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散文> 這世上永遠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同病相憐散文

這世上永遠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同病相憐散文

這世上永遠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同病相憐散文

  1、人之患,好為人師。

  自從在簡書更文開始,就總能看到一些題為給別人建議的文章。有些文章確實乾貨比較多,所以受到大家的喜歡。這也無可厚非。但更多的人看到這一現象,都只是紛紛的模仿。絞盡腦汁的編出一些人生精華,然後華麗麗的向外灑出。

  給正在上大學一二三四年級的你的123456789點建議,給正在迷茫孤獨失戀痛苦的你的123456789點建議,給正在看文章的你的123456789點建議……

  先看文章,大學的你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要總是兼職,多讀書多健身;女生要自立自強,精神要富足,經濟要獨立;男人要有責任感,努力奮鬥,認真賺錢……

  然後點開主頁,97摩羯男,98水瓶女,99大一新生,00後新媒體小編……

  並不是說年輕人提建議就不對,更不是說你提的建議一無是處。而是你確定你說的那些建議是你發自內心嘛,再或是你所經歷你所感受過的嘛。即便這些建議都是你掏心窩子的話,你能確定它就是對的嘛。

  如果連你自己都在迷茫的不行,你又怎麼敢到處去給別人散播你短暫的人生經驗。

  之前網上說,那些對別人感情可以分析的頭頭是道的,單身無疑。雖然只是一個段子,但仔細想想真的是挺有道理的。那些喜歡對別人的事情過分關注,樂忠於以過來人身份給別人建議的,往往都是自己把生活過的不怎麼樣的大閒人一個。

  有時候我就在想,到底為什麼大家都這麼喜歡這一類的文章。我想總的可以概括為兩點,一是好奇心,而是功利心。有求就有需,人們總喜歡提前把未來的路透支一點,也不願自己親自去感受一下。

  之前看過一個電影,裡面何炅扮演一個備受追捧的暢銷情感作家。他白天忙於給各種人分析感情,籤售情感集。而下臺就開始給律師打電話處理與妻子的離婚案。

  夜晚一個人的孤寂跟他白天在公眾面前所展現的幸福好男人形象形成鮮明對比。

  世界上最諷刺的莫過於此,明明自己脆弱的要死,還要不斷的佯裝堅強。一面無知的要死,還要裝作什麼都懂的樣子。

  我以前跟大家一樣,做什麼之前都喜歡找過來人討教一番經驗。

  還記得我剛剛高考完的'時候,就急不可耐的打電話向表哥請教,我問了一大堆問題,表哥也是知無不言。但最後,他還是認真的補了一句,我說的也不一定都對,你最好還是自己做判斷,畢竟這是你的大學。

  說實話,到現在我能記住的就只有他最後補的這一句。其他所謂的經驗之談,對我來說真的作用不大。

  等我真的當了學長之後,有不少的學弟學妹也會問我一些問題,希望取得一些建議。本來好不容易當了學長,可以盡情在學弟學妹面前展現自己過來人的偉岸身姿,可以大談特談了。

  但當我看見他們信任我的眼神時,我放棄了。

  我告訴他們,你問的我都會回答,但這些都只是我個人的個例,至於你怎麼選擇,你要自己好好思考後才做決定,畢竟這是你的大學。

  畢竟,我自己還沒過明白呢。

  2、永遠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同病相憐。

  自從簡書樹洞推出以後,受到了大家的追捧。幾乎每一篇文章的底下都有不少的評論跟留言。我也喜歡沒事翻翻看,看看大家都有著什麼樣的煩惱。但我從來都只看不評。而且我是真的不敢。

  每次看著底下的那些評論我就心情莫名複雜,幾乎每一條都是以過來人的身份言辭激烈的留言告誡,你應該這樣這樣做,然後那樣那樣說。彷彿每一個評論的人都是經歷過類似的事情一般。

  其實大多數願意把自己的煩惱傾訴給樹洞的,都不是為了來尋求一個結果跟答案。而是樹洞可以宣洩自己的情感與煩惱。

  宣洩完了,生活還是會按照它該有的劇本繼續拍攝。

  女朋友說難受不是真的難受,人家說在樹洞裡說難受也不是真的受不了了。明明需要的是安慰與鼓勵,你卻偏偏要給各種建議。

  這世上永遠沒有感同身受,只有同病相憐。你沒有走到對方那一步,你就永遠不可能真的理解她的感受。貿然給出建議,雖然善意,但在對方那裡可能就變成了“站著說話不腰疼”。

  我也犯過錯誤,一次我忍不住評論了一條樹洞。然後我的心裡就開始不安,短短几分鐘,就有好幾個人給我點贊。我從來沒有過這種感受,別人給我點贊,我變得愈加不開心。然後在良心的不斷譴責下,我刪除了那條評論。

  評論尚且可以刪除,但有些話一旦說出去,可就再也收不回來了。

  我說火是熱的,不燒你一下,你還是不知道有多熱。點到為止,但也可能永遠點不到。

  3、沒有解憂,只有面對。

  看過解憂雜貨店都知道有這麼一個情節,浪矢爺爺在回答了一部分人的來信後,就變的越來越困惑。自己的答案是他們想要的答案嗎?我的答案能夠幫助他們嗎?我這樣做到底是對還是錯?

  最後他還是選擇把雜貨店關閉了。擔負別人的煩惱,真的是太過沉重了。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會面臨無數細枝末節的困境,隨著時間推移,總會到必須要做出選擇的時候。

  那個時候,外界的人給不給建議都好,他依然會做出當下的選擇來。

  我一直都贊同一個觀點,別人向你徵求一個建議的時候,往往內心就有了一個答案,之所以還要去問一下,不過是對自己做出的選擇增加信心。比如,老公出軌,有的人選擇隱忍,因為她有她的擔憂,孩子、經濟壓力等等顧慮,在她的心中,隱忍是安全的,離婚後身份的變化她未必敢面對。而有的人選擇絕不容忍,因為在她的心中,婚姻就該保持百分百的純淨,她的眼裡容不得一粒沙子,她完全有單身和對抗輿論的勇氣。

  可你能說誰對誰錯嗎?誰的做法就是完美的,正確的嗎?只是每個人都做出了最適合自己的選擇罷了。

  如果你非要鼓勵一個沒有勇氣離婚的女人勇敢離婚,追求自我,也許離婚後她的生活質量還不如現在。

  我們都可以上下嘴皮輕輕一碰,可最後的結果,卻是別人在每一天默默承受。在心理治療中,即使是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也不會隨意篡改你的價值觀,只是引導你逐步認清自己的內心。所以為了自己,也為了他人,永遠不要輕易給人提建議。

  把選擇題,再拋給他自己吧,讓他多和自己對話,總勝過外界無數喧囂。

  4、一個不成熟的小建議。

  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絕大多數那些功成名就,擁有大智慧的人,都不太愛給別人提建議。特別是年輕人。他們對這件事是敏感的,謹慎的。

  一來他們也知道說了,年輕人也未免會選擇相信跟信服,二來,往往年紀越大的人,越對自己說的每句真心話惜字如金。

  在奇葩說中,高曉松就有一個梗,叫做我有一個不成熟的小建議。雖然是句笑談,卻真正體現了高曉松的高情商跟大智慧。

  就連郭德綱這樣的相聲大師,每次上臺前必要先說上一句,我是一個說相聲的小學生。

  我們連人家的一半智慧都沒有,又怎麼好意思說,這是我給你的幾點建議。

  既然大家那麼喜歡提建議,那我也蹭一波熱度。有幾個不成熟的小建議想說說,只不過這幾個建議是提給我自己的,你們千萬不要相信。

  1、跟別人關係不熟不要提建議。

  2、別人擅長的領域不要提建議。

  3、不要沒建議硬提建議。

  4、沒有經歷過的建議別提。

  5、儘量別主動給別人提建議。

  6、不要隨便聽信別人的建議。

  7、少說多聽,少聽多看,少看多做。

  電影《東邪西毒》裡有這樣一句話:每個人都會經過這個階段,見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後面是什麼。

  我很想告訴他,可能翻過山後面,你會發現沒什麼特別,回望之下也許會覺得這一邊更好。

  但我知道他不會聽,以他的性格,自己不走過,又怎會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