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民樂合奏欣賞心得

民樂合奏欣賞心得

民樂合奏欣賞心得

  中國樂器是中國民族文化的組成部分,是世界音樂寶庫中的珍品,她歷史悠久,源遠流長;造型精美,古色古香;且品種繁多,中國各民族的樂器約有近五百種。每件樂器都能發出美妙的東方民族的樂音,令世人為之矚目、神往。

  我們把由多種樂器演奏,不論是齊奏型織體還是多聲部型織體的演奏,稱為合奏。民樂合奏實用性強,絕大部分和人民群眾風俗生活結合在一起。如過年過節、婚喪嫁娶、迎神賽會等等活動,都有民樂合奏的存在。合奏樂的種類有如下幾種:宮懸樂、絲竹樂、吹打樂和民族管絃樂。其中宮懸樂按中國古代的樂器懸掛制度而得名,包括編鐘編磬,代表作有編鐘樂《楚商》等。

  “絲”和“竹”是周朝的八音樂器分類法中的兩個種類,絲指的是彈絃樂器,如二胡、中胡、琵琶、三絃、揚琴、秦琴等;竹則指的是竹製吹奏樂器,如笛、簫、笙等。絲竹樂值得是用竹製吹管樂器與絃樂器的合奏,演奏風格細緻、多表現優美抒情、輕快活潑的情趣。絲竹樂合奏具有“柔、細、輕”的音樂特徵,其包括江南絲竹、廣東音樂和福建南音等。江南絲竹樂指江蘇南部、浙江西部一帶的民間絲竹合奏樂,其中以流傳於上海一帶的樂曲為主。絲竹音樂將絲絃與竹管樂器相結合來演奏,有時加上一點輕打樂器,起點綴作用,是一種傳統的“細樂”演奏形式。江南絲竹是民間風俗音樂,多與民間的婚喪喜慶及廟會活動聯絡在 一起。其音樂風格清新活潑,細緻秀雅;曲調優美流暢,柔和婉轉。《中花六板》、《慢六板》、《三六》、《慢三六》、《行街》、《歡樂歌》、《雲慶》和《四合如意》是其八大名曲。

  吹打樂合奏是由吹管樂器和打擊樂器合奏,其包括蘇南吹打、浙東吹打和山東鼓吹等;而民族管絃樂是由吹、拉、彈、打四類樂器結合而成的大型合奏形式。其中吹管樂器有梆笛、曲笛、笙、簫、嗩吶等;拉絃樂器有高胡、二胡、中胡、革胡、低音革胡等;彈撥樂器有柳琴、琵琶、阮、揚琴等;打擊樂器包括各種鼓、鑼、鈸等。代表作有《將軍令》等。  中國民樂合奏曲目繁多,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月兒高》等等。在之前的中學音樂課上就曾經欣賞過《春江花月夜》。尤其是在高中學習了張若虛的詩歌《春江花月夜》後,光是見到這個標題就能感受到一種別樣的美感。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瀲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紋。昨夜閒譚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逞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譚落月復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全詩共三十六句,以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創造性地線上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萬里長城畫卷,同時寄寓遊子思歸的離別相思之苦。詩篇意境空明,纏綿悱惻,洗淨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詞清語麗,韻調優美,膾炙人口將真事兒生命體驗融入優美的形象之中,營造出了一個空明純美的詩歌意境,堪稱千古絕唱。而民樂合奏曲《春江花月夜》改編自琵琶曲《夕陽簫鼓》,原意表達一位江上思婦的哀怨離愁,改變後的樂曲主題有所改變,成了描繪夕陽西下、雲破月來、漁舟唱晚的山水樂曲。樂曲用二胡、琵琶、古箏、洞簫、鍾、鼓等樂器演奏。全曲中沒有一件樂器是從頭演奏到底的,但全曲又是一氣呵成,並無斷線之感。

  《春江花月夜》全曲共分十段,每段都帶有小標題,符合我國古典標題音樂的傳統,這十段分別為:江樓鐘鼓、月上東山、風回曲水、花影層疊、水深雲際、漁歌唱晚、回瀾拍岸、棹鳴遠瀨、欸乃歸舟、尾聲。不論從總標題,還是從前九個小標題,抑或從樂曲演奏、音樂本身,都充滿了我國傳統文化的意味。意境悠遠、鐫滿詩情、極富畫面感、音韻充滿想象的張力、詩畫樂一體,等等,這些都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觀照點。而這一切,也都鮮明地體現在了《春江花月夜》這首民族性的樂曲中。

  其中,第八段橈鳴遠瀨和第九段誒乃歸舟是全曲的高潮段落。這兩段旋律基本相同,主要以兩小節一為單位的音型加以遞升、遞降式的模進,音樂從輕、慢開始,漸漸加快速度、力度,形成一種具有推動力的起伏,情緒也越來越歡快、熱烈,最後形成了全曲的高潮,形象地描繪出在月移星稀、夜色深沉之時,江中游舟紛紛盡興而歸,櫓聲、水聲混成一片的此起彼伏的生動情景。高潮以後,這一樂段也以合尾樂句結束。

  第十段尾聲,歸舟遠去,萬籟俱寂,由琵琶、二胡、大胡和簫奏出十分優美的旋律,這也是合尾樂句的`變化。夜深了,歡樂喧鬧的春江現在變得那樣地寧靜和美麗,惟有那銀色的月亮俯視著這青山綠水,隨著低音大鑼的輕輕一擊,樂曲餘音嫋嫋地結束在令人回味無窮的意境之中欣賞完整首樂曲,感受頗深,不禁為之震顫,為之動容。《春江花月夜》整首樂曲情景交融,描寫、敘述、抒情、寫意井然有序。在推動月思發展時,樂曲多用轉折,十段音樂,每段即為一轉,每一轉均能轉出新的意境。從夜月初生到夜深月斜,鏡頭頻頻轉換,描繪了江南水鄉春江月夜的宜人景緻:時而是微風拂面,明月清澄;時而是青山疊翠,花枝弄影;時而是清波盪漾,天水一色;時而是激浪拍岸,潮水湧動;時而是鐘鼓聲聲,漁歌悠悠直至夜闌人靜,留下一縷簫聲似斷似續地在夜空中縈繞。

  全曲風格婉約嫵媚,清秀細膩,各種樂器搭配得體,進退有序,互相攙扶牽引,前後照應,渾然一體。樂曲用二胡、琵琶、古箏、洞簫、鍾、鼓等樂器演奏。全曲中沒有一件樂器是從演奏到底的,但全曲又是一氣呵成,並無斷線之感。其中琵琶著重用於模擬江樓鐘鼓、急浪拍岸之聲;二胡著重表現綿邈的思緒與曲終人不見的淡遠之情;古箏著重模擬跳蕩的或舒緩的流波之聲;洞簫表現舟子唱漁歌時的悠揚聲音;鐘聲傳出靜謐的氣氛;鼓音又增加了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氣勢。諸種樂器在演奏樂曲時或簡或繁,或停或續,或高或低,或正或反,或短或長,或合或分,有機組合,變化紛呈,既各盡其能、千姿百態,又表現著同一主題,使樂曲美妙動聽。

  從上世紀50年代民族樂隊建制以來,中國的民樂合奏作品從無到有,從少到多,題材從單一到豐富多樣,產生了大量不同體裁和形式的民樂合奏作品,雖然已經從起初的蕭條發展到了繁榮。但時至今日,再看民族樂團的發展卻令人堪憂,現代各種音樂的衝擊和當前各種文化的影響都或多或少的影響著民樂的發展,除了讓更多孩子瞭解民樂、欣賞民樂、學習演奏民族樂器之外,我們也應該探索新的途徑,如將流行音樂元素融入民樂合奏作品創作中去,在保留經典的同時,不斷創造出與時俱進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