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教案> 【熱門】小學語文教案範文集合10篇

小學語文教案

【熱門】小學語文教案範文集合10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那麼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10篇,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刺、蝟”等10個生字,會寫“採、但”2個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知道稱讚的作用,學著發現並用言語來稱讚他人的優點。感受稱讚別人的真誠,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教學重點】

  1。能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引導學生藉助圖畫和生活經驗識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從朗讀中體會課文的深刻內容

  2整體會稱讚帶來的快樂,感受美好情感的薰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課題

  1。教師隨機表揚:

  師:你坐得真好!老師稱讚你!

  師:你的學習用品放得好整齊啊!我也稱讚你!

  師:你們的精神真飽滿,眼睛一直在注視著老師,我稱讚你們!你們真棒!

  師:聽了老師的稱讚,你心裡感覺怎麼樣?

  生:……

  教師擇機播放PPT資源,引導學生思考:你知道什麼是稱讚嗎?說說你的理解吧!

  生:……

  2。師:我知道小朋友都非常的聰明、能幹,平時得到的稱讚一定少不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以《稱讚》為題目的文章,隨機板書:稱讚,並請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媒體資源中的課文朗讀,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課文。

  2。教師播放PPT資源,請學生自行對照課文插圖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中的“稱讚”是怎麼出現的。先自己拼讀生字詞,同學之間可以相互交流識字方法,也可以小組同學合作解決。 3。教師繼續播放PPT資源,並對學生說:老師相信小朋友從課文中又認識了好多個字詞朋友,一定開心極了。現在老師從課文中把幾位新朋友給請了出來,小朋友看看你還認識他們嗎?

  4。師:小朋友今天又認識了這麼多的字詞夥伴,你們都是最棒的!現在我們就一起走進“稱讚”裡,和他們多多交往吧!

  三、朗讀感悟,理解課文

  1。教師請學生分小節讀課文並思考:讀了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師:誰願意先來說一說,你都知道了些什麼?

  生:我知道是小刺蝟稱讚小獾。

  教師可以給學生啟發,讓他們明白是小刺蝟和小獾他們兩個互相稱讚。藉此機會讓學生馬上可以理解“互相”的意思。

  2。師:哪位小朋友能找到他們互相稱讚的話呢?大家能從課文中找出來嗎?

  (學生彙報交流並朗讀)

  師:從這些話中你都讀懂了什麼?(師用激勵性的語言評價學生)

  生:從小刺蝟的稱讚中,我知道了雖然小獾的板凳做得比較粗糙,但還是有進步的,因為他做得一個比一個好!

  生:我從一個比一個好中讀懂了小獾做板凳的本領越來越好。

  生:我知道小獾做事情的態度很認真,所以小刺蝟才稱讚它。如果他做事不認真,小刺蝟就不會稱讚他了。

  師:是啊,只有發現了別人的優點,你才能去稱讚別人。如果是虛情假意的稱讚,別人是不會喜歡的。小朋友回答地都很精彩,你能想像小獾受到稱讚時心理活動嗎?說說看。

  生:我從“小獾高興極了”知道,聽了小刺蝟的稱讚,他的心情非常高興。

  師:那他心裡會想些什麼呢?

  生:小獾會想,我一定要好好努力,爭取更大的進步。

  生:我一要好好學做木工,不辜負小刺蝟對我的期望。

  ……

  師:那小朋友又從小獾稱讚小刺蝟的話中讀懂了一些什麼呢?

  生:我從這句話中讀懂了小獾從來沒有見過這麼香、這麼好的蘋果。

  生:我對他的話有補充,小獾覺得小刺蝟的蘋果那麼香、那麼好,那是因為這蘋果代表了小刺蝟的一番心意。

  生:小獾是聞過蘋果以後,才誇獎小刺蝟的,說明他也是經過了自己的發現,是他真心地在誇獎小刺蝟!

  師:你們說得真棒!我們只有自己發現了別人的優點,才能去誇獎別人。而且誇獎別人的時候要真心實意,不虛假。那就請你們用真誠的語氣來讀一讀這些話吧!(教師引導學生透過多種方式來朗讀這篇課文。)

  3.師:那小刺蝟和小獾的稱讚有沒有給對方帶來收穫呢?四人小組合作,趕緊找一找,並說一說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四人小組合作交流、討論,師隨機指導)

  師:討論完了嗎?誰先來說?

  生:我知道了小刺蝟的稱讚讓小獾獲得了信心!一開始小獾認真地學,後來有點兒洩氣了,他讓了小獾的稱讚才又重新有了信心。

  生:原來小獾只會做板凳,小刺蝟的稱讚讓他有了信心,他現在已經會做椅子了!

  師:原來只會做板凳,現在會做椅子了,這是多大的進步啊!還有嗎?

  生:小獾為了感謝小刺蝟對他的幫助,把自己親手做的第一把椅子送給了小刺蝟,也說明了小獾真的非常喜歡小刺蝟。

  ……

  師小結:是啊,看來稱讚別人能讓他有更大的信心,取得更大的進步!(師板書:有信心,取得更大進步)

  師:如果你是這隻小獾,你會怎樣來說這句話呢?(生自由朗讀,分角色讀)

  師:稱讚別人還有別的作用嗎?

  生::是小獾的稱讚讓小刺蝟消除了一天的疲勞。

  ……

  師追問:小刺蝟一天都在森林裡採果子,他沒有休息,疲勞怎麼會消失呢?

  生:因為小獾送了小刺蝟一把椅子,小刺蝟坐在椅子上休息了一下,所以他不覺得疲勞了。

  生:我知道了,因為課文中的圖畫上畫著小刺蝟坐在椅子上,而且他的表情是非常的高興。

  生:我覺得他們說的都不是最重要的。因為小刺蝟是聽了小獾的稱讚以後,他覺得非常高興,所以他的疲勞才會消失。

  生:小刺蝟是高興得把一天的勞累都忘記了!)

  4.教師總結:是啊,稱讚別人不但能讓他有更大的信心,取得更大的進步,還能讓別人覺得開心、快樂,把一天的勞累也忘記,甚至可以把所以煩心的事情也忘記!(師板書:使人開心快樂)

  5。教師請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整篇課文。

  6。最後請小組同學合作,表演課文,對錶現好優秀或者進步大的同學給予一定的獎勵。

  四、課後拓展

  1。小朋友,你喜歡小刺蝟和小獾嗎?說一說為什麼?

  2。小朋友你來想一想:如果一開始小刺蝟不是稱讚小獾,而是嘲笑他,那會有什麼後果?

  3。回家幫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體會勞動的快樂和受到稱讚的喜悅。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一)

  一、出示課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這樣一篇課文番茄太陽,看到這個題目,你有什麼想問的嗎?

  二、匯入、初讀課文。

  1、老師先向你們介紹這篇課文的作者,她叫衛宣利,是一個熱愛寫作的人。可是,幾年前,由於一次車禍,她的雙腿不幸癱瘓了。她還很年輕,對生活充滿追求。對她來說,這是多麼沉重的打擊啊。從此之後他變得怎麼樣了呢?請同學開啟課本,自由讀一讀第一小節。

  2、指名讀

  從哪裡可以看出阿姨的生活非常艱難?

  3、你們能體會在這種情況下,衛阿姨的心情嗎?你說說看。你來把這段文字讀一讀好嗎,我們聽聽,你是不是真的體會到了。

  4、好好的一個人,一下子失去了腿,成了殘疾人,生活又是那麼的艱難。我們可以想象得到,阿姨的心情是多麼的絕望,多麼的灰暗。課文中有一個詞準確寫出了衛阿姨當時的心情.哪個詞?我們再來把這一小節讀一讀。

  5、後來,衛阿姨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自由讀課文最後一小節。

  6、指名把這一段讀一讀。

  7、衛阿姨的心情現在變得怎樣?

  8、是什麼讓衛阿姨的心情發生了這樣的變化?紅紅的番茄太陽到底指的是什麼?請同學們帶著這兩個問題,認真地讀一讀課文。畫出寫番茄太陽的句子。注意把生字讀準,句子讀通順。

  三、精讀課文

  1、課文中出現了幾次番茄太陽?

  2、第一次是在什麼時候。(多媒體出示: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嗎?太陽像番茄嗎?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陽。

  3、我們先來看這一句話。誰讀一讀?在你眼中,你覺得太陽真的很像番茄嗎?

  4、(像。圓圓的,紅紅的。經過小女孩這麼一說,我們覺得太陽和番茄真的有點像。可是生活中,我們卻從沒有把這兩種事物聯絡在一起。)

  (不像。太陽是很大的火球,番茄涼涼的,也不是很圓。是啊,番茄,太陽,我們從來沒有把這兩種事物聯絡在一起。)

  難怪很多同學第一次看到這個課題的時候都覺得特別奇怪。既然不是非常的相象,為什麼明明會把太陽叫番茄太陽呢?自由讀課文2至13小節,想一想,明明是個怎樣的孩子,她為什麼會把番茄和太陽聯絡在一起。從課文中找出依據。

  5、生讀。

  6、明明是個怎樣的孩子?

  △是個盲童

  生下來就什麼也看不見。(書上怎麼說)

  在她的生活中,最熟悉的東西是什麼?(蔬菜)

  [4]

  為什麼會是蔬菜呢?

  我每次去菜場,總能看到爸爸拉著明明的手,教她認識各種蔬菜。誰把這段話讀一讀?(多媒體出示那位年輕的父親圓圓的))

  指導朗讀

  爸爸媽媽以賣菜為生,沒有時間陪明明出去玩。明明從早到晚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守著攤位。對於她來說,她最熟悉的東西就是面前的黃瓜、豆角、番茄。在她能感覺、觸控得到的東西中,番茄和太陽是最想像的,所以,她把太陽稱為番茄太陽。

  △是個愛笑的孩子

  你把找到的句子讀出來。

  還有哪些句子也是在寫明明的笑。

  明明是一個多麼愛笑的孩子,她的每一次出現,都伴隨著快樂的笑。

  加朗讀指導,讀出明明的樂觀、開朗。

  △是個漂亮的孩子

  有多漂亮,讀給大家聽聽。

  這麼漂亮的孩子,為什麼卻讓人看著隱隱心疼呢?

  7、明明在同學們的眼中是漂亮的,愛笑的一個小女孩,雖然她的世界一直是一片黑暗,連太陽是什麼樣子的都不知道,可是她依然有一顆熱愛生活的童心,他的心和健康的孩子沒有什麼兩樣。再出示並指導讀好第一處番茄太陽的句子。

  此時,如果你就是心情灰暗的衛阿姨,看到比自己小這麼多的孩子,雖然和她一樣也殘疾了,卻那麼的愛笑,那麼樂觀,那麼富有美好的想象,你會怎麼想?

  8、是呀,正因為如此,衛阿姨每次看到明明,看到她的笑臉,不由自主地覺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陽。(出示14小節)

  9、反覆讀一讀這一小節,想想讓我覺得明明的什麼是最美的番茄太陽。僅僅是燦爛的笑容嗎?(對生活的好奇,熱愛)誰來讀?把你感悟到的讀好,指名讀。老師再引導:生活中身體的殘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的殘缺,明明是個多麼了不起的孩子呀!誰再讀。再齊讀。

  10、衛阿姨覺得明明是最美的番茄太陽,不僅僅是因為明明的樂觀、熱愛生活感染了她,還是因為什麼感染了她?默讀課文15-17自然段。

  11、誰來說說。

  12、出示第16小節

  13、誰來把這一部分讀一讀

  14、誰再來讀這一段。把心放進去,透過你的朗讀把你的感受傳達給別人。

  15、多好啊。一個從來沒有見過光明的孩子,一個跟著父母靠賣菜生活的孩子,一個只能用蕃茄當太陽來想象的孩子,在自己有一點點復明的機會的時候,就要把雙腿送給我,這怎能不讓我流淚?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我們再來讀一讀,體會體會。(播放音樂)

  16、明明的愛心感動了我。同學們再想一想,明明只是一個小孩子,她的愛心又是誰培養出來的呢?聯絡課文內容想一想。

  △父母

  明明的父母是怎樣的人?(生活並不富有,不放棄這個盲孩子,儘自己可能培養她,想方設法為她治病,充滿了對孩子的關愛)還有什麼人也影響了明明

  △好心人

  在我們的身邊,在這個社會的大家庭裡,還有好多的好心人。你們看(出示一組圖片,音樂愛的奉獻畫外音介紹)

  好心人感染了明明細小的心靈,所以,明明對衛阿姨說出了那番話。聽了那番話,衛阿姨又會怎麼想呢?(我不孤獨,有明明這樣的人在關懷著我;我並不可憐,我有自己的本領,為什麼不能走出自己的路來)

  從此以後,出示紅紅的番茄太陽,番茄太陽,那是明明的溫暖的愛心。衛阿姨從此不再絕望,她堅強地用筆走出了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這是我搜集到的一組關於衛阿姨的資料

  (多媒體出示衛的成績)

  四、總結

  1、衛阿姨終於站起來了。此刻,你想對衛阿姨說什麼,想對明明說什麼?

  2、只要心中有愛,就會成為一個心中有太陽的人;只要心中有希望,那就離光明不遠了。

  (二)

  一、課前問候:

  師:同學們好!生:(學生的聲音很小,參差不齊)

  師:該怎麼稱呼,怎麼問候?生:

  師:聽說你們都很聰明,喜歡幫助別人,幫張老師一個忙。一日,我去郊遊,一蟲子飛進老師的耳朵,怎麼辦?

  生:往裡捅(這個辦法哪兒不好?討論)

  生:引出來(怎麼引起來)

  師:用燈往裡照,不傷害小蟲,讓老師感動。

  二、出示課題:

  《番茄太陽》

  1、這個課題什麼意思?

  2、老師寫的課題與書上寫的有什麼不同?

  (從細節著眼,幫助學生理解課題)

  三、檢查預習

  1、圍繞明明、阿姨展開故事,你再讀課文時帶著什麼心情?

  (1)感動。教師注意聽學生的回答,裡面一個關聯詞用得好因為所以接下來用這樣的句式因為所以說一說。

  (此處既是句式的訓練,又訓練學生讀出文章的多種感受)

  (2)心酸。

  (3)可憐。

  (4)師:你有什麼高興的嗎?(教師幫助學生拓展)

  (5)同情。

  (6)心痛。

  2、真不簡單,讀了幾遍課文就有這麼多的感受。今天,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看一看我們有沒有新的感受體驗。

  四、新授:

  1、老師來自河南洛陽,花中之王牡丹的故鄉。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牡丹圖,牡丹,是中國的國花,老師想把它送給書中的人物,你覺得我會送給誰?為什麼?

  (提領而頓,百毛皆順)

  老師沒主意,你們幫幫我,先不忙,開啟課文,我們來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讀書,然後說送給誰。在文中找出根據,等會說得有理有據。老師送你們八個字:以理服人,以情動人!

  2、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1)應該送給阿姨

  學生髮言,教師評價:你體會到她心情的變化了!

  1)文中有一段寫到她看到明明後,她什麼心情?讀

  2)再讀這一段

  3)明明見過自己的樣子嗎?現在明明就在你面前,你告訴她長得什麼樣子?學生讀

  4)對於一個五歲,雙目失明的孩子,你應該怎麼告訴她?再來

  (指導學生讀出真實的感受,走進文字)

  (2)應該送給白衣天使。

  (3)應該送給爸爸。

  1)文章幾處寫爸爸的?

  2)出現了兩次,都有一個相同的地方,就是在做一個相同的一件事情,什麼事情?

  3)爸爸僅僅是在叫女兒認識事物嗎?除了認識物體還有什麼?比如明明坐在飯桌前,碗,怎麼教孩子?比如拿起筷子,爸爸會怎麼說?比如看到桌子,爸爸又會怎麼說?明明認識事物都要靠別的器官來認識,她一次就認識了嗎?

  4)我想說一句話,爸爸是明明的的(眼睛)

  5)你覺得這位父親怎樣?

  6)讀文章的第三自然段,自讀。

  7)有一個詞語必須注意到,才能把這節讀好。

  來回耐心

  8)讀爸爸的話。學語文重要的方法是讀書。把心放進去,爸爸怎麼和一個五歲的小女孩說話。

  (指導學生朗讀)你愛你的女兒嗎?再來讀一讀。

  誰能做這個父親,對著一個盲童,我們說的時候要怎樣?柔、慢

  當我們讀課文時,是不是都要響亮?不是。

  (4)應給送給捐獻角膜的人

  (5)應該送給明明

  1)在書上找根據

  [4]

  2)讀。明明獻腿的部分

  3)把你的感動讀出來。同學們,把心放進去才能讀好。

  4)當他俯在你耳邊說話時,當他說把自己的雙腿給阿姨時,你會怎麼想?

  一個從未見過光明的孩子,在自己有了一點兒健全的機會時,又要把雙腿送給別人,這是一般的愛心嗎?

  教師範讀:老師讀明明的話,你們讀旁白,體會。

  (6)應該送給媽媽

  如果你概括媽媽每次出現的表現,用一個字概括一下

  笑

  什麼樣的笑

  老師在讀這篇文章時,想到,五年前,爸爸媽媽肯定有一個約定,你知道什麼嗎?

  爸爸媽媽要的是一個不僅眼睛健全,心靈更要健全的孩子。

  五、總結

  全文用一個字總結愛

  只要心中有的人,才能體會到別人的愛。希望你們嚮明明那樣,做一個番茄太陽!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這是一科幻作品,課文透過對海底村莊奇異景色的描寫,展示了現代科技對人類生活的巨大作用,抒發了作者對海底村莊的讚美之情。

  課文結構清楚,全文7個自然段,可分為3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開門見山,寫21世紀的一天,我來到一個神秘而陌生的島嶼,熱情的村長帶我到他們的海底村莊。

  第二部分(2-6自然段)從三個方面,按遊蹤從“海底隧道”走進“奇妙的村莊”,來到觀察站盡收海底奇景,又到海水綜合加工廠看每個車間,具體介紹了海底村莊的奇異景色。

  (1)海底村莊建築奇妙。村子用透明的玻璃鋼建在海底。房子是圓柱型的,屋頂是圓錐型的,村中心是高高的觀察站,四周的房子互相連線。房外的一根根管道各有各的用法:有運輸管道、淡水管道、空氣管道、食品管道。

  (2)海底景色奇異。先介紹海底牧場,海參在懶洋洋的蠕動,大龍蝦威武的劃來劃去,接著寫海底植物園。課文列舉了“海帶”“石花菜”,透過“……”可以看出,海底物產豐富,景色奇異。

  (3)海水綜合加工廠燈火通明,機聲隆隆。透過對每個車間工人工作的描寫,看出海底世界豐富的物產正在被人們合理開發和利用。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全文,概括出“海底村莊真了不起”!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準字音。

  2、學習透過抓住重點詞語讀懂句子。

  3、理解課文內容。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瞭解海底村莊的奇妙之處,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產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教學重點

  1、透過學習,瞭解海底村莊的奇妙之處,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2、體會文章是怎樣有順序的介紹海底村莊的。

  教學難點

  透過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村莊的奇妙之處。

  教學建議

  1、課文第2自然段,寫海底村莊的奇妙之處。可讓學生透過自讀,自己批註,找出海底村莊“巧妙在哪兒”,並結合實際談談村莊的奇妙之處。比如“我們現在住什麼房子?”“海底村莊的房子和我們住的有什麼不同?”第3-5自然段寫海底的奇景。這一部分的學習,可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討論解決。第6自然段寫海底加工廠,讓學生透過讀,來體會海底豐富的物產正在被人們開發和利用。

  2、要根據課文的特點進行朗讀的指導。比如:第2自然段可透過“透明、圓柱形的、圓錐形的、互相連線”讀出巧妙之感,第6自然段透過分讀,體會車間裡忙碌情景。最後一句透過齊讀,體會作者讚美之情。

  3、可發動學生收集有關海底資源的資料,進行交流。透過交流體會海底的物產豐富,懂得要合理開發利用,要保護海洋資源,學會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1、播放海底村莊的課件,學生欣賞。

  2、學生自由發言,說出初步的感受。

  3、同學們,我們剛才看到了神秘的海底村莊,那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使我們留戀往返,你有沒有繼續在海底村

  莊探索的願望呢?那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海底村莊看一看。

  4、板書課題:海底村莊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教師範讀課文。

  2、提出要求:(1)這片課文中的生字很多,有比較難記,在老師讀的過程中,要聽準字音,並把你認為難記得生字詞用勾畫出來。(2)考慮你想知道的問題是否在老師的讀文中找到了答案。

  3、自己試讀課文,遇到生字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並且思考有什麼不懂的問題。(師巡迴指導)

  三、熟讀課文、感悟意境

  過渡:剛才,同學們已經把課文讀了一遍了,你感覺海底村莊美嗎?有哪些地方吸引了你?

  1、學生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1)這樣美這麼特殊的房子,我們可以用課文中的那一個詞來概括?(奇妙)

  (2)哪幾個詞語中可以體會到海底村莊房子的奇妙?

  (3)引導學生透過“透明、圓柱形、圓錐形、互相連線”幾個詞體會海底村莊房子的與眾不同。(對圓柱形、圓錐形、互相連線可以讓學生透過看課文插圖理解)

  (4)這個海底村莊為什麼這樣設計呢?(理解這樣設計的好處)

  (5)這麼奇妙的村莊,多美呀!你能讀出這種奇妙的感情嗎?(引導學生讀出“驚奇讚美”的語氣)

  過渡:這麼美的房子,如果我們能在裡面生活多好呀!同學們,讓我們登上“觀察站”,繼續欣賞海底村莊的美景。

  2、引導學生學習3—5自然段。

  (1)你看到了哪些海底美景?

  (2)小組交流。(師巡迴指導)

  (3)小組彙報。(海底牧場、海底植物園)

  過渡:村長說:“這些植物經過加工,都能成為美味可口、營養豐富的食品”。下面,我們就去看一看海底村莊的工人工廠裡面幹些什麼呢?

  3、學習第6自然段。

  (1)你看到工人們在忙碌什麼?用圖表示出來吧!

  (海水→金、銀、銅→食鹽→純淨水)

  (2)從這個圖示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引導學生從現代化科技能夠變廢為寶的角度回答,進一步體會海底村莊的奇妙)

  (3)指導朗讀:引導學生讀出工人忙碌的語氣。

  過渡語:剛才,我們一起去領略了海底村莊的奇妙之處,欣賞了海底奇境,看到了海底村莊的工人正在開發著海底資源。讀到這裡,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4、齊讀最後一自然段,讀出讚美的語氣。

  5、自由讀課文再次體會海底村莊的奇異景色。

  四、激發想象、拓展延伸

  1、多美的海底世界呀!奇妙的房子、奇特的景觀、忙碌的工人構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麼?(引導學生從讚美海底村莊、開發利用、保護海洋資源和學會人與大自然和諧相處三個方面回答)

  2、把你想象的海底村莊畫下來,在進行交流。交流時說己的想法,然後小組內推選出一幅最有創意的全班展示。

  3、展示作品

  4、學習了這課文,你最喜歡的地方是哪裡?試著背下來。

  五、佈置作業、鞏固知識

  把你看到的海底村莊介紹給你的家人聽。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一、教學要求:

  ⒈理解課文內容,認識事物之間有一定的聯絡,懂得只有瞭解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絡,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⒉聯絡具體語言環境,理解文中重點詞句。

  ⒊瞭解作者是怎樣運用具體的事例說明事物的聯絡的。

  ⒋朗讀課文。

  二、 教學重點:

  透過課文所舉的具體事例,瞭解事物之間有簡單聯絡,也有複雜聯絡。

  三、教學準備:

  CAI課件

  四、課時劃分:

  兩課時

  五、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略)

  第 二 課 時

  (一)複習匯入 。

  (二)弄清蛇與莊稼的聯絡。

  ⒈故事激趣,設下懸念。

  ⒉學生針對故事質疑。

  ⒊學生自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瞭解蛇與莊稼的聯絡。

  ⒋學生自由發言。

  ⒌教師小結過渡。

  ⒍同桌交流,理解詞句並朗讀。

  ⒎啟發學生談話:

  你從這個事例中體會到什麼?

  (三)弄清貓與苜蓿的聯絡:

  ⒈出示自學要求,佈置學生自學。

  ⒉檢查自學情況,弄清貓與苜蓿的關係。

  (四)認識隨地吐痰與肺結核病之間的聯絡。

  (五)總結全文,深化練習。

  板書:

  11 蛇 與 莊 稼

  複雜聯絡:

  保 護 保 護

  蛇 ------→ 莊稼 貓 --------→苜蓿

  吃 不能糟蹋 傳粉

  田鼠 田鼠--------→土蜂

  不能影響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在朗讀的基礎上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內涵。

  2、體會、揣摩和學習抒情性語言和多種手法。

  3、體驗和培養樂觀精神。

  教學重點:

  1、賞析海燕形象,領會作品的象徵內涵。

  2、在反覆誦讀中,揣摩作品的語言和手法。

  課時安排:兩課時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疏通文意,透過誦讀初步感知課文。

  2、蒐集高爾基的有關資料。

  3.教師準備錄音帶,錄音機,投影儀或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整體感悟,賞析海燕形象。

  教學步驟:

  一、匯入美文。

  介紹《海燕》的深遠影響,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它是俄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高爾基所寫的一首散文詩。它是無產階級文學的開山之作,有如春天的旋律,時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書。自問世以來,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銳利的鋒芒和激越的詩情贏得眾多讀者的喜愛。它的讀者,超越國界、超越時代,超越年齡、性別、種族。它屬於過去、屬於未來、屬於全世界。它是美的典範之作。

  二、整體感悟。

  1、 教師配樂範讀課文,或者播放課文錄音。

  要求:學生聽讀時不看書,凝神細聽。

  2、學生交流聽後感受,談自己在聽讀時候的所感所想。

  3、學生再進一步自由朗讀課文,並思考和討論:這是一首色彩鮮明的抒情散文詩,又是一幅富有音樂節律和流動感的畫。以時間為序,文章著重刻畫了幾個場面?在不同的場面中海燕都有些什麼樣的表現?

  討論明確:(投影片或多媒體課件出示三幅場景畫面以及相關文字)

  課文以暴風雨漸次逼近為線索,按海面景象的發展變化可分為三個大的場景畫面:暴風雨“將來”——“逼近”——“即臨”。

  暴風雨將要來臨,海燕“高傲地飛翔”,渴望著暴風雨的到來。

  暴風雨逼近之時,海燕搏風擊浪,迎接暴風雨。

  暴風雨即臨之時,海燕以勝利的預言家姿態呼喚暴風雨的到來。

  三、品味探究,賞析海燕形象。

  1、 自主品味,進行個性化解讀。

  教師引導學生探究:讀了此文後,你心目中的海燕形象是什麼樣的形象?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讓學生深入接觸文字,與文字進行對話)

  2、 聯絡時代背景,瞭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初步把握海燕形象的特定內涵。師生共同明確:海燕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常在海面上飛翔,這本是自然現象。因此“海燕”一詞在俄文中含有 “暴風雨的預言者”之意。高爾基在俄國1905年革命前夕,塑造了海燕這個“高傲的、黑色的暴風雨精靈”般的藝術形象,旨在呼喚即將到來的革命風暴,為登高一呼的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高唱讚歌。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1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認識一個部首“將”字旁。

  2、能正確的讀寫這些詞語,並能準確地搭配詞語。

  3、瞭解這些體育專案,喜歡參加體育活動,熱愛體育鍛煉。

  教學重點

  認識1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認識一個部首將字旁。

  教學難點

  能正確的讀寫這些詞語,並能準確地搭配詞語。

  教學準備

  情景圖,生字卡片,詞語卡片

  教 學 過 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引入,情景引入

  同學們喜歡體育運動嗎?你最喜歡那一項體育運動呢?

  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份禮物,想得到嗎?

  要想得到這分禮物先要完成老師提出的要求。

  出示情景圖:大家看有這麼多的小朋友們在做體育運動,你能用“有的…有的…有的…”這樣的句式說說嗎?

  二、學習生字

  1、 同學們說的真好,快開啟書46頁,一邊看圖一邊讀一讀圖畫旁邊的生字。

  2、 都會了嗎?請你們同桌之間互相讀一讀

  3、 指名來讀,糾正字音

  4、 藉助書下生字表,在課文中圈畫生字,一邊畫一邊讀

  5、 誰願意給大家讀一讀?

  三、 小結:只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我們的身體才能更健壯(板書:健壯)這個詞也是我們要學的生字。一起讀一讀這個詞。開火車練習讀詞認識“健”並組詞

  四、指導寫字

  1、 出示要寫的字:壯、打、羽、球、擊、術、旱、槓

  2、觀察“羽”字,出示字理圖,像鳥翅上的兩根長毛。

  3、“擊”字是 二穿山,寫時第二筆橫要長

  4、教師範寫,學生練習寫字

  第二課時

  一、 複習生字詞

  1、齊讀生字(出示字卡)指名讀生字並組詞

  二、 交待任務:這節課我們接著來學習寫字,並完成書後習題

  三 、學生觀察剩下的幾個字,自己練寫

  四、 完成書後習題

  1、寫一寫,在書上完成。

  2、連線,讀一讀,再說一說這樣的詞語還有哪些?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一、匯入:香港迴歸是什麼時候?如果你是一名記者,你會怎樣報道這一事件?(生答略)

  今天,我們學的這篇報道既沒有寫交接儀式現場多麼莊嚴,也沒有寫歡慶迴歸人們是多麼激動,而是選取了英方撤離這樣一個角度,把末代港督乘坐的“不列顛尼亞”號撤離香港這一事件放在一個歷史的背景中,突出了這一事件的歷史意義。正是因為選材獨特、意蘊深遠,本篇報道在眾多關於香港迴歸的報道中脫穎而出,入選《通訊名作100篇》。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文章藝術魅力。

  二、教師範讀。

  三、回顧關於新聞的文體知識:新聞六要素(5個“W”和1個“H”)、新聞的結構、新聞的特點。

  四、研究課文結構

  1、 找出本篇報道的導語部分和主體部分。

  2、 概括主體部分寫到的事件。

  4時30分 末任港督的降旗儀式

  4時40分 彭定康離開港督府

  6時15分 舉行象徵英國管制的告別儀式

  7時45分 港島的第二次降旗儀式

  子夜時分 中英香港交接儀式上的易幟

  0時40分 “不列顛尼亞”號離開香港

  3、 研討問題:

  1) 在對這些儀式的敘述中,作者還插入了哪些內容的介紹?這些內容有什麼作用?

  2) 作者在敘述中語言顯得沉著平靜,沒有直接的議論和抒情,但從這些我們又彷彿聽到內心的激動和心跳,這是為什麼呢?請找出這些隱藏作者感情的語句。

  3) 第5段寫到“不列顛尼亞”號和紫荊花的細節有什麼意義嗎?

  4) 第8段和第11段的數字為什麼要寫得這麼詳細?有什麼作用?

  5) 最後一句“大英帝國從海上來,又從海上去”是什麼意思?

  五、文字質疑

  六、小結本文主題:

  本篇題為《別了,“不列顛尼亞”》,從客觀的角度敘述了英皇家油輪“不列顛尼亞”號離去的過程,表明象徵著英國殖民統治在香港的終結,中華民族的一段恥辱終告洗刷。

  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這是中華民族的一大盛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在有關香港迴歸的大量報道中,本文是唯一一篇完整反映英方撤離的稿件。文章出色地記錄了英國王儲查爾斯和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顛尼亞”號皇家遊輪撤離香港的最後歷史時刻,曾獲第八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及1997年新華社社級好稿。

  3. 題目解說

  “別了,‘不列顛尼亞’”表面的意思是告別了接載查爾斯王子和離任港督彭定康回國的英國皇家遊輪“不列顛尼亞”號,實際的意思是英國對香港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宣告結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中。

  結構分析:

  這篇特寫性訊息按導語和主體可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述英國撤離香港的最後一刻是英國米字旗最後一次降落,接載英國王子和港督的遊輪離開香港。

  第二部分(2至結束段)集中描寫英國撤離香港那天的四個場景及有關背景資料。

  結構圖表如下:

  寫法分析:

  這篇別具特色的報道體現出較高的政策把握水平和駕馭文字的能力。在有關香港迴歸的報道中,可以說英方撤離報道的難度最大,既不能只寫中方,又要完整反映英方撤離的情況;既不能對英方諷刺挖苦,又要突出殖民統治結束的象徵意義。這篇文章語言莊重,卻在含蓄中包含了很多言外之義,非常耐人尋味。如在寫到英方在告別儀式上降下英國國旗時說:“一百五十六年前,一個叫愛德華·貝爾徹的英國艦長帶領士兵佔領了港島,在這裡升起了英國國旗;今天,另一名英國海軍士兵在‘威爾士親王’軍營旁的這個地方降下了米字旗。”平實的語言,鮮明的對比,飽含了對長達一個半世紀的殖民統治結束後的欣喜之情。

  難點分析:

  特寫性訊息的特點:

  課文是一篇特寫。特寫性訊息,也稱新聞速寫、新聞素描,要求用類似於電影“特寫鏡頭”的手法來反映事實,是作者深入新聞事件現場,採寫製作的一種新聞價值高、現場感較強、篇幅短小精粹的訊息文體。特寫性訊息側重於“再現”,往往採用文學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發生現場,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場面,生動、形象地將所報道的事實再現在讀者面前。在本文中,作為歷史的見證人,作者集中描寫了英國撤離香港那一天的幾個具有典型性的場景,把生動的現場氣氛傳達給讀者。

小學語文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知道睛天的夜晚,天空中有星星,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能口齒清楚,聲音響亮地讀課文,能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會背誦課文。

  3、學會5個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認識一個新偏旁:舟字旁,學會一種筆畫,橫折彎。

  教學重點:

  指導正確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彎彎的月兒小汴的船的意思是彎彎的月亮象小船小小的.船指的象月牙。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小朋友們喜歡看晴的夜空嗎?(出示)圖上畫的是什麼地方?這裡有什麼?月亮什麼樣?我們這種形狀的月亮叫做什麼?(月牙)

  夜空這樣美,有位小姑娘總也看不夠用手託著小臉蛋,仰著頭看天空(邊描述邊出示四肢皆能活動的硬紙板做成的小姑娘圖片)看呀看呀,連眼都不眨一下,這時,奇妙的事發生了。小姑娘竟坐到了月亮上。這是怎麼回事?小詩《小小的船》將告訴你答案。

  板書課題:2

  小小的船

  教學生字:的、船

  二、感知課文

  1、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獨立學習。

  2、二讀課文、讀準字音。

  小組學習。

  3、三讀課文,聲音響亮,口齒清楚,不丟字,不加字。

  指名讀―――評議。

  三、出示目標

  1、口齒清楚,聲音響亮地讀課文,不丟字,不加字,字音準確。

  2、背誦課文

  四、實施目標

  (一)逐句講讀詩句。

  1、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1)提問:彎彎的月兒指的是什麼?

  追問:①月牙什麼樣?像什麼?

  ②小小的船是什麼?

  指名說

  齊讀:彎彎的月兒像小小的船。

  (2)比較:彎彎的月兒與彎的月心有什麼不同:

  指名說

  師小結:

  彎彎的月兒比彎的月兒更彎、更讓人喜愛。

  (3)比較:小小的船與小船有什麼不同。

  指名說

  師小結:

  小小的般比小船更小、也更討人喜歡。

  (4)指導朗讀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師:聽老師範讀,注意做到:

  口齒清,聲音響,不丟,不加字,字音要準確。

  範讀―――仿讀(齊讀―――男女生對讀―――指名讀―――評議)

  2、我在小小的船裡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1)過渡:

  小姑娘託著可愛的小臉蛋兒,望著那兩頭尖尖,像小船一樣的月亮,出了神,意想著月亮真的變成了小船,自己真的坐到了月亮上(師生同做小姑娘託小臉出神望月亮的樣子;師同時將坐著的小姑娘紙板模型拿下來放到月亮上並添畫船槳,便圖與書中圖相同)

  (2)提問:我坐在小船一樣的月亮上看到了什麼呢?

  (3)引導理解閃閃的

  師:星星在天空中不停地眨眼睛,我們就說這是什麼樣的星星?

  師小結:

  閃閃的就是一閃一閃的。

  (4)引導理解藍藍的。

  ①提問:你坐在小船一樣的月亮上,除了看到一閃一閃的星星,還看到了什麼?

  指名說

  ②結合學生回答,引導理解藍藍的。

  問:課文為什麼不說藍的天空呢?

  指名說

  ③師小結:

  藍藍的意思是很藍很藍,讓我們覺得天空是那樣美。

  (5)理解只

  夜空是多麼美呀!除報一閃一閃的星星和很藍的天空,竟然什麼東西都吸引不了小姑娘!這就是隻看見的只的意思,表示除了星星和藍天,別的都沒看見。

  (6)指導朗讀

  我/在小小的/船裡(輕聲)坐。

  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師範讀,生按前面所想的朗讀要求仿計。

  齊讀―――自由讀―――指名讀―――評議

  (7)初步瞭解什麼是想象。

  ①問:月亮真的變成了,小船嗎?

  小姑娘是不是真的坐到了月亮上?

  師小結:

  月亮並沒有真的變成小船,小姑娘也沒有真的坐到月亮上,這都是小姑娘望著月亮想象出來的,並不是真的。

  ②問:現在知道小怎麼會坐到月亮上去了嗎?

  (二)朗讀全文

  1、過渡:你喜歡這首詩嗎?請把你的喜愛之情讀出來,讀時要做到,(投影):

  (1)讀準字音,不丟字,不加字

  (2)詞連讀,按老師教的方法停頓,注意重音。

  2、自由練讀―――指名讀―――評議―――男子生輪讀―――齊讀。

  (三)指導背誦

  美麗的夜空,不但吸引了小姑娘,也吸引了我們班的小朋友,先不是?你願意把這首描寫夜空的小讀背下來嗎?

  自由練背―――部分背―――齊背―――指包背

  (可配上輕緩優美的音樂背景)―――評議―――齊背

  師按掛圖提示背誦。

  五、課後練習

  1、填空

  彎彎的(),小小的(),小小的()兩頭尖。

  我在小小的()裡坐,只看見閃閃的()藍藍的()。

  2、照樣子用線連起來。

  小小的

  彎彎的

  藍藍的

  閃閃的

  月兒

  船

  星星

  天

  六、佈置作業

  背誦課文。

小學語文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

  掌握文中出現的常用生字、新詞。

  2、能力訓練:

  初步瞭解肖像、對話、心理等描寫手法的作用;初步學會賞析和有表情地朗讀民間故事,注意描述語言的正確運用。

  3、思想情感教育:

  感受課文所歌頌的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重點、難點】

  1、重點:

  漁夫和魔鬼兩個形象的性格特徵。漁夫是誠實善良、機智勇敢的勞動者形象,表現了勞動人民的覺醒過程,歌頌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魔鬼是邪惡勢力的化身,揭露了敵人的殘暴和愚蠢。

  2、難點:

  把握漁夫和魔鬼的矛盾發展轉化過程。

  【教學方法】

  討論式、電教輔助式。

  【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顧民間故事的特徵

  二、檢查課後練習四、進行正音

  漁 yu 錫 xi 撬 qiao 魔 mo 聳 song 桅 wei 唆 sou 吻 wen

  三、板書課題,解題並介紹《天方夜譚》

  四、範讀課文(或聽課文錄音)

  五、理清文章思路、分析結構

  1、第一部分(從開頭至“他覺得非常奇怪”)描寫漁夫捕魚撈到一個黃銅瓶。

  2、第二部分(從“隔了一會兒”至“剛才我是跟你開玩笑的“)具體寫漁夫同魔鬼的鬥爭過程。

  3、第三部分(最後一節)交代鬥爭的結果。

  六、組織學生討論故事的細節描寫

  1、漁夫第四次撒網的動作描寫:

  撒──撈──拉攏來──拉不動──跳下水──拖上岸──開啟網──發現瓶

  2、魔鬼的心理活動描寫:

  第一個世紀──第二個世紀──第三個世紀──整整四百年……

  3、漁夫的心理活動描寫:

  撈起黃銅瓶時的想法:魔鬼告訴漁夫“非死不可時”漁夫的心理活動。

  4、魔鬼的外貌描寫:

  結合練習三,體會比喻手法的運用及其作用。學生朗讀有關細節描寫的語句。

  七、分角度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八、佈置作業

  1、歸納本文的寓意

  2、分析漁夫同魔鬼的對話描寫

  3、準備“正義戰勝邪惡”的有關故事。

小學語文教案 篇10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本文寫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幾件事。

  2、理解重點句子的深刻含義。

  (二)能力訓練點

  繼續培養同學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透過理解課文,瞭解毛主席關心群眾生活,處處為群眾利益著想的思想作風,從而受到熱愛領袖的教育。

  (四)美育滲透點

  透過課文的學習使同學瞭解到毛主席平易近人和真切關懷人民的美好品質。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引導法。

  (二)同學學法

  自主學習法。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方法

  (一)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毛主席處處為群眾著想的思想作風。

  2、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句。

  (二)疑點

  這篇課文主要表示毛主席怎樣的優良作風?文章為什麼用“毛主席在花山”做題目?

  (三)解決方法

  1、透過仔細讀文,聯絡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句。

  2、採用多種讀書方式及分組學習討論的形式體會毛主席的優秀品質。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以“這篇課文表示了毛主席怎樣的優良作風”為主要問題引導同學深入探究,加強朗讀指導,深入體會毛主席關心群眾,處處為群眾著想的優良作風。

  (二)同學活動設計

  課前,同學蒐集毛主席的生活小故事。以及關於“花山”的背景資料,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作鋪墊。課上,自學質疑,圍繞同學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進行合作學習。透過一起探究,感情朗讀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提煉寫作手法。課後,同學講出課前蒐集的小故事,相互交流,提高認知,深化中心。

  五、教學步驟

  (一)揭示課題

  教師板書課題,同學齊讀。

  提問:“花山”是什麼地方?毛主席什麼時候去過花山?

  (二)檢查同學預習情況

  1、要讓同學說出課文主要講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幾件事,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結合同學的發言,教師板書:請群眾回來碾米,給群眾沏茶喝,幫母女倆推碾子。)

  2、讀一讀自身所畫的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

  (結合同學發言,教師讓同學畫出毛主席對警衛員說的一段話和課文結尾的那一句話,留待以後深入理解;其餘語句可引導同學自身去體會理解。)

  3、檢查朗讀情況。

  (讓同學針對自身的情況,自由挑選課文中的某一區域性來讀,從而展示出自身的最高水平。)

  (三)進一步自學,深入理解課文

  1、提出自學要求:

  認真閱讀課文,邊讀邊考慮:為了學懂這篇課文,俺們應該弄懂哪些問題?先自身考慮,再和組內同學討論,記下討論結果。

  2、同學按要求自學、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3、對同學的問題歸納整理。

  師生一起歸納出:

  (1)毛主席為什麼要請群眾回來碾米?還給群眾沏茶喝?

  (2)毛主席說服警衛員的那段話怎麼理解?

  (3)怎樣理解課文結尾的那一句話?

  (4)這篇課文表示了毛主席怎樣的優良作風?

  4、師生一起解決以上問題。

  教師在徵求同學意見的基礎上提議先理解第(4)個問題。

  (1)小組合作學習。

  (2)全班交流:

  (從毛主席讓警衛員請群眾回來碾米和給群眾沏茶、替母女倆推碾子這三件事上可以看出來,他不願為自身一個人的工作而耽誤全村群眾吃飯,還給群眾沏茶喝,幫他們推碾子,充沛表示出毛主席關心群眾,把自身視為群眾中的普通一員的好作風。)

  (從毛主席教育警衛員的那一段中也可以看出來。這段話講了三層意思:一是革命需要老百姓的支援,二是革命也正是為了全國的老百姓,三是教育警衛員不要把他擺在特殊位置上,這也說明毛主席充沛認知到人民群眾在革命中的重要作用,他更願意和群眾打成一片。)

  (3)指導朗讀:

  理解最後一句話:引導同學展開想象,說說老人為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話。

  (透過這一個問題,把其他幾個問題都有機地串連起來,從而達到理解課文重點、難點的目的。)

  (四)體會文章寫法

  1、選取典型事例來表示人物品質。

  2、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詳細?哪些內容寫得簡略?作者為什麼這樣佈置?

  (可引導同學想一想作者為什麼沒有樣寫毛主席夜以繼日地為全中國的解放事業而勞累這件事。透過對比,使同學明確:與中心關係密切的資料詳寫,反之,簡寫。)

  (五)課外延伸

  讓同學拿出自身蒐集的小故事,講給大家聽,可也談談自身的感受。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寫一篇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