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教案> 實用的語文教案模板集錦6篇

語文教案

實用的語文教案模板集錦6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恰當地選擇和運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案 篇1

  教材簡析

  圍繞單元主題“話說北京”安排了4項內容:練——透過辨析形近字組詞,體會比喻句的表達效果,學寫比喻句,體會分號的用法等練習提高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日積月累——透過讀《故鄉是北京》這首歌詞,進一步激發對北京的深情,鼓勵學生多積累;知識窗——透過閱讀簡介北京的文字,豐富對北京的瞭解;大家一起來——透過辦牆報,讓學生把與北京有關的資料進行整理,在開放式的實踐活動中,激發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興趣。

  設計理念

  在設計中透過4個板塊(即“語文七色光”訓練場、音樂廳、知識窗、實踐園)創設教學情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注重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注重學科整合,體現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和學習方式的多樣性;構建趣味性、實踐性、開放性於一體的教學平臺,激發學生對語文的熱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教學目標

  1.透過辨字組詞的練習,使學生能正確掌握形近字並學會使用;學習體會比喻的修辭方法;體會分號的用法,學習使用分號。

  2.積累與北京有關的詩詞。

  3.瞭解關於北京的知識,擴大知識面。

  4.以“話說北京”為主題,辦一期牆報,讓學生透過動手、動腦展示多姿多彩的北京,增強學生熱愛首都北京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體會比喻的修辭方法,寫好用好比喻句。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課前讓學生蒐集與北京有關的詩文、圖片資料。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播放音樂《北京的橋》。

  2.同學們,聽了這首美妙的樂曲,我們彷彿又走進了那充滿古老色彩和現代氣息的北京城。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語文七色光”樂園,學習更多的知識,進一步領略首都北京濃厚的歷史積澱和文化特色。

  3.板書課題。

  二、走進“語文七色光”訓練場

  1.今天的“訓練場”為同學們準備了3項內容,相信透過下面的練習,同學們一定會大有收穫。

  2.練習一:辨字組詞。

  (1)4人一組,完成填空練習。

  (2)小組彙報,展示學習成果。

  (3)全班交流,歸納辨字方法。

  (4)依據方法,進行拓展練習。

  3.練習二:體會比喻的修辭方法。

  (1)學生自由朗讀句子。(課件出示3個比喻句。)

  (2)讀了這幾個句子,你發現了什麼?(指名回答)

  (3)體會比喻句。

  課件出示句子,引導學生在比較中體會比喻的好處:

  ①後來發現,播音員的語速太快了,緊追快趕也跟不上,於是我非常沮喪。

  ②後來發現,播音員的語速太快了,緊追快趕也跟不上。於是便像被一列火車甩在半道上一樣沮喪。

  請同學們讀讀這兩個句子,說說有什麼不同?

  我們再來讀讀這個比喻句,認真讀加點的部分,說說你體會到了什麼?(比喻句具體而形象地寫出了作者當時沮喪的心情)

  (4)學生讀第2、3兩個比喻句,說一說是把什麼比作什麼,這樣寫的好處,進一步體會比喻的效果。

  (5)拓展練習:

  在本學期學過的課文中找一找類似的句子。

  學寫比喻句:補充句子,用上比喻的修辭方法。(句子略)

  4.練習三:體會分號的用法。

  (1)課件出示句1,認識分號,學習體會分號的用法。

  讓學生認真讀句子,思考這段話中描寫了冬暖夏涼的新型面料的哪兩個不同的方面?學生在自己的朗讀、思考、體驗的過程後,很快就能捕捉到資訊,找到正確答案。分別是面料又輕又薄時會感到涼爽和麵料蓬蓬鬆鬆時會感到溫暖兩個方面。教師指導:在寫幾種相類似的內容或同一內容的不同方面時,就應該用分號。教師板書分號,並讓學生將分號填寫在句1的相應位置。最後,讓學生將其他標點符號也填寫完整後集體訂正。

  (2)自學句2,學習使用分號。

  讓學生自由讀句2,試著加上標點符號。

  彙報填寫情況,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分號的用法。

  (3)在本單元中找一找,哪些句子也用到了分號,用心讀一讀。

  三、走進“語文七色光”音樂廳

  在訓練場上,同學們個個都是佼佼者,獲得了很多知識,現在讓我們一起步入“語文七色光”音樂廳輕鬆一下。

  1.播放歌曲《故鄉是北京》

  2.多美的歌曲啊,這首歌和我們剛上課時欣賞到的《北京的橋》都是當代著名詞作家閆肅先生寫的。下面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首歌詞。

  3.多種形式朗讀歌詞。

  4.從歌詞中你體會到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懷?

  5.再次欣賞歌曲。

  四、佈置綜合實踐活動內容

  蒐集文字、圖片資料,辦一期以《話說北京》為主題的手抄報。

  第2課時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這個單元的主題是什麼?(話說北京)透過這個單元的學習,你對北京有了哪些瞭解?(生暢所欲言)讓我們繼續漫步在“七色光”樂園,進一步瞭解北京。

  二、走進“語文七色光”知識窗

  1.自由讀“知識窗”中的短文。

  2.請學生讀讀自己蒐集的有關北京的資料。

  三、走進“語文七色光”實踐園

  1.請同學們拿出課前小組合作辦的有關“話說北京”的手抄報,在牆報欄進行展示。

  2.同學們巡迴欣賞牆報,加深對北京的瞭解,激發學生對首都北京的嚮往和熱愛之情。

  3.評選“最佳小組”獎。

  4.寫一篇關於“話說北京”展覽活動簡介,寫完後與同學年班級交流,互相學習。

  四、小結

  同學們,北京是我們偉大祖國的首都,它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也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北京不但有中外聞名的皇家園林,還有充滿現代氣息的奧運鳥巢和水立方。在“語文七色光”的樂園裡,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認識了北京,瞭解了北京,親近了北京。讓我們共同祝願北京的明天更加燦爛,更加輝煌。

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認 個生字,會寫 個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掌握理解自然段的方法,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意識和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產生觀察植物、瞭解植物知識探究植物奧秘的興趣,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使學生掌握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教學難點:瞭解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理解每個小節的意思。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

  這節課我們學習《植物媽媽有辦法》這篇課文。這是一首詩。

  二、教師範讀,要求學生邊聽邊看這首詩一共有幾節。

  學生默讀、小聲讀,指名讀。

  三、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老師指導學習難字。

  2、學生自學。

  3、檢查自學情況。

  四、指導書寫。要把字寫端正,注意筆畫筆順。

  五、初讀課文。

  1、默讀、小聲讀、指名讀。

  2、課文中介紹了哪幾種植物種子的傳播方式?

  六、教師小結。

  第二課時

  一、匯入新課。

  你們知道什麼是植物嗎?植物媽媽傳播種子有什麼辦法呢?

  二、朗讀感悟

  1、小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

  2、自由讀。

  3、指名讀,評議。

  三、學習第一節。

  1、“四海為家”是什麼意思?

  2、課文介紹了哪幾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

  四、學習2—4節。

  1、小組合作學習:選一種你喜歡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式,在小組裡說說為什麼喜歡,它是怎樣傳播種子的。

  2、小組彙報。

  3、教師小結

  4、指名讀自己喜歡的小節。

  5、讀一讀,試著背下來。

  五、學習第五節

  這節告訴我們什麼?

  六、總結全文。

  學習了這課書,我們知道了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大自然當中的知識很多很多,你要到大自然中去仔細觀察,認真思考。你還知道哪些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嗎?

  七、背誦比賽。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會正確書寫12個生字。理解“訊息、漂白、牽引、愛憐、雛菊、禁不住”等詞語的意思。能正確拼讀“漂、禁”兩個多音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全詩,背誦詩歌。

  過程與方法目標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透過朗讀詩歌,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增強對詩歌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透過讀、誦、背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展開想象,激發學生感受和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策略與方法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教學媒體

  學生準備:觀察身邊的事物,感受春的氣息。

  教師準備:多媒體、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教師先板書“訊息”,指名學生讀。引導學生交流自己對“訊息”的理解。

  師:春姑娘就要來了,她想給小朋友們發一個春天到來的好訊息,你幫她想一想:春姑娘可以怎麼告訴我們這個好訊息呢?”(學生暢所欲言。)

  春姑娘把小朋友們的好主意讓一位詩人寫成了一首詩來傳達“春的訊息”。我們來讀一讀,看看誰能收到這些訊息。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聯絡已有的生活經驗學習新知。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自由讀詩,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用以前的方法來解決。

  2.出示生詞卡片,指明讀,注意“漂”是個多音字,漂白、漂亮

  開火車讀。

  3.用各種形式理解文中詞語。

  “漂白”、“牽引”、“愛憐”、“雀躍”、“搔癢”等詞語可以結合詩中的具體語境、生活經驗和具體的動作來理解。

  對於其他詞語可以相機解決。

  4.檢查讀文情況。

  教師指名學生按小節讀課文,聽者可以習慣性的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透過多種形式認讀、理解文中的詞語,既形象生動,教給了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

  三、師生對話、品悟詩情

  1.教師引導學生再讀詩歌,邊讀邊想,讀完課文後,你感受到的春的訊息在哪裡?

  2.引導學生交流讀後的感受。

  3.引導學生抓住自己觀點的支撐點,透過感情朗讀來表達出來。

  第一節中春的訊息是指春風、春水、樹枝、水鴨;抓住“盼望”“整整”體會孩子們渴望和欣喜的感情。

  第二節中春的訊息是指換上春裝;“飛過”“飛上”表達了孩子們尋找春天的歡快和急切之情。

  第三節中春的訊息是指蝴蝶飛舞;抓住“愛憐”體會孩子們對自然萬物的愛。

  第四節中春的訊息是指雛菊開放;抓住“雀躍”體會孩子長高的自豪和欣喜。

  第五節中春的訊息是指吐出綠苞、溪水唱歌;

  第六節中春的訊息是指太陽照耀、被嫩草搔癢的面頰;

  4.配樂朗誦詩歌,美讀中品位所蘊涵的情感。讚美春天!

  設計意圖:透過抓住重點的詞句,來幫助孩子們去領會詩歌中對春天的盼望、欣賞和感受,進而透過感情朗讀來讚美春天。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並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如“雀”字。

  五、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1.關於春的訊息還有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個細心觀察的孩子,你一定能發現的更多!去找一找相關描寫春天的兒歌、古詩、歌曲讀一讀、背一背、唱一唱。也可以自己動手畫一畫,剪一剪美麗的春天。

  2.積累詩歌中描寫的生動的詞語或句子。

語文教案 篇4

  一、教學設想

  本課預計分兩課時進行。第一課時完成文學作品第一個層面的解讀,即對文字的內容、思想情感作一整體梳理;第二課時完成文學作品第二個層面的解讀,即對文字的語言、結構以及組織材料等方面的寫作特色進行品味學習。

  兩課時各有側重又相互融合。前者是後者的鋪墊,側重於“文”,把握內容的同時應重視人文思想的薰陶;後者是前者的深入,側重於“語”,品味習作特色的同時應重視語文能力的培養。(如果學生程度不夠,第一層面的解讀可考慮分為兩課時進行。)

  二、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整體把握文字內容及思想情感,理解老王的“苦”與“善”。

  2、體會作者的善良,引導學生以善良對待善良,關愛弱者。

  (二)教學側重

  體會人物特點與瑣碎敘事之間的相互關係。敘事表達出人物特點,敘事服務於人物特點。

  (三)課堂預設

  1、新課匯入

  說說自己身邊最苦的人。(職業、生活條件、身體狀況)

  2、研讀老王之“苦”

  (1)隨機朗讀(1——4)自然段;

  (2)討論老王之“苦”:生活艱苦 精神悽苦

  [設計說明]

  先結合匯入討論老王生活之“苦”:職業——蹬三輪 身體——殘疾 生活——塌敗小屋 再追問老王精神之“苦”:孤獨、無親

  受惡意攻擊、被人瞧不起

  3、研讀老王之“善”

  (1)默讀(5——22)自然段;

  (2)討論老王的品質:善良 樸實

  [設計說明]

  體現教學側重,引導學生概括老王品質,尋找文字依據,透過對老王“送冰,送人,送香油、雞蛋”等敘事的深入研究,理解老王的善良、樸實,應隨機結合學生回答品味本文細節的傳神之處。可設計感性題目如“老王所做的哪一件事最使你感動?”之類。

  4、梳理“我”一家之善,領悟文字思想感情

  (1)討論:“我”一家的善良都表現在何處?

  (2)討論:老王死後,作者認為自己對老王這樣關愛夠了沒有?

  (3)結論:呼喚周圍的人對苦人、弱者更多一份關愛。

  [設計說明]

  老王的善良都是透過我和老王的交往展開的,所以,在前一環節學習的基礎上,學生應當很快梳理出:我與老王閒聊;女兒送魚肝油;坐車照顧老王生意;關心老王生活;不白吃老王送的東西等事例。重點應當討論(2),從而推敲末段——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為何愧怍?),當不難得出結論,把握文字思想情感。

  5、拓展延伸

  引導學生關愛身邊的弱者、苦人:每一個時代,每一個社會都會有窮苦人、弱者,他們需要社會更多的同情關愛。同學們,學了本文之後,你準備怎樣對待剛才(課前匯入)介紹的身邊的“苦人”呢?

  [設計說明]

  聯絡文字主題及生活實際,根據課堂時間,作適當的討論,肯定學生的愛心。

  6、課後作業

  仔細觀察身邊的苦人、弱者,以最簡潔又最感人的語言描寫出他們的生存狀況。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品味本文語言以及組織材料方面的特色。

  2、區域性對比學生與楊絳的描述,學習體會作家精彩的寫法。

  (二)教學側重

  體會楊絳運用樸素簡潔的語言以及瑣碎平淡的敘事還人物以真實,並且產生震撼效果的寫作技巧。

  (三)課堂預設

  1、回顧上節所學

  簡述敘事內容及主題,為語言、組材特色分析作鋪墊。

  2、討論語言特點

  (1)聯絡課後第二題,舉例說明本課語言特色;

  (2)歸納語言特點:簡潔 樸素

  3、討論組材特點

  (1)舉例說明敘事特點;

  (2)歸納敘事特點:瑣碎 平淡

  4、小結楊絳作品特點

  運用樸素簡潔的語言以及瑣碎平淡的敘事還人物以真實,這種看似冷漠,彷彿“他者”的敘述,卻產生驚人的震撼效果。讀者合上作品,才發現一種冷冷的悲涼自心底瀰漫而來,感人至深卻在不經意間,這是楊絳給我們帶來的文學。

  5、討論學生習作得失

  (1)典型習作(上節課後作業)投影閱讀;

  (2)對比楊絳討論得失;

  (3)修改各自上節課後作業。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學習體會本詩的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

  2、把握詩人的'思想情感,體味本詩的韻味。

  3、培養新詩鑑賞能力

  二、預習:

  1、 強記字音:

  灰燼( ) 依偎( ) 搖曳( ) 睫( )毛 瞳( )孔 惆悵( ) 輕蔑( ) 脊( )骨 給( )予 不屈不撓( )

  2、 辨音辨形:

  搖曳( )—拽( )拉 睫( )毛—捷( )報 給( )予—給( )以 瞳( )孔—潼( )關 撞( )擊—經幢( ) 惆( )悵—稠( )密—未雨綢( )繆—鳥聲啁啾( )

  三、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要求:明確每節的主要意思結構脈絡

  明確:課文基本結構:

  1—2節:

  第3節:

  第4節:

  第5節:

  第6節:

  第7節:

  四、分析鑑賞,把握主旨

  (一)揣摩語言:

  1.詩歌意象的運用:

  問題:仔細閱讀1、2、5、6、四節,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詩歌意象,並體會這些意象所表達的意思。

  明確:

  第1節: 蜘蛛網—— 爐臺——

  灰燼的餘煙—— 美麗的雪花——

  第2節: 紫葡萄—— 深秋的露水——

  鮮花—— 凝露的枯藤——

  第4節: 腐爛的皮肉——

  第5節: 脊骨——

  2.比喻的用法:

  問題:分析第三節前三句的精妙之處和所表達的意思。

  明確:

  我要用手指那湧向天邊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陽的大海

  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

  (二)表現形式

  本詩在表現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明確:

語文教案 篇6

  《畫》是人教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上冊的第一篇課文。課文有一幅經過裝裱的山水畫和一首五言謎語詩。畫上有山、水、花、鳥,給人以山水相映,鳥語花香的美感。課文以畫這個謎底為中心,抓住山水畫的形象特徵展開描述,圖文對應,妙趣橫生。在教學本課時,要引導學生透過誦讀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

  根據剛入學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年段訓練的重點,在教學本課時,要教學生認識11個生字,會寫4個漢字,瞭解遠和近、有和無、來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首詩講的是一幅山水畫。因此,教學時,可以採取以下步驟:

  一、誦讀兒歌,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從開學到現在,我們學過不少兒歌,讓我們一起來背誦其中的一首:兩棵小樹十個杈,不長葉子不開花。能寫會算還會畫,天天干活不說話。這首兒歌是個謎語,誰知道謎底?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謎語詩,學完課文,你們一定能猜出謎底。

  由學生已知的謎語匯入新課,激發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課文,同時又為本課猜出謎底作了鋪墊。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認讀生字

  1、多媒體課件映出山水畫,引導學生引導整體觀察圖畫,再由遠到近地觀察,說說圖上畫了些什麼。然後教師播放優雅的古典音樂,範讀課文,讓學生很快進入古詩描繪的優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樣,學習生字。首先,學生自由讀,要求讀準每一個字的字音,遇上不認識的字就請拼音朋友幫忙拼一拼,多讀幾遍。在此基礎上,用同位互讀,抽卡片讀,開火車讀等多種方法鞏固讀音。最後來一個拼字遊戲,四人小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這首詩,比一比,哪個小組又快又好。既鞏固了生字的認讀,又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三、誦讀古詩,展開想象,體會感情

  這一步是教學的重點,教師引導學生透過多種形式的讀,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及動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詩的內容,想象詩中描繪的美好畫面,感受畫的美,語言文字的美。

  1、學生自由讀詩,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行多讀幾遍,並讀給同位聽,這裡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興趣盎然地讀詩。

  2、根據學生學習的情況調整教法,學生喜歡讀哪一句,就指導學生讀好哪一句。導讀方法如下:

  遠看山有色,多媒體課件演示山的分解圖片,師描繪遠山:遠遠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連綿起伏,多美呀!誰能把這行詩讀得很美呢?

  近聽水無聲,演示水的分解圖片,師述,嘩嘩的流水從山間流出,請一位同學上臺來聽流水的聲音,其他同學把耳朵貼在書上聽一聽,能聽到流水的聲音嗎?為什麼?(畫上的水)。那麼,這一行該怎麼讀呢?

  春去花還在,演示花分解圖片,師述,春天到了,百花盛開,現在春天過去了,花怎麼還在開放呢?(畫上的花)。誰能把這一句讀好呢?

  人來鳥不驚,演示鳥的分解圖片,師述,枝頭上站著一隻可愛的小鳥,咱們來跟它打個招呼吧。請一個同學上來,和下面的同學一起說:嗨,小鳥,你好呀!哎呀,小鳥不理我們,這是怎麼回事呀?(畫上的鳥)。誰會讀這行詩?

  3、指導學生把整首詩連起來讀好。指名讀,齊讀,看圖讀,引讀。此時,讓學生猜出謎底:畫。引導學生再來欣賞一下這幅美麗的畫,多媒體課件展示整幅畫,配樂,學生邊看圖邊吟誦,還可請學生上臺來當小詩人表演這首詩。最後熟讀成誦。背誦時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山、水、花、鳥來背。

  四、趣味練習,書寫生字,課外延伸

  1、找朋友遊戲,把我會說中的六對反義詞做成頭飾給學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樂伴奏下,做找朋友的遊戲,找到了朋友就用頭飾上的詞說一兩句話。

  2、指導書寫人、義、火、文。

  3、回家請爸爸媽媽猜今天學的謎語,如果猜對了,就畫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送給他們作為獎勵,並和爸爸媽媽一起找謎語,課間玩謎語竟猜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