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兵馬俑> 【精選】兵馬俑作文彙總9篇

兵馬俑作文

【精選】兵馬俑作文彙總9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兵馬俑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兵馬俑作文 篇1

  今天我去起點美術上課,這節課老師教我們製作兵馬俑。

  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製成兵馬(戰車、戰馬、士兵)形狀的殉葬品。我國最有名的兵馬俑是秦始皇兵馬俑,今天我們要做的就是秦始皇兵馬俑。

  老師先讓我們看了一段有關於秦始皇兵馬俑的紀錄片,她讓我們記住兵馬俑是長什麼樣子的,特別要注意細節特徵,比如頭髮是什麼樣的、臉是什麼樣的、衣服是什麼樣的。

  看完片子,老師給我們每人分了一塊泥,我們就開始做兵馬俑了。我拿到了幾個工具,然後把泥開啟。我把泥的四分之一切下來,裝在袋子裡,然後把剩下的四分之三放在墊紙上,捏出頭和身子的大致形狀,然後用工具把頭和身子的形狀完善得更好。用切下來的泥做出兵馬俑的辮子和耳朵,用工具做出頭髮。在把眼睛的位置用工具挖個洞,然後用剩下的泥做兩個眼珠和一個鼻子,在嘴的位置挖個嘴的形狀,再把脖子捏出來,頭就做好了。然後用工具把兵馬俑的領子和盔甲切出來,兵馬俑就做好了。

  這次製作兵馬俑的課,不僅讓我瞭解了兵馬俑,還讓我知道了怎麼製作兵馬俑,古人的手藝真好呀!

兵馬俑作文 篇2

  暑假,我和爸爸爸媽媽一起去西安遊玩。那邊有許多名勝古蹟:兵馬俑、華清池、還有乾陵等。

  我最喜歡的景點是兵馬俑。一走進兵馬俑博物館就被深深吸引住了,好雄偉好壯觀啊!聽導遊說,兵馬俑是用泥(陶)土做出來的,剛挖出來時五彩繽紛,非常漂亮,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空氣接觸後,鮮豔的顏色已經沒了,就變成現這樣子。兵馬俑有各種各樣的形狀,有牽著馬的、有騎馬的、還有蹲著的,可多了。兵馬俑的眼睛炯炯有神,好像對我們的到來很驚訝。兵馬俑的細部也很到位,連臉上的皺紋和手上的紋路都看得出來。

  古人把兵馬俑做得很精細,還很逼真,古人真聰明,他們的手真靈巧!

兵馬俑作文 篇3

  今年五一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西安旅遊,這趟旅行中我們參觀了很多景點,但是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就是參觀兵馬俑了。

  當我們在火車站下車以後,就在西廣場開始排隊,這裡有直達兵馬俑景區的大巴。不得不說,五一的遊客可真多啊,選擇去看兵馬俑的人更多!我們開始排隊的時候才不到九點鐘,但是坐上車的時候已經十點多了,經過一路的顛簸,下午一點多的時候我們終於來到位於臨潼地區的兵馬俑了。

  到了這裡以後,因為五一遊客太多,景區限流,所以我們只能拍了票等待著,到了下午五點多的時候,終於能讓我們排隊進去了。本以為能馬上看到兵馬俑了,但是令人沒想到的是,我們進去以後又要隨著人流排隊,一直到了下午六點左右,我們才真正進入了一號展示廳。人群多如螞蟻,我站在擁擠的人群中,只有踮起腳尖才能夠看到一點坑內的景物。

  這次兵馬俑之行,讓我最大的感觸就是五一出行人流量之大!等到我們參觀完,坐車回城,找到住的地方時,已經深夜十一點多了。所以說小夥伴們如果你們想參觀熱門景點的話,儘量避開五一、十一這種大的節假日,要不然人多到會讓你後悔出來玩的。

兵馬俑作文 篇4

  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喜歡的藝術,我也不例外。我最喜歡的藝術是兵馬俑。

  盒子裡有三個兵馬俑。這個跪著的人有一條腿支撐在地上,另一條腿膝蓋朝上,眼睛警惕,看上去準備好了。步兵俑面容姣好,體態輕盈,製作精良,是秦軍的主力。然而,一般的小雕像都非常高,特別是他們的裝甲板又小又薄,他們的胸前用彩色的結繫著,這足以表明他的身份。

  將軍的雕像是金色的,非常小,大約12釐米高。頭上繫著一個盤繞的頭,脖子底部有一條簡單的圍巾。他的衣服與上面的戰袍相似,下面是一件像裙子一樣的戰袍。我好像見過士兵在戰場上浴血奮戰!他的手自然地放在兩邊,看起來很英勇。他準備在戰場上與敵人作戰。

  當我看到這個兵馬俑的樣子時,我認為他絕對是一個優秀的將軍!因為他的眼裡充滿了殺氣和悲傷,讓人無法理解。有時他的眼睛讓人覺得他對敵人懷有深深的仇恨。有時他覺得好像厭倦了國家大事。有時人們會覺得他對戰爭的勝利很滿意。有時人們覺得他擔心這個國家的生存。因此,可以看出工匠的手藝是高超的。她的眉毛和皺紋襯托出他自然英俊的外表。在他精緻的鼻子下有兩把鬍子。這說明他正在為國家大事而奮鬥!

  一個接一個地看著兵馬俑,我體會到了幾千年前創造出精彩兵馬俑的古人的智慧,充分展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非凡的創造力和傑出的藝術才能。

兵馬俑作文 篇5

  星期天,我在馬鞍山展覽館參觀了秦兵馬俑展。這可是很難的的機會。兵馬俑是中國封建社會第一位傑出的皇帝--秦始皇的陪藏品。秦兵馬俑受到人們的推崇和稱頌,是由於文物的精美、規模的宏大、建築的雄奇。

  兵馬俑的身材很高大,最高的差不多2米,最低的大概1米7。它們的重量不一,最重的有300公斤,最輕的有110公斤。兵馬俑的形象、神態、年齡、身材、表情各不相同,就連鬍鬚、髮型、腰帶勾等都是多種多樣。他們有的半跪在地,有的站得筆直,有的低下了頭,還有的手握兵器。每個兵馬俑的姿態各異,而且盔甲也各不相同。據說他們的盔甲越厚,職位越高,盔甲最薄的就是士兵。看!那些站在隊伍最前面的一定是將軍俑,它身材魁梧,頭戴金盔,身披鐵甲,手裡還握著寶劍,威風凜凜。看它那若有所思的樣子,好像在考慮如何打退匈奴呢!後面那些一個個挺胸而立,精神抖擻,一定是武士俑,它身穿戰袍,披掛鎧甲,腳上還穿著前端向上翹的戰靴,手裡還拿著兵器,瞧他那神氣的樣子,準能把敵人嚇的屁滾尿流!看!這個身披鎧甲騎在馬上的青年,就是騎兵俑,他手持弓箭好像在等將軍一聲令下就去與匈奴大軍作殊死拼博!這兒還有一些陶馬。它的大小跟真馬差不多,匹匹都形體健壯,肌肉豐滿。看它那躍躍欲試的樣子,好像一聲令下,就會撒開四蹄,騰空而起,踏上征程哩……看著這些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兵馬俑,我彷彿看到了那千軍萬馬奔騰廝殺的古戰場,聽到了那號角齊鳴、戰鼓咚咚的搏鬥聲。展廳還展示了兩乘大型彩繪銅車馬,銅車馬是秦始皇陵的陪藏品之一,這一組銅車馬是秦始皇鑾駕制度的真實反應,象徵著秦始皇帝鑾駕的一部分。是地上王國乘輿制度在地下王國的形象體現。秦兵馬俑氣勢恢宏雄偉,有著超凡卓著的藝術氣息。

  秦始皇陵兵馬俑征服了中國,征服了世界,法國前總理希拉剋1979年親自來到中國參觀秦兵馬俑,稱秦兵馬俑是“世界第八大奇蹟”。他還說:“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埃及;不看兵馬俑,不算真正到中國!”現在,兵馬俑被列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據說有一把青銅劍,它埋在潮溼的俑坑中已長20xx多年,但是鋒利如新。科學鑑定表明,秦劍的合金配比非常科學,並且表明經過了鉻鹽氧化處理,所以,具備了刃薄、堅硬、鋒利的特點。

  參觀結束了,我陷入了沉思。腦海裡總閃現著一個個兵馬俑的形象。這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燦爛文化的遺產,這麼壯觀的巨大工程,在科學技術還不發達的20xx多年前,全靠著工匠們的雙手塑造,這充分展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勤勞與智慧的結晶。那氣勢磅礴的歷史畫卷,古戰場上的滾滾硝煙,一幕幕浮現在我的眼前,那排山倒海,戰馬奔騰的嘶鳴聲,久久迴盪在我的耳邊……為全人類的文化財富,秦兵馬俑不僅屬於過去,也屬於今天,更屬於未來,面對秦始皇的百萬雄兵,我們可以看到人民創造歷史的偉績。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今天,我親眼看到了。我為我能生長在這個有著燦爛文化的古國而感到無比自豪。歷史屬於過去,而未來要靠我們自己創造!今天,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大地,萬物復甦,經濟騰飛,一派蒸蒸日上的繁榮景象。作為一名新中國的少年兒童,我們肩負著繼承祖先的文化遺產,振興偉大中華的歷史使命。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學習,掌握各種科學文化知識,為將來建設我們偉大的祖國而時刻準備著!

兵馬俑作文 篇6

  今年暑假,我去了陝西西安。西安古稱長安,有好多朝代、國家的都城都定在長安,經歷了帝王興衰,朝代更迭,雖然昔日的繁華早已淹沒在歷史中,但還是有不少名勝古蹟。其中最最有名的就是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

  一進大門,眼前就是一尊秦始皇雕像。他威嚴的面孔,不禁讓人聯想這位始皇帝生前的權力與威風。即使他已經死了,還留下這樣讓世人震驚的兵馬俑,真是不可思議。

  兵馬俑分一、二、三號坑。一號坑是規模最大的,它為東西向的長方形坑,長230米,寬62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比兩個足球場還要大呢!我順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往裡走,忽然眼前一亮,出現了一個極寬敞的大廳——秦兵馬俑一號坑!我的心猛地跳了一下,接著我立刻驚喜萬分地向俑坑衝了過去。經過千辛萬苦,終於擠到了最前面。

  “哇——!”當我站在高高的觀賞臺,鳥瞰整個一號坑時,我情不自禁地叫出了聲!實在是太壯觀了!一排排棕色的兵馬俑排列在眼前,像一個巨大的方陣,就好像當年秦國那百萬兵馬在朝我們整齊劃一地走來。一直延伸到很遠,幾乎看不到盡頭。雖然有些兵馬俑缺胳膊少腿,有的沒了頭,但是當你觀望他們的時候,心裡還是激動無比。這麼多1:1製造成的兵馬俑,千千萬萬個表情各不相同卻又精神飽滿,神采奕奕的兵馬俑毫無遮掩地在你眼前一展無遺。我心潮澎湃,左看看右看看,這可是我期盼了許久的兵馬俑啊!今天的親眼所見,比書上的,照片上的雄偉很多,更加震撼人心。我站在觀賞臺上,久久不願離開。

  參觀完一號坑,我又去參觀了二號、三號坑,更加近距離觀察了兵馬俑以及他們的傳奇故事,更加全面地瞭解了秦王朝以及秦始皇那傳奇的皇帝。直到太陽快落山了,園區要關門了,我才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千古一帝——秦始皇,離開了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

兵馬俑作文 篇7

  在四年級的語文書中我看到過一篇關於兵馬俑的課文,它向我們介紹了兵馬俑的來歷和許多知識。那時,我真想去看看兵馬俑。這個假期,我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放假的第二天,媽媽帶著我來到西安,第一站我們就參觀了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

  秦始皇兵馬俑十分壯觀,一個個活靈活現的傭真是與書本上寫的略有差異。他們一個個栩栩如生,他們有的`身披鎧甲,有的牽牛牽馬,有的趾高氣揚,有的鞠躬盡瘁;他們神態自若,表情和動作都不一樣,而且,有的兵馬俑是上了色的,非常漂亮,而有的為了儲存古蹟,所以沒有上色,仍然是一片土色,但有古代的顏色,有古代的味道,仍然漂亮;憨態可掬的面貌表情,嚴肅,冷清,熱情,這些表情看似平凡,可在兵馬俑身上,他們彷彿有了生命,彷彿有了人的喜怒無常,悲歡離合的表情,非常神奇;兵馬俑也有許多種類,有將軍俑,跪射俑,立射俑,青瓷俑等等。一個個逼真的兵馬俑,讓我想到了秦朝戰爭時激烈的場面,也讓我更加佩服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在博物館中最惹人喜愛的要算是立車與多功能傘了。立車也叫馬車,它是由四匹馬拉的車,為什麼叫立車呢?因為駕車人地位低,而且車上沒有小房子,只有用高高的木棒做成的小傘。

  多功能傘又是怎樣的呢?一可以在休息時不需要拿只要放在地上就行了。二可以很好地遮風擋雨。三長時間打傘時可以把鎖開啟,把下面助平衡的託拿下來以減輕持傘重量。四如果遇到了危險只要轉開傘柄,裡面就會出現鋒利的長矛。而且開啟的傘面還可以變成盾牌,與敵軍戰鬥。

  走出兵馬俑博物館,雖然有點兒累了,但我還是很開心,因為我終於來到了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看到了世界第八大奇蹟——兵馬俑。

兵馬俑作文 篇8

  秦始皇,統一天下的秦朝開國皇帝,他開闢了一個新的帝國,而他也做了一個令人讚歎不已的決定——不再讓活人陪葬。但一個皇帝總該有陪葬品吧,於是,他就命人做了許多惟妙惟肖的陶俑,來為他殉葬,這,就是舉世聞名的秦兵馬俑。

  來到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早已是人山人海,人頭攢動,這也證明了秦兵馬俑的出名,連外國人也慕名而來。在面積最大,兵傭最多的一號廳裡,一排排的兵馬俑栩栩如生。各種兵俑,馬俑排成了一個最大的長方形方陣,每個兵傭都身穿鎧甲,雖已在地下沉睡了幾千年,但他們仍是那樣的生動。他們臉上的表情或凝重,似是要與敵人決一死戰;或擔憂,像是放心不下家人;或興奮,好像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這些陶俑排列得整整齊齊,每個人看上去都像要隨時出征一般。想當年,秦始皇就是帶著這樣的一支部隊南征北戰,攻下一個個國家,最終秦國一統天下。現在看著這些兵馬俑,彷彿還能看到馬蹄甩起的一層層灰土,矇住了士兵們的雙眼,但高舉著的“秦”字大旗,仍是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欣賞了這些令人歎為觀止的兵馬俑,我便很好奇工匠們是如何將它們做成的。想的不如做的,接下來我們就是學做兵馬俑環節。

  待老師講解完步驟後,我們也迫不及待地開始製作。搓滑、切開、裝模……之前一直做得很成功,可開始脫模後,便有點令人失望了。我先拿下了背部的模具,卻看到陶俑的背部裂了好幾條裂縫,就像是在光滑的地磚上的幾條裂痕,不會它就這麼毀了吧?我悲觀地想著。邊想,我用手小心翼翼地去拿掉另一半模具,搖晃了幾下後,輕輕地打開了它。我鼓起勇氣,把陶俑翻了過來。還好,並沒有我想到的“頭破血流”,但它也是“面目全非”了。我捧著這個“面目猙獰”的兵馬俑,心中甚是激動,這個兵馬俑雖不如店裡買的,但它是我親手做的,這可真是西安之行最好的紀念品呀!

  這次的西安游到此也是結束了,不過西安的文化氣息、兵馬俑還是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腦海中,令我念念不忘。大秦兵馬俑,它們一直在呼喚著我,引領我去探索更多的中華奧秘!

兵馬俑作文 篇9

  這個暑假,我和家人來到了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參觀了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

  當我們走到大門口——天呀!我根本沒想到,兵馬俑真的是太出名了,進大門都要排像龍一樣長的隊伍。隊伍裡哪裡的人都有,本地的、外省的、外國的……真是中外聞名啊!

  ?我們終於進了博物館。可想而知,裡面也是人山人海!長方形的展廳裡,圓拱屋頂下,人挨人,人擠人。有的人只是跟著人群繞了一圈,啥也沒看到,又跟著出來了。爸爸帶著我拼盡全力的擠了進去。我一看,爸爸已經滿身大汗,衣服都溼了。真是太辛苦了!我拉著爸爸的手,跟著他來到兵馬俑面前。“你看,每個坑裡的兵馬俑都不一樣。對不對?”爸爸一邊用手指著,一邊對我說。

  是啊,每個坑裡大約有六七十個兵馬俑。它們大約一百七八十釐米高,俑人的面部表情各種各樣,令人讚不絕口。再看它們的腳下,我定睛一看,都有著一張卡,上面分別寫著“將軍俑”、“文官俑”、“立射俑”等等。它們身份不同,神情和衣著也不一樣。我彷彿看見了秦始皇指揮天下幾十萬兵馬與敵人勇敢戰鬥的場面。我想,在科技不發達的兩千年以前,兵馬俑全靠古代勞動人民的雙手製成,不正體現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無窮智慧和才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