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1000字> 一帶一路的作文1000字三篇

一帶一路的作文

一帶一路的作文1000字三篇

  篇一

  “一帶一路”提出3年來,已呈星火燎原之勢,對世界產生了多重影響。

  第一,為世界經濟走出危機指明方向。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投資實體經濟而非製造金融泡沫,成為國際共識。發達國家搞再工業化,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定、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和再工業化等無果而終或遙遙無期的情形下,“一帶一路”倡議就成為國際金融危機後最可行、最有影響的國際合作倡議,引領了世界經濟走出低迷、振興國際和區域合作的大方向,也給全球投資者帶來了希望。20XX年8月17日,總書記在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以“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開展跨國互聯互通,提高貿易和投資合作水平,推動國際產能和裝備製造合作,本質上是透過提高有效供給來催生新的需求,實現世界經濟再平衡。特別是在當前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如果能夠使順週期下形成的巨大產能和建設能力走出去,支援沿線國家推進工業化、現代化和提高基礎設施水平的迫切需要,有利於穩定當前世界經濟形勢。

  第二,世界紛紛向東看,學習中國,走符合自身國情發展道路蔚然成風。目前,已經有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參與“一帶一路”,中國同30多個沿線國家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同20多個國家開展國際產能合作。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也持積極態度,以亞投行、絲路基金為代表的金融合作不斷深入,一批有影響力的標誌性專案逐步落地。“一帶一路”建設從無到有、由點及面,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中國找到了一條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而發展起來,其他國家也正在走出對西方普世價值和華盛頓共識的迷信,開始探索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

  第三,確立了繼續推進全球化的信心,打造包容性世界經濟。如今,西方發達經濟佔世界經濟總量不足40%,不再是全球化的主要發動機。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成為全球產業佈局的重要供給側。建設“一帶一路”,中國歡迎各方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便車,歡迎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參與到合作中來。“一帶一路”不是一條,而是很多條,大家都有份,它是開放的、包容的。

  一些國家對“一帶一路”的看法,經歷了一個由觀望到響應的轉變。過去3年,“一帶一路”成果出人意料地多,國內外積極性出奇地高。中國建設“一帶一路”的自信與自覺,感染、吸引著其他國家和地區加入到“一帶一路”建設的大合唱之中。

  當今世界,許多人把美好期望寄託在中國,寄託在“一帶一路”身上。“一帶一路”讓世界更加美好。

  篇二

  “中國的高瞻遠矚,世界人民的期盼和福音”“為沿線地區發展帶來歷史性機遇”“有利於我們實現共同繁榮……沿線國家紛紛點贊,有堅定支援,也有美好瞻望。

  這是一條開放合作之路

  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資訊化的大趨勢,秉持開放的區域合作精神,致力於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系和開放型世界經濟。“一帶一路”提出以來,已得到來自60多個沿線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回應。無論是“一帶一路”建設,還是亞投行籌建,中國的態度一直都是開放的,不僅歡迎沿線國家和亞洲國家積極參與,也張開臂膀歡迎五大洲朋友共襄盛舉。“一帶一路”將構築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一體兩翼”,在提升“向東”開放水平的同時,加快“向西”開放步伐,助推內陸沿邊地區由對外開放的邊緣邁向前沿,進而形成海陸統籌、東西互濟、面向全球的開放新格局。

  這是一條和諧包容之路

  古代絲綢之路是國與國、人與人交往的結晶,從中國絲綢、茶葉、瓷器和四大發明,到西域香料、珠寶、醫藥、汗血馬,它們連通的不只是商品貿易,更是東西方兩大文明。“一帶一路”傳承和弘揚絲綢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廣泛開展文化交流、學術往來、人才互通、媒體合作、青年和婦女交往、志願者服務等,為深化雙多邊合作夯實民意基礎。中國每年向沿線國家提供1萬個政府獎學金名額,沿線國家間互辦文化年、藝術節、電影節、電視周和圖書展等活動,合作開展廣播影視精品創作及翻譯,聯合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共同開展世界遺產的聯合保護R22;R22;“一帶一路”超越國度,跨越時空,加強不同文明之間的對話,求同存異、相容幷蓄、和平共處、共生共榮。

  這是一條互利共贏之路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稟賦各異,發展水平不一,比較優勢各有差異,互補性很強。未來5年,中國將進口超過10萬億美元商品,對外直接投資將超過5000億美元,出境遊客將超過5億人次。建設“一帶一路”有利於中國與沿線國家進一步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創造新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促進區域內要素有序自由流動、資源

  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把經濟的互補性轉化為發展的推動力,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疊加效應,形成互補互利互惠的良好局面。

  “一帶一路”是一項涉及面廣、跨越時間長、建設任務重的宏大系統工程。“不是中國一家的獨奏,而是沿線國家的合唱”,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契機,中國將與沿線國家攜手同行,平等協商,兼顧各方利益,反映各方訴求,共促更大範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大開放、大交流、大融合。隨著共建“一帶一路”逐步推進,將給沿線各國人民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合則強,孤則弱”。呼應合作潮流,共建“一帶一路”,中國正與沿線各國一起,抒寫開放包容新華章,奏響合作共贏最強音。

  篇三

  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大家都知道,這是中國的一條致富之路,如今中國這樣的輝煌可缺少不了他的功勞。一年來的實踐表明,共建“一帶一路”逐步成為各國走向共識的合作構想。中國進一步鞏固了來自中亞和俄羅斯的能源供給,為經濟持續發展提供了可靠、安全的周邊保障;而與中國的合作也有助於中亞國家擺脫“內陸國”、“雙重內陸國”的困擾,為其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大的地緣空間和廣闊市場。此外,本地區國家之間合作關係發展的成果,又為“一帶一路”建設打下堅實基礎;中國與海灣國家、與南亞和西亞國家、與中東歐國家以及歐盟、東盟的合作也日益深化。

  “一帶一路”構想具有十分豐富的內涵。首先,它體現了對古絲綢之路精神的'繼承和發揚。2000多年的交往歷史證明,只要堅持絲綢之路精神,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發展。在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今天,更需要將絲綢之路承載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鑑、互利共贏精神薪火相傳,在文明交流史上續寫燦爛篇章。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充分體現了互信和互利的精神。其次,與以往西方地緣政治學者所認為的包括中亞在內的歐亞大陸腹地是全球戰略競爭中心不同,“一帶一路”構想旨在使中國發展引擎所驅動的地緣經濟潛力,形成巨大的正外部性,為相關國家和地區所共享。

  它展示出中國將自身發展的宏偉願景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的發展願景相結合,將“中國夢”和“亞洲夢”、“歐洲夢”相連線,支援有關國家改善民生、增加就業和工業化的努力,積極為沿線地區提供國際公共產品,讓有關國家安心、舒心、開心。為了消除一些國家的疑慮,中國莊嚴宣佈決不干涉中亞國家內政,不謀求地區事務主導權,不經營勢力範圍,而是要相互堅定支援,做真誠互信的好朋友;要將政治關係優勢、地緣毗鄰優勢、經濟互補優勢轉化為務實合作優勢、持續增長優勢。

  構想透過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等新途徑,以戰略協調、政策溝通為主,不刻意追求一致和強制性的制度安排,與現有的區域合作機制如上合組織、歐亞經濟共同體、亞太經合組織、東盟、海合組織和歐盟等合作協調發展,可謂講求實際、高度靈活、富有彈性。中國將以帶狀經濟、走廊經濟、貿易便利化、技術援助、經濟援助、經濟一體化等各種可供選擇的方式與沿線國家共同推進歐亞區域經貿發展,這種創新的合作模式,可以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絡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更加廣闊。總之,政府倡議並推動“一帶一路”建設,不僅有利於推動中國自身發展,而且惠及亞洲、歐洲、非洲乃至世界,對提升世界經濟發展繁榮與和平進步具有深遠意義。可以預見,這一造福於世界各國人民的宏偉藍圖必將在各國互信合作中得以實現。中國夢是我們每個炎黃子孫的夢,讓我們一起共築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