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教案> 【推薦】小學語文教案範文集錦8篇

小學語文教案

【推薦】小學語文教案範文集錦8篇

  作為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有著重要的地位。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一、教材簡析

  《草原的早晨》是小學語文蘇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文字優美、內容新穎的散文,寫的是早晨,草原從睡夢中醒來,牧民們趕羊群去放牧的情景,展現了草原一片繁榮興旺的新氣象。全文共3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草原在黎明的鞭聲中醒來。第二自然段寫牧民們趕著羊群奔向草原。第三自然段寫牧羊人在遠處放羊的情景。

  二、目標預設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學會讀寫“原”,認識部首“偏廠”,理解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歡樂。

  三、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草原的美麗和牧民們的勤勞。

  四、設計理念

  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中,我滲透了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透過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成功地創設了情境,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實現語文素養、音樂素養、審美情趣等多種能力的整合。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麗風光和牧民們的勤勞、歡樂。

  五、設計思路

  由於教學的物件是兒童,人小情多。在這節課中,我緊扣一個“情”字開展教學:

  1.匯入新課,初步感知時——入情

  開課時,孩子們伴隨著草原上優美的歌聲觀看錄影,讓學生對草原有一個整體的印象,順勢匯入課題。揭示課題後,我又讓學生在配樂朗讀中無拘無束地想象草原景象。這兩次感知虛實結合,層次分明,幫助學生自己用心參與,逐步構建起草原的概念,自然進入學習情境。

  2.在朗讀感悟課文的描寫中——動情

  在精讀課文的教學中,我三處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突破教學重難點。

  首先,教學第一自然段中時我藉助草原上熱鬧景象的課件演示,把觀察、讀書和思考結合起來,加強了詞語與事物表象的聯絡,幫學生理解

  “草原醒來了”的含義。

  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讓學生先看錄影,再讀句子,最後聯想自己下課時的情景,化抽象為形象,這樣將學生的體驗與文字聯絡起來,很容易就引起了共鳴。在此基礎上指導朗讀,水到渠成,學生自然就能把羊兒的多、羊兒的歡樂表現得淋漓盡致。

  第三自然段透過欣賞動畫,學生再一次感受到了草原的美麗和牧羊人的快樂。透過讀書、想象、欣賞歌曲,引導學生想象當時的情境,學生在老師創設的音樂情境中,自主地表達自己的感受,理解了詞語,豐富了情感,拓寬了詞彙。

  3.在感情朗讀中——抒情

  學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發了,他們會情不自禁地進行抒情。我採用多種形式讓孩子們盡情地誦讀,抒發他們內心的真切感受。這節課,師生的情感隨課文的情感起伏而推進、延續,使課堂變成了草原,孩子們成了羊兒、馬兒……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師:孩子們,這些天,我們隨著春姑娘走過了小池塘,翻過了梅花山,領略了小池塘的美麗,梅花山的熱鬧。今天春姑娘又把我們帶到了一個新的地方。聽,那兒的歌聲已經響起來了!(出示圖片,放歌曲)

  2.師:這是什麼地方?(板書:草原)學習“原”。你到過草原嗎?看課件“草原風光”,你想說些什麼?

  3.師:草原是美麗的,那草原的早晨又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草原的早晨。(板書:草原的早晨)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視聽覺的效果,進一步拉進學生與文字之間的距離,使學生進入美麗草原的情景之中,便於學生在自身體驗中學習。】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看看草原的早晨是什麼樣子。

  2.說說草原的早晨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3.藉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設計意圖:透過提問“草原的早晨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拉近學生與草原之間的距離,為下文打下一定的情感基礎,便於學生很好的進入課文營造的情景。】

  (三)精讀課文,朗讀感悟

  過渡:讀了課文,你知道草原的早晨是怎麼來到的嗎?

  1.學習第一段。

  ①指名讀。看圖,閉上眼睛,小朋友想想:四周都是黑乎乎的,這時遠處的天邊泛起了一點點白,天慢慢亮起來了,在廣闊的大草原上似乎連風兒都躲了起來。小朋友,你覺得此時此刻的草原氣氛怎樣?(安靜、寧靜)

  指導讀詞“黎明的寧靜”

  ②黎明的草原一片寧靜,是什麼把草原從睡夢中叫醒的?你聽過鞭子的聲音嗎?誰來學一學?(讀詞“啪!啪!”)

  是誰在天剛剛亮的時候就抽出了鞭聲?(牧民)牧民們是多麼勤勞啊!

  誰願意當一回勤勞的牧民,甩起鞭子將草原喚醒?(指名讀)

  草原還沒徹底醒來,現在我們都來當勤勞的牧民,把草原叫醒。

  ③(出示圖片)看,這就是鋪滿新綠的草原,小朋友你看了感覺如何?(像一塊巨大的綠絨地毯。)指導讀詞“鋪滿新綠”

  ④鋪滿新綠的草原被牧羊人勤勞的鞭聲叫醒,草原醒來了,草原上出現了怎樣的情景呢?

  ⑤指名讀,齊讀第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教學時,我利用閉眼想象、圖文對照等形式,使學生充分理解“黎明的寧靜”“鋪滿新綠”“醒來了”等重點詞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體驗黎明草原靜態的美。】

  2.學習第二段。

  ①隨著牧民鞭聲的響起,寧靜的草原一下子熱鬧了起來,草原上的羊兒多不多?自讀課文,找一找:你從哪些詞語中讀出了羊兒的多?(一隻只、湧出、羊群)出示圖片體會詞語,感情朗讀。

  ②如果你是草原上的羊兒,被關了一夜,清晨,看到通向無邊草原的圈門開了,你會怎麼做?來到廣闊的草原上以後呢?你想幹什麼?指導讀詞“湧出”“蹦跳”

  ③羊兒們此是多麼高興、歡樂?誰願意讀好這句話?

  ④看到自己的羊群奔向了遠方,牧民們可著急了,於是他們——駿馬,追趕那——歡樂的羊群。(出示圖片)想學學牧羊人的樣子嗎?邊做動作邊讀。

  ⑤草原的早晨充滿這歡樂,我們一起來讀讀?(讀第二自然段)

  設計意圖:小朋友沒有見過成群的羊兒奔騰在草原上的歡快場面,沒有體驗過牧羊人跨上駿馬馳騁草原的瀟灑心情,這是教學的難點。於是,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演一演羊兒,體驗一下羊兒的心情,再結合圖片的賞析,說一說看到了什麼,讓學生主動的去說去體驗,學生學得開心。】

  3.學習第三段。

  ①羊兒奔向無邊的草原,牧民們追趕著羊群漸漸遠去了,遠處的草原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請同學們輕聲讀第三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②說說你看到了什麼?看圖,說說為什麼羊兒像朵朵白雲在飄動?

  ③說說你聽到了什麼?(牧羊人的歌聲)聽,牧羊人的歌聲都傳到了我們的耳朵裡!(聽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④這麼美,這麼響亮的歌聲被風兒吹著,傳到很遠的地方去,在草原的上空來回飄蕩,連天上的白雲都能聽得到。書上用了一個詞,叫什麼?(迴盪)

  ⑤草原的早晨真美,誰願意在牧羊人悠揚的歌聲中讀讀這一段,讀出你的感受。

  4.配樂齊讀全文。

  設計意圖:優美的歌聲,美麗的畫面總能打動一切,對於我們小朋友也不例外。這一環節中,我安排了關木村的歌曲,意在使學生的身心完全沉浸在美麗草原我的家的情景中,用優美的旋律來渲染氣氛,打動孩子們的心靈。

  七、實踐活動

  今天我們欣賞了草原的美麗風光,你想說點什麼?課外同學們可以讀讀老舍先生寫的《草原》以及有關寫春天的文章。

  板書設計:

  草原的早晨

  羊兒

  歡

  牧民

  樂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教材簡析

  本課由三部分組成。第1部分為語境歌,表現的是一種語言現象———反義詞,共提供了9對反義詞。第2部分為本課要求認識的14個生字。第3部分為本課要求會寫的10個生字。教材突出了引導學生在生動、具體的語境中識字的理念,重視引導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習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設計理念

  創設情境,透過對口令、開火車、插花等遊戲,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引導學生在生動的語境中識字,師生、生生互動,理解反義詞之間的聯絡,感受漢字的形體美和內涵美。

  教學目標

  1.激發學生髮現規律、用多種方法識字的願望。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語境歌,理解反義詞之間的聯絡,並掌握本課的9對反義詞。

  3.認識14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認識並掌握“矢”“廠”“門”3個部首。

  教學重、難點

  1崩斫夥匆宕手間的聯絡。

  2被嶁幢究10個生字。

  教學準備

  生字卡、多媒體課件;課前佈置學生收集反義詞。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趣味觀察,匯入新課

  1.小朋友,你們是善於觀察的好孩子嗎?今天老師要考考大家。(請一男一女兩位同學上臺)大家從頭上開始仔細觀察,看看他們有什麼不同?(一個頭髮長,一個頭發短;一個長得高,一個長得矮;一個穿白裙,一個穿黑衣。)板書:長—短高—矮黑—白

  2.看看這幾組詞語,你們發現了什麼?是啊,像這樣意思相反的兩個詞,就是互為反義詞。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反義詞。(板書課題)

  二、讀語境歌,對反義詞

  1.我們的學習夥伴龍龍和文文也來到了。瞧,他們正在一棵大樹下對口令呢。(課件出示龍龍和文文對口令的'圖面)

  2.他們說了些什麼?請小朋友翻開書,自由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畫出反義詞。

  3.指名讀語境歌,說說本課有幾組反義詞,各是什麼?(板書反義詞)

  4.同桌對口令,讀語境歌。

  5.師生、生生分別對口令,把語境歌讀通順、流利,並熟練對出反義詞。

  6.這些反義詞中,你有不懂的嗎?(引導學生理解“閒”“鬧”“虛心”“驕傲”,並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或幾個詞語說一句話。)

  三、自主識字,樂中識字

  1.圈出語境歌中的生字,自由讀,注意讀準字音。

  2.同桌互讀,糾正錯誤讀音。

  3.指名讀,師生評價糾正讀音。

  4.小老師帶讀,男女賽讀,齊讀,並用生字組新詞。

  5.在小組中合作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指名彙報交流識記方法。

  6.開火車讀生字卡片。

  7.利用課件做插花遊戲。(花朵上寫著生字,花盆裡寫著拼音,讓學生對照拼音插花。)

  四、再讀兒歌,鞏固字詞

  第2課時

  一、複習引入,拓展積累

  1.上節課我們透過讀語境歌,認識了9對反義詞,老師和大家一起對口令。(先按順序對,再打亂對。)

  2.男女生對口令說反義詞。

  3.拓展積累。

  (1)你還知道哪些反義詞?小組內交流。

  (2)採用男女比賽、小組賽等形式進行反義詞比賽,拓展積累反義詞。<

  (3)寫出帶點字的反義詞。

  生米煮()了才能吃。

  鉛筆的芯兒細,杆兒()。

  兔子的耳朵長,尾巴()。

  (4)讀句子,畫出反義詞。

  我和小莉去看電影,我坐單號,小莉坐雙號。

  二、觀察字形,指導寫字

  1.引導學生仔細觀察生字,小組討論每個生字的結構特點和各個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樣才能寫得端正、美觀。

  2.自由彙報生字的結構特點和關鍵筆畫。教師範寫,學生練寫。鼓勵學生比一比誰寫得好,寫得多。

  3.引導學生認識掌握“矢”“廠”“門”3個部首。

  4.重點指導“反”“矮”“厚”“閒”的寫法。(指導時應注意:“反”的第1筆“撇”要寫平些,第2筆是豎撇;“矮”的“矢”字旁的最後一筆是“點”;“厚”的廠字頭的撇寫長些,裡面部分寫扁些;“閒”的門字框居中,寫大方些。)

  5.選出典型進行評議:選出作品在展臺上展示,自主評議,對照修改自己寫的字。

  三、總結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認識9個生字。會寫8個字。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詞語的反義關係。

  在識字、朗讀的過程中,陶冶美好的情操,培養關愛他人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會認9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感情,使學生初步感知詞語的反義關係。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二、 認讀生字。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

  2.同伴互相讀。

  3.指名讀課文。

  4.出示生字卡片。

  三、 朗讀感悟

  1.自讀課文,想想每個對子的意思。

  2.小組裡說一說自己對每一個對子的理解。

  3.邊讀邊想:哪些行為和事物是美好的?哪些是醜惡的?哪些是真誠的?哪些是虛假的?

  4.教師範讀

  5.師生、生生對讀。

  6.全班齊讀課文: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7.學生質疑,教師進行適當的解釋。

  8.讀誦積累。

  第二課時

  一、 複習匯入

  二、 識字寫字

  1、生活引路:引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識字。

  2、在詞中認字。

  3、形象意義識字

  4、寫字指導。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8個字。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3、瞭解課文內容,初步理解寓意。

  4、發揮學生的想象,為課文寫續編,加深對寓意的理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難點:瞭解課文內容,初步理解寓意。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3個生字,會寫8個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解題、匯入新課。

  坐井觀天,坐在井底看天。

  二、識字寫字。

  三、朗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1、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板書設計。

  13坐井觀天

  井沿、無邊無際、不信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瞭解課文內容,能分角色朗讀課文,初步理解寓意。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二、自由讀課文,畫出青蛙和小鳥的對話,讀一讀。

  三、小組合作學習:分角色讀一讀對話。

  四、指名讀一次對話並藉助圖片理解。

  五、感悟第三次對話:青蛙和小鳥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看法?用“因為……所以……”回答。

  六、感悟第三次對話。

  七、分角色朗讀課文,從寓言故事中你懂得了什麼?

  八、佈置作業。

  九、板書設計。

  青蛙:井底——天井口大

  小鳥:天上——天無邊無際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瞭解課文是怎樣介紹地球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題激趣

  1、出示多幅宇航員在太空拍攝的地球照片,談話導題:同學們,這就是蘊育多彩生命的搖籃,人類共同的母親——地球,她是多麼美麗啊!欣賞了照片,讀了這課題,你們想知道些什麼?

  (教師引導歸納: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地球的?為什麼以“只有一個地球”為題?……)

  2、讓學生帶著以上問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進行整體感知。

  二、自主探究,認識地球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想:課文從哪幾個方面介紹地球的?作者怎樣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來介紹?

  2、學生讀後,小組討論交流。

  3、學生彙報,師生共同評議:

  彙報中,教師相機出示課件——宇宙中的太陽系,讓學生進一步直觀感受地球的渺小。並適時讓學生根據課前資料或生活經驗,舉例說說人類對地球資源的破壞所造成的嚴重後果,以加深體驗,獲取新知。同時對重點詞句進行品讀體會。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精讀課文,瞭解地球的“可愛”和“容易破碎”之處,從而領悟“只有一個地球”的道理,增強環保意識,全文,拓展延伸。

  〖教學過程

  一、自讀自悟,深入瞭解

  1、再讀課文,思考:遨遊太空的宇航員為什麼會發出“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嘆?

  2、學生讀後,同桌討論交流。

  3、學生彙報,並找出相應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以體會地球的“可愛”和“容易破碎”。

  二、課件展示,暢談感受

  1、課件播放地球“美麗可愛”和“生態災難”的錄影。

  2、看了這兩種截然相反的畫面,你是否明白為什麼以“只有一個地球”為課題?你現在最想說些什麼?

  三、再讀全文,學後質疑

  四、拓展延伸

  1、課前佈置學生收集有關地球在宇宙中樣子的圖片,以及地球資源被隨意破壞而導致生態災難的資料,還可以收集有關地球知識的其它方面的資料。

  2、課後要求選做以下內容:(可以完成一題或多題)

  ⑴動筆寫一條環保宣傳語或畫一幅環保宣傳畫。

  ⑵寫一200字左右的讀後感。

  ⑶圍繞“保護地球”這一主題辦手抄報。

  ⑷開展社會調查。調查家鄉環境遭破壞的情況,寫一份簡單的調查報告。

  板書設計

  只有一個地球

  可愛易碎

  人類的母親

  美麗壯觀生命的搖籃

  和藹可親裂遭受人類、自然的破壞

  熱愛、保護

  教學反思

  本著“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一理念,本課設計力求發揮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積累詞彙,拓展思維空間,體現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其中,前兩項為知識與能力目標,第3項為情感目標,而過程與方法的目標則應滲透在整個學習過程之中,從而在自主學習中實現目標三個維度的整合。在講地球的美和小時,把地球比作一葉扁舟,我選擇“扁舟”一詞作為訓練點,我首先向學生髮問:“把地球比作扁舟說明了什麼?”學生幾乎異口同聲地回答:“說明了地球的小!”這個比喻的作用真的僅此而已嗎?此時,我讓學生進一步想想這個比喻與先前接觸過的比喻有何異同?我們在打比方時,要求本體和喻體有相似之處,比喻得要貼切、恰當,而地球和扁舟除了有“小”這個共同點之外,似首再也找不出相似之處,這個比喻恰當嗎?學生產生了疑問,為什麼不用米粒和皮球來比喻地球和茫茫宇宙,為什麼此處比喻忽略了本體和喻體的形似?是作者的失誤嗎?這樣,學生陷入沉思:“扁舟”更巧妙地寓意何在?透過及時的點撥,學生不難體會其巧妙的寓意:地球像一葉小舟行駛在茫茫宇宙中,如果人類在這“生命之舟”上任意破壞,後果則不堪設想。地球這個生命之舟將不復存在,而人類就更無處容身了。從“扁舟”這個詞中,我們不難看出地球的“飄搖不定”,從中體會出了地球的容易破碎。因而人類更應保護地球,才是這個比喻地精妙之處。對這一詞語的深刻領悟無疑為課文中心的理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隨著現代化通訊裝置的日益、完善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寫信是比較傳統、實用的方法。你給自己親友寫過信嗎?

  (二)、學習樂樂給表哥的信:

  1、快速默讀樂樂給表哥的信(螢幕出示)說說信的內容

  (信的內容:“我”和表哥國慶節曾見過面;元旦慶祝會上“我”被宣佈為優秀少先隊員,還表演了節目,希望表哥來信告訴我怎樣過元旦的情況、盼望春節能再見面,告訴表哥他要的書已經買到,寒假帶去。)

  2、結合信的內容,想想寫信的用處。請同學說。

  3、與電話、傳真相比,你認為寫信有哪些優點?

  預設(二):由班級實際情況轉學的同學或老師的來信,設定大環境背景,引起學生的共鳴和學習需求。

  (三)、學習書信的格式

  明確:給親友寫信首先要學會如何寫

  速看螢幕,研究信的格式有什麼特點?

  1、逐項討論,彙報,師板書:

  稱呼 第一行 頂格 冒號

  正文 另起一行 空兩格 寫完一件換一行,先寫重要的事

  祝願語: 接正文(祝你),換行頂格(快樂)

  或另起一行空兩格 再另起一行頂格

  演示投影,以幫助理解

  姓名 祝願語的右下方 (特別要注意代人寫的信)

  日期 姓名的下面 (寫信日)

  (順口溜:第一行頂格稱呼加冒號;正文另起一行空兩格;事情多要分段寫,要緊事情寫前面;祝願語,可接正文寫,也可另起一行空兩格,再另起頂格 祝願詞,最後寫信人姓名和日期。)

  2、信與一般文章有什麼不同?

  (一、格式不同:二、內容有所不同。文章一般要圍繞一箇中心寫,而信的內容比較廣,想告訴對方什麼就寫什麼。)

  (四)、學習信封的格式:

  1、(螢幕出示信封):研究信封的寫法,學生回答;

  2、總結:信封上收信人的地址與寫信人的地址不可寫顛倒。收信人姓名後的稱呼是給郵遞員看的,不能用“父親”等諸如此類的話。

  3、作業:

  在信封上按信封格式寫一個信封、評議。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正確讀寫下面詞語:“冰坨、呼嘯、惡劣、殘酷、襲擊、嚴峻、覆蓋、經營、豐碑”等。

  2、讀懂課文,正確理解“豐碑”的含義。

  3、從課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讀懂課文,正確理解“豐碑”的含義。

  2、從課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豐碑”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上課後老師先板書一個“碑”字,讓學生組詞。再板書一個“豐”字,讓學生查字典據詞定義(多,豐富;大;姓)這個詞是什麼意思?(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紀念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那麼這是一座什麼樣的豐碑,用來紀念誰的?相信同學們透過朗讀,自己能夠明白。請同學們輕聲朗讀課文。

  2、出示本課生字,讀一讀。

  伍 坨 嘯 劣 酷 襲 僵 倚 禿 塑 豹 覆 瑩

  特別注意:嘯 (xiào ) 劣(liè) 塑( sù )

  3、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學生糾正讀音。

  4、誰說說課文所講的“豐碑”是什麼,課文什麼地方點明瞭?

  (課文講的“豐碑”是一位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

  三、理解教材

  1、這時你們頭腦中又產生了什麼問題?需要提出來研究。

  (為什麼說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把軍需處長比作一座豐碑,這兩者之間有什麼相似之處?)

  2、同樣老師相信大家透過閱讀思考,互相交流,一定能解決這個難題。

  3、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了件什麼事,是按照怎樣的順序寫的?被大雪覆蓋的軍需處長和晶瑩的豐碑有什麼相似之處?(畫批在書旁)

  4、請同學們把自己想到的相似之處,按4人小組進行交流。

  5、在全班進行交流。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作者按照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脈絡進行敘述的方法。

  2、深刻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認識軍需處長那種一心為公、捨己救人的崇高品質,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

  1、學習作者按照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脈絡進行敘述的方法。

  2、深刻領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從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學習作者按照思想感情發展變化的脈絡進行敘述的方法。

  2、理解“豐碑”的真正含義。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

  上節課我們透過讀書瞭解了故事發生在戰爭時代,一支隊伍艱難地行進在白雪皚皚的雲中山中。那裡狂風呼嘯,大雪紛飛。(邊說邊用簡筆畫勾勒出一座巍峨的雪山,同時播放北風呼嘯的錄音)

  二、研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快速默讀課文,回憶我們上節課質疑的問題。

  2、你們認為軍需處長和豐碑之間,第一點相似之處是什麼?從課文的什麼地方讀懂的?

  第一個相似點:軍需處長凍僵時的光輝形象像一座晶瑩的豐碑。(板書:形象)

  (1)怎樣讀,才能把“ 軍需處長凍僵時的光輝形象像一座晶瑩的豐碑”表現出來?各自練習朗讀。

  (2)你們覺得第7自然段,應該把握一個什麼樣的基調?指名讀。

  (3)誰來評一評他讀得怎麼樣?請你再讀一讀。

  (4)再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你們認為第二個相似之處是什麼?從課文的什麼地方讀懂的?

  第二個相似點:軍需處長一心為公、捨己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瑩的豐碑。(板書:精神)

  從課文7、8、11自然段的聯絡中,你們看出了什麼?

  作為軍需處長就是負責辦理軍隊所需的給養、被服等物資的領導,然而他卻把所有的棉衣分發給戰士們,自己卻穿著單薄、破舊的衣服,在冬天雪地中凍僵了,所以軍需處長具有一心為公、捨己為人的精神,像一座晶瑩的豐碑。

  三、互換角色,體會情感,自由表達。

  1、如果你此時身在雲中山中,身為軍需處長,你會怎樣想?

  (我可能會猶豫,雖然我從心裡也願意給戰士們棉衣,但寒冷的滋味太難受了;我將毫不猶豫的像老戰士那樣,把棉衣讓給別人;我想如果能和戰士夥著穿,你穿一會,我穿一會,既可以保全生命,有可以關心戰士。)

  2、現在你就是軍長,面對這樣一位衣著單薄的被凍僵的老戰士,你能想到什麼?會怎麼說?朗讀描寫軍長的句子。

  (讓學生置身情境去體會文中的角色,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四、進一步體會情感,有感情地朗讀。

  1、課文既然歌頌的是軍需處長一心為公、捨己為人的精神,作者為什麼花了大量的筆墨寫了……這時你們頭腦中又產生了什麼樣的問題?

  (課文歌頌的是軍需處長一心為公、捨己救人的品質,為什麼花了大量的篇幅寫將軍情感的變化?)

  2、請同學們默讀畫出將軍情感變化的句子。

  3、讀一讀你們畫的句子。

  4、在什麼情況下,將軍的情感發生了這樣的變化?我們進行對讀。(先師生對讀,再生生對讀)

  對讀中,你們體會到將軍的情感有著怎樣的變化?

  點撥:起初將軍擔心這支裝備很差的隊伍能否禁得住嚴峻的考驗,後來,他為什麼變得信心十足,堅定不移?(雖然環境惡劣、裝備很差,但是又像軍需處長這種一心為公,捨己為人的的精神,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因此將軍信心十足,邁著堅定的步伐,大步走進了漫天的風雪之中)把描寫軍需處長和將軍神態的句子多讀幾遍來體會感情。

  五、小結

  我們學完了課文,誰說說你在寫作方法上學到了什麼?背誦你自己喜歡的段落。

  板書:按思想感情發展的變化順序記敘,抓人物的神態和語言來描寫。

小學語文教案 篇8

  課文精解與編排意圖

  《泊船瓜洲》《秋思》《長相思》都是膾炙人口、情意綿綿的思鄉詩詞,都表達了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思戀和熱愛。

  《泊船瓜洲》一詩,據說是詩人應召自江寧赴京任翰林學士,途經京口而作。末句感慨仕途多險,前途未測,表示的是再次赴京榮遇之際,對仕途沒有足夠信心之時,所有的鄉情仕意。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抒情的思鄉詩。

  盛唐絕句,多寓情於景,情景交融,較少敘事成分;到了中唐,敘事成分逐漸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為絕句的常見題材,風格也由盛唐的雄渾高華、富於浪漫氣息轉向寫實。張籍這首《秋思》,寓情於事,藉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小小的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客居他鄉之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

  《長相思》是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它是一首寫景敘事抒情的詞。

  王安石的鄉愁是融於滿目的春色之中,張籍的鄉愁是肅殺的秋風引起,詩人納蘭性德所描寫的關外將士的鄉愁卻是由北方的風雪勾起的。

  選編這三首詩詞的目的,是使學生透過對詩詞的誦讀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通過幾首詩詞的對比體會,揣摩作者是怎樣表達自己的感情的;同時,積累古詩詞,增強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厚實文化積澱。

  本文的教學重點應放在品味詩句,背誦,積累語言上。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詩人的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教路點睛

  思路一:三首古詩詞所要表達的主題是一樣的,但是表達的方法各異,《泊船瓜洲》是寫景抒情,《秋思》則是敘事抒情,《長相思》則融寫景與敘事於一體,來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於這個特點,可以在初讀課文、理解內容之後,把三首詩詞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教學。在體會相同感情的同時,感受語言的各自特點,揣摩表達方法的不同。

  思路二:按順序一首一首地進行教學,要有導有放,以第一首詩為例,學習理解詩的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二、三首詩則放手讓學生自學,透過交流來理解詩意,透過討論和教師的點撥來比較寫法,透過誦讀來積累語言。

  教學目標

  1.會讀會寫洛、榆、畔、帳,正確讀寫洛陽、榆關、湖畔、千帳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

  3.學習透過看註釋,查閱資料等方法理解詩詞意思。

  4.在抓住景物、事例想象詩境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透過景物、事件表達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想詩境,悟詩情,背誦、默寫,積累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思鄉懷親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學習《泊船瓜洲》)

  學習提綱

  1.背誦一首思鄉的古詩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泊船瓜洲》這首詩,注意間、數、重、還的正確讀音。

  3.《泊船瓜洲》的意思是()。

  4.間的意思是();數重山的意思是();第一、二行詩的意思是()。

  5.綠的意思是();還的意思是();第三、四行詩的意思是()。

  6.詩集中集中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詞語、句子稱為詩眼。默讀詩句,勾出詩眼,想想: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思想感情。

  7.討論: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中的綠、又可以換成哪些詞,與原句比較,哪個詞用得好?為什麼?

  一、古典音樂創設古詩情境,背誦懷鄉古詩詞。

  二、明確古詩學習方法:解詩眼解詞理句連意體情。

  三、初讀課文,落實字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正音:間、數、重、還。

  四、自讀自學學習提綱3.4.5題,理句連意,說說古詩大意。

  五、導讀導悟重點、難點、疑點及詩眼,體會思想感情。

  1.質疑問難,解決難點、疑點。

  2.抓住詩眼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聯絡全詩想象意境,反覆朗讀,體會作者思念家鄉之情。

  六、討論綠又的準確、生動,領悟作者用景表達感情的表達方法。

  練習提綱

  1.背誦、默寫古詩。

  2.合理想象,把《泊舟瓜洲》改寫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3.積累一首思念家鄉的古詩,說說詩句意思及表達的情感。

  七、改寫古詩,積累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