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總結> 四年級工作總結

四年級工作總結

四年級工作總結

  時光如流水般匆匆流動,一段時間的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段時間中有什麼值得分享的成績呢?我們要做好回顧和梳理,寫好工作總結哦。可是怎樣寫工作總結才能出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工作總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工作總結1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四年級一班班的班主任一職,班級人數為25人。男生14人,女生11人。剛剛入四年級時經過重新分班,轉眼已經一年了。想起一年前老師和孩子,孩子和孩子之間都不熟悉,而現在我們是一個有力量的集體。每個孩子都很明確自己是班級的一員,不會擅自行動不會離開集體的隊伍。有向心力。這是我最滿意的地方。老師和孩子都愛這個班集體。在各個方面緊跟學校安排,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現就一個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重視學生安全,健康教育:

  時時刻刻事事處處教育學生安全第一,在孩子身邊的時候,時時刻刻密切關注每一個孩子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並培養學生自我保護意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隨時有保護自己,讓自己遠離危險的意識。從小處著眼例如上下樓梯靠右行,在走廊上不能打鬧,推擠等;從大方面例如認真學習避震常識,嚴肅認真對待每一次安全演練。日常培養學生良好的衛生習慣,注意飲食衛生,注意預防各種傳染病,保證身體健康!積極鍛鍊身體每天保證一小時。

  二、突出德育為首: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和靈魂,因此我們要把它放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注重養成教育。認真再組織學生學習“實驗小學一日常規要求”,圍繞“校內不跑,樓內不吵,教室乾淨有秩序,路隊整齊靜悄悄”基本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三、注重禮儀文明教育,感恩教育。

  時時事事處處教育孩子有禮貌,做一個謙謙君子。對父母對老師對同學,都以禮相待。

  四、常規教育:

  (1)課堂紀律

  上課認真聽講是最基本的保證。課堂紀律也就是最根本的保障。關於如何不走神,做到眼睛看老師看黑板,積極舉手發言,隨時關注自己的聽課狀態。如果同學講話要善意的提醒。

  (2)課間紀律

  課間是學生輕鬆休息的時間,良好的課間紀律將會給整個校園帶來活躍而輕鬆的氣氛。按照學校的課間區域化活動,有秩序有內容的組織課間活動,在樓能嚴守樓內十條。

  (3)路隊紀律

  以“快、齊、靜”的標準嚴格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不過在路隊的安靜和快速方面還需要很大的提高。

  (4)衛生方面

  講究衛生很重要。俗話說,病從口入。收拾好衛生,既能使身體健康,又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還能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個人衛生:要求衣著整潔,做好桌箱的清理,物品的擺放。

  班級衛生:每天早、中、晚分派衛生監督員檢查,桌子要擺放整齊,凳子要放在桌子下面,設立衛生監督崗,進行檢查與監督。

  五、存在問題:

  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有時這事未處理完美,那事又接踵而來,由此,本人往往在處事中過急,遇到孩子可能製造危險的情況就容易生氣發火。有時候會有小姑娘勸我“老師生氣容易變老哦”也許有些言語會使學生難以接受。再者在班幹部的培養和任用方面還是有很多欠缺。班級優秀的孩子有能力的孩子特別多如何安排也是我的一個小難題。希望自己在這方面可以做的更好。

  總之,在實際工作中,還有許多做法值得我去探討和總結。我要堅持正確的教育理念,認真負責努力愛每一個孩子,注意工作方法,多閱讀相關的圖書雜誌。努力學習使我的班主任工作邁上一個新的臺階,取得豐碩的成果。

  四年級工作總結2

  我承擔了四年級的《品德與社會》的教育教學工作。一學期來,按照課程特點制定實施了教育教學工作計劃,對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一、教學措施:

  本學期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課文中的插圖等直觀教具和掛圖,使學生能夠直觀地、形象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注重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從他們常見的社會事物和現象入手由遠及近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堂上讓學生聯絡自己、班級、自然社會多講、多討論,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經常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促進活動的正常開展。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培養教育。經常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社會中實踐,在自然生活中觀察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能力。

  二、目標達成

  1、初步形成了民主、法制觀念和規則意識。

  2、學習了利用規則調整關係。養成遵守規則的習慣。

  3、初步瞭解了兒童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初步理解了個體與群體的`互動關係。

  4、瞭解了一些社會規則,初步懂得了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5、珍愛生命,有良好的生命意識,熱愛生活,樂觀向上、有責任心、自尊心、自信心的品質。

  6、能夠初步認識自我,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7、瞭解了不良生活習慣的危害,知道吸毒是違法行為,知道邪教的危害。

  8、培養學生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態度,熱愛大自然,初步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

  9、學會了看交通圖;學會了乘坐一般性的交通工具;能發現交通中的問題並有不同解決問題方法。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兒童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是在各種活動中透過自身與外界的相互作用來實現的。為此,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向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轉變,創設學生樂於接受的學習情境,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注意引導學生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多種感官去觀察、體驗、感悟社會,獲得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究,在探究中發現和解決問題,要及時鼓勵學生的各種嘗試和有創造性的思考,引導學生得出有價值的觀點或結論。

  四、評價方法

  1、教師觀察記錄描述性評語。教師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的情感、態度、能力、行為進行觀察,並做記錄。

  在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對學生在一段時間內學習本課程的學習態度、表現等以描述性的語言進行評價,鼓勵學生鞏固進步,修正不足,繼續努力。

  2、學生自評

  教師引導和幫助學生對自己在學習中的表現與成果進行自我評價,以提高自我認識、自我調控的能力。

  3、學生互評

  學生依據一定的標準互相評價,這種評價可以幫助學生逐步養成尊重、理解、欣賞他人的態度,相互促進。

  透過一學期的教育教學,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預期效果。

  品德乃人之靈魂,之根本。人的思想品德則體現一個民族的形象,反映一個社會的性質。為此,《品德與社會》教育凸顯其重要性。為了培養優秀的高素質的人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教師責任重大,也義無反顧,乃事業之崇高。

  四年級工作總結3

  品德與社會教學要以兒童生活為基礎,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追求教育的基礎性和有效性。開放性的品德與社會教學就是從多方位多角度改變傳統的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某些弊端,使品德與社會教學充滿思辯色彩,充滿生機活力。它以開放的氛圍為前提,以開放的課堂為核心,以開放的實踐為基本渠道,以主體參與貫穿始終,以提高品德與社會教學實效為根本,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為終極目標。下面就自己的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落實課程計劃,完成教學任務

  開學初,在學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導下,細心學習《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領會其教育思想,認真撰寫教學計劃,做到有目的,有步驟地實施。把握教材特點,聯絡學生實際,適時拓展資源,注重人文關懷,做到有的放矢,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學任務,收效明顯,成績突出,得到領導的認可,博得同行的口碑。

  二、凸顯以人為本,營造和諧課堂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只有給予學生一個自主的空間,師生平等、民主、安全、愉悅,才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心靈得到釋放,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得以調動,課堂得以真正“活”起來。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是一個有生命的個體,要讓其活力都得到充分的展示,就要讓課堂完全成為他們自我發展和自我展示的舞臺。對他們而言,課堂不能是一個簡單的探求知識的過程,而是他們快樂生活的一部分。因此,他們不能是“配角”,不能只是在老師的指揮下沿固定軌道前進去捕獲某個答案,而是實際的參與者,教育教學中的主角。課堂是他們的,自由而且快樂,他們是在快樂中學習。這樣,每個學生作為有生命的個體,作為活生生的人,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才能讓他們的生命的活力得以充分的發揮。

  三、實施多元評價,促進學生髮展

  眾所周知,學生是發展的主體,也是評價的主體,要想真正準確、深入地評價學生,單靠教師是不行的,評價者應由單純教師發展到由教師、學生、家長組成的評價群體。因此,在教學中,為了真正發揮評價的作用,我不再採用以往傳統的自上而下的評價,而是一種多方參與的評價,透過評價既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又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於此同時,在評價上我還做到不僅要考慮學生的過去,重視學生的現在,而且更著眼於學生的未來。這樣,更好地體現對學生的關注和關懷。透過評價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達到了基礎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

  四、開展拓展訓練,指導學生行為

  課堂上在認真學習教科書的知識之外,精心設計課外閱讀資料:如國家大事,身邊模範等,用品德與社會的眼光給予學生拓展訓練,開啟他們的思路,使課本知識得以有效的補充。讓它們進一步瞭解我們這個社會,瞭解我們民族的歷史與輝煌,感受社會,感受歷史,讓它們對社會中的是與非,善與惡有一個更加感性的認識。這樣潛移默化地指導著學生的思想與行為,收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

  四年級工作總結4

  一個學期過去了,現將本學期的班級工作總結如下:

  一、 注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班主任的基本任務是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們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發展。對於四年級的孩子來說,正是接受各方面教育的最佳時機。一個孩子的成長要具備德、智、體全面發展,德育放在了首位,一個品德不好的人,智和體發展的再好,對社會也沒什麼好處。所以我們老師要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重中之重。因此我利用每週二的班會,結合國旗下講話的內容,在班會課上對他們進行熱愛祖國、增強集體觀念、尊敬師長的教育……努力形成一個遵守紀律、團結向上、朝氣蓬勃的集體。

  二、加強學生努力學習的教育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但是現在的學生有不少人對學習的態度不端正,為此本學期本人是這樣做得:首先教育他們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要端正的學習態度、遵守學習紀律,其次指導學生制定好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再是提高他們的學習的自覺性,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爭取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但班級中也存在不少後進生,在學習上他們總是不努力,無任你怎麼教育他,他們只是做他們自己的,不太聽老師的話。在次方面下學期還要加強教育,爭取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

  三、關心學生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對學生負責,不僅要關心學生的課業學習,而且還要關心學生身心健康。本學期我積極引導他們開展有益的科技和文化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以培養他們的勞動觀念和為人民服務的思想,養成良好習慣,增加社會知識,掌握一定的生產知識和技能,增長實際才幹,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 妥善處理學生間的糾紛

  孩子年齡越大,事情越雜,糾紛越多,而我班學生人數多,調皮的學生也多,因此學生間的矛盾就比較多。解決學生之間的糾紛就成了家常便飯。面對他們的不懂事,我是這樣做的:首先用足夠的耐心傾聽學生的訴說,瞭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因為學生傾吐了所受委屈,情緒容易穩定,這樣問題更易解決。如果我們用粗暴的態度對待,會使事情雪上加霜。當然有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也有。然後引導學生認識自己的錯誤,反思自己的行為,培養自我教育能力,讓他們凡事都換個角度想想別人,別光想自己。最後切中要害,點明事理。讓他們認清這件事中互相存在哪些不對的地方。

  五、注重學生的安全教育

  對學生的安全教育也是班級管理工作的一個重點,特別是作為農村轉入的學生,留守兒童較多,對學生的安全教育更是一個工作重點。本學期我班的安全教育配合學校工作主要表現在:安全撤離演練、路隊安全教育、假期安全教育、小學生交通知識教育、課間活動安全教育。

  六、加強班級管理,培養學生能力。

  良好習慣的培養始終是本學期的教育重點之一。那麼如何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呢 我嘗試讓班級管理成為大家的事,讓學生成為班級管理的主人,也同時在這樣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能力。因此嘗試以下的做法:

  1、鼓勵班幹部敢想,敢做。不僅要做實幹家,更要做決策者,只要能發動同學們自覺參與班級管理,有利於同學們的學習和各種愛好的發展,什麼想法和活動都可以討論。這樣一來發揮了班幹部的主體性,調動了班幹部的積極性,工作起來輕鬆許多,而且效果也較好,除了學校組織的活動外,在班內還開展各種活動,鼓勵同學們積極參加。

  2、清潔衛生由小組負責。衛生由每個小組負責,採用輪流值日的方法,選好衛生小組長,由組長分派任務,按照值日工作的順序進行打掃衛生,打掃完畢後,將衛生用具放回原位,然後在衛生值日本上作好相關的記錄並由組長負責檢查值日情況。

  3、加強家校聯絡。孩子的教育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共同協作,孩子在家中的表現只能透過家長來獲悉,同樣學生在學校的表現也應及時反饋給家長,只有雙管齊下,才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因此,在本學期主動與家長們保持聯絡,將一些孩子的表現通知家長,共同商量對策,與多位家長進行交流。

  透過一學期的教學,本人發現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本班學生的整體學習素質不高,後進生較多;班級的紀律還有待於提高,同時班乾的能力不強。在今後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一定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在教學中成長,使班級管理工作能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