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800字> 精選過端午節的作文800字八篇

過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精選過端午節的作文800字八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過端午節的作文800字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過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1

  家鄉有許多節日,好多我早已淡忘了。由始至終不會忘記的還是家鄉的端午,一想起它,內心一種油然而生的興奮,至今都仍然回味無窮,歷歷在目。至於它的源起,相信大家早就有所耳聞了。

  端午,是一年之中必不可少的節日,據我們當地人說這天到大山上去遊玩,就能治百病,如果再吃些野果之類的東西那就“更勝一籌”了,家鄉的老人們把這一遊稱之為“遊百病”。這一說雖說沒有科學道理,但當時在長輩們的“吹捧”下,天真無邪的我們始終深信不疑。依稀記得,小時候,在端午節這天,村裡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就會一大早不約而同地來到村口集合,浩浩蕩蕩的向渴慕已久的大山“進軍”。

  這天,經過跋山涉水之後,迎來了陣陣的鳥語花香,蝴蝶在草叢間偏偏起舞,阿娜多姿,蜜蜂也毫不遜色,為它伴奏,悅耳動聽,雖不能與金曲互相媲美,但這是原滋原味的天籟之音呀!好不令人醉生夢死。兒時的我們最喜愛不過的當然要算是在草叢間找野草莓了。野草莓它與市場上賣的草莓截然不同,它個兒不大,顏色也不一樣。雖說難找,可一番忙碌之後,各自都“碩果累累”,忙著帶回家好與父母一起分享,也暗自在心裡默默祝願他們健康長壽。

  不必說繁花似錦的百里杜鵑,更不必說景色迷人的黃果樹瀑布,單是家鄉的“人間仙境”就是許多人的心之所向。人間仙境是指神仙坡,它是家鄉人們在端午節時遊玩的地方。神仙坡地勢險要,海拔極高,山路斗折蛇行,盤曲而上,撥雲弄霧。必須用汗水澆灌你才能“一覽眾山小”。這兒最精彩不過的是異彩紛呈的文藝節目,這些節目大多是由苗族同胞們自編自演,他們多才多藝,以此來顯示家鄉的地靈人傑。

  如果這其中非要評個高低的話,當然是要算苗族滾山珠了,我應當怎樣來形容他呢?

  假如我是一位詩人,我就要寫出行雲流水般的詩來描繪他們的變幻多姿的舞步;假如我是一位畫家,我會用各種色彩點染他們清揚的眉宇和絢麗的服飾;假如我是一位作曲家我會用動聽的音符來構成此起彼伏的音階傳達他們清脆的鈴聲;假如我

  是一位雕刻家,我會在玉石上摸擬出他們充滿了活力的苗條靈動的身材,然而,我什麼也不是,我只能用貧乏的文字來描繪這驚人的奇葩,就像白居易所說:“珠??炫轉星宿搖,花蔓鬥龍蛇動”。

  朋友,如果你願意到我的家鄉來,我會為你作引導,如果你喜歡我家鄉的舞蹈,我會為你作介紹,來吧!我遠方的朋友。

過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2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除了春節以外就數端午節最為熱鬧了,由於父母工作都很忙,小時候我常常跟外婆一起呆在鄉下。那時的端午節使我難以忘懷。

  與平時的過年過節一樣,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外婆總會讓我乖乖坐在床邊,給我講一些過節的規矩,例如“不許亂說話““不許偷吃冷粽子”“不許與小夥伴打鬧”“不許玩水”……我總是批頻頻地點頭。外婆就讓我早早睡下,好讓明天能有個好精神。

  早晨,我早早地就起床了,穿好衣服就先奔向廚房,此時外婆已把廚房裡的一切都打理好了,灶臺上綁著幾捆桂葉和桂繩,白白嫩嫩的糯米靜靜地躺在盛滿水的小木桶中,像一粒粒晶瑩的珍珠,灶臺上放著的幾個小碟,裡面盛著各種各樣的料:有花生、有豆沙、有肉、有紅塘。

  於是,我就坐在桌上一邊吃著早飯一邊看著外婆忙碌著。

  鄉下的灶臺是兩邊的,一邊用來燒水,一邊用來煮菜煮飯,外婆就把早已洗乾淨的鴨蛋放入大鍋裡,用木瓢從另一個熱水鍋裡舀幾瓢水放入大鍋中,然後還細心地放入一小勺的鹽,接著就往灶裡添了幾根枯枝,便坐在了我旁邊,開始給我編絡子了。

  外婆的手由於長期勞動已經粗糙的像樹皮一般了,但卻不失靈巧,三下五除二一個用紅繩編成的絡子就編成了。

  此時,蛋也煮好了,外婆就撈起一個最大的用紅紙沾水染成了紅色,再用乾布擦拭乾淨,裝進絡子裡,掛在我脖子上。接著,外婆就往我兜裡裝著瓜子、糖果、花生,我往往十分高興,因為這樣,我就可以和小夥伴們一起去看龍舟賽了。

  外婆總是把我送到大門口,囑咐著要我快些回來吃粽子。我總是一溜煙就消失了。

  小夥伴們此時都差不多到齊了,由鄰家的大姐姐當頭,領著我們這一群小毛孩到河邊看賽龍舟。由於河道較小,所以就只有兩條的龍舟,每條龍舟都有13個人,12個人划槳,1個人打鼓喊口號,“一、二、嘿呦,一、二、快快、”12個皮膚黝黑的小夥子動作整齊地划著,兩條龍舟你追我趕地向前駛去。

  可是,小孩子會知道看什麼呢?我們只不過圖個熱鬧罷了。女孩子一般看了一會兒,便覺得無趣了,就坐在一旁分享起零嘴,男孩子呢,則不然,他們總喜歡沿著岸邊追著龍舟跑,由於划槳的人力度較大,幾乎每個男孩身上都有水花濺著的痕跡。

  鑼響了,大概是舟到終點了吧,剛好東西也吃完了,站起身,與夥伴們拉著手高高興興回家去。

  太陽也慢慢爬到正空中,外婆家的廚房裡已經飄出了桂葉的清香了,我就連忙躥進廚房裡,去挑已出鍋的個大的粽子。一般我都會坐在門檻上把那個粽子吃得乾乾淨淨,偶爾會剩下幾顆糯米粒給雞吃,看著大公雞的貪吃樣,我也被逗樂了……

  儘管如今過端午節,母親每年都會包粽子,編絡子給我,儘管母親的手藝一點也不比外婆遜色,但我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我真懷念兒時的端午節啊!

過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3

  今天讓我歡天喜地的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到了,我從媽媽那剛一打聽到,就高興的歡蹦亂跳。因為呀!這個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是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的來源是由於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賽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絡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很多人有個疑問: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比賽劃龍船呢?事情是這樣來的。一個偉大詩人屈原愛國,為皇帝出謀劃策,但是有些紅眼病者覺得屈原勢力太大,多管閒事,天天在皇上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慢慢的皇上相信了那些荒唐的謊言,把屈原撤了職,流放到湘南去。屈原抱著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反而被奸臣排擠出去,簡直氣瘋了。他到了湘南,經常到汩羅江一帶,一邊走一邊唱著傷心的詩歌。到了公元前278年5月初五那天,抱著塊大石跳河自殺了。附近的老百姓得知,大家都划著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海,到處波浪起伏,哪兒有屈原的什麼痕跡。大夥很傷心,把竹筒子裡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也讓江裡的魚蝦、蛟龍、魚……等動物飽了肚子,就不再傷害屈原的身體了。到了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都照辦了,後來他們把盛著米飯的竹筒子改為粽子,劃的小船改為賽龍船。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是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絡在一起。

  啊!端午節的由來可真多呀,我喜歡端午節的美、喜歡端午節的熱鬧、喜歡端午節的粽子,喜歡屈原那種愛國精神,當然我還喜歡最好玩的賽龍舟!你喜歡端午節嗎?

過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4

  夏季最最期待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看著那三角形狀的粽子,就直饞人;聞著艾草淡淡的香味,卻也沁人心脾,划龍舟,趕鴨子,都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娛樂。雄黃酒的傳奇故事,燻蒼朮的祝福,無不透露著節日的喜慶。

  端午節吃粽子是從古傳承至今的一個重要習俗。包粽子主要是用荷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都統稱為粽葉。粽子的傳統形狀一般都是三角形的,人們都會根據粽餡為粽子命名,全是糯米的叫糯米粽;糯米里摻合小豆的叫豆棕;摻棗子的是棗棕。在很久以前的考試當中,家長大多都會給孩子包幾個棗棕帶上,因為棗棕又叫“早中”。剝開那層墨綠的外衣,露出裡面雪白的米肉,甜糯的香味,早已將我的饞蟲勾起來了。甜糯的粽子,這是端午節味道。

  端午節在門上掛艾葉,蒿草,白芷等植物,也是端午節的一個傳統習俗艾葉、蒿草、白芷都是屬於中藥的。先煮兩個雞蛋,等雞蛋煮好以後,從中間剝開蛋白,取出蛋黃,在原本蛋黃的位置放入用艾草或蒿草包住一件銀飾品,合上雞蛋,用紗布包住,塞到嘴裡,可以驅寒、治咳嗽。艾葉,蒿草的清香是端午節的味道。

  賽龍舟也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之一。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河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以後,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船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在我的家鄉每年都會舉行賽龍舟比賽,還會在江面放置許多鴨子,幾個龍舟隊伍相互競爭,那個隊伍抓到的鴨子多,那個隊伍就獲勝。每年,我都會站在江邊,看著江面上龍舟隊伍的奮勇激進,看著他們的比賽。龍舟對屈原的紀念,這是端午節的味道。

  傳授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屈原的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說是可以藥暈蛟龍,保護屈原。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於是,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與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薰蒼朮是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活動之一,就是民間傳統用蒼朮消毒空氣;將天然的蒼朮捆綁在一起,燃燒後產生的薄煙,不僅會散發出清香,還可以驅趕蚊蟲,令人神清氣爽。雄黃的傳奇,薰蒼朮的祝福,這是端午節的味道。

  千年的傳統延續至今,每一樣習俗都被傳承,端午節的味道也被記憶。甜糯的粽子;奮勇激進的賽龍舟;清香的艾草;傳奇的雄黃;神奇的薰蒼朮。這都是我記憶中端午節的味道。

過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5

  在我兒時的`記憶中,除了春節以外就數端午節最為熱鬧了,由於父母工作都很忙,小時候我常常跟外婆一起呆在鄉下。那時的端午節使我難以忘懷。

  與平時的過年過節一樣,在端午節的前一天晚上,外婆總會讓我乖乖坐在床邊,給我講一些過節的規矩,例如“不許亂說話““不許偷吃冷粽子”“不許與小夥伴打鬧”“不許玩水”……我總是批頻頻地點頭。外婆就讓我早早睡下,好讓明天能有個好精神。

  早晨,我早早地就起床了,穿好衣服就先奔向廚房,此時外婆已把廚房裡的一切都打理好了,灶臺上綁著幾捆桂葉和桂繩,白白嫩嫩的糯米靜靜地躺在盛滿水的小木桶中,像一粒粒晶瑩的珍珠,灶臺上放著的幾個小碟,裡面盛著各種各樣的料:有花生、有豆沙、有肉、有紅塘。於是,我就坐在桌上一邊吃著早飯一邊看著外婆忙碌著。

  鄉下的灶臺是兩邊的,一邊用來燒水,一邊用來煮菜煮飯,外婆就把早已洗乾淨的鴨蛋放入大鍋裡,用木瓢從另一個熱水鍋裡舀幾瓢水放入大鍋中,然後還細心地放入一小勺的鹽,接著就往灶裡添了幾根枯枝,便坐在了我旁邊,開始給我編絡子了。

  外婆的手由於長期勞動已經粗糙的像樹皮一般了,但卻不失靈巧,三下五除二一個用紅繩編成的絡子就編成了。此時,蛋也煮好了,外婆就撈起一個最大的用紅紙沾水染成了紅色,再用乾布擦拭乾淨,裝進絡子裡,掛在我脖子上。接著,外婆就往我兜裡裝著瓜子、糖果、花生,我往往十分高興,因為這樣,我就可以和小夥伴們一起去看龍舟賽了。

  外婆總是把我送到大門口,囑咐著要我快些回來吃粽子。我總是一溜煙就消失了。小夥伴們此時都差不多到齊了,由鄰家的大姐姐當頭,領著我們這一群小毛孩到河邊看賽龍舟。由於河道較小,所以就只有兩條的龍舟,每條龍舟都有13個人,12個人划槳,1個人打鼓喊口號,“一、二、嘿呦,一、二、快快、”12個皮膚黝黑的小夥子動作整齊地划著,兩條龍舟你追我趕地向前駛去。

  可是,小孩子會知道看什麼呢?我們只不過圖個熱鬧罷了。女孩子一般看了一會兒,便覺得無趣了,就坐在一旁分享起零嘴,男孩子呢,則不然,他們總喜歡沿著岸邊追著龍舟跑,由於划槳的人力度較大,幾乎每個男孩身上都有水花濺著的痕跡。鑼響了,大概是舟到終點了吧,剛好東西也吃完了,站起身,與夥伴們拉著手高高興興回家去。

  太陽也慢慢爬到正空中,外婆家的廚房裡已經飄出了桂葉的清香了,我就連忙躥進廚房裡,去挑已出鍋的個大的粽子。一般我都會坐在門檻上把那個粽子吃得乾乾淨淨,偶爾會剩下幾顆糯米粒給雞吃,看著大公雞的貪吃樣,我也被逗樂了……儘管如今過端午節,母親每年都會包粽子,編絡子給我,儘管母親的手藝一點也不比外婆遜色,但我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我真懷念兒時的端午節啊!

過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6

  端午節,春光明媚,在別人高高興興慶祝端午;在別人懷著悲傷的心情紀念屈原的時候,我們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去慶祝,去紀念。全中國都為這一節日踏上了各自的路途,而我們也不會例外。

  我們懷著喜悅的心情來到了小河九龍的黃山。在九龍廟裡,有種很陰森的感覺,裡面空蕩蕩的,只有幾位住在寺裡的人,他們護著廟,守護著這個傳說。在房屋的周圍總會看到那些有愛心的人的名字,他們捐的錢或多或少,只要他們獻出自己的愛心就行。貴在付出,不求數量。在屋裡,我們看到的只有佛祖們,他們個個神采飛揚,見到他們,心裡就會有種慾望,那就是買只香拜拜。其實每進一間屋子,自己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慾望,有時我會控制自己,保持這廟的寧靜。我們在這拍了照留做紀念。

  唉!說來慚愧,身為小河人,竟不知有這麼美麗的景觀,要不是這次活動,我恐怕一輩子也看不到這麼壯觀的風景。我們繞著黃山轉起來了,原來黃山這麼大,突然,我們的視線集中到了一起,哇,好美的風景線啊!在這個角度看山腳下,真是一覽眾山小。不轉不知道,一轉嚇一跳,那山腳下的房屋整整齊齊排列著,莊稼也別具一格,還有那河水,碧清碧清,有幾位大小孩在河裡嬉戲,想象的出他們應該玩的不亦樂乎。這樣一個別有風味的景色當然不能錯過,留下作紀念這個是必須的。

  每年清明,九龍是人山人海,有的拜佛,有的爬黃山,把整個九龍圍得水洩不通,就像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也不會少一個,因為人們永遠也不會忘記一個古老的傳說:曾經唐太宗在此數龍,可他數來數去永遠只數到九條龍,他偏偏把自己是條龍給忘了,因此這裡被稱為“九龍”

  要說歷史悠久,那還是青城那邊的銀杏樹,聽說那裡本有兩棵銀杏樹,有一棵非常大,需要五個大人手拉手才能圍一圈,可惜在不久前被雷劈成兩半了。另外一棵現在已有八十幾年了,長的那麼高大,它的存在伴隨著洪福寺的存在,洪福寺在明朝就有了,現在的是重新改造了。雖然未能進去,但我能感受得到它裡面的風氣。

  這次活動給我們帶來了快樂,他讓我們在緊張的學習氣氛中得到放鬆,讓自己變成一隻小鳥,自由的飛翔。

  感謝學校,感謝老師組織這次活動,在放鬆的過程中,我們學到了在學校學不到的東西,瞭解了世界的美好,萬物得由每個人去珍惜,去愛護。

過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7

 端午節是我們漢族的傳統節日。在戰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說秦軍攻破楚國國都的訊息後,悲憤交加,依然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入淚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在沒有結果時,人們只有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屍首的方法表達對他的懷念,此日正是農曆五月初五,以後每年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粽子表達緬懷之情,隨著時間的演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為“端午節”,過節的形式也多養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粽子、燒高山等等。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裡看到的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粽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著媽媽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著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的,我們孩子的焦點在於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裡捧著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高興了,在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繩來。回到家裡,和鄰里幾個小朋友圍著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的收穫,可把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著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的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興奮的我就是睡不著,偷偷起來把花繩和荷包比劃了好幾次,因為姥姥說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在端午節這天戴上才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爸爸插楊柳的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著戴荷包囉……以最快、最簡單的方式洗刷完畢,在媽媽的幫助下認真的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著手腕、腳腕花花綠綠的花繩,是弄著胸前各式各樣的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帶著無比幸福的心情,開始幫媽媽炒雞蛋、包粽子。

  說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在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粽子。我便一個指揮官的架勢喊來爸爸,指揮著他和媽媽抱起粽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的糯米、大棗、葡萄乾、枸杞放入盆中掏乾淨,然後再加進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和均勻,接著拿來竹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的餡子後封起來,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後的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紮的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後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在我成功的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後就是開灶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著自己的花繩和荷包指揮爸爸矯正了爸爸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著豐盛的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說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著自己親手做好的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和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的被這欣欣向榮的日子陶醉了……

過端午節的作文800字 篇8

  今天讓我歡天喜地的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來到了,我從媽媽那剛一打聽到,就高興的歡蹦亂跳。因為呀!這個端午節是我最喜歡的節日。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的來源是由於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賽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絡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不斷增大,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很多人有個疑問: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比賽劃龍船呢?事情是這樣來的。一個偉大詩人屈原愛國,為皇帝出謀劃策,但有些紅眼病者覺得屈原勢力太大,多管閒事,天天在皇上面前說屈原的壞話,慢慢的皇上相信了那些荒唐的謊言,把屈原撤了職,流放到湘南去。屈原抱著救國救民的志向,富國強民的打算,反而被奸臣排擠出去,簡直氣瘋了。他到了湘南,經常到汩羅江一帶,一邊走一邊唱著傷心的詩歌。到了公元前278年5月初五那天,抱著塊大石跳河自殺了。附近的老百姓得知,大家都划著小船去救屈原,可是一片汪洋大海,到處波浪起伏,哪兒有屈原的什麼痕跡。大夥很傷心,把竹筒子裡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也讓江裡的魚蝦、蛟龍、魚······等動物飽了肚子,就不再傷害屈原的身體了。到了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都照辦了,後來他們把盛著米飯的竹筒子改為粽子,劃的小船改為賽龍船。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絡在一起。

  啊!!端午節的由來可真多呀,我喜歡端午節的美、喜歡端午節的熱鬧、喜歡端午節的粽子,喜歡屈原那種愛國精神,當然我還喜歡最好玩的賽龍舟!你喜歡端午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