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心得體會> 聽課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聽課的心得體會

聽課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聽課的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聽課的心得體會1

  前天,我們班用《雲雀》這篇課文上了節語文公開課。老師事先跟我們做了個心理準備,叫我們到時候不要害怕。公開課沒什麼了不起的啊,不就是有老師在聽課嗎,可說歸說,想起周圍多了許多目光看你,心裡還是不免有些害怕,怕自己在這麼多老師面前出洋相,我們先已經預習了這篇課文,希望到時候能回答的到位些。

  那時,預備鈴一響,我們陸續回到自己位置上,只見後面已經坐滿了老師,他們臉上帶著嚴肅的表情,手上拿著筆記本,默默地注視著我們,這樣氣氛叫我們好是緊張。回到位置我們便都坐的端端正正,那時的我們沒有了平時的喧鬧,也沒有了往常的竊竊私語,課堂上悄然無聲。

  似乎是過了很長的時間老師才進來上課的,跟隨老師的還有我們的班主任,她坐在了門口的一張椅子上,觀看我們上課,在我們印象當中她是一位嚴厲的老師,所以那時的氣氛變的更加的緊張了。

  老師先讓我們閱讀了整篇文章,有什麼不認識的生詞或生字先來認識一下,隨即又讓我們朗讀課文的第一小節,然後再讓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可當老師讓我們舉手回答時,教室裡沒人敢舉手,平時活躍的同學在這個時候也比較害羞了,老師用期待的眼神望著我們,在老師的鼓勵下幾個小手才舉起來……打破了那時的尷尬。

  哎,可見那節公開課是多麼令人膽戰心驚吶!

  聽課的心得體會2

  2015年9月22日,沙河市教育局舉行了送課下鄉活動。我有幸可以去聽課,透過這兩節課,我受益匪淺。這兩位老師都有豐富的業務知識和組織協調能力,有教改理念和創新精神。並且她們教學語言準確,精煉,有感染力。這讓我要好好領會。

  第一位老師,教學目標明確,思路清晰,並且做到了環環相扣。在這一節課中,她以圖片的形式來講解,用圖說話。我覺得老師最為出彩的是她這一首詞《山坡羊·潼關懷古》一直讓學生朗讀,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們可以理解作者的感情,可以很容易地做到背誦,真是兩全其美。短短的一節課,滿滿的知識,學生還是在她的指導下,背熟了,理解了。這堂課真的很成功。

  第二位老師講的是《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這堂課課堂結構合理,重點突出,突破難點,詳略得當。還能夠注意調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互動和諧。使整堂課多姿多彩,同時她也強調朗讀,這樣可以讓學生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並且運用其它詩來對比,更能生動的體現出作者的情感。這又是一個出彩的地方,為這堂課潤色不少。

  我們是實習老師,本來就經驗不足,而這次送課下鄉,無疑是雪中送炭,給了一次有助於我們提升的機會,這讓我們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細細回味兩位老師的課後,我發現了好多新的點子,值得我們去效仿,去學習。很感謝有這樣的一個機會,能讓我們有所收穫,希望我們實習老師都可以在這半年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

  聽課的心得體會3

  教材內容為直彎道跑的技術練習。屬田徑運動教學內容之一。整節課中,教師緊抓學生身心表現慾望強的特點,盡力滿足學生的運動需要、更為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很好的激發了學生自覺、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使學生的運動參與在自學與集體練習中得到加強,對社會適應能力在體驗與他人一起活動和獨自活動的.區別中加以更好的體現。

  “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是體育教學 的基本理念。在整節課的教學 過程中,教師非常注重引導學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很多教學 過程中,教師都是透過啟發學生小組嘗試教學 、互相討論、交流來學習的;學生們在主動的討論與交流中,加深了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既提高了學習質量,又鍛鍊了合作能力。另外,以小組位單位的教學 比賽中,努力激發學生的取勝慾望,從而引導學生主動討論、主動合作。

  另外,整節課上,教師在教學 方法上很好的運用了啟發性、嘗試教學 法、小群體合作、小組討論交流、比賽法、鼓勵發,一方面提高了課堂練習密度,另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參與熱情,培養了自主學習、競爭意識,團結合作、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也得到了相應的發展。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整節課中教師缺乏示範,只有準確優美的示範才能在學生腦海裡建立正確的表象技能,使學生能更快的掌握彎道跑的技能

  瑕不掩疵,本節課總的來說是成功的,達到了教學目標,教學效果較好!

  聽課的心得體會4

  聽組上孫老師上散文《匆匆》時,感覺孫老師很注重情感的創設,首先用深情的範讀將學生帶入了那個陌生的年代,使學生似曾相識,引導學生走近朱自清,走進文字語言,重視讀和讀的指導,重視品味內化,把引讀、引說、仿寫作為學生的活動重點。設計非常精到,很巧妙地從找朱自清的樣子和文章末尾的六個問句來引導學生去走進文字,去感悟其中的思想感情。

  《匆匆》是一篇晦澀難懂的散文。許多名家都有過不同的處理,本課教學卻著力於深文淺教,收到別出心裁的效果。一、找準一個切入點。朱自清的思緒是紛亂的,但又是有層次的。這些思緒都源自於作者目睹春景之後生髮的。因此,孫老師巧妙地將“觸景生情”作為一個突破口,在迴旋復沓中循著朱自清的設問句層層推進,給人一詠三嘆,發人深思的感受。二、創造一個情境點。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比比皆是,孫老師大膽地從幾句描寫朱自清樣子的詞、句中,讓學生展開想象,輕易地突破了難點,使文路、學路、教路有機整合,整堂課就像一首動人的詩,在詩意中,學生的學習自然生動,興趣自然高漲。三.明晰一個訓練點。課文的工具性非常突出——精妙的語言,在教者精巧的預設中,比喻、排比、擬人等不好講成修辭知識的語句在讀中,在想象中,在品位吟詠中讓學生紮實、有效地學到技巧,可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聽課的心得體會5

  在三月份的聽評課活動中,透過小組成員之間的互相聽評課,我們從剛開始上課時的怯生忐忑到現在,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收穫,都有進步。但與此同時,也暴露出很多共同的不足,需要我們去改進,去完善。

  首先,課堂管理方面。一個老師只有先管住了學生,才能把他們教好。一堂課你準備得再精彩,沒人聽都白搭。但現在可能我們還是新手,缺少經驗,顧不過來,所以我們可能一堂課下來,都是自己在講,不管學生有沒有在聽,只管把自己的內容講完,沒有注意到學生的狀態,或只關注到一部分學生,忽略了大部分學生,這樣教學效果就達不到。

  其次,沒有充分使用態勢語。態勢語就是以體態、手勢、表情、眼神等非語言因素傳遞資訊的一種輔助形式。其實有時候很簡單,只要面帶微笑,讓學生進入一個輕鬆的課堂,就能有很好的收效,還有老師的眼神的交流很重要,要注視到所有學生,有時候可能我們會不自覺的就只看著前排的學生而忽視了後幾排的學生。沒有受到老師的注視,可能有些學生就會有些失落,或用吵鬧的方式來引起注意。

  最後,教學形式單一。都說教學形式要多樣化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但初為人師的我們,在課堂結構都沒有吃透的情況下,很難變出各種花樣讓學生喜歡,但怎麼豐富教學活動是一個需要我們時刻去思考的問題。有待我們在實踐中慢慢探索。

  雖然我們都存在很多不足,但我相信這些不足會驅使我們前進,向合格人民教師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