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語文教案> 實用的小學語文教案模板集合8篇

小學語文教案

實用的小學語文教案模板集合8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教案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案 篇1

  教 學

  目 標1.喜歡閱讀課外神話傳說故事,並能清楚地講給別人聽,主動交流聽後的感想,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提高口語表達的能力。

  2.學習神話傳說中大膽神奇的想象,寫一篇習作暢想“我會變”。

  3.養成自覺區別形近字的好習慣,並且在自我發現中培養探究意識。

  4.積累成語、歇後語,培養積累語言的興趣和習慣。

  教 學

  過 程口語交際

  談話匯入

  最近在語文課上我們閱讀了許多神話傳說故事,我想同學們課外也讀了不少這類故事,今天我們以小組為單位舉行一個故事會。

  分組講故事

  1.交代講故事、聽故事的要求。

  2.各小組內學生試講,教師巡視,進行個別指導。

  全班交流

  1.各組彙報本組評選出的“故事大王”名單,大家掌聲祝賀。

  2.榮獲“故事大王”稱號的同學非常榮幸,“故事大王”們肯定願意讓更多的同學聽到你 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給全班同學講?

  學生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想請同學們來總結。在總結時,你可以表揚表現最出色的,也可以誇獎進步最大的;可以談談你的感受,也可以說說你的心得,也可以發表一下你的希望、設想和創意……每組請一名同學做總結。□教學設計

  習作

  導語激趣,放飛想象

  同學們透過這一單元的學習,已經對神話傳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裡面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孫悟空,他會七十二變,如果你也會變,你想變成什麼呢?你可以變成任何人、任何物,趕快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吧!你的腦中是不是湧出了許許多多的奇思妙想?選你最喜歡的一個想法,編一個精彩的故事吧!

  大膽想象,自編故事

  交流評議,取長補短

  1.把你編的故事講給同學或老師聽,再互相評一評。

  2.全班交流,把自己編的故事講給同學們聽,大家評議。教師引導學生從想象是否大膽、新奇等方面加以評議。

  編寫故事,獨立修改

  評議習作

  選一至兩篇優秀作文或問題作文全班評改,重點從語句是否通順、條理是否清晰、是否有具體情節等方面評改。

  修改習作

  1.自主修改習作。

  2.小組內同學互相修改習作。

  謄寫習作

  要求書寫工整,注意格式。

  優秀習作或優美片段賞讀

  我的發現

  複習匯入,激發興趣

  1.出示古詩《乞巧》中的“宵”和“霄”,比較異同。

  2.同學們早就發現了,在我們的漢字中,有許多字的字形相似,像一個家族中的兄弟姐妹一樣,它們長的很像,你能區分出這些字哪兒長得不一樣嗎?你能認準它們嗎?(出示詞語投影片)

  自主讀詞,觀察發現

  1.認真讀詞語,把詞語讀準確。

  2.仔細觀察帶點的字,看你能發現什麼。

  3.交流發現成果。

  a.小組內互說,互相啟發。

  b.集體交流,引導學生聯絡字音、字義加以區別。

  拓展延伸

  1.你還知道那些字形相近的字?請學生寫在黑板上,教師引導學生認真加以區別。

  2.課下蒐集形近字,裝入識字袋中。

  日積月累和成語故事

  讀讀記記

  1.讀詞語:自讀──輪讀──指名讀。

  2.想一想每一行詞語的特點。

  a.第一行詞語中有數字;

  b.第二行詞語的結構是ABAC式;

  c.第三行詞語的結構是AABB式;

  d.第四行詞語中有兩個詞意思相反。

  3.仿照每組詞語的特點,補充一些詞語,比一比誰掌握的詞語多。

  4.請同學們課下收集詞語,並按自己喜歡的方式或自己獨創的歸類方式建立詞語分類夾。

  讀讀背背和成語故事

  1.激趣匯入。

  在我們祖國語言文化寶庫中,有兩道獨特的文化景觀,那就是成語和歇後語。一個成語意蘊深刻的背後往往包含著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句歇後語幽默雋永,其間又常常暗含著一個有趣的典故。這節課我們就來一個成語、歇後語大放彩。

  2.閱讀歇後語和成語故事《畫龍點睛》。

  a.自主閱讀。

  b.小組合作,練習講故事。□教學設計

  3.成語故事、歇後語比賽。

  a.宣佈比賽規則:每組四人,按順序排好號,根據下面的內容集體商議解決,發言時不能再“打電話”。

  每組接龍說成語。

  每組1號同學講述“畫龍點睛”故事。

  每組2號同學展示本組摘抄的歇後語,比一比哪組的數量多,並背誦5個歇後語。

  每組3號同學講一個成語故事或歇後語典故。

  每組4號同學用積累到的成語和歇後語各說一句話或一段話。

  b.組組織比賽:每組1號同學先來參加比賽。

  c.總結比賽情況及結果。

  4.拓展練習。

  繼續收整合語故事和歇後語典故。

小學語文教案 篇2

  孔子及其門人創立的儒家思想,在當時的春秋時代就有一定影響。到了漢代"罷黜百家,獨樹儒術"以後,統治階級更是把儒家思想視為教化中國百姓的正統文化。如今,兩千多年過去了,儒家思想仍然反映在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倫理等各個方面。對於這樣一位世界級的文化名人,作為炎黃子孫,我們有必要去認識他,瞭解他。或許,我們從孔子的經歷中,會體會出一些面對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經驗。

  《孔子學琴》的典故出自《史記》,講的是孔子向師襄學習彈琴的一個小故事。表現了孔子謙遜、好學的治學態度和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治學精神。

  課文第1自然段概括介紹孔子是位思想家、教育家,有多方面的特長,還向師襄學習彈琴。表現了孔子從不自滿、謙遜好學的優秀品質。從已經"是位音樂行家"了,"尤其彈得一手好琴。"五十歲的人了"還特意向魯國的著名音樂家師襄學彈琴"可以看出。

  課文第2~6自然段寫的是孔子學琴的經過,表現出孔子治學的嚴謹——一絲不苟,做事的認真——精益求精。孔子學琴共經歷了四個層次:一是學曲譜;二是練技巧;三是領會內容;四是體會作者,最終達到"爐火純青"。

  孔子學曲譜用了將近十天,從“畢恭畢敬”彈完一遍又彈一遍,絲毫沒有厭倦的樣子"可以看出孔子做事很踏實,"彈完一遍又彈一遍"說明孔子已經學會了曲譜,正在揣摩彈奏的技巧,所以師襄勸他學習一首新曲子時,孔子表示自己還要練習練習。

  “手指運用自如,樂曲彈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樣順暢自然,悅耳動聽"說明孔子已經掌握了彈奏的技巧,但孔子仍不滿足,師襄勸他學習一首新曲子時,孔子回答自己應該認真體會曲子的思想內容,只有這樣,彈奏起來才能感人。

  師襄第三次看孔子彈琴,被孔子"激情洋溢的樂曲聲迷住了””聽得如痴如醉,彷彿被帶到了一個從未到過的境地"表明孔子的彈奏已經能夠很好地表現樂曲的思想感情,但是,孔子仍然不滿足,因為他要研究、發現更深層的東西,即從樂曲的內容與風格中體會樂曲的作者,這是音樂鑑賞的更高境界。最終,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孔子成功了。所以師襄稱孔子的琴藝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本課7個生字,學會書寫11個生字。

  2、能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謙遜、好學的治學態度和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治學精神。

  過程與方法:

  1、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義的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按事情的發展順序講一講或演一演《孔子學琴》的故事,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能抓住孔子的做法與語言,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孔子,學習孔子謙遜好學,做事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質。

  課前準備:查詢孔子的作品,瞭解一下孔子是怎樣的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師:上節課,我們知道了司馬遷寫過《史記》,《史記》裡有一篇寫孔子的文章,今天我們就來拜讀一下好嗎?

  2、出示課後“我的資料夾”中《史記》原文,請課前預習的有能力的學生讀一下。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師:下面我們家來看看現代文是怎樣寫孔子學琴的,首先我們要把文章讀通順。

  學生自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問老師、同學、查字典等。

  2、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可以抽讀繩子卡片,引導學生利用已經熟知的識字方法記住生字。

  3、利用各種形式理解詞語。

  如:“琴、瑟、笙、磬”可以用圖片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

  如帶有時代行為習慣的詞語“盤坐”“席地而坐”等,可以具體的形體實際操作幫助理解。

  三、讀中感悟,深入品味。

  1、教師引導學生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孔子是怎樣學琴的`?勾畫出有關的重點詞句。

  2、引導學生說說那幾段講的是孔子學琴的經過?(指導學生抓住關鍵的語言文字來品位與理解)

  3、第二自然段重點理解“必恭必敬”“彈完一遍又彈一遍,絲毫沒有厭倦的樣子”,從這裡可以看出孔子已經學會了曲譜,正在揣摩彈奏的技巧,所以師襄勸他學習一首新曲子時,孔子表示自己還要練習練習。體會孔子做事很塌實。

  4、第三自然段重點理解"手指運用自如,樂曲彈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樣順暢自然,悅耳動聽"這句話,這是他學琴的第二階段,說明他掌握了彈琴的技巧,但他不滿足,還要領會曲子的思想內容。

  5、孔子學琴的第三個階段是那段?他領會了什麼?滿足了嗎?最後呢?他彈琴的水平達到了什麼境界?

  6、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還可以讓學生按事情的發展順序講一講、演一演"孔子學琴"的故事。。

  7、從孔子學琴的故事中你得到什麼啟發?

  四、拓展延伸

  結合孔子學琴這件事,以及課下查閱的有關資料,讓學生談一談孔子是個怎樣的人。

  五、記憶字型,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生字詞卡片,組詞,並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知道重點字的書寫。

  4、學生進行獨立的寫字訓練。

  與第一課內容聯絡起來,承上啟下,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先讀古文,增加傳統文化的韻味。

  用多種方法來理解詞語,教給學生自主識字方法,提高自主識字能力。

  在分析課文的過程中,體會孔子治學的嚴謹——一絲不苟,做事的認真——精益求精。

  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提高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擴大閱讀面,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

小學語文教案 篇3

  教學要求:

  1.認讀生字、詞語,讀懂課文。

  2.教育學生在緊急情況下要沉著、冷靜,只有動腦筋,才能

  想出好辦法。

  教學重點:讓學生明白砸缸救人的前因後果。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具:小黑板、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讀通課文。

  2.認讀、拼讀詞語。

  教學過程 :

  1.定向。

  (1)讀通課文,提出要求。

  (2)思考:誰砸缸救人,請介紹一下這位名人。

  2.自學課文。

  要求劃下新詞,思考問題。(老師來回巡視,指導困難生

  發現問題,幫助解決)

  3.練習。

  (說話練習)

  (1)讀通長句。(只聽撲通一聲,一個躲在假山上的小朋友,

  腳下一滑,掉進了旁邊一個盛滿水的大缸裡,一下子就沒了頭

  頂。)

  (2)給課文標段號。

  (3)理解誰砸缸救人?介紹司馬光。

  (清楚“複姓”兩個字)

  (4)說話練習:“司馬光是……”。

  4.詞語認讀。

  砸缸夥伴捉迷藏亭子躲在撲通急中生智

  譁誇機智勇敢

  5.作業 。

  (1)讀課文1遍。

  (2)認讀詞語,完成練習1。

  (3)抄寫詞語1遍。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複習生字、新詞,訓練朗讀。

  2.分析課文,學習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

  教學過程 :

  一、複習上節課內容。

  1.填空:( )砸缸救人。

  2.介紹司馬光。

  3.複習生字、新詞。

  二、讀講1—2段。

  1.讀讀劃劃:為什麼要砸缸救人?

  2.填空:這是一隻( )缸。(大、厚、重)

  3.思維訓練:師:為什麼要砸缸?為什麼會來不及?

  4.讀1、2段。

  三、讀講3—4段。

  1.自讀第三段,圈詞:體現別的孩子驚慌的詞。(驚0Ll,高聲

  喊道,嚇傻了,趕緊)

  2.朗讀訓練,讀出孩子們的驚慌。

  3.思維訓練,理解“沒有慌神”和“急中生智”這兩個詞。

  (1)師:沒有慌神,說明他怎麼樣?(很鎮定)

  (2)急中生智。“急”,司馬光遇到什麼緊急情況。(第二段

  最後一句話)“智”,哪個詞突出了智?(砸)

  4.說話訓練,說清楚司馬光砸缸救人的原因。

  5。讀讀演演第四段。

  6.思維訓練,師:為什麼要使勁向那口缸砸去?

  思考原因:缸大,人小,力氣小)

  四、詞語訓練。

  1.師:水多嗎?哪個詞說明水多?(嘩嘩)

  2.師:大家都誇司馬光是個機智勇敢的孩子,機智體現在

  (想出辦法),勇敢體現在(沒有慌神)。

  五、說話訓練。

  誇誇司馬光。(你真是個好孩子!)

  六、小結。

  學了司馬光砸缸救人,我們懂得了遇到緊急是件,要沉著

  冷靜、動腦筋、想辦法。

  七、作業 。

  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複習詞語,朗讀課文,聽寫生詞。

  教學過程 :

  1.複習詞語:

  強調:亭子、捉迷藏、譁、誇,這四個詞的讀音。

  2.朗讀課文。

  3.聽寫詞語。

  強調:稻的第十二筆、藏的第六筆、第十一筆、砸的第七筆

  慌字中間沒有—點。

  砸缸救人

小學語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山行》是一首色彩明麗、充滿生氣的秋景詩,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了一幅濃郁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在石徑蜿蜒、白雲繚繞的秋山深處,有人家居住。詩人被一片火紅的楓葉吸引住了,停車觀看,不禁發出“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感嘆。深秋在詩人筆下並不蕭條冷落,而是嫣紅滿目,生意盎然,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這首詩形象生動,色彩鮮明,是一篇千古傳誦的佳作。

  教學目標:

  1. 認識6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掌握“車”字筆順。

  2.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古詩大意.

  3.培養背誦古詩的興趣,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會認“徑、斜、亭、停、車、霜”6個字,會寫“遠、亭、停、車、霜”5個字.

  教學難點: 感受詩中表現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徑、斜”讀音.

  教學準備:

  1.課文掛圖、字理演變圖、生字卡片或課件。

  2.朗誦的背景音樂。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出示掛圖(或課件出示),說一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深秋,天氣已經很冷,遠處山林中傳來陣陣清脆悅耳的馬鈴聲,詩人杜牧坐在馬車上正慢慢走來,今天我們一起學一首杜牧寫的古詩《山行》。

  2.初讀感知,識記生字,瞭解古詩大意

  (1)自己讀,定位識字,讀準字音。

  (2)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注意“徑、斜”讀音,石徑、坐、霜葉、紅於、白雲生處等詞含義.

  小結:這首詩只用了二十幾個字,就為我們描畫了一幅這麼美麗的秋景。真了不起呀!其實,這每一個字都是經過詩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來,再來細細的品味它,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3.再讀感悟,背誦古詩

  (1)邊放課件,邊放古典音樂,用優美的語言把學生帶人意境。(走在帶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盤旋曲折,斜斜地向遠處的山頂延伸。詩人一邊走一邊向遠處望去,只見那白雲繚繞的地方住著幾戶人家。詩人走著走著,忽然停下了車,為什麼呢?因為美麗的楓林晚景把他給吸引住了。詩人不禁讚歎: “霜葉紅於二月花。”)

  (2)剛才我們跟隨詩人一起觀賞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麼感受?你能把這感受讀出來嗎?(齊讀)詩人寫的美,你們讀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來。(自由背)

  4.指導寫字

  (1)“雨”作偏旁時,左邊豎變點,橫折鉤變成橫鉤。

  (2)“車”字的下橫要寫得伸展。

  5.拓展活動

  (1)填字,塗色,說說你眼中的秋天旨在要求學生鞏固生字,並能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結合生活經驗給秋天塗色,找到身邊的秋天並說一說身邊的秋天。教師應引導學生儘可能遵循客觀實際,

  (2)背一背

  《山居秋暝》(節選)描繪了雨後初晴、秋高氣爽的山中美景,《楓橋夜泊》寫出了秋天的蕭條景象,表達作者旅途漂泊的孤寂感,引導學生背誦積累。

  相關資料:

  1.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長安)人。杜牧的詩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詩豪放、曠達、俊逸。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後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 “白雲生處有人家”的“生”字怎麼理解?學生很容易把“白雲生處有人家”寫成“白雲深處有人家”,因為以前學生學過“雲深不知處”的詩句,可能受影響。有一些唐詩版本,就是寫的“白雲深處有人家”,學生在課外可能閱讀中讀到的可能就是這樣的版本,先入為主,這個詩句早已深深地引在腦子裡。另外,“生”與 “深”讀音接近,而且用“生”與用“深”也都能講得通。“生”在這裡表示“生出”、“有”、“存在”,“白雲生處”就是有白雲的地方,白雲繚繞的地方。 “深”在這裡是“濃厚”、“濃郁”、“濃密”、“深層”的意思,“白雲深處”就是在濃濃的白雲掩映的地方。

小學語文教案 篇5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認真觀察畫面,看懂圖意,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2.透過讀這首詩,讓學生了解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和追求知識的慾望。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繼續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感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1.讓學生了解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和對知識的渴求。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讓學生了解三種植物傳播種子的辦法,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和對知識的渴求。

  教學用具:錄影、投影

  教學過程:

  一、匯入:

  (電腦出示課件)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21課,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孩子如果已經長大,

  就得告別媽媽,四海為家。

  牛馬有腳,鳥有翅膀,

  植物是怎麼傳播自己的種子的

  它靠的啥辦法?你們也來模仿老師問一問大家。讀一讀。

  二、學習

  1.下面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去學習課文,請同學們藉助拼音自己讀一讀課文,讀後數

  一數共有幾小節?(6小節)

  1)檢查字詞掌握情況:

  a開火車讀詞

  老師看看大家字詞掌握的怎麼樣,我們來開火車好嗎?

  b做多音字“得”的練習

  這篇課文有一個多音字,在課文中出現了三次,三次的讀音各不相同,我們來做一個練習。(結合電腦出示的句子練習)

  2.誰願意給大家讀讀課文

  想:課文介紹了哪幾種植物?哪幾個小節是介紹這幾種植物的?

  3.小組合作學習:

  1)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種植物,讀一讀那個小節。

  2)說一說這種植物是怎麼傳播自己的種子的。

  蒲公英:

  1)蒲公英是一種非常有趣的植物,哪個小組是學習這個小節的,你們來說一說。

  2)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段錄象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3)蒲公英美不美?我們讀的時候就要把“微風輕輕一吹,孩子們就紛紛出發”讀出來。

  蒼耳:

  1)你們見過蒼耳嗎?誰來說一說?

  2)課下同學們找了有關蒼耳的資料,誰來給我們介紹一下。

  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蒼耳,誰來摸一摸,什麼感覺?

  1)哪個小組願意把感覺給我們介紹!

  2)他們說的對不對,我們來驗證一下。

  3)為什麼蒼耳能夠掛住動物的皮毛?

  石榴:

  1)同學們你們吃過石榴嗎?什麼味道呀?

  2)石榴媽媽的膽子更大!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段動畫片,請同學們看一看。

  3)哪個小組給我們說一說看懂了什麼。

  4)有語氣地讀一讀

  豌豆:

  1)找小組來說一說;

  2)他們說的對不對我們一起來看一段錄象。

  3)你覺得哪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4)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剛才大家說豌豆炸開時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我們怎麼才能讀好?

  5)集體再來讀一讀。

  總結:這四種植物多麼有趣呀!我們伴隨著優美的音樂再來讀一讀,你願意讀哪個小節,就坐在位子上讀一讀!

  1)植物媽媽傳播種子的方法就這幾種嗎?你還知道其他植物是怎樣傳播種子的嗎?

  2)看錄象

  3)請同學讀第六節,想:什麼樣的小朋友才能得到更多的知識?

  三、總結留作業:

  老師覺得你們就是會觀察愛思考的好孩子,希望同學們把這種好習慣帶到課下,到大自然中多看看,留心觀察身邊的植物,你會得到更多的知識。

  四、作業:課下同學們可以畫一畫課文中介紹的這幾種植物,去查詢更多的植物傳播種子的方法,我們做一期展板,展示出來。

  板書設計:

小學語文教案 篇6

  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讀懂課文。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勤觀察、勤動腦的習慣和能力。

  德育目標

  透過學習本課培養學生細心觀察、勤於動腦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重點內容,瞭解課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動腦筋的。

  教學方法

  透過精讀課文並聯系實際來突破重難點。

  教學準備

  指導學生觀察颳風時景物的動態。

  生字卡片、小黑板。

  第一課時

  —、談話,匯入

  新課

  同學們,你們喜歡畫畫嗎?

  喜歡畫什麼?

  你會畫風嗎?

  這節課我們要學的這篇課文的就是三個小朋友畫風的故事。(板書課題:20畫風)

  二、初讀課文

  1.小聲讀課文。要讀準字音,注意第四自然段中“旗杆”的“杆”是多音字,在這裡讀第一聲。還要初步瞭解課文的內容。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本課的生字。

  3.再出示小黑板,讀本課的詞語。

  李衛

  丹丹

  小藝

  旗杆

  擦

  斜斜的

  小男孩

  顯得

  三、讀懂課文,指導朗瀆

  1.指名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注意停頓。

  2.提問:

  (1)“風”能畫嗎?

  (2)小藝、丹丹和李衛是怎樣畫風的?

  讀讀課文中有關的句子。同時瞭解為什麼“旗子在空中飄,小樹是彎彎的,雨絲是斜斜的,風車怎麼會呼呼地轉。”

  (3)是誰第一個把“風”畫出來的?

  為什麼小藝能第一個把風畫出來?

  (讀有關的句子)

  3.分角色朗讀課文。說說課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樣動腦筋的。

  4.你會畫風嗎?

  想一想你準備怎樣畫風。

  啟發同學動腦筋,大膽發言。

  提示:可畫風中的小草彎了腰;風中的小花在點頭;風巾的柳條隨風擺;風中樓頂上的風向標在轉動;風中路上的行人衣角被吹起……

  四、完成課後練習第3題

  你也畫畫看,再把你的畫說一說。看誰畫得好,說得好。

  小結:風是一種自然現象,只要我們仔細觀察風中的景物就能畫得好。

  第二課時

  一、檢查複習

  1.指名四個同學在黑板上畫風。

  2.同時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然後請四名同學說說自己的畫。

  二、識字、寫字

  1.認讀生字卡片。

  2.重點分析“

  擦”的字形。

  擦:左邊是提手旁,右邊的筆順是:。

  3.出示小黑板,讀一讀下面的詞浯,再說一說帶點的字怎樣記。

  李衛

  丹丹

  小藝

  旗杆

  斜斜的

  小男孩

  顯得

  提示學生注意:

  旗:左邊是“方”字旁,右上是“”,右下是“其”。不要丟掉右上的“”。

  斜:左邊是“餘”,右邊是“鬥”。

  男:上邊是“田”,下邊是“力”。

  顯:上邊是“口”,下邊是“業”。或去掉“溼”的“

  氵”。

  4.書寫生字。

  重點指導:“擦、斜、拽”。

  其他生字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田格中的範字,照範字臨寫。

  三、鞏固練習

  1.填寫適當的量詞。

  兩 ( ) 小鳥 一 ( ) 旗杆 三 ( ) 小樹 一 ( ) 烏雲

  一 ( ) 風車 一 ( ) 風 三 ( ) 小朋友

  2.聽寫本課生字問。

小學語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本次口語交際是讓學生透過各種練說了解對人類有益的動物,讓學生透過討論怎樣保護有益的動物具體措施,培養學生對有益動物的愛心,初步樹立環保意識。

  學生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雖然已經有了一年的學習經驗,但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組織好一段有序的話學生還是有很大難度的,所以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還應該分階段,教給學生適當的表達方法和說話技巧。

  設計理念:

  由淺到深的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圍繞話題啟發學生大膽說,仔細聽,互相提問題,討論問題,爭論問題。在各種情境的創設下,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自主參與到學習和交流中,師生合作,互相學習。

  教學目標:

  1、瞭解有益的動物,懂得要保護有益的動物。

  2、說出自己在生活中和課外閱讀中瞭解到關於有益動物的知識。

  3、積極參加討論,發表自己對怎樣保護有益的動物的意見。

  課前準備:

  課前指導學生收集有益的動物的圖文資料,然後以記憶、摘抄等形式,將收集到的資料整理好,準備在班上交流。

  教學流程:

  一、猜謎匯入

  1、猜謎:翁嗡嗡,我是一隻小昆蟲,每天忙碌地飛在花叢中,不怕辛苦採花粉。大家猜猜這是什麼動物?(蜜蜂)

  [讓學生在歡快、有趣的遊戲中進入學習狀態,調動學生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樂於參與到學習中。]

  2、揭題:蜜蜂是對人類有益的動物,今天我們就一起了解更多關於對人類有益的動物的知識。

  二、初步練說

  1、出示蜻蜓、燕子等掛圖。思考誰是我們人類真正的朋友。

  2、大家都知道青蛙是對人類有益的動物,那麼黑板上的小動物誰還是對人類有益的呢?為什麼?

  我知道是有益的動物,因為。

  (引導學生用一兩句話,簡要說明哪幾種動物是對我們人類有益的。在說的過程中,許多學生將找到的資料很好的穿插在了喜歡的原因中,超出了我預想的效果。)

  [具體說之前幫助學生降低難度,讓學生分階段進行練說,教給學生合適的表達方法和說話技巧。為後面具體說打下基礎。]

  三、介紹有益的動物

  1、教師示範

  師:剛才聽了同學們說了好幾種有益的動物,引起了老師的興趣,老師也想想說一說我喜歡的有益動物。

  我很喜歡小青蛙,它鼓鼓的眼睛,大嘴巴,長得十分可愛。小青蛙生活在池塘邊,是游泳和跳高能手。它能捕捉到我最討厭的蚊子和蒼蠅這些傳染疾病的壞傢伙,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所以我希望大家保護它們,給它們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

  2、誰能象老師一樣具體地介紹你知道的有益動物。(引導學生從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對人類有什麼好處來說。)

  [本次達到了表達上的具體話,形成了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老師的示範指導,是師生之間的合作,讓學生能夠輕鬆有序的學習。]

  3、學生練習

  A、自己練說

  B、同桌互說

  C、指名說

  4、小組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有益動物的資料。

  [讓學生在多種方法下練說,達到生與生之間的相互合作,既可以取長補短,還可以瞭解更多有益動物的資料。]

  四、全班討論怎樣保護有益的動物

  1、教師創設情境

  師:在一些市場上有時可以看到有人正在宰殺青蛙,被宰殺的青蛙大都只有半個火柴盒大小。宰殺者手拿一把鋒利的刀,幾下就將一隻活蹦亂跳的青蛙宰殺完畢,動作極其熟練,一側的一個小盆裡盛著近百隻已殺好,身、腿分離的青蛙等待出售。檢查人員在市場上收繳了6大袋青蛙。隨後動物保護人員驅車將19袋、約1.5萬隻田間衛士護送到河岸邊放生。

  [講述故事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入情入境受到感染,自主參與,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意識,憤恨偷獵者惡行。]

  2、小組討論怎樣保護有益的動物,看哪個小組點子多主意好。(學生從不傷害不捕食小動物,保護環境等方面討論。)

  五、營造交際環境

  1、召開怎樣保護有益的動物記者招待會。

  A、請一個小組上臺來彙報本組保護有益動物的具體措施。

  B、全班同學和老師當小記者認真傾聽,隨時可以向小組提問。

  2、全班評選優秀小組。

  [口語交際是雙向互動的活動,必須讓學生有條件、有機會參與到交際的實踐中。模擬記者招待會,透過具體的實踐,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聽說能力,更主要是讓學生學會與他人交流,待人處事的能力。]

  六、擴充套件作業

  1、描寫自己喜歡的有益的動物。

  2、設計一些宣傳保護有益小動物的標語。

  3、出一期關於介紹有益的小動物的手抄報。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當學生介紹自己知道的有益動物時,用去的時間要比預計的多一些。但我認為這些時間並不是浪費,而是使我和學生都有了不同的收穫。

  有一個學生正在介紹青蛙的資料,說青蛙是捉害蟲大王。馬上有個學生追問道:癩蛤蟆的樣子和青蛙差不多,那它是不是有益的動物呢?學生對這個問題都產生了興趣,多數人認為是有益的。我故意問道:既然癩蛤蟆是對人類有益的,那為什麼還叫它癩蛤蟆呢?這時多數學生好象認為我說的有理,馬上改變了自己的觀點,又同意是有害的了。我表揚了那些堅持自己觀點的同學,再沒有足夠資料證明癩蛤蟆是有害之前,應該相信自己,堅持自己的觀點。看到學生的積極性如此的高,我就讓大家趕快在自己的課外書中找相關的資料。在彙報中堅持自己觀點的同學讀著能證明自己觀點是正確的資料,顯的是那麼自信和得意。

  這個小花絮將課堂氣氛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使我認識到課堂中的衝突是不能避免的,有衝突就有矛盾,教師的任務就是找出適當的矛盾點,由學生來充當矛盾的雙方,讓學生的思想在衝突中交鋒,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從而產生強烈的語言表達願望。教師給學生提供各種條件,給予點撥、引導、激勵,喚起學生髮自內心的學習願望,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堅持自己的觀點,不要人云亦云,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堅持自己的觀點,勇於去發現問題的能力。

小學語文教案 篇8

  一、情景匯入

  1、出示詩歌:余光中的《今生今世》。

  2、指名配圖配樂朗讀。

  3、師:這首詩歌的作者是余光中,你們知道他是為誰寫下的這首詩歌嗎?(母親) 是呀,母親就像一首耐人尋味的詩歌,黎巴嫩的一位文學家卡里。紀伯倫就用這樣一句話來讚美母親,他說:“人的嘴唇所能發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親,最美好的呼喚,就是媽媽。”

  4、引入課題:上節課,我們從一份免費的賬單裡找到了無聲、無私、無價的母愛,這節課, 我們來繼續找一找母愛。(板書:賬單 母愛)

  二、 品味故事

  1、 出示閱讀提示,學生自由讀文。 認真默讀三個小故事,畫出能觸動你內心的句子或段落,並思考:你從這些詞語、句子、 段落中讀懂了關於母親或母愛的什麼?

  2、 小組交流,組長彙報,隨機朗讀句子,板書關鍵詞。

  3、 全班交流,自由彙報,隨機朗讀句子,板書關鍵詞。

  三、 追憶往昔

  1、 師:有時,凡老師在想啊,我要是一直處在小時候該多好啊!因為我在慢慢長大的同時, 母親卻在漸漸老去。

  2、 播放配樂圖片,感染學生心靈。

  3、 師:母愛,就像一塊糖,包在嘮叨裡,藏在責罵裡,讓我東找西找,直到我懂事,才找到。

  4、 教師講述往事,引發學生共鳴。

  5、過渡:看完我們的成長經歷,讀完老師寫的關於母親的兩件小事,你對母親和母愛一定有了更深的體會。請你回想一下你跟你的母親生活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找一找母愛還藏在哪裡?

  6、聯絡生活,練習說話:母愛藏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課堂小結

  1、母愛藏在一張免費的賬單裡,無聲,無私,無價;母愛藏在一桌子的飯菜裡,香醇無比;母愛藏在一塊小手錶裡,提醒著我要珍惜寶貴的時間;母愛藏在一堆五彩繽紛的糖果裡,讓我嚐到了甜蜜的味道;母愛藏在一雙樸素的繡花鞋裡,讓我一輩子銘記在心;母愛還藏在

  2、母愛,是用多少文字也表達不完的,那麼,就讓我們把滿懷的感動、感恩融進這首小詩裡吧。

  4、 有感情地齊讀《今生今世》。

  五、佈置作業

  回家對母親說一句感恩的話,幫母親做一件家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