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傳統> 關於寫傳統作文合集九篇

寫傳統作文

關於寫傳統作文合集九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寫傳統作文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寫傳統作文 篇1

  “走嘍,去貼春聯了!”我興致勃勃地拿起了春聯。

  母親邊貼邊問我:“遠航,你知道為什麼要貼春聯、放鞭炮呢?”

  母親給我講起年的傳說:有一隻叫“年”的怪獸,它頭上有一隻觸角,到除夕的晚上就到村子裡吃人,人們只好上山躲避。有一個老婆婆來到村子裡,人們告訴她“年”的事情,讓她快逃,她卻說她能制服“年”。“年”又來了,她用紅紅的春聯把“年”的眼睛刺得睜不開了,“年”只好用爪子捂著眼睛,接著老婆婆又燃起了鞭炮,噼裡啪啦的爆炸聲嚇得“年”抱頭鼠竄、逃之夭夭。

  “原來貼春聯、放鞭炮還有這麼有趣的故事哩!”

  “現在人們還是習慣在春節貼對聯、放鞭炮,不僅僅是驅魔避邪,更重要的是藉以歡慶節日,振奮精神。”

  “往左一點!”我正聽得津津有味,母親的喊聲把我從沉醉中喚醒。我這才意識到該自己貼春聯了。

  晚上,人們盡情地燃起了鞭炮、放起了煙花: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射出的子彈,有的像流星從天而降,一時間把天空裝扮得五顏六色,美麗極了!

  我喜歡這多彩的除夕,因為它充滿了神秘,充滿了喜慶和歡樂。

寫傳統作文 篇2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九月九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重陽節,也叫老人節、重九節等等。

  重陽節這一天要敬老、愛老,要吃重陽糕、吃螃蟹,喝桂花酒。這一天,還有人去敬老院慰問老人。

  還記得去年重陽節時,我和美術班的師生一起去敬老院慰問老人,畫老人,並做一件孝敬老人的事。我當時還說:我們要像老人的孩子一樣孝敬他們。到了敬老院後,老師先組織我們畫老人,看著他們飽經風霜的臉龐,我彷彿看到了我的奶奶。畫完畫後,我帶著許多好吃的去看望老人。我看到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孤獨的坐在一旁,和我的大奶奶長的很像,她的眼中閃著淚光,隨時要哭出來似的,我很想去安慰她,又怕說錯了話。一些老人看到我們帶的東西后,連蹦帶跳的過來搶,我見那位奶奶沒過來,還一動不動的坐在那裡看著我們,我就從人群中擠到了奶奶身邊,對奶奶說:奶奶,給你吃。你可以把我當成您的孫子。只見奶奶把我給他的東西塞了回來,我還沒張口說什麼,她就搖了搖頭轉身進了屋子。活動結束後,我回到家問媽媽:為什麼那位奶奶她把我給她的東西塞回來呢?媽媽也不知道,我想,奶奶也許有她自己的想法吧。雖然,我不理解她的想法,但一天,我過得充實而開心。

  九九重陽,九九久久長壽,我們一定要把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傳承下去,讓我們子子孫孫都知道。

寫傳統作文 篇3

  春節是最降重的節日。年三十吃過豐盛的晚餐,人們便圍著火塘守歲。子時一到,人們立即焚香點燭,在神臺上供滿了豬肉、整雞、粽子、湯圓、米酒等祭品。孩子們則燃放鞭炮。有不少地方的壯族婦女馬上提著水桶或竹筒到泉眼、河邊打“新水”,討個吉利。男人則提著燈籠奔向廟社燒香化紙。有的地方把大門洞開,一家人聚集在院子裡朝東方拜揖,祝福道:“東方大利,一年萬利,今年更比去年好!”

  初一這一天,多數地方壯人是不串門的。人們白天吃湯圓,晚餐才吃葷菜,認為這樣可以消災去病。初一的禁忌很多。這一天一律禁說不吉利的話。禁動剪刀,怕新的一年裡家人巧嘴利舌,吵嘴罵人;不得掃地,怕破財。也不得把東西拿到幹欄外,更不借東西給別人,怕家財外流。有些地方禁止敲鑼打鼓,怕驚動鬼神,但有些地方則可以敲打一種齊人高的牛皮大鼓,四周幾十裡清楚可聞。不少地方從初一到初五灶裡要燃一段硬木,不能熄滅,表示子孫綿長,煙火不斷。這天也不得殺生,豬、雞、鴨都必須在年前幾天收拾乾淨,以備祭奠和食用。

  壯人沒有作揖、跪拜、握手等見面禮,而是透過語言和豐富的表情充分表達自己的節日問侯,人們在村裡或路上相見,便互相道賀“恭喜發財。”

  從初二起,親朋開始來往拜年。非凡是已經出嫁的女兒。要帶幾斤肉或雞鴨等禮品,和丈夫、孩子一起回到孃家拜年。出嫁的姐妹趁此時機聚會,共敘別情。

  按通常觀念,整個正月都屬於節日。故云南文山的壯人要打一月銅鼓,跳一個月舞。另一些則在風景秀麗的河邊、山谷,青年們舉行歌圩或舞獅、打舂堂,聽壯戲,等等。文娛活動五彩繽紛,人們沉浸在節日的氣氛中。

寫傳統作文 篇4

  元宵節是中國最大的節日之一。在元宵節到來的幾天前,人們就開始做燈籠,有的被做成動物,有的被做成蔬菜,有的被做成水果,各種樣式都有。做燈籠時,人們通常在上面寫上謎語。在元宵節前夜,所有的燈籠都被掛起來。

  在元宵節這天,人們都出來看燈籠和猜燈謎,也許你還能看見一些精彩的民間表演龍舞和秧歌。每件事都很有趣,每個人都很高興,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

寫傳統作文 篇5

  中國的傳統節日有很多: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等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年前的元宵節,我在老家看到了一場精彩的舞龍燈表演。

  老家舞龍燈的風俗很講究,正月十五龍燈上廟。上午,村裡就鑼鼓喧天,鞭炮齊鳴,龍燈要開光啦!家家戶戶端著貢品去拜龍王。下午,龍燈要上廟了,全體男女老少早早來到廟前的廣場等候,連寺廟二樓的走廊都擠滿了人,大家興奮地等著。我坐在小叔的肩上,心裡想著:我終於可以目睹龍燈是什麼樣子了。

  龍燈來了!人們歡呼起來。遠遠看去,一條紅色的龍緩緩的向寺廟游來。近了,啊!好威風!當時我差點把它當成了真的龍。再近一些,我終於看清楚了它的真面目:它有大大的龍頭,張著大大的嘴巴,叼著一顆大大的龍珠,下巴飄著長長的龍鬚,兩顆眼球像兩隻燈籠,頭頂上長著威風凜凜的龍角;龍頭後面是光亮鮮紅的龍身,龍身背上有許多金光閃閃的龍鱗,身子最後是它高高揚起的尾巴。

  整個龍燈由十幾個舞龍人舉著。只聽引龍鈴一響,龍頭就動起來了,龍對著廟門點了三下頭,然後跟著引龍鈴左右晃動起來,這時龍身也扭動起來,最終舞成了一串旋轉著的圓環。舞龍人的吶喊聲、觀眾的歡呼聲、小孩子的嬉鬧聲匯聚成了歡樂的海洋,只見龍身越舞越快,廟門前的煙也越來越濃,這條龍好像真的在騰雲駕霧。這樣的高潮一波接著一波,看龍燈的人久久不肯離去。

  老家的龍燈真有趣,有機會我也想去耍一耍龍燈。

寫傳統作文 篇6

  說起春節,人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因為人人都經歷過。可是,不同地方的春節,風俗也是截然不同的。

  我的家鄉是廣州,這兒的春節可熱鬧了。

  先從花市說起吧。

  春節逛花市是這兒的一大風俗,特別是“水上花市”。商販們把滿載貨物的特色小艇停靠在湖邊,有的順便還會架上小板,供顧客通行。水上花市一般會買年花年桔,以及各種年貨;開市的時候,湖岸邊,小艇上,都聚滿了人——他們大都是本地人,但也有一小部分是隻是過來湊一下熱鬧的外地人。從高處往下看,各式各樣的充滿年味的商品、裝飾品,與個個臉上洋溢著幸福快樂的人們相交融,構成了一道好不靚麗的風景線。

  有“水上花市”,當然就有“陸上花市”了。我說的“陸上花市”其實就是普通的“花街”罷了。花街裡賣的東西和水上花市的差不多,也是年花年桔還有各種年貨。開市的時候,商販的呦喝聲,人們的討價還價聲……匯聚在一起,好不熱鬧。

  除夕這天,南方跟北方一樣,都是要吃年夜飯的。在廣州人的年夜飯菜譜裡,“白切雞”、“清蒸魚”、“白灼遊蝦”、“脆皮燒鵝”是最出名的。“白切雞”寓意著曉春報喜;“清蒸魚”寓意著年年有餘;“白灼遊蝦”寓意著歡樂笑哈哈;而“脆皮燒鵝”,則寓意著紅紅火火。一家人圍坐在圓桌,其樂融融地吃著一頓如此的年夜飯,別提有多幸福了。

  吃過了年夜飯,一家人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到了差不多十二點,就要拜神祈福。一到十二點整,新年的鐘聲敲響了。鞭炮聲紛紛歡迎著它的到來。鞭炮聲像海浪,一浪接一浪,經久不衰……

  終於,鞭炮聲停了,人們也逐漸進入了夢鄉……

  當然,春節這趟奇妙的列車的旅程才剛剛開始,後面的,以後再說吧。

寫傳統作文 篇7

  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悠久、淵源流長,有剪紙、刺繡、戲劇、陶瓷、皮影戲、國畫等等,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國畫了。

  今天我來為大家介紹介紹國畫。國畫就是用顏料在宣紙或是宣絹上繪畫,是東方藝術的主要形式。國畫又稱為“中國畫”,古時稱為“丹青”,我國傳統繪畫主要是指以毛筆、墨、國畫顏料等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題材可分為人物、山水花鳥等,技法可分工筆和寫意,它的精神核心是“筆墨”。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

  中國的國畫大師的作品中我最欣賞齊白石畫的蝦、徐悲鴻畫的馬。我的畫畫老師張老師在二年級暑期開始教我學國畫,張老師說:“國畫,是我們中國的國寶,你要努力學習國畫,把國畫這種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我暗下決心,一定要把國畫練好!

寫傳統作文 篇8

  隨著迴歸自然食品的興起,傳統美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

  飲食文化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民以食為天等等,中國自古就不缺這樣的句子。中華飲食文化,一枝獨秀,曾博得食在中國的美譽。孫中山先生說過:中國近代文明進化,事事皆落人之後,唯飲食一道之進步,至今尚為文化各國所不及。可見,這種文化已滲到中國人的骨子裡去了。

  吃對我們的文化心理結構有深刻影響,存在於潛意識之中。這點從我們的日常語言和詞彙構成都可以看出。如見面打招呼是:你吃過飯沒有?罵人是你這個飯桶!讚揚什麼東西則說:膾炙人口,得意滿足是吃香的喝辣的,無趣之事形容為味同嚼辣,生活艱辛是酸甜苦辣。

  飲食文化在中國具有如下特殊的功用。一是社交功用。二是親和功用。三是宣傳功用。四是養生功用。

  不少遊客把品嚐異地風俗飲食作為重要的旅遊動機,飲食往往可以成為一個地方文化的視窗。中國飲食文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風格和特點。第一、風味多樣。第二、四季有別。第三、講究美感。第四、注重情趣。第五、食醫結合。可以說,每一種傳統美食背後都有一個故事。

  20xx年元旦前夕,浪花朵朵班開展了美食節活動,這一活動受到家長和孩子的好評。每一個家庭在準備美食的過程中,都會有一個溫暖幸福的故事發生。

寫傳統作文 篇9

  大年三十,全國人民歡天喜地,到處張燈結綵,洋溢著喜慶的節日氣氛。我家鄉過大年非常熱鬧。

  我家鄉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小山村,那是一個神秘而迷人的地方,每當大年三十來臨之際,小山村被我們裝扮的生機勃勃,欣欣向榮的景象。

  響亮的鞭炮聲打破了小山村往日的寧靜,大家問候新年好,遠方的鼓樂聲在山間悠悠地迴盪,呼喚春的到來。村民組織的文藝表演隊,開始在村民的大院裡表演精彩的節目。村老年活動中心以往是寥寥無幾,現在熱鬧非凡,也增加許多年輕人的身影,有的向老人問候,有的下棋,有的打牌。村東頭的大樹底下有群小朋友在玩遊戲,放鞭炮,猜謎語……一片歡聲笑語。村邊周圍的田地裡,山坡上似乎看不到農民伯伯勤勞的身影,整個山村都籠罩在快樂祥和的節日裡。

  我家鄉大年習俗還很多,要做年糕、掛燈籠、貼春聯、拜天地等。

  我家鄉過大年很樸實,比不上城裡的富貴和華麗,我喜歡在家鄉過大年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