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端午節> 那時候的端午作文

那時候的端午作文

那時候的端午作文

  我的家鄉在運河東,一個曾經算是貧瘠的小村子。因為灌溉不是很通暢,更多是玉米黃豆與山芋。平時大米是奢侈品,只有過節的時候才可以飽飽的吃過夠。於是過節就是奢望,端午也不例外。

  端午節前,河灘的蘆葦早已鬱鬱蔥蔥,一般都是女孩子或者婦女帶著剪刀去打粽葉。打粽葉也意味著端午的來臨,孩子們心裡都有了自然的開心,還有不說出來的期待。這時候的季節在江淮大地,多了幾分暖和與晴朗。不經意小燕子在天空自由的舞蹈,原來的布穀鳥開始了催人忙碌。

  挑著擔子的貨郎,擔子上多了五彩的絨線,還有桃核做的各種的精雕的美麗的玩意。不管窮富,每家都扯上幾尺,緊緊的栓在孩子的手腕,也有隨便扣上桃核雕。腳脖子也會被彩絨纏住,七彩光在太陽下有點旒玉之感。父母從地裡勞動回來,刻意的帶回菖蒲與艾草,掛在屋簷下,留點艾草熬水,濃濃的清香與藥味沐浴著每一個孩子。據說菖蒲曾經是魏徵殺了老龍王,掛著菖蒲就是防止老龍王到處報復。艾草可以讓毒蟲不敢靠近還避邪。也為艾虎,古云:“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取戴之。”也許五毒日,虎威自然罷了。

  端午節,小時候就知道是孝順的節日。父母都知道一個叫曹娥的孝女,一次次不厭煩的告訴我們孝順的意義。所以 雖然貧窮,在我們村子裡幾乎沒有忤逆子,也不敢忤逆也許!小學老師在端午節說到了粽子,談到了屈原,於是我們知道楚懷王“不學好”與屈原的悲壯。偷偷的留一隻粽子虔誠的扔在家鄉不大的河中,還天真的祈禱------那時候也懵懂的知道還有一位大英雄伍子胥。

  端午前大麥子熟了,趕青的將大麥做成糊糊,用來充飢,其實很討厭吃,不吃又餓。期待端午是因為最後的鹹肉可以吃到,豆腐渣子醬可以加雞蛋燉出來吃。韭菜不再幹炒,加了肉絲。還有豆腐千張隨意吃。父親還會抽時間捕點魚-----提前幾天早有人家包好粽子,可以吃好幾家,沒有人此時顯得吝嗇,多種口味,紅棗的、鹹肉的.、紅豆的、還有純粹糯米的。家裡養蠶的日子很忙,沒辦法,母親把蘆葉子放在鍋裡用糯米煮飯,我們姐弟不怎麼開心,但是都不說什麼。不理解也怕母親生氣。母親會把粽子給一隻豬與水牛,有時候是父親做,他們說過節不能純粹就是照顧人,畜生也不容易。今天想想也是!

  總有困難或者沒有糯米的,不管誰家沒有粽子,總會有人送去,不包粽子的人家倒是可以品嚐到多味的,我們那裡的老年人都說,吃不能獨食,大家分享才是最好吃的。本來肚子沒有油水,吃了近個把月的豌豆頭與黃花草,早饞得可憐了,差點讓人想穿越的日子真的是等於又過一次小年。

  今天看著食之無味的孩子,不知道是什麼滋味?他們爺永遠不到艱苦歲月的那種算那種苦,還有不敢面對的淚。一種“每逢佳節倍思親”心情寫給隨煙遠去的那一代節日更加艱難的父輩們。有來生我還做你們的晚輩甚至兒女,把今天的幸福也刻在你們的生活,歲月,心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