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論文> 探究圖書館媒體管理系統應用論文

探究圖書館媒體管理系統應用論文

探究圖書館媒體管理系統應用論文

  摘要本文結合本館的專案研究與工作實踐,分析了建立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的必要性,並介紹了一套適合藝術院校圖書館的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系統由資訊處理,內容管理,內容儲存和應用四太子系統組成。文章還探討了視音訊資源的數字採集、編目及儲存等解決方案。

  關鍵詞媒體資產管理藝術院校數字採集編目儲存

  伴隨著學校的發展,藝術院校積累了大量具有專業特色的多媒體資源。浙江傳媒學院圖書館在三十多年的文獻資源採集中一直側重藝術類文獻尤其是相關影視資源的收集;而且透過各類晚會、畢業彙報演出、影視文化節等活動及學校電視臺自辦節目,圖書館積累了大量具有傳媒特色的多媒體資源,這些寶貴的多媒體資源是本館資源建設的重點。浙江傳媒學院成功申報了中央與地方共建專案——“媒體資產管理系統”,本校自主研發的媒體資產管理系統已經在圖書館建成並投入使用。本文以這一系統為例探討了藝術院校圖書館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的建設。

  一、建設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的必要性

  浙江傳媒學院是一所以廣播電視為特色,面向傳媒行業的多科性院校。目前圖書館積累了各類視音訊資源近4萬件,而且每年還在大量增加。但是,傳統的資料管理模式由於受技術的限制,存在難以完好儲存、查詢不便、共享困難等問題。因此,迫切需要運用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的管理觀念,利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手段來實現多媒體資源的可重複使用,充分發揮奉校特色視音訊資源的歷史價值與實用價值,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媒體資產管理系統(MediaAssetManagement,MAM)是對各種型別媒體及內容(如視音訊資料、文字檔案、圖表等)進行數字化儲存、管理與利用的總體解決方案。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的建設擔負著搶救和儲存珍貴資源的歷史責任,也是高校數字圖書館資源建設的有利補充。藝術院校的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決定了圖書館的服務必須偏重於本校專業教學和科研資料的提供,並以此開展服務。浙江傳媒學院圖書館成立了多媒體研究開發中心,透過加強媒體資產管理系統建設,建立特色資料庫,促進了杭州下沙高教園區多媒體資源的共建共享,也為參與全國文化資訊資源共享工程打下基礎。

  二、系統功能及其實現

  本校自主研發的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由資訊處理、內容管理、內容儲存和應用四大子系統組成。主要包括六個方面的功能:素材採集,素材編目,素材查詢,儲存管理,影片點播,安全控制。它們以媒體資產管理思想為核心,互相分工又緊密協作,共同組成本校圖書館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的解決方案。

  1,資訊處理子系統

  資訊處理子系統包含了數字化採集上載、下載、編碼、轉碼、關鍵幀提取、簡單索引生成等工作,主要由採集工作站承擔完成。採集工作站支援多種模擬、數字介面,包括影片的COM、Y/C、SDI、分量以及音訊的AESIEUB、XLR等,實現對各類視音訊資源的採集及下載;雙碼流同步採集,關鍵幀自動提取;單項採集、定時批次上載;採集上載同步進行簡單編目。

  在媒體資產管理系統中,編碼壓縮技術對於視音訊資源的數字化、網路化、資訊化是至關重要的。目前,廣泛使用的影片資料壓縮標準主要是MPEG2、MPEG4和MPEG1。高質量媒體採集使用MPEG-2編碼格式,編碼速率在2M-50Mbps範圍內可選,引數可以設定為IBP或全I幀;低質量媒體採集,可根據需求選擇MPEG-1、MPEG--4兩種編碼格式,採集質量都可進行控制。其中MPEG-2格式的資料用於儲存、編輯或下載,MPEG-1格式的資料通常用於VCD的製作,MPEG-4格式的資料適用於網上釋出或流媒體播放。本子系統採用的影片採集卡是加拿大Matrox的DigtiSuitLX系列影片處理卡,該卡被認為具有廣播級質量,廣泛應用於廣電領域,但僅支援DV25、DV50和MPEG2等面向高位元速率的編碼格式,因此本子系統採用雙佇列緩衝和多執行緒非同步方式實現了多壓縮格式影片檔案的同步生成。

  資訊處理子系統基於MicrosoftVC6.0開發平臺,利用directshow和directsound等技術開發。其中,多格式影片採集軟體功能實現影片資料採集、影片描述資料提交、錄影機遠端控制等功能,主介面視窗如圖1所示。

  藝術院校圖書館可以根據本館服務物件、使用範圍和自身硬體裝置的條件,確定幾個專題而構建特色資料庫,以便更好地服務讀者。本館目前主要有教學節目素材、新聞訪淡、師生作品等資料庫,深受師生歡迎。

  2,內容管理子系統

  內容管理是整個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的核心。此子系統管理和控制系統儲存的所有內容,實現編目、檢索、使用者和日誌管理以及系統管理等重要功能。課題組利用Powerbuilder、SQLSever資料庫等技術構建了內容管理子系統。

  編目是媒體資產內容管理和實現媒體資源再利用的基礎,為規範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的建設,保證系統中編目資料的有效和規範,以及考慮到行業服務的需求,本系統編目標準參考了國家廣電總局頒佈的《廣播電視音像資料編目規範》(簡稱《規範》)。該《規範》基本採用了當前國際上普遍應用的DC(DublinCore)元資料的主要思想,也是國內第一部針對音像影視資料進行元資料定義的規範。

  本子系統的編目模組基於《廣播電視音像資料編目規範》的元資料結構而建立,支援多分類體系和自定義編目等個性化需求,既能相容現行的編目標準,又能實現編目專案的靈活配置。編目資料庫物理模型設計符合《規範》中節目四層(節目層、片段層、場景層和鏡頭層)標引思想,設計靈活的四層關聯機制。將一個相對獨立的節目看作一段完整的影片,完整影片可以透過手動出,人點標記技術分為片段、場景、鏡頭,針對節目只做整體性的描述(責任者、責任方式、內容簡介、關鍵字、出版、時間長度等相關資訊),細節描述則分別放在片段、場景、鏡頭層。另外,還可以根據不同的節目型別確定不同的編目標引深度。例如,新聞中可能會包含比較多的具有再利用價值的鏡頭,對新聞類節目進行標引時就可以深入到鏡頭層。鏡頭編目有鏡頭名、內容介紹、拍攝方式、景別、拍攝角度等屬性。

  在媒體資產管理系統中應用了XML技術,從而使元資料的增添變得十分靈活。本子系統實現了媒體資產資料庫和編目資料製作的剝離,製作完成的編目資料檔案以XML格式匯入到相關媒體資產管理系統,實現編目資訊的檢索。因此,本館提供異地編目服務,異地編目服務可以減輕媒媒體資產管理系統建設初期的編目工作量。

  3,內容儲存子系統

  藝術院校歷史積累以及新增媒體資源的資料化儲存使得圖書館的儲存壓力越來越大。從本校圖書館實際出發,採用分散式智慧儲存管理軟體,在基於SAN的儲存網路環境下,提供線上、近線、離線三級儲存模式,以磁碟陣列為線上儲存裝置、以資料流磁帶庫為近線儲存裝置、以光碟庫為離線儲存裝置。

  根據儲存子系統的設計原則要求,本系統磁碟陣列選用IBMFAStT600,採用RAID5技術,有效利用其冗餘記錄來補救壞盤的損失;資料流磁帶庫選用IBM藍鯨(LTO3583)磁帶庫。使用較頻繁的素材儲存在磁碟陣列中,其他素材根據需要儲存在近線儲存區、離線儲存區。儲存管理伺服器安裝了IBMTivoliStorageManagerServer系統軟體(簡稱TSM),在不同型別的儲存區間可以按照資料型別、重要性、使用頻率和時限進行靈活的自動遷移或即時手動遷移。儲存模組是一個虛擬儲存系統,是一個全自動的內容儲存倉庫,無需使用者干預其中內容儲存方式或存放位置等,對使用者而言,具有很好的.互動性。

  4,應用子系統

  應用子系統實現對媒體資產內容進行各種處理和不同方式的釋出,如資訊釋出、影片點播、節目製作等。

  本系統在視音訊資料採集時採用雙碼流技術實現實時的高碼流採集和低碼流媒體採集。VOD點播模組採用國際領先的流媒體核心技術——智慧適應流傳輸技術,透過流媒體伺服器進行網路資訊釋出,讀者可以透過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網頁進行視音訊資源檢索並實時播放。Web網頁的檢索根據編目欄位設定了個性化檢索欄位,主要有簡單檢索、熱門檢索和高階檢索三種方式;也可以透過資料庫類別進行分類檢索。本館採取了網上專家諮詢系統,有關專家和圖書館館員可以透過FAQ諮詢、E-mail諮詢、BBS論壇與讀者建立廣泛的聯絡與交流,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以提高讀者和使用者的滿意度。

  三、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總體結構

  根據視音訊資源資料量大,傳輸要求高的特點,媒體資產管理系統採用以儲存為中心的結構模式,透過增加應用伺服器的方式來增加系統的功能和處理能力。本館媒體資產管理系統構建在網路化平臺之上,採用SAN(儲存區域網)與交換式乙太網相結合的雙網結構。線上、近線儲存裝置與採集工作站透過光纖通道交換機連線組成儲存區域網,保證視音訊資料的高速、穩定傳輸和集中管理。同時各個伺服器工作站透過網路交換機連線組成區域網,滿足系統內部資料和控制資訊的交換。校內使用者透過LAN檢索資料庫內容、點播低碼流流媒體,校外使用者透過Internet訪問對外開放的內容。系統結構如圖2。

  四、建設媒體資產管理系統應考慮的幾項要點

  1,編目標準

  統一編月標準才能更好地發揮視音訊資源的價值。沒有統一的標準,既不利於視音訊資源的交換,也不利於視音訊資源的再利用。建設媒體資產管理系統目的之一,就是要有利於媒體內容的再利用,而要真正做到資源共享,編目標準就必須統一。

  目前,全國文化資訊資源共享工程在影片資源管理方面暫行推薦使用國家行業標準,即國家廣電總局頒佈的《廣播電視音像資料編目規範》標準。藝術院校圖書館可以根據《規範》,儘可能簡單扼要地將媒體資源的節目、片段等主要資訊進行編目,對於過細過多的鏡頭不需要一一進行編目。全國文化資訊資源共享工程在編目深度上採用多層次編目策略,選擇兩層編目,即節目層和片段層。

  2,檢索方法與策略

  能否快速、準確地找到所需的資訊是媒體資產管理系統成功的關鍵問題之一。目前,對多媒體資源的檢索主要採用基於文字的檢索和基於內容的影象檢索(content-BasedImageRetrieval,CBIR)。根據所處理的物件,CBIR可分為靜止影象檢索和影片檢索兩種。基於影片語義的檢索,採取的方式主要是基於文字的影片檢索。透過影片內容分析得出的低階特徵(顏色、形狀、紋理、音強等)、中級特徵《物件、事件等)和高階特徵(語義、情感等)都需要以文字方式

  進行表述並用於影片索引和檢索;基於視覺內容的影片摘要(abstract)、故事板(storyboard)、關鍵幀(keyframe)等影片“代理”(surrogate)主要用於影片瀏覽和檢索結果的展示。

  檢索的基本目標與衡量標準是查全率和查準率。透過關鍵字檢索,解決查全問題;透過活動影象,解決查準問題。關鍵字檢索與低位元速率活動影象瀏覽相結合的混合方案,能夠兼顧速度和精度兩方面的基本要求,是一個可行的檢索方案。

  3,建設規模

  如何根據需求,最大程度地最佳化系統和工作流程,低成本地建設媒體資產管理系統是值得考慮的。藝術院校在引入媒體資產管理系統時,可以根據學校實際應用需求,堅持“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以較小的投資起步,對一些軟體及硬體裝置進行簡化,滿足當前及將來一段時間的需求即可。可以把上、下載工作站合二為一,編目、檢索工作站合二為一。在儲存方面,可以先考慮線上儲存,用磁碟陣列作為儲存介質,以後需要擴大儲存量或具備條件時再引入近線或離線裝置,如磁帶庫、光碟庫等。在建設過程中,應採用規範的開放體系結構和介面設計,支援系統在規模、處理能力、儲存容量、網路負載方面的升級擴充,為技術升級、通道擴充套件等留有足夠的餘地,以保證與圖書館原有系統和校園網的平滑連線,充分利用和保護原有的投資。

  總之,藝術院校多媒體資源的積累總量與日俱增,引入媒體資產管理系統是一種趨勢。藝術院校圖書館應認真分析實際需求和長遠目標,立足於應用,以應用促進改革和發展,構建適合本校實際的安全可靠、開放性好、擴充套件性強的媒體資產管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