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教案> 【實用】語文教案集錦6篇

語文教案

【實用】語文教案集錦6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案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語文教案 篇1

  學習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仔細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從作者釣魚的啟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課前準備:

  ★重點句子的課件、掛圖。

  ★其他有關誠信的文章。

  ★蒐集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有關道德實踐方面的點滴小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閱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指名讀單元導讀,說說本單元的主題是什麼,在學習本組課文時有什麼要求。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課文,看一看課文中描述了怎樣一件事?(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通讀課文

  ◆檢查預習情況:生字生詞,朗讀情況。

  ◆重點理解“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通讀全文,思考課文大意。

  三、揭題質疑

  讀課題你有什麼疑問?教師歸納:“啟示”是什麼意思?課文中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為什麼釣魚會使我從中受到啟示?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大家提出的問題閱讀課文,解決疑問。

  四、初讀理解

  ◆“啟示”的意思是什麼?

  ◆再讀課文,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畫出有關語句。(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我”在釣到魚、放走魚的過程中受到了什麼啟示。

  五、複習生詞

  ◆認讀生字、詞語:捕撈、魚餌、濺起、魚鉤、小心翼翼、操縱、魚鰓、皎潔的月光、嘴唇、沮喪、誘惑、告誡、實踐、抉擇、翕動。

  ◆誰還記得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景匯入,細讀感悟。

  在我十一歲那年的一個夜晚,和往常一樣我和父親來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島上釣魚,而三十四年前的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卻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這是為什麼呢?

  ◆自由讀第3自然段,你讀懂了什麼?

  a.“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誘人的大鱸魚:

  ◆來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著。”“我等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

  ◆爭誘人的大鱸魚:“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 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

  b.分別指導朗讀相關句子,體會鱸魚的來之不易和誘人之處。

  c.齊讀第3自然段。

  ◆多誘惑人的魚呀!我和父親是多麼興奮、得意呀!可父親卻讓我把這條鱸魚放回湖裡去。請默讀第4自然段,同桌說一說,這是為什麼?

  ◆讀5~8自然段,思考:11歲的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漂亮的大鱸魚,父親卻要我放回湖裡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親”和“我”,請你們討論討論“這條如此誘惑人的‘魚’該不該放”?各自說出自己的理由。聯絡上下文,與周圍的同學合作、討論。

  小組彙報,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找到描寫我心情的詞語,一起來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撈鱸魚還有兩個小時的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在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到湖中。

  對比讀第3、9段,對比感受我釣到魚時的喜悅以及放魚時的不捨心情。

  ◆轉眼問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沮喪的我,已經成為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我對父親當年的舉動有了新的理解。

  a.出示:“我再沒有釣到過像三十四年前那個夜晚所釣到的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b.默讀感悟:這裡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究竟指的是什麼呢?結合父親告誡我的`話談感受:放不放鱸魚只是個簡單的對與錯、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做起來卻很難!

  c.齊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二、拓展延伸,積累運用。

  正因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腦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我相信,這個故事也一定給大家帶來了啟示。讀了父親告誡“我’’ 的話,你是怎麼想的?請同學們結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對“我”或父親說一句話,還可以寫一句話,送給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誦文中你最喜歡的一兩句話。

語文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朗讀體悟,尋找意象,品味意境。

  2.透過誦讀,把握意象,體會本詩的情感。

  3.瞭解作者面對殘酷的現實,始終不渝的熱愛祖國、相信未來的愛國情懷,培養學生頑強自信、戰勝挫折的積極人生態度。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揣摩詩歌語言,賞析詩歌豐富含蓄的意象。

  2.難點:體會詩歌深沉的情感。

  三、教學方法

  誦讀法、品讀賞析法、討論法。

  四、教學過程

  (一)設定情境,激趣匯入

  有一首詩寫於1968年,第二年,江青讀過這首詩後說:“這是一首灰色的詩。”這首詩就是《相信未來》,作者是食指,原名郭路生。緊接著向學生介紹作者,同時交代清楚詩歌的寫作背景。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學生齊聲誦讀詩歌,給詩歌斷句,標出重讀字詞,並且明確詩歌總體結構。詩人從我怎樣相信未來到為什麼相信未來,最後呼籲人們相信未來。這是整體感知的第一步,透過自己的誦讀體驗。

  2.教師播放示範朗讀音訊檔案,注意朗讀者節奏、語氣、語調的變化,從而體會詩人當時的特殊情感。

  (三)再次朗讀,深入體會

  1.在整體把握詩歌感情的基礎上,我將從詩歌的具體意象入手,讓學生討論意象的運用,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從而創設一個融洽的課堂學習氛圍。

  具體來說就是明確:

  第1節中的蜘蛛網、爐臺、餘煙、灰燼、美麗的雪花這項意象代表的含義,學生可以從中看到荒蕪、窮困和艱難,詩人從艱難生活中升起了相信未來的信念。

  在第2節中學生要把握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鮮花、凝露的枯藤這些意象,從生命由新鮮至黯淡、從熱情到失意、從飽滿到枯竭的過程,瞭解詩人從人生的苦難升起了相信未來的信念。

  2.接著請學生仔細朗讀第3節,此時教師指導學生朗讀時要注意合理斷句。因為不同的讀法會有不同的理解,而且特別注意這裡運用比喻修辭。教師針對排浪,大海、曙光具體分析它們與手指、手掌、曙光之間的聯絡。學生透過具體研習能瞭解這是詩人由真實內心升起的相信未來的信念。

  3.在接下來的4-6節朗讀中,教師同樣要求學生從意象的把握上來理解為什麼要“相信未來”,從腐爛的皮肉、脊骨這些意象來看清人們內心深處對未來的共同信念。第4節視角“我”到“她”,她是未來,從未來的角度看,現在就成為了歷史,歷史不可抹去,未來將會做公正的評價,正因為不屈的信念和探索的精神,所以我焦急地等待著評定。

  4.再次朗讀,加深體驗。在具體的意象分析後,學生已經對詩歌的主旨和情感有了一個更深刻的把握,所以接下來我會提出一個問題,即這首詩歌最明顯的藝術特色是什麼,學生帶著問題朗讀詩歌,這樣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情感體驗,真切感受詩人頑強自信、戰勝挫折的積極人生態度。朗讀之後,學生應該很明顯就能發現詩歌運用了反覆手法。

  (四)延伸作業

  比較閱讀食指的另外一首詩《熱愛生命》,希望學生透過比較閱讀,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詩人無論人生多麼艱辛、命運多麼坎坷,我們都要對未來充滿信心,相信未來。

  五、板書設計

  相信未來

  食指

  描繪現實,表明信念

  直抒胸臆

  發出召喚,相信未來

語文教案 篇3

  教學準備:

  動物的單幅圖片若干(梅花鹿、金絲猴、小白兔、貓、鼴鼠、小狗,……)

  教學過程:

  教師行為學生活動

  引入新課

  1. 啟發:大家也許還不2. 知道,3. 可愛的小動物和我們人類一樣各個神通廣大,4.

  大家知道有哪些動物?它們各自擅長做什麼呢?(板書:本領)

  5. 提問:小動物們都有什麼本領?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記錄學生答案在小黑板上,6. 左邊是動物,7. 右邊是本領)

  8. 引導:那麼多小動物,9. 誰的本領大?每個小組選一個自己認為本領最大的小動物出來。(觀察學生討論情況)

  10. 小結:大家都有自己心目中本領最大的動物,11. 但誰的本領更大,12.

  卻很難分得清。森林裡就發生了小動物比本領的事情。(板書:比本領)的學習。

  1. 七嘴八舌,2. 自由發言。

  同3. 桌討論,4. 再舉手發言,5. 說一說。可能的答案有:梅花鹿跑得快,6. 大象能用鼻子卷東西,7. 猴子能爬樹,8.

  鼴鼠會打洞……(答案都是將動物擬人化了的,9. 有學生回答的角度可能不10. 一樣,11. 如:獅子會打獵,12. 不13.

  用特別的糾正,14. 仍然要鼓勵其發言)

  15. 小組討論,16. 推選一人做彙報,17. 簡單說明理由。

  18. 傾聽小結,19. 自然過渡到新課文

  整體感知故事大意1. 大家先自己默讀課文,2. 看一看故事的主人公是誰?它們做了什麼事,3. 遇到了什麼問題。

  4. 抽生答。小結:這是在一個森林裡,5. 梅花鹿和金絲猴比賽誰的本領大的故事。

  6. 抽生扮演動物角色,7. 做介紹。

  8. 小結:大家介紹得都很棒!我們來看主題圖,9. 究竟誰的本領大?

  1. 帶著問題默讀。

  2. 講述故事大意。不3. 要求復4. 述細節。

  5. 生甲扮演金絲猴,6. 生乙扮演梅花鹿。分別介紹自己的名7. 稱,8. 外貌,9. 本領特點。

  精讀課文認識生字1. 引導生觀察主題圖:大家結合圖片,2. 看一看,3. 梅花鹿和金絲猴在比賽的時候遇到了什麼困難?它們是怎麼解決的?

  4. 提示生字。

  5. (板書生字)觀察圖片,讀課文,思考問題。

  輔導練習提示提醒學生可以多選。

語文教案 篇4

  俗話說得好,有備無患,雖然教學過程時時有遺憾,但由於對教材分析得不透,學生固有的知識把握得不準,也就是課前瞭解得不全面而上課,那個遺憾就大了,《自然之道》這一文教後就有這種感受。課文雖已教完,但總覺得有點不舒暢:課堂沉悶,學生啟而不發,理解不深刻。回顧教學過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課堂上缺少了學生的活動。假如在一節課中學生的活動不充分,或者說沒有使全體學生動起來,那麼,這個課堂就缺乏生機和活力。這節課我估算了一下,沒有完全動起來(主要是腦動)的學生佔著不小的比例。對學生情況把握不準確,在教學構思上對主體性和全員性考慮不周全是其主要因素,同時課前沒有佈置學生蒐集資料,致使學生思路不開闊,對提出的問題談的不深刻或者無話可談。

  二是朗讀沒能很好地與閱讀教學的特點統一起來。朗讀是閱讀教學的一種重要表現手段,它對領悟情感陶冶情操培養情趣很有好處。所謂讀文悟道披文入情,強調的就是讀。這節課中,由於對朗讀的處理失當,從而使閱讀教學顯得單薄,顯得縹緲,顯得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三是評價缺乏激勵。評價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催生劑。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無疑會喚起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的進取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評價猶如催生劑,給學生以力量,給學生以風貌,給學生以健全完美的人格。雖明於心而未能明於行,致使學生學習積極不高。以上存在的這些遺憾,都需要我在今後的教學活動中加以重視和改正的。

語文教案 篇5

  一、教學要求

  1、能用不同的圓的或半圓的紙片拼出新的圖畫,培養學生的創造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

  2、能較清楚地向別人說明自己拼圖的內容和方法,並能評論別人的作品。

  二、教材說明

  本課是一次製作交流。圖中一個小學生正坐在桌前做拼圖準備:把彩紙剪成大小不等的圓。

  這一部分提示了製作的要求是用圓形紙片拼圖。圖上有三個他已經拼成的圖畫:熊貓、小兔、豬頭。這些圖既說明圓形的使用方法可用整圓也可用圓的一部分,又啟迪學生開動腦筋拼出的東西,如花朵、汽車、葡萄、人頭像等等。

  三、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1)請家長指導或幫助把彩紙剪成大小不等的圓形或半圓形、扁圓形。

  (2)要求學生自帶膠水、剪刀、尺子。

  2、以圖激趣,指導說拼的方法。

  (1)讓學生觀察課本上的三幅圖,說說拼的是什麼,每個圖形是怎樣拼成的。在學生回答時提示按順序把話說清楚。如,拼小兔可以按拼的順序說。先用大點兒的半圓做小兔的身體,再用稍小些的圓紙與身體接上做兔子頭,頭上再貼一片長長的圓邊就是兔子的長耳朵,然後在身子的下半部貼兩個小半圓當它的腿,最後在它的屁股上貼一個小圓做尾巴。整個兔子貼完後再用筆畫眼睛。如果不這樣說,也可以按“頭——身——腿——尾”的順序說。

  (2)啟發想象:用圓形紙片還能拼成哪些圖形?隨著學生的介紹,教師最好當場在黑板上畫一畫。教師也可出示拼好的圖畫如小帆船、汽車、鬧鐘、花朵、小魚等,幫助學生開啟思路,並告訴學生可以在貼畫上添畫幾筆。

  3、根據圖下的題目提出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與要求。

  4、拼拼說說。

  每個學生自己動手在桌上拼擺圖畫,拼出後說給同桌的同學聽,並請他當“參謀”,調整合適後再貼在紙上。動作快的同學可多拼幾幅,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

  5、交流評比。

  (1)分小組交流,每個同學說說自己拼的是什麼,怎樣拼成的。再評出最好的一幅圖向全班展示。

  (2)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聽的同學可以就不清楚的地方提問,介紹的同學作補充說明。

  (3)評評誰拼得好,誰說得好。

  6、課後延伸:

  課後當一次小“老師”,教爸爸、媽媽或鄰居小朋友拼貼圖畫。

  四、教學時間

  教學本課可用1課時。

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15個生字,會寫其中的4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小大人"貝當"人小言不小的那份童真,感受理發師的風趣幽默。

  教學重點:

  1、複習鞏固15個生字,會寫其中的4個生字。

  2、能有感情讀課文。

  教學難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小大人"貝當"人小言不小的那份童真,感受理發師的風趣幽默。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知

  1、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1—4自然段,學習了生字寶寶,還認識了一個新朋友——小貝當。小貝當和你們一樣也讀二年級,不過有許多的生字他還不認識,誰來幫幫他?

  2、(課件出示:理髮店其他改口臉腮光淨笑眯眯好半天扶著鬍子。(背景為報紙))

  3、指名讀,齊讀。

  4、課件播放小貝當的感謝話:“謝謝大家幫我認識了這麼多的詞語,時間不早了,我要去剃頭了。”

  5、小結過渡:那們我們也去瞧瞧吧,請大家自由讀課文5—10自然段。

  二、學習課文,感悟內容

  (一)自由讀5—10自然段。

  1、自由讀。

  2、默讀課文,邊讀邊想:文中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貝當想當大人?

  3、指名回答

  (二)學習課文第5自然段

  1、師出示一幅小貝當理分頭的圖片,問:文中哪自然段講小貝當理小分頭呢?

  2、指名回答並讀第5自然段。

  3、指名讀,並評析:他讀得怎麼樣?

  4、小貝當的心情怎樣?(高興、驕傲)

  5、齊讀。

  6小結過渡:為了更像大人他還要理髮師幹什麼?誰能從文中把這句話出來?

  (三)學習第6自然段。

  1、學生思考並回答,

  2、師:“他”指的誰?“臉腮光淨”是什麼意思?

  3、誰再讀讀這句話,感受一下有趣的小貝當。

  4、指名讀,齊讀

  (四)學習7—10自然段。

  1、師範讀,邊聽邊思考:理髮師是怎麼做的?小貝當在幹什麼?

  2、為什麼說小貝當是傻乎乎地在等呢?請看這幅圖。(課件出示文中插圖)

  3、學生回答。

  4、課件出示第8自然段的內容,並把重點詞作上記號(好半天一個接一個一個人)

  5、指名讀,齊讀

  6、質疑:小貝當等了那麼長時間,你們猜猜他心裡會想什麼?假如你是小貝當的好朋友,你會對他說什麼?

  7、過渡:我們接下來看看小貝當對理髮師說了些什麼?

  (五)學習課文9—10自然段。

  1、指名讀小貝當說的話。

  2、評析,再指名讀。

  3、理髮師是怎樣回答的?

  4、學生回答,再指名讀。

  5、分角色朗讀。

  三、迴歸文字,總結全文

  1、小組內分角色朗讀全文。

  2、小組代表朗讀。

  3、他們的朗讀真精彩,不僅朗讀好而且還加上了自己的動作,那我們再看看文中哪些地方有趣?

  四、拓展延伸

  1、你們和小貝當年齡相當,你們生活也有許多有趣的事吧,先和同桌說說吧!

  2、學生試說,互說。

  3、指名說,

  4、師進行總結。

  五、生字樂園

  1、出示生字:淨半其胡

  2、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這些字?

  3、指導學生寫字

  4、師範寫“淨”字

  5、學生試寫。

  六、作業:

  講一講:回去把這個故事講給父母聽。

  演一演:課後找小夥伴合作,把這個有趣的故事演給大家聽。

  七、板書設計

  叫我貝當先生

  小貝當看報嘩嘩響

  (一心想理小分頭

  當大人)要刮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