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桃花源記> 《桃花源記》教學流程

《桃花源記》教學流程

《桃花源記》教學流程

  《桃花源記》先以美好閒靜、“芳草鮮美,落英繽紛”的桃花林作為鋪墊,引出一個質樸自然的化外世界。下面是《桃花源記》教學流程,一起來看一下吧。

  課前預習篇

  一、初讀課文

  1、圈出部分生字並注音

  2、筆記摘錄作者作品和“記”

  3、勾畫文章寫作背景

  4、學生蒐集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二、完成習題

  教學流程

  一、匯入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公元405年秋,陶淵明為了養家餬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歹就憑他那張嘴。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 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於是他馬上動身。 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並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 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 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並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二、再讀課文

  整體感知

  問題:桃花源是一個怎樣的地方?漁人在桃花源的活動有哪些?

  利用課下注釋或工具書疏通文意

  質疑:

  1、文言詞

  (預測)

  〖1〗 異

  例句:漁人甚異之 對……感到詫異 形容詞意動用法

  譯句:漁人對此感到很詫異

  問題:文中的異字有何作用?

  溫故:父異焉

  拓展:文中詞類活用現象的還有哪些?整理到筆記本上面。

  〖2〗 不足

  例句:不足為外人道也 不值得 今義:不夠

  譯句:不值得對外人說。

  問題:為什麼桃花源人這樣說?

  溫故:最愛湖東行不足、衣沾不足惜

  拓展:文中還有哪些古今異義詞?整理到筆記本上面。

  〖2〗 志

  例句一、處處志之 做標記 名詞

  譯句:到處做標記

  例句二、尋向所志 標記 名詞

  譯句:尋找以前所做的標記。

  問題:1、如何看待漁人“處處志之”的行為?

  2、既然“尋向所志”,為什麼還會“遂迷”?

  拓展:文中還有哪些一詞多義現象,整理到筆記本上。

  2、文言句

  例句一、

  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

  譯句:(桃花源的人)看見了漁人,感到非常吃驚,問(他)是從哪裡兒來的。(漁人)詳盡地回答了他們,(有人)就把(漁人)請到自己家裡,擺酒殺雞做飯(款待他)。

  精講:省略句

  練習。

  例句二、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

  譯句:南陽人劉子驥,(是)志向高潔的隱士。

  精講:判斷句

  拓展: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小結:文言句翻譯“六字法”(留、刪、補、換、調、釋)

  三、三讀課文

  研讀課文

  問題一、桃花源美在何處?奇在哪裡?

  問題二、桃花源現實中存在否?作者緣何作記?

  問題三、今天我們怎樣看待陶淵明的理想?

  四、背誦課文

  課後作業篇

  五、練筆

  我的桃花源

  拓展閱讀:《桃花源記》寫作背景

  年輕時的陶淵明本有“大濟蒼生”之志,可是,他生活的時代正是晉宋易代之際,東晉王朝極端腐敗,對外一味投降,安於江左一隅之地。統治集團生活荒淫,內部互相傾軋,軍閥連年混戰,賦稅徭役繁重,加深了對人民的剝削和壓榨。在國家瀕臨崩潰的動亂歲月裡,陶淵明的一腔抱負根本無法實現。同時,東晉王朝承襲舊制,實行門閥制度,保護高門士族貴族官僚的特權,致使中小地主出身的'知識分子沒有施展才能的機會。像陶淵明這樣一個祖輩父輩僅做過一任太守一類官職,家境早已敗落的寒門之士,當然就“壯志難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願卑躬屈膝攀附權貴,因而和汙濁黑暗的現實社會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產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義熙元年(405),他倉促而堅決地辭去了上任僅81天的彭澤縣令,與統治者最後決裂,長期隱居田園,躬耕僻野。

  他雖“心遠地自偏”,但“猛志固常在”,仍舊關心國家政事。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改年號為“永初”。次年,劉裕採取陰謀手段,用毒酒殺害晉恭帝。這些不能不激起陶淵明思想的波瀾。他從固有的儒家觀念出發,產生了對劉裕政權的不滿,加深了對現實社會的憎恨。但他無法改變、也不願干預這種現狀,只好藉助創作來抒寫情懷,塑造了一個與汙濁黑暗社會相對立的美好境界,以寄託自己的政治理想與美好情趣。《桃花源記》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