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端午習俗作文集錦15篇

端午習俗作文

端午習俗作文集錦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習俗作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端午習俗作文1

  我最愛的習俗,莫過於端午節包粽子 ,吃粽子了!

  只要端午節一到,我們全家可就忙活起來了,包粽子啊,吃粽子啊,我樣樣都在行。我一邊說一邊包粽子:“這裡包粽子的材料不夠了,再拿過來一點啊……”說完,我便把棕葉一卷,捲成了一個似直角三角形的樣子,再往裡面掏個大洞,這時,棕葉部分差不多完功了,接下來,只要再往裡面加米,加自己愛吃的餡料,再用線條把棕葉包起來,一個粽子就成型了,只要再放進鍋子裡蒸一會兒,等熟了之後,就可以享受自己做的美味粽子了。

  終於到了吃粽子這個“神聖”的時刻了,我看著熱騰騰的粽子,不禁口水直流,我的肚子也在古咕咕的直叫,好像在說:“好餓啊,我真想吃美味的粽子……”我接過媽媽送過來的粽子,把線解開,把棕葉拆開,就可以吃了。我用筷子把粽子叉了起來,嚐了一口粽米,這個粽米的味道剛剛好,不甜不酸也不甜,堪稱人間美味啊!我覺得沒有什麼食物能與粽子相互媲美了。說罷,我便細細品味人間美味了。不一會,粽子就被我消滅了。休息了一會兒後,我就把剩餘的粽子都拿到上面去,給我的姐姐品嚐品嚐這人間美味。

  我愛端午節,愛因為端午節而忙活的家,更愛因為端午節家家的習俗!

端午習俗作文2

  “ 五月五日五,贈我一枝艾”這是宋朝詩人文天祥的一句詩。你知道端午節習俗的來源嗎?現在就讓我來告訴你吧!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提議聯合齊國一起對抗秦國,卻遭到貴族子弟們的強烈反對,他們甚至還在懷王面前說了很多屈原的壞話。懷王聽信了小人的讒言,把屈原趕出了都成。在流放期間,屈原寫下了《離騷》、《天問》、《九歌》等愛國詩篇。後來秦國攻破楚國,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痛至極,在五月五日那一天,寫完了《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了。

  傳說,屈原投河後,百姓紛紛到汨羅江邊憑弔。漁夫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尋找屈原,想把他打撈上來。有人把飯糰等食物丟進江裡,為了不讓魚、龍蝦、蟹去咬屈原的身體,他們拿來一罈雄黃酒,說是要灌醉蛟龍以免傷害屈原。

  以後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相傳在這一天人們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或者艾草,都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聽了這個故事,你是不是更加了解端午節呢?

端午習俗作文3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啦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啦拜天,口裡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啦裂縫之後,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與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啦。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習俗作文4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題記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四大節日之一。端午節,又名端五節,重五節。關於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下面我為大家介紹幾種。

  賽龍舟

  早在五千年前,長江中下游就有乘船祭祀龍圖騰的活動,那便是賽龍舟的前身了。《詩經》中記載:“天子乘鳥舟,龍舟浮於大沼。”那鳥舟就是指龍舟。明朝著名畫家張擇端曾以端午節龍舟為主題畫了一幅作品,名叫《金明池爭標圖》。

  清朝歷代皇帝都有在端午節觀賞龍舟的習慣。所以,賽龍舟便作為端午節的一種習俗流傳下來。

  吃粽子

  說到端午節,不得不提的就是吃粽子了。早在戰國初期,就有人別出心裁製成了類似粽子的食物。他們用黍葉包裹著糯米,蘸過石灰水後烤著吃,因形狀類似牛角,故被稱為“烤角黍。”

  到了漢朝,吃粽子就被正式列為端午節的習俗了。在現代,粽子中總會包著各種餡料,比如說:豆沙、肉、玉米、大棗等等。這些也是因為明朝的一位乞丐靈機一動創造出來的。

  插艾條

  艾,在端午時節長得最為旺盛,而且在這段時間內,天氣會十分炎熱,蚊蟲肆虐。正好艾有清熱解毒驅蚊之功效,還有驅邪、避諱之意。

  關於端午節的習俗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

端午習俗作文5

  端午節快到了,我在家跟著奶奶學習包粽子.

  我們先把昨天晚上泡的糯米拿出來,再把蘆葦葉放在鍋裡煮3個小時左右拿出來,再去超市買蜜棗和花生,然後就開始包粽子了.

  首先拿起蘆葦葉把它捲成一個圓錐型,不要把葉子用完(等會還要把粽子包上呢),然後我們往裡面放一點糯米,再把蜜棗放進去再放一點糯米,再把花生放進去,把口填滿把邊上的粽子葉扣上去,用線或葉子把粽子包上再繫上.經過這番忙活後我們的粽子就成型了,像一個三角形.注意:一定要繫緊不能太鬆,太鬆的話會在煮粽子的時候鬆開,整鍋粽子就會變成一鍋糯米湯了(我就辦過這事,把奶奶搞的哭笑不得.)千萬不要像我學,包得那麼松,變成了一鍋粥.

  接下來就是最關鍵的時候了,我們包好的粽子要下鍋了.煮的時候先開大火煮滾了以後用小火煮,煮2~3個小時就可以出鍋了.如果喜歡吃肉的可以用上面的`方法再做肉的一樣很好吃.

  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現在粽子成了我們的傳統食品,現在我彷彿又聞到了陣陣飄來的粽子的香味,聽到奶奶喊:“吃粽子了……”

端午習俗作文6

  同學們,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我的家鄉就有“撞蛋”的習俗。

  撞蛋開始了,觀眾在一旁喝彩,隨著一聲“開始”的聲音,我就開始撞起來了,另一位“選手”也不甘心,也撞了起來,這時“選手”的蛋破了,我便拿起他的雞蛋。“觀眾”又歡呼了起來,我說:“還有誰來?”別隊又上來一個人,“觀眾”一看,竟然是去年的撞蛋冠軍,我們大驚失色,突然”隊友”大喊著:“加油,加油!“我拾起信心,喊道:”開始吧!“

  我飛快的轉著手,他笨拙的左撲右閃,一聲蛋殼破裂的聲音,我戰勝了很強大的”敵人“,為我們隊加大了光榮!

  我把兩個蛋吃了,正好中場休息結束了,我便走向“戰臺”,對方挑了一個手勁大又靈活的“選手”來挑戰我,可對方不知道怎麼蛋殼已經破了,我說:“你快換個蛋吧!”他飛快的跑回家拿了一個蛋跑回來了。

  我先用一套老辦法,不知道這傢伙是在家偷偷的休息了一會兒,還是多休息了一會兒,可我依然且戰且退,終於,我獲得了冠軍。

  我期待著下一屆孩子們撞蛋激烈的比賽。

端午習俗作文7

  一說到端午節,我就想到了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也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五月節、龍舟節……端午節有很多習俗,聽我來說一說吧!

  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都要在門口或窗戶插艾蒿、掛菖蒲,用來驅蚊避邪保安康。

  賽龍舟和吃粽子是端午節的兩大習俗。相傳古代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他被奸人所害被流放。他在流放途中聽到了他的國家快要滅亡了,悲憤交加,投入汨羅江自殺了。老百姓為了不讓魚蝦吃他的遺體,於是就把糯米糰子扔到河裡。從那以後,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就傳承下來了。

  粽子的形狀很特別,有稜有角、口味應有盡有,比如鹹肉餡的、香芋餡的、紅棗餡的……吃起來軟軟糯糯,好吃極了。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有戴長命縷、吃五黃、佩香囊等等。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好少年,要把這些習俗好好地傳承下去。

端午習俗作文8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國三大傳統節日中的,又稱重午節、端陽節。

  是紀念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的節日。不過,也有人說,端午節是龍節,是五千年以前,南方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

  聽說端午節的習俗都與“五”數字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著五色紅心繫在兒童的脖頸、手腕兒或是足踝上稱為“長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薄、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色的粽子、雄黃酒。在南方北方,天還要在兒童[來源]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相傳龍舟競渡是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咬食屈原的遺體。

  打掃房屋、用端午這天正午的陽光曬蒜頭、曬艾葉草恐怕是蘇北一帶眾所周知的習俗啦。

  嗨,端午節的習俗說也說不盡,這首兒歌對它做了總結:“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習俗作文9

  “節分端午為誰言,萬古傳頌為屈原。”一句古詩道出了端午節的由來。

  我的家鄉在溫州,以前這裡是一個小漁村,人們依靠打魚為生,生活過得很樸素。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裕了。可是,家鄉的人們依然保留著端午節的習俗。

  在端午節前幾天,我們這裡的村民家家戶戶都在大門口掛上了菖蒲,掛上了艾草,掛上了雄黃肉。據說是為了辟邪驅魔。端午節那天,父母們都會給未成年的子女佩帶上形狀不同的香包。有的戴在胸前,有的系在腰間,還有的帶在手腕上,據說香包裡有的包著香料,有的包著中藥材,還有的包著——而且香包裡散發出來的氣味能增強我們的抵抗力,讓我們少生病。

  在我的家鄉還保留著划龍舟,吃粽子的習俗。龍舟上有二十個人划槳,兩個人敲鑼。據說,最初這樣做是為了驅趕水中的魚兒,不讓他們吃屈原的屍體,而且一邊划船,還要一邊把粽子扔到河裡。今天划龍舟是為節日增添歡快的氣氛,粽子也成了一道美食。

  吃著香氣撲鼻的粽子,看著奮勇前行的龍舟。我再一次感受到端午節的習俗給人們帶來的快樂。

端午習俗作文10

  今天是端午節,我一大早就從床上蹦了下來。我走出臥室,一下子就聞到了粽子的清香味。於是,我跑到了廚房,問奶奶今天早上是不是吃粽子,奶奶說是。我立刻活蹦亂跳起來,表面上顯得特別高興。但一說到粽子,我就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想當年屈原投汨羅江後,百姓們都往河裡扔食物,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說讓魚兒們吃他們扔的食物,不讓它們咬屈原的屍體。第二種說法是給食物給屈原的靈魂吃。後面因為一個老人家做了一個夢,夢中屈原的靈魂來找他,說食物都被魚兒搶了,自己吃不到食物,然後老人家就醒了。他把屈原的話說給了鄉親們聽,最後,他們想了一個辦法,把食物包在葉子裡,這樣魚兒們以為不是吃的,就會遊走,屈原的靈魂就可以吃到食物了。

  上午我看了賽龍舟,賽龍舟是為了嚇走食量大的魚,防止那些食量大的魚吃完食物還是餓,去咬屈原的屍體。接下來我看了會兒電視,玩了會兒遊戲,吃了午飯就回廣州了。

  今天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端午習俗作文1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聽到這首童謠,大家眼前肯定會浮現出一個畫面,這就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是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又稱重午節、端陽節、午日節、艾節、浴蘭節。每當到了這一天,許多習俗都跟“五”這個數字有關:在大街上,小朋友們的脖子上肯定會戴著由紅、黃、藍、白、黑五色系的“長命縷”;有些小朋友的頭上,可能還畫著用雄黃寫的“王”字,像小老虎一樣,可神氣了;各家都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粽、雄黃酒。

  當然,孩子們念念不忘的是吃粽子和賽龍舟。相傳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不讓世間的汙穢來沾辱他純潔的品格;所以他吟完“懷沙”後,便跳入奔流的江水中。人們把粽子扔進河中是為了把魚、蝦的肚子填飽,不去吃屈原的屍體,而賽龍舟則是去尋找跳入江中的屈原。“一二——一二”的聲音不斷傳來,是那麼短促、有力、充滿生機。一條條神氣活現的龍舟在江中游著,它們一條比一條遊得快,一條比一條遊得穩。

  啊,又到了一年粽子飄香的時候……

端午習俗作文12

  端午節的習俗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都知道端午節這天,全國最為相同的是吃粽子。關於端午節有許多說法,比如我的家鄉;在農曆五月初一這天要給家人帶兩色絲線,五月初五要換五色絲線。傳說;帶彩色絲線上帝可以保佑家人身體健康,驅走瘟災,萬事如意。

  端午節這天,太陽還沒出來,一家人就要上山拔一些艾迴來,用艾葉水洗臉,傳說這樣能夠驅蚊蟲。洗完臉之後就開始吃粽子,粽子是用糯米,紅棗,紅豆包成的,特別好吃,吃上一個還想再吃一個。還有將蛋黃煮灰了的雞蛋。吃完飯太陽露出半個腦袋,一家人還要弄些柳條回來,再用彩色紙疊成葫蘆,插在大門上方。這樣就國泰民安了。傳說;這是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留下的習俗,雖然是個傳說但是家鄉的人都很相信。

  媽媽說這些都是姥姥告訴她的。家鄉的端午節非常隆重。

端午習俗作文13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洋。”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每逢端午節,人們會吃粽子,插艾葉,賽龍舟,戴香囊,喝雄黃酒。我知道把粽子投入江河,是為了讓魚蝦吃飽了,不去吃屈原的遺體;喝雄黃酒,是為了驅蟲避邪。南方人在端午節的時候,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但不論是南方還是北方,都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一個“王”字,聽我媽媽說我小時候過端午的時候,還要穿百獸的衣服來避邪。可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為什麼要賽龍舟呢?我想知道個究竟,便好奇地去問媽媽。

  “媽媽,媽媽,端午節的時候為什麼要賽龍舟呢?”我好奇地問媽媽。

  “這個說來話長。”媽媽慢理斯條地對我賣起了關子,“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楚國有一位愛國詩人名叫屈原。屈原雖忠事楚懷玉,卻遭遇排擠。楚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饞言而流放,最終投汩羅江而死。人們聽了,悲痛欲絕,便把船做成龍的樣子來撈救投汨羅江的屈原。後來,賽龍舟這個習俗便流傳開了。”

  “哦,原來還有這樣一個典故啊!”我感嘆道。

  瞭解到了這麼多端午節的習俗,好期待端午節的到來。

端午習俗作文14

  端午節,湘湖下孫宗祠舉行了一場包粽子比賽,我和媽媽也是其中一組參賽人員!

  糯米、粽葉、細繩,萬事俱備,只欠一聲令下。主持人叔叔一聲令下,大家都開始緊張地忙碌了起來。我左手託著粽葉,右手一捲,把粽葉折成漏斗狀,挖了一大把糯米放進粽葉裡,然後把豎著的粽葉往下一按,封住了漏斗口,再纏上線繩,一個菱形的粽子就包好了。媽媽高興地大喊:“你好棒!”周圍許多人也開始關注我。我既興奮又緊張,馬不停蹄地連續操作,一會兒工夫,媽媽和我已經包好了3個粽子了。我偷偷地瞄了一下旁邊的小朋友,哇!他們也很快。我急了:再快點,再快點!可是越急越出問題,粽葉破了,媽媽教我的繞繩子的方法也忘了……

  “時間到,停!”評委阿姨開始評分,主持人叔叔最後說:“這一輪的第一名是2號。”我和媽媽擊掌歡呼起來:“耶!”原來我們是這一組包的最多的,而且樣子又漂亮。

  這次包粽子活動,我和媽媽都很開心。粽子裡不僅僅有糯米和筍葉的清香,還包著無窮的快樂和無盡的親情!

端午習俗作文15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習俗的兒歌。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傳說是為了紀念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又稱重陽節、重五節,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民間會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成為長命縷。端午那天,家家戶戶還要在門上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和雄黃酒。這一天無論南方還是北方,都會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也都會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

  端午節最主要的習俗還是吃粽子和賽龍舟。傳說人們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而人們划著船在河中撈救屈原遺體的行為也逐漸演變成端午節最重要的賽龍舟活動。

  每逢端午節,人們都要把房子打掃得乾乾淨淨,在廚房裡撒上雄黃水,用來殺死和防止毒蟲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