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生活> 生活中的數學小學作文4篇

生活中的數學小學作文

生活中的數學小學作文4篇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裡,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活中的數學小學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生活中的數學小學作文1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的數學知識比比皆是,我們平時走路、乘車、購物……等,其中都包含著數學問題和知識,只要注意觀察就能發現,連航空、航海、航天都與數學有著密切的關係。

  數學可以鍛鍊我們的思維體操,我們不僅能從數學中學到知識,還能從數學中找到一些樂趣。

  在我過去的記憶中,發生過有關數學的趣事。有一天在奶奶家,當時有爺爺、奶奶、姐姐和我共四個人在看電視,奶奶到廚房拿來洗好的三個蘋果說:“只有這三個,你們一人一個吧。”爺爺說:“那怎麼行,叫他倆分,每人一份。”這下我傻眼啦!我說:“少一個怎麼分?姐姐說:”我來分。“她拿起刀,把每一個蘋果十字切開,切成了12塊,三塊一份,正好四份,當時我邊吃邊想,怎麼也沒想到分蘋果還有學問,這件事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學奧數做題時有次遇到了難點,題目是:徐師傅鋸木頭鋸了五次,每段一百二十釐米,問原來這根木頭長多少釐米?看題後我想鋸五次是五段嗎?這樣理解對不對?突然想到老師教的畫圈法,於是用尺子先畫一條直線,用筆在直線上畫五個段點,表示鋸了五次,一看是六段,用120乘6結果是720釐米,這是十我的心情很輕鬆自信,對老師教的線段圖解法印象深刻,非常高興。

  “免費午餐”的故事,爺爺聽人講,過去有個飯店開業這天,為了吸引顧客,在門口的招牌上寫有“免費午餐”四個大字引來很多人圍觀,前面的人還看見四個大字下面有幾行小字,上寫著“答題正確免費午餐”,題目是:“飯店來了一群人,一人一碗飯,兩人一碗菜,三人一碗湯,一共用了55只碗,飯店來了多少人?”爺爺讓我算算飯店來了多少人,我想了很久才想到人數必須被2、3整除,用能被2、3同時整除的數6試算,6人6+3+2=11不行,用12人,24+12+8=22不行,用18人,18+9+6=33也不行,用24人,24+12+8=44不對,用30,30+15+10=55對了。我終於算出來了。飯店來了30人。爺爺高興的問我:做題時你是怎麼想的?我說:求的是人數,那有一半的人呀!所以想到被2、3整除。爺爺說:這是解題的關鍵被你找到了,加上多次試驗做出來的,你可別忘啦!我說分蘋果的事我還記住那!

生活中的數學小學作文2

  數學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很廣泛,它不僅可以解決實際問題,而且有了解社會生活用品的重要資訊,提高自己嚴謹精確處理問題的實踐能力,培養自己認真細緻的行為習慣。

  譬如有這樣一道題:一輛運石車晴天可運20趟,陰雨天可運12趟,一共運了112趟,平均每天運14趟。問其中幾天陰雨幾天晴?

  我思考了很久:根據平均每天運14趟,一共運了112趟,可以列出算式:112÷14=8(天)假設8天全是晴天,那就能夠運20×8=160(趟),比112趟多運了160-112=48趟;把一天雨天當成晴天就多了20-12=8(趟),一共多運了48趟,就有48÷8=6(天)的雨天被算作了晴天,也就是有6天雨天,實際運送的晴天就是8-6=2(天);驗證:20×2+12×6=112(趟)。

  當然這道題也可以假設8天全是雨天,那就只能12×8=96(趟),比112趟少運了112-96=16趟;把一天晴天當成雨天就少了20-12=8(趟),一共少運了16趟,就有16÷8=2(天)的晴天被算作了雨天,也就是有2天晴天,實際運送的雨天就是8-2=6(天);驗證:20×2+12×6=112(趟)。

  對小數、分數和百分數等,許多人總誤認為相互間完全可以相互轉化,毫無差別可言!其實分數和小數更多用於區域性佔整體的比例或額度等問題,其中分數偏向於佔比或對比問題的應用,如真分數和假分數以及去分母和通分等運算方法,小數卻涵蓋了迴圈小數和無限不迴圈小數等概念,如果當前的科學模型和驗算方法能更先進的話,圓周率兀也許是一個無限迴圈小數,或許這又是一個大膽超前的預言了,呵呵!

  如果所有分數都化成小數的話,那麼運算結果將嚴重偏離真實結果,而全部小數都化為分數計算的話,運算過程完全失去數字量化的樂趣,只剩下繁瑣枯燥了!

  百分數常用於機率和讓人一目瞭然的加減增損的比率,重要的是必須把握住和他們搭配的'文字的含義,很多時候都會“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喔……

  數學無處不在,無所不通。在這奇妙的萬千世界裡,還有很多的數學知識等著我們去探索、挖掘、發現……

生活中的數學小學作文3

  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數學,比如商店鐵拉閘門,就利用了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買菜的幾斤幾兩、日曆上的幾年幾月幾日,還有一些容器體積的計算上都與數學有關。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幾件常見的事吧!

  早上起床,當我們睜開朦朦朧朧的雙眼,

  “你是怎麼算的?”我笑了笑說:“我先算3斤大白菜×0。8元=2元4角,再算買3斤送1斤=4斤,然後再算2元4角÷4斤=6角,那8角-6角不就等於2角了嗎!”這些就是生活中的單價×數量=總價。

  我平時都要跟著媽媽乘公共汽車去新華書店,公交車一分鐘行駛一千米,大約二十分鐘就到了。媽媽問我:“我們家離新華書店距離大約有多少千米呀?”我一邊用手指比劃著一邊對媽媽說:“大約二十千米。”這就是生活中的速度×時間=路程。

  “勤動腦+勤動手=成功”這是我透過實際生活所悟出的道理,也是我一般的解題順序。我總要先讀懂題目,掌握其中的關係,列出算式,一步步地解答。有時,還要透過畫圖的方式,來理解題目。 其實,生活中還有許多奇妙的數學,在等著我們去尋找、去發現。評析:平日裡我們總要和數學打交道。外出購物,出門乘車,計算重量等等,同學們應該靈活應用已掌握的數學知識,對所需要解決的錢或路程等做出計算。透過上面這位同學的切身體會,應該使我們明白: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它就在每個同學的身邊。學習數學並不是為了解題,只要你勤動手、勤動腦,你也能得到數學這個朋友的大力幫助的。

  這樣既可以有效地避免錯誤發生,又可以鍛鍊自己的計算能力,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所說的:數學是我們的朋友,怎麼可以走出課堂就把朋友忘記了呢?多親近這個朋友,也就會得到這個朋友的大力幫助的。

  “雄鷹搏擊長空,海燕唱退驚雷”。新課改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方式,大大激發了我們的學習興趣。希望我們在新課改的陽光下插上理想的翅膀放飛自己的心靈,在課改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生活中的數學小學作文4

  今天媽媽要帶我和妹妹去漯河姥姥家。因為要坐火車,我的心情非常激動。

  早上5:30我們就起床了,吃了點麵包,喝了點牛奶,6點鐘我們便走出了家門,坐上了計程車。6:30我們趕到了鄭州火車站,火車站人山人海,我們等到7點鐘才上車。

  火車很漂亮,像一條藍色帶著紅白色條紋的長龍。車箱也很漂亮、乾淨。每排有六個坐位,每個坐位像一個穿著藍色裙子,帶著一頂白色帽子的小姑娘,每排坐位中間還有一個小桌子,車箱的上面還有行李架呢。車窗很寬敞、很明亮,窗簾是雙層的,裡面還有一層白紗。車上還放著《北京歡迎您》的歌曲,讓我感受到了奧運的氣息無處不在。

  7:26分,火車終於開了,我高興得心都快跳出來了!火車開得很穩,讓我感覺不到火車在走。火車裡還有空調,很涼快,讓我感覺到心情很舒暢。

  8:10我們到了許昌,8:41我們到了漯河,下了火車,我們又坐上計程車,9:10分,我們到了姥姥家,姥姥已經做好了我最愛吃的餃子等著我呢。

  吃完飯,媽媽問我從我們家到姥姥家,總共用了多長時間?

  我們從6點出發,到9:10到的姥姥家:

  6點到9點是三個小時,9點到9:10是10分鐘,我們共用了3個小時10分鐘。

  媽媽又問我坐火車用了多長時間?

  我們從7:26坐上火車,8:41下的火車:

  從7:26到8:26是1個小時,從8:26到8:41是15分鐘,我們共用了1個小時15分鐘。

  媽媽又問,許昌離鄭州近,還是離漯河近?

  從鄭州到許昌,時間是從7:26到8:10分,從7:26分到8點是34分鐘:60-26=34(分鐘),從8點到8:10是10分鐘,加到一起就是:34+10=44(分鐘)。

  從許昌到漯河,時間是從8:10分到8:41是31分鐘:41-10=31(分鐘)

  這說明許昌到漯河近,用了31分鐘,許昌到鄭州遠,用了44分鐘。

  媽媽又問,我們在鄭州車站等了多長時間火車才開?

  我們到鄭州站是6:30,火車是7:26分才開的,從6:30到7點是30分鐘,從7點到7:26是26分鐘,加起來是56分鐘:30+26=56(分鐘)

  小博友們,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請和我一起算吧!