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教案> 有關小學語文教案範文彙編6篇

小學語文教案

有關小學語文教案範文彙編6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認5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鑽石、焦渴、清涼、需要”等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能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朗讀感悟,體會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靈,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培養學生邊讀邊想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憑藉對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朗讀感悟,體會文中小姑娘善良、美好的心靈。

  難點: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啟動感情

  同學們!請看大螢幕,這是什麼?(北斗七星)今天學的課文與北斗七星有關係。讓我們一起走進俄國偉大作家托爾斯泰的童話《七顆鑽石》,去了解它神奇的來歷。

  二、課前交流。

  1.交流自己讀過的童話故事,簡單交流。

  2.交流作者。

  預設: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俄國作家。出身於貴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學東方語文系和法律系學習,接受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影響,1847年退學。1851年參軍,參加過克里木戰爭。主要作品有《戰爭與和平》(1969年)、《安娜卡列尼娜》(1877年)、《復活》(1899年)等。晚年放棄貴族特權和財產,過著平民生活。

  三、讀通課文。

  1.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畫出生字新詞,注意讀通字音,看準字形。

  2.小組開火車讀課文。

  【設計意圖】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規範的初讀課文與整體把握是很必要的,也能加強學生隨文識字的能力。

  四、識字認字。

  1.讀準字音。

  “縫”“捧”為後鼻音,“銀”為前鼻音,“嘴”“鑽”為平舌音,“喘”為翹舌音。

  “鑽”與“縫”為多音字。

  2.開火車認讀。

  3.記憶字形,同桌交流,重點交流記憶字形的方法。

  4.組詞競賽。

  5.開火車認字組詞。

  6、讀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設計意圖】把生字從課文中拿出來,有針對性的進行認識,既引導學生掌握識字方法,又對文中詞語進行鞏固。

  五、把字寶寶送回課文中去,再次通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一個什麼故事。

  1、自由讀課文。

  2、交流:課文寫了一個什麼故事?

  預設: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著神奇的變化,最後水罐裡湧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鮮的水流,從水罐裡跳出的七顆鑽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

  六、識字寫字。

  1.重點指導:

  (1)“焦”上下結構上邊的“隹”不要寫成“住”。

  (2)需—雷—耍聯絡記憶。

  (3)“滴”右邊不是“商”,“捧”右下部不是“豐”字。

  (4)“涼”的左邊不是三點水,“鑽”的右邊不是“古”。

  (5)“嘴”的右上部不要寫成“比”

  2.學生書寫。

  3.聽寫。

  七、課後作業。

  1、辨一辨,組成詞。

  涼()需()股()捧()

  晾()須()沒()棒()

  2、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我從門縫()裡往屋裡瞧,發現姥姥正坐在沙發上縫()著什麼東西。

  傑克從洞裡鑽()出來,欣喜若狂地朝大家喊道:“鑽石!裡面有鑽()石!”

  3、課後生字組成詞語寫下來。

  板書設計:

  17.七顆鑽石

  大旱災——小姑娘找水——水罐變化

  第二課時

  一、圖文結合,激奇揭題。

  1、同學們,老師今天想把大家帶回到很久很久以前地球的一場大旱災中去。(邊播放課件邊介紹)這場旱災來得罕見,瞬時間,河流裡的水就像是人間蒸發一樣的,消失了;地面幾乎全部裂開;動物們和植物都奄奄一息,空氣中沒有一絲風,人們嘴唇發白、乾裂,沒有半點力氣,整個世界似乎停止了工作!

  2、揭題:然而在這樣的情況下會有怎樣的故事發生呢?讓我們再一起走進——《七顆鑽石》(板書)

  3、剛才我們看了那麼多的圖片,聽了老師的敘述,我們不難發現是第一自然段。

  4、指名讀。請同學們自由地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寫旱災嚴重的詞語。(凋謝、枯黃、焦渴)

  5、此時此刻,人們最渴望什麼?(水)水現在不僅是人渴望“水”,世上的萬物都渴望“水”,此時的水就是“希望之水”,就是“生命之水”。

  6、誰能用你的朗讀來表達一下當時萬物對水的渴望呢?(指名讀、齊讀)

  【設計意圖】透過圖片讓學生再次走進神話,用心感受當時環境的惡劣,用讀重點詞句的方法,體會“水”是多麼的可貴!

  二、走進故事,感知起因。

  1、就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一個小姑娘給她媽媽找水,因為她媽媽生病了,需要水喝,自由讀第二自然段。

  (1)她找到水了嗎?是怎麼找到的?找出相關的語句來讀讀!

  【課件出示】她找哇,找哇,終於在一座山上找到了一個很小的泉眼。水從巖縫裡慢慢地滴下來。小姑娘小心翼翼地端著水罐,一滴一滴地接著水,很久才接滿一罐。

  (2)小姑娘怎樣讓空水罐裝滿了水?

  A、先從書中找出相關語句來回答;

  B、誰能用上“因為……所以……”清楚地向大家說一說。(指名說)

  (3)指名讀這部分內容,你覺得此時的小姑娘處境怎樣?你想用怎樣的語氣讀?(讀出尋水的艱難)。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要讓學生明白水的來之不易和小姑娘的一片孝心。透過重點詞句的品悟體會,為後面的教學做鋪墊。

  三、透過“神奇”,體會“變化”。

  (一)自由讀文,初知大意。

  在這個故事的發展過程中,這個木水罐一次又一次的發生了神奇的變化。發生了幾次神奇的變化呢?(自由讀3——8段)

  彙報交流:第一次:木水罐變成銀水罐

  第二次:銀水罐變成金水罐

  第三次:金水罐跳出七顆鑽石,並變成泉眼。七顆鑽石變成大熊星座。

  (二)品讀句段,讀中悟情。

  1、第一次神奇的變化是從第三自然段開始讀到哪裡為止?(4段)誰來讀?看看我們讀懂了什麼?

  預設:(1)了狗非常的口渴:

  小狗躺在地上,伸著舌頭,呼呼地喘著粗氣。

  (2)小姑娘給小狗喂水:找一找動詞。

  (3)這時候,出現了神奇的變化,木水罐會變成銀水罐。

  (4)為什麼會有神奇的變化?(小姑娘對動物有愛心。)

  2、交流學習第二次神奇的變化。

  就在,銀水罐變成了金水罐。

  預設:(1)理解什麼是“一瞬間”。(一瞬間就是一眨眼睛,水罐變得很快,由銀的變成了金的。)一起來讀。

  (2)“這一瞬間”指的是什麼時候?

  (3)這時候,出現了神奇的變化,為什麼銀水罐會變成金水罐?(小姑娘對母親的愛。)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具體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誦讀古詩,能背誦並默寫詩文。

  過程與方法:初步瞭解古詩的一般特點,簡單概括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在合作中初步理解古詩的意思。

  情感與態度:初步理解古詩的意境及蘊含的哲理。能聯絡生活去感受和領悟。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

  2、教學重點:

  創設情境,利用畫面和音樂等幫助學生體會古詩的意境,從而達到有感情的誦讀。

  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採用合作式學習方式進行教學,向學生滲透合作交流,體驗感悟的學習方法。

  課前準備:

  為了使學生們在課上更好的理解詩的意境,我提前佈置了以下兩點預習任務:

  1、積累描寫祖國壯麗景色的故事。

  2、預習《登鸛雀樓》,試著理解詩意,查閱相關資料。另外,為了幫助學生很好的體會誦讀古詩的韻味,我還製作了一個簡單的課件,給學生提供了有形的畫面和意境深遠的音樂。

  環節設計:

  一、匯入:

  1、在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教我們背過好多古詩,上學以後我們也學了很多古詩,古詩已經是我們的好朋友了。那你們能說說這位好朋友有什麼特點嗎?(學生回答,師板書:每首四句或八句,每句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字數相同。)

  2、師:現在我出幾個題目考考你們,看誰能背出這些古詩?

  《鹿柴》空曠的山林,斑駁的光影,偶爾傳來的說話聲,讓我們體會到靜中有動的山林景色。

  《早發白帝城》高入彩雲的白帝城,猿聲不斷的兩岸青山,滔滔不絕的長江水,讓我們領略了祖國山河的壯美。

  《望廬山瀑布》一道白練飛流直下,讓我們懷疑是九天銀河從天而降,這是何等壯觀的景象啊!

  這一首首流傳千古的詩文,讓我們再次得到了美的享受。一首好詩不但能帶給人美的享受,還能引起人們的思考。本課裡面的兩首古詩,就既給我們描繪了景色的壯美,又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在下面的學習中我們一起體會,看誰能發現並理解它們。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地一首古詩《登鸛雀樓》。

  二、檢查預習,呈現目標。

  1、出示整首詩文。

  師:課前大家已經預習了課文,相信每個人都能把這首詩讀的正確、流利,現在就給你們一個展示的機會,誰願意給大家讀一讀古詩?

  (這裡讀的時候要注意提示本詩題目的讀法:登/鸛雀樓)2、師:請大家想一想,學習一首古詩,我們要學習哪

  些方面的內容呢?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整理並板書在旁邊:瞭解作者、誦讀、理解詩意、背誦、默寫。

  3、提出合作時的要求:

  今天我們就圍繞著幾個方面,透過小組合作來學習《登鸛雀樓》這首詩。在學習中,大家要積極發言,把自己的想法拿出來和大家交流。同時將重點內容記錄下來,並選出一名中心發言人。最後咱們比一比,看哪個小組最有收穫。

  三、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學生合作交流前面總結的五個方面的內容,教師巡視瞭解情況,並適時指導。

  四、全班交流,展示成果。

  1、請一組派代表介紹作者情況。大致瞭解一下內容即可:王之渙字季凌,絳州人。唐朝著名詩人。但作品在《全唐詩》中只流傳六首。擅長描寫邊塞風光。如《涼州詞》。鸛雀樓舊址在山西永濟縣,樓高三層,常有鸛雀棲息,因此得名。

  2、請一組派代表談談對詩意的理解。只要求整體感知詩意即可,不要逐字逐句的解釋。重點指導學生體會詩的.深刻內涵及意境。

  3、指導誦讀。

  (1)師:我們已經大體瞭解了詩的意思,下面就讓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古詩,請大家邊讀邊想象,你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指名學生朗讀,其他人邊聽邊想象畫面。讀完後請學生自由談想象的畫面及感受。

  (2)師:誰能帶著這種感受給大家讀一下前兩句古詩?再指名讀前兩句,指導學生讀出黃河的宏大氣勢。藉助課件裡的畫面和音樂,讓學生體會前兩句所描繪的畫面的雄偉和壯麗。再請學生配樂朗誦。

  師:詩人站在鸛雀樓上,極目遠望,見到遠處雄偉的高山,輝煌的落日,聽著耳邊傳來的黃河的怒吼,望著腳下波濤洶湧的河水,不覺吟出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播放這個畫面的同時,我逐一示意了四名學生朗誦這兩句詩文)詩人看著眼前這波瀾壯闊雄偉壯麗的景色,突然感悟到了一個深刻的哲理,又緩緩吟出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又示意了三名學生朗誦後兩句。

  (3)師:現在就讓我們跟隨詩人一起,站在鸛雀樓上,感受一下當時的情景,完整的朗誦一遍這首古詩。

  這裡我請幾名學生展示配樂朗誦,根據每人朗讀時的不同特點進行評價。最後齊讀一遍全詩。

  4、指導背誦。

  請兩名學生試著背誦這首古詩。

  說一說怎樣可以很快的背下來?向學生滲透:理解記憶的方法和熟讀成誦的道理。

  學生自由背誦。

  在班內展示背誦。

  五、課外拓展練習。

  1、默寫《登鸛雀樓》。

  2、蒐集王之渙的《涼州詞》,試著背下來。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課文目標:

  1.熟讀課文,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部分,感受春天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感情。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賣弄”、“抖擻”等詞語的意思。

  3、積累語言。

  教學重點:

  1.感受春天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美的感情。

  2.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

  1.有感情朗讀課文有關部分。

  2.體驗春天帶給人們積極向前邁進的力量。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感知全文,感受春天的氣息,有感情朗讀第1自然段。

  2.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有關詞語。

  3.認識"春",明白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描繪春的美麗景象的。

  教學過程:

  引課:

  1、說一說帶有“馬”的成語或四個字的詞語,比如“馬到成功”。

  2、說一說帶有“春”的成語或四個字的詞語,比如“春暖花開”、“春意盎然”。

  一、初讀,感知課文

  1、示課題“春”。

  2、讀課文,感受春天的氣息。

  二、再讀,理解課文

  1、自由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怎樣地向我們傳遞春天的氣息的,要求從課文中找出依據。

  2、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時引導:

  (1)理清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來描繪春的美麗景象的。

  (2)初步體驗春天的美。

  三、精讀,體味課文,學習第一段。

  這段講什麼意思?出示燈片和課文第一段比較。

  “東風來了,人們盼望的春天也到了。萬物甦醒,山青了,水滿了,太陽也變紅了。”

  這燈片上的句子和第一段的內容差不多,但讀起來的感覺為什麼會差多了?(突出擬人的寫法的生動形象,更好表達作者盼春之情。)

  自由讀——指名讀——試背——齊背。

  四、作業。

  (1)作業本第1題,修改課內組詞。

  (2)朗讀課文3遍。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從春景中體會春的無限生機和希望,激發熱愛春天之情。

  2.有感情朗讀課文,摘錄好的詞句。

  教學過程

  1.檢查。

  看拼音寫詞;根據意思寫詞。

  2.研讀。

  (1)齊背第一段,說大意。

  (2)學習第二段。

  ①自由讀,思考:第二段作者寫了春天哪幾方面的景物?

  (小草、花、風、雨。)

  ②指導讀“小草”部分。

  ③夥伴互學“花”、“風”兩個自然段。

  春花和春風各有什麼特點?哪些詞句寫出這特點?最喜歡的句子是什麼?為什麼喜歡?

  用自己的朗讀讀出春花的多、美,春風的柔和,讀出自己的喜愛之情。

  ④獨立自學“春雨”自然段。

  回顧前面的學法:劃找——思考——朗讀體味——彙報交流——訓朗讀。

  按此法學習。

  ⑤課內做作業本3、4、5題。

  (3)學習第三段。

  這段講一個什麼意思?在用詞上有什麼新特點?(AABB式和ABAB式的使用。)

  (4)學習第四段。

  這三句各告訴我們春天的什麼特點?這三句順序能改變嗎?

  為什麼?

  這三句採用什麼寫法?該怎麼讀?為什麼要一句比一句加強語氣?

  3.作業。

  (1)修改課堂上的作業。

  (2)準備背誦課文,有能力的先背誦四兩段。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交流積累詞句的方法,摘錄課文好詞句。

  教學過程

  1.匯入定向。

  讀了朱自清的《春》,當你聽到“春”這個詞時,你腦海裡出現的是什麼圖畫,“春”又意味著什麼?出示本節目標燈片。

  2.指導背誦。

  (1)檢查個別學生四段背誦,並讓學生談談背誦的方法與經驗。

  (2)重點指導背誦第二大段。

  按“小草”“花”“春風”“春雨”的順序打出四幅彩色燈片,讓學生藉助燈片中之圖及圖邊上的重點“詞語””自由試背——全班試背——指名背——齊背。

  (3)出示第三大段關鍵字詞,讓學生藉助詞語背誦。

  (4)出示全文背誦的板書燈片,指導背誦。

  盼春

  東風腳步

  一切都山水太陽

  繪春

  小草偷偷嫩嫩滿是的輕悄悄軟綿綿

  花趕趟兒像……彷彿野花遍地是

  雨尋常像……樹葉兒傍晚在鄉下

  迎春風箏孩子舒活抖擻一年之計

  贊春像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

  3.學會積累。

  (1)重讀“學習提示”,交流各自積累的辦法。

  (2)《春》哪些詞句特別精彩?該如何積累?

  (3)延伸練習,聽《草原》第一段的配樂朗誦,出示《草原》第一段課文燈片。讓學生試摘錄,並說說積累的理由。

  4.訓練作業。

  (1)完成作業本第6題的連詞成段。

  (2)摘錄《春》的好詞5個以上,好句3句。

  (3)任選1、2題作業。

  ①模仿朱自清寫春雨的句子選一件事物寫一兩句(如西北風、雪花、溪水、怪石等)。

  ②模仿課文寫野花的句子寫寫夜空中的星。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理念:讀書是語文學習和根本,指導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體會到了烏鴉的聰明能幹。從中受到啟發。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烏、鴉”等9個生字,會寫“可、石”等6個字。能用“漸漸”一詞說話。

  2、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3、情感目標引導學生認識烏鴉的聰明能幹,明白遇到問題時,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逐步養成積極動腦的良好品格。

  重點難點: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認識到烏鴉的聰明能幹,並從中受到啟發。

  教具準備:

  1、放大的文意圖或投影片

  2、生字卡片、小水瓶、小石子等有關材料。

  3、一些小動物的頭飾。如:大象、鶴、袋鼠、啄木鳥等。

  自主預習:朗讀課文

  提練主線: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教學過程:

  個案部分

  一、素養訓練

  透過正確、流利地朗讀,探究式地學習,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並背誦,並懂得在別人有困難時要熱心幫助,明白遇到困難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二、合作探究

  情境表演:誰願意把剛才讀的內容表演一下?先四人小組集體創作,一人朗讀,一人表演,另外兩個人出主意。再請一兩個小組在班上邊讀邊演。大家既當觀眾又當小導演,評價補充。

  分四人小組進行,合作完成小實驗。討論:你發現了什麼?

  三、拓展延伸

  1.讀一讀:讀一個關於烏鴉的故事,舉行讀書彙報會。

  2.試一試:當瓶子中的水很淺很淺時,烏鴉用這種辦法能喝到水嗎?

  1、談話:

  出示烏鴉圖。同學們,你們認識烏鴉嗎?知道它的一些故事嗎?今天我們來認識一隻聰明能幹的烏鴉,你們願意嗎?(板書課題)

  2、活動:

  出示烏鴉喝水圖,引導學生用一句簡短的話,說出這幅圖的意思。比一比誰說的最簡潔,最準確。(板書課題)

  【對話平臺】

  一、匯入(感知課文內容,識記生字,培養讀書習慣。)

  1、組織學生自由讀文,勾畫出生字生詞,解決字音的問題。

  2、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思路: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引導學生投身語文實踐,並在實踐中提高閱讀能力,從低年級開始,教師就應有意識地讓學生學會讀書。其中最關鍵的是堅持和突出每次讀書活動的目的性引導,讓學生真正讀有所得,讀有所悟。

  二、彙報(多形式讀文,反饋自讀效果,促進閱讀理解。)

  1、利用字卡,互相指讀生字,適當組詞,同學間相互評價,糾正。

  2、多形式讀文。(如同桌互讀、男女生讀、分段指讀、小組齊讀等。)

  有重點地指出難點字的讀音。如“怎、找、旁等。教師相機指導學生從讀中體會感情,同時引導學生評價。

  3、利用放大的插圖或投影片,引導學生根據理解說出每幅圖的意思。

  4、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課文的內容。

  思路: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能力。多形式的朗讀和讀書和評價的結合,利於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同時也檢測和鞏固了學生的讀書成果,把讀書活動落到了實處。

  三、寫字(鞏固識字,提高寫字水平。)

  1、引導學生在“我會寫”中,再認生字,交流識字記字方法。如:謎語法、比較法、編順口溜等。

  2、自選生字進行書寫。教師巡視,指導學生寫字。學生書寫展示,組織互相評議。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如:找、石等。

  四、課後反思

  學生犯錯並不一定是件壞事,因為學生犯錯的過程是一種嘗試和創新的過程。電燈的發明不就是建立在愛迪生成百上千次錯誤嘗試的基礎上的嗎?從這個意義上說,“錯誤”也是一種“美麗”,“錯誤”也是一種“成功”。“小馬能否過河”,試過自知分曉,小馬尚能一試,為什麼不能讓學生也有嘗試的機會呢?也許,我們的學生會用一些荒謬的嘗試來證明自己某些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做法,這時如果學生犯了錯,那是很正常的。愛迪生不就曾經想自己孵出小雞來嗎?這個想法看似非常荒謬,但正是像這樣無數個荒謬的想法才“鑄就”了偉大的愛迪生。因此,我們教師要正視學生犯錯,切勿對學生的錯誤大驚小怪、橫加指責,更不能因害怕學生犯錯,而不給學生嘗試與實踐的機會。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體會文中鼕鼕後來說話的含義,體會怎樣才能寫好字,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相關詞語。

  3、認識10個生字、1個部首、會寫6個生字。

  4、喚起表達慾望,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重點:

  1、認識10個要求會認的字,會寫6個要求會寫的字。

  2、讓學生明白怎樣才能寫好字,激起學生養成良好書寫習慣的慾望。

  教學時間

  第一課時

  一、問題匯入,激發學習情趣

  1、有一個叫鼕鼕的小朋友練習寫字,可是怎麼也寫不好。後來,他終於能寫出好看的寫了,大家想知道為什麼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小短文《鼕鼕寫字》。

  2、出示課題《鼕鼕寫字》。

  3、領讀課題,強調第二個“冬”字讀輕聲。

  4、讀到《鼕鼕寫字》這個題目時,你想到了什麼?老師想到了跟大家剛入學時寫的字相比,現在大家寫的字真是有了很大的進步!

  5、出示作業比較。

  6、大家入學已經很長時間了,每個人寫都有了進步。大家想知道鼕鼕是怎麼寫好字的嗎?接下來就請大家帶著這個問題聽老師讀課文,邊聽邊把自己不認識的字找出來。

  二、朗讀課文,體會課文表達的意思,隨文學字。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學生個別讀。

  2、指導學生讀出重音。

  3、朗讀第一段,找出鼕鼕說話的句子。

  4、大家是怎麼找到的?有什麼竅門嗎?

  5、原來竅門就是小小的引號。

  6、讀完了第一自然段,你能找出鼕鼕認為自己寫不好字的原因嗎?

  7、朗讀第二段,這回鼕鼕找到自己寫不好字的真正原因了嗎?是什麼?後來他為什麼能寫好字了呢? 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回答問題,並引導學生把問題回答完整:因為姐姐教了他正確的姿勢,從此他改掉了以前的壞毛病,所以他寫的字越來越漂亮了。

  8、討論:你認為怎樣才能把字寫漂亮呢? 姿勢正確:要做到“三個一” 寫字要認真。

  三、練習

  1、小組比賽分角色朗讀課文。

  2、填量詞練習。

  3、補充成語練習。

  4、形近字組詞。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認讀生字卡片。

  2、有感情朗讀課文。

  二、指導書寫

  1、複習部首,書寫“對”字。

  2、指導書寫“樣、認、體”這幾個左右結構的字,總結出左窄右大特點。

  3、教會學生一個新部首,指導書寫“筆”字,注意上小下大的特點。

  4、指導書寫半包圍結構的“道”字。

  三、練習

  1、“又”“尺”在下面字中有什麼變化?寫一寫。 有些獨體字在做偏旁、部件後便發生變化,如“又”“尺”的捺變點。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變化嗎?

  2、讀一讀,寫一寫。照樣子書寫,要求正確、美觀。

  3、寫一寫。把剛入學時寫的字和現在的字比一比,透過變化感受自己在學習上收穫的進步,激發學生進一步努力學習的慾望,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四、課後作業

  1、書寫要求會寫的字。

  2、準備寫好比賽的作品。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透過形象的字型分析,啟發學生運用拆分、整合的識字法認字。

  2.注意區分字形、字義。

  3.能正確、流利的誦讀短文。

  4.透過口語交際,使學生敢於大膽想象。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案例(一)

  第一課時

  一、我的發現

  (1)投影出示韻文。

  (2)朗讀韻文。

  (3)說一說短文一共講了幾個字?

  (4)引導學生髮現拆分,整合的識字方法。

  (5)用同樣的方法你還認識了哪些字?

  二、我會認

  1.出示“轉盤”課件。轉盤周圍生字排成一圈,轉盤指標指向哪個字,就引導學生讀哪個字。

  2.交流識字方法,把你記字的好方法說給同學聽。

  3.引導學生再次認讀生字。(全班開火車讀兩遍)

  三、日積月累

  (一)我會填

  1.出示我會填的影片: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2.讀讀題目“我會填”這是讓我們做什麼呢?學生說出這項訓練要求。

  3.請你們自己獨立完成任務(教師巡視)。

  4.反饋:讓學生說自己是用什麼方法填寫的。

  (二)我會讀

  1.聽教師示範讀短文,學生邊聽邊認真看書。

  2.組織學生自由讀短文,遇到不認識的字想辦法認識它。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短文,配以優美的音樂。

  4.組織全班自由讀,邊讀邊想:讀了這篇短文,你知道了什麼?

  四、拓展延伸

  你的理想是什麼?怎樣實現你的理想?

  第二課時(口語交際)

  一、匯入新課

  課件展示橋的畫面:

  你看到了什麼?能把剛才看到的橋介紹給大家嗎?這節課,老師就讓你們把你設計的橋展示給大家,並告訴大家你是怎樣設計的?

  二、進入有主題的口語交際

  1.小組內交流,互相補充,介紹自己設計的未來的橋。

  2.同桌練說、評價。

  3.各學習小組組織練說、評價。

  4.小記者採訪。

  A.同學們,學校小記者站聽說我們班的同學都會設計橋,而且設計得非常漂亮,便派來幾位小記者前來採訪(四名同學扮成小記者上臺)。讓我們用熱烈掌聲歡迎他們的到來。

  B.小記者採訪(從橋的造型、材料承重力等方面質疑,介紹者進行答疑)。

  5.評選,展示最優橋樑。

  黑板上貼滿同學們設計的橋,評一評誰設計的橋好,你最喜歡哪座橋?並說出原因。

  三、總結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