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愛心> 愛心在成長作文15篇

愛心在成長作文

愛心在成長作文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愛心在成長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愛心在成長作文1

  '不要撕,不要撕!'我用盡全身力氣摁住作業本,還不停的央求著。最終,作業本還是沒有逃過媽媽的'魔爪'.'刺啦'一聲刺耳的聲響,作業紙與本子骨肉分離。'寫的什麼玩意!我告訴你,哪怕今晚你不睡覺也要把作業寫好!寫工整!只有透過我這一關你才可以出來!''咣!'緊跟著一陣粗暴的摔門聲。看來媽媽已經被怒氣衝昏了頭腦。

  我幼小的心靈居然產生了這樣的想法:她不是我的親生母親!這個家我實在呆不下去了!我要離家出走!我被自己的想法嚇壞了。一想到媽媽猙獰的面孔和粗暴的動作,我開始拼命補作業。補完後我神不知鬼不覺的偷偷溜到自己房間,躺下睡覺了。

  第二天,我的作業被老師批閱完成,發了下來。我極不情願地開啟作業本:一個鮮紅的5A呈現我的眼前。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用力擦亮眼睛,瞪大雙眸,沒錯,是真的!而且有家長簽名!我後悔生了媽媽的氣。我可以想象自己睡著後的情景:媽媽將作業本從書包中小心翼翼的拿出,燈光下,媽媽疲憊的身影顯得更加瘦小。即使時間很晚了,媽媽仍不厭其煩的檢查著每一

  項作業。檢查完後,簽上自己的名字,安心的將作業放進書包……我的眼睛溼潤了……

  經歷過這件事,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從來到這個世界的那一刻開始我就被愛包圍著、呵護著。

  愛,有時是母親鼓勵的眼神,有時是父親嚴厲的批評,有時是老師無私的關懷,有時是朋友之間的一聲問候……愛,無處不在。愛,給了我力量!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愛的力量,才讓我在成長的道路上勇敢的放飛夢想,去擁抱彩虹!

愛心在成長作文2

  愛心與生命相生相伴,愛心與生活息息相關。

  愛心是什麼?愛心是給貧困的孩子捐一支筆、一本書、一元錢……

  愛心是什麼?愛心就是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第一時間伸出援助之手。

  就在上個星期,我們班的劉柯宏同學不幸得了癌症,當老師告訴我們這個訊息時,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傷心的眼淚,往事一幕幕出現在我眼前:一天中午,我們去食堂吃飯。天空中忽然下起了傾盆大雨,因為沒帶雨傘,我端著飯盆撒腿就跑,一不小心摔了個四腳朝天。正當我感到鑽心的疼痛時,一雙溫暖而有力的小手把我扶了起來。我抬頭一看,噢!是我班的劉柯宏啊!他輕輕的問我:“怎麼樣?摔疼了嗎?來,我扶你一塊兒走。”說完,就把雨傘舉過了頭頂……

  “同學們,劉柯宏是不幸的,但他也是幸運的。”老師的話語將我的思緒扯了回來,“因為他有你們這群兄弟姐妹,讓我們攜起手來,為這個可憐的孩子盡一份力吧。”說完,就從口袋裡掏出了300元。門外的家長看見了,也紛紛議論起來。容芷瑤的媽媽第一個行動起來,捐出了200元,大家都被感動了,爭先恐後的交錢給老師。你200、我100,你50、我20……講臺上立即堆滿了錢。這兒哪是錢啊!這是孩子們一片片心啊!

  回到家裡,我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媽媽,媽媽非常支援我並給了我100元。雖然只有100元,但我希望能幫劉柯宏減輕一份痛苦,增加一份生的希望。我衷心希望劉柯宏能早日康復,早日回到我們美麗的校園中來。

  人間總有真情在,愛心就在我身邊。“希望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愛心在成長作文3

  我今年八歲了,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有一種無形的力量,一直促使著我快樂健康地成長,這種無形的力量,就是愛!它時刻存在於我的生活中。

  兒時,媽媽帶我乘八路車去陽光花園學英語。公交車上人很多、很擁擠,媽媽站著,我坐在位子上,到火車站時,又上來許多人,這時,一位老人手裡拎著東西,疲憊地在人群裡站著,媽媽連忙把老人攙扶過來,笑著對我說:“孩子,給老奶奶讓個座兒,站著還能長高個兒呢!”媽媽風趣地說。我就起身牽住媽媽的手,擠在人群裡,老奶奶臉上綻放著笑容對我說:“真是個好孩子啊!”我心裡熱乎乎的。從那以後,我每次坐公交車,都習慣地給老人和比我小的孩子讓座兒,許多人都給我投來了讚許的目光,我快樂極了。原來幫助別人、奉獻愛心,能讓許多人快樂!

  就這樣,愛一貫穿在我成長的過程中,伴我進入人生第一課堂的範老師,她從一年級就是我們的班主任,記得剛入學的第一天,她就微笑著,手把手地教我們學習。三年來,她一直用她的全部愛心澆灌著我們這些祖國未來的小“花朵”。

  有一次,我沒考好,心裡打著鼓,害怕老師批評我,到課外活動時,範老師微笑著給我講解了每一道錯題,我終於把懸著的心放下來,認真地把錯題改過來。我感覺那微笑就是老師對我們深深地關愛。這種無微不至地關愛一直伴隨著我走過了三個年頭。

  正是因為有了愛,世界才變得更美好!512四川大地震,奪去了許多人寶貴的生命。但愛的光環一直關注著我們的受難同胞。全國上下、全國各地都紛紛捐款、捐物,掀起愛心飛越的熱潮,為四川送去溫暖和愛心,愛心傳遞祖國山川,飛向災區。願我們的愛心能給我們差不多大的孩子送去溫暖和愛心,讓他們和我們一起在大家的“愛心”下快樂成長!

  從一出生,愛就在們我們周圍相伴,一直環繞著在生活裡。無論是父母的愛,還是老師的愛……處處都愛的源泉。在成長中,學會幫助幫助別人、奉獻愛;學會好好學習、回報老師的關愛;學會愛祖國大家庭,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愛心”的沐浴下,我和愛一同快樂成長!

愛心在成長作文4

  愛心是一片冬裡的陽光,使飢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間的溫暖;愛心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使頻臨絕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愛心是一首飄蕩在夜空裡的歌謠,使孤苦無依人獲得心靈的慰藉;愛心是一首灑落在久旱的土地上的甘露,使心靈枯萎的人感情的滋潤。我就是在眾人的愛心陪伴中成長起來的。

  從我記事起我就和爺爺奶奶在一起。我不明白為什麼別人都有爸爸媽媽在身邊,我卻沒有。之後,奶奶告訴我,爸爸媽媽不再我身邊,是為了這個家,是為了我的未來,外出掙錢去了。在爺爺奶奶的身邊,他們給了我無盡的愛。夏天怕我熱著;冬天怕我冷著;生怕我沒吃飽、沒穿好。

  上幼兒園時,有一天放學了,我乘坐的校車在過橋時,突然衝向橋上的護欄,把橋的護欄撞壞了,校車的前面浮在半空中,我剛好坐在司機的旁邊,當時,車前面的一排是最危險的,一不小心,車子就會掉進水裡。一個人看見了就急忙跑過來救我和車上的人,其他過路的也趕緊來幫忙,救出來之後叔叔阿姨們不停地安慰我們,讓我們不再害怕。回到家之後,奶奶知道了這件事,就急忙問我有沒有受傷?是不是受驚了?嚇著沒有?

  現在,我終於和爸爸媽媽住在一起了。爸爸媽媽做早餐生意,每天晚上十二點鐘就起床開始忙碌,一直忙到中午,有時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可是他們的愛子之心絲毫不亞於那些清閒的父母。每天下午放學回來,他們總要幫我檢查作業;檢查完後,又要給我做飯,還要抽時間陪我聊天,瞭解我的心思。

  我在眾人的愛心陪伴下成長,長大後,我會拿出自己的愛心,去對待家人,幫助別人。

愛心在成長作文5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我加入了“家有兒女”志願組,不久便迎來了我的第一次活動“義賣——圓夢聽障少女”。

  我捧著裝滿即將賣出物品的袋子,走入了攤位,頓時覺得捧著的不是義賣品,而是一顆惴惴不安的心。我緩緩抬起頭,略大聲道:“買書了!”一字比一字聲音小,突然,我的聲音引起了兩個大人的注意,他們向我投來了開玩笑的目光,我忙擺手:“不……不是我!”說畢,我整個身子向草坪仰去,以手作枕,扶住頭,在內心凝聚一股力,欲破去內心不好意思的那層桎梏,想象自己在這個小廣場之中四處奔走推銷,成為最大膽的那個,睜開眼,依舊是別人在熱火朝天地賣力,我臥在草坪上什麼事都不敢做,好強、不願被別人比下的我心中燃起了一團火,那團火流入了我的每一塊骨頭,每一根經脈,血脈頓時沸騰,一個鯉魚打挺,一個馬步立直身板,去取上一本繪本與同伴到小廣場外傳銷去了。

  生意之路十八彎,今天人家知道我們是義賣,就如此困難,換作平時,那還得了。突然,我看到了一對洽談的母女,我彷彿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我疾步前去,道:“買書嗎?”“不用了吧。”那個小女孩玻璃般的大眼睛卻直愣愣地盯著書,眼中流露出企盼的神情,她用纖細的中指扣了扣細細的嘴角,真是望眼欲穿,小女孩羞怯地道:“我想要買嘛。”“媽媽在網上給你買吧,網上便宜。”這位媽媽很精明嘛,可我是誰啊,人稱“老狐狸”。“阿姨,原書30元,我們是降價20元賣的,送念珠,降價22元,不送念珠。”最終以8元成交,我不提10元與8元,而是強調優惠之處,這就是我的精明之處……

  我們那天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獻愛心。為什麼說愛心會成長,因為你做多了好事,發現其中的樂趣,就想再做,這是我那回領悟出的。

愛心在成長作文6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用第一人稱的寫法,娓娓道來,真誠樸實,親切自然,就像行雲流水,因而格外感人。故事塑造了“我”和“上海阿婆”兩個人物形象。“我”是個聾啞兒童,父母親和爺爺奶奶都從河南到上海打工,家境困頓,無疑是一個“弱勢群體”的代表。但“我”身殘志不殘,嚮往學校,有著強烈的求知求學的願望。那麼由誰來幫助“我”來實現這一美好的心願呢?

  那就是故事所著重刻畫的“上海阿婆”。對阿婆的肖像描寫雖然只有這樣寥寥幾筆:“我們里弄裡有位 阿婆,頭髮花白了,樣子很和善,總是笑眯眯的。”但卻透過多層次的行動描述來寫活這個人物。首先是為“我”上學“東打聽,西打聽”,接著在酷暑中帶“我”去聾啞學校懇求老師,並自己“出面做擔保,又到居委會去開了證明,學校才破格(非上海戶口)同意我入學的。”然而臨近開學時又起波瀾,“我”突然生病發高燒,又是阿婆出錢叫出租車送“我”去醫院打針、吃藥。當讀完一個學期時,因無錢交費,眼看“我”就要輟學,又是阿婆“說服媽媽堅持住,想方設法讓我讀書”,“之後,學校的老師來家訪了,說是減免下學期的學費了……”就是這樣一位普普通通的市民,用自己的愛心點燃了“我”希望的燈。其實“上海阿婆”所代表的是“當代人民”。作品所頌揚的正是這種以救助幫困為樂的社會氛圍和時代精神。

  冰心曾手書了這樣一句銘言:“有了愛就有了一切。”在愛心的呵護下,“我”以頑強的學習意志,僅半年多就“學會了1-100以內的加減法,會默寫一年級的語文課本”。面對著這一切,“我在心裡說:‘上海真好!阿婆真好!’”

  是的,這真的是一支美麗的心曲,是一支用愛心照亮成長之路的動人樂章!

愛心在成長作文7

  有幸讀了肖陳穎老師的《愛心伴孩子成長》這本書,她是來自四川的一名老師,在接受記者採訪後寫的。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翻看了書中的內容簡介,從簡介裡可以看出:孝心、愛心、恭敬心。

  首先,《弟子規》作為童蒙養正的讀物,越來越受到老師和家長的重視,《弟子規》讓我茅塞頓開,要讓我們學會尊重懂得感恩。然而,《愛心伴孩子成長》正是肖老師將《弟子規》應用在教學和生活中的心得和體會,能夠為老師和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提供切實的指導和幫助。

  其次,在書中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教育的動機”決定成敗。肖老師告訴我們,作為老師或家長,我們的教育目標就是要為孩子一輩子的幸福負責任,而不是隻關注孩子的分數。考了好分數有可能能上個好學校,以後會有個好工作,甚至賺好多錢,但這並不一定就能給孩子帶來幸福的人生。從中得知,真正的教育,是需要父母有耐心,用心去發現,培養孩子的興趣所在,想一想孩子們的動力發源地在哪裡。同樣是教育,同樣是做,是怎樣將孩子的“心”引往哪個方向。

  最後,在《老師的威信從哪裡來》這篇內容中。講述了肖陳穎老師在剛剛開始當老師時,幾位教齡比肖陳穎長的教師向她介紹了一位十分受孩子們歡迎的老教師,因為這位教師也是她們剛剛出道時的老師。她特意去拜訪這一位老教師,從中也讓她理解了當老師可以有三種威信:一種是暴察之威,一種是狂妄之威,還有一種是道德之威。要樹立老師的威信,就要以身作則而已。“我們”自己說的話,自己要先做到,這樣“我們”的孩子才會對老師產生信任。同時,也要向肖陳穎老師那樣,自己應該也去學習一下傳統文化。這讓我知道了老師樹立自己的威信是十分不容易的。

  總而言之,真正的幸福來自於心中有愛。因此,德行教育是教學的重中之重。教育孩子,首先要先教孩子做人,培養孩子的孝心、愛心和恭敬心,這樣孩子不光學得很好,還會學得很快樂。要讓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落實,讓孩子重力行、重實質,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他才能懂事、樂學。再次感謝肖陳穎老師給我們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向我們證明了古聖先賢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行之有效。

愛心在成長作文8

  我們生活在一個愛的世界裡,在愛的世界裡,在愛的世界裡我們慢慢成長,學會了關心別人、關愛別人。但我認為,在現代的社會里,最最需要關愛的是殘疾人。

  “殘疾人”這個詞一出現在你的眼前,也許你的腦海會浮現這樣的畫面:一個殘疾人坐在輪椅裡艱難的推著輪子,或是拄著柺杖艱難的走路。對,就在這時候,你應該伸出你的援助之手,去幫助他(她),去關愛他(她)。他們需要我們的幫助,他們所走過的路也許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坎坷。

  我們在社會課中學過一課:《直面挫折》。講的就是體操運動員桑蘭的故事。桑蘭也是殘疾人,但她不是先天性殘疾,反而是摔傷的。然而,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堅強的桑蘭並沒有垮掉。在接受康復治療時,她從不說“我不能”,而總是微笑著說“我再試試。”

  其實,生活也是如此。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會如塵土一般一般落到我們頭上,要想從這苦難的枯井裡脫身逃出來,走向人生的成功與輝煌,辦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將它們統統都抖落在地,重重地踩在腳下。因為,生活中我們遇到的每一個困難,每一次失敗,其實都是人生歷程中的一塊墊腳石。每一個障礙,都是一場小小的考驗,都能磨練我們的耐心增強我們的勇氣;每一次挫折,都是一次前進的機會,都能鍛鍊我們的意志,培養我們的能力。逃離他們,躲避他們,反而會失去前進的動力,只有堅強地去面對它們,戰勝它們,才有可能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所有的殘疾人,相信我,你們一定可以的;相信我,你們一定會有更美好的明天,更美好的未來。

  我在這裡還要再次呼籲人們:我們一起攜手,一起去幫助這些殘疾人,一起去關愛那些殘疾人。

  我相信,如果我們這個世界充滿了關愛,就會更加陽光,更加美麗,更加的和平!

愛心在成長作文9

  在生活中,愛心無處不在,家人的疼愛,朋友的幫助,老師的關心……因為有了這些愛,我的生活才會那麼美好。在愛的長河中,有一位老奶奶對我的關愛,讓我難以忘懷。

  夏天的一個下午放學的時候,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爸爸出差了,媽媽也不在家,沒有帶傘的我急的像一隻熱鍋上的螞蟻,不知道如何才好。等了好一會兒,雨還沒有停的意思,沒辦法,我只好冒著大雨往家衝去。

  剛跑出校門,一聲焦急的喊話闖入我的耳朵:“小朋友,快、快到我這裡來!”我回頭一看,原來是一位打著深灰色格子花傘骨瘦如柴的老奶奶。老奶奶加快了腳步,來到我身邊,把傘伸向我的頭頂,說:“小朋友,快!到傘下來,我送你回家吧!”“不用,老奶奶,我可以自己跑回去的”。“這麼怎行?這熱雨淋了可要生病的,走,我送你回去!”老奶奶非常堅定,硬拉著我走。看著她那慈祥的目光,我也沒再拒絕。

  一路上,老奶奶一手打這傘,一手把我摟到她的腋下,就像那老母雞護著小雞那樣。咦,怎麼天空越來越暗了,難道雨剛剛下小點就又要下大了?我抬頭望望天空,沒有哇,天空中的雲比我剛出校門時少多了,哦,原來是那把灰格子嚴重地偏向我這邊了。我又悄悄地瞟了老奶奶一眼,發現她的那半邊身子早已被淋溼了,清瘦的臉上淌著雨水。此刻的我,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我到家了,老奶奶便匆匆走了。望著老奶奶遠去的身影,我仍呆呆地站在原地,總覺得似乎忘了些什麼。過了許久,我才想起來:哦!忘了說聲謝謝。

  無數顆愛心,在我身上播撒了無盡的愛。這些愛,一直伴隨著我的成長。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愛,我才幸福的生活在一個溫暖的世界裡。

愛心在成長作文10

  “如果每個人就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這是媽媽在三年前的一次談話中對我說的一句話,我一直把它牢牢記記在心裡。

  那是在街上,我和媽媽、爸爸一起去玩兒,在路上,我們迎面碰見了一個衣衫破舊的乞丐,媽媽見了,便給了我一元錢,叫我把錢給那位乞丐,我說:“媽媽,這樣會耽誤我們的時間的,咱們還是走吧!”媽媽平靜地說:“琪琪,媽媽先問問你,你說人最可貴的是什麼?”“這……”我被媽媽的突然一問弄得有點不知所措,但我還是很快明白了過來,然後毫不猶豫的回答道:“當然是人的愛心啦!”“那你有愛心嗎?”我搖了搖頭,媽媽又問:“那你希望自己有愛心嗎?”我說:“我當然希望啦,可是怎樣做才算有愛心呢?”媽媽說:“如果你真的想成為一名有愛心的人,那就把這一元錢捐給那位乞丐吧!”我按媽媽的吩咐,完成了任務,媽媽表揚我說:“乾的好,琪琪。”我問道:“媽媽,現在你可以告訴我怎樣做才算有愛心了吧?”媽媽輕輕撫摸著我的頭,語重心長的說:“愛心,是人們最可貴的東西,比如向災區人民捐款、捐物,給老奶奶、老爺爺讓座,還有給貧窮的人一些幫助,讓他們度過難關,等等,這都是有愛心的人應該做的,只有這麼做才能成為一名有愛心的人,如果每個人都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世界將會變的更加美好,懂嗎?”我望著媽媽,深深地點了點頭。

  在以後的日子裡,每次碰見了一些貧窮或需要幫助的人們的時候,我就會想起媽媽時時刻告誡我的話:“做人就一定要有一顆純真的愛心。”

愛心在成長作文11

  “紅旗飄飄,引我成長”在鮮豔的國旗下,我們一天天長大,總想著要去奉獻愛心,關心他人。在我的成長世界裡,經常會想到,如果要奉獻愛心、關心他人,該怎樣做到合理地關心他人呢!這個問題使我一直迷惑不解,現在我們身邊的一個人為我解開了這個問題,他就是廈門市原副市長——潘世建爺爺,當市長的他為我們廈門的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讓我們的城市變得更加美好和諧。現在的他用愛心和寬容來幫助智障和自閉症孩子,他把歡樂帶給自閉症孩子,他把自信帶給智障孩子,潘爺爺經常說:“行動起來,奉獻愛心,都來關心這些殘疾孩子。”為了讓自閉症孩子儘快融入社會,潘爺爺經常舉行活動來讓自閉症孩子得到快樂,比如:畫畫、唱歌、爬山。竭盡全力幫扶他們的家庭,儘可能地幫助他們就業,考慮他們今後養老的問題。

  這些自閉症孩子猶如天上的星星,一個人一個世界,獨自閃爍,所以自閉症孩子又稱“星星兒”潘爺爺提倡“殘健結合,共同成長”,讓星星兒與正常孩子交往,和星星兒手牽手,做朋友,讓星星兒走出自己的世界,融入到社會這個大家庭來。

  潘爺爺除了幫助星星兒,他還會關心孤兒讓他們得歡樂,送給他們溫暖,給他們不要放棄的信心和歡樂。潘爺爺關心孤兒的目的,就是讓那些孤兒明白,雖然他們沒有爸爸媽媽,但是他們身邊是有人關心他們的。

  潘爺爺教導我:“這些殘疾孩子不單是他們爸爸媽媽的孩子,更是全社會的孩子,你們要拉起手來,一起邁向幸福的未來。”聽了潘爺爺的話,我明白了小小的我,沒有太大的力量,但我會盡自己的能力,把愛和溫暖傳遞下去。為這些殘疾孩子開啟一扇窗戶,朝外看,感受受人世間的溫暖,朝內看引起全世界人民的關注。

愛心在成長作文12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每當聽到這首動人的歌,一股股暖流就在我的心頭湧動。

  爸爸媽媽的愛是最偉大的,時時刻刻都在給我們傳送著溫暖,就像一棵參天大樹為我遮風擋雨,他們的愛就象微分子一樣,無法看見,卻可以用心靈來感受。父愛如山,母愛如水。

  父母的愛有時就像細細的柳樹,那樣的柔軟,記得還有一、二年級時的我,作業日益增多,整日面對的始終是學校的學習,言語越來越少,和父母的.接觸也越來越少,於是我認為父母不在愛我了,直到有一天,父母對我說了很多,表示他們還是愛我的。在我每一天上學回來,晚上媽媽都會給我衝上一杯熱騰騰的牛奶送進房間,等稍涼一些後,便在一旁靜靜地看我喝完,喝完後,就會取一件衣服讓我穿上。喝著牛奶,穿著添的衣服,心裡感覺頓時暖烘烘的,我想這應該就是所謂的母愛吧!

  爸爸雖然工作很辛苦,但有時也會親自檢查指導我的作業。給我解答難題,耐心非常好,可是一聽說我貪玩不認真了,他也會大發雷霆。成績考好了,他會特別高興,雖然他並不是正面表達,有種嚴厲的感覺。我想這就是所謂的父愛吧。

  上了五、六年級,與父母的相處就更少了。爸爸業務繁忙,媽媽也要工作,就更少管我了。媽媽一有時間就叮囑我:”現在你大了,不能再想小孩子一樣不懂事,不能老讓爸爸媽媽為你操心了。學習要靠你自己,單憑我們苦口婆心再怎麼說都是徒勞的。你要自覺學習,付出了多少你才能收穫多少……。”

  年齡的逐漸增長,父母的愛從未離開我們,父母關切的目光還默默地在背後注視著我。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但在日常生活的件件小事足以體現他們對我的愛。

愛心在成長作文13

  本學期,細讀了《愛心伴孩子成長》這本書。學習之後,給我的總體感想是教育的本質是要有愛心。愛是付出,我們要時常關注學生、關愛學生,要時常與他們交流、溝通,談談心呀,拉拉家常呀,做他們最忠誠的朋友,做他們最好的“引路人”,以便能更好地走進、瞭解孩子們的內心世界,也讓孩子們積極、主動地走近我們。因為“熱愛是最好的教育”,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呀!

  教師要細緻觀察孩子,對每個孩子做出全方位的瞭解,瞭解他們的成長環境,從而理解他們,看到每位孩子的閃光點和不足,為自己的談心和交流做鋪墊。

  另外,結合傳統教育,培養學生的感恩之情。在平日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不要忘記對學生進行一些有關感恩方面知識的教育,情感的薰陶。我在教育孩子們的過程中看到有些小朋友在桌子上畫畫或塗塗寫寫時,我就對小朋友說:桌子是我們學習生活中的好夥伴,每天為我們默默奉獻,如果他會說話,可能會對我們說些什麼呢?讓小朋友各抒己見後,在桌子上塗塗畫畫的小朋友就再也不好意思這樣做了,因為他們種下了感恩的種子,對默默奉獻的桌子先生說一聲謝謝,而且會好好愛護桌子先生或桌子小姐,這樣的教育,小朋友很容易接受,而且老師並不是批評亂塗亂畫,而是引導他們,甚至是讓他們主動認識到這樣做的不妥當,孩子們的心是柔軟的,充滿了感恩。

  對於高年級的孩子們,我們可以講一些關於感恩的故事,讓學生明白:何為感恩,為何感恩,感恩的價值意義所在。簡單地講,感恩就是“樂於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出來並且回饋他人”。“感恩”是因為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這裡的一切都對我們有恩情!

  感恩不是簡單的報恩,它是美德也是一種智慧,一種為自己贏得美好未來的資本。

  細讀了本書,使我更進一步認識到教育是一門藝術,光有愛心是不夠的,需要不斷學習,需要教育智慧,需要把學到的東西靈活應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同樣需要反思,這本書可以讓我少走一些彎路,感謝本書的作者,與大家分享她的成功和智慧。

愛心在成長作文14

  由於感冒,那幾天下午我都要到醫院去打點滴。有一次,媽媽等我打好針後,因為有事,給我留了一堆叮囑以後就走了。還好旁邊有一個大約20歲左右的大姐姐也在打點滴,心裡並不是很害怕。

  看看手錶20多分鐘過去了,藥瓶裡還有一半的藥水,真是度日如年啊,不知是水喝少了,還是因為感冒,這時候只感覺嗓子乾的厲害,於是就大聲的咳嗽起來。要是有瓶水喝該多好啊。我用手揉了揉嗓子,唉,呆呆的看著窗外,依然沒有媽媽的身影。

  叮的一聲打亂了我的思緒,原來是旁邊的大姐姐的點滴沒有了,只聽見通話器裡面傳來一個聲音:有什麼事嗎?抽針!大姐姐說。就來了!這時候大姐姐的注意力到了我身上,問:怎麼了,是不是要喝水啊?我點了點頭。這時來了一個護士,走到大姐姐的面前,輕輕地拔出針頭,不到1分鐘大姐姐就收拾好了自己的東西走了。

  唉!只有我一個人了,病房裡靜的可怕,看著輸液管,我彷彿聽得到藥水的滴答聲。還有自己的心跳。“咚咚”樓道里傳來了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是護士?是媽媽?還是什麼人啊?腳步聲越來越近,而且正在靠近我的病房,我感覺自己的手都有些發抖了。門開了,一張好看的臉探了進來,原來是剛才的那個大姐姐!難道是她有什麼東西落下了嗎?正在想時,大姐姐走了進來,遞給我一瓶水說:小妹妹,喝了吧,你的媽媽應該快來了,姐姐還有點急事要走了,有什麼事情就按鈴,值班室裡有人!說完就從門口消失了。

  喝著大姐姐給我的那瓶水,感覺格外的甜,心裡暖暖的,病房裡好像也沒有那麼冷了!愛,有時候就是一瓶水,有時候是一個溫暖的眼神,欣賞的手勢,特別是父母的愛就像三月的小雨,默默的滋潤著我,伴我一生!

愛心在成長作文15

  哲人說過:“上帝給你關一扇門,必給你開一扇窗。”我在父母的疼愛中終於度過了小學六年的光陰。一進入初中階段,我便開始享受更深刻的愛:國家貧困住宿生“兩免一補”政策就惠及了我,父母不再為我的生活費發愁了。後來我還相繼得到了社會上的好心人士以及校友的熱心資助,特別是斯家場中學“杜時忠博士基金會”更是讓我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漸漸地,父母肩上少了一些負擔,臉上多了一絲笑容。現在我已經沒有輟學的念頭了,我相信只要堅持,生活會越來越好。麵包會有的,一切都會有的。

  或許,我不能成為貝多芬,像他一樣在艱難困苦的磨練中,譜寫一首首雄渾激昂的樂曲。但我有一顆心,會像貝多芬一樣,在困難之時仍然不停止跳動。我會永存這顆堅強之心,因為世上有許多好心人,會給我們伸來援助之手,而我們也必須更加頑強的學習、奮鬥,才對得起他們的資助。

  或許,我不能成為居里夫人,像她一樣為祖國為全世界人民做貢獻。但我有一顆心,雖然渺小,卻會教給我自信、自強、自立。我會永存這顆向上之心,努力做好身邊的每一件小事,現在好好學習,積極進取;將來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全心全意。

  或許,我不能成為諸葛亮,像他一樣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但我有一顆心,它會謹記別人給予我的所有溫暖和幫助。我會永存這顆感恩之心,將來等自己有能力了,幫助像我一樣貧困孤獨的人。

  今天的我很渺小,但我會用行動證明,我會在父母、國家、社會、學校的愛心長河裡成長,堅守那一份屬於自己的執著來回饋我的父母,回報這個充滿愛心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