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讀書> 關於以讀書作文彙編7篇

以讀書作文

關於以讀書作文彙編7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以讀書作文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以讀書作文 篇1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句名言是高爾基說的。他提倡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我們要多讀書。

  讀書時,你會發現書中有一種非常神奇的魔力,他會讓你感到彷彿置身在他所講的故事中,它會把你帶到一個又一個美麗的的童話世界。它會讓你愛上閱讀。閱讀,既可以讓你變成有豐富知識的人,也可以讓你從中找到快樂。書,說是我要號召大家多讀書,讀好書!

  多讀書,讀好書的意義是:要多讀書,還要讀有用的書。要多讀一些對學習有幫助的書;要多讀一些對自己有幫助的書。我來個大家介紹幾本,如:《三國演義》、《愛的教育》、《一百條裙子》、《西遊記》、《紅樓夢》、《水滸傳》、《時代廣場的蟋蟀》、《親愛的漢修先生》、《七天》、《十月》、《20xx年》、《消失再醒來之後》、《鵝卵石》、《青色的圍牆》、《把你帶走》、《小黃鸝鳥》、《再看一眼》等,這些書有的是關於歷史的:有的是關於告誡我們不要幹什麼的;有些是關於一些有趣的事情。另外多看一些歷史的書,像:《封神演義》、《岳飛傳》、《七俠五義》、《兒女英雄傳》、《名人傳》,這些書都是可以讓你瞭解到古代的名人和古代的事。不過不要總是看漫畫一類的書,偶爾可以看幾頁,不要多看!

  在這我提倡大家多讀書,讀好書。多讀一些對學習有幫助的,多讀一些歷史的書,瞭解一下古代人是怎麼生活的!

以讀書作文 篇2

  以前我對讀書的興趣不大,但讀了《福爾摩斯探案集》之後,卻讓我體會到讀書帶來的快樂。

  記得那是在三年級暑假,我獨自一人呆在家中,無聊的時候,順手從書架上取下一本《福爾摩斯探案集》,本來想隨便看兩眼再放回去,沒想到我一下子就被小說開頭的懸念吸引住了,福爾摩斯根據犯罪現場留下的蛛絲馬跡推斷罪犯的身高、面部特徵、使用工具等細節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你可別小看一個腳印、一滴血跡它們很有可能成為偵破案件的突破口。我也學著福爾摩斯的樣子仔細從字裡行間推測犯罪動機,以便從眾多嫌疑犯中確定罪犯。尋找罪犯的過程可有意思了,也許你剛剛假定一個罪犯,但隨著證據的不斷出現,你又不得不否定他,然後再開始新一輪的假定,直到確定最可疑的人。每當我的判斷和福爾摩斯一致時,我就會歡呼雀躍;相反,我就會再思考一遍整個過程,找出遺漏,以免下次再犯錯誤。讀書時,我還發現這種偵破小說吸引人的主要原因,就是一開始就設立一個懸案,然後像剝繭一樣一層層剝開,讓讀者欲罷不能。我想要是我把這種方法用到寫作上,一定會讓我的文章更加吸引人,以後有機會我要試試看。

  我就是這樣慢慢體會到讀書像與一個朋友聊天,為什麼呢?當你讀書非常專注的時候,你總會把文中的“我”想成你自己。如果你看的是一本旅遊書,你就會透過作者的描述見識到大好河山的壯麗;如果你看的是一本故事書,你就會隨著故事情節的跌宕起伏或喜或悲;如果你看的是一本偵探小說,就會以為自己是位與罪犯鬥智鬥勇的偵探……

  現在我還不能從每本書中都讀到快樂,這也許和我讀書少密不可分。因此,同學們,就讓我們行動起來,多讀書,讀好書,一起去體驗讀書的快樂吧!

以讀書作文 篇3

  莎士比亞曾說過:書籍是人類的營養品。這簡短的話語,正呼籲人們要讀書、讀好書。

  在精彩的世界裡,不少名人名言、古代詩句告誡、呼籲著我們走進書的世界裡吧!可是科技不斷髮展,孩子們著迷著電視裡的精彩。大大減少了愛看書的孩子們。我頭上的疑問又出現了:難道閱讀不是件喜悅的事嗎?我可以證明讀書真得很喜悅。

  請你聽我慢慢道來:以前,我也不喜歡閱讀。因為,那些枯燥乏味的字使我的頭都大了。就在那一次,我喜歡上了閱讀。那天,媽媽把我“軟禁”在了書房,面對著枯燥的作業,我很厭煩。隨手拿起一本書看。起先,我有點不耐煩,後來我冷靜了下來又拿起來看。我感覺我就是書中的主角——年紀輕輕的小八路,為犧牲的戰士而傷心、為打了勝仗的連隊而高興……我覺得我已經融入到了書的大家庭裡,我忘了時間,忘了身邊的一切,只知道我是個抗日者……翻頁的聲音跟著時間,從我身邊流去。當我翻開了最後一頁時,眼睛瞟了一下鐘錶。呀!已經過去兩個小時了。我很驚訝,心想:咦?這麼快啊!我怎麼感覺只過了幾分鐘啊!難道我看書太投入了?我又驚又喜。

  當然,我越來越喜歡看書了,閱讀成績也進不少。藉此,我要向孩子們呼籲:看書吧!它會讓你的世界變得五彩繽紛!請看書吧!

以讀書作文 篇4

  當我走到那已落上一層灰塵的大書架前時,我的心中竟感到一陣莫名的惆悵。

  自從上六年級以來,我便不由自主的鑽進了厚厚的複習資料中。沒有了課間休息,沒有了課外活動,沒有了雙休日,有的只是無窮無盡的習題、試卷和複習概要。好久都不曾靜心讀書,不再為書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歡喜悲傷;不再為書中曲折動人的情節牽腸掛肚;不再為書中意味深長的哲理而思緒萬千。

  月明如晝,曉風習習。我做完練習,抬頭望到了皎潔的月色,心中抹上一抹傷感。啊!為什麼我要遠離那些心愛的書籍呢?

  拂去書上的微塵,我迫不及待的翻開第一頁,沉浸在書的海洋裡。這是一個多麼豐富的世界呀!在這裡,我可以體會到馬致遠“斷腸人在天涯”的淒涼,尋覓到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的豪邁;我還可以為窮人桑娜的愛心感動,為簡。愛的幸福結局高興,為普羅米修斯的無私欽佩……

  這裡,在冬天是可以感受到春天的鳥語花香,在夏天可以體會到秋天的瓜果飄香。大樹是小說,嫩草是詩歌,鮮花是散文,藤條是喜劇小品。這裡,充滿了萬物的新聲,充滿了人生的驚奇,充滿了生靈的奇蹟。

  重新坐回桌前,望著一大堆的複習資料,我不再厭煩,不再憂鬱,我的複習也不再枯燥,不再空虛。因為,我可以讀書。而能讀書,是多麼幸運,多麼幸福啊!我不由從內心感嘆道:

  讀書真好,真的很好!

以讀書作文 篇5

  於其他物類,既需要物質生活的保證,也渴求精神生活的豐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精神與物質生活的需要,是國家建設神聖的責任。然而,在一個開明的國度裡,個人的選擇空間很大,完全可以自主決定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品位,無論物質與精神的滿足,都不能一味賴於社會。比如閱讀,就是一種很好的選擇。

  閱讀是生命的選擇。一個人財富有多寡,地位有高低,優越者值得驕傲的成功之道,或許在貴人扶助,在機運奇好,在意志堅定,在足智多謀,在人脈通達,總而言之,都是對生活所做選擇的結果。而閱讀,可以幫助你識貴人,抓機運,強意志,增智慧,拓人脈,是使人精神富足、心靈愉悅、廣識益智的絕好選擇。

  博弈論中有個故事:有三個不同國籍的人犯了罪錯,均要在囚牢內服刑三年,監獄長答應,入獄之際滿足每個人一個要求。美國人愛抽雪茄,要了幾大箱以備享用;法國人喜歡浪漫,帶一個美麗的女人相伴;而那個少言寡語的猶太人,只要了一部可以與外界溝通的電話。

  三年刑滿,美國人急不可耐地衝出來找打火機,當時他只要了雪茄忘記了要火兒。法國人懷裡抱著一個孩子,那女人手裡領著一個孩子,肚子裡還揣著一個孩子。最後出來的猶太人,感激地握住監獄長的手說:“有了這部電話,這三年我每天與商界聯絡不斷,生意不但沒有受損,利潤反而增長了200%,我要酬謝你,送你一輛勞施萊斯。”

  故事顯然是編撰的,但其中蘊涵的`道理毋庸置疑,什麼樣的選擇必然決定一個人擁有什麼樣的生活。想想三年前自己曾經做過怎樣積極向上的選擇,又怎樣為自己的選擇腳踏實地的努力做了,則今天必該有怎樣的收穫。若是三年前自己選擇了懶惰,選擇吃飽混天黑,選擇坐而論道耍嘴皮子當個天橋把式,選擇嫉恨他人抱怨命運充個烏眼雞,那麼,三年後的困窘和聊賴,又有什麼可埋怨的呢?

  生命中的每一天都在選擇。閱讀本身是生命的選擇,惟有這種選擇,才能及而廣之地幫助人們做出各種有益身心和事業的選擇。三天不閱讀,便覺飲食無味,面目枯槁,語言粗俗,整個人沒著沒落的。不時有人對我說,閱讀是多麼苦多麼累多麼枯燥,工作是多麼緊張多麼苦惱多麼無奈,其實只要閱讀成為生命的習慣性選擇,讀書便不再苦不再累不再枯燥,工作便不再緊張不再苦惱不再無奈。閱讀豐富了人的心志,愉悅了人的精神,工作和生活中的矛盾與煩惱便風吹雲散,晴空萬里,即使晚霞的一抹餘暉,也會在你的眼裡壯美無比。

  閱讀是生命自然而可貴的選擇。說她自然,是因為知識的無限,人的淺薄,必須仰仗閱讀來充實完善提高自己;說她可貴,是因為將閱讀培養成生活的習慣確非易事,有很多玩法比閱讀輕鬆而搞笑,有很多享受比閱讀愜意而刺激,但,如果這些玩法和享受僅僅侷限在肉體感官的一時滿足,慢慢的,生命便成了一副軀殼。

  選擇閱讀,將閱讀養成生命的習慣,便意味著拒絕因膚淺而無聊,拒絕因粗魯而草率,拒絕因空洞而虛榮,拒絕因剛愎而張狂,拒絕因無知而狐疑,卻迎了歷史的賢哲和當代的知己進得家門,伴於睡榻,遊于山水,隨茶香而飄靈韻,共藍天而起祥雲,生命因之而富足,而精彩,無怨無悔,不亦樂乎!

  我從小就很喜歡讀書,兒時的我,在“鋤禾日當午,汗滴何下土”的詩歌聲中長大;現在的我,在“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類名言的縈繞下成長。

  讀書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品德,提升一個人的思想,鑄造一個人的靈魂。書是知識的海洋,讀書對每個人來說都非常重要,它甚至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一生。透過讀書,讓我們學會了本領,掌握了技能,得以在這個世界上有了生存的資本,透過讀書,讓我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陶冶了情操。書是我們的良師益友。

  讀書,開拓了我的視野。小時候一有空,我便讀起《格林童話》、《十萬個為什麼》等課外讀物。讀了這些書,我能懂得一些淺層次的道理,瞭解到一些關於動物、植物的知識。

  讀書,讓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當我讀了《夏洛的網》這本書後,我深深地被夏洛那偉大的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動了。它雖然是一隻小小的蜘蛛,但是它為了朋友甚至於付出了自己的生命。我雖然不能像夏洛那樣,但是至少在學校裡,我會比以前更加積極地幫助別人,主動幫同學們解決困難。

  讀書,使我立志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們敬愛的周總理在少年時代就立下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願。前人已經為我們鋪平了道路,創造了幸福的生活,難道我們這代人不應該把社會建設得更繁榮富強嗎?為了實現這個共同的目標,我們只有從現在開始努力讀書,長大後才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樑。

  讓讀書融入我們的生活、融入我們的生命,讓我們的生命之花開得更加絢麗多彩、富有活力,讓讀書伴我們成長吧!

以讀書作文 篇6

  在法國,從政府要員到作家、教授乃至普通百姓,幾乎都有愛書和讀書的習慣。難怪一位法國人說:“如果房間裡沒有書,就彷彿一個人沒有靈魂。”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呢?法國人之讀書,並不是因為生活的負擔和生活的壓力,而是因為受濃厚興趣和美妙情愫的牽引、役使。

  如果把讀書視為心靈的旅程的話,那麼從容實在是最為緊要的了。你無論讀什麼,都需要給自己一段完整的時間、一個靜謐的氛圍——寫作是個人行為,讀書又何以不是個人體驗?讀書一旦進入了從容的境界,則定然像元人吳徽所說“尚友古之人焉”,也就是說,此時此刻,讀書人已在精神上與古人相溝通、相交流,從而陶冶、淨化、提升了自己的心靈世界。

  從容讀書的真諦若此,然而,卻並非人人都能把握。最近,從報上看到這樣兩則故事,覺得頗能說明問題。南北朝有一名學者叫陸澄,他從小好學,青燈黃卷,行坐眠食,手不離書。可讀三年《易經》,背得滾瓜爛熟,卻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從表面上觀之,“讀三年《易經》”怕是夠從容的了,然而,不求審美體驗、感情共鳴,不求甚解,又怎與從容讀書沾上邊去?同是讀書,亦喜背誦,文學巨匠茅盾卻從容得可以。他照樣能熟練地背出120回的《紅樓夢》,茅盾在長篇小說創作上取得巨大成就,不就歸源於其從容讀書,能夠把書本知識轉化為精神的養料?

  鎮鎮定定、從從容容讀書的人,怕不乏讀書的情趣。想當年,司馬溫公啟卷“必先几案潔淨,藉以茵褥,然後端坐之”,有的則“夜雨孤燈亂翻書”,有的以為“讀書要在床上、爐旁、霧煙中、酒瓶邊才行,這樣才能讀出味道來”。於是,我猜想魯迅讀史,從通篇盡是“仁義道德”的字縫裡,看出滿本都是寫著“吃人”兩字,看出了幾千年的歷史只有兩個時代,即百姓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這石破天驚之言,固然依恃的是其慧眼睿識,然而,何以不跟魯迅一茶一煙相伴,不慌不忙解構、有滋有味剖析有關?

  一個人真要做到從容讀書,沒有把讀書當作心靈義務,沒有把一段青春時光託付給高貴的思想和真誠的文字,那大抵是不行的。因為不想從容讀書者,自可以有諸多的理由,什麼世界太吵呀,熱鬧事太多呀,誘惑太強呀,等等。亦難怪古代不少讀書人總是把靜坐作為理學的必修課,以清心寡慾,打消雜念。朱熹告誡讀書人說:“當靜坐涵養時,正要體察思繹道理。”程頤則“每見人靜坐,便嘆其善學。”是啊,只有衝破名韁利鎖,耐得住寂寞,經得住誘惑,方能從容讀書。從這個意義上說,讀書該是無條件的,它完全取決於自我的選擇。就拿法國密特朗總統來說,他從政數十年,無論政務活動多麼繁忙,每天不讀兩小時書總是夜不安寢的。一個國家的總統其繁忙程度當是可想而知的,其尚且能夠從容讀書,那麼我們呢?

  著名作家茹志娟書室掛著寫有“煮書”二字的條幅。她說:“書,光看是不行的,看個故事情節,等於囫圇吞棗,應該精讀。然而,還不夠,進而要‘煮’。‘煮’是何等爛熟、透徹。”

  如果把好的書籍視為朋友,那麼一個不會“煮書”的人,坐在一群才華橫溢的朋友中間,除了是一具木偶、一個諷刺和一種折磨而外,又能是什麼呢?有位書人說:“每個人都是一個神,然後才有奧林匹斯神界的歡聚。”說得多精彩呵!欲要成“神”,則不妨從“煮書”始,不妨學會從容讀書!

  或許,我們窮盡一生亦無法接近從容的境界,然而,崇尚從容品質的過程,毫無疑問已經開始從容了。

以讀書作文 篇7

  西漢大學者劉向曾說過:“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小時候,媽媽經常用這句話鼓勵我多讀書。可我卻並不以為然,還總是狡辯說:“那讓街上的傻子多讀書也會變聰明嗎?”我就是愛看電視:《喜羊羊與灰太狼》裡的畫面是多麼滑稽可笑;《蜘蛛俠》裡的情節是多麼激動人心;《》裡的劇情是多麼扣人心絃為此,媽媽常無奈地搖頭嘆息。

  可是,三年級暑假的一件事改變了我對讀書的看法。那一日午餐,一家人圍著餐桌吃飯,我大口大口地吃著清甜可口的西瓜。一不小心,吞下了好幾顆西瓜籽。遭了,我記得有部動畫片裡說,調皮的小狐狸偷吃了桃子沒吐核,結果肚子里長出了一棵桃樹。完了,那我吃了西瓜籽不就——我想象著碧綠的西瓜藤從我嘴裡長出來的情景,不禁毛骨悚然,“嗚嗚”地哭了起來。

  媽媽明白了是怎麼回事,看了看我,一副幸災樂禍的樣子說:“動畫片裡說的有可能是真的哦!”我一聽,更加害怕,忙把求救的目光投向爸爸。爸爸跟媽媽對了一下眼神,不緊不慢地說:“我也不知道,也許是的吧,不過這個問題應該書上會有答案。”“真的?”

  我一溜煙跑進書房,目光在書架上急切地尋找著。會是在哪本書上呢?我取出《十萬個為什麼》搜尋著。終於找到答案了,書中是這麼寫的:種子的發芽,除了需要水分、空氣和溫度以外,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一粒西瓜籽要想發芽,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西瓜進入你的肚子裡,還沒等發芽,就會順著腸道排出去了。我恍然大悟,自己剛才的想法真是幼稚。看來媽媽說的話確實不錯,讀書確實是可以醫愚的。

  從此,我便與書做起了朋友,高興得整天帶著我往學校的圖書館跑。在圖書館裡,我一頭扎進了書的世界。童話故事,讓我在童話王國感受生活的真善美;科普讀物,帶我走進奧妙神奇的科幻世界;歷史名著,它能讓我博古通今,心胸豁達。從此,教室裡、走廊上、閱覽室都留下了我這條“小書蟲”的身影。

  近段時間,我著迷於《水滸傳》,我彷彿也置身於梁山泊,看到了疾惡如仇的“行者”武松、率直魯莽的“黑旋風”李逵、神機妙算的“智多星”吳用、沉穩豁達的“及時雨”宋江——書中性格鮮明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深深地吸引著我。聽老師說,原版的《水滸傳》表現力更強,只是不太容易看懂。我想:看完這本簡裝本,無論多難懂,也一定要看看原版的。

  書,善讀之可以醫愚。書,讓我的成長之路充滿陽光,充滿智慧、充滿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