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我與戲散文

我與戲散文

我與戲散文

  印象中,第一次看《竇娥冤》,還是小時侯坐在戲臺邊看到的畫面,那時根本不知道誰是關漢卿,什麼是雜劇,只曉得看到的是秦腔,我們陝西的地方戲,也是我爸會唱的戲;後來再看,是和老爸一起看電視上的秦腔演出,邊看邊聽老爸講劇情,講演出的名角兒。別小看這樣的耳濡目染,這種養成教育的力量可是極大的,導致後來,我這個唱不了幾句戲曲的門外漢,對秦腔名角都弄的門兒清!緣於文化下鄉活動,今天算是正式看《竇娥冤》的第三次,還是小時候看戲時村口的那個舞臺,滋味卻不盡相同。好久沒有感受到這樣近距離的秦腔演出,感覺非常震撼,演員唱腔,舞臺表演,音響效果等各方面都很撩人心絃,看的時候,內心抑不住的翻騰、激動,站了近兩個小時,又下起了小雨,我卻還是想把它看完。

  和戲的緣分歸結於我的家庭,根深蒂固是因為它幾乎就是我整個童年的記憶,是陪伴我成長的樂趣,也是最珍貴的回憶!

  記得小時候,爸爸每次排戲,我都要跟著去廠裡,每次端著搪瓷碗吃鹹菜就饅頭都覺得可香了!排練時,就靜靜地坐在舞臺邊上,看著導演給演員們一遍又一遍的講,排!正式演出時,會和媽媽坐在臺子下面認真的看,雖然,看得也不是很懂的樣子!那時候的`老爸瘦高個兒,長相英俊帥氣,嗓子那也是團裡首屈一指的,所以,每次基本都是男主的角色!記得有一次在臺下看到爸爸被抓走了要砍頭,我在臺下急的哭了起來,媽媽哄了我好久,把我眼睛堵住不讓看,這才讓情緒得到緩和………唉!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太入戲了!

  我們家是七十年代典型的工農家庭,就是一個工人和一個農民結合起來的小家庭!本來生活還算過得去,可就因為沒有徹底貫徹計劃生育工作,又生了我這個第三胎,使家裡經濟稍顯拮据。即使這樣,戲劇的影子在我們家還是隨處可見,我們家最奢侈的電器是錄音機,說奢侈,是因為在我記憶中,爸爸把錄音機換了不少於三個,幹啥呢?聽戲唄!當然,有錄音機那就少不了磁帶了!更少不了音箱了……各種秦腔本戲,摺子戲,名家唱段,秦腔牌子曲,為了讓成堆成堆的磁帶有地兒放,我爸又發揮了他木匠特長,專門做了磁帶架……於是,每天我家院子裡都能聽到嘹亮的戲曲聲!有段時間,老爸靠著做音箱還賺了點小錢!最讓人佩服的是,他不知道從哪裡淘來了一套電唱機……搞得家裡充斥著老上海的味道!!!那時不懂,那咿咿呀呀的聲音,聽得我直起雞皮疙瘩!

  曲目看的多了,聽的多了,我發現戲曲的世界很美,很真,戲劇裡的人物純的真,假的也真,好人和壞人都能很容易分辨出來,角色的好惡非常明瞭,很容易看懂!演員的化妝古典、精緻,服飾搭配也特別考究、精美!漸漸的,我也喜歡上了秦腔。經常趁著家裡大人不在的時候,拿起戲詞,跟著錄音機一遍一遍的學唱。不分青衣,花旦老生還是小生,只要好上口的就跟著溜,溜得久了,也能唱上幾段。爸爸知道了特別高興,拿出二胡就要給我伴奏……到現在我都還記得,我的秦腔處女秀是《十五貫》,這段表演相繼出現在了我小學、中學、師範的舞臺上,成了我的保留曲目。就這樣,看戲,聽秦腔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剛工作的那幾年,在農村教書,學校附近正好有個戲校,我下班了就愛去溜達溜達。看著戲班裡孩子們練功,就會想起初中畢業那會兒,差點就去戲校學戲了,那可真就入了這行了啊!陰差陽錯,每每無限感慨!戲校每年都要做彙報演出,有時侯農村過會也會邀請他們表演,所以,每年演出還挺多的。每次演出,只要有時間,我都會拿著小板凳兒去趕場!就和現在看演唱會似的,用現在的話說,我成了他們的鐵桿粉絲呢!!

  那幾年確實是過足了戲癮的,真的好懷念啊!!

  後來,面對繁忙的工作和家庭生活瑣事,看秦腔的機會是越來越少了,尤其像今天這樣直面舞臺的時刻真的來之不易!值得慶幸的是,我們家的老戲迷,老戲骨,也就是我爸,身體一直硬朗,依舊痴迷於戲曲,從秦腔到眉戶,從演唱到伴奏,比賽……每次週末回家,他都會滔滔不絕的給我講他的演出經歷,再給我唱一唱他新學的唱段,我給他校對校對譜子,俺們父女倆的戲曲世界就這樣自然打開了……

  所以,至今,我和戲的緣分一直都在,也會延續下去,因為它,已入我心,入我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