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演講稿> 關於溝通的演講稿(精選5篇)

溝通的演講稿

關於溝通的演講稿(精選5篇)

  演講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具體場合來確定,要求情感真實,尊重觀眾。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可以使用演講稿的機會越來越多,你寫演講稿時總是沒有新意?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於溝通的演講稿(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溝通的演講稿1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請大家聽到我這個題目的時候,也別太驚訝。也許和尚也會有需要梳子的時候。好了,言歸正傳,今天我要演講的題目是《如何將一千把梳子賣給和尚》。

  週末在和朋友聊天的時候,朋友問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要你把一千把梳子賣給和尚,你會怎麼做?”我當時是這樣回答的:和尚一生都在積德,我會去寺廟勸說和尚,讓他們把梳子買下送給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多積點德。

  聽完我的回答,朋友給我講了《水煮三國》裡的這個故事。故事中賣出一千把梳子的主人公式這樣對老和尚說的,廟裡經常接受別人的捐贈,得有回報給別人才隊。買數字送給這些人,並在梳子上刻上“積善梳”,這樣作為禮品儲備在那裡,誰來了就送,廟裡香火豈能不旺。

  故事中主人公的回答和我的回答存在著思維的不同,我只是在推銷物件上做文章,而他是在推銷物件和木梳兩者身上大做文章,賦予了木梳新的涵義。他打破了常規,跳出了固定的思維模式,因此將木梳全部推銷了出去。

  回學校以後,我一直在想,如果真的在現實中遇到類似這樣的困難。我們會用什麼樣的思維去思考這些問題呢?這個故事就讓我明白了一種看似複雜卻極其簡單的道理。凡事都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克服思考的障礙,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在現實生活和學習中,有很多問題看起來很難,但只要經過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本著一顆一定能克服困難的決心,就一定能成功。

  熟話說:“事在人為”就是這樣的道理。路都是人闖出來的,當今世界,可謂“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是“龍”就能飛起來,是“虎”你就能躍起來,到處都是展現自己才能的舞臺。我想把“把一千把梳子賣給和尚”的故事送給大家,因為在我們這個年齡,對我們而言這一生的路還很長,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還會很多,但如果我們能保持快樂的心態,打破固定的思維模式去對待,等待我們的明天會更好。

  溝通的演講稿2

  如果說一個學校最重大的事是教育孩子,那麼,一個家庭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呢?我想,同樣也是教育孩子。不過,與學校教育相比而言,家庭教育是建立在親子溝通的基礎之上的,換句話說,家庭教育是否真正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親子溝通有沒有真正實施,所以,用心與孩子建立正常的親子關係,進行良好的親子溝通,是有效教育孩子的前提條件。下面我將談談本人與自己孩子進行溝通的一些經驗和體會,以求和大家共同交流,共同探討。

  第一,父母要用心做孩子的朋友。

  我這裡所說的“用心”,就是要誠心誠意放下架子,與孩子平等相處,以朋友式的姿態與孩子交流,溝通。為此,本人在與孩子進行溝通時,常常坐下來,或者蹲下身子,與孩子保持平視狀態。我發現,這比站著做孩子的工作要好得多。

  有一次,我與孩子一起外出散步,因為孩子現在的個子比我矮得多,走著走著,我也就不經意地將手搭在他稚嫩的肩膀上。沒想到孩子卻善意地將我的手挪開,似乎對我的親近不大領情。我有點納悶,難道自己做得不對嗎?我原以為這也許是孩子一個不經意的動作,於是,又將自己的手輕輕地放回到他的肩頭。可這回,孩子乾脆停住了腳步,將身子往外一側,我的手也就很自然地從他的肩頭滑落了下來。我意識到,這次孩子絕不是不經意的,而是有意為之。可這是為什麼呢?我一時摸不著頭腦,就把孩子牽到路邊,蹲下身子,看著他的眼睛,誠懇地問:“兒子,你不喜歡爸爸將手放在你肩上嗎?”孩子點點頭。我連忙追問:“為什麼呢?”孩子搖搖頭說:“不為什麼,我想和爸爸手牽手。”我當時一頭霧水。過後想想,原來孩子已經長大,開始有了自我獨立意識,不願再躲在父母的翼下當“寶寶”,因為在孩子看來,手牽手才是平等的,而自己的肩膀被人摟住,有一種被控制住的感覺。之後,我和孩子一起散步時,要不手牽手,要不就並排而行,我再也不隨便將手放在他肩上了。我覺得,做父母的要懂得尊重孩子,給孩子以平等的心態,這是和孩子能順利溝通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

  第二,父母要放心給孩子更多的時間與空間。

  我們常說,孩子是我們的希望,是我們的未來。所以,現在的孩子也挺累的,試想,要能順利實現父母寄予的厚望,談何容易?所以,聰明的父母應該放手、放心讓孩子自己走路,讓他們有時間和空間做自己的事情,既讓他們親身體驗成功的喜悅,也讓他們真切感受失敗的痛苦。

  和大家的孩子一樣,我的孩子今年也正讀一年級。他的語文老師很有創意,現在就要求他們開始學寫作文。雖然每天只要求寫幾句,但這對家長來說,或許心比孩子還要急。起先,我也很著急,看著孩子不知何為作文的痛苦勁,我恨不得親自為他寫。還是他媽媽有耐心和遠見,說如果幫孩子寫作文,他現在倒輕鬆了,但以後怎麼辦,總不可能幫他寫一輩子吧!所以,我們就放手讓孩子自己寫,不管寫什麼,寫多少都行,甚至寫得亂七八糟,我們也不責備。有時,看著孩子實在寫不出,我們就乾脆讓他先停下不寫,或帶他出去走走,或想個遊戲跟他一起做,儘量給他創設一些作文的情景和材料,再予以適當的點撥和暗示,他也就有話可寫了。我想,現在很多孩子之所以越來越怕作文,大概跟他們開始學寫作文時,家長、老師要求過多,限制過嚴有關吧。希望這種悲劇不要在我們的孩子身上重演。

  第三,父母要真心給孩子以寬容。

  成長中的孩子容易犯錯,孩子是在犯錯中長大的,所以,任何時候父母都要真心接納孩子。“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就是聖賢,也難免出錯,更何況是孩子。當孩子犯錯誤時,我們往往很少去想孩子為什麼會犯這個錯誤,或怎樣去對待孩子所犯的錯誤,而是一味地責罵或痛打孩子。其實,當孩子犯錯誤時,父母打罵孩子是非常不好的,會給孩子帶來很多負面的東西,甚至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覺得,教育孩子就像種莊稼,世界上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人。莊稼在生長過程中出了問題,沒有一個人會站在田地裡去罵莊稼,相反,我們往往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同樣,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孩子也正是在不斷犯錯和不斷糾錯中成長的,重要的問題不是孩子會不會犯錯誤,而是父母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錯誤。

  作為家長,我們或許都為孩子迷戀看電視而頭疼;我也曾有過這樣的體驗。其實,現在的孩子整天被“關”在籠子裡,生活單調,對他們來說,看電視或許就是最好的娛樂方式了。但放任自由又不行,強硬剝奪又不好。為此,我和妻子一起,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跟兒子就看電視問題約法三章:一、上學期間,無特殊情況不能看電視;二、雙休日要先完成作業,時間有餘,再看電視;三、平時表現好,作為獎勵可以看一會兒電視。兒子也樂意接受,尤其第三條,對他很有誘惑力。從此,孩子在看電視問題上,也不再讓我們頭疼了。

  第四,父母要精心講究溝通的技巧。

  作為父母,我們沒有不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的。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高分,但我們又常常覺得高分離自己的孩子太遙遠。有些父母,平時不大重視孩子的學習過程,而非常重視孩子的學習結果,孩子考了個低分,就如臨大敵,將孩子的所有亮點都毀於一“罵”,弄得孩子懼怕考試,懼怕知道成績。可又有誰在成長的路上沒有失敗過?我覺得,孩子的一次失敗並不算什麼,關鍵是失敗後如何讓他重新站起來,去迎接新的挑戰。這就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及時與之溝通,講究溝通的技巧,予以適當的鼓勵和幫助,這既是我們做父母的責任,也是我們做父母的義務。

  有一次,我孩子的數學考試不很理想,他知道成績後,以為我要批評他,所以當晚早早的就睡了——他以為睡了,就聽不到爸爸的批評了。當我從四中上夜自修回來聽妻子這麼一說時,我怔住了,覺得孩子也挺可憐的,如果我這個時候把孩子從睡夢中叫醒,或責罵一頓,或苦口婆心地教育一下,顯然都是不合適的。但假裝不聞不問,又是不行的。我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坐下來沉思了一會兒,覺得自己應改變一下與孩子溝通的方式——既然你已經睡了,我也不叫醒你,我就給你寫信,等明天你睡醒了就可以讀到了,或許這樣的效果還不錯呢!於是,我取出他的一個作文字子,在上面寫道:“孩子,聽媽媽說你這次數學考試不是很好,為此你很難過,這說明你是一個求上進的孩子,爸爸感到高興。爸爸告訴你,一次失敗沒什麼,重要的是不灰心,找找失敗的原因,這樣,下一次你肯定能成功。”末了,我還加了一句:“孩子,你是爸爸、媽媽共同的驕傲,我們希望你好好學習,將來做一個有用的人!”

  第二天早上,我在孩子睡醒之前就到四中上班去了,臨走時只叫妻子將我昨晚寫的信給兒子,別的也沒多想。沒想到那天中午,妻子發來簡訊對我說:“兒子看了你寫給他的信後感動得哭了,並說要給你回信。”我忽然覺得孩子長大了,懂事了,他也需要和我溝通。當晚,我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想看兒子給我的回信。兒子在信中說我是個愛他、懂他的好爸爸,在他失敗的時候給了他信心,他會認真學習,下一次考出好成績,不再讓我失望。讀著兒子的回信,我感到做父母責任之重大,也真正認識到和孩子好好溝通的重要性。

  最後,我想跟大家說:對孩子應多些鼓勵與讚美,少些批評與指責,做到用心交流與溝通。切記:讚美鼓勵使孩子進步,批評抱怨使孩子落後,親子溝通就要從心做起。謝謝大家!

  溝通的演講稿3

  大家好!今天我要講的話題是溝通。

  溝通向來是人與人進行交流的橋樑,它能使我們更好地瞭解對方,知道對方在想什麼,想幹什麼。

  在生活中,溝通對我們來說至關重要。為什麼這樣說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了溝通,那麼他永遠都只是會照著自己的想法去做事,有時就是因為他缺少溝通而使自己面臨失敗,但他卻始終不明白是什麼原因導致自己失敗。而有的人,卻擅長與人溝通,在與他人的溝通中,他不僅可以將自己的意見說出來,同時也可以傾聽他人的意見,做到取長補短,合二為一,完善自己的想法。

  在日常生活中,到處都需要溝通不是嗎?我們與父母需要溝通,與老師需要溝通,與同學需要溝通,與朋友需要溝通,所以說,溝通無處不在。那麼,我們要怎樣做才能讓自己與他人進行更好地溝通呢?

  首先,我們要熱情地去與他們說話,去聽他們說自己的意思,有時候我們會發現他人的想法有時使我們自己沒有思考過的。

  其次,要謙虛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露出來,讓對方瞭解自己,告訴自己是否還有哪些方面可以改進。

  最後,在溝通時我們必須尊重他人,營造一種良好的氛圍,讓大家愉快的談論,這樣不僅對自己有所幫助,同時還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

  溝通的演講稿4

  “人可以走向天堂,但不可以走到天堂。”史鐵生此話頗具深意,我讀後許久方豁然開朗。人活著就需要一個奔頭,於是我們才能啟程,滿懷希望與憧憬。人生是翻越一座又一座的山頭,如果在登上某座峰後突然沒了目標,便將茫然無措。而中共十八大的召開,就像一個嶄新挺立的山頭,讓全國人民,在歷經過去五年奮鬥後,又找到了新的目標與挑戰。

  在一場拔河比賽中,只有每個人都朝著同一方向一起使勁,勝利女神才會降臨。而共產黨帶領全中國人民,奔著共產主義這個遙遠的中國夢而去,同樣需要我們一致的心方向。金字塔的建成並非朝夕之事,強大的基部是關鍵。而我們當代大學生,作為芸芸眾生中的一部分,則擁有著起承轉合的作用。

  畫筆握在我們手中,祖國未來的藍圖由我們描繪,社會興衰的重任已漸落彼肩。“一心只讀聖賢書”不應是21世紀新青年的寫照,我們的生命狀態是“on the road”,無論是心靈還是腳步,總要有一樣在路上。中國需要我們有實幹的精神,而非水中望月;社會需要我們有獨特的想法,而非亦步亦趨;人民需要我們有博愛的心靈,而非狹隘陰暗。

  作為一個被錢塘江水孕育的江浙人,每當漫步西湖水縈繞的白蘇二堤,聆聽南屏悠揚的晚鐘,細讀氣勢磅礴的《滿江紅》,心中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一座從歷史走向未來的城市,文化底蘊之豐,藝術氣息之鬱,令人不禁想要登峰造極。都說江南人傑地靈。南宋時有陸游憂國憂民、岳飛精忠報國,如今風雲浙商撐起經濟一片天,許多“最美”的社會人士傳揚精神文明,創造了人間最美的奇蹟。這些無不在冥冥中預示著:古人與今人,都在用自己的行動編制一個屬於自己、屬於民族的浙江夢,中國夢。

  央視每年都會評選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他們中有的為祖國的騰飛充當助燃劑,有的一生致力於奉獻幫扶,都是將小我投身於大我,好像沙漏上端的沙子永遠在向下流一樣。我看了xx年這一期感動中國,當選的多為浙江人,為此我再一次深感驕傲!在面對這樣的大無畏、大無私的行為時,或許很多人除了歎服便再無其他。哲人有言:“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行動則是架在湍急河流之上的橋樑。”是的,我們需要實幹,需要實踐!透過自己的努力將浙江建設得更美好,讓地球轉動得更和諧。

  但仍會有人迷惑。我們在被這些行為感動的同時,是否也要去做這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創舉,才能感動中國、讓社會進步呢?非也,“勿以善小而不為”。狄更斯亦曾言:“如果我能夠彌補一個破碎的心靈,我便不是徒然地活著;如果我能夠減輕一個生命的痛苦,撫慰一個生命的創傷,或者讓一隻離巢小鳥回到家裡,我就不是徒然地活著。”人生很長,人世很短,我們需要做的,是活在當下,及時行樂。

  “餵馬、劈柴,周遊世界……關心蔬菜和糧食……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理想與現實或許很難統一,但如果我們以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迎接每一天的挑戰,以幸福美好的視角來觀察這個世界,用智慧與巧手美化每一個小細節,那麼,相信蝴蝶效應的爆發,十三億人的努力會化作久旱所逢的甘霖,現實與理想的距離會一步步縮小,大同社會不再只是空談而已。

  溝通的演講稿5

  一、有效的績效溝通技巧

  1、有一個前提、一種理念

  對員工利益和成長負責任的理念和態度。許多企業在進行績效管理過程中,主要考慮企業的利益,很少考慮員工的利益,更談不上對員工成長負責。績效管理實際上僅僅是企業經營過程中的一種監控,對於部門、對於員工的監控,而不是完整意義的績效管理。

  許多企業的核心理念提的是“以人為本”,實際管理時間過程中沒有真正體現出“以人為本”的,也沒有真正以人為資源。這些企業拒絕對員工負責任;企業對員工沒有承諾,或者承諾不兌現,員工對企業沒有歸屬感,管理人員和員工都是短期行為。這樣的'績效溝通,無論多麼有技巧,效果也不會好。

  華為的管理人員的績效溝通的指導原則之一就是對員工的成長負責任。每一位管理人員的績效溝通正是以這裡為起點的、不計一城一池之得失——核心目的不是員工上個考核週期內做得怎麼樣,而是把員工當成企業的資源,根據公司和人力資源部的委託進行有效管理、培育、增值;不是單純的代表企業權益所有人進行核查、質詢、評價,而是當成有效資源進行深度發掘、培育、增值。這樣的績效管理恐怕是大多數企業所不具備的。

  2、溝通的目的要明確、反饋、激勵、輔導

  在績效溝透過程中,員工成為溝通的主體。員工的能力、態度、情緒、業績成為溝通的主導內容。管理者需要對於員工的主要工作及其表現有著比較全面的瞭解、客觀的評價,能夠恰如其分的評價下屬的工作表現,能夠發現其情緒的變化、能力的優缺,真實的進行反饋,適當的進行激勵和輔導。那麼,這就管理者在進行績效溝通之前就要明確績效溝通的目的,在日常的管理過程中做足功夫,才能在績效溝透過程中有內容可言。

  許多管理者把主要精力放在業績判斷上,似乎績效溝通只是為了辨別清楚下屬的業績水平,而沒有更多的目的。這樣績效溝通往往演變成一場爭論,最後不歡而散。所以,有效的績效溝通——功夫在詩外。

  3、溝通的內容要全面

  有效的績效溝通包括四個層面的內容、一、目標任務、標準、工作流程;二、結果、績效、員工能力;三、職業生涯設計、潛力發揮;四、個人和組織利益、生活目標、感情因素。

  績效溝通是資訊雙向溝通的過程,主要是任務目標的達成為主要目標的,是管理PDCA的一個環節。管理者首先針對的工作任務、流程,對事不對人,客觀準確的分析、反饋、評價,以利於今後工作的完善、提升。

  管理者不僅僅是談員工個人的工作和績效、職業生涯等職業要素,還包括瞭解員工的想法、思想動態、日常管理中的問題和員工的意見、抱怨等等非職業要素。這是似乎與員工的業績無關,實際在實踐過程中往往成為影響員工工作態度、工作結果的關鍵因素。

  現在的工作者都是職業人,應該具備自我調節的能力。但是,職業人並不等於機器人,在面臨巨大、忙碌的事業挑戰和壓力時,這些職業人常常產生各種抱怨、動搖。這是企業應該注意的。

  聯想集團十分注重員工的生活和感情,各級管理者在績效溝通的時候會專門詢問下屬的生活和感情的情況,並積極予以協助。因此聯想的團隊非常團結、非常有戰鬥力,號稱“斯巴達克鐵軍”。

  4、溝通的程式要明確、要到位

  溝通程式一般是:

  (1)事前精心準備。首先回顧《職位說明書》、《計劃工作表》、《績效評估表》等等;收集相關資料,包括平日的績效觀察、績效跟蹤記錄;蒐集其他相關部門、員工的對於該員工工作表現的評價;準備面談提綱,這是許多管理者忽視的地方,實際上對於績效溝通內容的簡單理解造成的。

  (2)陳述面談目的。管理者要清晰、明確的告知下屬溝通的目的在於對於過去工作的回顧、總結,對於下一階段工作的計劃安排,是就事論事的管理環節之一。

  (3)回顧計劃及完成情況。管理者應該根據《職位說明書》、《計劃工作表》、《績效評估表》對下屬的工作進行回顧,讓下屬認識到自己的工作與公司、部門目標之間的關係以及自己的完成情況。在這個過程中,管理者要注意事實的準確詳實,描述的客觀公正,進行積極正面的評價,善意的提出建設性意見。

  (4)告知下屬評估結果。這個考核結果是基於《職位說明書》、《計劃工作表》、《績效評估表》做出的,而不是管理者主觀的打分。這樣的考核結果具有客觀性、公正性,能夠拿得出證據,讓下屬心服口服。

  (5)商討下屬不同意的方面。這時候需要管理者的積極傾聽。由於考核與被考核雙方的地位不同、認識不同,對於考核結果的認可程度不一致是很正常的事,管理者需要以積極的態度,參與似的傾聽,瞭解下屬的想法,瞭解下屬的困難和期望,積極予以協助。最終,雙方爭取能夠達成一致,為後期的工作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績效溝通的四大基本原則

  1、建設性

  正面的反饋要讓員工知道他的表現達到或超過了領導的期望,讓員工知道他的表現得到了領導的認可,以此強化員工的積極行為,使之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發揚,表現出更優秀的業績。反面的反饋則要給員工提出建設性的改進意見,以幫助員工獲得改善與提高。

  2、真誠性

  真誠是基礎,是前提,不必過於謙遜,也不可誇大其辭。要讓員工真實地感受到你確實是滿意於他的表現,你的表揚出於你的真情流露,不是“套近乎”、扯關係。只有心與心的交流才會對員工真正地有所觸動,也只有發自真心的表揚才可能成為員工前進路上的不竭動力。

  3、具體性

  對員工的評價,無論表揚還是鞭策儘可能做到具體,避免籠統、大而化之的泛泛之言。舉個例子,員工加了一夜的班,完成了一份近乎perfect的計劃書。此時若能對員工說、“你的計劃書結構完整、邏輯清晰、資料翔實、論證充分,在辦公會上得到了領導們的一致認可;另外,當大家得知你為了完成這份計劃書加了整整一夜的班,對你的敬業精神更是大加讚賞。”員工所感受到的就不僅僅是加班的辛苦得到了領導的理解,付出的成果更得到了領導的肯定。顯然,這樣的溢美要比諸如“加班辛苦了,表現很好”之類的泛泛之言更能激發員工的鬥志。

  4、客觀性

  在進行績效反饋之前,主管人員有必要認真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影響員工績效的因素究竟是什麼?績效不良是否真的為員工個人懈怠或差錯所致?其實,影響員工績效的因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個人因素,如個人的知識、技能、經驗、思維、敬業度、承諾度等,這是最普遍最常見的因素;另一方面則是系統因素,即指那些員工個人不能控制的因素,如工作流程不合理、資源匹配不足、溝通協調不暢、主管嚴重的官僚主義等等。而這樣的因素在員工績效產生的過程中是可能存在的。把一個原本優秀的員工放到一個病態的系統環境中,恐怕也很難產生出好的績效。然而現實的情況是、此類系統因素常常為我們的管理者所忽略了甚至是有選擇性地“遮蔽”了。但員工有能力洞察到這些,也會在心裡記住這些,並很有可能在績效溝通的過程中提出來。如果主管人員對此缺乏預見性並有所準備,那麼績效反饋很可能會演變成無休止的爭論。

  坦誠開放的績效反饋有利於促進評價雙方建立良性的合作關係,營造和諧的溝通氛圍,同時也對管理者的管理意識、管理能力及管理風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