,黃鶯在歌唱,原野披上了綠裝,大地沐浴著春光,萬物生機勃勃,啊!又一個美麗的春天。在這一個美好的日子裡,我們緬懷著對祖輩的思念之情,跟著爸爸去掃墓。

  到了山上,我們先去祭祀大爺爺和大奶奶。

  哇,來的人可真多呀!有嬸婆一家和爸爸兄弟一家。大家分頭做事,二位伯伯負責清除墳墓周圍的雜草,嬸婆、堂嫂在墳前擺上飯菜、水果等祭品,又倒酒,又點香。堂二姑、堂五姑及爸爸拿著冥錢紙,三五張做一疊的用石頭壓放在墳墓的四周。

  等以上這些事情做完以後,大伯伯就開始點火燒紙錢了。於是,大家你一把我一把地拿過金銀元寶紙,將它投進火裡。火越燒越旺,嬸婆、伯伯口中不停地祈禱:“爺爺、奶奶啊,請你們老人家在天之靈,多多保佑子孫後代,平安健康,出人頭地,都有出息,讀書的將來考上名牌大學,賺錢的日後發大財……”。我也挺來勁,一次次擠進去,大手筆地投進冥幣,每一張面額都是500萬、1000萬什麼的。可今天風挺大的,我好幾次都被煙嗆著了。

  一會兒功夫,冥錢燒得差不多了,大伯就燃放了一排炮竹,表示祭祀完畢。嬸婆喊我們過去:“愛吃什麼隨便拿。”大家也確實有點餓了,都各自去拿自己中意的一份吃,堂哥吃魷魚,堂五姑吃花蛤,堂二姑女兒喝王老吉,我起先不想吃,經不住嬸婆、伯伯的客氣,勉強也吃了一根香蕉,最有趣的是爸爸,將油餅夾在光餅裡大口地嚼吃起來,嘴裡還說太好吃了。大家邊吃邊閒聊著。

  吃完後,大人們開始收拾起剩下的祭品。

  嬸婆挑著擔子,帶著她一家人下山先回去了。我跟著爸爸、伯伯、堂哥及堂嫂繼續上山,到爺爺奶奶墓那邊祭掃。正當起身要走的時候,不禁放眼山下,我這才注意到,漫山遍野此起彼伏的炮竹聲不絕於耳,掃墓的人都在各自忙著。

  不大一會兒,我們便來到了爺爺奶奶墓前,看見墓周圍草長得不少。記得兩年前奶奶去世時,我也來送葬,沒看見有什麼草。

  祭祀開始了,整個儀式過程與剛才相似。完畢,又是放炮竹,又是吃祭品。我發現,此時的祭品並不是先前祭祀大爺爺大奶奶的那一份。我有點好奇,就偷偷地問爸爸:“為什麼要準備兩份祭品呢?”爸爸回答說:“如果把人家吃剩下來的再給爺爺奶奶吃,那怎麼能行呢?”我感覺爸爸說得有道理,就點點頭表示理解。爸爸還問我墓碑上的字意思懂不懂,我說不懂,於是他又給我講解。

  掃完墓後,我們就下山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