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閱讀答案> 《新唐書張仲方傳》閱讀答案

《新唐書張仲方傳》閱讀答案

《新唐書張仲方傳》閱讀答案

  仲方,性歧秀,父友高郢見,異之,曰:“是兒必為國器,使吾得位,將振起之。”貞元中,擢進士、宏辭,為集賢校理,以母喪免。會郢拜御史大夫,表為御史。進累倉部員外郎。會呂溫等以劾奏宰相李吉甫不實,坐斥去,仲方以溫黨,補金州刺史。宦人奪民田,仲方三疏申理,卒與民直。入為度支郎中。敬宗立,李程輔政,引為諫議大夫。帝時詔王播造競渡舟三十艘,度用半歲運費。仲方見延英,論諍堅苦,帝為減三之二。又詔幸華清宮,仲方曰:“萬乘之行,必具葆衛,易則失威重。”不從,猶見慰勞。鄂令崔發以辱黃門繫獄,逢赦不見宥。仲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蟲,而不行御前乎?”發由是不死。大和初,出為福建觀察使。召還,進至左散騎常侍。李德裕秉政,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德裕罷,復拜常侍。李訓之變,大臣或誅或系。翌日,群臣謁宣政,牙闔不啟。群臣錯立朝堂,無史卒贊候,久乃半扉啟,使者傳召仲方曰:“有詔,可京兆尹。”然後門闢,喚仗。於時族夷將相,顱足旁午,仲方皆密使識其屍。俄許收葬,故胔骸不相亂。已而禁軍橫,多撓政,仲方勢笮,不能有所繩劾。宰相鄭覃更以薛元賞代之,出為華州刺史。召入,授秘書監。人頗言覃助德裕,擯仲方不用。覃乃擬丞、郎以聞。文宗曰:“侍郎,朝廷華選。彼牧守無狀,不可得。”但封曲江縣伯。卒,七十二,贈禮部尚書,諡曰成。仲方確正有風節,既歿,人多傷之。始高祖仕隋時太宗方幼而病為刻玉像於熒陽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鄭敕吏治護鏤石以聞傳於時

  (節選自《新唐書·張仲方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始/高祖仕隋時/太宗方幼而病/為刻玉像於熒陽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鄭/敕吏治護/鏤石以聞/傳於時/

  B.始/高祖仕隋時/太宗方幼而病/為刻玉像於熒陽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鄭/敕吏治護/鏤石以聞/傳於時/

  C.始/高祖仕隋時/太宗方幼而病/為刻玉像於熒陽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鄭敕吏/治護鏤石/以聞傳於時/

  D.始/高祖仕隋時/太宗方幼而病/為刻玉像於熒陽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鄭敕吏/治護鏤石/以聞傳於時/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宏辭,指“博學鴻詞”科,唐代科舉考試時針對進士及第者特別設定了這一科目。

  B.萬乘,“乘”指一車四馬,“萬乘”即萬輛兵車,這裡形容軍隊規模宏大,軍容強盛。

  C.東都,位置在東的都城,古時有些朝代設定兩個都城,隋唐定都長安,設東都洛陽。

  D.牧守,“牧”是指一州之長,“守”是指一郡之長,“牧守”泛指治理一方的最高長官。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仲方富有才華,但仕途不暢。他聰慧出眾,科場得意,入仕後歷經數朝,職位多次變動,但最終沒能得到文宗皇帝的認可。

  B.仲方仗義執言,為民著想。在金州任刺史時,有宦官侵佔民田,他多次上疏陳情,為百姓申訴冤屈,使正義得到伸張。

  C.仲方心懷國家,敢於進諫。他極力勸說敬宗不要耗費大量的資財建造競渡船隻,敬宗雖然沒有完全採納,但還是慰勞了他。

  D.仲方為人仁慈,富有同情心。李訓之變時,一些將相被滅族,京城中屍骸到處都是,仲方暗中派人收撿屍體加以安葬。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0分)

  (1)父友高郢見,異之,曰:“是兒必為國器,使吾得位,將振起之。”

  (2)仲方曰:“恩被天下,流昆蟲,而不行御前乎?”發由是不死。

  10.【文言斷句】(3分)B(始,高祖仕隋時,太宗方幼而病,為刻玉像於熒陽佛祠以祈年,久而刓晦,仲方在鄭,敕吏治護,鏤石以聞,傳於時。)

  11.【文化常識】(3分)B(“萬乘”在這裡指天子。)

  12.【內容概括】(3分)C(“還是慰勞了他”表述不正確。)

  13.【文言翻譯】(10分)

  (1)父親的朋友高郢見了他,感到驚異,說:“這孩子一定能成為國家棟梁,假如我身居要職,將會提拔重用他。”(5分,譯出大意給3分;“國器”“振起”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2)仲方說:“皇上的恩澤遍佈天下,惠及昆蟲,卻不能在皇上面前施行嗎?”崔發因此被免去死罪。(5分,譯出大意給3分;“被”“行”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參考譯文】

  張仲方,天生才智出眾,父親的朋友高郢見了他,感到驚異,說:“這孩子一定能成為國家棟梁,假如我身居要職,將會提拔重用他。”貞元年間,仲方考中進士科和宏辭科,擔任集賢校理,因為母親去世而辭官。遂逢高郢被任命為御史大夫,上表推薦仲方擔任御史。仲方几次晉升後,做到倉部員外郎。恰逢呂溫等人因上奏彈劾宰相李吉甫不符合實情,獲罪被斥責免官,仲方因為是呂溫的同黨,被降職補任金州刺史。宦官侵奪民田,仲方多次上疏請求依法處理,最終為百姓討回公道。仲方被召回朝廷擔任度支郎中。敬宗即位,李程輔理朝政,推薦仲方為諫議大夫。皇帝當時詔令王播建造三十艘競渡船隻,預計花費朝廷半年的運費。仲方在延英殿拜見皇帝,苦苦進諫。皇帝因此三分之二的預算。皇帝又下詔駕臨華清宮。仲方說:“皇帝出行,必須備足儀仗和侍衛,如果少了就會失去威嚴。”皇帝沒有聽從,但還是慰勞了他。郭縣縣令崔發因為侮辱宦官被捕入獄,遇到大赦沒有被免罪。仲方說:“皇上的恩澤遍佈天下,惠及昆蟲,卻不能在皇上面前施行嗎?”崔發因此被免去死罪。大和初年,仲方出任福建觀察使。後被召回,晉升到左散騎常侍。李德裕掌權,仲方以太子賓客的身份在東都任職。李德裕被罷官後,仲方又被授予常侍之職。李訓變亂那天,大臣有的被殺,有的.被抓。第二天,群臣在宣政殿覲見。殿門緊閉,群臣混亂地站在朝堂上,沒有史卒伺候,過了很久殿門才打開半扇,使者傳召仲方說:“有詔書,任命張仲方為京兆尹。”然後殿門打開了,宣佈群臣上朝。當時遭到滅族的將相,頭顱和四肢扔得到處都是,仲方都暗中派人辨認他們的屍首。不久,朝廷允許收葬死難者,所以他們的屍骨沒有混亂。後來,禁軍專橫,經常擾亂政務,仲方權力受到限制,沒能有所彈劾糾正。宰相鄭覃又讓薛元賞取代仲方的職位,仲方出任華州刺史。後來他被召入京師,擔任秘書監。人們紛紛說鄭覃幫助李德裕,排斥仲方,不重用他。鄭覃於是把準備任命仲方為丞、郎的奏書上報皇帝。文宗說:“侍郎,是朝廷重要的官職。仲方做刺史時沒有政績,不能授予這一官職。”只是封他為曲江縣伯。仲方去世,終年七十二歲,被追贈為禮部尚書,諡號成。仲方剛正有氣節,死後,人們多為他感到傷心。起初,高祖在隋朝做官時,太宗正年幼而且有病,高祖為此在熒陽佛祠刻玉像,來祈求太宗長壽,時間久了,佛像磨損,仲方當時在鄭州,命令屬吏修治維護,刻碑頌揚,在當時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