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道德> 道德生活中數學原理分析作文

道德生活中數學原理分析作文

道德生活中數學原理分析作文

  今年國慶節第二天,爸爸媽媽帶我到紅山動物園去遊玩。為了豐富遊玩的內容,增加遊玩的樂趣,我買了一大把香蕉準備用來喂耍猴子。來到猴山後,我發現好的位置都被別人佔據了,我要喂猴子,只能將香蕉扔到猴子喝水的區域,而猴子要想取到香蕉,必須要踏過一塊木板,而踩上這木板,上面懸掛的桶裡就有水衝下(估計是給猴子飲水或洗澡用的)。管不了那麼多了,我迫不及待地扔下一截香蕉,只見一隻猴子跳上木板搶到了香蕉,但這一跳,觸動了木板的開關,頃刻間一大桶水衝下,淋溼了其他的猴子;接著我又扔下另一截香蕉,又有一猴子搶到了香蕉,但同樣又淋溼了其他的猴子,我覺得這很好玩,於是又重複這一把戲,但當我第十次扔下香蕉後,只見猴子都站在原地不再搶了,我納悶起來,難道是猴子吃飽了?但也不像呀,他們都一個個眼睜睜地盯著地上的香蕉,此時一隻小一點的猴子仍準備偷偷去搶香蕉,但它的舉動被別的猴子似乎發現了,其他的猴子都爭相去揍這隻小猴子,最終大夥都沒再去搶香蕉。我弄不明白,撓著頭想為什麼會出現這一情形呢?“看來剩下的香蕉,只能我們自己享用了”,站在一旁的爸爸風趣地說。

  我悻悻地離開了猴山,爸爸卻問我悟到了些什麼,我一時答不上來。爸爸說,這是一個“道德”問題,其中蘊含著數學原理。“道德”?“數學”?這分明是風馬牛不相接嗎,怎麼會與道德、數學扯在一起呢?我趕忙向爸爸求解。爸爸娓娓道來:“在爭搶香蕉過程中,雖然一個猴子搶到了香蕉,但是其他猴子卻淋到了水,搶到香蕉的猴子是不確定的,但絕大多數猴子淋到水卻是必然的,這就是說,只有少數猴子是得益的,絕大多數猴子是受損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損人利己’,大多數猴子當然就不會答應了,因此誰再去搶香蕉,其他的猴子就會揍他,懾於大家的威力,也就沒有猴子敢搶香蕉了,這就在猴子中產生了‘道德’”。“也就是說‘損人利己’,是不‘道德’的事,也是不能而為的事,如果這些猴子是生活在社會中的'一群人,大家約定俗成,相互遵守,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道德規範了”。啊呀,原來是這樣!我似乎有所感悟,但這與數學又有什麼關係呢?

  “當然有關係啦!這裡面蘊藏著數學上成本與收益的比較關係,一個猴子收益,其他猴子吃虧,這在交易活動中叫‘不經濟’,在數學上叫‘不最佳化’,此類行為的邊際效益很低,這種行為長期存在對他人就不公平、對社會也就不穩定,對構建和諧社會很不利”。爸爸鄭重地說,這方面的例子,在實際生活中還不少。例如:“有的竊賊在公共汽車上偷東西,車上其他乘客看到了,卻不吭聲,沒有被偷的人想,反正偷的不是我的東西,我說出來,別的乘客不一定會幫我,我反而會遭到竊賊的傷害,我又何必揭穿他呢?這就是光天化日之下偷竊行為為什麼能夠得逞的原因”。這一現象告訴我們,如果每個人都從“利己”不道德的角度想問題,就整個社會而言,就是不經濟、不平衡、不和諧,我們所處的環境就會越來越糟糕,不知道什麼時候,下一個受害者就輪到我們了。可見,不道德行為最終損害的還是我們自己!而大家普遍遵守道德就是對自己最有效的保護!

  “孩子,現實社會中,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數學問題無處不在”。但這好像不是常見的數學問題,我仍疑惑地說。爸爸思索著說,“隨著人們實踐的不斷深入,數學已發展出許多門類,有的是透過數字來說明道理,有的則是透過方法論證來揭示事理。剛才,我們所說的就是數學學科中的一個分支——博弈論,它是一門以最最佳化實現為目標的應用數學,運用它不僅可以解決自然科學中的難題,對解決日常生活中複雜的社會問題也非常有效。諸如:田忌賽馬、環境汙染、見義勇為等社會問題都可以用博弈論得到科學解決和合理解釋”。“我們平時學習數學,就是要善於用數學的方法和思想,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設計出更合理的制度體系,形成更科學的社會規範,讓我們生活得更生動、更精彩、更美好”,事實證明,那些經久不衰的道德規範,都是符合數學最最佳化原理的”,爸爸如是這般地說。

  在爸爸的啟迪下,我漸漸感悟到:道德,從直觀看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與規範,它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道德,從內涵機理看,又是一種人類理性的選擇結果,其凝聚著深刻的數學思想——從最最佳化的視角,社會需要建立科學的道德體系,以規範公民行為,維護公共利益,實現社會利益最大化;從最經濟的角度,生活需要道德,以遏制損人利己、見利忘義等不法行為,最大限度保護我們自己;從構建和諧社會的實踐看,我們不僅需要道德,更需要將最低的道德規範和道德義務固化上升為法律法規,以提升對不道德行為的剛性懲戒,塑造遵守道德的良好社會環境,讓更多的人自覺遵守道德、維護道德,共同建設美好的家園。

  此時此刻,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數學的博大精深和深刻奧妙了。它不僅應用於自然科學,而且廣泛滲透於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給我們深深的啟迪,當前有些不法之徒製售“地溝油”、“病死豬”,損害的是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是最不道德的行為,必須堅決予以打擊。但反過來講,如果他們對數學知識能多一點了解,就會變得更智慧、更理性,更自覺地遵守道德與法律,那麼社會上的違法犯罪自然就減少了。可見,普及數學知識也是預防和減少違法行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有效舉措。因此,一定程度上講,學數學就是明人生,懂數學就是懂生活。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旨在討論數學問題,但沒有用數字說話,這可能與通常運用數字計算或數學論證得到某一結論的寫作套路大相徑庭,但正是基於對數學思想的興趣,才觸發了我選擇這樣的路徑,努力用數學原理來剖析制度規範,用數學方法來詮釋社會生活,我想這應該也是“生活與數學”論文的題中之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